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古诗词二首 1.2 清平乐》教学设计_0

合集下载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古诗词二首 1.2 清平乐》教学设计_20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古诗词二首  1.2 清平乐》教学设计_20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什么是“翁媪”?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 谈着。但是,他们是用吴地方言——“吴音” 交谈,作者根本听不懂。
我呆呆地望着……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
村 辛 大儿锄豆/溪东,
居弃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亡赖,
bāo péng
溪头/卧剥/莲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课文 朗读动漫-_标清.kux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相媚好”
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 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 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 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 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 得站在远处看着……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要求:1、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体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导时。

教学步骤: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图画就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够把人导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恳请同学们关上书,民主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建议就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能认知的地方搞个大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自己稀奇古怪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协助同学们认知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图画了几幅连环画。

恳请同学深入细致看看,可能会对大家认知词有所协助。

(出具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说课稿)

《清平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一首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静心读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能力较好。

学生大多能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1.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

《清平乐村居》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

(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

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

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

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

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家作: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教案

《清平乐》教学设计《清平乐》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心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2、理解诗文的意思,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介绍“词”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2、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

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

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二、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

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 冀教版

1.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这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1.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 材
把他们的心引的好远好远。略读课文《快乐的 足球赛》是诗歌,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孩子的 群体形象,阅读的过程就是快乐在迅速地传递。
分 析
《芦叶船》中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把戏,芦 叶船就是其中之一。《 女孩儿乌塔》中的乌塔 的世界要大的多,而且,她的这个大世界是自
己闯荡出来的,他看起来非常潇洒,也让许多
8
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 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 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 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 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 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 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 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 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 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 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 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 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 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 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课 题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课型
新授课
1、 1、掌握会写的生字,了解认识的词语,能联系语境理
解词语。
2、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悟文章的
教学目 事理。
标 3、 3、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比喻,拟人、排
比等的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词句。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

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

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

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

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

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2.生各抒己见。

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4.生自由练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3 冀教版(2021年整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3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 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 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目标预设】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冀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村居》「关迎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冀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村居》「关迎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冀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村居》「关迎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4.通过补入与《清平乐》同词牌名的诗词,感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词人的情怀,体味清平乐的韵律美。

2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古诗词了,已经具备一定的诵读和理解能力,而且这首词描绘的是古代儿童生活的场面,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

整首词句并不难懂,学生可以自读自悟。

3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怀。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清平乐.村居一、引读——与汉字的对话1.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从识字开始,(出示“居”字的甲骨文),猜猜这个字(哦看来你们对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研究哦!知道这是什么字体吗)每个部分代表什么(居就是依山而建的住所,里面居住着人)2.(出示“居”的现代体)师:“这又是什么字是居字楷体的书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依山而建演变成了结实的房顶,家里多了一口锅。

)3.师:这足以见证我们人类的文明。

一个居字从古至今,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4.师: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

我们已经见识了其中一颗——唐诗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感受宋词这颗璀璨明珠的独有的韵味。

我们所要走进依山而建的住所。

走进《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活动2【讲授】清平乐.村居二、初读——与文本对话1.师:同学们课前结合导学案已经对本词有了充分的自学,谁来展示你的预习准备(1)《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题目,词人________在这首词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2021年整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

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

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2。

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

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

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

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

冀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村居》「关迎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冀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村居》「关迎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冀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村居》「关迎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醉心于田园,热爱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4.通过补入与《清平乐》同词牌名的诗词,感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词人的情怀,体味清平乐的韵律美。

2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古诗词了,已经具备一定的诵读和理解能力,而且这首词描绘的是古代儿童生活的场面,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

整首词句并不难懂,学生可以自读自悟。

3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4.1.2学时重点 4.1.3学时难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清平乐.村居一、引读——与汉字的对话 1.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从识字开始,(出示“居”字的甲骨文),猜猜这个字?(哦?看来你们对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研究哦!知道这是什么字体吗?)每个部分代表什么?(居就是依山而建的住所,里面居住着人) 2.(出示“居”的现代体)师:“这又是什么字?是居字楷体的书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依山而建演变成了结实的房顶,家里多了一口锅。

) 3.师:这足以见证我们人类的文明。

一个居字从古至今,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4.师: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

我们已经见识了其中一颗——唐诗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感受宋词这颗璀璨明珠的独有的韵味。

我们所要走进依山而建的住所。

走进《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清平乐.村居二、初读——与文本对话 1.师:同学们课前结合导学案已经对本词有了充分的自学,谁来展示你的预习准备? (1)《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题目,词人________在这首词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与体会诗歌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诗内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诗人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

1、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

)自由读
2、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

A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
师汇总:(课件出示)
B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
C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

(二)再读古诗
1、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

(课件出示)
2、重点指导“应、屐、苔、扣、扉”
3、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出示内容)
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

自由读听录音示范读指名读配乐男女生赛读配乐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说)
苍苔、柴扉、红杏(课件出示)
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点像青苔。

阴暗潮湿的地方。

厥类植物。

春雨过后,这个贴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课件出示苍苔图片)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
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
(齐读第一句)
师:柴扉(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

很简陋,很破旧。

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

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
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课件出示杏花图片)
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师:红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

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
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

那么,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师板书)
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

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中哪个字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
师:这个"怜"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
1、“怜苍苔”主人仅仅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

老师也希望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

2、理解“应”、“屐齿”
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木屐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

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3、扣的意思(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

小心翼翼地敲
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

师:“小扣”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
(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

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这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
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过渡:诗人说是园主人怕苔藓被踩坏,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怀。

说明他爱大自然的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

4、理解“春色满园”你怎样理解这句呢?
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5、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
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
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红杏就代表春天来了。

从字面看是写一个花园的春色,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往。

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叹。

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

带感情读。

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

6、老师引导总结全诗意思。

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
7、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五、体会诗情
1、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

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扫兴)
课件出示诗
谁来读读这一、二行诗?(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2、正当他扫兴想回时,无意间抬起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
课件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来赏园,柴门关着,他进不去,但他可以从门缝里看到园里大概景象因此他在想象园里一定很美。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替诗人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

院子里生机盎然,。

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

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小结:是啊,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

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

(多媒体演示春景图)
学生汇报: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小结: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想必同学们已经能背下来了,下面让我们配上美妙的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吧。

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

生活中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

《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

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六、课外延伸
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边欣赏一边再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七、总结
我们学习的古诗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就要努力进行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