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思维拓展二班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进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学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 学生:学生用品、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们喜欢数学的原因。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学逻辑思维。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老师通过举例解释什么是逻辑思维,并强调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问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有哪些特点?学生们踊跃回答。

三、课堂练习(30分钟)1. 老师出示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依次上台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拨和评价。

3.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 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

2. 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思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老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数学逻辑关系。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上节课讲解的数学逻辑思维特点问题。

2. 学生们进行广泛讨论,并总结出关键特点。

3.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和长期培养的必要性。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老师布置适量数学习题作业,用以巩固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2. 鼓励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解决问题,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

七、课堂反思(5分钟)1. 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意见,老师进行及时解答和反馈。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2)自己动手创作一笔画.
3、展示学生作品.
找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来的;对于有争议的图形;学生演示其画法;学生再判断;通过判断了解并总结出一笔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带着对一笔画的初步认识开始创作;并相互判断作品是不是一笔画出的过程;引导学生动脑筋、动手实验、动口分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在满足学生自我探索掌握新知的欲望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
【画龙点睛】
也可以这样想:1只大象的体重是10匹马的体重;即2只大象的体重就等于2个10匹马的体重;即20匹马的体重;因为2只大象的体重与1只河马的体重相等;所以1只河马的体重就是20匹马的体重.32×(2×10)=640(千克)
【举一反三】
1、△+△+△+□=25;□=△+△.
求 △=? □=?
2、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2只梨的重量;也等于4只香蕉的重量;还等于2只苹果、1只梨、1只香蕉的重量之和.那么1只菠萝等于几只苹果的重量?
3、妈妈买了一些花生;小明第一天吃去一半;第二天吃去剩下的一半;结果还剩下8颗.妈妈买了多少颗花生?(用倒推法想)
4、三个小朋友剪红花;小红剪了10朵;比小丽多剪2朵;比小芳少剪2朵;她们一共剪了多少朵? (用列表法算)
5、小明今年8岁;比小力大2岁;比小红小2岁,他们三人的年龄和是多少? (用列表法算)
3、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典型例题】
例1、小红问妈妈多大年龄;妈妈说:“把我的年龄加10;然后乘5;减去25;再除以2;恰巧是100岁.”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多大?
解题策略:
题目中最后一步是除以2得100岁;说明除以2前就是100×2=200;减了25是200;那么不减25就是200+25=225;同样的;不用乘5就是225÷5=45;不加10就是45-10=35;这样;就得到了小红妈妈的年龄是35岁.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数量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运用游戏、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识数活动。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认识数字。

2. 第二课时:数字1-10的书写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书写方法,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1-10的书写规则,示范书写,学生跟写,纠正错误,进行书写练习。

3. 第三课时:加减法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4. 第四课时:认识形状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形状概念,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形状。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形状,进行形状的识别和命名练习。

5. 第五课时:数量的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量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判断和比较。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进行数量的判断和比较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案

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案

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案教案: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如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一、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组织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数学概念、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1.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组织思路和找到解题思路。

3. 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扩展和创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

教学方法:1. 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讨论找到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意识。

三、游戏与竞赛游戏和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游戏和竞赛,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使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的动力。

3. 引导学生反思游戏和竞赛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故事与数学通过故事与数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情境中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1. 选择与数学相关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 创新思维与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 创新思维与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创新思维与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创新思维与数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巩固数字认知能力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三、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等教具3.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四、教学过程Step 1:复习数字认知能力(1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字知识,让学生逐个出示数字卡片,并快速报出数字。

2. 利用数字卡片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计算能力。

Step 2:培养问题解决能力(20分钟)1. 提问:在学校门口买了8个苹果,回家后发现掉了2个,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2. 学生互动:让学生两两合作,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和思路。

3. 学生展示:随机选择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并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3: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予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和想象力来解决问题。

2. 学生实践:组内学生合作思考,利用创新思维提出他们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共同完成问题的解答。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和评价。

Step 4:结语与总结(10分钟)1. 给予学生积极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在课堂上展现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数字认知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提出了各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团队合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课次 1 内容主题比比眼力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思维碰碰碰游戏:找不同。

出示例题1,下面一组图中,有一个与其他不同,你能找到它吗?认识什么叫“重叠”?游戏:找相同。

出示例题2:游戏:找变化。

出示例题3:二、巩固练习1、小试身手2、泉水叮咚3、思绪漂流三、总结师: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了一个图形的一些小秘密,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善于观察,发现,做学习数学的小主人。

课次 2 内容主题火眼金睛学习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合作互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当图形的变化越来越复杂,你还能一下子看出它的变化规律吗?谁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二、典型例题:例1:把A、B两个图形重叠后,变成了下边的哪个图形?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A图中,左上角有两个横着的点,B图中左下角有两个竖着的点,右下角有两个横着的点。

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后,点的个数和方向不会变。

所以,还应该是左上角有两个横着的点,左下角有两个竖着的点,右下角有两个横着的点,也就是变成了图②。

例2:把A、B两个图形重叠后,变成了下边的哪个图形?新图形是由两个图形重叠而成的。

A图和B图的阴影部分都在正中间,所以重叠后成为③。

例3:我和同学们做游戏时,不小心把新衣服弄破了一块,你能帮我妈妈挑选一块合适的布吗?三、巩固练习课次 3 内容主题规律填数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经常会看到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如果要在一列数后面再续写几个数,就要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规律噢!二、典型例题:例1:学生观察,探究规律。

二年级趣味数学思维课教案(2024)

二年级趣味数学思维课教案(2024)
32
家长参与及建议收集
家长参与度
大部分家长积极参与了孩子的学习过程,与孩子一起探讨数学问题,提供了良 好的学习支持。
家长反馈与建议
家长们认为课程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有很大帮助,希望学校能继续开设类似课程 ;同时建议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2024/1/30
33
THANKS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让 学生在反复空间思维
2024/1/30
11
认识基本图形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辨识。
2024/1/30
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 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
利用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基 本图形的认知记忆。
12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 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乘 除法的概念。
2024/1/30
02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平 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 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03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逻辑 推理的方法,解决简单 的逻辑问题。
6
0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 任务,分享自己的思考 成果。
8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024/1/30
数的顺序
01
借助数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知道数可以按照大
小进行排序。
大小比较
02
通过实物比较、观察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
大小。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练习
0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比较方法。
9
加法和减法运算
加法的意义
16
找规律与递推关系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一、教学计划1.1 教学目标《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 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分和合。

- 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加减法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 数的分和合: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分和合。

- 观察、比较、推理:通过图片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比较和推理。

1.3 教学安排本学期共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1-4周:加减法运算- 第5-8周:数的分和合- 第9-12周:观察、比较、推理二、全册教案2.1 加减法运算第1周:加法概念-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第2周:减法概念-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第3周:加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第4周: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2 数的分和合第5周:数的分成-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分成,能够进行数的分成。

- 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分成,能够进行数的分成。

第6周:数的合-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合,能够进行数的合。

- 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合,能够进行数的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掌握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2. 学习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 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使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小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数学教材2. 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模型、计数器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软件等4. 小组合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认识数字0-10,掌握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2. 第3-4周:学习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第5-6周: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 第7-8周: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第9-10周: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第1次教案年级二年级科目思维训练教师课题一笔画(一)时间教、学具准备作业练习本教学目标1、理解一笔画的特点,知道怎样的连通图可以成为一笔画。

2、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找到答案,并通过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1、师画简单一笔画,生观察。

说说老师是怎样画的,初步认识一笔画,2、生自由创作一笔画。

(1)通过看师画,想象并谈谈觉得自己能画出什么来。

(2)自己动手创作一笔画。

3、展示学生作品。

找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来的,对于有争议的图形,学生演示其画法,学生再判断,通过判断了解并总结出一笔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 通过让学生带着对一笔画的初步认识开始创作,并相互判断作品是不是一笔画出的过程,引导学生动脑筋、动手实验、动口分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在满足学生自我探索掌握新知的欲望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

4、判断。

(1)师出示练习题,生先猜想,再自己尝试在练习纸上画,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的。

(2)小组讨论,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在投影上演示画法。

5、简单的一笔画练习。

出示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请学生思考从哪里开始画,并尝试在投影上演示,通过学生找到的不同起点,了解一笔画时找到起点的重要性。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初步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改进意见二年级数学思维第2次教案年级二年级科目思维训练教师课题一笔画(二)时间教、学具准备作业练习本教学目标揭示一笔画的规则,通过一笔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会将一笔画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实际。

教学过程设计(一)共同研究,发现奥秘。

1、学生观察一组简单图形,看看哪个图形可以一笔画?哪个不可以?2、引导归纳:不连通的图形不能一笔画。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初步体会分类的方法,经历整理的过程,认识不同标准的分类结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

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形状与颜色的图形、奖品。

学生准备:学具盒(内含各种形状与颜色的图形)、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游戏导入:教师拿出一个乱七八糟的学具盒,让学生猜猜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什么游戏?(生自由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请几名学生一起动手将盒子里的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摆放,然后由教师操作课件呈现出几幅分好的图形,并请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再揭示课题。

2、学生动手操作: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盒,也来分一分,摆一摆。

并请几个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分类过程。

并说说自己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分成了几类?每类有多少个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类标准(一个)图形(个数)几个(1个)几类(两类或三类以上)。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把乱七八糟的图形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演示):教师以“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出示玩具图片让学生说说玩具的名称和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课件演示:蓝猫进玩具店)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整理,填好统计表并汇报交流。

二年级数学计算与思维培养——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数学计算与思维培养——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数学计算与思维培养——二年级教案二年级数学计算与思维培养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二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加法运算方法。

2. 掌握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减法运算方法。

三、教具准备1. 教科书《小小星期天》第十单元:四十以内有关计算题。

2. 黑板、白板和马克笔。

3. 数字卡片:0~9各5张。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话题:老师可以问:“同学们,最近你们在家里或者上街时有遇到过需要做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情况吗?”请同学举手回答。

将回答与当下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

2. 引出新授内容:通过引入问题(比如:“8+7等于多少?15-6等于多少?”)引出今天要讲解的新知识——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1. 统一激发注意力:提醒学生准备好数字卡片和纸张,认真听讲。

2. 示范操作:首先,给出一个例子:“17 + 25 = ?”,请同学用数字卡片模拟相加操作,并依次将个位、十位对齐。

然后从右往左进行计算:个位上7+5=12(1写在个位下面、进一位2写在十位上),接着十位上的1+2再加进一的计算结果得到3。

最后得出答案是42。

要提醒同学们思考每一步运算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从个位开始计算?为什么有时需要进一?3. 学生操练:随机指名几名同学回答类似问题,并邀请他们站起来演示数字卡片的使用过程。

4. 教师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解释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正确方法和改正建议。

【巩固扩展】1. 综合应用:老师发放小练习册子《小小星期天》第十单元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题目,请同学完成。

(可分组合作完成)2. 课堂巩固:分享并讨论不少于两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如何更高效地完成计算任务。

1. 总结归纳: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强调重要环节和易错点。

2. 反馈回答:请同学积极参与,尽量将自己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描述。

二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校本

二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校本

目录第 1⋯⋯⋯⋯⋯⋯⋯⋯⋯⋯⋯⋯⋯⋯比比眼力( 1 )第 2⋯⋯⋯⋯⋯⋯⋯⋯⋯⋯⋯⋯⋯⋯火眼金睛( 5)第 3⋯⋯⋯⋯⋯⋯⋯⋯⋯⋯⋯⋯⋯⋯律填数( 9)第 4⋯⋯⋯⋯⋯⋯⋯⋯⋯⋯⋯⋯⋯⋯比比分分一(12)第 5⋯⋯⋯⋯⋯⋯⋯⋯⋯⋯⋯⋯⋯⋯兴趣数学一(15)第 6⋯⋯⋯⋯⋯⋯⋯⋯⋯⋯⋯⋯⋯⋯隔趣一(18)第 7⋯⋯⋯⋯⋯⋯⋯⋯⋯⋯⋯⋯⋯⋯兴趣数学二(21)第 8⋯⋯⋯⋯⋯⋯⋯⋯⋯⋯⋯⋯⋯⋯比比分分二( 25)第 9⋯⋯⋯⋯⋯⋯⋯⋯⋯⋯⋯⋯⋯⋯移移( 28)第 10⋯⋯⋯⋯⋯⋯⋯⋯⋯⋯⋯⋯⋯⋯数字游( 31)第 11⋯⋯⋯⋯⋯⋯⋯⋯⋯⋯⋯⋯⋯⋯巧填式( 35)第 12⋯⋯⋯⋯⋯⋯⋯⋯⋯⋯⋯⋯⋯⋯余数妙用一( 38)第 13⋯⋯⋯⋯⋯⋯⋯⋯⋯⋯⋯⋯⋯⋯余数妙用二( 40)第 14⋯⋯⋯⋯⋯⋯⋯⋯⋯⋯⋯⋯⋯⋯推理一( 44)第 15⋯⋯⋯⋯⋯⋯⋯⋯⋯⋯⋯⋯⋯⋯推理二( 47)第 16⋯⋯⋯⋯⋯⋯⋯⋯⋯⋯⋯⋯⋯⋯年( 50)第 1讲比比眼力思想碰碰碰小朋友,若是给你一组图形,其中一个与其他图形的特点不同样样样,你能很快辨认出来吗?例 1下边一组图中,有一个与其他不同,你能找到它吗?我来想一想噢。

图①、②、③、⑤是圆满同样的两个图形重叠一小部分。

图④是两个圆满同样的半圆拼成一个整圆,没有重叠。

因此,这一组图形中,图()与其他的不同样样。

1.下边一组图中,有一个与其他不同样样,你能找出来吗?2.找出与其他图形不同样样的那组图。

例 2下边的五张脸看上去很相似,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圆满同样的两张脸。

(在编号上打√)。

仔细察看,能够发现图①、②、④的耳朵都在右边,图③、⑤的耳朵都在左边。

可是,图③和⑤的眼睛方向不一致,因此能够先除去去。

图①和②的眼睛方向不一致,图①和④的眼睛方向一致,因此圆满同样的两张脸是①和④。

1.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圆满同样的脸。

(在编号上打√)。

2.下边一组图形中,有两幅图圆满同样,请你找一找。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材、作业本、奖励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引入今天的课题,让学生对数学思维训练产生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什么是数学思维,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2.介绍数学思维的分类,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三、实践(30分钟)
1.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思维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并让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四、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过的内容,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思维。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数学思维训练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可以在下节课讲解的时候进行讨论。

六、课堂活动结束。

以上是一个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教案范本,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希望可以
帮助到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次 1 内容主题比比眼力
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思维碰碰碰
游戏:找不同。

出示例题1,下面一组图中,有一个与其他不同,你能找到它吗?
认识什么叫“重叠”?
游戏:找相同。

出示例题2:
游戏:找变化。

出示例题3:
二、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2、泉水叮咚
3、思绪漂流
三、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了一个图形的一些小秘密,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善于观察,发现,做学习数学的小主人。

课次 2 内容主题火眼金睛
学习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合作互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当图形的变化越来越复杂,你还能一下子看出它的变化规律吗?谁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
二、典型例题:
例1:把A、B两个图形重叠后,变成了下边的哪个图形?
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A图中,左上角有两个横着的点,B图中左下角有两个竖着的点,右下角有两个横着的点。

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后,点的个数和方向不会变。

所以,还应该是左上角有两个横着的点,左下角有两个竖着的点,右下角有两个横着的点,也就是变成了图②。

例2:把A、B两个图形重叠后,变成了下边的哪个图形?
新图形是由两个图形重叠而成的。

A图和B图的阴影部分都在正中间,所以重叠后成为③。

例3:我和同学们做游戏时,不小心把新衣服弄破了一块,你能帮我妈妈挑选一块合适的布吗?
三、巩固练习
课次 3 内容主题
规律填数
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经常会看到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如果要在一列数后面再续写几个数,就要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规律噢!
二、典型例题:
例1:
学生观察,探究规律。

师小结: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例2:矩阵中数的规律。

师: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抓住观察的方向。

有时可以横着看,有时可以竖着看,有时还需要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2、泉水叮咚。

(1)15,5,12,5,9,5,(),()
(2)5,9,10,8,15,7,(),()
课次 4 内容主题比比分分
学习
目标
1、初步认识数方格,认识图形的特征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给你几条绳子或是线段,你会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有时候,方格图会帮助我们哟!
二、典型例题:
例1:比比回家的路,三个小朋友谁的回家路最近?谁的最远?
1、先出示没有方格图的
2、出示有方格图的。

体会用方格图来数的便捷。

练习:小试身手
例2:一张长方形的纸,怎样折会剩下3个角,4个角,5个角?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①种,过两个顶点对折,就剩下三个角;
第②种,过一个顶点折一次,去掉阴影部分,就剩下四个角;
第③种,不过顶点,过长方形相邻的两边折一次,去掉阴影部分,就剩下五个角了。

练习:泉水叮咚。

三、总结:
课次 5 内容主题
趣味数学一
学习目标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学信息,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兴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一些有趣的题目,在解答时虽不需要列复杂的算式计算,
二、典型例题
例1:傍晚,小林开灯做作业,但是他连续按了7次开关,灯都没有亮。

后来才知道是停电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来电的时候,灯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吗?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今后,无论遇到条件比较复杂的题目,也能很轻松的解决。

例2:我的座位在你的旁边,你的排数的十位数字减去个位数字等于十位数字除以个位数字;你的座号的十位数字加个位数字等于十位数字乘个位数字。

生独立列出数位表分析,尝试解答。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2、泉水叮咚
课次7 内容主题移移变变
学习目标1、用火柴棒摆出数字和图形。

移动规定的根数,使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会增、减或移动算式中的火柴,使等式成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火柴棒游戏中有很多窍门,让我们共同了解火柴棒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的奇妙,变得更聪明吧!
二、典型例题:
例1:小朋友们,下面的火柴棒摆成的算式都有错,只许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这是由24根火柴棒摆成的“回”
字形,移动4根火柴,使它变
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要用24根火柴棒摆成大小
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
形可用12根火柴棒。

师:我们发现这个算式显然是错误的,老师考一考大家,刚才我们一起增加或减少小棒就可以让数字发生变化,那么大家能不能只移动一根小棒,把错误的算式变成正确的?
我们可以把“14”十位上的“1”移到另一个加数“1”上,使“1”变成“7”,等式成立。

例2:
三、巩固练习:
四、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用小棒来做很多游戏,有算术的,也有图形的,大家下课以后可以自己想想用小棒还能做哪些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