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研究——基于蓝田事件的案例分析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实业银行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
经济研究内率先实施,这标志着企业财务核算、财务报表等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针对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修订了其核算范围及核算方法等,使其更好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这不仅对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极为有利,还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概况的基础上,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这对增强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吴玲红.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探究[J]. 现代国企研究,2017(22).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朱顺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态农业”)是主营养殖、旅游和饮料的一家多元化公司,1996年采用多种欺诈手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接下来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但是,这个丑剧很快被揭露。
此后,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管理人员被拘传,公司也被强制停牌。
蓝田股份因虚假披露受到民事责任处罚赔偿近540万元,同时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因帮助其粉饰财务信息达到上市目的承担连带责任。
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典型欺诈案之一,是继2001年“银广夏陷阱”曝光之后上演的又一出闹剧。
本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提出建议帮助会计师事务所避免法律诉讼并承担民事责任。
关键词:蓝田股份;因果关系;审计准则1 案例简介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典型欺诈案之一,是继2001年“银广夏陷阱”曝光之后上演的又一出闹剧。
他们造假手法的共同点都是编造一个业绩神话,俗称“讲故事”。
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态农业”)是主营养殖、旅游和饮料的一家多元化公司,为达到在公司IPO进程中顺利过会的目的,1996年采用多种欺诈手段对申报材料造假,最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每股8.38元发行3000万普通股。
公司上市以后,其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短短5年间增长了9倍。
审计学——蓝田案例
121604008白佳栋 121604010康世哲 121604040文 杰 121604042侯小佩 121604044苏小丹 121604046常瑞娟 121604048陈晓丹
”
税交得多少 关联方关系混乱
结论及审计失败原因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毛利太高、净资产收益率太高。 5.成本结构不要太异常 2.资产经营能力异常 6.现金流异常 3.税负异常 7.与同行看齐 4.资本结构不合理
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 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3.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内部 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 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2.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大 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蓝田的挽救工作
ST生态(蓝田)造假丑闻曝光后,公司对有问题的财务报告进行了调整。 ST生态调整后的财务报告显示:ST生态的总资产10.26亿元,总负债11.205亿元 为了确保达到复牌上市的要求,其重组的目标是ST生态总资产应达到13亿元,总负债8.4亿元,净资产 4.6亿元,需要剥离的不良资产达到4.5亿元,需注入的资产总额6.8亿元,需减免的债务总额3.27亿元。 另外,决定ST生态盈亏的关键是16亿多的银行债务,涉及到农行、工行、民生等好几家银行。而在这次 ST生态恢复上市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司的债权人——民生银行。 2002年,北京裕佳置业公司出资6000多万元收购了蓝田大酒店,使ST生态产生溢价2704万元。 2002年,公司全年实现盈利1248.74万元(税后),每股收益0.028元(摊薄),由此保留了ST生态在证券市场 的生存权。 ST生态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主动调整了1999-2001年的财务报告数据。 2003年1月8日,获上海证交所的许可,ST生态复牌上市。
蓝田股份案例
2021/8/6
7
2021/8/6
8
2021/8/6
财务分析案例--蓝田之谜
一、分析方法 二、分析过程 三、问题
2021/8/6
1
一、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3、行业比较分析
2021/8/6
2
一、财务分析
1.蓝田股份的偿债能力分析
(1)静态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是0.77。这说明蓝 田股份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 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2000年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是0.35。这说明, 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 期流动负债。 2000年蓝田股份的净营运资金是-1.3亿元。这 说明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3亿元的到期流动负 债。
2021/8/6
13
根据以上分析,推理:蓝田股份不可能以“钱 货两清”和客户上门提货的销售方式,一年销售 12.7亿元水产品。
2021/8/6
14
3.现金流量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
现金”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其短期偿债能 力却位于同业最低水平。
这种矛盾来源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 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的92%。2000年蓝田股份的在建工程增加投 资7.1亿元,其中“生态基地”、“鱼塘升级改造”和 “大湖开发项目”三个项目占75%,在建工程增加投资 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这意味着2000年蓝田股份经 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部分转化成在建工程本期 增加投资。
蓝田失败案例研究与分析
造假分析––
7.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从公司销售的产品结构来看,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相 关产品,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一般情况下,这种 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以下几种情况才会有 如此高的毛利率:1、产品市场被公司绝对垄断,产 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2、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的 优势。 从实际情况看,以公司现有的行业属性、市场环境、 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评估,达到这样高的赢利 水平的可能性很低。
公司简介
92年10月成立,蓝田股份由沈阳市新北副食 商场、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 三家企业共同发起 94年8月22日,公司行业归口农业部管理。 95年12月15日,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
公司简介
员工人数:13000人 经营总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 2001年,总资283,765.19 万元 产品主要销往洪湖、武汉、荆沙、宜昌、岳阳等 地区,产品市场覆盖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和 西北五大区域。
造假分析––
6.存货
由于在鱼塘里,我们根本不清楚其实际的品种、 数量和重量;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疑问与存货的疑问是一样 的,蓝田股份主要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在水里 面,谁也搞不清楚水里面有多少宝贝。 但是华伦给蓝田股份2000年报出具了标准的无保 留意见审计报告。很难明白,秦凤英(签字会计 师)什么有办法核实水里有多少鱼、又有多少的 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造假分析–– 造假分析
5. 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 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 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 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 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
蓝田造假案例
八、蓝天股份的启示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精致的假货,因为这个假货竟然还在很长时间里经得起专家的挑剔,且监管部门难以查到造假的直接证据。
蓝田股份去年10 月上旬公告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而该次调查其实已经是证监会一年以来第四次进驻蓝田股份,与第三次调查仅时隔一个月。
据报道,证监会的有关人士承认,虽然证券市场上一直对蓝田股份疑团重重,但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一般都没有太多异议。
例如,舆论曾对蓝田股份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及现金流过大提出质疑,而蓝田股份搬出农业问题专家的观点作解释,称农业企业的现金流过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普遍现象。
如今蓝田股份虽被初步揭开利润造假的丑陋面目,但对商业银行和中小投资者似乎一切都已经晚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蓝田案如此滞后地被发现和查处,现行制度又该作何检讨呢(一)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司法介入滞后。
蓝田股份1999 年被查出上市时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涉及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伪造银行账户,以及“压缩”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等违法行为。
对此,蓝田股份只是被警告并罚款100 万元,瞿兆玉也只是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0 万元。
记者在本报1999 年11 月3 日刊登的《蓝田造假怎么罚》一文中指出,“蓝田股份造假的数额之大已属严重的经济犯罪,假若对这种‘包装'行为打击不力的话,必然还会出现‘后继'者” 。
孰料“后继” 者竟然是蓝田股份的高管,在市场对这家公司极其敏感的背景下,利润造假仍无休止地继续。
要知道蓝田股份上市时存在的多项违法行为,早已经触犯《刑法》,构成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有关责任人是应该蹲监狱的。
就说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 万元,按《刑法》第177 条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最新蓝田案例分析资料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回顾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此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1月23日蓝田股份全线跌停,以5.89元收盘。
二、蓝田公司简介1. 简介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加工企业。
涉及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制药,餐饮住宿,房屋开发等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是一支公认的老牌优质股。
据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以蓝田股份舞弊案为例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
以蓝田股份舞弊案为例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资本操纵、信息批露违规、财务造假等行为屡见不鲜。
而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市场上的蓝田股份也因在2002年1月12日发生该公司管理人员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本文以蓝田股份舞弊案为例分析并解决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
关键词:会计舞弊;职业道德;蓝田舞弊案“我们估计在5分钟之内能够发现财务舞弊征兆的上市公司有100家左右,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们估计国内72家证券所很少有能幸免不被质疑的。
”上海国家会计管理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曾发表过这样的说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诸如东方电子、st张家界等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地进行虚假造假活动,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及公众的利益,如何防止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一、对会计舞弊的理解舞弊通常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
《独立审计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第3条将“舞弊”定义为:“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1720年在英国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会计舞弊事件也是世界上第一起会计舞弊事件“南海事件”使得成千上万的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在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就连英国国王与大科学家牛顿也不能幸免于难。
“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牛顿在南海泡沫破灭后感慨南海泡沫事件是世界证券市场首例由过度投机引起的经济事件。
而在国内,国家审计署在2000年检查了1290户国有企业,发现了68% 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
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沪深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可见舞弊情况之众多。
蓝田造假案—
蓝田大事记
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996-2000年,每股收益都在0.60元以上,总资产规模增 长了10倍。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该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此 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 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 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2) 12.7亿元农副水产品收入有造假嫌疑 (3)蓝田的资产结构是虚假的
案例回放
三大疑点
造假手段
神话坍塌
受到惩罚
三大疑点:
1、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 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 不太可 能
2、同样是在湖北养鱼,2000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 中称,公司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 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30倍的 鱼塘养殖业绩,令人怀疑; 3、蓝田股份靠饮料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3.61 元的利润,利润率为61.71%,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够实 现这种利润吗?
神话坍塌:
2002月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600709)被强制停牌。当天, 原“蓝田股份”高层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其上市审计机构——沈阳 华伦会计师事务所被吊销证券许可证 2006年7月,蓝田股份(生态农业)证券造假案审结。 1、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 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5万元。 2、民事处罚 法院判决被告生态农业公司赔偿原告540多万元。包括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内 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决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蓝田集团总 裁瞿兆玉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蓝田 股份董事长瞿保田被判合计刑期4年。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蓝田股份是中国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居家日用品为主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宁波。
然而,该公司在2019年遭遇了审计失败的危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对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审计失败的起因1.财务报表失实蓝田股份2018年财务报表中,有不少数据被质疑。
例如,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巨额增长,而实际收回的账款和销售额却大幅下降,这引起了审计师们的怀疑。
此外,蓝田股份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也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过高,亦被质疑之列。
2.公司治理缺陷蓝田股份治理结构较为单一,主要由公司董事长胡建华一人控制,公司股东大会的表决权集中在其手中。
此外,公司董事长胡建华在公司运营中也存在多重身份的问题,同时负责公司的销售和采购等重要业务,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内部控制缺陷。
3.审计师调查不足在审计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时,审计师未对公司的采购、销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核心环节进行充分调查和确认,未能发现报表失实的问题。
此外,审计师未能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也未能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对公司关键业务进行充分的审计。
二、财务造假背后的问题1.市场监管不力蓝田股份的财务造假背后,反映出中国市场监管环境的不足。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一些监管机制和监管资源不充足的问题。
同时,某些企业通过虚假陈述隐瞒真相,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方。
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监管需要加强,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决策不透明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治理的建设,规范决策程序,降低利益冲突的风险,增强员工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三、财务造假案例的应对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环境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降低内外部风险。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这些都是加强内部治理和防范企业内部不足之处的重要步骤。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案例(蓝田)
3.扔到水里去的固定资产
———————————————————
除了极少数人,大概没有人能搞清蓝田的真正收入和利润率。 同样,没有蓝田核心以外的人能搞清他的真实投资。2000年年报显示, 至2000年底,蓝田的固定资产已达21.69亿,占总资产的76.4%,即 公司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大部分都转化为固定资产。
肖博士认为,主要在于蓝田选择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这个行业的 特殊性。资产折旧没有一个固定标准,而且根本无法盘点。例如“在 湖里打了几根桩,鱼池里还有多少只甲鱼,审计师是无法审计的”。
在蓝田股份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一项记者发现了上市公司 固定资产投入太大。瞿兆玉先把控股公司95%的资产逐步注入到 上市公司(蓝田股份)中,然后又将上市公司资产总量的70%转化 为其二级公司洪湖水产开发公司的固定资产。所有的疑问只有集 中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清。正如肖博士所言,蓝田股份公司实际 上已经成为一个空壳。
4.关于蓝田股份业绩的五大疑问
————————————————
一、应收帐款怎么会如此之少?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 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无法想象,一家现代企业数额如此巨大 的销售,都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其水产品销售,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必然需要代 理商进行代理,因此水产品销售全部“以现金交易结算”的说法是难 以成立的;而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不可 能也是以现金交易结算的吧?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111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摘要:继银广夏的神话闹剧破灭之后,2001年10月,蓝田股份传奇故事的结束带给整个社会不尽的的哗然与惊叹。
利用财务造假的手段,蓝田股份在经营期间虚增了大量资产及高额利润。
面对漏洞百出的财务报告,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竟给出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意见。
现就蓝田股份的案情及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展开探讨,并就蓝田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造假审计失败案例启示一、案情回顾(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研究——基于蓝田事件的案例分析
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研究——基于蓝田事件的案例分析摘要蓝田股份从上市起就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却始终安然无恙,直到2002年1月蓝田股份突然被停牌。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在蓝田股份的案例里,政府、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保证资本市场健康运作而设置的一道道防线都失效了。
一、案例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了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蓝田股份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
从2000 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 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蓝田股份公司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贷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摘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1]
2005年9月19日,农业部财务司原司长、总经济师孙鹤 龄因违纪被开除党籍。 其具体违纪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帮助某 股份公司上市后,违反规定,为女儿购买该股份内部 职工股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1996年6月18日,蓝田股份作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 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孙鹤龄正好担任 农业部总经济师兼财务司司长。 1996年,孙被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评为‚1995—— 1996年度国家机关优秀党员领导干部‛,1998年被农 业部评为‚三优一满意‛优秀公务员。‚58岁腐败现 象‛再一次在孙鹤龄身上上演。 孙鹤龄兼任《中国农业会计》主编,并因其在财务会 计与企业管理方面的贡献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武昌鱼和洞庭水殖与蓝田股份都生产淡水产品,产品 的差异性很小,人们不会只喜欢洪湖里的鱼,而不喜 欢武昌鱼或洞庭湖里的鱼。蓝田股份采取‚钱货两清‛ 和客户上门提货的销售方式,这与过去渔民在湖边卖 鱼的传统销售方式是相同的。蓝田股份的传统销售方 式不能支持其水产品收入异常高于同业企业。除非蓝 田股份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巨大的价格差异才能对 客户产生特殊的吸引力。但是,蓝田股份与武昌鱼和 洞庭水殖位于同一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相同, 生产成本不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若蓝田股份大幅度降 低产品价格,它将面临亏损。 根据以上分析,我研究推理:蓝田股份不可能以‚钱 货两清‛和客户上门提货的销售方式,一年销售12.7 亿元水产品。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 流动负债比率均处于‚C0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 同业最低水平,分别低于同业平均值的2倍、5倍和3 倍。这说明,在‚C0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中, 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缺的,偿还短期债务能
2.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二者合 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 2001年8月29日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公 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 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 大,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应收款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重较低。 2000年蓝田股份的水产品收入位于‚A07渔业‛ 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 2000年蓝田股份的应收款回收期位于‚A07渔业‛ 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低于同业平均值大约31倍。 这说明,在‚A07渔业‛上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给予 买主的赊销期是最短的、销售条件是最严格的。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 年6 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2002 年元月21 日、 22 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 600709 )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事实上,自从蓝田股份被查出在上市过程中弄虚作假被处罚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就一直没有好过。
一位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很坦率地表示:“造假污点一辈子都洗不清,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蓝田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实际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相信蓝田的业绩神话。
纸上的辉煌挡不住市场怀疑的目光。
市场质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卖,何来上亿元的利润。
市场质疑之二:资料显示,蓝田股份有约 20 万亩大湖围养湖面及部分精养鱼池,仅水产品每年都卖几个亿,而且全都是现金交易。
然而,鱼网围着的 20 万亩水面到底装了多少鱼?没有人能说清楚,也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存货了。
市场质疑之三:对于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近年来一直有很多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在分析。
蓝田股份可能的造假手法是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
主要疑点有:1、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18.4 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 万元。
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 钱货两清 " 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
2、鱼塘里的业绩神话。
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 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 1000 元。
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 30 倍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如今已越来越遭怀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研究——基于蓝田事件的案例分析摘要蓝田股份从上市起就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却始终安然无恙,直到2002年1月蓝田股份突然被停牌。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在蓝田股份的案例里,政府、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保证资本市场健康运作而设置的一道道防线都失效了。
一、案例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了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蓝田股份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
从2000 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 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蓝田股份公司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贷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摘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 18 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 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 50 %,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 2000 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 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2001年10月,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刘姝威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给《金融内参》的,它的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文章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
一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
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
由此,蓝田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条断裂。
2002 年1月 21 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停牌仅仅是个开端。
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态”;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二、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公众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
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阅读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
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作为投资抉择的主要依据。
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真正有帮助。
信息披露的核心在于保护公众投资者。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应当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至少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真实性。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三、四千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
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一部分的存货价值如何计算得来。
(四)利用“资本运营”圈钱蓝田公司上述造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营造一个公司盈利丰厚,运营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而吸引广大投资者踊跃购买其股票,聚集资本,达到为少数人牟利的目的。
因为在这些少数人眼中,建立这样一个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壳”去资本市场大把圈钱,而不是真正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
如上所述,蓝田股份进行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从动机或压力、态度和接口两个舞弊因素上进行分析。
蓝田股份造假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少数人谋取福利,即管理层为满足第三方要求或预期从而进行造假,虚增营业收入等使得那一少部分取得福利的人的福利显得十分正常。
管理层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信息,以及虚增资产等,体现了蓝田股份的管理层态度不端、诚信丢失,是使蓝田股份陨落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一)对会计师事务所,应恪守职业道德和保持独立性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实质性和形式上保持独立,不应当与客户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等等方面有任何联系。
其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前必须确认自己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
然而在此案例中,不能称作专业人士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根本不相信蓝田的业绩神话,其高出同行业几倍的利润和毛利率。
然而我们的注册会计师并没有看到此疑问,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审计失当,我们不得不对他的专业胜任能力保持怀疑。
在此案例中,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即蓝天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出现的过失主要如下:一是没有仔细了解蓝天股份的相关行业状况。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司前分析下同行业的情况,将使常识的应用提升到专业水平,从而形成特定的审计领域。
我们以1999年为例,蓝田的饮料收入是5.09亿,而同行业的露露和伊利的收入是7.4亿和9.59亿元,三个公司的饮料收入差别不是很大,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喝的最多的是后两者,几乎未见过蓝田公司的野藕汁和野莲汁,其中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二是没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通过蓝田股份的报表可知,蓝田股份的高额收入主要是采用现金交易,那么其有关银行存款相关的内部控制便尤其值得注册会计师了解与测试。
其次,年报还显示,蓝田股份的资产大多都是固定资产,那么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内部控制同样应得到审计师的重视。
华伦会计师事务所是蓝田股份发布虚假财务报告期间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审计机构,其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审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蓝田股份提供的财务文件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审查核实并出具结论,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
但该所却违反上述法规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和真实客观的原则,对具有虚假记载内容的蓝田股份财务报告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论,纵容蓝田股份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并连续几年将载有虚假内容的中报、年报在主要证券媒体公布,对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进行欺诈、误导,其行为与蓝田股份仪器均构成虚假陈述。
华伦所对投资者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这对社会起到了警示作用。
(二)对蓝田股份来说,应规范相关财会报表和信息披露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成为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这起案件起源于蓝天公司的内部控制之上,蓝田股份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一是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当树立会计内部控制理念。
会计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现代企业员工有没有会计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我们要科学地配置公司的控制权,确保分权、分责、制衡机制的有效性,保证股东大会的最终控制权;积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保证董事会的独立决策权,确立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保证经理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利和监事会依法检查监督权利,不断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以人为本。
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与良好的敬业精神,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实行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关于蓝田股份的内部控制点,我认为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
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回圈。
二是成本费用。
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
三是权力使用。
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营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滥用,造成经济损失。
在蓝田公司上市报表中,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不能得到证实的会计数据。
如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存货价值。
以此为反例,应当更加规范相关财会报表和信息披露,建立相应制度、责任人和定期披露,细化每一数据来源,做到数据可溯源。
从会计的角度而言,蓝田公司造假不是公司或其他相关部门会计标准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