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检测 鲁教版
2020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2020届咼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研究发现,迁移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长三角、 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是其主要集中地, 且沿海集中区有连绵 化的趋势。
下图示意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 1-2 题。
1. 东部地区人口迁移呈现省际迁移为主导的特征,主要影响因 素是()A. 经济B.政策C.环境D.资源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社会福利完善、收入 高,吸引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迁入,省际人口迁移所占比重最大。
政策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因素。
中西部地区环境、资源比东部沿海地 区具有□县内□省内 □省外/n K)K);o o >o o町o o o 0M &761543优势,但不是迁移原因。
答案:A2. 2010年,中、西部地区省内人口迁移比重增长较大。
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 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B. 加剧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C. 拉大中西部地区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D. 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度增加解析:2010年,省内人口迁移比例的增长最大,主要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定居,有利于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
可以缩小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
省内人口迁移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答案:A 下图为20世纪美国主要经济区域(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五大湖、东南、西部及西南)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 表示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 丁4. 丙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①气候冷湿,宜居性差②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③地价上涨,环境恶化④传统产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⑤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A. 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在美国的主要经济区域中,西部及西南经济区因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环境优美,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占比一直上升,D项正确。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第2讲_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2017·广西南宁一模改编)国家统计局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 74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352万人。
读表(单位:万人),回答1~2题:1.2011~2015年我国( )A.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2.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①本地就业环境改善②交通运输成本升高③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④外出生活成本提高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1.C 2.A 第1题,从三条曲线的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农民工总量增加,但增速有所下降,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故选C。
第2题,全国农民工由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构成,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主要原因是本地就业环境改善,外出生活成本提高,故选A。
位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
至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 8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9万,占人口总数的15.9%。
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总人口已经变为零增长。
黑龙江省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外来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但在近二十年里,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
除辽宁和山东外,北京和天津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
据此回答3~4题:3.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黑龙江人口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丰富B.经济快速发展C.交通运输便利D.生态环境优美4.对近二十年里黑龙江人口状况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①自然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加剧②人口大量外迁→育龄妇女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③经济发展滞缓→收入提高缓慢→人口外出务工经商④人均耕地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大量外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3.A 4.B 第3题,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吸引了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苏苏州高三期中)下图为某市2011~2015年户籍人口变化统计图。
图中含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比重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最可能代表()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老年人口比重2.若不考虑人口迁移情况,该市()A.2012年后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目前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较重D.环境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2019·西安八校联考)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4.人口增长类型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印度C.德国D.中国(2019·山东济宁期中)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5~6题。
5.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6.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9·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8.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惠民政策B.家庭原因C.自然空巢D.个人原因(2019·安徽马鞍山高三期末)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00~2015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化情况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同步测试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b1B.a1→a2C.b1→b2D.c1→c2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B.a1→b1C.b1→b2D.c1→c2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1→a2、a1→b1B.a1→b1、b1→b2C.b1→b2、c1→c2、a1→a2D.c1→c2、a1→c1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4~5题。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a B.bC.c D.d读中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回答6~7题。
6.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7.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2015~202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D.2025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逐步减少读图,回答8~9题。
8.该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 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9.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11.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 (2019 •河南名校期中)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可知我国()A.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长期持续B. 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不断加大C. 目前“城乡倒置”与人口迁移有关系D. P点时城乡老年人口数量相等【答案】C(2019 •北京丰台区期末)读俄罗斯2019〜2019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统计图,回答2〜3题。
2. 2019年俄罗斯人口增长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鼓励移民政策起实效 B.开放生育政策见成果C.医疗技术突飞猛进D.局势动荡3•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对该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 提高环境承载力B.缓解就业压力C.繁荣劳动力市场D.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答案】2.A 3.C(2019 •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下图示意我国2019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
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可知()A. 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B. 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C. 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D.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5. 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 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C. 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D. 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答案】4.B 5.A下面两图示意2019〜2019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化状况,南非几何中心为(28 ° 58' 42〃S, 25°11 ' 18〃E)。
读图完成6〜7题。
6. 有关南非人口分布、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分布处于不平衡状态B. 西部的人口密度高于东部C. 人口重心位于南非东南部D. 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7•该时期南非人口重心变动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③国家倡导移民政策④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6.A 7.D读2019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8〜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人口迁移9、10、11 1、2、3、4 16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6、7、8、12、13 14、15 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
读图回答1~2题。
1.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B.②——经济全球化C.②——城乡经济差异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A.甲时期B.乙时期C.丙时期D.丁时期解析第1题,城乡间人口迁移在城乡差别较大的时期,迁移规模较大;随着城乡差别的减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也逐渐减小。
所以影响城乡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
第2题,发达国家城乡间差异很小,所以城乡间人口迁移规模很小;工业化阶段与土地扩张关系不大,所以此阶段开拓式人口迁移规模较小。
答案 1.C 2.D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劳动力日趋紧缺4.图中最可能反映江苏省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3题,图中甲曲线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率均大幅上升,故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人口增长加快,劳动力充足,老龄化不明显。
第4题,江苏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已降至较低水平。
答案 3.B 4.D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读图,回答5~8题。
5.图甲是“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表示无关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内附答案)
同步练习—人口的空间变化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2、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4、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③从农村流入城镇④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少年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2题。
5、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6、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
据此回答下列3题7、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8、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9、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训练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某地区一定时期内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读图可知(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的人口为主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3.下列因素对农村人口迁移影响最小的是( )。
A.经济B.求学C.婚姻D.宗教信仰解析第2题,图中数据显示1990至2010年间该地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且迁移人口以20~29岁年龄段的人口为主,由图中信息得不出男、女性劳动力迁移率的差别。
第3题,读图可知,迁移人口年龄集中在15~39岁,其中15~19岁的人口迁移主要受求学因素影响,20~29岁的迁移人口主要受求学、经济、婚姻因素影响,30~39岁的迁移人口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宗教信仰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小。
答案 2.D 3.D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4~6题。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解析第4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4~5题。
4.1990~2010年期间,图示四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5.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2019·河南安阳模拟)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
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据此完成6~8题。
6.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7.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8.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2019·福建厦门质检)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考情导航 基础自评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2018·全国Ⅰ卷,4~5 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
1.人口的迁移 2018·海南卷,10
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人口迁移的 主要原因
2017·江苏卷,14 2017·天津卷,12(1) 2016·全国Ⅲ卷,4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 剩余劳动力多。
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A )
移A.①② B.②③发中国家发达国家 C.③④
D.②④
项目
知识札记
3.中国的人口迁移
(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
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人 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的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
考点探究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 迁移人口类型、迁移的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迁移 形式
迁移 类型
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
劳务输出
国际难 民迁移
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 原因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
寻求更好的学习、工 足,发展中国家的人
迁 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 有计划、有组织 地
移 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变化。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达标练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云南省曲靖高三质量监测卷)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2006-2016年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近十年来该直辖市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A. 迁入率与迁出率基本平衡B. 青壮年人口数量增加C. 劳动力需求比例下降D. 人口生育率上升2.该直辖市( )A. 城市化水平最高B.经济高度发达C. 城市化速度较慢D.发展速度较快【解析】: 1.B 2.D 1.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青壮年人口数量增加;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B项正确。
2.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故D项正确。
(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调研)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B.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C. 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D. 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4.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B. 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 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D. 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解析】: 3.A 4.D 第3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A正确;东北经济持续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的增长会下降,B错;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C、D错。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六、七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我国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后,2016、2017年新出生婴儿数量基本情况。
读图,回答1~3题:1.上图反映2017年较2016年相比新生儿( )A.总量增加出生率上升B.总量减少出生率下降C.总量减少出生率上升D.总量增加出生率下降2.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婚育年龄推迟②养育子女成本提高③家庭收入上升④年龄结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中数据反映出( )A.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生育率上升B.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优化C.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强于社会经济D.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解析:1.B 2.C 3.D 第1题,根据图中2017年二孩人口数量和比重,计算出我国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后,总出生人口约1 724万人,减去多孩人口,新生儿总量约1 608万人。
2016年计算出生总人口约1 722万人,减去多孩人口,新生儿总量约1 627万人,与2016相比新生儿总量减少,总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所以新生儿出生率下降。
第2题,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受晚婚、晚育观念影响,婚育年龄推迟,①对;经济水平提高,养育子女成本提高,②对;家庭收入增长不如物价增长快,收入相对减少,③错;长期计划生育,人口年龄结构中,育龄妇女数量减少,④对,故选C。
第3题,图中数据反映出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二孩出生数量减少;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们观念转变,抑制生育率上升;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老龄化;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不一定强于社会经济。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4.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5.以上四国中( )A.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B.乙国可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C.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D.丁国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缓慢解析:4.A 5.D 第4题,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人口的空间变化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此题注意审题,是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人员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人员很有可能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2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下表为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读表回答3、4题。
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减少B.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C.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D.中、西部地区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4.农民工数量的变化对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在下降,中部地区的比重未变,西部地区的比重在上升,说明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下降,但由于总量上升,因而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增加;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表中数据可知西部地区农民工增加较快,这可能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2016·昆明模拟)“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5、6题。
5.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6.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北京、江苏B.黑龙江、海南C.新疆、河南D.湖北、河北【解析】5选C,6选B。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选择题(2019 •张家口模拟)下表为杭州市某区2014年节后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1.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以()A. 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B. 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C. 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D. 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2•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该区旅游人口增多B. 市内交通设施完善C. 该区就业环境改善D. 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3•该表反应了该区()A. 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B.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C. 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D. 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1 . D 2. C 3. D城归,类似于“海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
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创业。
据此回答4〜6题。
4.新时期“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出现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5.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地区人口的()A.科学素养B.职业构成C.地区分布D.性别比例6•“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A. 增大了地区间交通压力B. 加重了城市病C. 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D. 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4. D5. B6. C(2019 •湖南模拟)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7〜8题。
7.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江苏省7. B 8. D(2019 •沧州模拟)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人口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第六单元人口的变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
“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
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棒棒军”最可能出现的城市是()A.深圳B.成都C.兰州D.重庆4.“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②城乡收入差距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⑥独特的地形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可能原因是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④装卸、运输机械化⑤城市生活成本高⑥劳动力不足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六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20世纪以来美国底特律市城市人口总数变化图”。
权威机构推测其2100年将变成“空城”。
读图推断底特律成为“空城”的原因是( )A. 自然灾害B. 环境污染C. 人口自然增长D. 人口迁移D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据图可知,底特律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受人口迁移的影响,随着经济衰落,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大量迁出导致出现“空城”。
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3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B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战后人口迁移无关。
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C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下图为“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
读图,回答4~5题。
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本题考查人口特征。
山东人教版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规范演练含解析97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18·全国考前猜题卷)下图为1999—2014年部分国家迁入韩国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中国和越南迁入韩国人口在2002年以后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 )A.中国和越南与韩国的距离比较近B.韩国经济发展快,对中国和越南吸引力不断增强C.中国和越南与韩国文化氛围接近D.中国和越南剩余劳动力多,向国外转移压力增大2.大量人口迁入韩国会( )A.导致韩国人口容量上升B.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C.大幅度提升韩国城市化水平D.促进韩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解析:第1题,日本和菲律宾都比越南近,越南与韩国的距离比较近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韩国经济发展快,比中国和越南收入高,对中国和越南吸引力不断增强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对;经济是主要原因,文化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C错误;随着两国经济发展,2002年以后中国和越南就业压力有所缓解,D错误。
第2题,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大量普通人口迁入韩国不会影响韩国人口容量,A错误;低收入人口增多,人均收入水平下降,B错误;迁入人口不一定都到城市,不一定大幅度提升韩国城市化水平,C错误;迁入人口加强与迁出国之间的文化交流,D对。
答案:1.B 2.D(2019·广州模拟)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环境等所影响。
图1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
图2为g区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第3题。
图1图23.学生探究了影响各地“偏好指数”及g城人口结构的原因,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偏好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候干冷及就业机会不多B.g区风光明媚,观光休憩设施完善,吸引大量老年人口迁入C.年轻人对K区域比较偏爱的原因的是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D.b地“偏好指数”高主要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该地区的地势与纬度偏高,冬季气候寒冷,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带,地广人稀,距离城市较远,因此“偏好指数”偏低,A错误;g 城市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较好,从而吸引大量老年人口迁入,B错误;K地位于美国的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是美国的年轻人对K区域比较偏爱的原因,C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含解析)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湖北省随州市2018-2019学年期末)杭州市常住人口在2010年末达870万,到2018年末增加至980.6万。
下表为2011-2018年杭州人口净增长数量(Q)简表。
完成下列各题。
1.从2010年至今,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A.逼近了人口容量的警戒线B.加剧了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C.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 D.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2.杭州净增人口在2015年后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经济 B.人才政策 C.开放二孩政策 D.文化教育【答案】1.C 2.D【解析】1.材料未涉及环境人口容量等有关信息,无法判断是否逼近人口容量的警戒线,A错误;根据表格人口净增长趋势,其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未加剧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B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净增人口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C正确;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结论,且杭州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在此集聚,D错误。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自2015年起,杭州净增人口数明显增多。
经济、人才政策、二孩政策等因素均存在显著影响,而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小。
故选D。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8-2019学年期末)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经济及发展条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部分城镇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称为人口收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我国出现人口收缩现象最明显的城市是()A.钢铁工业城市 B.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C.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D.资源枯竭型城市4.近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等新人口迁移现象,对这种新迁移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B.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C.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D.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答案】3.D 4.C【解析】3.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失去了动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引发人口外流,是城市人口持续减少;而钢铁工业城市、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不会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状况。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卷(六)人口与环境 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六)人口与环境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2017·衡阳县三中模拟)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据此,回答1~2题。
1.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状况是( C )A.趋于均衡B.极度集中C.不均衡趋势加强D.60%土地集中80%人口2.引起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D )A.环境 B.气候C.资源 D.经济第1题,根据题干“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结合图例的年份,1953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离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
60%土地集中40%人口,不是极度集中。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
气候和资源随着年份变化小,环境目前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弱,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2017·徐州模拟)2017年1月30日,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正式拉开帷幕,其主题是“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
会议指出:非洲有2亿多15~24岁的青少年,到2025年,非洲青年人口将占世界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据此,完成3~4题。
3.非洲目前( B )A.劳动力丰富,环境压力较小B.人口负担较小,经济发展加快C.出生率较低,教育投资加大D.就业压力较小,人口迁移明显4.为了通过投资青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当地政府应( D )A.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销售数量B.加快廉价劳动力在非洲南部的流动速度C.积极引导更多的青年无偿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D.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第3题,非洲目前劳动力丰富,对自然资源等需求量大,环境压力较大;劳动人口多,人口负担小,有利于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洲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出生率较高;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就业压力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特征。
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
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
答案 C2.(2014·广东文综,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解析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 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3.(2013·北京文综,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随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北大荒”的开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迁入大批人口。
答案 D(经典高考题)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5.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5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 4.D 5.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6~7题。
6.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A.甲B.乙C.丙D.丁7.“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6题,容易吸引移民就业说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图丙中工资比重较高,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甲代表的工业部门为技术导向型产业,乙为动力导向型产业,丁为原料导向型产业。
第7题,“移业就民”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样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
答案 6.C 7.A(2017·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下图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
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9.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西藏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但城市化水平很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较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不呈正相关,故排除选项A;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故排除选项C;贵州人口迁出率高,主要是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故排除选项D;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入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增加,而人口流出区主要为农村,人口流出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水平增加,故选项B正确。
第9题,资源开发、工业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早期城市化发展和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故排除选项C、D;2012年前后,黑龙江省等东北老工业区,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传统工业衰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即人口净迁移率低,故选项A正确。
答案8.B 9.A(2017·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模拟)下图示意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
读图,完成10~11题。
10.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 )A.迁入地选择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均匀B.迁移目的地选择主要受距离影响C.以社会型迁移(拆迁、婚姻、投亲等)为主D.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青年受高等教育机会低11.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 )A.降低社会抚养比B.劳动力短缺C.恶化人口性别结构D.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解析第10题,黑龙江人口迁入地选择广泛,相对集中在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或资源开发地,距离最近的吉林并不是人口迁入地最大地区,故B错。
以青壮年为主,应该是务工、经商移民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故D对。
第11题,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造成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流出人口男女相比差别不大,对人口性别结构影响不大。
答案10.D 11.B二、综合题12.(2017·武汉高三质量检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 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 安徽10.53四川12.76 辽宁10.22江苏12.25 广西9.29天津11.46 浙江9.2山东10.98 河南8.93材料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上面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坐标图,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
图中斜线右下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左上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影响。
第(2)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
第(3)题,结合表格及区域知识即可分析出两省的老龄化差异及成因。
第(4)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利弊分析,任意2点即可)(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任答2点即可)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任答2点即可)(3)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4)不认同。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
(语言通顺,符合逻辑即可)13.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
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解析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方向。
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
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