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二)(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二)(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2)【提醒,两个语段不一定完全相连,可能有跳脱。

题目均为“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湖北省十一校高三3月联考)武帝立,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兽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整府省约文书箝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4分)(2)然则简易之呇,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4分)1.【答案】(1)(李广的)幕帐衙署处理文书、记录军情非常简省,但是也远远地放出斥候,(军队)没有遇到危险。

(省约:简省,简约。

籍:记录。

遇害:古今异义词,遭遇祸患或者危险。

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2)这样看来治理军队简单省事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这一点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徒:仅仅;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武帝即位,李广以上郡太守的身份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

到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

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

说到普通人的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而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

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注]①莝cuõ:铡碎的草。

②绐dài :欺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B. 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C. 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D.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因为8.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练习》(教师用)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练习》(教师用)

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文言常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示例:氓之蚩蚩“蚩”通“嗤”,笑嘻嘻。

1.匪我愆期“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表叹息。

3.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5.岁亦暮止“莫”通“暮”,年末。

6.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7.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8.偭(miǎn)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9.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邑”通“悒”,忧愁苦闷.10.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11.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12.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1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14.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5.箱帘六七十“帘”通“奁(lián)”,嫁妆。

16.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17.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8.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19.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通“宴”,欢饮。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至于..顿丘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古义:把……当做……。

今义:认为。

3.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4.子.无良媒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儿子。

5.总角之宴.古义:快乐。

今义:请人吃酒饭。

6.氓.之蚩蚩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méng。

今义:流氓,音máng。

7.三岁..食贫古义:多年。

今义:指年龄。

8.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9.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今义:技艺巧妙。

10.偭(miǎn)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11.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

12.宁溘(kè)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必修2文言文翻译训练

必修2文言文翻译训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赤壁赋》 • 1、(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飘去,越过 那茫茫的江面。 • 2、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 节拍应和它。 • 3、(箫声能)使潜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 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哭泣。 • 4、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 和牵牛星(或: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 5、我不禁容色(为之)改变,整理了衣裳, 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 么这样(悲凉)呢?”
• 5、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 6、然而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 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 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 7、然而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 (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 恨的。 • 8、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其 墓旁盖的屋舍。 • 9、有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 火把将要烧完。” • 10、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 慎地选取的原因了。
• 11、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 共同享受。 • 12、如果从那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 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 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 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或:又羡慕它们什么呢)!
• 《游褒禅山记》 • 1、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 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 2、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 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前洞”。 • 3、我对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 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 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 能说得完呢! • 4、(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 退出洞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因而 不能极尽那游览的乐趣。

苏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翻译(多套试题剪辑)

苏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翻译(多套试题剪辑)

苏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翻译(多套试题剪辑)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③就可以传三世甚至可至万世.........而做皇帝,谁能.将他灭族呢?(加点部分正确翻译各1分,整体印象1分)(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分)(1)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又能消灭它呢!(2分)(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3分)(2)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结局)也许还不是轻易能判断的呢。

(3分)(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分)(1)(他们的)子孙看待国土却不很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如同丢弃小草一般。

(1小句1分)(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分)(2)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以侍奉秦国的诚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

(重点字词:封:封赏,事:侍奉,礼:礼遇。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分)(1)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国人见了,也毫不可惜。

(3分)(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2)假使秦国爱惜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三世以至万世而做皇帝,谁又能消灭它呢?(3分)(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分)(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分)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效果。

(是故判断句通顺各1分)(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分)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日日割让,而走向灭亡。

(被动句日月活用通顺各1分)(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治理省略被动)(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卷)1.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限12处)(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

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

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

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

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2.答案: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限13处)【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

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

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

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被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

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3.答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限12处)【译文】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

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

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

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4、(2012年湖北卷)答案: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文言文小段翻译(教师版)

文言文小段翻译(教师版)

高一衔接班语文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解释下列文言语段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等待,窥伺)蝉,以摘.(摘取)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否)?”妻始时恒(总是,一直)答言“见”,经.( 经过 )日,乃厌倦不堪,绐.( 欺骗 )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

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2、【歧路亡羊】,既率其党.(朋友,乡人),又请杨子之竖.(仆人)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岔路)路。

”既反.(回来),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为什么)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到,往),所以反也。

”2、【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仆人一起追赶。

杨子说:“唉!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

”杨子的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已经逃走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邻居回答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二)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二)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二)练习一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3、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练习二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 )录,不久望君来。

3、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练习三1、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2、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 )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二)答案1、你这就禀告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2、你怎么这样愚笨!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

3、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本来的名字叫秦罗敷。

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

4、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

5、感谢你对我的诚挚心意。

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

6、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

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有美好的才能。

7、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能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8、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

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9、处置都要依照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教师)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文段参考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2.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京城里的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来表示心中的怨恨)。

(2分)(2)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

(3分)(3)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3分)【文段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指责厉王。

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

”厉王大怒。

找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

只要把批评的人告发,就杀掉他们。

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

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批评了,京城里的人竟不敢说话了。

”邵公说:“这是堵塞住它啊!封闭人的嘴,比阻挡洪水更危险。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六)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六)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六)练习一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练习二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讥之乎?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练习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六)答案1、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尽情享受那游洞的乐趣。

2、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

3、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但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4、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随着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也不能到达。

5、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6、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人使它的名字弄错而没谁能够说出它的真名,(这类事)怎么能够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7、黄河北岸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

人教版必修二翻译练习

人教版必修二翻译练习

7、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 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 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 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且尽”;遂与之俱出。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 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乐也。 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 极尽游洞的乐趣。
必修二文言翻译练习题
龙潭中学 彭勃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用来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 以使耳目享受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 欢乐。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 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 而产生感慨。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 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 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1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 得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 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 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1、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 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 可胜道也哉!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 感叹古代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它 的流传而无人能说清的事,哪能说得 完呢?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 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 诞的。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 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 么这样哀怨呢?”

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

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

人等量齐观是虚妄的。
一一记下
著述
兴起感慨的原因
他们的情致(感慨死 生)是一样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 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 是一样的。
赤 壁赋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虚,太空。
离开人世
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 像长了翅膀一样。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江面辽阔旷远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 到什么地方;轻飘飘地像要脱离尘世,超然独立,无牵 无挂,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赤壁赋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
必 修 二(诗歌)
涉江采芙蓉
渡水
生有兰草的沼泽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赠送
远方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顾,回头看 故乡
形容无边无际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指感情深厚
指度过晚年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写出了 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
渡过江水去采芙 蓉,生长兰花的 沼泽有许多种芳 香的花草。采集 芙蓉要送给谁? 我所思念的人她 在远方。回过头 来遥望故乡,长 路漫漫无边际。 相思情深却分隔 两地,只怕要愁 苦忧伤以至终老。
升在村落的炊烟。狗叫 (在)深巷中,鸡鸣(在) 桑树的顶端。门庭里没有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
这首诗写诗人辞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欢快之情。全诗采 用白描手法,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自 己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二三子者出,点亦自与三子者之撰。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的存在而不敢说话。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到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遭受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在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等待君子来做好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这些,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几个都出去了,曾点也来谈谈你的志向吧。

”曾点说:“在阳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戴上帽子,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五)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五)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五)练习一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练习二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练习三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五)答案答案:1、(我们)如同蜉蝣寄身在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哀叹我们短暂的片刻的一生,(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2、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3、因为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竟然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那么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羡慕什么的呢?4、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5、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

(我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6、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那以后给此山取名叫做褒禅山。

7、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风化剥落近乎磨灭,只有从它刻的文字中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8、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必修二、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翻译练习

必修二、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翻译练习

一、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目全译全练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目全译全练

劝学1.而⑴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善假于.物也3.之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1.而(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惑而.不从师(3)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则群聚而.笑之(5)如是而.已2.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人非生而知之.者(5)作师说以贻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3、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其.可怪也欤4.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而耻学于.师(3)于.其身也(4)皆出于.此乎(5)不拘于.时5.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其皆出于此乎.(3)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其可怪也.欤赤壁赋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正襟危坐而.问客(4)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3)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2)凌万顷之.茫然(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月出于.东山之上(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相与枕藉乎.舟中(3)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始得西山宴游记1.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穷山之高而.止2.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始指异之.(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为(1)故为.之文以志(2)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六国论1.而(1)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2)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3)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二败而.三胜(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1)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3)苟以天下之.大(4)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此言得之./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2)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3)以.有尺寸之地(4)举以.予人(5)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为.国者(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其.实亦百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其.势弱于秦(2)能守其.土6.则(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则.秦国之所大欲7.与(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2)与.战胜而得者(3)六国与.秦皆诸侯阿房宫赋1.焉(1)盘盘焉.,囷囷焉.(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杳不知其.所之也/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奈何取之.尽锱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指南录后序1.而(1)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2)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2.以(1)然而隐忍以.行(2)挟匕首以.备不测(3)几以.捕系死(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5)以.资政殿学士行(6)将以.有为也3.则(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五人墓碑记1.而(1)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2.以(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3.焉(1)激于义而死焉.(2)去今之墓而葬焉.(3)吴之民方痛心焉.4.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4)佯狂不知所之.者(5)人皆得以隶使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5.其(1)以旌其.所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敛赀财以送其.行(3)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6.于(1)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为(1)以旌其所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8.当(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烛之武退秦师1.以(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敢以.烦执事(3)以.其无礼于晋(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2.而(1)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2)夜,缒而.出(3)朝济而.夕设版焉3.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夫晋,何厌之.有(3)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4)因人之力而敝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4.焉(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朝济而夕设版焉.5.其(1)以其.无利于晋/ 君知其.难也/ 又欲肆其.西封/ 失其.所与(2)吾其.还也6.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虚词1.以(1) 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翻译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兄,民之叛也,如崩山。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民亡聊生,则国非国也。

【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利?’大夫问:‘怎样使我家得利?’士人和百姓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国君被杀,父兄被杀,百姓叛变,就像山崩一样。

城墙虽然很高,护城河虽然很深,武器装备虽然很坚固锋利,粮食虽然很充足;但百姓如果生活无望,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不成其为国家了。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水运动起来,它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池。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凡此六者,以尽天地之道也。

故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以立乾坤,故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天下之理也;万物之终始,未既乎来物也;吉凶生而大业兴矣。

是以古之圣人,其有病也,求可医者而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
《兰亭集序》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借助于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在形体之外,自由放纵地生活。

(采分点:“或”,“诸”,“悟”,“因”,“形骸”)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他们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欣然自足,(竟然)不知衰老将要到来。

(采分点:“趣”、“殊”、“所遇”、“暂得”、“之”)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采分点:省略、“一”、“为”、“齐”、“彭殇”)
《赤壁赋》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们)听凭小船随意飘到哪里,越过茫茫万顷的江面。

(采分点:省略、纵、如、凌、定语后置句)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本是一代英雄人物,可是现在又在哪里呢?(省略、固、今、安、宾语前置句)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何况我与你(过着普通的生活:)在江中打渔,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伴侣,把麋鹿当朋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船,举起酒杯相互劝酒。

(“渔樵”、“侣”、“友”、“匏樽”、“属”)
《游褒禅山记》
7.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人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

”(采分点:有……者、怠、且、火、尽)
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从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既、或、咎、其、得)9.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

(夷、近、则、险、至者)
1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志、也、其……乎、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