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信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信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北京人复原头像图,考古工作者制作的主要依据应是A.现代史书中的描述B.遗址中的石器工具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像图2.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彩陶盆(如图),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这件文物出土于A.周口店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4.“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
殷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全国很多地方举行巡展。
其中有商代最大的青铜器(如下图),你知道它是在哪里出土的吗?()A.河南省B.陕西省C.山西省D.河北省6.下列哪种现象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A.周天子衰微,号令不行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C.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D.各诸侯国掀起变法运动7.《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A.齐B.楚C.秦D.晋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段话体现哪家学派的思想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幅员辽阔的疆域C.施行暴政D.巩固统一的举措10.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11.《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检测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括号内。
)1.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我国境内哪一原始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3.2017年3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化石 B.史书 C.逻辑推理 D.民间传闻 4.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6.《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7.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度8.《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座位号 ______________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9.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5分)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著名远古人类代表,研究他们的生产生活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古代诗歌C.学者推断D.考古挖掘2.(1分)依据“干栏式建筑”“水稻”“骨耜”等关键词,你可以判断它们最有可能出自()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大汶口遗址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C.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D. 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4.(1.5分)西周初年出现了鲁、宋、燕、卫等诸侯国,这体现了()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5.(1分)“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一局面开始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班超D. 陈胜7.“‘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一霸主”指的是()A. 楚庄王B. 晋文公C. 秦穆公8.“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
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A. 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 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9.(1.5分)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①孔子反对苛政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10.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A. 匈奴、汉B. 氐族、前秦C. 鲜卑、燕D. 羯族、前秦11.如图是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它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并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
20-21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满分60分)1-10 BCAAC ACCAB11-20 DDDCD ABABB21-30 AACBC BBADD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40分)31.(6分)(1)儒家学派。
(2分)(2)【答案一】判断:不同意;(1分)理由:孔子主张仁,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但其思想不适应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需要,因此小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3分)【答案二】判断:同意;(1分)理由:在春秋大动荡的时代,孔子推行仁礼思想,提倡“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历的观点是正确的。
(3分)32.(12分)(1)不同:诸侯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是由中央任免;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郡县长官直接听命于国君。
(4分)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分)(2)推动儒学思想的传播,发展教育,选拔官吏。
(4分,任写两点)(3)秦汉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
(2分)33.(12分)(1)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2分,任写两点)(2)呈上升趋势;(2分)丝绸之路的开通。
(2分)(3)汉化;(2分)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分)(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分)34.(10分)(1)韩非子;(2分)(2)观点1:只有关注民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分)秦朝推行法家思想,严刑峻法,赋税和徭役繁重,统治残暴,二世而亡。
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深得民心。
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以德化民”,减轻刑罚,勤俭治国,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
信阳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信阳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 C.陕西半坡D.浙江河姆渡2.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3.为了治理水患,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和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材料中的“他”是()A.尧B.舜C.禹D.黄帝4.第一手史料是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那个选项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的第一手史料A.《漫画中国历史复商周卷》B.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C.司母戊鼎D.传说大禹治水5.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9年,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C.体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7.商鞅变法触动了各方的利益,其改革措施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8.假如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应聘栏目最恰当的是()A.《教育观察》---孔子B.《法制园地》---孟子C.《军事天地》---老子D.《自然与环境》---墨子9.《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七年级 历史( 试卷总分100 分 时间60分钟)本试卷共三大题,把答案写在后面相应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祝你取得好成绩!事项: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都是暴君的选项是( ) A .尧、舜、禹 B .禹、汤、周武王 C .桀、汤、纣王 D .桀、商纣王、周厉王2夏朝的建立者是( ) A .黄帝B .尧C .禹D .桀3.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的人,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B .让位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4.通过“甲骨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西汉5.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生产力水平有巨大进步( ) A .都江堰的兴修B .变法的实行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 .农作物产量的提高6.战国初期,晋国被( ) A .齐、燕、赵三家瓜分 B .赵、魏、秦三家瓜分 C .燕、韩、赵三家瓜分D .韩、赵、魏三家瓜分 7.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8.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临洮——辽东 B .临洮——咸阳 C .陇西——辽东D .临洮——陇西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密…………………………………封………………………………………………线…………………………………………………A.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C.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10.建立汉朝的汉高祖是()A.项羽B.刘彻C.嬴政D.刘邦11.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这主要得益于( )A.秦始皇、李斯B.汉武帝、主父偃C.汉武帝、董仲舒D.卫青、霍去病12.中国封建社会的汉唐时期,出现了多次的治世局面。
其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A.“光武中兴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文景之治”13.小青家乡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这些物种最先由西域传入中原是在(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14.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信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信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2.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同之处是()。
①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经营原始农业④制作彩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神农尝草”属于A.考古发现B.学者推断C.神话传说D.史料记载4.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这个制度是A.分封制B.选举制C.禅让制D.世袭制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A.楚庄王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7.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B、 E两处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A.魏国、楚国 B.楚国、燕国 C.秦国、赵国 D.楚国、赵国8.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他是A.老子B.韩非C.孟子D.墨子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禅让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
刘邦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揭竿而起C.草木皆兵D.四面楚歌11.汉武帝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2.青铜器最早出现于我国的(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朝时期 C.商朝建立以后 D.西周时期3.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反映的是(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4.《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退朝回家的孔子先问“伤人了没有?”,根本就没有问马的情况,这体现了孔子 ( )A.“仁”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反对苛政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5.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建立县制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 天子依附于诸侯D. 周王室地位衰落8.《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到:“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材料中“书同文字”的“文字”指的是( )A.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小篆9.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咸阳10.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文景之治 B.百姓税赋加重 C.为西汉鼎盛奠定基础 D.生产得到恢复发展11.西汉初期,诸侯王实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2.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
”商鞅的做法()A.增加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B.维护了农民的利益C.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D.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3.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东汉B.西汉→东汉→三国C.东汉→三国→西晋D.三国→西晋→东晋4.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A.开元盛世B.开皇之治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5. 对于选官制度的解读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和重贤重能B.九品中正制形成官二代现象C.科举制利于选拔人才的公开竞选D.三者均便于统治基础的扩大6.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 《论语・雍也》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一名言体现了()A.道家的无为思想B.儒家的仁爱思想C.墨家的兼爱思想D.法家的法治思想8.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 B. C. D.9. 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B.加强思想控制与君主专制统治C.笼络知识分子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10. 古书记载:“时有丹鹤衔五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2020-2021学年上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1)
2020-2021学年上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1)2020-2021学年上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这种现象表明()A.个人对随葬品的爱好不一样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D.出现了贫富分化2.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机”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A.禹B.启C.汤D.桀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 古代纹饰的演进4.对于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5.“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宣传语。
中国的汉字是当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下列图片反映的汉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1甲骨文 2楷书 3隶书 4篆书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
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①禹②周幽王③商鞅④李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
下列各家学派的学生听讲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 儒家学生:正在听孔子讲“为政以德”B . 道家学生:正在听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 墨家学生:正在听墨子讲“仁政”D . 法家学生:正在听韩非训“以法治国”9.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④都为了“尊王攘夷”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4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题免费在线检测
选择题从如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中,可以看出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为“北京人复原头像”提供重要依据的是()A. 北京人化石B. 北京人的传说C. 北京人的画像D. 北京人的文字记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的原始人,那个时候没有画像,C项不符合题意;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D项不符合题意;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考察远古人类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A项符合题意;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不是为“北京人复原头像”提供重要依据的工具,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下列遗址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时期的是()A. 元煤人遗址B. 北京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元谋人是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原始人类,A项不符合题意;北京遗址是北京人生活的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半坡遗址是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的人物,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哪一场战役后,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A. 阪泉之战B. 涿鹿之战C. 牧野之战D. 马陵之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可知,距今5000多年前,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了一次战争,史称阪泉之战,这这场发生在炎黄二族之间的兄弟之争,使炎黄集团合二为一,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次全面大融合,A项符合题意;涿鹿之战是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役,B项不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周武王和商纣王之间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马陵之战是齐国,魏国,韩国之间的战争,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商朝文明成就的是A.图1B.图2C.图3D.图4【答案】B【解析】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因此选择B项;A 项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2.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在其中的某一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谷、稻叶和稻干的堆积。
这一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在世界各地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A.周武王B.大禹C.商汤D.嬴政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墨子B.孟子C.孔子D.韩非7..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修筑于()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楚国D.战国时期秦国8.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诲人不倦D.温故而知新9.下表东汉皇帝即位年龄表反映的历史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继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年龄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位大多年幼 B.外戚宦官交替执政C.东汉后期政局稳定 D.东汉阶级矛盾尖锐10.《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卷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直接证据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B.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3.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印证这些传说真实性最可靠的依据是A.被人们熟知并传承B.文献记载C.能够在网上检索到D.考古发现4.下表是一位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该表格主要反映了朝代都城国家机构夏阳城等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设置各级官吏、制定《汤刑》等刑法并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商毫、殷等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原始农耕的生活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分封制度的建立5.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字的刻写要经历钻孔、雷槽、灼烧、刻卜辞四个步骤。
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6.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这反映了西周青铜器A.制造工艺高超B.种类丰富数量众多C.分布范围较广D.有重要的史料价值7.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背景主要是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阶级矛盾加剧D.周王室的衰微8.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迁都新郑后,在原来郑国都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城墙、深挖壕沟。
这主要是为了A.防御诸侯国的进攻B.扩大城市规模C.划分地方行政区域D.抵御匈奴侵略9.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该水利工程A.修建于春秋时期B.助力秦统一六国C.连接湘水和离水D.减少了黄河水患10.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评7年级历史题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00--11: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二三四总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项羽败亡,刘邦称帝,国号汉,是为汉高祖”。
此材料说明了A.秦朝灭亡B.秦末农民战争,秦灭汉兴C.楚汉之争D.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B.休养生息C.加重赋税D.勤俭治国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王朝A.走向衰亡B.太后专权C.外戚权力膨胀D.宦官专权4.观察《丝绸之路线路图》,下列有关古代丝绸之路路线描述正确的是图略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5.“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这段材料说明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A.原因及影响B.原因及经过C.原因及特点D.特点及影响6.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时期史实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A.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C.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士D.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十7.汉武帝元朔三年,第一次出兵攻打匈奴,这一年是公元前127年。
优质信阳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优质信阳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耳熟能详的“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生产刀具的“夹钢”“贴钢”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早在明朝的一部科技巨著中就有记载。
这部巨著是A.《梦溪笔谈》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2.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
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3.“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4.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王莽C.张角D.刘邦、项羽5.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西周B.春秋C.商朝D.战国7.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铲形币B.刀形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8.“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9.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①华佗——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②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③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④顾恺之——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0.“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
战国时期既演绎成都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A.大运河B.长城C.都江堰D.青铜器11.A.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选择题}{适用范 B.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C.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12.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2.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A.堵塞B.疏导C.抽干D.蒸发3.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半坡彩陶B.大汶口黑陶C.司母戊鼎D.越王勾践剑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6.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号称“人屠”,他曾经指挥过一场战役,使得战国时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A.涿鹿之战B.牧野大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铁犁牛耕的推广B.商鞅变法的实施C.都江堰的修建D.秦朝统一的完成8.秦朝的疆域四至错误的是A.东至东海B.西到桂林C.北至长城一带D.南达南海9.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
如图文物被称为“秦权”,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
它统一了下列哪一选项的标准?A.货币B.长度C.重量D.容量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赤眉起义C.黄巾大起义D.黄巢起义11.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现实需要的变化B.农民战争的推动C.儒学自身的发展D.统治者个人的爱好12.下列哪一措施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是A.平定“七国之乱”B.发行五铢钱C.颁布“推恩令”D.实行盐铁专卖13.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景帝1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A.乌垒城B.长安C.洛阳D.咸阳15.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16.如图反映是内容是A.秦灭六国B.张骞出使西域C.丝绸之路D.秦末农民起义17.《说唱脸谱》“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中的人物生活在A.东汉B.三国时期C.南北朝D.战国时期18.与下列内容关联最密切的是:迁都洛阳,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A.北魏孝文帝B.前秦符坚C.西晋司马炎D.东晋王导19.被尊称为中国“医圣”的是A.华佗B.张仲景C.张衡D.王羲之20.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水经注》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兰亭序》二、综合题21.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如图材料二《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现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史记》的作者是谁?它的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是什么?(3)黄巾起义的首领是谁?他创立的道教派别被称为什么?(4)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山西、河南开凿的著名石窟是什么?(写出一个即可)22.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四见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一个即可)(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的哪种制度所取代?(4)材料四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
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有哪些?(任举一例)(2)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共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
曹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
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
材料二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优势非常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与其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対两家。
但曹操却兵败赤壁。
(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カ,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上述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后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呢?(4)你认为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南迁。
(见如图A)——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大批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见如图B)——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任举一例)这种南迁带来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当时的“战祸”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中原地区人民南迁给江南带来了什么?(4)根据材料二、三,这些状况给江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
选项D符合题意;蓝田人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印证了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故C符合题意;半坡彩陶、大汶口黑陶均体现了原始社会制陶艺术的发展,故AB均不符合题意;越王勾践剑体现了春秋时铸造艺术的高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详解】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②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③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④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5.D【解析】材料中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就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
这指的是分封制度。
故选D。
点睛:关于西周的分封制是考试的常考点,需要重点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作用等知识。
6.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各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
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赵军大败,四十万多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
从此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符合题意。
ABD项内容与“天府”的由来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国土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
因此B符合题意;ACD符合秦朝四至,不合题意。
综上故选B。
9.C【详解】根据材料“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可知,权是用来衡量重量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了度量衡,其中秦权作为标准砝码,统一了重量标准,C正确,ABD错误。
综上故选C。
10.A根据所学可知,前207年,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A符合题意;绿林赤眉起义是新朝农民起义,推翻了新朝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瓦解了唐朝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