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20.1.1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逻辑推理:在估计总体平均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理解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推理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样本选择对估计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会难以理解为什么随机抽取的样本更能代表总体,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展示不同样本选择方法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强调随机性的重要性。
-在理解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时,学生可能会混淆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图表或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种关系。
-对于误差的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误差,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样本大小、样本选择等因素对误差的影响,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来体验这些概念。
-在数学建模方面,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建立模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数据整理到模型建立的整个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数学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
(1)果农从100 棵梨树中任意选出10 棵,数出 这10棵梨树上梨的个数,得到以下数据:154,150, 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 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梨的个数吗?
x= 150 2+152+153+154+155 3+157+159 =154 10
所以,平均每棵梨树上梨的个数为154.
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3.请列举生活中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 个例子.
首页
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结果取整数,可
使用计算器).
提示
先计算出各小组的组 中值,再利用加权平均数 公式进行计算.
所用时间t/min 0<t ≤10 10<t ≤20 20<t ≤30 30<t ≤40 40<t ≤50 50<t ≤60
人数 4 6 14 13 9 4
解: 各组的组中值见下表
组中值
11 31 51 71
91 111
频数(班次)
3 5 20 22 18 15
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 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 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载客量/人
1≤x<21 21≤x<41 41≤x<61 61≤x<81 81≤x<101 101≤x<121
抽查了共40 名男同学,测量身高情况(单位:cm)图.试
估计该校八年级全部男生的平均身高.
人数
想一想:(1)样本、总体、样
20
20
本容量分别指例题中的什么?
(2)组、组中值及频数在直方 15
图中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3)能否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 10
2020—2021年人教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精品教学案) (2).doc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学习目标】1.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掌握组中值等概念。
2.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并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
难点:能根据不同特点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导学指导】我们知道,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用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
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学习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某灯泡厂要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使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考察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合适吗?由这1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可以吗?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课堂练习】1.教材相关练习题。
2.小妹统计了她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费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
(1)这张直方图与第1题中的直方图有何不同?(2)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小妹家10月份平均每个长途电话的通话时间是多少?(4)你认为能通过(3)的结论估计小妹家一年中平均每个长途电话的通话时间吗?/分【要点归纳】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1.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产西瓜约600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10个成熟的西瓜,称重如下: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并根据计算结果估计这亩地的西瓜产量约是多少?2. 某班同学进行数学测验,将所得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并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请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2)80.5-90.5这一分数段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1) 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数人数50.5151296360.570.580.590.5100.54。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
20.1.1平均数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公式,理解“权”的含义.2.会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常见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教学过程:问题1: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有一对师徒的数学得分分别为90分和70分,这对师徒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他们的数学平均分为:27090+=80(分) 概念: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nx x x x n +⋯+++321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问题2:有两个小组,第一组有2人,数学平均分为90,第二组有30人,数学平均分为70,你能解决下面问题吗?(1)不计算,猜一猜:如果把这两个小组合在一起,每人平均分是接近90还是70?为什么?(2)你能求出这个平均分到底是多少吗? 27090+=80(分)这种求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因为80是 90、70这两个数的平均数,而两个小组合在一起,应求32个数的平均数.即:个个、、、、3027070709090⋯,所以5.713023070290=+⨯+⨯(分) 实际上,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反映一个数据重要程度的数,我们给它起名叫“权”.在算数学平均成绩的问题中,2是90的权,30是70的权.如:问题2中25.713023070290=+⨯+⨯(分) 71.25称为两个数90、70的加权平均数. 得出定义:加权平均数概念: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 ω1, ω 2,···, ω n ,则nn n x x x x ωωωωωωωω⋯+++⋯+++321332211叫做这n 个(x 1,x 2,…x n )数的加权平均数.思考:对比问题1和问题2,体会“权”的作用,并想一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权是反映数据重要程度的量.问题1中27090+=80(分)80是90、70的算术平均数,也可以看成权为1的加权平均数.当数据的权相等时,加权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相等.过渡:问题2中用整数来体现某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时用百分数,有时用比值.例1.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样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分析:笔试和面试同等重要,就意味着笔试和面试成绩的权相等,因此只需比较两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解:(1)甲选手的最后得分为8829086=+(分) 乙选手的最后得分为5.8728392=+(分) 所以从成绩看应录取甲.(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面试和笔试的成绩按照6:4的比确定,计算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分析:当面试和笔试的成绩按6:4比确定时,应计算两种成绩的加权平均数.解:(2)甲的平均分为6.8746490686=+⨯+⨯(分) 乙的平均分为4.8846483692=+⨯+⨯(分) 所以从成绩看应录取乙.练习1: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 ﹪,演讲效果占10 ﹪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 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解:选手A 的最后得分是90%10%40%50%1095%4095%5085=++⨯+⨯+⨯(分) 选手B 的最后得分是91%10%40%50%1095%4085%5095=++⨯+⨯+⨯(分) 由上可知选手B 获得第一名,选手A 获得第二名.例2. 为了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分析:表格中载客量是六个数据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各组的实际数据应该选谁呢? 组中值: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 数据: 11、 31、 51、 71、 91、 111频数即是组中值的权 权: 3、 5、 20、 22、 18、 15 求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即是求组中值的加权平均数.73151822205315111189122712051531311≈+++++⨯+⨯+⨯+⨯+⨯+⨯=x (人) 答: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73人.练习2: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统计图.请求出这部分的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你能估计出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吗?分析:共有4种数据10,13,14,15;频数分别为10,15,20,17 解:13172015101715201415131010≈+++⨯+⨯+⨯+⨯(根) 因此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13根黄瓜.课堂小结:1.权就是数据的重要程度.2.算术平均数就是权相等时的加权平均数;3.求平均数时,如果数据分成小组,统计中常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4.实际生活中经常用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课堂检测:1.某次歌唱比赛中,选手小明的唱功、音乐常识、综合知识成绩分别为88分、81分、85分,若这三项按 4:3:2的比例计算比赛成绩,则唱功、音乐常识、综合知识成绩的权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小明的最后成绩是______.2.某班共有50名学生,平均身高168,其中30名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70,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3.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干的周长情况如下图所示,计算这批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精确到0.1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思考、推理与计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中权的理解,体验统计中的思维方式与数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加深用样本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激发学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运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果园里有100棵苹果树,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苹果的产量.你认为该怎样估计呢?苹果的个数?还是每个苹果的质量?你会怎么办?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典例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使用寿600~1000~1400~1800~2200~(800×10+1200×19+1600×25+2000×34+2400×12)=1676(小时).[解析]根据题意,得1100即从中抽取的这1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676小时.所以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676小时.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三、板书设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1.现实生活中,总体平均数一般难以计算出来,通常我们就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如果样本容量太小,往往差异较大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只有当师生共同参与了,才有真正的教学效果可言.如果没有学生情绪的投入,教师就很容易陷入唱“独角戏”的境地.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为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数学同步教案20.1.1平均数(第2课时)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根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2.内容解析在平均数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理解了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认识了权的表现形式及作用,能解决一些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在求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有若干个数据多次重复,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就可看成求k个不同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一般的计算器都有统计功能,在解决生活中的统计问题时能简化运算.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在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时,由于不知道原始数据,权与数据需要重新确认,可用组中值代替这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用频数表示相应组内数据的权,近似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所以,求出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的一致性,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2)会根据频数分布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它所体现的统计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能力.2.目标解析目标(1)是让学生会用加权平均数求n个数据(有若干个数据多次重复)的算术平均数,会灵活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体会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快捷和方便.目标(2)要求学生能根据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将组中值看成数据,频数看成权来计算加权平均数,反映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并用统计的思维来解释其实际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学生会依据具体的数据及相应的权计算加权平均数,但当数据是以频数分布的形式呈现时,由于分组后没有了具体数据,所以,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要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再将频数视为权来计算加权平均数,而且这种计算方式得到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这一点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问题1 某跳水队有5个运动员,他们的身高(单位:cm )分别为156,158,160,162,170.试求他们的平均身高.师生活动:学生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意义:12n x x x x n +++=L . 设计意图:复习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为问题2的解决提供铺垫.问题2 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追问1 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追问2 计算过程能否看作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过程?若能,请指出数据及相应的权. 师生活动:学生提供算法,师生共同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13814161524162816242x =×+×+×+×+++≈14(岁).若学生不能直接用简便方式处理,则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回答,得出结论:在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 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1122x f x f x f x n +=L + +k k也叫做x 1,x 2,···,x k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设计意图:当参与运算的数据较多时,计算平均数的过程较繁,需要用简便的方法得到平均数的结果(通过追问1引导);追问2让学生从形式上认同这种简便算法就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式,进一步明晰数据及相应的权,理解算术平均数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算法具有一致性.2.合作探究 理解新知问题3 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追问1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组中值是怎样得到的?追问2 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追问3 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均匀,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追问4 各组数据中的载客量可近似地用什么表示?相应的数据的权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先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解决;教师通过四个追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明确数据及相应的权,最后用加权平均数解决这个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用组中值代替各组数据中数的值”的理解.说明:若学生对追问3理解有困难,则可以第三组数据为例说明,它的范围是41≤x ≤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 ··· 、60个出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为41426020L +++=50.5≈51.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因此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113315512071229118111153520221815x ×+×+×+×+×+×+++++≈73(人).设计意图:追问1、2让学生独立得出,并明确频数与权有相同的作用;追问3、4引导学生得到每组数据的组中值可代表这组数据中每个数,从而找到求加权平均数时的数据及相应的权,并理解它的合理性;让学生体会到,在这个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由于不知道原始数据,因此求出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活动:请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验算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结果.师生活动:教师为学生示范计算器的使用过程,学生模仿(或学生自主阅读说明书),并通过计算器验算所计算的结果.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快捷和方便.3.例题展示应用新知例为了解全班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老师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结果取整数,可使用计算器).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主动求出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再计算加权平均数.设计意图:进一步规范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的解题格式,体会这种统计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4.学会应用巩固新知完成教科书第115面练习题.设计意图:巩固本节内容.练习1用加权平均数简便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练习2要求学生从统计图中收集信息,找出数据及相应的权,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两题都可用计算器计算或验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归纳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如何简便的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2)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时,你如何确定数据与相应的权?试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问题(1)使学生明白算术平均数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算法是一致的;问题(2)引导学生回顾频数分布表中数据及相应权的确定方法,并举例说明平均数的求法,近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0.1第1,6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通过该路口汽车平均辆数为____辆.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的掌握情况.2.为了解全班50名同学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王老师调查后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参加课外运动时间的数据,结果如图,根据此条形图估计这一天全班同学平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为____小时.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举行了一次数学竞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52名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分数段/分61~70 71~80 81~90 90~100人数/人 5 20 15 12这次数学竞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描述分组数据,反映其集中趋势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详解)
20.1.1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详解)一、教学目标1.理解样本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样本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概念讲解在统计学中,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样本平均数是样本中各数据值的平均数。
它能够代表样本的集中趋势,同时也可以用来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统计方法。
2. 样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样本中所有数据值相加,然后除以样本的总个数。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样本平均数公式其中,x1, x2, …, xn 表示样本中的各个数据值,n 表示样本的总个数。
样本平均数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平均数,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会接近总体平均数。
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会更加接近总体平均数的分布。
为了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确定总体和样本的范围。
步骤二: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步骤三:计算样本平均数。
步骤四:根据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
4. 实际问题解析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析,来让学生对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某班级共有 50 名学生,现在想要估计这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平均数。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无法对全部 50 名学生进行测量,因此只能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
假设我们从班级中随机抽取了 10 名学生,并测量得到他们的身高。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样本的平均身高,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身高作为估计值来估计总体的平均身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观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必要性和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学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剖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向均匀数第 2 课时用样本均匀数预计整体均匀数【学习目标】1.能依据频数散布直方图计算均匀数,掌握组中值等观点。
2.能正确有效应用均匀数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并领会用样本均匀数预计整体均匀数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能依据频数散布直方图计算均匀数。
难点 :能依据不一样特色的频数散布直方图采纳相应的办理方法。
【导学指导】我们知道,当所要观察的对象好多,或观察自己带有损坏性时,统计中常用经过样本预计整体的方法来获取对整体的认识。
比如,实质生活中常常用样本的均匀数来预计整体的均匀数。
学习教材有关内容,思虑、议论、合作沟通后达成以下问题:某灯泡厂要丈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使用全面检查的方法观察这批灯泡的均匀使用寿命适合吗?由这 100 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预计这批灯泡的均匀使用寿命能够吗?这批灯泡的均匀使用寿命是多少?【讲堂练习】1.教材有关练习题。
2.小妹统计了她家 10 月份的长途电话费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
( 1)这张直方图与第 1 题中的直方图有何不一样?( 2)从这张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小妹家 10 月份均匀每个长途电话的通话时间是多少?( 4)你以为能经过( 3)的结论预计小妹家一年中均匀每个长途电话的通话时间吗?频数(通话次数)30252015105015101520 25时间/分【重点概括】今日你有什么收获,与伙伴沟通一下。
【拓展训练】1. 某瓜农采纳大棚种植技术栽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产西瓜约 600 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 10 个成熟的西瓜,称重以下:西瓜质量 /千克 5.5 5.4 5.0 4.9 4.6 4.3西瓜数目 /个123211计算这 10 个西瓜的均匀质量,并依据计算结果预计这亩地的西瓜产量约是多少?2. 某班同学进行数学测试,将所得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红 5 组,并绘成频数散布直方图,请联合直方图供给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 80.5-90.5 这一分数段的频数、频次分别是多少?( 1)此次考试的均匀成绩是多少?人数18151210964350.5 60.5 70.5 80.5 90.5 100.5分数。
新人教版新课标版八年级下20章20.1.1平均数(2)用样本的平均数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20.45×184=3762.8(万人) ∴ 估计上海世博会参观的总人数约为3762.8万 人
11 5+18 6+25 6+32 3 平均数估计184天中平均每 20.45(万人) 天参观人数,体现了统计 5+6+6+3
点拨:此题用前20天的
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小
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7 该校教师平均每人捐款约________ 元 (精确到1元). 3.为了了解张大爷今年引进3000株新品种黄瓜 瓜的产量,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 数,得到下面条形图,观察该图,可知共抽查 了 60 株黄瓜,并可估计出这个新品种黄瓜平 均每株结 13 根黄瓜.估计张大爷种植新 品种黄瓜结了3900 根黄瓜。
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重量,并根据计算结果估计这亩地共 可收获西瓜约多少千克. 解:x=1/10(5.5×1+5.4×2+5.0×3+4.9×2+4.6×1+4.3×1) =1/105=5(kg). 用样本的平均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由此可得每个西瓜的质量约为5千克,则 亩产量:5×600=3000(kg). 答:估计这亩地的西瓜产量约为3000kg.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并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决问题。 难点: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决问题。
预习导学
一、自学指导
1.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产西瓜600个,在 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10个成熟的西瓜,称重如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 平均数(2) 教案
20.1.1 平均数(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把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看成加权平均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认识。
2、能根据频数分布表利用组中值的方法计算加权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2.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方法探讨式教学五、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如何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Ⅱ.讲授新课做一做问题1 某跳水队有5个运动员,他们的身高(单位:cm )分别为156,158,160,162,170.试求他们的平均身高。
解:他们的平均身高为: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61.2 cm 。
问题2 某班级为了解同学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P113) 解: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381416152416214816242+++=+++x ⨯⨯⨯⨯≈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14岁。
想一想能把这种求有重复出现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推广到一般吗?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与上一节课中的加权平均数求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求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 x 1 出现 f 1 次, x 2出现 f 2 次,…,x k 出现 f k 次(这里 f 1 + f 2 +…+ f k = n ),那么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1122+++=k kx f x f x f x n也叫做 x 1 ,x 2 ,…,x k 这 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 ,f 2 ,…,f k 分别叫做x 1 ,x 2 ,…,x k 的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对平均数的进一步深入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平均数的运算由一般的加权平均数扩大到特殊的加权平均数的运算,为统计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加权平均数进行有关计算.
(3)、数学思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归纳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②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加权平均数的运算,让学生归纳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平均数.平均数的平.w1,w2,…,w n,则.a n,它的加权平均数 .4.权反映的是 .二、新知预习1.(1)数据分组后,组中值为;(2)一辆共公汽车上载有x人,并且1≤x<21,我们虽无法知道x的准确值是多少,但从统计的角度,我们可做出一个相对合理....,这个估计....的.估计值在一般情况下取比较好.2.自主归纳:(1)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的数的平均数.(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3)实际生活中经常用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三、自学自测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1)(2)四、我的探究点1问题1天5请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2)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3)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则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4)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例1 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的树干的周长情况如图所示.计算这批法国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结果取整数).要点归纳:1.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 .2.每一组的频数看作每一组数据的 .探究点2: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问题2:为了了解某校18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该校男生和女生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如下统计图表:(1)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样本中男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2)已知抽取的样本中,女生和男生的人数相同,样本中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3)若抽样的女生为m人,女生的平均身高会改变吗?若改变,请计算;若不变,请说明理由.(4)根据以上结果,你能估计该校女生的平均身高吗?教学备注3.探究点2新知讲授(见幻灯片13-20)针对训练1.某班学生期中测试数学成绩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如下,问班级平均分约是多少?2.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的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分数段组中值人数40≤x<60260≤x<80880≤x<10010100≤x≤12020二、课堂小结1.下表是截至到2017年菲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 年龄,根据表格中的 信息计算获菲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 平均年龄为 (保留一位小数). 年龄 28≤X<30 30≤X <32 32≤X <34 34≤X <36 36≤X <3 38≤X <40 40≤X <42 频数4488121462.某班40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请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身高.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 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 数的 .平均数对于频数分布表、频数直方图等问题,计算平均数时,常用各组的 代表各组的 实际数据,把各组的 看作相应组中值的 权.总体平均数当要考察的 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当堂检测 教学备注配套PPT 讲授4.课堂小结5.当堂检测 (见幻灯片21-27)3.为了检查一批零件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10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如下:22.36 22.35 22.33 22.35 22.37 22.34 22.38 22.36 22.32 22.35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拓展提升4.下图是某学校的一次健康知识测验的分数段统计图(满分100分,分数均为整数),点O是圆心,点D,O,E在同一条直线上,∠AOE=36°.(1)本次测验的平均分约是多少?(2)已知本次测验及格人数比不及格人数(低于60分为不及格)多240人,求参加本次测验的人数.温馨提示:配套课件及全册导学案WORD版见光盘或网站下载:(无须注册,直接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优质教案
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1.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重点)2.在实际情景中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体会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意义.(难点)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小笑话”: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爸爸:“火柴能划燃吗?”儿子:“都能划燃.”爸爸:“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爸爸:“啊!……”今天我就学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类型一】结合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估计总体情况济南以“泉水”而闻名,为保护泉水,造福子孙后代,济南市积极开展“节水保泉”活动,宁宁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小区30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5月份各户居民的用水量比4月份有所下降,宁宁将5月份各户居民的节水量统计整理如下统计图表:(1)扇形统计图中2.5米3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度;(2)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米3?解析:(1)首先计算出节水量2.5米3对应的户数所占百分比,再用360°×百分比即可;(2)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解:(1)120(2)(50×1+80×1.5+2.5×100+3×70)÷300=2.1(米3).答: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2.1米3.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平均数,关键是看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类型二】结合条形图来估计总体情况为宣传节约用水,小明随机调查了某小区部分家庭5月份的用水情况,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图.(1)小明一共调查了多少户家庭?(2)求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3)若该小区有400户居民,请你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解析:(1)条形统计图上户数之和即为调查的家庭户数;(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400×所调查的20户家庭的平均用水量”即可.解:(1)1+1+3+6+4+2+2+1=20(户),答:小明一共调查了20户家庭;(2)(1×1+1×2+3×3+4×6+5×4+6×2+7×2+8×1)÷20=4.5(吨),答: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为4.5吨;(3)400×4.5=1800(吨),答: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为1800吨.方法总结: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类型三】结合频数分布直方图来估计总体情况统计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得到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部分未完成):(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求出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数和所占的百分比;(3)利用以上信息,试估计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解析:(1)根据表格的数据求出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最后即可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根据表格知道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数有两个小组,共9天,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所占的百分比;(3)利用每一组的组中值和每一组的频数可以求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解:(1)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是(14.5+21.5)÷2=18,3÷20=0.15.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分布表:(2)依题意得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有6+3=9(天),所占百分比为9÷20=45%;(3)∵园博会前20天的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为11×5+18×6+25×6+32×320=40920=20.45(万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20.45×247=5051.15(万人).答: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5051.15万人.方法总结:本题考查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和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三、板书设计估计总体平均数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本节课以数学情景作为问题的依托,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变式,让学生将逐步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样本代表性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同时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
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学设计课题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授课人素养目标 1.能根据频数分布表利用组中值计算加权平均数.2.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3.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频数分布表利用组中值应用公式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能根据频数分布表利用组中值应用公式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置疑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置疑导入】在上一课时我们都知道了在已知确切的原始数据情况下如何求平均数,但有时我们不知道确切的原始数据,只知道原始数据在一个范围内,比如下面这个问题:某校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一周内做家务所用时间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这里给定的时间是一个范围,不知道原始数据,如何求该校50名学生平均每人在一周内做家务所用时间呢?这一课时我们就一起探讨解决这类问题.【教学建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如何选取数据,并用对应数据计算平均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二:问题探究,引出新知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利用组中值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探究点1利用组中值求加权平均数(教材P 114探究)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说明:我们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引入组中值的概念.即: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例如,小组1≤x <21的组中值为1+212=11.解答前提问:上述问题中每组的“数据”是什么?每组数据的权是什么?答:每组的“数据”是各组的组中值,每组数据的权是频数.【教学建议】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可看作是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巩固练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原始数据未知,求出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得到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般解题思路,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写出该问题的解答过程.解: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解答后提问:(1)你认为上面得到的“平均数”是精确值吗?为什么?答:上面得到的“平均数”不是精确值.因为我们不知道原始数据,组中值只能近似地代表本小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所以利用组中值以及频数求得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2)用组中值求加权平均数类似于哪种表现形式?答:类似于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求平均数.归纳总结:根据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试一试:解答活动一中的问题.(该校50名学生平均每人在一周内做家务所用时间)【对应训练】1.若一组数据的范围是35~65,则这组数据的组中值为(C )A.35B .45C .50D .652.教材P115练习第2题.探究点2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例1(教材P115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解:根据上表,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x =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50=1672(h ),即样本平均数为1672h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672h .解答后提问:(1)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可以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考察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只能通过抽样调查,利用部分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即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为什么这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可以代表这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答:因为抽样调查是随机的,具有代表性.【对应训练】1.教材P 116练习.2.某部队为测量一批新制造的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随机抽查了50枚【教学建议】教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出权及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告知学生: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权的改变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教学建议】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回忆随机抽样调查的内容,教师提醒学生:一般可以由样本的统计量特征估计总体具有相同的统计量特征.就平均数而言,先计算样本中数据的平均数,由此可估计总体数据的平均数与之相同.教学步骤师生活动炮弹,它们的杀伤半径(单位:m)如下表:这批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是多少米?解:由表可得出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分别是30,50,70,90,则这50枚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为30×8+50×12+70×25+90×550=60.8(m ).故估计这批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大约是60.8m .活动三:知识运用,巩固提升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求解组中值与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理解与运用.例2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9~10h 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单位:h)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9~10h 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 的值;(2)若该校八年级共有400名学生,试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解:(1)n =50×22%=11.(2)m =50-1-5-24-11=9,各组的组中值分别为5.5,6.5,7.5,8.5,9.5,则抽取的50名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150×(5.5×1+6.5×5+7.5×9+8.5×24+9.5×11)=8.28(h).故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为8.28h.【对应训练】某中学为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制定学生每周劳动时间(单位:h)的合格标准,为此随机调查了100名学生目前每周劳动时间,获得数据并整理成下表.(2)估计该校学生目前每周劳动时间的平均数;(3)请你为该校制定一个学生每周劳动时间的合格标准(时间取整数小时),并用学过的统计学知识说明其合理性.解:(1)解析:由题意得a =100-30-19-18-12=21.故答案为21.【教学建议】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求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平均数时组中值的求法,这里未直接给出.教学步骤师生活动(2)1×21+2×30+3×19+4×18+5×12100=2.7(h),所以估计该校学生目前每周劳动时间的平均解题方法:(1)求频数分布表中的加权平均数时,在对一组数据分组后,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然后运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计算频数分布表中数据的平均数.(2)样本具有代表性时,可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例1为了了解某学校八年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该年级的部分学生,对其每周锻炼时间t(单位:h )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成图①和图②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抽取学生60人,并将图①补充完整;(2)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1800人,估计该校八年级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为3h 的学生有多少人?解:(1)解析:由扇形统计图知,2h所对应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90°360°×100%=25%,所以本次共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5÷25%=60.故答案为60.数大约为2.7h .(3)(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制定标准的原则:既要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又要有利于学生建立达标的信心.从平均数看,标准可以定为3h .理由:平均数为2.7h ,说明该校学生目前每周劳动时间的平均水平为2.7h ,把合格标准定为3h ,至少有30%的学生目前每周劳动时间能达标,同时至少还有51%的学生未达标,这样使多数学生有更高的努力目标.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怎样求组中值?在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后,你如何处理样本数据并估计总体数据的集中趋势?【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121习题20.1第3,6题.2.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20.1.1平均数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1.组中值的概念2.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并复习抽样调查导入,引发学生对于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考,并通过大量生活实例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对于求组中值和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样本代表性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3h 所对应的人数为60-(10+15+10+5)=2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①所示.(2)平均数为1×10+2×15+3×20+4×10+5×560=2.75(h).(3)估计该校八年级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为3h 的学生有1800×2060=600(人).例2某校为响应“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主题阅读倡议,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建设,随机抽取了八年级若干名学生,对“双减”后学生周末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调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得到下列不完整的图表:阅读时间/min 30≤x <6060≤x <9090≤x <120120≤x <150组中值4575105135频数(人数)620104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120~150min 时间段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a =25;(2)请将表格补充完整;(3)请通过计算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周末课外平均阅读时间.解:(1)解析:120~150min 时间段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10%=36°,本次调查的学生有4÷10%=40(人).因为a %=40-6-20-440×100%=25%,所以a 的值是25.故答案为36,25.(2)解析:30≤x <60时间段的组中值为(30+60)÷2=45,90≤x <120时间段的频数为40-6-20-4=10.故答案为45,10.(3)45×6+75×20+105×10+135×440=84(mi n ).答: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周末课外平均阅读时间大约为84mi n .例1某公司要在甲、乙两人中招聘一名职员,对两人的学识、能力、经验这三项进行了测试,各项满分均为10分,成绩高者被录用.图①是甲、乙测试成绩的条形统计图.(1)分别求出甲、乙两人的三项成绩之和,并指出会录用谁;(2)将甲、乙两人的三项测试成绩按照扇形统计图(图②)中各项所占之比分别计算出两人的综合成绩,并判断是否会改变(1)的录用结果.分析:(1)分别把甲、乙两人的三项成绩相加并比较即可;(2)分别计算出甲、乙两人的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并比较即可.解:(1)由题意得,甲三项成绩之和为9+5+9=23(分),乙三项成绩之和为8+9+5=22(分).因为23>22,所以会录用甲.(2)由题意得,甲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为9×120360+5×360-120-60360+9×60360=3+2.5+1.5=7(分),乙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为8×120360+9×360-120-60360+5×60360=83+4.5+56=8(分).因为7<8,所以会录用乙,所以会改变(1)的录用结果.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词寓意深广,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全校2000名学生参加的“中国诗词大会”海选比赛,赛后发现所有参赛学生的成绩都不低于50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次海选比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其中200名学生的海选比赛成绩(总分100分)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得到成绩统计表与扇形统计图如下: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50,b=15,θ=72°;(2)若把统计表每组中各个成绩用这组数据的组中值代替,请估计抽取的20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3)规定海选成绩不低于90分记为“优秀”,估计该校参加这次海选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为“优秀”的有多少人?解:(1)解析:a=200-10-30-40-70=50;b%=30200×100%=15%,所以b=15;θ=40200×360°=72°.故答案为50,15,72.(2)各组组中值依次为55,65,75,85,95,则55×10+65×30+75×40+85×50+95×70200=82(分),即估计抽取的20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是82分.(3)2000×70200=700(人),即估计该校参加这次海选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为“优秀”的有700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导学案
x.
3.n个数据:f1个a1,f2个a2,…,f n个a n,它的加权平均数为=
四、我的疑惑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
问题1:为了解5
的载客量得到下表:
(1)
(2)第二组数据的频数
(3)
(4)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
例 1
要点归纳:
1.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 .
2.
探究点2: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Array问题2:为了了解某校18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该校男生和女生进行抽样调查.利用
所得数据绘制如下统计图表:
(1)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样本中男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2)已知抽取的样本中,女生和男生的人数相同,样本中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3)若抽样的女生为m人,女生的平均身高会改变吗?若改变,请计算;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结果,你能估计该校女生的平均身高吗?
分数段组中值人
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如下:22.36 22.35 22.33 22.35 22.37 22.34 22.38 22.36 22.32 22.35
100分,分数均为整数),点O。
20.1.1.2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018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名师说课稿(人教版)襄阳专版
20.1.1.2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018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名师说课稿(人教版)襄阳专版引言在统计学中,样本平均数是一种重要的参数估计方法。
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计算这些个体的平均值,可以用来估计总体的平均值。
本文从2018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节课《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出发,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 - 样本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 - 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步骤和原理 - 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概念和关系- 掌握计算样本平均数的方法 - 理解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原理和步骤 - 了解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有: - 样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的理解 - 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原理和步骤的掌握 - 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的了解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样本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原理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 示例法:通过实际的例子和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步骤。
3. 探究法: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样本容量计算样本平均数,并观察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索能力。
4. 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导出教师通过引出一道问题,如“小明测量了某个物体的长度十次,得到的值分别为 1.5cm、1.6cm、1.4cm、1.6cm、1.7cm、1.5cm、1.6cm、1.4cm、1.6cm、1.8cm,请问这些测量值的平均数是多少?”帮助学生理解样本平均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出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学案 新人教版(2021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01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从而计算出平均数.预习练习1-1 已知一组数据在5≤x<10的范围内出现了6次,则组中值是7.5,权是6.要点感知2当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预习练习2-1下表是利群超市5月份一周的利润情况记录:日期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当日利润(万元)0.200。
170.230.210。
230.180。
25根据上表,你估计利群超市今年5月份的总利润是(A)A.6.51万元B.6。
4万元C.1.47万元D.5.88万元02 当堂训练知识点1 组中值与平均数1.下列各组数据中,组中值不是10的是(D)A.0≤x<20 B.8≤x<12C.7≤x<13 D.3≤x<72.八年级某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情况如下(睡眠时间为x个小时):5≤x<6有1人,6≤x<7有3人,7≤x<8有4人,8≤x<9有40人,9≤x<10有2人.估计八年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C)A.6~7小时B.7~8小时C.8~9小时D.9~10小时3.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下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重点)
2.在实际情景中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体会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意义.(难点)
一、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小笑话”: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爸爸:“火柴能划燃吗?”儿子:“都能划燃.”爸爸:“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爸爸:“啊!……”
今天我就学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类型一】 结合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估计总体情况
济南以“泉水”而闻名,为保护
泉水,造福子孙后代,济南市积极开展“节水保泉”活动,宁宁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小区30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5月份各户居民的用水量比4月份有所下降,宁宁将
5月份各户居民的节水量统计整理如下统计图表:
(1)扇形统计图中2.5米3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度;
(2)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米3?
解析:(1)首先计算出节水量2.5米3对应的户数所占百分比,再用360°×百分比即可;(2)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1)120
(2)(50×1+80×1.5+ 2.5×100+3×70)÷300=2.1(米3).
答: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2.1米3.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平均数,关键是看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类型二】 结合条形图来估计总体情况
为宣传节约用水,小明随机调查了某小区部分家庭5月份的用水情况,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图.
(1)小明一共调查了多少户家庭?
(2)求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
(3)若该小区有400户居民,请你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
解析:(1)条形统计图上户数之和即为调查的家庭户数;(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400×所调查的20户家庭的平均用水量”即可.
解:(1)1+1+3+6+4+2+2+1=20(户),
答:小明一共调查了20户家庭;
(2)(1×1+1×2+3×3+4×6+5×4+6×2+7×2+8×1)÷20=4.5(吨),
答: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为4.5吨;
(3)400×4.5=1800(吨),
答: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为1800吨.
方法总结: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
【类型三】结合频数分布直方图来估计总体情况
统计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
数,得到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部分未完成):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
(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
图;
(2)求出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
数和所占的百分比;
(3)利用以上信息,试估计武汉园博会
(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
解析:(1)根据表格的数据求出14.5~
21.5小组的组中值,最后即可补全频数分布
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根据表格知道日参
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数有两个小组,共
9天,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所占的百分比;
(3)利用每一组的组中值和每一组的频数可
以求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
数.
解:(1)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是(14.5
+21.5)÷2=18,3÷20=0.15.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
分布表:
(2)依题意得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有6+3=9(天),所占百分比为9÷20=45%;
(3)∵园博会前20天的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为
11×5+18×6+25×6+32×320=
409
20
=20.45(万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
的参观总人数约为20.45×247=5051.15(万人).
答: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5051.15万人.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和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板书设计 估计总体平均数
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本节课以数学情景作为问题的依托,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变式,让学生将逐步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样本代表性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同时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