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合集下载

首开麦积山的和尚——自己屡次破戒,却告诫别人勿近女色

首开麦积山的和尚——自己屡次破戒,却告诫别人勿近女色

首开麦积山的和尚——自己屡次破戒,却告诫别人勿近女色首开麦积山的和尚是什么神人?为抢夺他,不惜兵戎相见,两国交兵自己屡次破戒,却告诫别人勿近女色虽然本人自驾游的历史久远,钻山沟、走险路是家常便饭,但单独驾车,一天狂奔700多公里还真是首次。

老夫已经不年轻了,年过60已算步入老年,这个路程算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如果没有问题,川西、西藏、新疆将是我的下一步目标。

结果考试及格,老夫尚能饭,没有否。

中国有四大石窟,一敦煌,二龙门,三云冈,四麦积。

甘南的第一站就选在麦积山。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中国的造窟艺术有明显的线路图,大致遵循自西而东,由北而南的渐进路径,由新疆而入甘肃(敦煌),由甘肃而入陕西,由陕西而入山西……另一路则由山西大同而随着北魏政权的南进而入河北、河南。

越往西、往北造像愈显古板生硬,符号感愈强,愈向东向南,佛造像愈显丰满灵动,愈加世俗化。

说起麦积山石窟就不能不说南北朝,说起南北朝就不能不说北魏与后秦。

三国被魏晋短暂的统一后,很快又进入更加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后秦。

后秦开国,传到第二帝姚兴时国力大盛,这位天水籍的皇帝不但尊儒,而且笃信佛教,他听说它的邻国后凉国中有一位高僧名鸠摩罗什,此人不但精通佛学,而且懂汉语,可译经。

为得此人,姚兴于公元401年举国发兵攻打后凉国,大败凉军后,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为国师。

随后姚兴大兴佛寺,倡凿石窟。

宋人祝穆《方舆胜览》卷六十九记载:“麦积山,后秦姚兴凿山而修,千崖万像,转崖为阁,乃秦州胜景。

”这是麦积山大规模开凿石窟之始,所以麦积山石窟当算皇家石窟。

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鸠摩罗什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最大伟绩就是翻译佛经。

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

玄奘与鸠摩罗什两位传世佛教大师

玄奘与鸠摩罗什两位传世佛教大师

玄奘与鸠摩罗什两位传世佛教大师佛教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传世大师,其中玄奘和鸠摩罗什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一生都致力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对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学识造诣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玄奘和鸠摩罗什两位佛教大师。

一、玄奘的生平与贡献玄奘(602年-664年)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大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壮丽的事迹。

玄奘出生于陕西长安,早年出家修行,并对印度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深入学习佛教经典,玄奘不顾艰险,于629年开始踏上了西行取经的旅程。

他历经艰险,历时17年,穿越沙漠、山川,终于抵达印度的寺庙,学习了大量经典。

玄奘的贡献不仅仅是将大量的佛教经典带回了中国,更重要的是,他将多种梵文佛经翻译成中文,为后世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他以身作则,高度重视佛教的文化交流,曾多次前往宫廷陈述佛教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他还亲自创建了一系列寺庙和文化机构,为佛教的传播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鸠摩罗什的生平与贡献鸠摩罗什(344年-413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佛教传教士。

他生性聪明才智过人,16岁便舍家出家,并深入研究佛法。

鸠摩罗什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翻译能力而闻名于世。

鸠摩罗什的一生几乎都在佛教翻译工作上度过,他所翻译的经典数量庞大,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还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教义体系,对后来的佛教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两位大师的学识造诣玄奘和鸠摩罗什都是佛教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对佛教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玄奘的学识极其广博,他不仅熟悉佛教经典,还对历史、文学、天文等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在印度期间,深入学习了多种语言、文化,为佛教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鸠摩罗什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精通多个语言,擅长翻译印度佛经。

他的翻译成果以准确、通顺、易于理解著称,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平:鸠摩罗什,以悲智征服中原的千古名僧

生平:鸠摩罗什,以悲智征服中原的千古名僧

生平:鸠摩罗什,以悲智征服中原的千古名僧作者:黄晶晶来源:《收藏/拍卖》 2016年第6期文:黄晶晶图:本刊资料库(除署名外)鸠摩罗什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照真正意义翻译并引进来,不但对后世佛教诸宗的产生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影响到以后中国的整个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走向,使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并立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基础。

公元413年4月13日,后秦弘始十五年的长安。

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鸠摩罗什(以下简称罗什)由弟子护送到草堂寺。

高足弟子团团围在高座周围,还有三千徒众挤满了草堂寺。

罗什睁开了浑浊的双眼,说道:“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说完,70岁的罗什永远闭上了双眼。

遗体由禁卫军运到逍遥园,依西域、天竺僧人的丧仪火化,薪尽火灭,罗什身体成灰,唯有舌头成舍利,不焦不烂。

智慧第一论辩无双威西域在所有关于罗什的传记中,他的孕育及出生都被描绘成近乎一桩神迹。

344年之前,天竺(古印度)人鸠摩炎辞避国相相位出家,东度葱岭来到龟兹,龟兹国(故城位于现新疆库车)王聘任他为国师,并将女儿耆婆嫁给他,于344年生下罗什。

耆婆怀孕期间,变得聪明异常,最典型的特征是“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就是善于辩论。

对此,佛经中有诸多“舍利弗在胎之证”的记载。

舍利弗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

这种非凡无比的智慧是佛教传记家给予罗什的定位,“智慧第一”是罗什佛学修养的人生底色。

罗什的出生地龟兹国是西域中路上的重要国家,在汉代就成为西域的五大国之一,在罗什时代,它是周边很多小国的宗主国,国力处于一个比较鼎盛的阶段。

龟兹是佛教东传的主要驻足地,3世纪后期,佛教在该国已相当流行,从《晋书·西域传》并《出三藏记集》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当时龟兹王宫中,装饰的佛像与所进行的佛事活动已经同寺庙没有什么差别。

而整个国家,佛寺有100多所,僧人5000多。

罗什就是在这种佛教气氛浓厚的环境下成长的。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不负如来不负卿——鸠摩罗什的传奇说起佛教中的著名人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西游记中的玄奘。

西游记虽说是一部小说,但是玄奘要去西天取经确有此事。

但是!你们不知道,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从西域来到东土传经,历经十六年的坎坷磨难。

他,就是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天竺人,出生于西域龟兹(qiu ci丘慈)国,东晋时后秦高僧。

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他幼年随其母嗜婆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精通梵语和汉语。

他翻译了许多经文,其中家喻户晓的就有《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摩诃he般若bo re波罗蜜经》。

其译文非常简洁晓畅,深入浅出,深受众人喜爱,因此广为流传。

中国之佛教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

鸠摩罗什,其人真实生平,颇具传奇。

其父鸠摩罗炎,是龟兹国国师。

其母嗜婆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自通天竺语。

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

这种现象与舍利弗在母胎时的情形相似。

鸠摩罗什从师学经,每天背诵千偈jie 便已通晓妙谛。

他的名声传遍整个西域,人们非常钦佩。

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来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着登上法座。

从骠骑将军吕光攻破龟兹国后,鸠摩罗什的人生便坎坷起来。

吕光攻破龟兹,俘虏了罗什,却没有法眼看不出罗什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就把他当凡人戏耍,硬逼他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

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并将其与表妹关在一间密室里。

鸠摩罗什酒后破戒,痛不欲生,却为弘法忍辱而生。

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

后秦时,国君姚兴为能让其留下“法种”,遂强逼鸠摩罗什接受伎女十名。

据《晋书》记载,鸠摩罗什有两个儿子。

关于鸠摩罗什的传说很多,这里也就不一一讲述了,如果有谁感兴趣,可以去百度一下,或者去查史料《高僧传》《出三藏记集》。

河西走廊解说词-5造像

河西走廊解说词-5造像

5 .造像河西走廊之五造像公元412年,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个年轻的僧人登上了河西走廊东端的天梯山。

他用清澈睿智的眼光审视着祁连山起伏跌宕的景色,心中充满喜悦与激动。

因为一个叫沮渠的qιi]蒙逊的北凉国君指示他们在这里建造在当时看来举世无双的佛像石窟。

他,就是昙曜,一个杰出的佛教徒。

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寺庙建筑工程师和一个富有热情的幻想家。

如此巨大体量的工程让昙曜兴奋不已,他仿佛听到了工匠们的声声斧凿在山中回荡。

佛教徒昙曜长期居住的凉州,就是今天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城市武威。

天梯山在武威城南, 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峰峦起伏,山势峻峭,登临之难,犹如上天梯。

昙曜等人开凿的石窟就位于天梯山的岩壁上。

据历史文献考证,天梯山石窟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的石窟。

20世纪50年代在天梯山下修建黄羊河水库时,文物部门对这座石窟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于是,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在水库边看到数百平方米的壁画,十七个佛龛与一百多尊佛像。

石窟,并不只是石壁上的山洞,有时也指在河畔山壁开凿的佛教寺庙。

有的石窟是供僧人修行住宿的,而有的石窟则是专门供信众进行礼拜。

在环境优美又险峻的石壁上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可以让建造者表达他们的虔诚和奉献,更令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佛教的神圣和美好。

祁连山,恰好就是这样一座理想的山脉。

由于释迦牟尼本人不主张设立偶像,因此佛陀在世时及圆寂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古印度一直没有出现佛像,只有佛塔、法轮、足印等象征性的表现物。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入侵著东方,同时带来了古希腊雕塑人像的文化和艺术。

古印度的西北边疆有一个名叫犍陀罗的地方一一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地区,那里的艺术家们为希腊艺术的美所感动,开始用石头雕刻自己心目中的圣人。

于是,在释迦牟尼圆寂后约600年左右,他的具体形象开始被人们塑造出来。

他的脸形通常是椭圆的,同时还有高鼻梁和一头波浪形的卷发,他斜披希腊式的大褂,就像一位希腊神平添了几分东方的韵味。

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

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

撰文/辛荣祯摄影/刘玉生他在佛教史上被尊为五大高僧之一,在佛经翻译史上被称为三大翻译家之一。

为了神圣的事业,他忍辱负重,不负如来不负卿,曾先后两次被逼成婚破戒。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为了邀他入关弘法,不惜派大兵去征灭另一个国家。

他,就是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

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全景Rights Reserved.开启佛门,母亲带他走来鸠摩罗什的母亲名叫罗什,是他的佛学启蒙人,对其一生成长及佛法弘扬起过决定作用。

罗什是龟兹王的妹妹,漂亮、聪慧。

她一生信奉佛教,酷爱佛典,能过目不忘。

当时龟兹(今新疆库车)是西域大国,有许多西域国的国王、王子求婚,罗什一个都没看上。

遇到天竺国来的鸠摩炎后,一见倾心,就嫁给了他。

结婚第二年,即公元344年,生下一个儿子。

按龟兹国传统,长子的名字由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合成,故取名鸠摩罗什。

鸠摩炎是天竺国相鸠摩达多的儿子,家世十分显赫。

天竺国相是世袭的,鸠摩炎本应嗣继相位,但他一心向佛,不愿当国相,就出家为僧。

几年后,他东度葱岭来到龟兹国。

龟兹王拜他为国师,并将妹妹嫁给了他。

作为龟兹王的外孙,鸠摩罗什本可走飞黄腾达的仕宦之路,但他的母亲却将他带上了学佛弘法的艰辛之路。

7岁时,母亲就带他到雀离大寺(今新疆拜城)出家,学习小乘佛法。

鸠摩罗Rights Reserved.什天资极高,能“日诵千偈”———每天可以背诵1000首诗,相当于30000多字,让同门师兄弟很是惊讶和羡慕。

学习两年后,9岁的鸠摩罗什跟随母亲长途跋涉到罽宾国(今尼泊尔),投在小乘佛法的大成者盘头达多法师门下学习。

在这位名师指点下,鸠摩罗什学问进步很快。

3年后,就是在他12岁时,又随母亲返回到了龟兹国。

不久,鸠摩罗什又随母来到沙勒国,拜在须利耶跋陀、须耶利苏摩两位大师门下,学习大乘经典。

通过一年苦学,学问大进,他感叹∶“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宝贝,看来我以前的修行是白费了。

”回国后,鸠摩罗什在继续研究佛经、弘扬大乘佛法的同时,还研习了文学、声韵学、工艺、历算、医药、逻辑、星象、历法等,为他以后佛经翻译奠定了坚实基础。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公元 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 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 。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 父母名字的合称。
天竺人,汉语译作“童寿”。 他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 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 二十岁时,受戒,学习《十 诵律》,后赴龟兹(现为新 疆),习学大乘。其母曾告 之,他将去往东土传经说法 ,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
纯情 高富帅
有爱
文艺
贵族
阿素耶末帝
鸠摩罗什是西域的大德高僧。他有 一个美丽的妻子,为这事,鸠摩罗 什内心一直在煎熬。一方面,他和 常人居家过日一样,深爱着他的妻 子,那个美丽的龟(qiu)兹国王的 爱女,他亲爱的表妹;另一方面, 他被自己毁坏了戒行,怕不能修成 正果,实现自己的崇高教义而煎熬。
吕光却没有法眼,俘虏了 鸠摩罗什后,看不出他有 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其时, 鸠摩罗什三十出头,吕光 见他如此年轻,就当作凡 人戏耍,硬逼着鸠摩罗什 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 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 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 灌完后将其与表妹关在一 间密室里,鸠摩罗什酒后 破戒。
• 习学大乘的鸠摩罗什,愧悔万 分,痛不欲生,求死不得,后 为弘法,忍辱而生。 • 公元401年,后秦姚兴为延请 鸠摩罗什弘法传教,而发兵后 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 长安,并拜奉为国师。 • 至此,鸠摩罗什到达东土传经 之路,长达十六年!时年五十 八岁。 • 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 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 ,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 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两晋列国混乱,其中人才争夺 成为一大热点。公元382年,苻 坚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 临行前在宫中对吕光说:“帝 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 ,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 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善明阴阳, 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贤哲是国家的 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 来!”

作为一代高僧却屡破色戒,身边女子围绕,圆寂火化时舌根烧不烂

作为一代高僧却屡破色戒,身边女子围绕,圆寂火化时舌根烧不烂

作为一代高僧却屡破色戒,身边女子围绕,圆寂火化时舌根烧不烂除了玄奘外,还有另外一位能与之分庭抗礼的大师,被誉为最接近红尘的高僧。

他就是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出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个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原本是天竺的国相之子,根据古代的世袭制度,鸠摩罗炎在长大后也必然要作为国相继续辅佐君王。

于是,鸠摩罗炎逃离了天竺国,来到了龟兹国。

也就是在这里,鸠摩罗炎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鸠摩罗什的母亲——龟兹国的公主耆婆。

然而耆婆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听过鸠摩罗炎对于佛经的理解之后,她觉得此人对于佛教的理解并不深刻。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降生,耆婆看着可爱的儿子,心中燃起了希望: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说话与认字了,作为母亲,耆婆对儿子的表现除了感到惊讶,也十分满意。

在鸠摩罗什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耆婆带着他出城游玩,路过了一片坟地,看到那里荒芜腐败的样子,耆婆一下子参悟了大道。

从那一刻起,她决定出家为尼,远离苦海。

自从出家后,鸠摩罗什先后跟着母亲学习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聪慧的他很快便能够将其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慢慢地,鸠摩罗什的名声便传开了。

在盛行佛教的西域,鸠摩罗什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他的命运却也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路。

鸠摩罗什为人所知的除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外,还有就是在回到前秦的途中,吕光听说了前秦覆灭,苻坚被杀的消息后,便就近在凉州自立为王。

公元401年,后秦国姚兴出兵攻占凉州。

与吕光不同的是,姚兴对鸠摩罗什非常尊敬,亲自恭迎大师前往长安,并且以国师之礼相待。

彼时的佛经虽已有传播,但翻译质量不高且内容晦涩难懂,姚兴挑选了数百名僧人作为鸠摩罗什的助手,与他一同参与译经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国外经书,不同的文化在这次译经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然而姚兴看着大师的名声和威望逐渐逼近自己,便动了坏心思,这便是鸠摩罗什的第二次破戒:姚兴以王的名义“赏赐”了鸠摩罗什一个宫女。

和尚你只记得唐玄奘?这个和尚有两个媳妇还是翻译高手!

和尚你只记得唐玄奘?这个和尚有两个媳妇还是翻译高手!

鸠摩罗什,出生古代西域的龟兹国,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

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

当时前秦皇帝苻坚觉得鸠摩罗佛的名声甚大,于是让吕光让其带回,但是后来吕光刚走到凉城,苻坚就被杀死了,于是吕光就带着鸠摩罗什留在西凉,鸠摩罗什在西凉就开始了翻译佛经的工作了,但是佛教在两汉时期就传入中国了,因为一开始翻译的佛经不仅词语不规范,还很难看的懂,而且许多重要的佛经没有翻译出来。

与前人相比,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的优势十分明显。

他的梵文水平极高,来自龟兹,到过印度,还懂西域其他的一些语言,在凉州16年学会了汉语,可以说是最佳的翻译人才。

当时的被迫娶了龟兹公主阿竭耶末(传言这位公主并不是正牌的,是龟兹国王找人代替的)当时就有很多僧人学鸠摩罗什一样娶妻子,后来鸠摩罗什为了告诉大家什么是真佛在钵盂中放了满一钵的针,把大家都叫过来说“如果能像我这样,将这些都吃掉,就能够娶妻。

”他举起匙子将针放进口中,看着就像吃面条一样简单。

众僧都肺腑了。

鸠摩罗什一生娶了两个媳妇,第一个是龟兹国的女儿,第二个只是个宫女,相传鸠摩罗什在大殿与皇上和众僧讲佛法时,突然说道“我肩膀上,有两个小人在跳动,赶紧给我找个女的过来”然后鸠摩罗什就当中众僧的面啪啪啪,后来宫女果然生出两个儿子。

弘始十五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突然去世,他结束了他那坎坷而奇特的一生。

历史趣谈: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和尚 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历史趣谈: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和尚 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和尚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导语:吕光便强迫他与龟兹王的女儿结婚,鸠摩罗什自然不肯,吕光就将鸠摩罗什灌醉了,把他和龟兹王的女儿关到一起,最后被迫和王女结合了。

不近
吕光便强迫他与龟兹王的女儿结婚,鸠摩罗什自然不肯,吕光就将鸠摩罗什灌醉了,把他和龟兹王的女儿关到一起,最后被迫和王女结合了。

不近女色,不缔结婚姻,是我国古代佛教僧侣的基本戒律,但也有个别僧人迫于某种压力而娶妻纳伎,我这里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古代的高僧大德——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个名字大概不会太陌生。

他原是印度人,家世相当显赫,据说世为国相。

其父鸠摩罗炎本来可以继承相位,后来却突然离家出走,东度葱岭,来到了龟兹。

龟兹王久闻其名,奉之为国师,并且将自己刚刚二十岁的妹妹许配给他。

不久,鸠摩罗炎与龟兹王妹就有了爱情的结晶,此即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为人极聪明,据说她母亲怀他的时候,竟因为他的缘故而变得智力非凡。

七岁的时候,鸠摩罗什与母亲一起出家,从此成为永远的僧侣。

鸠摩罗什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我国东晋时期,当时他不辞辛劳,东来传教,为把佛教介绍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伟人中的一个。

鸠摩罗什虽然是僧侣,但却曾有过两次婚姻经历。

第一次是在前秦的时候,当时前秦将领吕光率兵攻破龟兹,时在龟兹的鸠摩罗什也被俘。

鸠摩罗什此时已经是西域佛教领袖,声名远播,以至于前秦皇帝符坚对他也非常钦仰,“密有迎罗什之意”,苻坚命吕光讨伐龟兹,实际也有要得到鸠摩罗什的用意。

尽管如此,论年龄,鸠摩罗什却还很年
生活常识分享。

鸠摩罗什“破戒”问题琐议

鸠摩罗什“破戒”问题琐议

鸠摩罗什“破戒”问题琐议【作者简介】霍旭初(1934-),男,天津市⼈,新疆龟兹⽯窟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佛教⽂化研究。

新疆龟兹⽯窟研究所,新疆乌鲁⽊齐 830002【内容提要】鸠摩罗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僧,但他曾两次“破戒”娶妻,这在《出三藏记集,和《⾼僧传》的《鸠摩罗什传》中均有记载,鸠摩罗什本⼈对此也⾮常悔恨,并将痛切转为悲悯⼼,在其翻译佛经中有所表露。

但上述⼆书明确记载鸠摩罗什的“破戒”完全是被迫⽽为,这是可信的。

⽽《晋书·鸠摩罗什传》的记载则是鸠摩罗什主动“索要⼥⼈”,这种记载并不可信。

古代佛教界对鸠摩罗什的“破戒”也有理性思考。

【关键词】鸠摩罗什/破戒/佛教我国四⼤佛经翻译家之⼀的鸠摩罗什,为佛教事业发展作出了巨⼤的贡献。

他的伟业永远载⼊世界佛教⽂化的史册,这位世界性的⽂化名⼈被世⼈弥久敬仰。

然⽽鸠摩罗什⼀⽣中发⽣的“破戒”事件,使其受到种种议论。

鸠摩罗什破戒,犹如美瑜中的⼀点瑕疵,让⼈总有莫⼤的遗憾和困惑。

对鸠摩罗什的破戒问题,古今中外学术界早有评说。

佛教界出于对佛教事业的利益、对⾼僧的崇敬,从戒律和佛教“⽅便”原则⽅⾯作出各种评议;历史学界注重史料的考证和分析,使⽤材料⽐较谨慎,评说⼀般⽐较严肃。

此外,在⽂学界有⼈⽤鸠摩罗什“破戒”故事加以演绎和发挥渲染,还有的以今⼈观念作所谓“⼼理分析”,对鸠摩罗什作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论说。

⽂学的描述演绎和分析不属于历史考证范畴,我们不予关涉和评论。

从学术研究领域看,关于鸠摩罗什破戒问题,由于史料上的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出现各执⼀词、莫衷⼀是的“混沌”状态。

同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存在某些顾虑和回避的情况。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深⼊探讨,拨开某些“迷雾”,澄清⼀些问题,使鸠摩罗什的破戒问题有个⽐较清晰的认知和⽐较公允的评价。

为此,本⼈发表如下陋见,或许会对此问题的探讨有些助益。

⼀关于鸠摩罗什的传记,最主要的有三篇: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卷⼗四的《鸠摩罗什传》;梁慧皎撰《⾼僧传》卷⼆的《晋长安鸠摩罗什》和《晋书》卷九⼗五《艺术传·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龟兹王的女儿——阿谒末帝,是白霸最小的女儿,生受卒年不详。

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据说是后秦高祖姚兴给他的一名宫女。

那么,鸠摩罗什作为一代高僧又为何会两次破戒呢?
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
相传,鸠摩罗什第一次婚姻并不是出于本本意,而是被破戒。

前秦将领吕光攻破了龟兹国,而当时鸠摩罗什正在龟兹国内,就这样,鸠摩罗什成了前秦的俘儒。

此时的鸠摩罗什已经是佛教的一代领袖,声名远播,前秦皇帝久仰鸠摩罗什的大名,想要收鸠摩罗什为已用。

于是,他们想出一计,把鸠摩罗什灌醉,并把龟兹王王女与喝醉的鸠摩罗什关到一处,所谓喝酒误事,于是一夜过后,生米也就煮成了熟饭。

这情节与金庸笔下虚竹与西夏公主类似,同样是被灌醉,同样是被强迫,只不过结局不同罢了,可见,艺术还是来源于生活的。

鸠摩罗什的第二次婚姻则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时后凉也已经灭亡,后秦取而代之。

当后秦皇帝姚兴率众人听鸠摩罗什讲经时,鸠摩罗什突然告诉皇帝,他的肩膀上站了两个小人,要让他们消失,只有用妇女。

在鸠摩罗什与宫女结合之后,就生了两个儿子,这宫女就是鸠摩罗什的第二任妻子。

这就是鸠摩罗什的两次破戒。

对于鸠摩罗什两次破戒的原因,有许多说法,或许鸠摩罗什作为一个高僧却生于乱市,因此他也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第一次也许是为了延续龟兹国后代,第二次也许是为
了让佛教传播下去,决定娶妻生子,养肓后代。

虽然鸠摩罗什破戒两次,但是他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佛教传播的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佛教中至为重要的一个高僧。

长安城里的西域名人

长安城里的西域名人

长安城里的西域名人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8年第11期“丝路行”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会在新栏目“丝路行”中为读者带来沿路国家和地区最美的人文景色。

长安城作为汉唐帝国的首都曾吸引四方才俊慕名而来,其中就有许多西域的人才。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位。

鸠摩罗什提到西安大雁塔,人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玄奘法师。

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大唐西域记》和他主持翻译的的佛经了。

其实在300年前的长安城中,已经有一位来自西域的高僧前辈首开了大规模译经的先河。

他就是鸠摩罗什。

从名字就可以推出鳩摩罗什并非中土人士。

史载他祖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其父鸠摩罗炎也是一名得道高僧。

幼年的鸠摩罗什十分聪慧,随着母亲各处游历,遍访名师。

青年时,他的佛学造诣已经闻名西域,名声甚至传到了中原。

公元382年,前秦大将吕光远征西域时,前秦国主苻坚曾专门叮嘱他一定将鸠摩罗什请到长安。

公元385年,龟兹国灭亡,吕光趁中原大乱在凉州自立为王。

鸠摩罗什被留置凉州,吕光专门为他修建了寺院。

17年后的公元401年,关中的后秦攻灭后凉,笃信佛教的后秦皇帝姚兴亲迎鸠摩罗什来到了长安城。

并安排他住在长安城西南圭峰山脚下的逍遥园,即今天西安市鄠邑区的草堂寺。

鸠摩罗什剩下的岁月都在长安城度过,在余生的十几年里,他与众弟子翻译了大量佛经。

今天较著名的佛教经典《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法华经》等等,都是由鸠摩罗什最初主持翻译的。

佛教自东汉时正式传入中国,带来的都是梵文经典,仅靠个别通晓梵文的僧人释读翻译,汉译佛经的缺失导致佛教在中国普及率不高,发展十分缓慢。

自鸠摩罗什主持的大规模的译经活动逐渐展开,汉译佛经很快流传于社会,佛教在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鸠摩罗什在长安的译经活动可谓是中国佛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来佛教在发展和逐渐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公元413年,一代高僧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草堂寺。

敦煌白马塔的故事

敦煌白马塔的故事

敦煌白马塔的故事传说啊,这跟鸠摩罗什有很大的关系呢。

鸠摩罗什可是个超级厉害的高僧。

他当时要到敦煌来,骑着一匹白马。

这白马可不是一般的马,就像那种有神力的伙伴一样。

它驮着鸠摩罗什一路奔波,走过了好多好多地方。

当他们终于到了敦煌的时候啊,这白马可能是太累了,就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你想啊,这白马多忠诚啊,一路陪着高僧,风里来雨里去的。

鸠摩罗什心里肯定特别难受,那白马就像是他的老友,陪着他走了这么远的路,最后却这样离开了。

于是呢,鸠摩罗什就决定为这白马建一座塔。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那是对白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呢。

这塔就这么建起来了,就像一个纪念碑一样,纪念着白马的功劳。

当地人啊,也都特别敬重这白马塔。

他们觉得这白马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就好像白马虽然不在了,但是它的精神还在守护着敦煌这个地方。

有时候啊,老人们就会给小孩子们讲白马塔的故事,小孩子们听得可入神了,眼睛睁得大大的,想象着白马驮着高僧的样子。

这白马塔就这么静静地站在那儿,经历了风风雨雨。

岁月就像一把刷子,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它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每次我路过白马塔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我就感觉那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

我会想象当年的鸠摩罗什站在这儿,看着白马倒下的那种伤心,也会想象白马在生命最后一刻的那种释然,好像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特别的伟大。

敦煌的白马塔,它不仅仅是一座塔,更像是一个有灵魂的存在。

它把过去的故事、情感都紧紧地包裹在里面,然后向每一个来到这儿的人诉说着,那种无声的诉说,却能让人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让你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那深厚的情谊。

鸠摩罗什举鼎

鸠摩罗什举鼎

鸠摩罗什举鼎
鸠摩罗什到了庙里,看见人家拜佛,他就拜佛;看到人家烧香,他也烧香。

啊!又看见在佛前有一个很大的鼎炉,大约最轻也有一百磅这么重;这个鼎很重的。

鸠摩罗什看见这个鼎炉很好玩的,很大的,也没有加以思索,很不费力的,把鼎炉拿起来,就顶到头上了。

等顶到头上之后,跟随他一起烧香的大人们都说:“呦!不简单
啊!怎么能顶得起来这么重的一个鼎呢?”他听到以后就觉得这个鼎立刻就重起来了,他即刻吓了一声,唉呀!就拿不住这个东西,鼎就跌到地上了。

这一玩,他就明白,因为心里有妄想分别的缘故,一分别了,所以就有轻有重啦!由此之后,鸠摩罗什就了悟了世间的事情,原来如此!万法由心生。

在他没有思量分别时,是“重而不重”,本来是重的东西,他也拿得动;一生出思量分别,本来不重的,也变成重了。

因为心有分别执着,所以鼎有轻重的差别。

他由此知道,“这一切,原来都是唯心所造,万法唯心!”如果没有分别心,就能调发自己潜在的能量,心不被“重量”这个概念束缚的时候就能起妙用,反而心着相了就不能起妙用;你要是没有分别,万物皆被你用。

无论什么,甚至于你不需要学,你都会明白。

智慧不是学来的,是本然真心的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後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国弘传大乘佛教。他毅然应允,表示即使为此受尽苦难也决无怨恨。他留住龟兹二十多年,广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他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请罗什升座说法。罗什说法时,西域各国的国王跪在座边,俯伏在地,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
符秦建元十五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符坚称述龟兹佛教盛况,特别推崇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建元十八年符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并谆谆嘱咐吕光在攻下龟兹後,从速送罗什进关。这是由於政治上的需要,罗什在西域的威信很高,控制鸠摩罗什也就间接控制了西域各国,这与石勒、石虎叔侄重视高僧佛图澄是同一道理。
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按:你知道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吗?(答案在文章结尾)鸠摩罗什是四位大师中最早在中国开始译经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鸠摩罗什大师的坎坷的一生,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弘扬佛法的决心,不惧破戒的干扰,翻译了众多经典。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译经大师,又是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
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弘始四年,鸠摩罗什应姚兴之请,住在逍遥园西明阁,开始译经。他最早译出的是《阿弥陀经》,接著开始翻译《大智度论》、《百论》等大乘经典。他组织和主持译场,邀请有学问的高僧一起参加翻译、重译《大品般若》,後来又译出了《法华经》、《维摩诘经》等重要的大乘经典。据史料所载:他一共译了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佛教典籍。
作为佛家信徒,鸠摩罗什晚年的个人生活有其不幸的一面。当时姚兴对鸠摩罗什说道:“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但一旦去世,法种将要断绝。”於是他将十名歌妓送给罗什,强逼罗什娶她们为妻,对罗什说来,这种第二次破戒并一娶十妻的做法,使他在师友及弟子面前拾不起头来。所以他在讲经说法时,总是用“臭泥中生莲花”自喻。深感有亏於佛门的清规,愧悔不已。《晋书·鸠摩罗什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罗什被逼娶妻後,众僧人纷纷学样娶妻。鸠摩罗什在钵盂中放了满一钵针,召集僧人说:“如果能够学我的样,将这些都吃掉,就可以娶妻。”他举起食匙舀针放进口中,如吃面条一样。众僧愧服。
建元十二年,吕光攻陷龟兹,获得了鸠摩罗什,见他年轻,就有点看不起他。恶作剧地强迫他娶龟兹国王的女儿。
罗什苦苦推辞。吕光说:“你父亲原来也是出家人。他可以娶国王的妹妹,你为什麽不能娶国王的女儿、又何必苦苦推辞呢?”吕光将摩什用酒灌醉,将他与龟兹公主一起关在密室里,罗什被逼破戒成亲。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时,後秦的姚苌已继符坚在长安称帝,慕鸠摩罗什的高名,曾经力邀罗什。但吕光父子妒忌罗什足智多谋,能力高强,始终扣住罗什在凉州,不许他东入关内。姚苌死后,他遣大军西攻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方得被迎入关,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弘始十五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突然去世,他结束了他那坎坷而奇特的一生。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漫长岁月中,有记载的佛教翻译家有二百余名,其中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不空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是龟兹人(新疆),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捷,读佛经过目不忘。她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矢志非君莫嫁。龟兹王强迫鸠摩罗炎娶她为妻,婚後生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罗什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
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途中有一高僧对他母亲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接着,他随母来到沙勒国停留一年,先拜佛陀耶舍和须利耶苏为师,学了许多大乘经典。鸠摩罗什叹道:“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成宝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