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完整资料).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巩固提升,运用知识。
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了解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学习分类方法。
三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了解收集诗的方法。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第二课时
课题: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同学交流3、指名汇报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人而致死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⑵思考书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略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3、倒叙开头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板书:讲演比赛(3-5)受到申斥(6-7)2、指三人分读(3-8)〈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6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精读),《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略读)。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二、语文要素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
“关键句”指能提示文章主旨、集中体现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及文章中心的句子。
2.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美丽的环境对人情感的影响。
比如:三首古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庭院内外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只有一个地球》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积月累”的意义及相关寓言故事;掌握相关词语的含义;了解“积极”与“消极”等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日积月累”的思想内涵,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优良品质,懂得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所有。
二、教学重点:1.“日积月累”含义的学习;2.寓言故事的分析;3.相关词语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品质;2.如何让学生用“积极”与“消极”等词语来描述不同的人物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下面的图片,然后讲述图中所表达的含义——一滴不落入海。
引出“日积月累”这个词语及其含义。
(二)学习1.教师发放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和《小石头的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填写所学词汇表。
2.进行集体讲解,让学生归纳各个词语的含义,例如:“积极、消极”等。
3.让学生简单表述下列词语的含义:“日积月累、一滴不落入海、从点滴做起”。
(三)讨论1.“日积月累”这个词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2.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为什么?4.你觉得自己的成绩还差吗?如果差的话,你会怎么办?(四)总结1.综合讲解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把学过的词语和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遍。
(五)作业1.用“积极”或“消极”等词语来描述以下情境中的人物表现:(1)孩子们遭遇困难,A:主动积极地帮助一起克服困难;B:一味地叫嚷,并不给力。
(2)一件事情很难完成,A:不屈不挠地坚持做下去;B:半途而废,放弃努力。
2.以“日积月累”为主题,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注重思想内涵的培养,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一些思想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品质。
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积极”与“消极”也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教案)
习作学写倡议书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或学习中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倡议书。
2.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教学难点】
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所提倡议要合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课堂上我首先用水资源污染的视频导入,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再还原。
通过学生的讨论,我及时归纳倡议书的几个大的组成部分,使学生有想写倡议书的冲动。
其次引导学生再读文本,了解倡议书的格式,为写倡议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足之处:教学中过分注重关于水资源污染的材料,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材料,导致学生的视野的狭窄,今后在这方面要加以注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六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学写儿童诗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 型:新课
教学准备:浏览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衣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4、学写童诗。
过程与方法: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内容: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研究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研究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研究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造就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本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案电子档
教学内容:19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一、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二、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以及为何以此为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蕴藏的深层含义。
2、研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了解晋西北地区的环境整治形势严峻。
2、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结合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
3、教师:这几幅都展示的是我国晋西北的风光,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一位老人身上,课文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的真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现在,我们一起跟随记者梁衡一起来走访一位晋西本的老人,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青山不老。
5、作者简介:梁衡:文学家、新闻理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教师:看同学们自信满满的表现,相信大家已经完成这个任务,那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吧。
诶,这位同学的回答老师总体上比较满意,只是在一些用语上不是很准确,没关系,已经很好了。
2、综合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讲述了境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这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感人事迹。
3、咱们综合学习之后可以发现本文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4、抓关键句,理解奇迹。
老师:老人用15年的坚守创造出了奇迹,那么它到底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呢?课件出示任务一;了解奇迹知道老人创造的奇迹是什么?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段并说一说。
(课文第四自然段,15年啊……多么了不起的奇迹!)5、引导学生抓住15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等表示数字的词语,体会奇迹,感受老人的伟大。
6、补充介绍亩的大小: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补充普通教室一般为60平方米,3700亩大约有四万多间教室那么大(感受这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六年级语文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内容涵盖了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包括课文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指导。
教案内容:一、第一单元:1. 课文解析:《草原》、《花钟》、《春日》、《夏夜》、《秋日》、《雪后》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4.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6. 教学步骤:a.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预课文。
b.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c. 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d.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
二、第二单元:1. 课文解析:《古诗十九首》、《卖油翁》、《草船借箭》、《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4.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6. 教学步骤:a.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预课文。
b.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c. 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d.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
三、第三单元:1. 课文解析:《开国大典》、《七律·长征》、《开国领袖》、《朱德的扁担》、《和》、《科学发展观》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历史和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4.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少年闰土》说课稿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训练重点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课文进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会从内容中体会中心思想,对体会思想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掌握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为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扫清障碍。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浪淘沙(其一)》。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能够解释诗中的基本意象。
•初步了解古诗的意象组合和意境营造,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意象分析古诗。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哲理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解释诗中的基本意象。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象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其哲理内涵。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古诗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古诗朗诵音频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古诗,回顾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播放海浪拍打沙滩的视频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海浪壮阔的景象,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引出课题:《浪淘沙(其一)》,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创作背景。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新词,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解释生字新词。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找出古诗的“起承转合”部分,明确古诗的结构层次。
•分段教学:•起(前两句):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为全诗定下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汹涌、滚滚东去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承(第三、四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黄河的雄伟气势。
•提问学生: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黄河的雄伟?为什么?•转(第五、六句):转折部分,由写景转向抒情,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板书:花多如潮)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理解内容。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上古时期的五金指金、银、铜、铅、锡五色。
五谷: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大庚岭、骑田岭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
(3)
(4)
(5)
(6—7)
(8)
3.我拓展,我积累。
公交车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选择最佳路线能够节省时间。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对学生今后独自乘坐公交车有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内容。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1)师范读,学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把握主要观点的方法,说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一次性饭盒是发泡塑料餐具,所盛食物如果超过六十五度,会析出本身带有的毒素,侵入到食物之中,就像塑料袋不能遇高温一样,而且要是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好,毒害将会更大,用这样的饭盒吃饭就相当于慢性服毒,虽然毒性微弱,但长期使用,还是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4.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2: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令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3:《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是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部编版
浪淘沙【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一)直接揭题:浪淘沙(二)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三)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三、抓字眼,明诗意(一)初读,理解词义。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二)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三)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执教时间:年
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日
月日
月日
日
年月日
日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