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期末)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灭火原理错误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2.雾霾天气严重威协着人体健康,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A.工业粉尘 B.太阳能发电 C.火山爆发 D.汽车尾气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风力发电B.火力发电C.太阳能发电D.水力发电4.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温室效应加剧﹣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5.根据我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将达到4000万千瓦。

下列关于核能发电中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核能不安全,应禁止使用核能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C.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D.核电原料铀矿在地球上的储量是非常有限的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量的30.4%B.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煤焦油等燃料C.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0.94%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7.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A.提供可燃物B.提供氧气C.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 .曲线①表示CO 含量的变化B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CO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有害健康B .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加会导致雨水酸性增强C .白色污染的处理办法是将废弃的塑料就地焚烧D .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都是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10.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 .酒精B .白糖C .白磷D .汽油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D .氦气用于填充气球12.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A.纸巾B.鞭炮C.汽油D.酒精2、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A.B.C.D.3、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4、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

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力发电D.燃煤发电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煤气C.酒精D.汽油7、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8、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B.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9、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10、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镁与盐酸的反应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11、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12、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训练卷附答案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训练卷附答案

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训练卷一、单选题1.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3.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5.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6.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7.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8.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A.B.C.D.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10.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防止水体污染﹣实验室的药品随意丢弃到下水道B.除去餐具上的油渍﹣用洗涤剂清洗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D.家里煤气泄漏一立刻开排气扇抽风2.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联系紧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B.铝制废易拉罐属于不可回收垃圾C.CO2的任意排放会造成酸雨D.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属于清洁能源3.人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进行灯火实验B.挖空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煤的气化、焦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③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则会燃烧⑤干冰和冰是不同种物质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5.下列说法都不正确的是()①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固体减轻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可能使用同一套装置③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C60的化学性质由C60分子保持④只含有一种元素的一定是纯净物⑤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⑥炒菜时油锅着火,放入较多蔬菜和用锅盖盖灭都能使火熄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不同A.①②④⑥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6.下列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不属于“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A.用剪刀剪去烛芯B.用水浇灭C.吹灭D.用扇子扇灭7.我国古代就懂得钻木取火,下列做法不利于钻木取火的是()A.要尽量挑选潮湿一些的材料B.迅速摩擦升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尽量干燥D.准备容易被引燃的可燃物8.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比较安全的是A.用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嗅闻气体的气味B.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A.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B.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D.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10.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1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C.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读取数据D.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证明酒精燃烧生成水12.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二、填空题13.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故可以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故该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C. 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A。

2.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l实验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B.若将图2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D.图1和图2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D解析:DA、在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作对照,可以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才能燃烧,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故正确;B、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象,故正确;C、图1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正确;D、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错误;故选: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00分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图7-12.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3.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从化学的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B.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D.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工业废气4.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C.过量施用化肥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6.根据如图7-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图7-2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7.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8.如图7-3,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图7-3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9.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10.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表7-1二、填空题(50分)11.(10分)某日凌晨,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解析:CA、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是非金属,也能导电,故错误;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C、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CH4为可燃物,O2为助燃物,在其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D、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下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对部分实验的再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D.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解析:DA、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从玻璃管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能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A.大理石B.小木条C.玻璃D.泥沙2、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煤B.太阳能C.石油D.天然气3、盖沙灭火的原理是()A.降低温度B.取走可燃物C.隔绝氧气供应D.降低着火点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5、为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B.重复使用塑料袋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7、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8、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10、地球上资源日渐枯竭,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合理利用。

下列资源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空气C.赤铁矿D.冰水混合物11、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14、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15、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 B.C. D.16、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A.潮汐B.酸雨C.雾霾D.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10.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
1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19.C+O2 CO2放热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HCl+NH4HCO3═NH4Cl+H2O+CO2↑产生大量的气泡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冲入试管Ca(OH)2+CuSO4═CaSO4+Cu(OH)2↓复分解反应
20.H2CH4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O2+C 2CO2H2O 2H2↑+O2↑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F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B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都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每小题3分,共36分)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2.(湖北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4.(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5.(四川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7.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 )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着火点低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未来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CH4·n H2O)属于冰D.开发利用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一一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

期末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有答案)

期末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有答案)

期末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 目前我国电力供应仍然紧缺,需开发各种资源发展电力工业.以下利用化学能发电的是()A.水力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核能发电3. 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 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⑥⑦6. 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7.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8. 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柴草B.煤C.氢气D.乙醇C. D.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C.冬天用煤取暖时开着门窗D.从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到安全出口11.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了酸雨等环境问题B.将石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等多种产品C.作为燃料烧掉获得能源是最佳利用方法D.化石燃料发生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更多12.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C.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D.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是无限的13.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B.动物呼吸C.酒精燃烧D.酿酒酿醋14. 科学合理地使用燃料,可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B.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可使之燃烧更加充分C.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D.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15.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野外遭遇火灾,逆风而行,更方便逃离火海B.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安装在炉灶下方,更有利于及时发现泄漏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立即倒入蔬菜D.将木柴架空有利于篝火烧得更旺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16. 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装置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17. 人们通常利用燃烧来获取能量.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认识错误的是()A.使燃料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并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能够有效提高燃料利用率B.室内发现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风扇并打开电话报警C.炒菜时锅内油温过高着火时,可立即用锅盖盖灭D.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18.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无有害气体排放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B.温室效应会使土地沙漠化,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C.候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20.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如果不顾国家利益乱采矿,金属元素就会被耗尽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以上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汽油和煤焦油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1. 今年四月底,美国墨西哥湾发生重大油井泄漏事故,日漏原油几千桶.(1)原油泄漏的危害有:________(2)为制止灾难延续,人们想到了一种处理方法:可控燃烧法,就是将泄漏的原油聚集烧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22.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取足量的红磷和白磷放入试管中按改进后的图 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图 装置与图 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拓展与迁移]小朱同学待试管冷却后,将 试管口紧贴水面,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如果橡皮塞所占试管容积不计,那么进入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磷在氯气中也可以燃烧,生成大量的黄色烟雾,据此你对燃烧提出的新看法是________.23. 化石燃料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人们. 年 月 日离美国沿海不远处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发生严重的石油(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泄漏事故. (1) 美国救灾部门决定在海面上点燃部分泄漏石油,以减少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但不可避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写出此过程产生的对大气污染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2) 美国救灾部门还动用飞机向海面上漂浮的石油喷洒化油剂,以减轻石油对海洋的污染.要查阅资料可知:化泔油剂的主要成分类似于家用的洗洁精.化油剂主要起________作用.(3) 你还有哪些建议,也可以减轻浮于海面上的石油对环境的污染,请谈谈你的建议:________.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6 分 ,共计12分 , )24. 因厨房中煤气或石油液化气泄漏而引发的爆炸或火灾事故,并不罕见.有人认为发现 煤气泄漏,首先应打开换气扇或油烟机的开关,尽快地把煤气或石油液化气抽出室外.这样做是否安全?其理由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恰当措施是什么?25. 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现用酒精灯来加热水,若酒精灯产生的热量有 被水吸收,试计算:(1)把 的水加热到 ,需要充分燃烧多少千克乙醇?(2)同时耗掉空气中的氧气多少千克?【乙醇的燃烧值为,水的比热为】.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26.(7分)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________.(3)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27. (9分)教材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8.(9分) 化学就在你身边.(1)在寒冷的冬天,当你爸爸下班回到家中,你可以为他沏上一杯热茶祛寒.你认为取下茶杯盖,暖瓶塞应如何放在桌上比较卫生?洗刷茶杯后,怎样判断茶杯洗干净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2)小明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___,还发现燃气灶头上有一个金属支架,支架的作用________.(3)查看加碘盐说明,发现加碘盐是在氯化钠中加了少许碘酸钾,加碘盐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纯净物、混合物(4)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常温下,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的供氧原理.(分)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化学小实验.请回答:过一会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期末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答案】C【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手帕完好无损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不是魔术,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故选.2.【答案】C【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此题属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的应用类型的实例,应用的原理即为物质的能量的相互转化.【解答】解:火力发电: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电力工业,它通过化学反应,释放热能,热能转化成电能.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而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为物理发电.故选.3.【答案】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解: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只有充足的氧气,物质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只是可燃物,而不具备物质燃烧的其余两个条件,物质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只有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一个条件,物质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能够燃烧,故正确.故选.4.【答案】D【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热值、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5.【答案】D【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可以根据燃料的热值、经济效益、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可以从环保、性能价格比、使用是否方便等方面考虑.①是否易于燃烧,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是考虑使用的方便性;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⑤是否廉价,是考虑经济效益;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是考虑环保问题;⑥使用是否安全,是考虑可靠性.就是说①②③④⑤⑥⑦都是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故选.6.【答案】B【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解答】解:开辟”防火隔离带”的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选.7.【答案】A【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解析】、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解答】、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做法错误;、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做法正确;、森林着火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移除可燃物而灭火,故做法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故选B。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图标是()A. B. C. D.2.将下列各组气体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H2、CO2B.CO、CO2C.H2、O2D.N2、O23.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酒精勾兑成酒D.农家肥腐熟4.当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你会立即采取的办法是()A.打开排气扇B.立即打119报警C.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D.向屋里各处洒水,使煤气被水吸收5.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D.根据图3可知,降低可燃性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7.下列有关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油箱着火应该用水灭火B.晚上在家中闻到有天然气泄露的怪味时应立即开灯检查C.棉纱厂要将堆积的棉纱经常翻动,目的是防止棉纱缓慢氧化引发自燃D.蜂窝煤煤粉加工车间应紧闭门窗并少开通风设备,防止粉尘泄露污染空气8.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A.酒精B.木炭C.白磷D.汽油9.乙醇(C2H5OH)俗名叫酒精,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C.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D.乙醇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燃煤会影响环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2.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C.干电池工作时电能变为化学能 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pM2.5、臭氧等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可利用的陆地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C.核能的利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石油可炼制出汽油、煤油和润滑油等产品D.灯丝由熔点最高的金属钛制成,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定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4.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 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

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焦油 D.苯并芘5.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7.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

高铁动车的电路连接用到了石墨电刷,这主要是利用了石墨的()A.稳定性B.可燃性C.还原性D.导电性8.善于归纳知识,有助于记忆。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分子、原子、离子是能直接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且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C.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D.破铁锅、废弃易拉罐、旧电线等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都是金属材料9.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0.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可探究燃烧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B.甲实验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C.乙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都有关系D.乙实验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11.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轻、最坚硬的纳米材料。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期末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期末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期末训练卷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D.高锰酸钾属于氧化物2.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应严禁烟火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3.善于归纳是学好化学的法宝,以下归纳正确的是()A.固体受热后变为气体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4.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

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B.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C.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泥沙和色素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6.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水”,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7.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应用(期末)练习含答案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7单元燃料及其应用**1、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参考答案】C2、下列变化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的是()①H2→H2O;②CO2→CO;③CO→CaCO3;④Fe3O4→Fe.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C【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解:①H2燃烧生成水,转化能一步完成.②CO2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转化能一步完成.③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反应不能一步完成.④Fe3O4与一氧化碳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完成.故①②④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故选:C.【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旺。

从燃烧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更旺;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解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A错误;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才能更旺,故B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C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4、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 氢气B. 甲烷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B【解析】【解答】解: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发生爆炸是因为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或受热易发生爆炸.故选B.【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或受热均易发生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5、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C. 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D. 铜绿受热时,固体变成黑色【答案】B【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D、铜绿受热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会观察到固体会变成黑色,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结合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B、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分析;C、结合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D、结合铜绿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

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答案】C【解析】【解答】解:A、①能燃烧,而②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①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符合题意;D、烧杯中注入的是80℃的水,①燃烧,③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C.【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白磷的着火点是40℃,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实验设计能体现着火点的不同.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将煤球粉碎可使其燃烧更充分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电视机着火时直接用水扑灭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答案】A【解析】【解答】解:A、将煤球粉碎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C、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首先关闭电源开关,然后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湿毛毯等灭火扑灭,切不可直接用水用水扑救,故错误;D、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发生燃烧,例如物质的缓慢氧化就不产生燃烧现象,故错.故选:A.【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B、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C、根据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考虑.8、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B【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A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符合题意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解答B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考虑C根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D根据可燃冰克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D. 在空气中点燃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答案】A【解析】A、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 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答案】A【解析】【解答】A 、用水灭火是利用了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外界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B、碳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耀眼的白光。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硫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

B不符合题意;C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灭火,是因为这样可以隔绝空气,C不符合题意;D 、钠在氯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燃烧在氯气中也可以进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不能降低B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根据灭火的原理可解答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如镁条和二氧化碳的燃烧11、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C.车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1.【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燃料的认识,我们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也能为我们提供能量。

12、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解答】解:A、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A能达到目的;B、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是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吸收一氧化碳,故B不能达到目的;C、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所以使测定结果更精确,故C能达到目的;D、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现象更明显,故D能达到目的.故选:B.【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进行解答;B、根据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进行解答;C、根据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进行解答;D、根据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进行解答.13、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发光、发热氧化反应14、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1)若10g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参考答案】.⑴ 5.6g⑵原碳酸钙中的钙元素质量为10g×40%=4g剩余固体质量为 4g÷50%=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g=2g15、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火炬正常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丙烷的着火点【解析】【解答】火炬正常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丙烷的着火点.【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