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和修订,主要包含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实际动手环节和增加学生思考机会等多方面才能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大气污染实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28-01
环境工程是集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其中一门主干课程,其专业实验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部分,是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专业课实验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亦是如此,如何有效的提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合环境工程专业特殊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校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48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为36学时,其内容主要有颗粒物的去除(旋风除尘器、袋式过滤和板式高压静电装置)和so2吸收(鼓泡塔、填料塔、筛板塔等)两大部分;但由于专业发展较晚,缺乏相应的实验教学经验,实验仪器台套数不足,导致实验教学难以满足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环保人才的要求,且由于所有实验均在实验室内完成,与实际
情况有一定的脱节。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更应该注重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建设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建设的根本,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源所在。需要大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但也应看到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应该努力聘请企业中实际参与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中,以带来更多的实际经验传递给学生。
其次,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郝吉明与段雷主编,2004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虽然其内容均为经典的实验,但由于出版年限较早,具体的实验内容仍以污染物质的检测为主,与化学实验和环境监测实验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应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善,添加更多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
再次,要加强实际动手的环节。so2吸收在工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且重现性强,可以操控的变量较多,因此可将相关的实验加以整合,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情况(废气种类、流量、so2浓度、排放标准等)下的净化方法,探讨各自方法的净化效果。掌握不同的气液比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净化机理。该设计环节的增加,是书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的中间过渡环节,
有效的巩固了书本知识,也初步锻炼了工程应用思维,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还要争取学生进入工厂,参观了解实际的大气污染控制设施(放大的设备与实验室设备还是存在一些不同),重点理解如何针对实际的情况设计对应的控制设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最后,要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现有实验的模式基本如下:每次实验均由教师提前将仪器设备、药品准备好,并由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与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
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压力,不断的抛出问题,即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成就感;也压迫学生不断的思考,解决实验课中学生偷懒的老大难问题。
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和各种污染防治措施,树立工程应用的理念,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出掌握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环境保护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路培,李彩亭,何林锦,杨春平,曾光明,翟云波. “大气
污染控制工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