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面的旋转。

(教材第2~4页)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和圆锥形物体。

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长方形、三角尺、直尺、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

现在让我们做实验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并进行旋转)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图形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师:这就是旋转的奥妙。

师:首先我们把这个小球看成一点,那么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生:曲线。

师:能具体概括一下吗?生:点的运动形成一条线。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我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点动成线”。

(板书:点动成线) 师: 那么,如果把这支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什么?生:面。

师:能用四个字概括起来吗?生:线动成面。

(板书:线动成面)师:很好,(举起课本并旋转)如果把这本数学课本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样运动的呢?会形成什么呢?生: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也就是“面动成体”。

(板书:面动成体)师:大家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吗?生1:玻璃球的滚动轨迹可形成线。

生2:一把直尺在桌面上作平移运动时形成的轨迹可形成面。

生3:长方形的旋转可形成体。

……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

(板书课题:面的旋转)活动一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师:观察上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探讨、汇报。

1.1《面的旋转》(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1.1《面的旋转》(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1.1《面的旋转》(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围绕一个点或轴,将一个图形绕着这个点或轴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图形的变换叫做旋转。

2. 旋转的基本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前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相等;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旋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概念。

3. 深入学习:讲解旋转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理解和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4.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板书设计1. 《面的旋转》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内容:面的旋转的概念、基本性质、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旋转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5)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旋转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

2.让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

2.旋转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旋转的特点。

2.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旋转现象。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旋转现象。

2.准备旋转的教具,如圆盘、卡片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旋转现象,如风扇、钟表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旋转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旋转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旋转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用手中的教具进行旋转,并观察旋转后的变化。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旋转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理解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并理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旋转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理解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并理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并理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概念。

2.观察和描述: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旋转的过程。

3.数学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旋转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翻转一张照片,来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旋转的过程,并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旋转的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纸片剪成一个图形,然后绕一个点进行旋转。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旋转的过程,并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
(通过演示,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一个梯形呢?半圆呢?直角三角形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找一找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的旋转现象,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旋转的规律,感受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对旋转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规律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旋转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的旋转现象,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的旋转现象,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

2.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的旋转,通过探究面的旋转,我们不仅能了解旋转的规律,还能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面的旋转课题:面的旋转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理解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养成教育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大家有兴趣么?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师生共同学习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1.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2.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新课讲解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2、观察以下图,你发现了什么?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案-面的旋转(1)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案-面的旋转(1)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案-面的旋转(1)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的旋转与角度的关系;2.掌握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面的方法;3.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面的旋转与角度的关系;2.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面的方法;3.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1.掌握面的旋转与角度的关系;2.能够熟练运用面的旋转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演练和练习训练。

五、教学过程5.1 带领学生了解面的旋转1.通过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面的旋转和角度的概念;2.让学生自己尝试旋转2D图形。

5.2 教授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方法1.让学生根据指令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练习;2.演示如何通过旋转调整角度,达到旋转后与原图具有相同的形状。

5.3 案例演示与练习训练1.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2.提供丰富的练习题目进行训练,以巩固知识点。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面的旋转与角度的关系,了解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面的旋转解决相关问题。

七、作业1.完成课堂提供的相关练习题;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思考如何运用面的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们通过丰富的练习消化了面的旋转与角度的关系,并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们理解了如何运用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上,由于一些学生对角度的概念不太了解,因此他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理解这个概念。

如果我再多花一些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我想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三《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三《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三《面的旋转》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学会用图形和语言描述旋转的现象,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应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的现象,理解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基本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旋转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才能更好地描述旋转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的现象,理解旋转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用语言和图形来描述。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用语言和图形描述旋转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际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旋转的现象,理解旋转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掌握旋转的性质。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旋转的图片和动画。

2.教学道具:包括一些可以旋转的物体,如风扇、地球仪等。

3.练习题:一些关于旋转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旋转的物体,如风扇、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旋转的现象。

引导学生说出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旋转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旋转的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旋转的现象。

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讨论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讲评,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互相交流。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1《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1《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1《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旋转的现象,进而明确旋转的基本概念。

2.能够轻松标示、识别平面图形的中心点。

3.能够根据旋转中心将图形进行旋转,并认识到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相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旋转的概念及旋转中心的确定。

2.对于平面图形的旋转需要认清旋转前后的相同处。

3.旋转时需要准确地标示图形的中心点。

三、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旋转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旋转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确定未标明旋转中心的图形旋转中心的位置。

3.学生合作完成旋转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旋转现象,如陀螺、旋转木马、风扇等等。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口头解释,使学生明确旋转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关图形,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

3.中心点的确定(10分钟)将黑板上的示范图形分配给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大致画出图形,进而通过尺子等工具确定图形的中心点。

4.图形的旋转(20分钟)让学生根据中心点旋转图形,旋转后再将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进行对比,发现旋转前后相同的部分。

5.练习(10分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更好地巩固旋转的基本概念、中心点的确定、图形的旋转等等。

6.拓展(5分钟)通过教师、学生共同交流,分享旋转在日常生活、学习、实际科学研究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五、作业在课堂上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后,将作业布置到家中完成。

作业的内容主要是练习旋转、确定中心点,并将练习成果记录到练习本或学习笔记中。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学生手动练习,学生逐渐理解了旋转以及旋转中的中心点的确定等关键部分。

2.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形成小组相互合作,既有利于提高互动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快速纠错并及时提供学生必要的讲解。

3.教师需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高效有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学会用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以及了解旋转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多停留在生活中,对旋转的数学定义和性质还需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学会用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旋转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学会用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实物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

3.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图片,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涉及生活中的旋转变换,如旋转门、风车等。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旋转现象和旋转变换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图片,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现象。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呈现一些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理解旋转和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2.能够应用旋转和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够运用旋转和对称的知识,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强化学生对于旋转和对称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概念和运用。

3.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1. 旋转和对称的定义•通过图形、图片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对称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感受旋转和对称的特点和特征。

•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对称轴和旋转中心,并感受旋转的角度和方向。

2. 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通过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思考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影响。

•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这些概念。

3. 应用旋转和对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实例和教材中的练习,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对称的应用场景。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如何应用旋转和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在运用知识时出现的疑惑和困难,通过课堂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旋转和对称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教材练习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运用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具准备•教材、笔、纸、测试纸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了旋转和对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面的旋转的理解还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索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面的旋转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的旋转。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的旋转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面的旋转的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理解面的旋转,并正确使用相关术语。

2.能够准确描述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关系。

3.能够通过动手探究,理解面的旋转。

4.发展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面的旋转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投影仪。

2.实物模型:五彩旋转立方体模型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尝试通过旋转将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并带领学生尝试描述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关系,引出面的旋转。

2. 深入探究(1)面的旋转旋转是指将物体绕着某个轴线转动。

在几何学中,我们一般将物体绕着垂直于本平面的轴线或平面中的直线进行旋转。

当物体绕着某个平面旋转时,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图形变化,其中面的旋转是常见的一种。

(2)面的旋转基本术语a.旋转中心:物体所绕的轴线的交点。

b.旋转轴:垂直于本平面的轴线或平面内的直线。

c.旋转角:物体绕着轴线转动所转过的角度。

(3)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关系a.当旋转角为0°时,旋转前后图形一致。

b.当旋转角为180°时,旋转前后图形是相反的。

c.当旋转角为90°、270°时,旋转前后图形关于旋转中心对称。

(4)动手探究让学生拿起手中的五彩旋转立方体模型,观察并尝试旋转模型。

通过动手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的旋转,并掌握相关术语。

3.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面的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并对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在PPT上标出对应的关键点,帮助记忆。

4. 拓展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题目,对于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关系的判断和描述,进行训练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手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面的旋转,并正确地掌握了相关术语。

通过思维导图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巩固练习,提高了课程效果。

同时,将实物模型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word)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面旋转》教学设计

(word)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面旋转》教学设计

(word)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面旋转?教学设计白银区第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三班数学学科第十二册主备集体备六年级数学组审核曹霞罗红春蔡艳红课组课题面的旋转课时1第1课时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学习目标锥各局部的名称。

〔三维目标〕2、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开展空间观念。

重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难点:体会由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陀螺,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小棒,胶水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互动修改意见创一、复习旧知,了一、复习导入设解新知 1.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情1.学生思考后回我们原来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境答:长方形、正方形、些?,三角形、梯形、平行导四边形等。

2.师:请大家再想一想,入2.学生答复:长方除了这些平面图形,我们还学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过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它们是新(word)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面旋转?教学设计围成的。

由什么围成的?学 3.师:面可以围成长方体知和正方体,还能围成圆柱和圆习锥等几何体。

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圆柱和圆锥。

首先,过我们来探究面经过旋转后会怎么样。

程板书课题:面的旋转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学生观察课本图,1.探究“点、线、面、体〞的小组讨论,之后汇报关系交流。

〔1〕呈现课本图:风筝、雨刷、发言预测:转门〔1〕蜈蚣风筝的体请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然后在节在空中形成一条线小组里说说发现了什么!〔2〕雨刷的摆动形〔2〕师生共同小结:点动成线、成了半圆形的面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长方形的转门在转动时形成了圆柱学生制作长方形、三角形小旗,并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小棒上的纸片在旋转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什么图形?汇报结果:长方形旋转后形成了圆形,三角形旋转后形成了圆锥。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二)》是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将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并理解旋转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面的旋转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的旋转概念,学会用旋转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软件进行创作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的旋转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如何用旋转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PPT等,展示旋转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旋转过程,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2.学习素材:准备相关实例,供学生探究和分析。

3.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软件工具,进行旋转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的旋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旋转效果。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旋转概念。

如:a.让学生在几何画板上任意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观察旋转后的图形变化。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面的旋转概念,能够描述旋转面的变化规律。

2. 通过实例理解旋转面的性质,掌握计算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面的旋转概念及性质。

2. 解决实例问题。

3. 数学计算方法掌握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理解旋转面的概念及性质。

2. 如何应用旋转面的性质解决实例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看下面这张图,这是什么?2. 如果这个图像沿着中心点旋转了60度,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3. 如果这个图像沿着中心点旋转了90度,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探究(20分钟):1. 提问:我们从今天的探究开始了解一下,面的旋转。

2. 请各位同学手里拿一张纸,分别将它对折,对折的部分是对面重合的,将这一半向上对折,对折的折纹与边缘构成一个中心点,这个点也是这张纸的中心点。

3. 请各位同学在自己的纸上面,自己画一个图形。

4. 再拿自己的纸片把这个图形用剪刀完全剪下来。

5. 将剪下来的图形向上翻另一面,根据前面已经折好的折纹,在中心点处,将剪下来的图形按照60度旋转固定。

6. 这样做完之后,同学们看到的是什么呢?7. 善于提问:按照这种方法,如果我们将这个图形旋转90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8. 这时候,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三、归纳总结(15分钟)1. 提问:我们从方案中的探究中可以总结出什么呢?2. 小结面的旋转,是围绕着中心点旋转,旋转后的面与原面重合,且旋转角度为旋转指定的角度。

旋转后面的图形形状等比例不变。

3. 引导同学们总结出面的旋转性质及计算公式。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向大家出“小挑战”题:如下图,有一个图形,将它沿着中心点旋转120度,请问旋转之后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2. 请大家结合计算公式来计算答案,并介绍做题过程及方法。

3. 简要总结学过的内容,并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并沿着中心点旋转120度,将旋转前后的图形放在一页纸上,认真比较旋转前后的不同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面的旋转|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推理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以及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2.能够描述面的旋转方式、基准面等相关概念,掌握面的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3.能够分析并解决面的旋转问题,体验面的旋转的意义与乐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帮助学生熟练运用面的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面的旋转的意义与乐趣2.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方式、基准面等相关概念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投影或板书出现几个简单的图形,分别提问:这些图形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变化?等引入面的旋转的概念。

2.导入通过PPT或板书让学生观察两张背景类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并引出旋转这一概念。

3.讲解通过投影或板书讲解旋转的定义、特点、基准面等相关概念,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面的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

4.练习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进行数学游戏,以轻松方式巩固掌握的知识。

5.检测通过出题与练习让学生在学后巩固新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检测以及学生「知识态度技能这三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来判断教学目标在班级组的完成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汲取经验教训,努力做到更好的教学方案。

六、教学资源1.PPT或黑板白板2.教材或参考书籍3.数学游戏等相关教学资源七、教学参考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数学教学实践参考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思考后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2.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围成的。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师:请大家再想一想,除了这些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它们是由什么围成的?
3.师:面可以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还能围成圆柱和圆锥等几何体。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圆柱和圆锥。首先,我们来探究面经过旋转后会怎么样。




半圆形旋转后形成球体,梯形旋转后形成球台,正方形旋转后形成圆柱。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一想,连一连”
4.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找出特点,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的高,在小组里讨论它们的特点。
5.学生拿出直尺和平板,在小组内探究测量陀螺圆锥部分的高,并汇报测量方法
2.操作体验“面动成体”
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图,小组讨论,之后汇报交流。
发言预测:
(1)蜈蚣风筝的体节在空中形成一条线
(2)雨刷的摆动形成了半圆形的面
长方形的转门在转动时形成了圆柱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点、线、面、体”的关系
(1)呈现课本图:风筝、雨刷、转门
请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难点:体会由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陀螺,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小棒,胶水
学习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互动修改意见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一、复习旧知,了解新知
(2)师生共同小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积极思考,探究新知
2.学生制作长方形、三角形小旗,并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小棒上的纸片在旋转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什么图形?
汇报结果:长方形旋转后形成了圆形,三角形旋转后形成了圆锥。
学生制作半圆形、梯形、正方形小旗,先预测旋转后形成什么图形,再动手操作,旋转后汇报
教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年级三班数学学科第十二册
主备
蔡艳红
集体备课组
六年级数学组
审核
曹霞罗红春
课题
面的旋转
课时1
第1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长方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用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小棒和胶水制作小旗
(2)其他图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半圆形、梯形、正方形小旗
3.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1)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想一想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本“试一试”中圆柱和圆锥的结构图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看一看圆柱和圆锥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分别叫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5,再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5.学生思考练习6,连一连,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检测,练习强化
教师巡视指导
4、布置作业
练习第4题
小结评价
回顾所学新知识、交流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圆柱:两个圆形的底面,一个曲面是侧面,高有无数条
圆锥:一个圆形的底面,一个曲面是侧面,高只有一条
追问:圆柱和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它们的高有什么特点?
4.质疑:你们能测量出这个陀螺圆锥部分的高吗?怎样测量?
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落实双基
三、课堂检测,练习强化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交流时说说连线方法
2.学生根据练习2的圆柱或圆锥,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学生根据练习3写出圆柱或圆锥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