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精选).doc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6,以及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结合问题情况较多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校买回50个篮球,平均分给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几个,还剩几个?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6,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解决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求26里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2)小组内解决:列式计算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3面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黄、红、红的顺序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计算出第16面小旗经历了几个周期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16÷3=5(组)……1(面)师:余下的这1面,其实就是第16面。
说明第16面小旗就是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你能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吗?(1)让学生用一个一个的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2)按照刚才例6的旗子的排列接着往下摆,你知道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吗?(3)学生讨论说说怎样计算。
计算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3面一组地分,仔细观察,每一组的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红色)第27面的也是某一组的最后一面,说明是什么颜色的?(红)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每几个一组圈一圈,根据图意,你能求出来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列式解答。
)师指名列式。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讲。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除法的含义选择算法,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
教材中提供丰富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能力本节课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根据除法的含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应该体现的。
(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和除法,关于这些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师:看,这里有一些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些蚕中的数学问题。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这些学生很感兴趣的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去】2.问题探究【(1)解决每份是几的问题(课件出示下图)师:谁能把这题读一读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应该怎么表示呢生:先画15只蚕,再画3个盒子,然后分一分,连一连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师:很有想法。
要求的问题怎么显示>师:(课件出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能解释一下,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师:图中的大括号上标注的是有15只蚕宝宝,3个盒子表示的是平均分成3份,在每个盒子下面画上问号,表示求每个盒子放几只师:这道题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吗写一写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第6课时解决问题(2)》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 第6课时解决问题(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 第6课时解决问题(2)》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分析问题不全面、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3.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理解并按照问题要求解题。
2.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板书、实物道具。
3.活动准备:提前准备好问题解决所需的实际情境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具体的生活问题导入本节课,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一个小学生每天早饭吃两个鸡蛋,一个星期有几天不吃鸡蛋?2. 学习活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探讨解题思路。
•第三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活动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相互学习提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分享解题感悟,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1.布置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加强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祝各位老师授课顺利,学生学习愉快!。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一、课前准备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准备支架、盒子、多边型切纸等材料。
二、教学目标1、熟悉多边形和图形集合,学会将图形中心改变图形外观;2、理解“现象”和“原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3、掌握利用实物探究图形规律的方法;4、锻炼绘图能力,掌握画实物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1、电子教学设备;2、教学支架一个、多边型切纸、图形集合盒子一个;3、多边形专题的说明、教学活动的参考材料;4、课堂练习用的制作纸和颜料。
四、课堂教学1、热身:播放录音、做游戏,唱歌等活动,将学生热身起来;2、复习:回顾上次上课的内容;3、引入:用支架将多边型拼装起来,探讨图形中心的变化情况及图形的外观;4、应用:通过图形集合盒让学生自己来实验,探索图形现象和原因之间的关系;5、拓展:利用实物制作形状,利用画图软件绘制多边形及图形的变化情况;6、讨论:就多边形及图形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交流讨论及探究过程;7、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及体会。
五、达标测试1、根据图形,判断是否有变化:A 有变化 B 没有变化;2、利用实物画出一个正多边形;3、根据图形中心的变化描述图形外观的变化;六、合作探究1、利用支架、图形集合盒子实验,探究图形中心的变化对多边形的影响;2、利用纸和颜料画出不同的多边形图形,通过讨论比较其特点;3、体验电脑绘图软件画多边形的过程,比较不同多边形的变化情况;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内容,画出不同多边形的图形;2、根据图形判断是否有变化,并给出原因;3、阅读多边形专题的读本,完成总结性活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方法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复习1.老师对上一节课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简单回顾。
2.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出几道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部分:引入1.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如果一个馒头分给3个人,每人都能分到1个整馒头,问有多少个人分馒头会有剩下的?第三部分:探究1.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2.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把握解题的关键点。
第四部分: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第五部分:拓展1.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扩展思维,让他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2.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准备下节课的新课内容。
3.搜集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是继《解决问题(一)》之后的延续和深化。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已学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将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时间计算等,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 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和解决问题。
3. 如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四则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计算过程。
2. 实物道具,如模拟货币、时间沙漏等,用于情境模拟。
3. 练习题和小游戏,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2. 新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小游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通过图表、公式和关键词来展示教学内容和结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用流程图展示问题解决的步骤,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配套练习册的相关习题,用于巩固四则运算的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 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解决问题(2)》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总价÷数量=单价”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他们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总价÷数量=单价”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可能还需要在观察、思考和交流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总价÷数量=单价”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总价÷数量=单价”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观察、思考和交流,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相应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教学资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如何求商和余数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对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余数的除法,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求商和余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例如:小明有18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还剩下几个糖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8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求解商和余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解决类似的问题。
例如:24除以6,32除以8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例如:小华有27个玩具,他想把它们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几个玩具,还剩下几个玩具?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 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6节“解决问题(2)”。
本节主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和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如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3.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 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用加减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等,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学生操作和展示。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上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2只小鸟和3只小鸟,问一共有几只小鸟?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1.口算。
2×4= 9÷3=7×6= 16÷4=2.()里最大能填几?()×7<24 ()×5<26()×3<26 ()×4<15()×6<32 ()×8<63【新课讲授】教学例6。
(1)、用彩色卡片按照例题中的彩旗摆出,请学生观察,描述。
(2)、给出问题: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3)、想一想,除了画出来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每3面小旗可以为一组,用除法算出前面的组数,可以得到分组后剩余的旗子。
16÷3=5 (1)【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昨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答案:1.27÷3=9 第27面应该是红色。
2.8日是星期一,再过1星期、2星期……都是星期一。
从8日再过31-8=23(天)就是31日,所以要看23天中有几个7天还余几天。
23÷7=3(星期)……2(天)。
星期一再过2天就是星期三。
答:到31日是星期三。
【课堂小结】提问:学完本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时内容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在学生掌握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后,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习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赛课教案 .doc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6,以及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结合问题情况较多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校买回50个篮球,平均分给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几个,还剩几个?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6,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解决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求26里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2)小组内解决:列式计算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3面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黄、红、红的顺序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计算出第16面小旗经历了几个周期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16÷3=5(组)……1(面)师:余下的这1面,其实就是第16面。
说明第16面小旗就是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你能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吗?(1)让学生用一个一个的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2)按照刚才例6的旗子的排列接着往下摆,你知道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吗?(3)学生讨论说说怎样计算。
计算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3面一组地分,仔细观察,每一组的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红色)第27面的也是某一组的最后一面,说明是什么颜色的?(红)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每几个一组圈一圈,根据图意,你能求出来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列式解答。
)师指名列式。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讲。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第6课时解决问题(2)课题解决问题(2)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教学时,引导学生发觉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通过巧妙运用余数对现象的后续进展情况作出正确推断,让学生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本课的教学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课,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把握。
学习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究和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简洁问题时,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机敏应用,获得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胜利体验。
学习重、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前预备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小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5分钟)课件出示按规律排列的福娃。
假如按这样的挨次连续排下去,贝贝后面的会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察福娃的排列规律汇报:是晶晶。
因为这组图形是按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挨次排列的,所以贝贝的后面是晶晶。
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第7个图形应当是。
2.(1)圈一圈,第11颗珠子是白色。
(2)列式为:11÷5=2(组)……1(颗)3.按下面的方法摆36个三角形,最终一个三角形是白色还是黑色?36÷6=6(组)答:最终一个三角形是黑色。
(4)小华把梨子和苹果依据确定的规律排成一排。
请你算一算,第15个水果是什么?第20个水果呢?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5分钟)教学例6。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分析例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实践,摆一摆小旗。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思考余数1在本题中的含义。
(5)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余数是(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第6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难点1. 问题识别:学生需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2. 策略选择:指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3. 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从错误中学习,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场景。
- 纸质教具,如卡片、小道具等,用于学生操作和演示。
- 数学练习册或工作表,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或讲述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尝试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策略分享:每组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优缺点。
4. 实践应用:通过教具操作或练习册,让学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部分:- 课程标题- 主要教学内容- 关键步骤或公式- 学生解决问题的示例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加减法计算能力。
- 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环境中寻找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记录学生的整体表现,包括他们在问题识别、策略选择和计算能力方面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例6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9~70“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
教师带领学生,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起,1、2、3、4、5,当数完小拇指后,再又从大拇指开始数起,6、7、8、9、10,按这样的顺序,一轮一轮地数下去。
师:请同学说任意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一个,你们相信吗?来试一试!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快速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要不要一个一个数数看,验证老师说得对不对?(带领学生验证)你们也可以跟老师比一比,看谁更快找到。
谁再来说一个数?
反复进行三次,导入课题。
师:想知道老师的小窍门吗?只要你们认真学好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能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了“猜手指”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对教师能快速正确地说出数字所在的手指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新课作铺垫,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探索新知,方法交流
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6。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有13面小旗,是按颜色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
预设2:我知道了小旗是每3面一组,按黄红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需要知道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自主尝试。
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可以在纸
上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简单的交流,优化、完善自己的思路。
3.汇报交流。
师: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这里有几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用实物投影呈现学生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其他学生理解
讲解的学生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预设2:符号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预设3:计算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中有可能不会出现直接列式的方法,可根据前面两种方法进行引导。
首先要清楚前
面两种方法表达的意思,再来理解计算法。
有预设1和预设2两种方法后,学生可能会出现疑问: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时,数小
还可以,数大就麻烦了,比如问题变为:第100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用画图法和符号法
方便吗?能不能用计算来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教科书P67例5,对这类问题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
有能力自己解决。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与小组伙伴交流想法,旨在发挥小组的优势;最后通过交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分享其他
同学的成果,逐步优化自己的方案,发现用计算法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4.重点探讨“计算法”。
师:你是怎样想到用除法来解决这道题的?
【学情预设】每3面一组,求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可以先求16里面有几个3。
师:16、3、5、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能结合图边指边说,使大家更明白吗?
【学情预设】16表示一共有16面小旗,3表示每3面一组,5表示能分成5组,余数1
表示按规律循环后剩余1面小旗。
所以16面小旗按题目要求分组后,能分成5组还多1面。
师:那你是通过哪个数判断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的?
【学情预设】根据余数1。
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是下一组里的第一面,所以应
该是黄色。
◎教学笔记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揭秘“猜手指”的游戏,既做到首尾呼应,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巩固了新知,进一步理解余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最后,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将所学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画图法符号法计算法
16÷3=5(组)……1(面)
口答: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找规律:首先找到完整的一组。
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
没有余数,就是每组
中的最后一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联系,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
边操作边观察,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同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多种方法的
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同时通过
对余数进行分析,让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联系,加深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与相
互理解很重要。
有的学生在最初就已经能够通过算式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正视学情,并进行
针对性的评价,修正教学程序。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41第二、四题。
二、(2019·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找一找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18个图形是什么?
四、(思维拓展题)某年的8月13日是星期四,该年的8月31日是星期几?
参考答案
二、18÷4=4(组)……2(个)
口答:第18个图形是。
四、31-13=18(天)18÷7=2(周)……4(天)
从星期四之后依次往后数,第4天是星期一,
所以8月31日是星期一。
◎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