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
目标: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根据物质的氧化态变化判断其是否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 能够编写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二、讲解
1. 讲解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特征;
2. 介绍氧化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过程;
4. 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实验
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物质;
3. 引导学生编写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四、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
1. 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更多知识。
六、作业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写一份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2. 提醒学生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通过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电子转移过程。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2)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 引入:通过讲解举例,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意义,如腐蚀、电池、电解等。
(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2. 理论学习(1) 通过讲解、示意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电子转移、氧化剂、还原剂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如电镀、铁的锈蚀等。
(3) 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产生能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3. 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产生变色、气体释放或火花等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3)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更深入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4. 归纳总结(1) 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电子转移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实验方法;3. 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点;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法;2. 实验演示及小组讨论法;3. 问答互动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氧化还原反应,在引入中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概念和原理讲解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向学生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注重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反应方式的表示等。
三、实验演示及小组讨论老师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中对反应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在小组内讨论反应机理和反应方式的特点。
四、问题解答及问答互动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行问答互动,刺激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练习老师可设计适合课堂练习的题目,帮助学生强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通过课后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了理论讲解结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及问答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高一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单元2.1.3氧化还原反应 学案设计(含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间的联系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下降,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1)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数目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①箭头表示由反应前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反应后的同种元素。
①表示得失电子的数目,要使得失电子数相等。
①电子转移数以m×n e-的形式表示,m表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n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当n=1时,要省略。
如:Cl2+H2O == HCl+HClO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①2Na+Cl2===2NaCl ①Zn+CuSO4===Cu+ZnSO4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单线桥法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数目。
①箭头由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
①只标明得失电子总数,不标“得”或“失”。
如:4HCl(浓)+MnO2MnCl2+Cl2↑+2H2O易错提示: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可以分别是一种物质。
2.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和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相应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遵循如下规律:氧化剂(强氧化性)+还原剂(强还原性)===还原产物(弱还原性)+氧化产物(弱氧化性)氧化性:氧化剂(反应物)>氧化产物(生成物)还原性:还原剂(反应物)>还原产物(生成物)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反应条件越容易,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MnO2氧化浓HCl需加热条件,KMnO4氧化浓HCl不需加热,故氧化性KMnO4>MnO2。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备课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 掌握氧化和还原的定义;3. 能够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3.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解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剂瓶等;2. 教学资料:化学教材、化学实验手册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 提出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在反应中如何体现?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2.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3. 指导学生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讨论和解析;3.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法。
四、巩固(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强化理解;2. 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习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能够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及应用。
2氧化还原反应(教师)
(3)第②步,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石灰,使铬离子转变为 Cr(OH)3 沉淀。 处理后,沉淀物中除了 Cr(OH)3 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已知 Cr(OH)3 性质类似 Al(OH)3,是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写出从 该 沉 淀 物 中 分 离 出 Cr(OH)3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 2 氧化还原反应
1、元素化合价规律 (1)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H 通常显+1 价,在金属氢化物中显-1 价;O 通常显-2 价,在过氧化物里显-1 价。 (3)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都是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显负价。 (4)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例如:Fe 有+2、+3 价;Cl 有-1、+1、+3、+5、+7 价。 (6)原子团的化合价由构成元素原子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算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根据两表: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1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 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电子得失法) 方程式配平原则: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3)5H2S+2KMnO4+3H2SO4 K2SO4+2MnSO4+8H2O+5S↓ 11.Ⅰ.某厂废水中含 KCN,其浓度为 0.01 mol·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化 合物中 N 化合价均为-3 价):KCN+2KOH+Cl2===KOCN+2KCl+H2O (1)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氧化
还原反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
2.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反应的一种,具有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3.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通过实验验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交替作用。
4.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体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学案例课题名称: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第一课时 Section A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阐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和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单元以议论物品地位(Things around the house)为话题,要求学生学会方位介词on, in, under等的用法。
题材颇具古代气息,贴近先生日常生活,内容丰富,词汇量大,经过描述物品地位、找寻物品、设置理想化居室等系列活动,让先生在听、说、读、写、做中学习言语知识,培养运用言语知识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而本节课在这个单元中对于物品方位的初步认知和表达起侧重要的作用,次要经过问答方式教授先生如何表达单复数物品简单的方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全体描述)1.知识目标:A.掌握有关物品的新名词:table, bed, where, bookcase, sofa, chair, on, under等。
B.纯熟运用介词in, on, under。
C.纯熟运用where问句及其回答。
D.掌握名词单复数及人称代词they的用法。
2.能力目标:A.学会用英语讯问本人的和别人的物品的具体地位。
B.学会用英语精确描述物品的具体地位。
3.情感目标:A.培养先生划一摆放本人物品的生活习气。
B.经过小组对话、讨论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培养先生的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点分析(阐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预备(学习起点),和先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阐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点分析,比如说是经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经过预测标题的编制运用等)先生经过三个预备单元和三个正式单元的学习,对于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回答方式都有了必然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必然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经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本人分析成绩、解决成绩。
专题二、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二、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怀铁一中——刘峪源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能够辨析离子共存问题,学会书写常见离子方程式及正误判断;2,学会利用双线桥及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配平技巧,学会简单计算。
一,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实质:降低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通常以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三种方式降低离子浓度,或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把参加反应的离子转化成其他离子等形式。
{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相互结合生成沉淀.如:Ba2+和SO42-. Ag+和Cl-. Cu2+和OH-.、相互结合形成挥发性物质.如:H+和S2-.HS- CO32-.HCO32-.SO32-.HSO3-等、离子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如:H+和OH-.PO43-.弱酸根等、弱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如:S2-和Al3+. Fe3+和CO3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和S2-、I- , MnO4-和Fe2+、S2-、I-、SO32-等、离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络离子.如:Fe3+与SCN-形成 [Fe(SCN)]2+络离子注意审题:无色溶液中,则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黄色)、(浅绿色)、(蓝色)、(紫红色)、(桔红色)等。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①初学则按三步法:a. 先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b. 改写成离子的形式;c. 削去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前后微粒一样),即得离子方程式。
如:(1)(2)(3)②注意题干的要求:即要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少定多变原理),有的也要注意反应的顺序。
如: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b. 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则:③遵循质量、电荷守恒定律。
如,只注意了个数配平是错误的,还要配平电荷,即写成:才是正确的。
3.练习1.(94年全国)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Mg2+ Cl- AlO2-; B: SO32-SO42- H+ Cl-;C: Fe2+ Fe3+ Cu2+ Cl-; D: H+ Na+ SO42- S2O32-2.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B.C.D.3.(94年上海)下列各溶液中的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 HCO3+ K+ OH-; B: Fe3+SCN- NH4+ K+C: Fe2+ H+ SO42- NO3-; D: AlO2- OH- Na+ NH4+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向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B.物质的量相等的溴化亚铁跟氯气反应C.硫化钾晶体溶于水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二、氧化还原反应1.使用双箭头、单箭头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箭头表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即大家熟悉的“双线桥”。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根据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类: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还原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而在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和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它们获得电子并转移给其他物质。
相反,还原剂是能够被氧化的物质,它们失去电子并转移给其他物质。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它决定了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例: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被用来产生电能;在化学工业中,氧化还原反应被用来合成各种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氧化还原反应被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4. 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察和探究: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颜色变化来推断电子转移的情况;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来推断物质参与反应的情况。
实验是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电子转移。
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和电子转移。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管、试剂等;4. 教学视频: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初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2. 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如苹果切开后变色、铁生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应用,配合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4. 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 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的转移电荷守恒3. 判断方法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方向4. 配平方法升降价法电子守恒法强制法5. 应用实例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习题,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
3. 配平练习:让学生尝试配平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检查其配平能力。
4. 应用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检查其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2、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火是木柴等可燃物燃烧时所产生的,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
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讲述)我们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CO2C + O2点燃===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可见对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这样更有利于了解各类化学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讲述)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板书)1、基本类型反应(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化合反应 A + B = AB分解反应 AB = A + B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学生活动)回忆各反应概念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电子对偏向
doc 版
doc 版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转移的结果。 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得 2e-—— MnO2+4HC(l 浓)
MnCl2+Cl2↑+2H2O
失 e-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得 ne-
失 2e-—
—
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 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得 5×e
3Cl2+6KOH KClO3+5KCl+3H2O
C、元素 X 发生还原反应
D、元素 Y 发生还原反应
7、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
B、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8、下列反应中,一种物质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 )
A、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B、CaCO3 高温 CaO+CO2↑
失 5×e-
doc 版
doc 版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物质里的不同元 素或相同元素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像歧化反应就是一种常见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
教材以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图示具体呈现了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即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继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氯化钠。
进一步引导掌握用双线桥的方法来表示电子的转移,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概念,最后回到问题解决,让学生将知识活用。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专题二第一单元,是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之后,进一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同时为后续溴碘钠镁等化学元素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反应的基本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相关,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总结能力。
但对于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将难点定为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针对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增强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2.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名称: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实例;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4.能够分析和解答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询问是否了解氧化和还原这两个概念。
知识讲解(15分钟):2.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和还原可同时发生,构成氧化还原反应。
3.解释氧化和还原的实际例子,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燃烧等。
4.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电子的转移,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
实例分析(20分钟):5.提供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给学生,例如:氧化铁、还原铜等,让学生尝试分析反应中哪些物质被氧化,哪些物质被还原。
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6.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实例,讨论该反应中氧化和还原的物质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应如何书写。
小结(10分钟):7.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复习(10分钟):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特征。
实验演示(30分钟):2.进行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演示,例如:用酸和锌片制取氢气。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为何存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3.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出该反应的氧化和还原物质,并让他们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问题(15分钟):4.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说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转移过程?请举例说明。
5.让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氧化和还原同时发生。
拓展应用(15分钟):6.针对上述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新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确保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讨论(15分钟):7.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其他小组提问并讨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初中化学氧化还原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氧化还原教案模板主题:氧化还原反应一、知识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例子;4.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引导学生热爱科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3.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例子;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例子通过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更多内容。
六、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九、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并改进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2.明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分类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分类方法。
2.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氧化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从学生学过的反应类型入手引入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来说较易接受。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为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在引导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关系时,有意识地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有效地突破了重点。
由于学生在此之前还未学习过化学键的相关内容,因此,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为突破难点,通过展示原子结构以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方面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另一方面也为原本枯燥的原理课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4,5,6 题。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完整)
教学设计名称氧化还原反应系别化学(师范)班级4班学号1411014102 姓名苗欣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起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人教版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本质和特征,第二部分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2、氧化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在初中化学已经学会通过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种类和个数判定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知道元素周期表前20位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使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化合价的升高或电子的得失,学会判断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班级姓名学号批改时间【专题要点】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来深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能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认识元素化合物部分以及有机化学中的部分化学反应,达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的程度。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功,这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设计的计算类型题仍然是掌握的重点。
反应热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之一,主要有(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能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化学反应反应热的计算(2)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5)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的概念高考【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6、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7、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网络】一、氧化还原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1. 了解基本概念2.重要的氧化剂在中学化学里,重要的氧化剂一般有以下几类:(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等。
(2)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等。
(3)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硫酸、HNO3等。
(4)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等。
(5)过氧化物,如Na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在中学化学里,重要的还原剂一般有以下几类:(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Al、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H2S等。
(5)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4. 掌握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2>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高考资源网(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5. 性质强弱规律(1)强弱规律(2)先后规律(3)归中规律(4)守恒规律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1、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①△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②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高考资源网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
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条件可燃物的标准燃烧程度生成物具体说,碳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指的是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使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
氢气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指的是在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水时而不是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中和,1molH2O如浓硫酸和碱弱酸、弱碱存在电反应类型中和热标准中和可影响反应热离平衡影响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不同,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而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aq) + OH-(aq) =H2O(l);△H =-57.3kJ/mol4、燃料的充分燃烧(1)人类当前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人类应当树立节能意识:①化石燃烧无法再生;②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①通入充足且适量的空气;②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喷雾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4).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既防止污染,又提高燃烧效率配套习题:1、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A.S2-B.S C.SO32-D.SO42-2、已知A2O2n-可将B2-氧化为B单质,A2O2n-则被还原为A3+,又知100mL的0.3mol/L的A2O2n-与150mL的0.6mol/L B2-恰好完全反应,则A2O2n-中的n值为()A.4 B.5 C.6 D.73、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3g ②(a+b)×189g ③(a+b)mol ④Vc-(9a+b)/3mol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有Fe2+、-3NO、Fe3+、+4NH、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B.该过程说明Fe( 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C.若有l mol NO3-发生氧化反应,则转移8mol e-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5. 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 =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Fe2+是还原剂,O2是还原产物B.4mol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8N A的电子C.Fe(OH)3是氧化产物,每生成4mol Fe(OH)3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电子6mol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再转化为红褐色沉淀6、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0.4molN2H4与足量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7、(1)肼(N2H4)和NO2是一种双组分火箭推进剂。
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g),已知8g气体肼在上述反应中放出142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
(2)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又知H2O(l)H2O(g);△H=+44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