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环境保护
06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建议与展望
回顾一轮复习成果,查漏补缺
梳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对一轮复习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没有遗漏,并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 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分析一轮复习中的错题,找出薄弱环节
对一轮复习中做过的练习题和试卷进行回顾,重点分析错题和易错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 节,为二轮复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源共享,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绿色生 活方式,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 、低碳出行等,为环境保护贡献
自己的力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如植 树造林、环保宣传、野生动物保护 等,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事业 。
关注环保政策
关注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了解 环保动态,为政府的环保决策提出 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现代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球 性的议题。各国纷纷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加 强环境管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未来发展
未来,环境保护将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综合 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和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根据所学知识,确定空白 处应填写的内容。
01
02
03
04
05
题型概述:填空题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知识,在空白 处填写正确的内容,主要 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
力。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和要求。
注意填写内容的准确性和 规范性。
简答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
题型概述: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 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表达 能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四选修地理第2讲环境保护
1.(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 势。2015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 206 亿件,同比增长 48%,快 递业务收入完成 2 760 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 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 出解决措施。
第2讲 环境保护
2核心梳理
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问 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大量的工 影响工业生产、 保护水源、限制
业、农业和 人民生活,危害 污水排放、建污
水污染 生活废弃 人体健康,破坏 水处理厂、合理
物排入水 生态,影响动植 布局工业生产、
中
物繁殖 提高环保意识
人为原因:
化石燃料
大气污染
2.图像信息
[我的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 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 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 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方法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 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 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使容易与所学的有关环境 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的燃烧排 放出大量 的粉尘和 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 特定的气 象和地形 条件会加
危害人畜健康, 污染土壤、水 体、生物,腐蚀
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开发 新能源,发展洁 净煤技术,控制 机动车污染,植 树造林加强绿化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选修)1-4-2《环境保护》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 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 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21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发生地震,导致岩层破 碎,土层疏松;地震后出现了多次降雨,加上该地区地势起伏 大,为滑坡和泥石流次生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18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 水量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夏季降水多,滑坡频率大,故该地 区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第2题,水库建成后,水 流速度比较稳定,但由于水库水位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涨落变 化,库岸滑坡几率增大。
19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 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 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 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据此回答问题。
32
一、4个重难点要突破 1.主要气象灾害成因、评价的分析思路 (1)成因分析思路 ①台风的成因主要从热带洋面的气温变化进行分析。 ②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 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27
3.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但两者有一定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 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8
气象灾害
(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 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 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 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 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环境保护专项训练
专题12 环境保护一、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
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电子垃圾、废弃炉渣、纺织品等4大类。
简述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
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长江中下游两岸的能源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
这些能源重化工业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偷排入江,混杂着生活污水及航运激增带来的船舶污染,使长江遭到了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水体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说明长江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习惯习俗,是喜庆、祝贺的标志。
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带给大家节日的喜庆,却同时也隐藏着许多危害。
全国多数大中城市出台了“禁燃令”或“限燃令”,这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争议,有的拍手叫好,也有的认为不能一禁了之。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方法(1)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产生赤潮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
下面以我国的酸雨对长江南5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
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真题诊断] 【示例1】(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答题模版]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1)“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联想考查生态破坏的影响。
(2)“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联想考查环境污染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步:一眼看破障碍点,挖掘图表信息图中高位虾池、农庄、村庄、低位虾池及海平面的位置,可分析对水文、土壤、生物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发生的变化。
第三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网络构建考情考向核心考点1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2018·全国文综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本题以斯匹次卑尔根岛为区域背景,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为主题,重点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时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人类活动少,干扰小。
分析气候变暖的环境风险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可能导致隧道和种子库渗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核心考点2环境污染及防治(2016·全国文综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14 环境保护课件
• 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水污染
影响工业生产、人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 民生活,危害人体 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健康,破坏生态,
影响动植物繁殖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
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 粉尘和酸性气体;自 然原因:特定的气象 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
• 答案:来源:①造纸厂的污水排放;②生活污水的排放。
• 影响:①绿地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城市空气湿度降低、温差变 大;②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③城市易发生内涝;④环境污染加剧。(任答其中3 个要点即可)
高频考点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 1.(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 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 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篇 专题知识突破
模块四 选修地理
专题十四 选修6 环境保护
体系构建
高频考点
命题方向
1.生态环 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图文
境问题。 材料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
2.环境污 危害及治理等。
染与防 2.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 查主要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讲)(含解析)解析
专题18 环境保护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命题规律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措施。
【例1】(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10分)【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在开采、利用、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环境问题。
图示方式主要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治理了环境,增加经济收入。
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例2】(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例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第2讲环境保护课件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 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提高;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2.(2016·合肥一模)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湖区人口密集,是 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洞庭湖区水华频发,大小西湖区域尤为严重,夏季 发生的频率更高。
5.(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如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
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会诱发洪水; 山坡在暴雨的冲刷下可能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尾矿矿渣中含有硫酸、铅 等有害物质,进入河流会造成水污染;为防止上述危害应加固尾矿矿渣库,以及防止尾 矿矿渣(含有硫酸、铅等)进入江中造成水污染。
长江干支流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❷。结合长江引水式水电站示意图,回答问题。
指出引水式水电站给长江干支流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❶:引水式水电站在河流上的位置、发电原理。 信息❷:引水式水电站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会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一定距离。
农田、村庄
信息❺:高位虾池在引海水和向海洋排放废水时要经过
_____、_____、沿海植被。
农田
村庄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关键词“高位虾池”“当地环境”“不利影响”,材料 中给出了“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在此过 程中导致了_____在地表的残留,从而导致土壤_______, 影响了陆地植被的生长。同时材料中给出了“养虾过 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海水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_____”,因 此在此过程中造成了海水的_________。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总结高考地理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密相连。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的详细总结。
一、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一)生态破坏1、森林破坏:主要是由于滥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影响了生态平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开垦等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这会导致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问题。
3、水土流失:在地形起伏较大、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
4、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是其主要成因。
(二)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等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如酸雨、雾霾等。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3、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废渣的不合理堆放等,会使土壤受到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
4、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三)资源短缺1、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2、能源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能源的储量有限,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成本问题。
3、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一)生态保护1、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2、草原保护:合理控制载畜量,实行轮牧制度,加强草原的管理和保护。
3、水土保持: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鱼鳞坑等)和生物措施(如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减少水土流失。
(二)环境污染治理1、大气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强工业废气的治理,提高排放标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三 环境保护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 立生态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实行 禁渔期制度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
暴雨
改坡为梯
降水少、 气候干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 能、严禁砍伐、退耕 还牧等
当堂演练
测控导航
考点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夯基固本 提高技能
【应用点拨】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类型
水污染
大气 污染
固体 废弃物
污染 噪声 污染
形成原因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 废弃物排入水中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 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 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 性气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 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 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尝试答题】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 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 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 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 能力。(答三点即可)
题号
易
中
1
2
3
1
二轮·地理
二轮·地理
二轮·地理
解析:第(1)题,1954~2006年广州地区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 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后霾日数增 多;变化起伏大。第(2)题,正常情况下,对流运动利于污染物扩散。逆温现象 下,导致污染物在低空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形成霾天气。 答案:(1)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 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后霾日数显著增多;变化起伏大;1998年左 右达最大值,超过200天。(2)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气温高、高空气温 低,容易形成对流运动,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 循环排放到大气中。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低,空气不易对流,导致污染 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走向高考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训练专题环境保护
污染的成因及解决措施,以及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 的利用率。(点此链接)
Image
第三十四页,共34页。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2014·福建)下图示意流经某城 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huídá)问 题。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 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的成因(chéngyīn)及解决措施, 以及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对河水污染的 变化特点,据图描述即可。其原因分析如下(按时间顺序):污 染浓度减轻(降雨使河水量增大,自我净化能力增强)——加重 (地表径流汇集城市污染物流入小河,污染浓度增大)——减轻 (污染物随径流流走)——恢复常态(小河水量减少,自净能力 差)。第(2)题,从教育、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防”、 “治”污染的措施。
伐、退耕还
牧等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考例透析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2014·新课标Ⅰ)坡耕地上的切沟 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jǐnɡ ɡuān)。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第二十五页,共34页。
【解析】本题考查切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同时考查描述 地理事物(shìwù)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 力。图示切沟分割、破坏了耕地,并加剧耕地侵蚀,同时阻断 耕作。防治措施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防止新切沟出现,二 是对已出现的切沟进行治理,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据此思路 分析相关措施。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疑难突破环境保护
爱护类大题模板一、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类问题的成因:①自然、人为两个角度②根本思维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污染物排放量超过自净力量〔集中交换更新中和〕环境污染类问题的危害:生产生活生命生态四个要点,结合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详细分析环境污染类问题的措施:根本思维:减排【能源利用率〔技术+回收利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汲取+管理+意识针对问题的本质详细思索1.缘由:①自然:本身升温〔地球自己也在变暖〕②人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森林破坏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汲取削减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变短——沉没低地和三角洲;海水侵蚀加强,海水入侵;河流入海受阻,泥沙沉积量增加。
水质下降,洪涝多发;土地盐碱化;风暴潮和洪涝多发;航道港口受阻②水循环:蒸发加强,降水变率提升,极端天气多发③洋流:冰川溶化北极冰水南下阻挡北上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减弱缘由:①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减弱,北大西洋暖流减弱②冰川溶化,北极冰水南下阻挡北上暖流】④生态系统:原有生态系统破坏+新生态系统消失⑤农业:总体减产〔高纬受益,中低纬受损〕⑥工业:总体能源消耗量增加〔高纬供暖削减,中低纬制冷增加〕措施:【掌握温室气体排放+汲取温室气体+适应温室效应变化】掌握排放:①科技:提高科技水平,削减CO2 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回收利用废弃物②新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削减矿物能源使用③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削减关停高耗能产业④政策公民: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提高公民节省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增加汲取;⑤植被:植树造林,提高森林掩盖率适应变化;⑥培育适应环境新品种,调整农业结构2.酸雨成因:【酸性气体溶于水,污染物难以集中中和】酸性气体溶于水: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②工矿〔南方有色金属冶炼〕、交通、家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酸性气体③降雨多,酸性气体溶于水污染物难以集中中和:④地形封闭,风弱,对流弱,逆温,污染物难以集中⑤南方土壤呈酸性,缺少对空气中酸性物质的中和危害:【生产生活生命生态】①使河湖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⑤危害人体健康措施:①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和使用,开展干净煤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回收利用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削减燃煤使用量,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③大力开展公共交通,削减汽车尾气排放量*酸雨南方比北方严峻的缘由【酸性气体溶于水】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兴旺,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③南方阴雨天气多【污染物难以集中】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集中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3.光化学烟雾成因①排放重:矿物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重要〕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②集中慢:地形、气象〔逆温〕等,阻滞污染物集中③多晴天,紫外线强,在太阳紫外线照耀下产生臭氧、醛类等化合物。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9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九环境保护——生态问题二、知识整合一、主要生态问题1.森林破坏(1)森林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2)森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措施①原因:森林火灾、人类滥垦滥伐超出森林更新能力。
②措施: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完善法律法规等。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3)危害: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发、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4)湿地的保护措施:①恢复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湖、还湿地;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通过国际合作,签署《湿地公约》,保护湿地。
4.生物多样性保护(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表现(2)物种灭绝的原因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类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5.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土地荒漠化给水过多导致土壤盐渍化二、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海)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都有一定的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衽禁渔期制度土壤锓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度农垦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缓坡为梯田土地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如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5 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5 环境保护[高考命题展望]新课标考核要求: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可再生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预计今后高考命题关注点:结合我国主要地区的环境问题,说明其产生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结合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分布图,分析某一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及解决措施;结合社会环境政策考查其现实意义。
[主干知识串讲]要点串讲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特点对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一轮复习中已经总结了荒漠化、沙化、沙尘暴、水土流失、公害病、赤潮、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城市环境问题,这里再补充以下几个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成因主要分布危害对策森林锐减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为甚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鼓励保护性开发例1 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读我国西北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图中河流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2)图中形成伸入沙漠的锲形绿洲的原因是 。
(3)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 ;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
(4)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 和 。
如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在a 处上游筑坝修水库,那么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是 ,其后果可能会造成 消失。
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 等第三产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发展 型农业,同时可推广 、 等灌溉技术。
(5)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的雪线有何变化? 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
(6)a 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条件有: 。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选做题—环境保护课件
意义:减少石油消耗量,缓解石油资源枯竭问题;减少废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问题。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加强立法和执法检查,保障生物航空煤油的源头“地沟油”的供给;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降低生产成本。
10
考点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 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 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 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 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 (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5
考点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19·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 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 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 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 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 客土置换。
影响:压缩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并使其栖息地破碎化;沿途植物被踩踏、砍伐、 采摘等,造成植被破坏;游客丢弃的固体废弃垃圾,污染地表土壤和水源;游客的喧 闹声、夜间的强光等对大熊猫造成惊扰。
措施:加强立法,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限制游人数量及破坏环境 的行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人环境保护意识。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 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11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
————————————————————————————————作者:————————————————————————————————日期:
1.(2013·新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本题考查水体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泉水属于地下水,
是重要的饮用水源,水体污染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土壤污染等次生污染。
泉水难以治理主要是由于泉水为深层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净能力弱,一旦污染,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地下水埋藏深,人工净化困难;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一区域的水污染会导致其他区域水体污染,因此一旦污染,涉及地区广,需要共同治理。
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
而如今,由于遭到严重污染,湖区面积急剧减小,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
(1)试分析乌梁素海“营养过剩”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2)如何使乌梁素海今后少受“营养过剩”的困扰?
【答案】(1)鱼类缺氧死亡;部分鸟类因缺乏食物被饿死,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湖泊会逐渐演变为沼泽。
(2)控制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使其达标排放;增大黄河水流入乌梁素海的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测和管理。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29日全国雾霾天气预报图。
(1)描述本次雾霾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试分析北京雾霾天气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试简述治理城市雾霾可采取的交通措施。
【答案】(1)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雾霾天气比较严重。
(2)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建筑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
4.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PX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易燃,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可使胎儿畸形,对人和环境影响非常大。
下图为我国PX项目分布图。
(1)简述PX项目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为减轻污染,我国对已有PX项目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分布规律: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分布较稀疏。
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西部地区主要建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等。
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有关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由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下图为地下水污染示意图。
(1)试说明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试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答案】(1)地下水污染具有污染源多、途径多样、过程缓慢、不易被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2)政策:完善地下水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防御: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媒体的舆论监督。
6.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下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农牧交界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三江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分属我国两大自然区,形成这两大自然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区湿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
(3)甲地区的牧场退化严重,为保护牧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形气候
(2)过度开垦气候恶化;洪涝灾害多发;野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
(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建设草库伦;退耕还草还牧;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生态环保意识等
【解析】第(1)题,甲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乙位于东部季风区,这是两地地形、气候的差异导致的;第(2)题,乙地湿地面积
减小,与当地农业的过度开垦密切相关,该地湿地的减少,会对气候、水旱、生物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第(3)题,对于甲处的牧场退化,应从合理放牧、保护牧区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入手。
7.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给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B 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
【解析】第(1)题,东南沿海的山区因降水丰富,故要保护好
森林,从而增强其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作用;而该地湖泊的大小、水质等易受影响,要加以保护。
第(2)题,若山区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会加剧,乙河下游河床会抬高,三角洲增长速度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