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04
汽车理论——悬架
4.有关悬架的分析及讨论(1)悬架功能与基本组成;悬架功能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基本组成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
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2)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控制原理;汽车的主动悬架系统是在普通悬架系统中附加一个可以控制阻尼作用力的装置,由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四部分组成。
主动悬架能够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适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悬架系统处于最佳减振状态,使车辆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会有良好的舒适性。
主动悬架的关键部位是其执行机构,也就是可以调节的悬架阻尼系统。
当汽车载荷、行驶速度、路面状况等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主动悬挂系统能自动调整悬挂刚度(包括整体调整和各轮单独调整),从而同时满足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半主动悬挂可视为由可变特性的弹簧和减振器组成的悬挂系统,虽然它不能随外界的输入进行最优控制和调节,但它可按存贮在计算机内部的各种条件下弹簧和减振器的优化参数指令来调节弹簧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状态。
半主动悬挂又称无源主动悬挂,因为它没有一个动力源为悬挂系统提供连续的能量输入,所以在半主动悬挂系统中改变弹簧刚度要比改变阻尼状态困难得多,因此在半主动悬挂系统中以可变阻尼悬挂系统最为常见(3)对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理解及其相关思考。
其优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悬挂刚度可以设计得很小,使车身具有较低的自然振动频率,以保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
汽车转向等情况下的车身侧倾,制动、加速等情况下的纵向摆动等问题,由主动悬挂系统通过调整有关车轮悬挂的刚度予以解决。
2024版《汽车理论》
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氮氧化物还原剂等,有效降 低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24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纯电动汽车
以电池为动力源,通过电机驱动车轮行驶,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 优点。
混合动力汽车
结合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点,既能降低油耗和排放,又能保证续航 里程和动力性。
氢燃料电池汽车
2024/1/30
动力学方程
包括驱动力、制动力、滚 动阻力和空气阻力等,这 些力共同影响汽车的运动 状态。
转动惯量与动量
汽车在转弯或变道时,转 动惯量和动量将影响车辆 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13
操控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车辆重心高度
重心高度越低,车辆稳定性越好,因 为低重心可以减少侧倾和翻滚的风险。
空气动力学设计
03
制动性
通过制动距离、制动 减速度等参数评估汽 车的制动性能。
04
操控稳定性
通过操控稳定性试验 如蛇形试验、麋鹿试 验等评估汽车的操控 稳定性。
2024/1/30
11
03
汽车动力学与操控稳定性
Chapter
2024/1/30
12
动力学原理介绍
牛顿第二定律
汽车运动遵循牛顿第二定 律,即加速度与作用力成 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 3
悬挂系统刚度与阻尼 刚度和阻尼的匹配对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重 要影响,过软的悬挂可能导致操控性下降,过硬 的悬挂则可能影响舒适性。
防倾杆作用 防倾杆可以有效减少车辆侧倾,提高操控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速行驶和弯道行驶时。
2024/1/30
15
轮胎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轮胎类型选择
根据车辆用途和行驶环境选择合 适的轮胎类型,如夏季胎、冬季 胎、越野胎等。
汽车理论 第1章 第4节
I
15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1)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
hg b FZs1 G L cos L sin hg a FZs 2 G L cos L sin
主要与质心位置 及坡度角有关。
(2)动态分量
du Fp1 Fp 2 Fw WB sin mB dt
将 Fp 2 Ff 2 Gw 2 sin m2 代入得
du dt
du Fp1 Ff 2 Fw (WB Gw 2 ) sin (mB m2 ) dt
28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路面条件 干沥青路面 湿沥青路面 干燥的碎石路 干土路 湿土路 滚压后的雪路
附着系数 0.7~0.8 0.5~0.6 0.6~0.7 0.5~0.6 0.2~0.4 0.2~0.3
FX max F FZ
FZ—地面作用在车轮上 的法向反力;
—附着系数,与路面
和轮胎都有关。
思考:为什么汽车在湿土路上容 易出现打滑现象?
du Fp 2 m2 Gw 2 sin FX 2 dt
FX 2 r Tf 2 Tjw 2
FX 2 Tf 2 Tjw 2 r r
Tjw2很小,忽略不计
du Fp 2 Ff 2 Gw 2 sin m2 dt
27
FX 2 Ff 2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C 2—后轮驱动汽车驱动 轮的附着率; 后轮驱动汽车的附着条件 也可以表达为
C 2
C1
附着率越小或路面附着系数越大 ,附着条件越容易满足。
8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1 2
自动驾驶技术 介绍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以及其在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车联网技术 阐述车联网的概念、架构和应用,包括车与车、 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 汽车性能评价与试验方法 • 汽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 汽车维护与保养知识普及 • 实践环节: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汽车理论》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汽车理论》是汽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 设计、分析、试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汽车工 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汽车理论》(第X版),XXX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汽车设计》、《汽车动力学》、《汽车性能试验技术》等相关书籍和期刊。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 术动态。
02
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总体构造
01
02
03
汽车基本组成
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 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
车身结构
分为承载式和非承载式两 种,以及车身材料、制造 工艺等。
汽车尺寸与参数
包括车长、车宽、车高、 轴距等,以及各参数对汽 车性能的影响。
发动机工作原理
汽车理论余志生版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出现,激发了汽车工业的技 术创新,促进了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3
提高了汽车设计的效率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应用,使得汽车设计过程更 加规范、高效,缩短了品研发周期。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对学术界的影响
丰富了学术研究领域
01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
汽车维修应以预防为主
余志生主张,汽车维修应以预防性维护为主 ,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减少故障发生,延 长车辆使用寿命。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实践应用
在汽车设计领域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为汽车设计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车辆设计。
在汽车使用和维修领域
该理论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车辆性能,合理使用和保养车辆,减少故障发 生率。同时,也为维修人员提供了故障诊断和维修的理论依据,提高维修效率 和质量。
余志生版的汽车理论涵盖了汽车动力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 系统、转向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全面且系统。
理论性强
该理论注重数学模型和物理概念的运用,对汽车各系统的原理和运 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实践指导意义
余志生版的汽车理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应用, 为汽车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02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出现,促进了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03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应用,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水平,为学术界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未来发展前景
持续优化和完善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余志生版汽车理论将 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汽车理论 全套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7
第一节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三个指标: 最高车速——水平良好路面 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1)原地起步时间t——由一档或二档起步,逐 渐换至最高档,行驶到预定距离或车速所需时间。
(2)超车加速时间t在最高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 车速30、40km/h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
26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令 f a ——滚动阻力系数
r
则
F p1 Wf 或 f
F p1 W
F f Wf
Tf r
只要知道f,就可求出滚动阻力,即 Ff Wf F f 无法在真正的受力图上表示出来,它只是一 个数值。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27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Ft
1PT Pe
Pe——发动机发出的功率 PT——传动系中损失的功率
(2)PT的讨论
它由传动系中的部件—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
速器等的功率损失组成。
分类:机械损失—摩擦损失、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
T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对汽车进行初步的动力分析时 可把它看作一个常数。可查表。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2
绪论结束!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3
第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动力性指标 1-2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1-3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汽车的附着力 1-4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1-5 汽车的功率平衡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4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3)用车速—时间曲线全面反应加速能力。
汽车理论1-4
四、附着率
1、加速、上坡时的附着率
1)后轮驱动汽车,驱动轮附着率为
Cϕ 2 FX2 = = FZ2 Ff1 + Fw + Fi + Fj′ Ghg du FZs2 − FZw2 + gL dt
加速、上坡时,忽略风阻和滚阻,将各表达式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1 du i+ Fi + Fj′ g cos α dt Cϕ 2 = = Ghg du a hg 1 du FZs2 + + (i + ) gL dt L L g cos α dt
汽车理论
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
第一节 动力性评价指标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第三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与动力特性图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 着率 第五节 汽车的功率平衡 第六节 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邹旭东 制作 zxd@
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 1-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邹旭东 制作 zxd@
1-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三、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由从动轮受力平衡
du Fp2 = m2 + Gw2 sin α + FX2 dt Tf2 Tjw2 FX2 = + ≈ Ff2 r r
du Fp2 = m2 + Gw2 sin α + Ff2 dt
邹旭东 制作 zxd@
?
1-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二、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全受力图
邹旭东 制作 zxd@
1-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二、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各力对前后轮接地中心取矩:
汽车理论课件第四章
相关项目及限值要求。P118-119 注意,标准规定了“…附着系数大于等于0.7”的条件,这是
为了在统一的试验条件下重点体现车辆的性能。在本章研究中,并 不限定路面条件,路面条件对制动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未制动
制动时
紧急制动时,力矩FXb r使前轴向前转。前板簧刚度较低,则转 角θ较大;且上述球销距轴心较高 位移δ=hθ应较大,例如3mm。
该球销又与转向纵拉杆相连,只能在转向杆系的间隙和弹性的
容许下稍许向前运动,例如δ’=2mm 相对于无跑偏的δ=3mm , 球销向后运动了1mm 。于是车轮向右转。
真实的
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3
§4-2 制动力分析
真正使汽车减速的是地面制动力FXb。
地面制动力实际上同时受到两对摩擦副的限制:
➢ 制动器内部摩擦副。该摩擦副产生制动器制动力Fμ,在给定制
动系参数的条件下,Fμ取决于制动踏板力Fp。
➢ 轮胎—地面摩擦副。两者之间的纵向力不会超过附着力Fϕ (FZ ϕ)。
比较常见的一个指标是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符号为MFDD, 单位为m/s2。
其含义是:制动全过程的车速由u0 (km/h)变化到0,其中 0.8u0 →0.1u0就是制动效能的“充分发出”阶段,将此阶段看做匀 减速过程而得到的平均值,就得到:
MFDD (0.8u0 )2 (0.1u0 )2 25.92S
换言之,地面制动力FXb等于制动器制动力Fμ与附着力Fϕ二者
中的较小者。
当制动踏板力Fp不大时,车轮未抱死
汽车理论第四章
ig1
mg(
f
cosmax sin max Ttqmax i0T
)r
货车的最大爬坡度约为30%,约为16.7°。
二、根据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确定一挡传动比
Ft max
Ttqmax ig1i0T
r
F
通常取=0.5 ~ 0.6
三、根据最低稳定车速确定一挡传动比
取ig1除了应满足要求外,还要考虑
有的国家对汽车的比功率有规定,以保证 路上行驶的汽车动力性不低于一定的水平, 防止阻碍正常交通流。
发动机选型
• 考虑因素
1.动力性指标 2.耐久性指标 3.经济性指标 4.重量指标 5.先进性指标
第二节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一、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汽车大部分时间以 最高挡行驶,也就是用 最小传动比的挡位行驶 的,因此最小传动比的 选定是很重要的。
i0
Pe
i03
i02
i01
Pe ua max2
ua m ax3
ua m ax1
u p3 u p2 u p1
ua
不同时的汽车功率平衡图
选择不同的 i0 对汽车最高车速、汽车
的后备功率、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驾驶 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最高车速
(二)汽车的后x 选定最小传动比
2 .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质量具有的功率)
汽车比功率
1000 Pe m
fg
3.6T
ua max
CD A
76 .14 mT
u3 a max
占中4型0货%车。的比功率约为10kW/t,其中Ff约
A/m项,m增加,A增加有限,因此, A/m随总质量的增加而减少(2~3m2)。
汽车理论第四章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 其恒定性
中国行业标准采用平均减速度的概念
1 a at dt t 2 t1 t1
t1—制动压力达到75%最大压力
t2
pa max 的时刻;
t2—到停车时总时间的2/3的时刻。
29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 其恒定性 ECE R13和GB7258采用的是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1 2 abmax 2 6
33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 其恒定性
2.持续制动阶段汽车驶过的距离s3
持续制动阶段汽车以 abmax 作
匀减速运动,其初速度为 ue ,末 s u 2 / 2a 3 e bmax 速度为零。
1 2 ue u0 k 2 2 将 代入 abmax k 2
39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 其恒定性
抗热衰退性能主要与制动器摩擦副材料及制动器结构有关。
1)摩擦副材料
制动鼓和制动盘用铸铁。
摩擦片用无石棉或半金属材料。
温度/℃
温度/℃
40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 其恒定性 保时捷911使用了特殊的陶瓷制动盘
制动距离/m
保时捷911 冷 /热 34.1/34.1 11.3/11.3
当 2 时
1 2 ue u0 k 2 2
当 ''时,将k
u0 2 s2 1 2 abmax 2 6
ab max
'' 2
代入
当τ=0 时,s=0
s u0
1 3 k 6
s2 s2 s2
u0 2 s2 u0 2
10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024版汽车理论教学课件
车联网技术
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 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行车安全
性和交通效率。
语音识别技术
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汽车功能, 提高驾驶便利性和安全性。
人机交互技术
通过触摸屏、手势识别等方式 实现人车互动,提高驾驶体验。
06
汽车维护与保养知识
汽车日常维护项目和方法
清洁汽车外部:包括车身、 车窗、车灯等部位的清洁, 保持车辆整洁。
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和进气 系统,找出故障原因并修复。
刹车失灵
检查刹车系统各部件,如刹车片、 刹车盘等,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 部件。
转向沉重或失灵
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如转向器、 转向拉杆等,进行必要的维修或
更换。
正确使用汽车配件和耗材
使用正规渠道的配件和耗材
01
选择品质可靠的供应商,确保配件和耗材的质量。
检查刹车系统
定期检查刹车片、刹车盘等刹车系统部件, 确保制动性能良好。
清洗空气滤清器
定期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确保发动机进 气顺畅。
检查底盘和悬挂系统
检查底盘和悬挂系统各部件紧固情况,确保 行驶稳定性。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发动机无法启动
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和发动 机控制系统,排除故障。
车辆行驶中熄火
车身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
01 钢材
强度高、成本低,但重量 大、易腐蚀。
03 铝合金
重量轻、耐腐蚀、易加工,
但成本高、强度相对较低。
02 碳纤维复合材料
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
但成本高、加工难度大。
04 加工工艺
包括冲压、焊接、涂装和
总装四大工艺。
车身安全设计原则和方法
01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
车理论记忆知识点一、概念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也就是说,滚动阻力等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积,即r T fW F ff ==。
其中:f 是滚动阻力系数,fF 是滚动阻力,W 是车轮负荷,r 是车轮滚动半径,fT 地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3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汽车驱动力tF 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0F ,而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tF 。
习惯将t F 称为汽车驱动力。
如果忽略轮胎和地面的变形,则rT F tt =,Tg tq ti i T T η0=。
式中,t T 为传输至驱动轮圆周的转矩;r 为车轮半径;tqT 为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g i为变速器传动比;0i 主减速器传动比;T η为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bF 。
制动器制动力μF 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rT F /μμ=。
式中:μT是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
从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动力bF 为ϕμ≤F r T F b /=。
地面制动力bF 是使汽车减速的外力。
它不但与制动器制动力μF 有关,而且还受地面附着力ϕF 的制约。
4 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动力性分析是从汽车最大发挥其驱动能力出发,要求汽车有足够的驱动力,以便汽车能够充分地加速、爬坡和实现最高车速。
实际上,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
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P140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865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
P14703.侧向力系数ϕl9765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ϕl.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
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s≈15% ),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987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P136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
P406.附着率Cϕ875 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汽车理论第四章
本章内容
摘要 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第五节 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第六节 汽车制动防抱装置 第七节 驻车制动性 第八节 汽车制动性试验
实例 总结 思考题
摘要
➢ 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直接关系到交 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制动时发生 严重侧滑或方向失控、下长坡制动稳定性差等情况有关。 因此改善汽车的制动性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 重要任务。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 数
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常数。
常用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
制动力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用β表
示 ,即
β F1
F
式中 F1 ——前轮制动器别动力;
F——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F F1 F2 ,F2 为后制 动器制动力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汽车的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评定制动效 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S(m)、制动减速度j(m/s2)和地面制动力Fxb(N) 。 一、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 ➢ 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与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它指的是汽车在附着性 能 停车良为好的止水汽车平所路驶面过上以的车距离速。u0滑制行动时距,离从与驾汽驶车员制踩动着前制的动车踏速板、开制始动到踏 板力、路面附着条件以及制动系统的型式有关。
➢ ABS一般由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 器与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如右 图
第七节 驻车制动性
➢ 汽车的驻车制动性是衡量汽车长期停放在坡道上的能力。 驻车制动一般靠手操纵的驱动机构使后轴制动器或中央制 动器产生制动力矩并传到后轮,路面对后轮产生地面制动 力,以实现整车制动(即驻车制动)。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1.汽车使用性能:2.汽车的动力性及评价指标:2.驱动力:3.最高车速:4.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6.使用外特性曲线:7.自由半径:8.汽车的上坡能力:9.静力半径:10驱动力图:11.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12.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13.滚动阻力系数:14.驱动力系数:15空气阻力:16.滚动阻力17坡道阻力:18道路阻力:19加速阻力:20.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21.汽车的爬坡能力:22.动力特性图:23.附着力:24.附着系数:25.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22动态分量:26.附着率:27.汽车功率平衡图:28后备功率:29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0.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31.负荷率:32汽车比功率:33.最小燃油消耗率:34.最小转动比:35最大转动比:36.传动系总转动比:37.汽车的制动性:38.制动效能:39.制动效能的恒定性:40.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41.地面制动力:42:制动器制动力:43.制动力系数:44.抗热衰退性:45.侧向力系数:46.制动距离:47.制动减速度:48.水衰退性:49制动跑偏:50.制动侧滑:51.前轮失去转向能力:52.滑动率:53.航向角:54.Ι曲线:55.β曲线:56.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57.同步附着系数:58.f线组:59.r线组:60.制动效率:61.利用附着系数:62.汽车的操纵稳定性:63.汽车(转向特性)的稳态响应:64.角输入:65.力输入:66.回正性:67.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68.典型行驶工况性能:69.极限行驶性能:70.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71.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瞬态响应:72.客观评价法:73.主观评价法:74.中性转向:75.不足转向76.特征车速79.临界车速80.侧偏角81.外倾角82.侧偏力83.附着椭圆84.侧偏现象85.侧偏刚度86.高宽比87.回正力矩88.外倾侧向角89.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0.反应时间91.峰值反应时间92.转向灵敏度94.侧倾中心95.悬架的侧倾角刚度96.悬架的线刚度97.车厢的侧倾角98.侧倾转向99.等效弹簧100.不足侧倾转向103.变形转向角104.不足变形转向角105.过多变形转向角106.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107.汽车的平顺性108.汽车的通过性109.汽车的通过性的几何参数110.牵引效率111.牵引系数112.燃油利用指数113.间隙失效114.顶起失效115.触头失效116.最小离地间隙117.纵向通过角118.接近角119.离去角120.最小转弯直径121.中性转向点121.静态储备系数S.M.:122.悬挂质量分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