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十

合集下载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物质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一、物质的构成1.分子(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分子观点的应用。

①运用分子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可用分子来解释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挥发等现象;用分子间的间隙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②运用分子观点解释概念。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

b.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是固定的;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2.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重新组合。

(3)结构。

在中性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5)相对原子质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碳12(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即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求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12③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1)离子的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纲要求备考指津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体会化学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关系。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5.知道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6.能识别并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及使用仪器时注意事项。

7.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一直都是中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往往通过生活中的变化,古诗词及成语中隐含的变化进行考查。

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2.给出物质的用途,判断物质所表示的性质;给出新材料,根据材料的应用判断物质的性质。

3.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认识、使用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难度一般不大。

4.加强对实验室规则、安全实验常识及事故处理方法的考查,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实验习惯和自救实验常识的考查。

另外,以实验探究方式出现的综合题也成为主要考查的热点。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性质和变化的关系用途性质变化四、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建立假设;第三,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第四,获得结论;第五,交流评价。

2.实验观察基本方法(1)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总复习化学【基础讲练】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总复习化学【基础讲练】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酸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性物质颜色的变化情况以及物质的pH。

2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 •根据组成会判断酸、碱、盐,知道常见酸的特性,并根据特性正确使用。

4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正确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发生。

【学习重难点】1 •知道常见酸的特性,并根据特性正确使用。

2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由______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遇碱性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色变为 _色;酚酞试液遇酸性物质 _色,遇碱性物质由 __________________ 色变为_____ 色。

pH>7,溶液呈 _性;pH = 7,溶液呈 _性; pH<7,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 性正常雨水呈______ 性,pH ___ 的降水是酸雨。

2. 酸、碱、盐的组成:酸(氢离子+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 ____________ ,氨水除外)、盐(含_________ 和 _____ ,铵盐除外)。

3 •浓硫酸有性,可作剂,浓硫酸溶于水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释浓硫酸应将慢慢注入____________ 中,并用 __________ 不断搅拌。

浓盐酸有 ___________ 性, 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可观察到瓶口有_______________ 。

因此浓盐酸、浓硫酸都应保存。

浓硝酸因见光分解,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 瓶中。

二、思考与交流1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10讲 反比例函数(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10讲 反比例函数(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

第10讲 反比例函数考纲要求备考指津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讨论其基本性质.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中考命题热点之一,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及解析式的确定,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经常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几何图形等知识综合考查.考点一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 =k x或y =kx -1(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y =k x中的k 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 ≠0,函数与x 轴、y 轴无交点.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以写成xy =k (k ≠0),它表明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与其对应函数值y 之积,总等于已知常数k .考点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2.性质:(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注意双曲线的两支和坐标轴无限靠近,但永远不能相交.(2)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直线y =x 或y =-x 是它的对称轴;双曲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考点三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两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设出形如y =k x的函数关系式,再由已知条件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2.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决反比例函数应用问题时,首先要找出存在反比例关系的两个变量,然后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1.下列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则不在..这个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 .(5,1)B .(-1,5)C .⎝ ⎛⎭⎪⎫53,3D .⎝⎛⎭⎪⎫-3,-532.已知反比例函数y =1x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经过点(1,1)B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C .当x >1时,0<y <1D .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正方形ABOC 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y =k x过点A ,则k 的值是( ).A .2B .-2C .4D .-4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例1】 已知点(-1,y 1),(2,y 2),(3,y 3)在反比例函数y =-k 2-1x的图象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y 1>y 2>y 3B .y 1>y 3>y 2C .y 3>y 1>y 2D .y 2>y 3>y 1解析:∵-k 2-1<0,∴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1>0.∵2<3,∴y 2<y 3<0.∴y 1>y 3>y 2. 答案:B1.由于双曲线自变量的取值X 围是x ≠0的实数,故其性质强调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在比较双曲线上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大小关系时,若两点在同一个象限内,可以根据其增减性来加以判断;若两点不在同一个象限内,可以通过比较正、负来判断.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y=3x(x >0)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 的面积将会( ).A .逐渐增大B .不变C .逐渐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 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例2】 如图,直线y =2x 与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 ,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已知OB =1,求点A 的坐标和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AB 垂直x 轴于点B ,OB =1,且点A 在第一象限,∴点A 的横坐标为1.又∵直线y =2x 的图象经过A ,∴y =2x =2×1=2,即点A 的坐标为(1,2).∵y =k x 的图象过点A (1,2),∴2=k1.∴k =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反比例函数只有一个基本量k ,故只需一个条件即可确定反比例函数.这个条件可以是图象上一点的坐标,也可以是x ,y 的一对对应值.三、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例3】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1=k x的图象上一点,AB ⊥x 轴的正半轴于B 点,C 是OB 的中点;一次函数y 2=ax +b 的图象经过A ,C 两点,并交y 轴于点D (0,-2),若S △AOD =4.(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请指出在y 轴的右侧,当y 1>y 2时,x 的取值X 围.分析:点A 是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求出点A 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A 的坐标可由点D 的坐标及△AOD 的面积求得.解:(1)作AE ⊥y 轴于E ,∵S △AOD =4,OD =2, ∴12OD ·AE =4.∴AE =4. ∵AB ⊥OB ,C 为OB 的中点,∴∠DOC =∠ABC =90°,OC =BC ,∠OCD =∠BCA . ∴Rt△DOC ≌Rt△ABC . ∴AB =OD =2.∴A (4,2).将A (4,2)代入y 1=k x 中,得k =8,∴y 1=8x.将A (4,2)和D (0,-2)代入y 2=ax +b , 得⎩⎪⎨⎪⎧ 4a +b =2,b =-2,解之,得⎩⎪⎨⎪⎧a =1,b =-2,∴y 2=x -2. (2)在y 轴的右侧,当y 1>y 2时,0<x <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主要利用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考查线段、面积等知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从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入手,通过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使问题得以解决.1.(2012某某某某)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面积为9,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2.(2011某某某某)反比例函数y =m -1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__.3.(2011某某某某)设函数y =2x 与y =x -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a -1b的值为__________.4.(2011某某)如图,过y 轴上任意一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 =-4x 和y =2x的图象交于A 点和B 点,若C 为x 轴上任意一点,连接AC ,B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5.(2011某某)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已知A (0,4),B (-3,0).(1)求点D 的坐标;(2)求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过点P (1,3),则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2.已知(x 1,y 1),(x 2,y 2),(x 3,y 3)是反比例函数y =-4x的图象上的三点,且x 1<x 2<0,x 3>0,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3<y 1<y 2B .y 2<y 1<y 3C .y 1<y 2<y 3D .y 3<y 2<y 13.反比例函数y =k x(k >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A ,B 是图象上两点,AC ⊥x 轴于点C ,BD ⊥x 轴于点D .若△AOC 的面积为S 1,△BOD 的面积为S 2,则S 1和S 2的大小关系为(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无法确定4.如图,已知双曲线y =k x(k <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A 的中点D ,且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点A 的坐标为(-6,4),则△AOC 的面积为( ).A .12B .9C .6D .45.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其中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 (1,2),请在第三象限内的图象上找一个你喜欢的点P ,你选择的P 点坐标为__________.6.已知A (x 1,y 1),B (x 2,y 2)都在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上.若x 1x 2=-3,则y 1y 2的值为__________.7.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过点A 作AB ⊥y 轴于点B ,点P 在x 轴上,△ABP 面积为2,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8.如图所示,点A 1,A 2,A 3在x 轴上,且OA 1=A 1A 2=A 2A 3,分别过点A 1,A 2,A 3作y 轴的平行线,与反比例函数y =8x(x >0)的图象分别交于点B 1,B 2,B 3,分别过点B 1,B 2,B 3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y 轴交于点C 1,C 2,C 3,连接OB 1,OB 2,OB 3,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AB 分别与x ,y 轴交于点B ,A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CE ⊥x 轴于点E ,tan∠ABO =12,OB =4,OE =2.(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参考答案基础自主导学自主测试 1.规律方法探究变式训练 C 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C2.m >13.-125.解:(1)∵A (0,4),B (-3,0), ∴OB =3,OA =4,∴AB =5.在菱形ABCD 中,AD =AB =5,∴OD =1,∴D (0,-1). (2)∵BC ∥AD ,BC =AB =5,∴C (-3,-5). 设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k x.把(-3,-5)代入y =k x 中,得-5=k-3,∴k =15.∴y =15x.模拟预测1.B2.A3.B4.B 5.(-1,-2)(答案不唯一)6.-127.y =4x 8.4999.解:(1)∵OB =4,OE =2,∴BE =2+4=6. ∵CE ⊥x 轴于点E ,∴tan ∠ABO =CE BE =12,∴CE =3.∴点C 的坐标为(-2,3).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m x (m ≠0). 将点C 的坐标代入,得3=m-2,m =-6. ∴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6x.(2)∵OB =4,∴B (4,0).∵tan ∠ABO =OA OB =12,∴OA =2,∴A (0,2).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将点A ,B 的坐标分别代入,得⎩⎪⎨⎪⎧b =2,4k +b =0.解得⎩⎪⎨⎪⎧k =-12,b =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2x +2.。

初中化学 [备战志鸿优化设计中考总复习].doc

初中化学   [备战志鸿优化设计中考总复习].doc

初中化学 [备战志鸿优化设计中考总复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总分 得分一、未分类(共33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稀有气体【答案】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C .氧气具有可燃性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2.C【答案】解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包括氧气,故A 正确;过氧化氢制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 错;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 C 错;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故D 错。

答案:A3.到西藏旅游时,有的人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空气成分中( )。

A .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B .氮气的体积分数远小于78%C .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高原空气稀薄D .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答案】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4.C【答案】C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评卷人得分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可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D.将红磷换成硫粉,瓶中的水换成浓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答案】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2014备考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基础讲练

【2014备考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基础讲练

第4章燃烧燃料1、(p88)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2、(p89)物质燃烧一般需要_________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浸湿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帕点燃后为什么手帕完好无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90)当氧气________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燃烧得________,放出热量_______,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当氧气___________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__,燃烧得________,放出的热量________,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90)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也可以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

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一氧化碳是________色、_________味的_________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1)定律是针对化学变化而言的,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2)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是指实际参加了化学反应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3.应用(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4)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

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宏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微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3.读法(以4P +5O 2=====点燃2P 2O 5为例) (1)质的方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量的方面①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②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5.书写步骤注意:(1)化学方程式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2)在配平过程中不得更改化学式中的小角码,只能更改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3)配平后不要忘记标明反应条件,缺少条件的化学反应一般是不能发生的;在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时要注意,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固体或气体物质时,箭头不标,只有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或气体、生成物中有固体或气体时,才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后标相应的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6.配平化学方程式 (1)依据。

左右两边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七 图、表、线类试题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七 图、表、线类试题

专题七图、表、线类试题一、坐标图像题1.特点坐标图像题的特点是借助于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因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坐标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

2.类型坐标图像题的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溶解时溶液的质量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液的pH的变化等。

3.解题策略(1)抓住图像特征认真分析坐标中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图像的起始点、转折点、变化趋势、终点等。

(2)正确读取所需的数据或信息,弄清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

(3)认真解读题意,应用信息解答问题。

二、表格数据题1.特点表格数据分析题就是将物质的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解决问题的题型。

2.类型主要包括给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的表格数据,判断化学反应类型;根据多种物质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等;几种物质反应时,给出多次或多组物质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

3.解题策略(1)正确解读表格中的数据或条件,审题时挖掘出数字中隐藏的规律,再依据规律排序,从而解决问题。

(2)若是多次或多组数据或条件,则需要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在比较中确定解题所需的有用信息,寻找出系列数据中的特殊数据,分析特殊数据的特点,从特点着手设计解题方案。

三、商标信息题1.特点及类型(1)利用标签中的信息(如化肥、农药、食品、药品或其他一些化学试剂),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利用标签中的信息考查物质的性质。

(3)利用标签中的信息考查化学实验中的危险品的安全标志。

(4)利用标签中的信息考查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

2.解题策略(1)正确解读商标信息。

根据题意,从标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

(2)记住常见商标中的图标及表示的意义。

四、溶解度曲线题1.特点及类型(1)给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并计算相应的溶质质量分数。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新人教版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一、物质的构成与组成12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关键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并将分类系统化,从整体上掌握彼此的归属和特征。

2.几组概念比较(1)混合物与纯净物。

区别: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分子构成),性质确定,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密度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分子不止一种),无固定的熔点、沸点,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2)单质与化合物。

区别: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氦气、铁、铜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联系: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都由一种物质组成。

某些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合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单质。

(3)无机物与有机物。

区别:组成上,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含碳化合物属于无机物外,无机物一般都不含碳元素,而有机物必含碳元素;性质上,无机物与有机物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联系: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两大类,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三、化学式的确定要想写出某物质的化学式必须知道两个量:一是元素的种类,二是原子个数比。

确定化学式的一般方法有(或化学式确定的题型):1.由化合价原则确定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将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约最简后,将其交叉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下角。

2.由元素质量比确定原子个数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3.由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

4.由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据化合价来确定化学式。

四、元素化合价判断的方法化合价判断的原则是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常见的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根(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求其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

五、化学式计算的总思路a类计算是化学式的基本计算。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纲要求备考指津1.认识常见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某些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习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并利用它们判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是命题的热点,命题背景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开放性和综合探究性试题有所增加,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命题背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是考查的热点,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碱的性质和应用为中心设置信息题、知识迁移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

3.酸碱指示剂遇酸性和碱性溶液的变化、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近年来考查频率不高,而且难度不大。

考点梳理考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等。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注意:氨水(NH3·H2O)也是碱。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铵等。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考点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跟酸或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它们与酸溶液、碱溶液作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变蓝色紫色无色酚酞溶液无色变红色无色温馨提示(1)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新人教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新人教

专题六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实验设计1.设计要求实验设计要科学,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药品经济,现象明显。

2.一般流程(1)根据某一主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确定假设”;(2)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3)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或实验现象;(4)作出假设是否成立的结论;(5)对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

3.解题方法(1)分析题给条件,明确实验目的;(2)根据反应原理,选择恰当的仪器和药品;(3)对仪器装置进行科学的连接;(4)制定操作步骤;(5)结合物质性质,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注意: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水的处理。

(1)水作为杂质要除去:要先除去其他杂质,后干燥。

(2)水作为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水,再检验其他产物。

(3)水的定量测量:前后都要排除外来水的干扰。

二、实验评价1.评价内容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的评价、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2.评价方法(1)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是否与实验目的相符;(2)实验装置是否科学、优化、安全;(3)操作方法是否可行,简捷;(4)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否符合,对环境是否会造成污染;(5)推理过程是否严密。

考向一探究物质成分的实验设计【例1】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硫酸铜晶体。

化学方程式为:CuSO4(白色粉末)+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H2O、CO2和CO。

[实验探究]X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1)观察到A中__________,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______________。

(3)D中红色粉末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练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 新人教版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变化的判断从宏观上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判断构成反应物的粒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若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构成反应物的粒子发生了改变,则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物质性质的辨析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不是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是,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性质与变化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静态概念,常用“易、会、能、可以”等词汇描述;变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表示正在或已经发生,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

例如,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2)性质与变化、用途的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变化和用途,物质的变化和用途反映其性质。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及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二、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一个可能改变”即:(1)五个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是从量的意义上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和验证应注意的问题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定量解释某些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发生改变的原因,关键要明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的内含物,即反应前的物质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必须是“生成”的所有新物质。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把气体的质量计入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中,不能遗漏。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阶段检测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的水 化学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阶段检测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的水 化学

阶段检测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K:39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高钙奶”中的“钙”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3.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

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

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B B.核内质子数:A=EC.B、C同周期 D.A、D同族5.我国推广食用合格碘盐,以防治人体因缺碘而导致的疾病,合格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

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6.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

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C.属于有机化合物 D.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7.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 )。

A.O3氧气 B.MgCl2氯化镁C.O4Fe3氧化铁 D.Fe(OH)2氢氧化铁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9.用下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湖南专用)2013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2讲 整式及因式分解二次函数(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湖南专用)2013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2讲 整式及因式分解二次函数(

第2讲 整式及因式分解考标要求考查角度1.明确字母表示数的真实内涵及其规X 的书写格式,能用代数式探索有关的规律.2.会用语言文字叙述代数式的意义,同时掌握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去括号的法则以及乘法公式,能准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等混合运算. 4.能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整式作为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重点考查其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同时也会设计一些新颖的探索与数、式有关的规律性问题.知识梳理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整式整式是单项式与__________的统称. 2.单项式单项式是指由数字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单项式中的________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______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一个________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__________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a m·a n=______,(a m )n=______,(ab )n=a n b n,a m an =a m -n(m ,n 是正整数).三、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______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____________,合并的法则是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合并后的______,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四、求代数式的值1.代数式的值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2.求代数式的值的基本步骤(1)代入:一般情况下,先对代数式进行化简,再将数值代入;(2)计算: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结果.五、整式的运算1.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2)整式加减的步骤:有括号,先去括号;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各项的符号要______.2.整式的乘除(1)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a+b+c)=ma+mb+mc.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n)(a+b)=ma+mb+na+nB.(2)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______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a+b)÷m=a÷m+b÷m.3.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六、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____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公因式的确定:第一,确定系数(取各项整数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第二,确定字母或因式底数(取各项的相同字母);第三,确定字母或因式的指数(取各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运用公式法.①运用平方差公式:a 2-b 2=__________. 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 2±2ab +b 2=________.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提取公因式法);二套(套公式法).一直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自主测试1.(2012某某某某)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 +a =2aB .b 3·b 3=2b 3C .a 3÷a =a 3D .(a 5)2=a 72.下列各式中,与x 2y 是同类项的是( ) A .xy 2B .2xyC .-x 2y D .3x 2y 23.(2012某某某某)图(1)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 (m >n )的长方形,用剪刀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中间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A .2mnB .(m +n )2C .(m -n )2D .m 2-n 24.(2012某某某某)分解因式:3m 2-6mn +3n 2=__________. 5.单项式-3π5m 2n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考点一、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例1】 (2012某某某某)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2·a 3=a 6B .a +a =a 2C .(a 2)3=a 6D .a 8÷a 2=a 4解析:A 项是同底数幂的乘法,a 2·a 3=a2+3=a 5,故A 项错误;B 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a +a =2a ,故B 项错误;C 项是幂的乘方,(a 2)3=a 2×3=a 6,故C 项正确;D 项是同底数幂的除法,a 8÷a 2=a8-2=a 6,故D 项错误.答案:C方法总结 幂的运算问题除了注意底数不变外,还要弄清幂与幂之间的运算是乘、除还是乘方,以便确定结果的指数是相加、相减还是相乘.触类旁通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x 3·x 2=x 5B .x +x 2=x 3C .2x 3÷x 2=x D .⎝ ⎛⎭⎪⎫x 23=x 32考点二、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例2】 单项式-13x a +b y a -1与3x 2y 是同类项,则a -b 的值为( )A .2B .0C .-2D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类项的概念及方程组的解法,由-13x a +b y a -1与3x 2y 是同类项,得⎩⎪⎨⎪⎧a +b =2,a -1=1,解得⎩⎪⎨⎪⎧a =2,b =0.所以a -b =2-0=2. 答案:A方法总结 1.同类项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同类项与项的系数无关,与项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如xy 2与-y 2x 也是同类项. 3.根据同类项概念,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方程(组)是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 触类旁通2如果3x2n -1y m与-5x m y 3是同类项,则m 和n 的取值是( )A .3和-2B .-3和2C .3和2D .-3和-2 考点三、整式的运算【例3】 先化简,再求值:(a +b )(a -b )+(a +b )2-2a 2,其中a =3,b =-13.解:(a +b )(a -b )+(a +b )2-2a 2=a 2-b 2+a 2+2ab +b 2-2a 2=2ab ,当a =3,b =-13时,2ab =2×3×⎝ ⎛⎭⎪⎫-13=-2. 方法总结 整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是整式运算的依据,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在运算时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使用乘法公式时,要认清公式中a ,b 所表示的两个数及公式的结构特征,注意套用公式.触类旁通3已知2x -1=3,求代数式(x -3)2+2x (3+x )-7的值.考点四、因式分解【例4】 (2012某某某某)分解因式:m 2-n 2=__________. 答案:(m +n )(m -n )方法总结 (1)因式分解时有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是否应用公式法或其他方法继续分解.(2)提取公因式时,若括号内合并的项有公因式,应再次提取;注意符号的变换y -x =-(x -y ),(y -x )2=(x -y )2.(3)应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时,要牢记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及其特点. (4)因式分解要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不能分解为止.1.(2012某某某某)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a 3·a 4=a 12B .a 10÷a 2=a 5C .a 2+a 3=a 5D .4a -a =3a 2.(2012某某某某)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a +3b =5abB .(x +2)2=x 2+4C .(ab 3)2=ab 6D .(-1)0=1 3.(2012某某某某)因式分解:m 2-mn =__________.4.(2012某某某某)写出一个在实数X 围内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__________.5.(2012某某某某)当x =1,y =15时,3x (2x +y )-2x (x -y )=__________.6.(2012某某株洲)一组数据为:x ,-2x 2,4x 3,-8x 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 个数据应为__________.1.将代数式x 2+4x -1化成(x +p )2+q 的形式为( ) A .(x -2)2+3 B .(x +2)2-4C .(x +2)2-5 D .(x +2)2+42.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公式( )A .(a +b )2=a 2+2ab +b 2B .(a -b )2=a 2-2ab +b 2C .a 2-b 2=(a +b )(a -b )D .(a ±b )2=a 2±2ab +b 23.多项式__________与m 2+m -2的和是m 2-2m . 4.若3xm +5y 2与x 3y n 的和是单项式,则n m =__________.5.若m -n =2,m +n =5,则m 2-n 2的值为__________. 6.若2x =3,4y =5,则2x -2y的值为__________.7.给出3个整式:x 2,2x +1,x 2-2x .(1)从上面3个整式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整式进行加法运算,若结果能因式分解,请将其因式分解;(2)从上面3个整式中,任意选择两个整式进行加法运算,其结果能因式分解的概率是多少?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1.多项式 2.数字 和3.和 单项式 次数最高 二、am +n a mn三、1.指数 2.合并同类项 系数 五、1.(2)变号2.(1)①系数 同底数幂 (2)①指数2.(2)①(a +b )(a -b ) ②(a ±b )2导学必备知识 自主测试1.A a +a =2a ,A 项正确;b 3·b 3=b 6,B 项错误;a 3÷a =a 2,C 项错误;(a 5)2=a 10,D 项错误.2.C 只有C 选项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与x 2y 分别相同.3.C 因为长方形的长为2m ,宽为2n (m >n ),则小长方形的长为m ,宽为n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m -n ),所以面积是(m -n )2.4.3(m -n )2原式=3(m 2-2mn +n 2)=3(m -n )2. 5.-3π5 3探究考点方法触类旁通1.A A 项是同底数幂相乘,x 3·x 2=x3+2=x 5,B 项中的两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C 项是单项式相除,2x 3÷x 2=(2÷1)x 3-2=2x ,D 项⎝ ⎛⎭⎪⎫x 23=x 323=x38.触类旁通 2.C 此题考查同类项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由题意得⎩⎪⎨⎪⎧2n -1=m ,m =3,解得⎩⎪⎨⎪⎧m =3,n =2.触类旁通3.分析:本题需先把2x -1=3进行整理,得出x 的值,把代数式进行化简,再把x 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解:由2x -1=3得x =2,又(x -3)2+2x (3+x )-7=x 2-6x +9+6x +2x 2-7=3x 2+2,∴当x =2时,原式=14.品鉴经典考题1.D a 3·a 4=a 7,所以A 项不正确;a 10÷a 2=a 8,所以B 项不正确;a 2与a 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所以C 项不正确;4a -a =3a ,D 项正确.2.D 2a 与3b 不能合并,A 项不正确;(x +2)2=x 2+4x +4,B 项不正确;(ab 3)2=a 2b 6,C 项不正确;由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知D 项正确.3.m (m -n ) m 2-mn =m (m -n ). 4.答案不唯一,如x 2-1.5.5 3x (2x +y )-2x (x -y )=6x 2+3xy -2x 2+2xy =4x 2+5xy . 当x =1,y =15时,原式=4×12+5×1×15=4+1=5.6.(-2)n -1x nx 的系数为1=(-2)1-1,次数为1;-2x 2的系数为-2=(-2)2-1,次数为2;4x 3的系数为4=(-2)3-1,次数为3;-8x 4的系数为-8=(-2)4-1,次数为4;….所以第n 个数据的系数为(-2)n -1,次数为n ,即(-2)n -1x n.研习预测试题1.C x 2+4x -1=(x 2+4x +4)-4-1=(x +2)2-5.2.C 因为第一个图是一个大的正方形挖去了一个小的正方形,其面积表达式为a 2-b 2.第二个图是一个梯形,下底为2a ,上底为2b ,高为(a -b ),其面积为12(2a +2b )(a -b )=(a+b )(a -b ),所以两个图验证了公式:a 2-b 2=(a +b )(a -b ).3.2-3m 由题意得此多项式为(m 2-2m )-(m 2+m -2)=m 2-2m -m 2-m +2=2-3m . 4.14 由题意得m +5=3,n =2,所以m =-2,所以n m =2-2=122=14. 5.10 m 2-n 2=(m +n )(m -n )=5×2=10. 6.35 2x -2y =2x ÷22y =2x ÷4y =3÷5=35. 7.解:(1)x 2+(2x +1)=x 2+2x +1=(x +1)2或x 2+(x 2-2x )=2x 2-2x =2x (x -1)或(2x +1)+(x 2-2x )=2x +1+x 2-2x =x 2+1.(2)由(1)可知,概率为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十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备考指津1.常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考查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这是中考的命题热点。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在2.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反应是否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发生的判断,特别是物质或离子在溶液中2.初步学会实验的检验方法,会选用简的共存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以选单的除杂试剂及其基本操作。

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3.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应用;3.各种化学肥料的判断,化肥的种类及知道常见化合物的溶解性。

作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常以选择4.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

题、填空题形式考查。

以实验题、计算题5.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简单了解及科学探究题的命题形式考查对化肥、农氮肥的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药有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命题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背景常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化肥含量的计算及各种化肥的鉴别,也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一、生活中常见的盐1.常见的盐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俗称食盐纯碱小苏打—化学式NaCl Na2CO3 NaHCO3 CaCO3 生活调味品、配过多等补钙剂业选种等剂等组成上的都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都属于盐共同点2.粗盐提纯——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蒸发: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3)玻璃棒的作用:实验步骤作用溶解搅拌,加快粗盐溶解过滤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洒落蒸发搅拌液体,为了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3.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与盐酸反应,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反应方程式分别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工业上用该反应制取烧碱。

2--(3)CO3和HCO3的检验。

①常用药品(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1考纲要求②检验方法:滴加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取样――--------→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4.盐的化学性质及典型反应(1)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

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如:Fe+CuSO4===Cu+FeSO4。

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规律:初中阶段,反应中的酸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

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不是碳酸盐,则要求可溶。

如:H2SO4+BaCl2===BaSO4↓+2HCl;CaCO3+2HCl===CaCl2+H2O+CO2↑。

应用:制取某盐,制取CO2气体等。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铵盐,生成物中其中之一必须为沉淀;若反应物中盐为铵盐,则生成物中可无沉淀。

如:CuSO4+2NaOH===Cu(OH)2↓+Na2SO4;NH4Cl+△NaOH=====NaCl+NH3↑+H2O。

应用:制取某些碱,如Na2CO3+Ca(OH)2===CaCO3↓+2NaOH。

(4)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

如:NaCl+AgNO3===AgCl↓+NaNO3。

2-应用:检验某些离子或物质。

如: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于鉴别SO4)。

5.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大多数都可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二、复分解反应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发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物里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三、化学肥料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化肥作用举例种类尿素、氨水、铵盐〔如碳酸氢铵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氮肥(NH4HCO3)、氯化铵等〕、硝酸盐绿(如硝酸铵) 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抗旱能力〔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抗倒伏等功能复合肥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磷酸铵、硝酸钾(KNO3) 2.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化肥。

一方面化肥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2)农药。

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的物质,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2健康的危害。

3.化肥的简易鉴别鉴别方法看外观加水加熟石灰研磨氮肥白色晶体溶于水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钾肥磷肥灰白色粉状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1.(2011·广西桂林中考)生活中最常见的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是( )。

A.NaOH B.NaCl C.Na2CO3 D.NaHCO3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B.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C.纯碱溶液用于除水垢D.食盐用作调味品3.为了测定粗盐中氯滤;d.计算;e.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abcde B.bcaed C.bacebd D.bdeac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法B.Na2CO3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2CO3又叫纯碱2-C.向溶液中滴加盐酸后有CO2生成,说明溶液一定含CO3 D.CaO中是否含有CaCO3,可用盐酸鉴别5.(2011·陕西中考)下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1·四川成都中考)在A+B―→盐+水的反应中,A、B分别是( )。

A.硫酸和熟石灰B.纯碱和熟石灰C.小苏打和盐酸D.熟石灰和氯化铵7.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锌和稀盐酸B.二氧化碳和水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Cl OH+2+2-B.K Ca CO3+-2-C.H Cl CO3+3+-D.Na Fe OH9.(2011·江苏无锡中考)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的是( )。

A.K2CO3 B.KNO3C.CO(NH2)2 D.Ca(H2PO4)210.下页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11.下列有关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增强肥效,将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施用B.KNO3属于复合肥料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越多越好D.为使养分还田,提倡秸秆就地焚烧12.(2011·甘肃兰州中考)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为单质,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B.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甲或乙不一定为氧气D.若丁为水,则甲、乙中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归类示例一常见的盐的性质探究【例1】下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4[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_______。

[小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HCO3加水无气体产生,这个现象否定了甲的猜想,则推知甲的猜想是: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