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 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 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 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 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 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 (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5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婉转流露出 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作者 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 故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对比
刘裕——刘义隆
孙权
词 中 用 典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 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 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 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建 功 立 业 , 令 人 仰 慕
美文赏析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南方,那个叫做 “南宋”的国度,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 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 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 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 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的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 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 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他倒下,又爬起 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的生疼,他被压在人 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 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 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 职务。在起义 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 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 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 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 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 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 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 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 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 反映了这种悲愤。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 42 岁到 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 用。 这期间, 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侂胄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草草北伐。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 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 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 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廉颇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 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 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 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 使还报赵王说: “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矣。”(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 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作者借古讽今、怀古抒愤,讽刺了南宋统 治者的昏庸无能,抒发了作者壮志犹存、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抒怀写志,内容丰富,意蕴极深, 非一般的登临怀古之作可比。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 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5、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 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 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 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 使还报赵王说: “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矣。”(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 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作者用意
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英雄业绩) 金戈铁马 (精锐部队)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草率) (落得) (不堪,哪堪) (普通) (寻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用 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 今人以抒发情怀, 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 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 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 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 以一当十。
主旨上均为怀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抒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 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 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典故有哪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典故有哪些?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典故,希望大家喜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赏析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
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永遇乐高中课文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煮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 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黑卖(dU)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廛(台。
)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①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煮(场。
)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饭量还好吗?。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的一首词,整首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及注释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作者用事目的:
“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作者用事目的: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 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 民族就安于异族统 治, 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 中原的不满。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字 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 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 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 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 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 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
生。一生坚决主张抗 金
作者用典用意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 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 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精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 以古讽今。
用 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 今人以抒发情怀, 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 手法,。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 蕴藉;语句更加精准,不繁复;更加具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
孙权
词 中 用 典
刘裕 刘义隆
用典意图: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这最后一句充分地表现出辛词“豪放悲壮”的风
格特色。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 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 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 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 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 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
刘裕其人:
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 平定叛乱。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 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
作者态度及情感:
“想当年” 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 原,气吞胡虏。作为一位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 兵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把盘踞在中原的敌人都赶回 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南宋皇帝却偏安江南,苟 且偷生。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 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 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 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 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 职务。在起义 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 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 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 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 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 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 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作者用典用意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作者用典的目的: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 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 民族就安于异族统 治, 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 中原的不满。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 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 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辛弃疾以 “英雄 ” 一词赞颂他, 表示自己对他的 敬仰和向往, “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 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 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 也暗指南宋统治者 昏庸无能。
宋文帝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 好大喜功, 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 打没有准备的仗, 结果一败涂地, 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 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 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 “仓皇北顾”, 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 宋文帝战败 时有 “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 42 岁到 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 用。 这期间, 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侂胄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草草北伐。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 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成,不愿认真准 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 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 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 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 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字 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 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 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 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 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 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 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
坚决主张抗金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 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 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 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 使还报赵王说: “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矣。”(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 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作者情感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 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多用 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 表。
佛狸祠Leabharlann 廉颇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 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 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 抗衡曹魏,开疆拓土,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 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 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孙权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