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无线充电现状分析
产品成本过高,盈利方式少,行业标准缺失,安全性令人担忧,产 品不成熟。
更换电池充电
更换电池充电
除了即时给蓄电池充电外,还可以采用更换电池组的方式,即在蓄 电池电量耗尽时,用充满电的电池组来更换已经耗尽的电池组。电动汽 车用户把车停在一个服务站指定的区域,然后用更换电池组的机器将已 经耗尽的蓄电池取下,更换上已经充满电的电池组。整个电池更换过程 一般在 10min内,时间很短,对于更换下的蓄电池,可以在服务站充电, 也可以集中收集起来以后再充电。蓄电池归服务站(换电站)或电池厂商所 有,电动汽车用户不必购买电池,只需通过租赁电池的方式就可完成对 电动汽车的充电。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 1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科技部投入 8.8 亿元全面启动 863 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制定了“三纵三横”的总体研 发布局: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 池为“三横”,全面构筑电动汽车的技术平台。
(2)清华大学和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纯电动轿车 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质检中心的型式认证试验。东风 汽车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等筹资创建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 公司,开展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其开发的 EQ6100HEV 混合 动力客车于2003年11月8日在武汉开始示范运行工作,已累 计运行14万多公里,载客15万人次。 2004年一汽集团和丰 田汽车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引进其“Prius”混合动力汽车技 术,建设“绿色”汽车生产基地。
(3)通用公司 1990 年在洛杉矶展出“冲击”牌电动轿车, 1994年生产50辆 (4)预计到 2012 年,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充电式混 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美国本土将有100万 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
日本
从世界范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看,日本是最早开 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
(3)交直流充电技术优缺点的分析:目前对于车辆使用交流 充电还是直流充电主要是考虑到对电网的冲击、设施建设、 车辆安全性及电池寿命等方面。 缺点:充电站的建设占用大量城市用地:涉及基础建设和电 力增容,单个投资费用高且需专人维护;
优点:能源转换一次性获得,电能损失小;交直流转换一次 性,不存在中高频电磁辐射;设备技术含量低,维修方便; 电功率的调节范围较宽,适合多种不同电压和电流等级的动 力电池储能补给。为了使电动汽车更好地媲美常规燃油车 辆.整车厂往往在一辆电动汽车上同时装有交流充电接口和 直流充电接口。
(4)优缺点分析
优点是:无线充电技术能够自动充电,无需其它操作:无电缆连接, 无失窃之忧;易于部署,不占用大量空间,很好地解决各种用电设备及 电动汽车在有线充电过程中的诸多不利环节。 缺点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还不很完善。其主要问题点是能源损失 大、磁电感应转换的效率较低和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远距离传输和电 磁对环境的辐射影响等因素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
(3)电磁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利用接收装置频率与发送装 置频率相一致时发生的磁场耦合,形成共振,交换彼此的能量。其传输 距离可以做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效率及功率会因距离增加而降低。
具体分析:电源侧发射端电源从电网获取电能后利用振荡器产生高 频振荡电流,经过功率放大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后,在发射线圈周围形 成非辐射磁场,从而将电能转换为磁场;当位于电动汽车侧的接收线圈 的固有频率与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 强,完成磁场到电能的转换;同时电流经过整流滤波进入限流 /充电调节 电路后就可为车载电池提供电能。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及相关 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 流信号来进行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实现主要有3种方式:
(1)电磁感应(ICPT)
(2)无线电波 (3)电磁共振(ERPT)
(1)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通过初级线圈通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变化电场从而产生 变化的磁场,再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将能量从 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属于短程传输,由于电磁感应原理受供电端和受 电端距离的约束,传输距离上限仅 10 cm左右.但电磁感应传输功率大、 能量转换率高(其效率一般为90%以上能量能达到几百千瓦)。
欧洲 欧洲历来重视节能和减排。所以发展电动汽车也是一种必然。 (1)德国政府积极倡导电动汽车,早在 1994 年,德国技术 研究部就对电动汽车人开发补助了1.5亿马克。 (2)20世80年代初期,奔驰生产电动大客车。 (3)2009年8月19日,德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 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德 国政府希望借助这项计划突破诸多技术和基础设施瓶颈,使 德国超过日本人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军者。 (4)英国是当今世界拥有较先进的电动汽车生产技术和电动 汽车使用最广泛的国家,该国使用电动汽车的历史已有 50年 之久。英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的重点是氢燃料汽车,政府 对轻生产、氢能燃料汽车研制、燃料电池的研发进行直接投 入。
(1)1991年通产省制动了“第3届电动汽车普及计划”,用 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2)1996 年,日本通产省制定的电动汽车购买鼓励政策规 定,电动汽车的购买者和租赁企业将获得相当于电动汽车与 普通燃油汽车价格之差50%的补贴。 (3)东京电力公司1988年联合日本电池公司共同开发“Iza” 电动汽车,体现了当时最新技术水平。 (4)目前,日本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日 本是国际上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方面最成熟的国家。
电动汽车及充电技术介绍
目录
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2 电动汽车的类型 3 电动汽车的系统结构
4 电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美国
(1)1976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电动汽车和复合汽车的研 究开发和样车试用法令》,以立法、政府资助和财政补贴等 手段加速发展电动汽车。 (2)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 1991 年签订协议,合作研究电动 汽车车用先进电池,成立先进电池联合体,同年7月美国电力 研究院参加了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
(2)交流充电是交流电进入车载充电机,经其转换后输出直流电,对动 力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所以交流充电一般需要在电动汽车上装配车载 充电机(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将地面交流电网能量转换为直流电对动力 电池进行充电的装置)。 其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i)一种是家用三孔插座充电; (ii)另一种是交流充电桩充电。 家用三孔插座充电一般功率较小,电流控制在16A以下;交流充电桩 输人电流一般最大为32A(GB/T 20234要求),电压为220V。在车辆需 要充电时,只需将充电连接器的插头插到交流充电桩或家中的交流电源 插座上,即可进行充电,对电网负荷要求一般较低.可由客户自己独立 完成,典型的充电时间为4~8h。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 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 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1)电力驱动装置 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进行电力驱动。
2)调速控制装置
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是为电动汽车的变速和方向变换等设置的,其作 用是控制电动机的电压或电流,完成电动机的驱动转矩和旋转方向的控 制。 3)其他装置 比如传动装置,行驶装置,转向装置,制动装置,工作装置(工作 装置是工业用电动汽车为完成作业要求而专门设置的,如电动叉车的起 升装置、门架、货叉等。)
2 电动汽车的类型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相对燃油汽车而言,主要差别(异)在于 四大部件,驱动电机,调速控制器、动力电池、车载充电器。 相对于加油站而言,它由公用超快充电站。纯电动汽车之品 质,价格取决于这四大部件,纯电动汽车的用途也在四大部 件的选用配置直接相关。 2)混和式动力电动汽车 指的是能从可消耗的燃料或可再充电能/能量这两类车载 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传导式充电一般分为交流传导式充电和直流传导式充电。
(1)直流充电也可以称为快速充电或应急充电。其充电方式主要是通过 地面充电装置(直流充电桩)将交流电网电能转化为直流电后通过充电连接 器再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目的是在短时间内给电动汽车充人大量电能, 主要针对长距离旅行或需要进行快速补充电能的情况进行充电,其典型 的充电时间是10~30rain。直流充电电压为400V或750 V.电流为125 A 或250 A。由于充电功率较大,故这种充电方式对电网负荷有较高要求。
(2)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将能量转化为微波(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 波)。让微波经自由空间传送到目标位置,再由微波转化成直流电能。其 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
主要由电波发射装置和电波接收装置组成。无线电波充电是利用2个 发生谐振耦合的电路来捕捉随距离衰减的电磁场,即当发射电路发射无 线电波(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 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电波能携带能量并传递能量),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 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产生谐振效应.就会在接收电路中 产生电流且在随负载做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电压。无线电波传输适 用于长距离,但传输功率非常小(目前仅为100mW)。
具体分析:电源侧发射端电源从电网获取电能后经过整流滤波获得 直流电,进入逆变器中进行高频逆变,产生的高频交变电流在信号控制 电路的控制下经过一次侧补偿电路后注入原边绕组,在临近空间产生高 频交变磁通;位于汽车底盘的副边绕组在靠近原边绕组空间通过感应耦 合高频交变磁通获取感应电动势,同时在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过整 流滤波以及功率调节,从而实现为车载电池提供电能。此系统本质上相 当于变压器的疏松耦合系统,其一次侧、二次侧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 电能传输,因气隙导致的耦合系数的降低可以由提高一次侧输入电源的 频率加以补偿。
优缺点分析
1) 成本高。这种电池更换系统的成本很高,需要昂贵的机械装置和
大量的蓄电池。 2) 占用空间大。由于需要存放大量的未充电和已充电的蓄电池,需 要很多的存放空间。 3) 不便管理。由于有未充电电池和已充电电池之分,需要对电池进 行分别归类存放,这样就加大了管理难度。
移动式充电技术
移动式充电
从前面的介绍可知电动汽车的一 个很重要的装置就是电力驱动装置, 那么这个电力的来源就是通过充电 从电网中获取能量。下面具体来介 绍一下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
4 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归纳可分为传导式充电、更换电池 方式、移动充电方式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无线充电。
传导式充电
3)燃料电池汽车
作为动力电源的汽车。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 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 高2~3 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 想的车辆。
3 电动汽车的系统结构
电动汽车的组成: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 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混合式电动汽车根据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三类: (1)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车辆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车辆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动机 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HEV):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 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汽车在路上巡航时充电, 即所谓的移动式充电(MAC)。这样,电动汽车用户就没有必要去寻找充 电站、停放车辆并花费时间去充电了。MAC系统埋设在一段路面之下, 即充电区,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接触式和感应式的MAC系统都可实施。 对接触式的MAC 系统而言 , 需要在车体的底部装一个接触拱,通过 与嵌在路面上的充电元件相接触,接触拱便可获得瞬时高电流。 非接触充电技术,应用该技术电动汽车将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道 路或护栏进行充电。目前在美国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段公 路上铺设了300 m的充电公路,电动汽车在进入这段公路时,只要放下 一块带有连线的金属板在路面上滑行,就会吸取埋在路面上高压电缆中 的电力,为汽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速度很快,只需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