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观潮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江边,等待着大潮的到来。
起初,江面上风平浪静,只有远处的船只在水面上缓缓移动。
突然,有人喊道:“潮来了!”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条白线从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显现出来。
那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粗,像一堵移动的墙向我们扑来。
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大潮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潮头高达数米,犹如一座移动的山峰,汹涌澎湃。
江水翻滚,白浪滔天,一片壮观的景象。
大潮过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但人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深深打动。
赏析:
《观潮》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观景象。
首先,课文通过描述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时间和地点,为读者设定了一个具体的场景。
接着,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描绘江面的平静,再描绘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描绘大潮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一堵移动的墙”、“一座移动的山峰”,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气势和力量;将大潮的声音比喻为“轰隆隆的巨响”,生动地描绘了大潮的震撼效果。
最后,课文以人们对大潮的深深感动作为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观潮》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观潮带拼音的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观潮带拼音的字一、生字组词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二、多音字笼:lónɡ(鸡笼、蒸笼)lǒnɡ(笼罩、笼络)闷:mēn(闷热、闷声不响)mèn(烦闷、闷闷不乐)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lónɡ(隆隆、兴隆)观:ɡuān(观看、奇观)ɡuàn(道观、白云观)薄bó (薄弱、单薄、薄雾)bò (薄荷)三、近义词顿时——立刻奔腾——奔驰依旧——依然屹立——矗立犹如——如同宽阔——宽广四、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六、理解词语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后留下的影响。
指的是文中的潮水过去后留下的水波。
像笼子一样覆盖。
这篇文章说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站立:站得像山峰一样高而坚定,常用来比喻坚定不移。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过:横着通过。
文中说,潮水滚滚而来,席卷整条河。
满天:满天,席卷大地。
形容水势之大。
第一课观潮的课堂笔记
第一课观潮的课堂笔记
以下是《观潮》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谁能描述一下涨潮时的情景?(学生自由发言)
2. 刚才同学们讲得很好,但你们能否用更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涨潮时的景象呢?(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3. 刚才同学们讲得都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
4. 看了钱塘江大潮的涨潮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5.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涨潮的文章——观潮(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指名读)
3.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4.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5.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6. 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分为几段?(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7. 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8.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9. 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得好,因为这一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涨潮时的情景)
10.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等词语用得好,因为它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涨潮时的壮观景象)
11. 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午后一点左右”、“顿时”、“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风号浪吼”等词语写得好,因为它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涨潮时的壮观景象)。
《观潮》课文原文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人教版《观潮》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观潮》教学设计说教材《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准备观看一年一度的潮水盛宴。
远处,江面上一片平静,只有几只白鹭在悠闲地觅食。
然而,岸边的人群却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大家都翘首期盼着大潮的到来。
突然,有人喊道:“来了!来了!”我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方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宽。
那白线像一堵移动的墙,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我们扑来。
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
随着潮水的逼近,声音也越来越大。
如同万马奔腾,如同雷霆轰鸣,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让人无法忘怀。
潮水撞击岸边,溅起十几米高的水花,场面壮观至极。
然后,潮水开始缓缓退去,留下的是满地的贝壳和淤泥,以及人们惊叹不已的表情。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让人既敬畏又赞叹。
赏析:《观潮》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清晨的平静到潮水的到来、高潮的展现再到潮水的退去,层次分明,节奏紧凑。
课文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移动的墙”、“一线潮”,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形态和动态;将潮水的声音比喻为“万马奔腾”、“雷霆轰鸣”,生动地传达了潮水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同时,课文也寓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通过对潮水壮观景象的描绘,作者引导读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观潮》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也启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课《观潮》课文
观潮
钱塘江的潮水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来到了江边,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孩子们笑嘻嘻的,有的穿着雨鞋,有的拿着玩具,有的牵着大人手,都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潮水。
江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偶尔飞过几只小鸟,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
潮水如一条银线,慢慢移来。
远远的,已经可以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像是在低吼。
过了一会儿,大潮越来越近,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震得人耳嗡嗡作响。
一艘艘渔船在江面上漂着,像是在和大潮挑战。
突然,一条大鱼从水中跃起,冲向天空,足有十来米高。
接着又是一艘、两艘……太壮观了!我兴奋得直拍手。
潮水过后,江边留下了一层层的沙和被冲上来的鱼。
我们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赤脚在沙上玩耍。
沙子凉凉的,细细的,滑滑的,非常舒服。
大伙儿一起挖坑、做沙堡、捡贝壳……过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晚上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观潮,也是我第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的。
”。
【三年级作文】观潮
【三年级作文】观潮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天下奇闻!
农历八月十八日是观潮的最好时期。
据说,有许多外国友人都会在这一天过去观潮。
今天我将告诉大家,我眼里的钱塘江大潮。
一早赶到江边,我发现已经有许多人围着栏杆,拿着手机,兴奋地聊着天。
我挤进热
闹的人群,踮起脚尖一看,一望无际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此刻,我站在大桥上,有种说
不出的感觉,那感觉在我心中猛烈的涌动着。
过了不久,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白线向我们冲过来,我跳了起来,往潮
水方向一看,惊天动地的大潮轰轰地响着,一波大潮像白色的军队,汹涌地飞奔而来。
“啪!”浪潮被挡住了,又来了一波,又来了一波,江潮像任性的小孩,不甘心地一次又
一次撞着,非常壮观。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一波过了,江面平息下来,往下一看,江水涨了不少。
原来浪潮的威力果真不容小觑!
多么壮观的钱江大潮呀!我想,只有钱江大潮才配得起“上有天堂”的杭州吧。
思念
钱江大潮,思念杭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教案范文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观潮》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
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屹立:高耸挺立。
若隐若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
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若:好象;隐:隐藏;现:显现。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
比喻平静无事。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这时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气泡。
比喻情绪高涨,也比喻喧嚣嘈杂。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
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
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真是“天下奇观”。
(五)课文点拨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1.4 教学准备准备课文《观潮》的文本或多媒体资料。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1.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观潮》的背景和作者。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观潮》中的意境和哲理。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4 教学准备准备课文《观潮》的文本或多媒体资料。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2.5 教学过程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课文《观潮》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索课文中隐藏的哲理和启示。
第三章:创意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作品。
3.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3.4 教学准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标准。
3.5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自己的创作,如写诗、绘画或表演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综合活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年级叙事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8月18)。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宁观看潮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来看潮水,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想到今天能亲眼看到潮水,我非常兴奋。
在去海宁的路上,车子非常拥挤,大家都堵在那里了。
远远望去好像一大群蚂蚁在搬家。
我的心里非常焦急,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错过观潮的时间了。
终于到了海宁,我们马上走进观潮点。
可是人潮特别拥挤,我怎么挤也挤不进去。
最后,爸爸把我抱了起来。
我从人缝里看去。
“哇!”潮水像千军万马向我们奔驰而来,一波接着一波拍打着江面,浪潮冲到堤坝上,溅起很高很高浪花。
潮头还有几个冲浪高手在和潮水比赛谁冲得快。
岸上还有骑着摩托车的车队在追潮。
潮水差一点就打到他们了呢!一转眼的时间,江面上就慢慢平静了下来,人群也渐渐散开了。
虽然,今年的潮水出乎打架的意料。
潮水非常的温柔,但这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还是觉得这场面非常壮观。
《观潮》课文和课文分析
《观潮》课文后附课文分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课文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记叙观潮盛况的写景文,语言优美生动,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关键句,既点明了所观之潮是钱塘江大潮,又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还交代了观潮的原因,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望。
课文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讲述了观潮的全过程,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与众不同的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展现了神奇的大自然的美。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笔触细腻,有助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去调动学生感官,想象大潮的样子,想象大潮的声音。
二、学情分析(一)年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个训练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比较感兴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观潮》(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观潮》(教学设计)202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潮汐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绘景物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运用。
3. 潮汐知识:介绍潮汐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绘景物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潮汐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潮汐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
3. 生字词学习:通过PPT展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4. 潮汐知识介绍: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观潮2. 作者:XXX3. 主要内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4. 生字词:潮、涌、澎湃、壮观等5. 潮汐知识: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家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生字词练习:书写生字、新词,加深记忆。
3. 潮汐观察: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潮汐现象,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潮汐视频、讲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介绍潮汐知识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潮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观潮课文主要内容总结
观潮课文主要内容总结
嘿,朋友们!《观潮》这篇课文那可太精彩啦!它讲的呀,就好像是给我们展开了一幅超级震撼的钱塘江大潮画卷!你想啊,那潮水一开始的时候,就像个小婴儿似的,慢慢悠悠地从远处溜达过来,“踮着脚尖”,一点点靠近。
然后呢,潮越来越近啦,好家伙,那声音,“轰隆隆”的,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这不就是潮水这个大力士在使劲儿往前冲嘛!潮水奔腾着、咆哮着,一路横冲直撞,那场面,可比游乐场里最刺激的过山车还带劲呢!
这时候呀,观潮的人们都沸腾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哇”“呀”地惊叹个不停,就好像是看到了外星人似的。
大家都在那喊着、叫着,兴奋得不得了,你说这能不热闹嘛!
再看看那潮水,好家伙,简直就是个无敌大将军,一往无前,啥都挡不住它。
那浪头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凶猛,就像是一群疯狂的野兽,拼命地往前扑。
这情景,多像我们玩游戏时,那冲在最前面的勇士呀!
等到潮水过去以后,人们还沉浸在那壮观的景象中呢,还在那议论纷纷,回味着刚才的刺激。
我说,这么精彩的课文,谁读了能不被吸引呀!
总之,《观潮》这篇课文真的是太绝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让我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震撼。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了就会被深深吸引,就像掉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样。
大家一定要去读一读呀!。
《观潮》课文内容
《观潮》课文内容
1. 那钱塘江大潮啊,可真是太震撼啦!就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你能想象到那种气势吗?我记得那次去看潮,潮水涌过来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哇,太壮观啦!”那场面,真的一辈子都忘不了。
2. 观潮的时候啊,你会感觉自己好渺小。
那潮水的力量,简直吓人!就如同发狂的巨兽一般。
还记得有个人喊着:“天哪,这潮也太猛啦!”谁说不是呢!
3. 潮来之前那平静的江面,你能想到之后会是那般汹涌澎湃吗?就好像暴风雨前的宁静似的。
我们一群人站在那儿,满心期待,都在想大潮快来呀快来呀!
4. 当大潮真正来临,那声音,“轰轰轰”的,好似打雷一样!周围的人都惊叹不已,“这也太响啦!”真的感觉大地都在颤动呢。
5. 你瞧那潮头,高高耸起,像不像一座移动的小山?有人都看呆了,直说:“哇塞,这潮头也太高啦!”可不就是嘛。
6. 观潮的人啊那叫一个多,大家都为了目睹这神奇的景象。
就好像是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聚会一样。
旁边有人说:“这么多人都来看潮,可见这潮得多吸引人啊!”确实啊!
7. 那潮水一路奔腾向前,永不停息,多有劲头啊!这不就和我们努力奋斗一样吗?当时我心里就想:咱也得像这潮水一样勇往直前。
8. 观潮真的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真的值得大家都去感受感受,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
我的观点结论:观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令人难忘的事情,能带给人强烈的震撼和独特的体验。
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观潮》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
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小学三年级语文《观潮》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观潮》原文及赏析
《观潮》原文及赏析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观潮》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观潮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观潮》描写了钱塘江潮水怎样的壮阔景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小学作文]观潮-小学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观潮-小学三年级作文观潮-小学三年级作文这次,我来到了海滩,观看到它涨潮的美姿。
下午三点多时,大海还是那么温柔优雅。
我坐在礁石上,仰望着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凉丝丝的海水不时地冲刷着我的脚丫,海风一下子变得猛烈,妈妈告诉我要涨潮了。
果然如此,只隐隐望见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滚滚而来。
它们打在礁石上,浪花像碎玉似的四溅开来。
那溅起的浪花,像一颗颗水晶纷落在海水里。
海浪一浪接一浪地涌来,瞧,他们好像在赛跑。
一个浪花冲过礁石奔向沙滩,另一个浪花紧跟其后,谁也不让谁。
海浪不停地打在礁石上。
礁石也不软弱,像勇敢的士兵挺立在那,任凭海浪拍打。
渐渐地,海浪放慢了脚步,也不在汹涌澎湃。
潮也退了。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万家团圆的日子。
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看“天下第一潮”――钱江潮。
上午十点,我们开车到了美女坝,这里早已人山人海,路都堵得水泄不通了。
离潮来的时间还早,我们找了个地方绑起吊床,铺好桌布,开始野餐啦!正当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等候的人群突然都站起来往江边涌去,原来是潮来了。
我们也挤进了人群,极目远望,只见一条白线横贯江面,自东向西缓缓地向我们移来。
几辆摩托艇疾驰在白线前,他们是在斗潮呢!!!潮水犹如几位英勇的大将带着千千万万的`士兵向我们奋勇杀来,不时传来的隆隆响声,好像阵阵豪迈的战鼓声在为士兵们加油助威。
不一会儿,潮水就来到了堤坝前,潮水拍打着堤坝,掀起了惊天巨浪,人群中立刻发出了一阵阵惊呼声。
不一会儿,潮水奋勇地没过堤坝,向西滚滚而去,只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我们。
潮水越行越远,原本露在水面的堤坝早已被潮水淹没了。
在人们的阵阵惊叹声中,我们唏嘘着,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赏析:潮来之时 重点赏析:潮来之时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奔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 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大潮势不可挡?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 一片沸腾。 风和浪都很平静——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写法小结:
如果同学们在观察和描写景物时, 能够按顺序写出景物的样子、颜色、 声音,并且写出自己想到的以及观景 人的表现,那你的习作也能生动形象 了 小练笔
作者通过听到的和看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 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观 潮
什么是潮?
潮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汐。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观
潮
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我们一起去 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把不懂的生字读音弄清楚, 读准确。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纠正。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 3、在读的过程有什么疑问,用“△”标出来。
词语积累
宽阔 薄雾 笼罩 沸腾 奔腾 依旧 恢复 颤动 霎时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我会写:
潮
蒙 贯
称
薄 旧
盐
雾 恢
笼
昂
罩
沸
默读课文1、2自然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
读描写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读描写人们的句子,体会其心情:
水天相接。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 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 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宽阔、平静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
),人们(
)。
重点赏析:潮来之时
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大潮来时,江面上 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 到惊奇(在旁边做批注)?
小组内合作读2、3课自然段: 用几个词语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即听到和看到的)
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1只见外面的天空乌云密布,电光闪闪,不一会,豆 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树叶上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大 风也紧随其后,刹(chà )那间,一道笔直的闪电划破天 空,就像一个天神拿着大斧想把地球切成两半一样,雨 越下越大,大得好像都拉上了一层灰白的雨帘。
2 转眼间,乌云们从天边浩浩荡荡地杀过来了,它们 把太阳“押”走了,顿时,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接着, 地面上狂风大作,树叶被吹得沙沙直响,好像在叫: “雷雨就要来了,快来躲雨吧!”乌云轰隆隆地喘着粗 气,闪电好像十分生气,亮出宝剑,一剑剑刺向大地。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从天上跳了下来,在雨蓬上敲 鼓,在池塘里画圈,在马路上跳舞......雨越下越大,像一 张张珠帘笼罩着大地,马路变成了汪洋,汽车开过去, 水立刻溅到了两边,好像在给它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