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二至总结

合集下载

二分二至日

二分二至日
(6)此时全球已有多少范围进入新的一天(一小半,一大半,一半,全部)?。
习题3、(1)在同一经线上,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一纬线上,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晨线与西经20度重合,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地图和等值线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训练1、快速、正确地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2、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900—黄赤交角=极圈纬度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例题1、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例题2、某人从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考查了学生的方向和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情况)
10、纬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分别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北纬90度就是北极,南纬90度就是南极。表示方法:“22°N”读做“北纬20度”;“40°S”读做“南纬40度”。

1.3《地球的运动》 课时2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1.3《地球的运动》 课时2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1.观察记录,认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展示动画:2.出示地球公转图,提出问题:(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3.认识黄赤交角,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二)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公转基本特征2.观察发现:(1)椭圆形(2)倾斜(3)倾斜的角度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3.读图分析:(1)找一找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角度。

地轴倾斜角度为23.5°(2)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多少?黄赤交角的角度为23.5°1.模拟观察:利用手电模拟太阳光垂直照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强度与光照角度之间的关系。

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1)在下图中的A、B、C三点,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多?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少?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2)光线直射获得热量多,还是斜射获得热量多?2.播放视频《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3.实验演示——地球公转4.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时间。

5.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平面图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纬23.5°之间有(二)模拟操作+观察发现1.模拟实验,观察思考(1)A点获得热量最多,C点获得热量最少规律: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热量越少。

(2)直射:获得热量多;斜射:获得热量少2.观看视频,获得感性认知。

3.按照要求动手操作:(1)在暗室里;选用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自西向东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指向不变。

(3)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4.观察记录—读图分析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归纳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的次数。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知识铺垫:(1)认识昼弧和夜弧,从图中判断昼夜长短状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球运动(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球运动(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球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等特点;2.能用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能大致确定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知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时的特点;3.能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知道四季变化的原因,以及五带的划分依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难点:1.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以及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2.四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学ppt,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景象。

导语: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在不同季节里同学们的穿着有变化吗?早晨起床上学的时间一致吗?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新知讲解】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观察图片,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问:地球围绕着哪个天体运动?回答:太阳。

教师:对,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提问:地区公转的方向怎样?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是从北极上空还是南极上空看到的?回答:北极上空。

教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变换个视角来看地球的公转方向。

地球公转示意图变换视角(3)周期教师:地球公转周期是多长时间?回答: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约365天。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保持一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4)特征提问: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小结:地轴是倾斜的;指向始终保持不变,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图:提问:你可以找到几条回归线?它们的纬度是多少?为什么叫回归线?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湘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运动 第3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湘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运动 第3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境探究
2023年某楼盘(32° N,121° 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18 层,层高3 m,南北楼间距为50 m。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
(1) 小明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 射的时间约为几个月?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8_个__月___。__理__由__:__由__地__球__运__动__的__对__称__规__律__可__知__,__正__午__底__楼__无__太__阳__照__射__的__时__间__和__又__一___ _次__开__始__有__太__阳__照__射__的__时__间__是__关__于__冬__至__日__对__称__的__,__由__此__可__知__该__楼__层__又__一__次__开__始__有__阳__光__照__ _射__的__日__期__为__次__年__2_月__2_2_日__,__故__该__楼__层__一__年__中__有__4_个__月__正__午__没__有__阳__光__照__射__,__有__8_个__月__中__午__有_ _阳__光__照__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形成原因:__昼__夜__长__短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 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 天文四季:一年中白昼最长、__太__阳__高__度__角__ _最__高__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在气候统计上 一般__3_、__4_、__5_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 节。 (3)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 可把地球分为南寒带、__北__寒__带__、北温带、__南__温_ _带__和热带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 量从低纬地区向__高__纬__地区减少的规律。

人教版新教材初一地理第一学期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教版新教材初一地理第一学期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
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
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
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
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五带景观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2

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2

《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能准确画出、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的昼夜长短变化。

【重点难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的昼夜长短变化。

【知识衔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案导学】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一)读课本P19图:1.23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分布。

1.分析A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极昼和极夜分别出现在那些地区?(A级)2.分析B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极昼和极夜分别出现在那些地区? (A级)3.分析C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还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吗? (A级)4.分别读出A图与B图中20N.20S.40N.40S.60N.60S的昼长,从图中发现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区,昼长有什么规律?(B级)(二)画出二分二至日的昼长变化规律图,并总结规律。

(B级)(三)标出a .b .c .d . e . f .g .h 的纬度(从90°N.66.34°N.40°N.20°N.0°.40°S。

90°s中选择填空),并总结规律。

(根据二分二至日的昼长)(C级)二.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2.依据上表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上标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C级)【作业布置】1.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地球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情况是( )A.极昼的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方向逐渐扩大B.极昼的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方向逐渐缩小C.极夜的范围从南极圈向南极点方向逐渐缩小D.极夜的范围从南极点向南极圈方向逐渐扩大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 )A.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至3月21日前后3.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A.不存在B.秋分日C.冬至日D.夏至日4.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67°NB.21°SC.50°ND.89°56.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7.在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是( )A.北纬66°34′B.北纬23°26C.北纬60°D.北纬38.在右边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表示。

两分两至判读

两分两至判读

两极上空地球光照俯视图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可以判断此图为北 极上空地球运动俯视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北极圈内 出现极昼现象,则可以判断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两极上空地球光照俯视图
晨昏线和经线重合,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可以判断为春分日和秋分日。
两极上空地球光照局部俯视图
此图为两极上空地球光照局部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 向可以判断此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现象,则可以判断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地球光照侧视图
阴影部分为黑夜,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 极夜现象,则可以判断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地球光照侧视图
晨昏线和经线重合,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可以判断为春分日和秋分日。
两极上空地球光照俯视图
根据地球自转南极上空为顺时针方向,北极上空为逆 时针方向,可以判断此图为南极上空地球俯视图。阴 影部分为黑夜,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则可以判断 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极昼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极夜
昼夜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日光照图
极夜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极昼
昼夜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日和秋分日光照图
晨昏线和经线重合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规律如下:
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晨昏线和经线重合,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为北半 球的春分日和秋分日。
根据地球光照图判断二分、二至节气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66.5 °
地球公转图
春分日: 3 月 夏至日: 6 月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七:二分二至图(素材)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七:二分二至图(素材)

二分二至图【导航】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图:【判读关键】: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地球公转方向。

如图中北极处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公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反之亦然。

②、把握公转方向,依次推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③、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冬至节气(因为冬至过后的1月初为近日点),然后依次推断四个节气。

④、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与冬至的关系是:“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即地轴向左倾斜时,左侧的节气为冬至;地轴向右倾斜时,右侧的节气为冬至。

【深度链接】 1、光照图中的节气: ⑴、侧面图:⑵、极地投影图:节气的判断:①、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判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分或秋分;斜交成23°26′时为夏至或冬至。

②、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节气,如晨昏线与纬线垂直时为春分或秋分;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为夏至或冬至。

③、根据晨昏线与极点的关系判断;晨昏线经过极点时山地春分或秋分,晨昏线与极点的夹角为⑶、矩形图中的节气:节气的判断:①、根据晨昏线是否经过极点判断,如经过极点为春分或秋分。

②、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如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为冬至或夏至。

③、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极点,进而判断节气。

节气的判断:①、通过展开图形的经度或纬度范围判断是否是全球图。

也可以根据赤道区域昼夜平分来判断是否是全球图。

②、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为春分。

若晨昏线是曲线,并于极圈相切,则为夏至或冬至。

③、局部图中要重点关注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分或秋分,与经线斜交成23°26′时为夏至或冬至。

若与极圈相切则为夏至或冬至。

2、公转图中的二分二至位置与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图:①、抓准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和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②、注意地球公转方向。

分阶段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分阶段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单位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分阶段开展了各项工作。

现将分阶段工作总结如下:二、第一阶段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在第一阶段,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 确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重点;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3. 加强内部沟通,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内容1. 确立工作目标根据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我们确立了以下工作目标:(1)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效率;(2)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3)拓展市场,增加业务收入。

2. 制定工作计划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1)开展员工培训,提升业务能力;(2)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增加业务收入。

3. 责任分工为了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职责。

(三)工作成果1. 员工培训方面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具体表现在:(1)业务知识掌握程度提高;(2)团队协作能力增强;(3)员工满意度提升。

2. 内部管理方面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单位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1)工作流程简化;(2)工作效率提升;(3)员工积极性提高。

3. 市场拓展方面通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单位的业务收入得到了稳步增长。

具体表现在:(1)新客户数量增加;(2)业务领域拓展;(3)市场占有率提升。

三、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在第二阶段,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 深入推进第一阶段工作成果;2. 解决第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 提升单位整体竞争力。

(二)工作内容1. 深入推进第一阶段工作成果(1)巩固员工培训成果,定期开展业务考核;(2)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流程;(3)巩固市场拓展成果,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关于二分二至点的教学

关于二分二至点的教学

关于二分二至点的教学
二分二至点是地球运动教学的一个难点,为突破此难点,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先划分小组,每一小组五人,其中一人居于中心为太阳位置,其他四人分别居于二分二至点的位置。

二,每个学生手中,各自手持一个地球仪,保证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有居于中心太阳位置的同学指正每个出错的同学。

三,其他四人根据自己所站的位置,说出自己所在的二分二至点。

四,每个同学根据自己所站的位置说出二分二至点的特征(二分二至点的名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每个季节所在的月份。

具体说法是我是----,这时太阳照射在-----,每年的----月份是北半球的-----)五,四个同学按照地球公转的方向交换位置,重新命名自己所在的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居于太阳位置的同学进一步纠正他们手持地球仪地轴的指向错误,二分二至点所占位置的错误。


六,反复操练,达到熟练,各组在讲台上给大家进行演示,有大家进行评比,表现最好的组得五个小五星,以此类推。

通过这样的演示,不但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学中除了运用教具外,可以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突出学生本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总结1一、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30人参加考试,人均分92.2分,合格率97.3%,优分率97.3%,高分100分,低分28分。

二、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体现在: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加大了难度,有9分是超教材的内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试卷共分九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

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29分,有的题学生无法列算式计算,个别聪明的学生只能斗出来,有的题要通过3、4步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题“算一算”(27分),有三种形式,分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

训练的较多,失分较少。

第二题“填一填”(21分),全对的没有,原因是有一个题未学,在一年级学的减数、差与被减数的关系忘记了。

其他的题掌握的较好学生对填数掌握较好。

第二题“判断对错”(10分)全对的有15人,有3个题是在身边生活中所应用的题,信息是未知的`,要在题中找。

如:“3只鸽子有几只眼睛,几条腿?”等第三题“从大到小排列千以内的数”(10分)只有3个人做错,他们是按从小到大排的。

第四题“看图写数”(6分)全对第五题“看方位图填空”(5分)全对20个人,少数同学没认真读题导致错误。

第六题“看路线图填空”第七题“画出自己学校的大门、教学楼及运动场的方位图”(2分)全对的10人,很多同学画出了整个学校的方位图。

第八题“解决问题”(17分)全对的只有11人,有的同学量图的长度不准确,“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错误较多。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件)高二地理优质课件教学设计练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件)高二地理优质课件教学设计练习(
①随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春秋分: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 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北半球太阳辐射 强度相当。
北半球春分
北半球秋分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北半球夏至日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3°26´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b、昼夜长短的空间(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
南北半球度数相同的纬线上,昼长关于24小时互补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最大可达24 小时,赤道昼夜长短变幅最小:为0h)
赤道
春分日
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线之间观测 ③在南回归线到南极圈线之间观测
④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进行观测
⑤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进行观测
⑥在北极点上进行观测
⑦在南极点上进行观测
三、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
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字母h表示。
h
O
地平面
出现极昼,此时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2)春、秋分日(图乙) 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极地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 (3)北半球冬半年(图丙)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
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出现极夜,此时极夜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①取值范围:0°≤h≤90°
②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

二分二至日

二分二至日

《地球和地图》基本知识总结Ⅰ、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1)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

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1、地轴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

自20°W经线逆时针地(或自西向东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东半球。

8、经线的特点⑴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⑵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⑶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了数学中的置换和组合问题。

在排列中,元素的顺序很重要,而在组合中,元素的顺序并不重要。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排列和组合的计算,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1.1 排列的概念与性质排列是指从一组元素中任取出若干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的不同方式。

如果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排列,那么其排列数为P(n,r)=n!/(n-r)!,其中n!表示n的阶乘,即n!=n*(n-1)*(n-2)* (1)在排列中,我们还可以分为有重复元素的排列和无重复元素的排列。

在有重复元素的排列中,我们需要考虑重复元素导致的排列重复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1.2 组合的概念与性质组合是指从一组元素中任取出若干元素,不考虑元素的顺序所构成的组合方式。

如果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组合,那么其组合数为C(n,r)=n!/(r!*(n-r)!),组合数也被称为二项式系数。

在组合中,我们还可以使用传统的复合计数或卡特兰数来进行计算,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简便地求解组合问题。

1.3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排列与组合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概率统计、图论、密码学等领域。

排列与组合问题也是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题目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解这些问题加深对排列与组合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第二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将在本章中进行介绍,并且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数列的性质。

2.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是由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所构成的序列,在数列中我们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等比数列。

不同的数列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应用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为一个常数d,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描述其一般形式。

而在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为一个常数q,我们可以通过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描述其一般形式。

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四节⽓是何⼈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根据已有⽂献的记载,最早做⼆⼗四节⽓的,应该是伏羲,据今已经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据今6000年的轩辕时代,开始有《夏⼩正》这样的古历书,⽽《黄帝内经》也多候、⽓、时、岁的记载。

⾄春秋晚期,《吕⽒春秋·⼗⼆纪》中有⼆分、⼆⾄、四⽴、⾬⽔、惊蛰、⼩暑、⽩露、霜降等节⽓名称。

到西汉《淮南⼦·天⽂训》中始有⼆⼗四节⽓全名。

实际上,⼆⼗四节⽓是中国独有的⼀种历法。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民在长期的⽣产实践中,通过对天象、⽓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现象等进⾏长期反复地观察、探索总结的劳动成果。

⼆⼗四节⽓源于黄河流域,始于春秋,确⽴于秦汉。

有⼈曾诗意地形容⼀个节⽓就如同天地的⼀次呼吸。

⼀、⼆⼗四节⽓的起源和确⽴在中国众多的古籍中都有伏羲作历度、定节⽓、造甲历的记载。

如《古微书》中说:“昔伏羲造⼋卦,作三画以象⼆⼗四⽓。

”《通历》记载:“太昊始有甲历。

”《春秋内事》有“伏羲⽒建分⼋节以应天⽓”之说。

由此可见,以伏羲为代表的上古前圣是公认的节⽓⽂化的创⽴者。

最初先民们从观察“物候”⼊⼿,就是根据观察⾃然界⽣物和⾮⽣物对节⽓、⽓候变化的反应现象,从⽽掌握节⽓⽓候特征。

⼤约在距今6000年的黄帝(轩辕)时代,已初制“物候历”。

其内容⼤概是:“燕⼦是春分来秋分去,伯劳鸟是夏⾄来冬⾄去,青鸟是⽴春来⽴夏去,丹鸟是⽴秋来⽴冬去……”较早的古历书《夏⼩正》,全书虽然只有五百余字,却以全年⼗⼆个⽉为序,记载了每⽉的天象、物候、民事、农事、⽓象等⽅⾯的详细内容。

不久以后,⼈们发现以物候来掌握节⽓⽓候还是显得粗放和不稳定。

于是便求助于对天象的观测,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找出了星象和节⽓变化的规律,如《吕⽒春秋》中记载有关北⽃星⽃柄的指向描述:“⽃柄东向,天下皆春,南向天下皆夏,西向天下皆秋,北向天下皆冬……”《⽇知录》中说:“三代以上,⼈⼈皆知天⽂。

‘七⽉流⽕’,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之语也;‘⽉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童之谣也。

高中地理时间记忆

高中地理时间记忆

一、日期确定(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 1、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3、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为二分日4、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9、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10、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11、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 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12、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1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14、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1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1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17、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18、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1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夏至日。

20、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夏至日21、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22、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夏至日2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24、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2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27、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冬至日28、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冬至日2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冬至日30、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冬至日31、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冬至日32、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3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冬至日(b)相对日期(日期关系)1、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进行日期时间计算时认为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2、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这是绝对的,这还是一条“活的”日界线(因为它是变动的)二、时间确定1、东早西晚(看似简单,非常有用,永恒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2、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3、还是在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有了上面3条,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何一地的时间来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时间】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5、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可能为负值),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6、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7、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9、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4、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15、东/西 x 区的区时为东经/西经 15* x 度的地方时(eg.东八区就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15*8=120)16、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度地方时,不是北京(东经118度)的地方时17、某条经线东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东面为8号,西面为7号),该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6:00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20、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出时间为6:0021、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三、条件转化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节气太阳直射点极昼极夜情况
3月21号春分直射赤道0°无极昼极夜现象
6月22号夏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极圈及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南极圈及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9月23号秋分直射赤道0°无极昼极夜现象
12月22号冬至直射北回归线23.5°S南极圈及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北极圈及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
地球太阳直射点规律总结
23.5°N--23.5°S,一年当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23.5°N和23.5°S,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23.5°N以北, 23.5°S以南没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昼夜长短的总结
1、从春分到秋分时间段内(3.21---9.23),北半球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在夏至时(6.22)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谁靠夏至点近,谁的白昼时间就长.
2、从秋分到下一年的春分时间段内(9.23---次年 3.21),北半球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短,在冬至时(12.22)北半球黑夜达到最长, 谁靠冬至点近,谁的黑夜时间就长.
3、赤道上一年四季都是昼夜等长.
4、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

昼夜长短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