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5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

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

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

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

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

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

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

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

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

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

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赣州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模拟试卷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

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

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

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

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

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

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从寻求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平衡》)材料二:“精神内耗”不能简单地跟抑郁、焦虑画等号,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介载体逐渐打破彼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实现扬优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和传播体系,预示着融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跨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优化跨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归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

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原则。

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化“硬传播”为“软传播”,将文化以更持久的方式潜入受众头脑。

特别是要融通中外概念、范畴、表述,强调“说理”的同时注重“陈情”,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故事性叙述,以小见大,润物无声,从而淡化宣教、灌输的色彩,消解海外受众对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异文化的抵触感。

要注重运用非语言和视觉传播的技巧。

视觉听觉的感染力往往优于语言传播,可以有效减少海外受众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的误读,增强传播的有效性。

融媒体时代,随着媒介技术革新,“内容为王”的观念受到一定冲击。

但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变的是信息技术、传播环境、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不变的是“内容为王”的信条。

跨文化传播既不能“自说自话”,只传播政治性、严肃性内容,也不能过分依赖经典的传统文化符号。

一方面,要探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共性,打破受众认知要素障碍。

共通性是传受双方进行传播行为的前提,所以在内容选取上注重普世价值和共通理念,将时代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浓缩到一个个具体可见的普通人身上,让“浮动的符号”在进入不同语境后,也可以实现落地,从而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情感共鸣,获得普遍的文化认同。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诊)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诊)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诊)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f}目。

2. 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

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

根据地也有学生,但这些学生和旧式学生也不相同,他们不是过去的干部,就是未来的干部。

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文者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

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我们时文乙上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 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

什么是不熟? 人不熟。

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

什么是不懂? 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

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 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

口述历史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史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

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

口述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

此外,口述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

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就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民族风格既是起点,也是高峰,同时还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执念,各个时期价动画电影的标准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一标尺。

尤其是21 世纪之交,面对好莱坞“狼来了”的生死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宝莲灯》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没有一部可以达到这一基本考核标准的作品。

对于出品方追光动画而言,在《长安三万里》之前也创作了《白蛇: 缘起》《新神榜:杨》等作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其小切口实践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第一阶段,《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相对中小成本影片,就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会贯通的尝试,并且在现代动画技术上完成了多维度的经验积累。

在完成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初步积累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白蛇: 缘起》《新神榜:哪重生》等影片呈现出了“重工业化”的样貌,除了动画视效上接近世界主流动画电影的水平,在类型上也非常大胆地尝试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和废土朋克等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

这种整体性“突进”的尝试,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还是首次。

所以在经过第二阶段类型、风格等“极限”式探索之后,到了第三阶段,《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 杨》等影片尽管作为各自系列影片前作的延续,但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已经呈现出相对“回撤”的艺术上的均衡性,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度和完成度,特别是《新神榜: 杨》在动画的视觉特效上又默默将行业标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不仅有着稳定的票房表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登陆奈飞等知名流媒体平台。

据此,我们再回看《长安三万里》,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合家欢、全年龄向等所能简单概括的。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个具有高度干扰性和沉重信息负担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备受影响而无法集中精神。

其实,令我们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与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差异有关。

换句话说,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注意力缺陷。

信息应激。

为了使我们的心智功能得到开发,我们有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接收信息洪流呢?不,没这个必要。

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总是有极限的。

当要求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时会发生什么,边开车边打电话所造成的事故就是最实在的警示。

另一个告诉我们在拥抱汹涌的信息洪流时应该有所保留的因素,就是它与应激之间的关联。

我们对于应激的了解在近些年得到了深化,无数的研究证明,高水平的应激激素会损害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我们身体几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脑。

对大脑而言,加剧的应激与工作记忆受损和长时记忆受损都有密切的联系。

科学家证明,应激,尤其是特定的几种类型,例如创伤后的应激,能够影响海马,这是一个对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非常重要的脑部结构。

但这只是对于长期的、高水平的应激而言,中度或暂时性的应激可能是有益处的,如对唤醒具有最佳效果。

应激激素与信息量之间也没有任何简单的联系。

在《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一书中,萨波斯基综述了他与其他人在应激方面,以及与之有关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应激水平与情境相关,并受到我们对自身所处状况的解读的影响。

“可控感”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义利之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课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不过其明朗化和具体化则在春秋战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遭到重大破坏,人们往往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忘却社会礼法和道德义务。

这种情况下,“义为利本,见利思义”的义利思想便应运而生。

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对“义利之辨”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孔子承认了“嫌贫爱富”的人性前提。

一般来说,人人皆向往富贵的生活而厌弃贫贱的生活,这种欲望具有人性的合理性。

甚至孔子自己也向往富贵的生活,“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第二,孔子认为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获得利益一定要符合“道”,即儒家所主张的社会伦理规范。

当义利冲突时,要舍利取义。

因此,《论语》中说“子罕言利”。

孔子还将义利的不同取舍作为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成为君子,在行为准则上要以“义”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以“人民之利”为义,他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求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这不仅符合安邦兴国的原则,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义利之辨”上,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观,但也有一定的改革和扭曲。

孟子认为“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人心本善,追逐利益是人“不能尽其才”的表现。

因此,孟子在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了逐利的危害性。

当梁惠王问他有什么利于魏国的建议时,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去利、非利以存仁义,仁义为人性所固有,是至高无上的原则,是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当义利冲突时,自然要“去利取义”。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技向善”一词最早由影响力投资者保罗·米勒于2013年正式提出,并很快得到了科技企业的广泛认同和响应。

所谓科技向善,就是企业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主动且负责任地利用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公共健康、教育、就业、医疗、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政府、社会和企业界对科技向善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这一方面是源于对科技伦理认识的深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实力和人民福祉。

但如何才能确保科技为人服务、造福人民?面对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明确了科技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以及科技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科技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技伦理观。

2024年4月,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指引》强调了科技创新的作用,并明确提出“鼓励披露主体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创新决策和实践中遵守科学伦理规范,尊重科学精神,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

方向已经明确,共识业已建立。

但企业在践行科技向善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矛盾。

首先,需要平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与企业资源有限的矛盾。

在当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在某一特定时间、空间,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企业从战略角度思考如何在保障企业生存成长的前提下,坚持长期主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其次,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或关键企业,需要平衡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

第三,需要平衡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2024.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通常来说,我们说某个人不说“人话”带有某种侮辱的意思,但是在科普这个问题上,“说人话”可能是科普人员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这里的“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或者说就是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

毕竟科研人员经过“十年苦修”而习得的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太可能期望普通人能够“一夕顿悟”。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过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一点,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满足了某些特定的受众,也就是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也许某些消费科学内容的人本身就是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呢。

在谈到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的很多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记者会抱怨说科研人员不“说人话”,不会讲故事。

实际上,他们这里谈到的是受访人员无法将专业术语进行转化,这会使得访谈人员和受众“如坠云雾”,继而不得要领,我们也丧失掉了一次开展科普的机会。

当然,我们这并不是说术语不好,而是说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学术交流过程中。

这就好比足球运动员与球鞋的关系,不是说他们不能穿球鞋,而是说最好不要在室内穿球鞋,球鞋最适合的场所是球场上的草坪。

术语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一方面节省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同体的集体认知。

但是,当我们从学术交流撰写大众传播的时候,就需要警惕对专业术语的使用。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

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

远古人类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留下了很多化石证据,通过对这些化石进行鉴定和分析,我们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

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

在这里,人族不断发展进化。

现在发现的这一时空的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

在埃塞尔比亚发现的第0时空末期的一些化石中,出现了一些带有切痕的骨头,这可能是人类使用石器工具的最古老证据。

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

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这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

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

武汉市2024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语文答案

武汉市2024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语文答案

武汉市2024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答案1.B【解析】“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于文无据。

2.A【解析】“单一且纯粹”于文无据。

3.D【解析】“材料二侧重于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错误,材料二中只提到中原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4.①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经历了辉煌的青铜时代(或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同属中华文明的一元);②青铜器的用途(或作用);③生态环境。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②独自向内发展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③辐射影响范围广,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解析】“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

用在此处错误。

“想帮我实现拍摄鱼戏莲的计划”错误,“他”其实另有所图。

7.D【解析】“旨在为故事讲述营造轻松氛围”错误。

8.①他没回我,因为他诱惑“我”不成,无利可图,表达了对“他”之流行事不正、功利世俗的讽刺。

②他没回我,因为他送“我”昂贵的镜头,“我”忍住了诱惑,我们不是一路人,这反过来表达了对自我保持清醒、守住本心的认可。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二点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从形象来看,人与鱼的心理活动多次穿插对照,衬托了人物对本心的坚守;②从主旨来看,鱼对莲的执着与人对所欲的执着相互映衬,构成隐喻,深化了主旨;③从情节来看,场景的切换与剪裁更有章法,读来新奇有趣。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 E G【解析】原文断句: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

“三年之制未终”指未守完三年之丧(上年玄宗之父睿宗去世),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断开。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模拟预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模拟预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模拟预测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65年,IBM公司开始发售广受欢迎的S360计算机,它采用分立晶体管,售价高达11万美元。

同年,全世界约有2万台计算机,平均每16万人才拥有1台。

如果芯片价格能以指数速度下降,那么计算机就能变得廉价并普及开来。

两年前,芯片的销售达到了50万颗,但仍远低于晶体管的数亿颗,而且芯片的客户几乎都是美国军方,民用市场都被芯片高企的价格吓退了。

微电子的未来何在?摩尔试图从数字中寻求支持。

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本?是分立元件,还是集成电路?决定这一切的不是别的,而是真实的数字。

摩尔自小就喜欢琢磨数字,他习惯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一连串数字,然后反复地琢磨它们背后的意义。

在摩尔的老本行化学中,数字也起着关键作用。

摩尔小时候最喜爱自制炸药,他知道在爆炸反应中指数增长非常普遍。

曾有一次,摩尔把自己每年的薪水数值描绘在一个坐标轴上,连成曲线,才发现它竟然也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现在,摩尔需要在数字中找到一个办法,以说服业界相信芯片成本将会下降。

成本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芯片规模变大,相同价格下,芯片包含更多的元件,性能得到提升。

如果能让人们相信未来芯片上元件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那么客户就会放下顾虑并逐渐接受芯片。

摩尔回顾了过去几年中芯片上元件数量的增加情况,试图从中找到论证依据。

他首先想到的是最简单的情形,即整个裸片上只有一个晶体管,那就是霍尼于1959年春天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出来的平面晶体管,摩尔认为它是芯片“起飞”的原点。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

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

因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

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国林迹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

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

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

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

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

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

”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石家庄市2025届普通高中学校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江西省南昌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

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

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一、(1-6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为( ) (2分)A.禅.让(shàn) 生肖.(xiào) 果实累累..(léi) B.国粹.(cuì) 谬.种(miù) 毛骨悚.然(sǒng)C.木讷.(nè) 惆.怅(chòu) 莘莘..学子(xīn)D.尸骸.(hái) 熟稔.(rěn) 罪恶累累..(lěi)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 ) (2分)A.瑕疵萎靡不振岌岌可危B.蹒跚鲜为人知衣冠禽兽C.哺育提心掉胆陨身不恤D.斑驳罄竹难书断子绝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为( ) A.人人都曾有过伟大的梦想,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为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心无旁鹜....。

B.如果说前些年他的作品还留有明显的斧凿痕迹的话,那么近年来他已逐渐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

C.造型油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像抽象绘画或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性绘画那样可以一挥而就....,对于素描以及色彩的技术功底要求较高,而且较难绘制。

D.林清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推出《温一壶月光下酒》《冷月钟笛》等一系列著作,而立之年就已经获得很多文学奖项,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 )(2分)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为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为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5.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 )(2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为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为因为说:,;可为,即使如此,,因为。

①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②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③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④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 )(2分) A.《诗经》经常运用“赋”“比”“兴”等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用了“赋”的手法。

B.《左传》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孔雀东南飞》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为古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D.《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3小题,共6分。

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用“绿色+”把蓝天留住魏建国①前天晚间的一场“及时风”吹散了笼罩北京106个小时的雾霾,重见蓝天的北京市民纷纷在网络上留言,希望把这份蓝留下来。

环保当然不能靠风吹,蓝天也不能单靠365天多少天达标来衡量。

要彻底遏制由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趋势,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

②无论对政府、企业还为民众,“绿色+”首先为一场观念革命。

未来应当将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绿色发展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

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可以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外交相结合,渗透到企业发展观、居民消费观和人民健康观中去,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和生存的方式。

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绿色+”定位到生产全过程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促进全程化绿色,形成一条真正的绿色生产线。

④不少地方的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比较迷茫,转型缺门路,也不知道哪些产能该保留。

实际上产能为必要的,问题为怎么把落后产能转化为绿色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部分。

“绿色+”理念可以给企业启示:以“绿色+”指导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就符合国家需要、未来需要、市场需要。

以“绿色+”理念生产出的产品,比低质、粗糙的传统产品更加对得上中国中产阶层的眼光和需求,也更能令国外市场的消费者满意。

以手机行业为例,2014年中国生产的手机产品出口1154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出口量,中国手机品牌却始终无法代替苹果的龙头老大位置。

我认为中国的手机厂商应该提出“绿色+”手机的概念,在手机信号、电池辐射、健康使用和废弃手机处理等方面加强创新,以绿色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⑤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

目前在钢铁行业,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亏损的“僵尸企业”不肯熄火,为京津冀等地区常遭遇雾霾的祸首。

想靠市场撵走这些“僵尸企业”,碳排放权交易为一个已经被别国证明过的有效手段。

所谓碳排放权交易,就为温室气体将配额排放,这个配额本身会成为一种商品。

一家企业排放量超过了配额,就需要购买新的配额,反之,如果其排放量没有达到配额,可以出售其配额。

2017年,中国将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我建议明年碳排放权交易一定要重点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在重污染企业展开。

⑦放开思路,可以与“绿色+”结合的领域为广阔的。

从产业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能源、绿色+冶金、绿色+农业。

从生产和销售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绿色十技术、绿色+物流。

现在物流快递小车在城市中到处穿梭,快递纸箱遍地丢弃,能不能在物流业实现“绿色+”?从政策领域来说,每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都应当将“绿色+”的理念考虑进去,比如绿色+二孩、绿色+养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绿色的服务。

⑧为什么老百姓对“阅兵蓝”那么留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走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之路,现在的中国为个什么样?历史不能假设,雾霾也只为提醒了我们环境污染一个方面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些我们平时还未多加留意的问题,更为全人类的共同威胁。

目前,由于欧债危机、恐怖主义的影响,欧美国家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难民潮、罢工潮和恐怖主义上,对产业绿色改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的“绿色十”有政府支持、有充足的资金,老百姓又深受环境污染之害。

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大力践行“绿色+”理念,使之成为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举措。

(选自《环球时报》2015年12月11日,有改动)7.下列关于“绿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 )(2分)A.“绿色+”为一场观念革命,应当将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

B.“绿色+”可以定位到生产全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它的特点,如果深入发展还会形成一条真正的绿色生产线。

C.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

想靠市场撵走“僵尸企业”,碳排放权交易为唯一已经被别国证明过的有效手段。

D.放开思路,与“绿色+”结合的领域为广阔的,它可以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外交等结合,改变人们的理念和生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 ) (2分)A.实际上产能为必要的,关键为怎么把落后产能转化为绿色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部分。

B.中国手机厂商提出的“绿色+”手机的概念,在手机信号、电池辐射、健康使用等方面加强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

C.目前,京津冀等地区常遭遇雾霾的祸首为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亏损的钢铁行业中的“僵尸企业”不肯熄火。

D.老百姓对“阅兵蓝”那么留恋,为因为深受环境污染之害。

应大力践行“绿色+”理念,来改变人类的命运。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 ) (2分)A.文章标题直接明了,点明了文章的论述对象,同时也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B.文章开头从新闻说起,便于吸引读者,又引出人们的愿望,照应了标题。

C.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对比、举例子和列数据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重点在于阐述“绿色+”的战略意义,而对于如何用“绿色+”把蓝天留住,文章没有涉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3小题,共6分。

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为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节选自苏东坡《赤壁赋》)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 ) (2分)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萦绕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渔夫D.知不可乎骤.得骤:屡次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为( ) (2分)A.苏子愀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B.侣鱼虾而.友麋鹿不敢言而.敢怒C.而卒莫消长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哀吾生之.须臾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12.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2分)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慨。

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

D.选文两段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14题。

(2小题,共6分。

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山居秋暝王国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 ) (3分)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