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寺住持理方法师
玄奘与鸠摩罗什两位传世佛教大师
玄奘与鸠摩罗什两位传世佛教大师佛教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传世大师,其中玄奘和鸠摩罗什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一生都致力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对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学识造诣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玄奘和鸠摩罗什两位佛教大师。
一、玄奘的生平与贡献玄奘(602年-664年)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大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壮丽的事迹。
玄奘出生于陕西长安,早年出家修行,并对印度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深入学习佛教经典,玄奘不顾艰险,于629年开始踏上了西行取经的旅程。
他历经艰险,历时17年,穿越沙漠、山川,终于抵达印度的寺庙,学习了大量经典。
玄奘的贡献不仅仅是将大量的佛教经典带回了中国,更重要的是,他将多种梵文佛经翻译成中文,为后世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他以身作则,高度重视佛教的文化交流,曾多次前往宫廷陈述佛教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他还亲自创建了一系列寺庙和文化机构,为佛教的传播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鸠摩罗什的生平与贡献鸠摩罗什(344年-413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佛教传教士。
他生性聪明才智过人,16岁便舍家出家,并深入研究佛法。
鸠摩罗什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翻译能力而闻名于世。
鸠摩罗什的一生几乎都在佛教翻译工作上度过,他所翻译的经典数量庞大,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还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教义体系,对后来的佛教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两位大师的学识造诣玄奘和鸠摩罗什都是佛教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对佛教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玄奘的学识极其广博,他不仅熟悉佛教经典,还对历史、文学、天文等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在印度期间,深入学习了多种语言、文化,为佛教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鸠摩罗什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精通多个语言,擅长翻译印度佛经。
他的翻译成果以准确、通顺、易于理解著称,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鸠摩罗什:坐在光阴里的禅-那莲那禅那光阴
鸠摩罗什:坐在光阴里的禅:那莲那禅那光阴盛夏时分,凉州城里异常的炎热。
街上的人穿着短裙半裤,淡然地坐在树下乘凉。
这个城市,永远都这样的闲适而悠然。
没有人注意,我悄悄地从那个侧门转了进去。
寺里,非常的安静。
街上的酷热一下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一颗燥热的心顿时清静下来。
大朵的熟季花正在没心没肺的开放,像一个单纯的孩子。
这花,无论在那里,都灿烂地微笑着,目光沉静而淡然。
佛门胜地,花也有了某一种佛性。
仔细的聆听那些久远了的故事。
一千六百年前,一个神奇的孩子出生在遥远的西域——龟兹(现为新疆的库车)。
这个孩子,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父亲是天竺国的婆罗门贵族。
在他还在母亲腹中时候。
母亲就忽然说起了天竺国的语言,而等到他出生,母亲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天竺国,佛教的故乡。
冥冥之中,命运之神已将爱的种子深种。
他就是被后世称为中国佛教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高僧——鸠摩罗什。
熟季花,坐在光阴的空隙里,大口地呼吸着佛家的气息。
如同偶然来此的我,只是人间一个匆匆过客。
无所谓爱,亦无所谓恨。
在佛的眼里,一切都是过往的烟云。
千年,也不过一瞬。
和熟季花一起站着的,是一株又一株正在结穗的玉米,丰盈而充实。
无从得知,一千六百年前,这座寺里,是不是一样的生长着这些人世间最质朴的物种。
是不是也有一个女子,把尘世的脚步轻轻地移到了这里。
用仰慕的目光,细揣着这深埋在时光深处的缕缕佛香。
年方七岁的鸠摩罗什,因深受母亲佛教思想的影响,随同母亲一起出家。
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少年的他呈现出了异常的聪明。
他每天背诵佛言千偈。
并能通过自己的悟解体会,深得大师们的赏识和爱护。
佛渡有缘人,自来如此。
我等俗世之人,尽管也在闲暇之机,走寺院,逛庙堂。
但心中却充满了尘世中诸般利益的向往,怎么能做得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佛门子弟呢?经堂的侧面,是一排静静的禅房。
朱红的门扉紧闭着。
低处的走廊里,蜷着一只打瞌睡的猫。
它懒洋洋地看了我一眼,即而打起了呼噜。
猫是一种有佛性的动物,它的沉静,它的独立。
千古悠悠维摩寺
千古悠悠维摩寺作者:韦新超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9年第12期韦新超自唐朝以来,在中国土地上,知道王维这个诗人的很多,知道维摩寺的人较少。
自古以来,能与古刹寺庙挂上钩、连着筋,集人名、字名、寺名、地名于一身的唯王维一人。
河南省方城县城西北25公里四里店乡郦山脚下有座古寺叫维摩寺,传说该寺是以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字摩诘)的名字命名的。
古时这座寺叫“泥茅寺”。
唐朝时,泥茅寺因遭兵乱洗劫,山门殿堂毁坏殆尽。
众沙弥相继而去,仅剩住持觉立长老勉强维持空门。
一日黄昏,一书生和一童仆来寺投宿。
晚上,觉立煮稀粥招待二人。
饭罢,觉立长老捧出王摩诘诗画残卷,与书生观赏解闷。
闲聊间,长老说:“寺院被毁时,寺中所藏摩诘的诗画,多半付之一炬,令人惋惜。
”书生问道:“长老对王维诗画有何高论?”长老道:“老衲觉得摩诘之作乃当世一绝!”书生笑而问道:“长老可有修复之意?”觉立道:“老衲梦寐以求,但财薄力单,只好空唤奈何了!”书生道:“我愿助一臂之力!”长老惊喜道:“此话当真?”书生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劳烦长老去南阳府台大人处一趟,拿着我的尺素。
”长老应允。
翌日,觉立打点行装,到山下借马一匹直奔南阳府。
三天以后,府台大人亲率能工巧匠,协同裕州知府,押着几十辆大车,黑压压一队人马向泥茅寺开来。
一路鸣锣开道,布告百姓:修建泥茅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他们忙活了七七四十九天,泥茅寺终于焕然一新,亭台楼阁,兀然耸立;金塑玉雕,满堂生辉;佛祖神胎,栩栩如生。
只乐得觉立长老合不拢嘴,对书生笑着说:“蒙先生之隆恩,寺院重复旧观,只是没人在这梁柱墙壁上作画赋诗,实为憾事。
”书生说:“若不见笑,小生就代笔了!”觉立长老赶紧找来笔墨纸砚,令人搭台架梯。
这书生昼夜不停,直画了三七二十一天才完工,个个夸赞,人人叫绝。
进山门,一大屏风上画着南海观音;进大殿两个迎光大柱上画着金龙绕玉柱,犹似东海龙王出水,北海蛟龙腾空;左厢房画十八罗汉,相貌各异,栩栩如生;右厢房画后羿射日;后大殿又有万里长江图,奇峰怪石,各显神姿,三峡之美,尽在图中。
当过10年 兵。转业后他一直在运输公司开货车,来往于河西
撰文/摄影_王牧“每次开车路过这里,看见窗外的山,我都想哭,这里真的太荒了。
”我们的司机杨根录在从兰州到敦煌的路上发出这样的慨叹。
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西部汉子,出生在甘肃平凉,当过10年兵。
转业后他一直在运输公司开货车,来往于河西走廊运送物资。
就像古代那些驻守边关的军人一样,他把大部分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国道312线上。
夕阳刺目的光线透过挡风玻璃直射进来,48岁的杨根录摸索着从一个深蓝色的眼镜盒中拿出一副墨镜戴上,双眼仍然目视前方,表情坚毅。
我随手帮他点着了一根当地牌子的烟,烟味儿很冲。
透过他吐出的第一口烟雾,我看到了窗外那片甘肃大地,天空和远山都融化在土黄色的灰尘中,汽车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向前奔驰,一条新铺就的并不是十分宽阔的柏油路通向那个使用了两千年的名字——西域。
崭新的国道312线路牌早已代替了“河西道”的标签在通往西域的漫漫长路上,兰州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从空中望去兰州仿佛是用黄土砌成的狭长城堡。
宽阔、凝重、平静的黄河从城中流过,四周几百米高的山把兰州围在了中央的河谷地带,整个城市就散落在黄河的两岸。
因为多山的原因兰州城里无法建设机场,所有抵达兰州的飞机都要在市区西北120公里的中川机场停靠。
除了正在兴建的写字楼、几座大型商场和宾馆之外,很难看到高层的建筑——西部的这些省会城市好像总是处于建设中的状态。
陆路交通十分发达,这里是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条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兰州的西编组站,是中国西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西部的特产和内地物资都要在这里调配。
当然,最方便的还是公路,共有10条14个方向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兰州,它们分别是G6(北京-拉萨)、G30(连云港-霍尔果斯)、G75(兰州-海口)、G22(青岛-兰州)、G109(丹东-拉萨)、G212(兰州-重庆)、G213(兰州-云南磨憨)、G309(山东荣成-兰州)、G312(上海-霍尔果斯)和G316(福州-兰州)。
鸠摩罗什
不负如来不负卿——鸠摩罗什的传奇说起佛教中的著名人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西游记中的玄奘。
西游记虽说是一部小说,但是玄奘要去西天取经确有此事。
但是!你们不知道,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从西域来到东土传经,历经十六年的坎坷磨难。
他,就是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天竺人,出生于西域龟兹(qiu ci丘慈)国,东晋时后秦高僧。
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他幼年随其母嗜婆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精通梵语和汉语。
他翻译了许多经文,其中家喻户晓的就有《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摩诃he般若bo re波罗蜜经》。
其译文非常简洁晓畅,深入浅出,深受众人喜爱,因此广为流传。
中国之佛教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
鸠摩罗什,其人真实生平,颇具传奇。
其父鸠摩罗炎,是龟兹国国师。
其母嗜婆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自通天竺语。
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
这种现象与舍利弗在母胎时的情形相似。
鸠摩罗什从师学经,每天背诵千偈jie 便已通晓妙谛。
他的名声传遍整个西域,人们非常钦佩。
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来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着登上法座。
从骠骑将军吕光攻破龟兹国后,鸠摩罗什的人生便坎坷起来。
吕光攻破龟兹,俘虏了罗什,却没有法眼看不出罗什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就把他当凡人戏耍,硬逼他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
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并将其与表妹关在一间密室里。
鸠摩罗什酒后破戒,痛不欲生,却为弘法忍辱而生。
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
后秦时,国君姚兴为能让其留下“法种”,遂强逼鸠摩罗什接受伎女十名。
据《晋书》记载,鸠摩罗什有两个儿子。
关于鸠摩罗什的传说很多,这里也就不一一讲述了,如果有谁感兴趣,可以去百度一下,或者去查史料《高僧传》《出三藏记集》。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法师初入内陆时弘法演教之处。
罗什寺历经沧桑,多劫多难,殿宇僧舍无一幸存,现仅存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塔。
现在的罗什寺正在修复中,目前已完成大雄宝殿工程。
[寺院胜景]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中心,历经沧桑,多劫多难。
殿宇僧舍无一幸存,现仅存的罗什塔,即罗什祖师圆寂荼毗后“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之舌舍利塔。
虽风尘满面,仍挺立如初。
[当今住持]
理方法师,生于1970年,1988年9月于兰州五泉山浚源寺出家。
1998年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
2001年于斯里兰卡(Sri Lanka)克拉尼亚(Kelaniya)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获佛学硕士学位,2002年继续攻读哲学博士。
2005年10月回国后,本焕长老付法授记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
2006年11月嗣觉光长老教观总持第四十七代传人,同年又嗣法幢宗第四代传人。
2007年12月,任武威鸠摩罗什寺住持。
鸠摩罗什和佛经翻译剖析
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2) —— 翻译方法
• 音译法
• 罗什之前的译者:借用玄学名词来译佛学概念;
• 罗什:采用汉字音译等方式,重新定名,
•
力求统一译名,避免一辞多译。
Hale Waihona Puke 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3) ——翻译态度
• 罗什的意译并非毫无原则的乱译。他运用意译法,目的是使 中土诵习佛经者易于接受理解。可以说,罗什是我国较早考 虑读者接受能力的译者,与后来西方奈达的“读者反映论” 不谋而合。
• 罗什译经庄重严谨。他先将梵文译成口语,讲出义旨,并 拿旧译来对照,经过详细讨论,写成初稿,还要以“论”证 “经”,再做修改。他的译场也是论场,有不同的意见,可 以互相辩论,互相斟酌。
• 罗什对翻译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其以前译者多不署 名,道安编撰《综理众经目录》时,在确定译者方面花了不 少工夫。因此,罗什首倡译者署名,以负文责。
开设译场(1) ——背景
• 罗什入华时,正是佛教在南北中国大面积推广之时, 随着佛教信徒的增加,规范佛经翻译已经成了社会 的一种必需。罗什是我国最早开设译场的译家,他 在长安逍遥园与长安大寺设立译场,率弟子八千余 人,大规模地翻译佛经。开创了中国集体翻译佛经 的先河,从而为以后译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僧赞宁:“有天然西域之语趣”
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1) ——翻译文体和翻译原则
• 开意译之风,“依实出华”
时有僧睿法师,甚为(姚)兴知,(罗)什所译经,睿并 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受决品》云“天见人, 人见天。”什译经至此,乃言曰:“此语与西域义同, 但在言过质。”睿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 见’?”什喜曰:“实然!”
翻译组织方面,鸠摩罗什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西游记》第十四回原文注音拼音
《西x ī游y óu 记j ì》第d ì十sh í四s ì回hu í原yu án 文w én 注zh ù音y īn 拼p īn 音y īn心x īn 猿yu án 归ɡu ī正zh èn ɡ 六li ù贼z éi 无w ú踪z ōn ɡ百度清源居文库《西x ī游y óu 记j ì》第d ì十sh í四s ì回hu í原yu án 文w én 注zh ù音y īn 拼p īn 音y īn心x īn 猿yu án 归ɡu ī正zh èn ɡ 六li ù贼z éi 无w ú踪z ōn ɡ诗sh ī 曰yu ē : 佛f ó 即j í 心x īn 兮x ī 心x īn 即j í 佛f ó ,心x īn 佛f ó 从c ón ɡ 来l ái 皆ji ē 要y ào 物w ù 。
若ru ò 知zh ī 无w ú 物w ù 又y òu 无w ú 心x īn ,便bi àn 是sh ì 真zh ēn 如r ú 法f ǎ 身sh ēn 佛f ó 。
法f ǎ 身sh ēn 佛f ó ,没m éi 模m ú 样y àn ɡ ,一y ì 颗k ē 圆yu án 光ɡu ān ɡ 涵h án 万w àn 象xi àn ɡ 。
无w ú 体t ǐ 之zh ī 体t ǐ 即j í 真zh ēn 体t ǐ ,无w ú 相xi ān ɡ 之zh ī 相xi ān ɡ 即j í 实sh í 相xi ān ɡ 。
玄奘戒律思想
他於西元六二八年西行到達高昌(今高昌 故城)。高昌王麴文泰篤信佛教,深夜秉 燭親自出宮相迎,給予最高禮遇,想要強 留玄奘,長期供養。面對龐大的帝王權柄, 他毫無拒絕受命的籌碼,於是選擇了最壯 烈的「絕食相拒」法,為求法而不惜捨命。 烈的「絕食相拒」法, 麴文泰只好作罷,並與玄奘結為兄弟,請 他取經後再回高昌。麴文泰又贈送黃金百 兩及綾絹等物,組織護送隊伍,作書二十 四封給沿途國家的帝王,請求他們對玄奘 提供幫助。
這種「大乘殊勝」的見地,玄奘無論行於 何所,都一以貫之。
例一
玄奘西行求法途中,路經屈支國(古稱龜 茲,今新疆庫車地區),在阿奢理見寺, 與聲聞僧木叉毱多對談。木叉毱多勸他: 屈支國具足《雜心》 屈支國具足《雜心》、《俱舍》、《毘婆 俱舍》 沙》等論,學之已經足得,不煩西涉受艱 辛。玄奘乃詢問:屈支國是否有《 辛。玄奘乃詢問:屈支國是否有《瑜伽師 地論》(他就是為了究明《瑜伽論》 地論》(他就是為了究明《瑜伽論》義, 所以西行求法的)。毱多竟然聲稱那是 「邪見書」。
問題意識
1.
2.
從玄奘傳記的片段記載可知:玄奘本人自 律甚嚴,相當重視戒行與威儀。因此對於 他的戒律生活,似可掇合這些吉光片羽, 作一較為完整的陳述。 玄奘歷經艱辛而西行,他不但要適應迥異 內地的沙漠氣候,又要適應沿途邦國的風 土民情,自律甚嚴的他,究竟如何拿捏持 守戒律與因應俗世的分際?這是值得觀察 的問題。
(二)受戒:研學戒法,一遍斯得 受戒:研學戒法, 武德五年(622),法師年滿二十,到成都 武德五年(622),法師年滿二十,到成都 受具足戒,隨即安居學律, 慈恩傳》 受具足戒,隨即安居學律,《慈恩傳》說 他對於五篇七聚的律學要旨,「一遍斯 得」。可見得玄奘對於聲聞律法,是下過 工夫的。
慧立本,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大正五○,二 慧立本,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二二中。
寻访鸠摩罗什的足迹
从开始到现在,鸠摩罗什就是一个传奇。
实际上,它一直沉睡在佛的梦境里,从未醒过……鸠摩罗什绝不仅仅是一位佛典翻译家,更主要是一位佛学思想家,其译作并不能代表其全部思想,其中观学派的译作至多也只能反映其思想历程中的一个阶段。
如今,从我们口中说出的“世界”“未来”“心田”“爱河”“回光返照”等等都是鸠摩罗什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又称罗什,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他的父亲来自印度,名鸠摩炎,母亲是龟兹王妹,字耆婆。
鸠摩罗什不仅是享誉东晋时代的西域高僧,而且是中国佛教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化名人。
他7岁随母出家,游学于北印度、疏勒、莎车等地。
401年至长安后大规模译经并组织僧团,其门徒弟子遍及中原。
西域僧侣东土弘法至鸠摩罗什达到巅峰,所译佛经也成为中国佛教学派藉以开宗立派的基本经典。
库车朝圣一如似梦我行走在库车的文物古迹里,去过苏巴什、龟兹古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等,徘徊多日,晚上回到龟兹宾馆住宿,一日日被大厅屋顶上的一组色彩鲜艳的壁画缠绕,我非常惊讶,不禁好奇地询问宾馆的负责人,他说,在库车呆久了你会喜欢这个地方的,这是千佛洞临摹的壁画,这就是龟兹的灿烂艺术瑰宝,“要想写龟兹,我劝你先不要急着动笔”。
我说,我想写的是龟兹佛子鸠摩罗什,因为我对他的印象是从我凉州故乡、在我七八岁懵懂的时期开始,听姥姥念经,一边指着窗外的佛塔对我说:“我们念的佛经都是这位龟兹圣人鸠摩罗什翻译的,他就在姥姥住的这个院落生活了18年。
”那时起,我就听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
他为了渡凉州王吕光成佛,略施佛法让一根铁棒生根,吕光服输后就修了这个罗什寺。
后来,唐朝开寻访鸠摩罗什的足迹撰文·摄影/朱纪臻鸠摩罗什绝不仅仅是一位佛典翻译家,更主要是一位佛学思想家,其译作并不能代表其全部的思想。
包括中观学派的译作,至多也只能反映其思想历程中的一个阶段。
如今,从我们口中说出的“世界”“未来”“心田”“爱河”“回光返照”等等,都是鸠摩罗什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不分伯仲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不分伯仲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不分伯仲的意思是指分不出第一第二,那不分伯仲有什么典故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不分伯仲的典故,欢迎阅读不分伯仲的典故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均为扶风郡人,经历也极为相似,班固16岁时到洛阳太学求学,与傅毅成为同学,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
永平五年(62年),班固迁为郎,典校秘书,二人又在洛阳相遇。
汉明帝时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
在反对迁都长安问题上,班固作《两都赋》,傅毅也作了《洛都赋》、《反都赋》。
汉章帝即位后,召傅毅为兰台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
傅毅作《显宗颂》十篇,显于朝廷,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
汉和帝时期,窦宪任车骑将军,请傅毅为主记室。
不久,窦宪升大将军,又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
至此,二人又成为同僚,均作《北征颂》歌颂窦宪北伐的功绩。
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窦宪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
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窦宪谋反案受株连,死在狱中。
傅毅作为东汉的文史学家,为世人交口称誉,与班固不相上下。
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当时人们的评价:“是以兰台之史,班固、贾逵、杨终、傅毅之徒,名香文美。
”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中也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不分伯仲的解析成语词目:不分伯仲成语发音:bù fēn bó zhòng成语解释:分不出第一第二。
成语出处:无成语示例:两位追求者的才学、家世都一样优秀,不分伯仲,让她不知如何抉择。
成语接龙:不分伯仲→ 找不到合适的成语不分伯仲的故事因为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的玄奘,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以翻译佛经闻名。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高僧的翻译成就不比他差。
而且年代比他早,还是一位异域高僧。
这位高僧传奇到什么程度呢?历史上曾有几位皇帝争相抢夺他。
律宗历代祖师大德
律宗历代祖师大德(一)昙摩迦罗尊者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一75年),从此时开始一直到三国曹魏的时间,所有的僧伽都没有制度,只是剃除须发,以别于世俗外道而已。
昙摩迦罗,又作昙摩柯罗、昙柯加罗、昙柯罗,意译法时,中印度人,他的家里极其富有,而其祖先因扶贫接济乐于办慈善事业而闻名中天竺。
因为他的祖先乐善好施广积阴德的缘故,所以后来才诞生了这位昙摩迦罗尊者,尊者自幼聪敏,智勇双全。
据高僧传谓:“幼而才悟,质像过人。
”通解四吠陀,自谓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也就是说,在他少年时期,已学尽印度的古代文学及五明学,可以说是当时中印度的大文豪。
在二十五岁时,有一天,他偶然的走进一所梵刹,无意中翻阅了一部《阿毗昙心论》,茫然不解,遂请一比丘敷讲,始悟因果之理妙达三世,自从这个时候开始,摒弃世俗之乐,始觉过去错用心机,而出家后,二六时中精进修学,精通了三藏圣教。
曹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9年)至许昌(一说洛阳),我国人称他为法时尊者。
法时尊者来到河南洛阳后,看到我国僧人没有能受大戒,深以为怀,遂发起弘扬戒律的大誓愿。
但因种种因缘,未能成熟,徒劳二十一年,至魏少帝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律戒本一卷,并请梵僧制订羯磨法传授戒律,成为我国授戒度僧之始。
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中国律宗的始祖。
尊者性好游方宣化,而不注重于静守潜修,所以有机缘来到我国的首都——洛阳。
与尊者同时而来的还有康僧铠、昙帝、帛延等高僧,他们虽然都精通律部,俱有律书的译述,但其贡献最大的仍要推法时尊者最为第一。
《高僧传》记载说,时有诸僧共请昙摩迦罗译出戒律,昙摩迦罗以律曲制,文言繁广,佛教未昌,必不承用,可译出僧祇戒心,止备朝夕,更请梵僧(昙谛)立羯磨法,中夏戒律,从此开始。
尊者在我国洛阳住锡二十六年之后,又回到中天竺,或是游方教化,或是入山静修,其后不知所终。
(二)求那跋摩尊者求那跋摩(公元367——431年),意译作功德铠。
令现世功业速得成就的佛号解读
令现世功业速得成就的佛号(全经至少念一遍,很短)复次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于静夜中,能诵如是诸佛名号,是等众生,于现世间所作功业,皆速成就。
日日增长,无诸障碍。
八佛名号经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复有大乘众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
尔时世尊。
与无量无数百千万众。
前后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
于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向佛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
我有疑心今欲发问。
惟愿如来怜愍众生为我解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
善男子。
随汝所问。
若有疑心。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时舍利弗蒙佛印可许决疑网。
欢喜踊跃即白佛言。
世尊。
颇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世尊。
往昔愿力常为众生现在说法。
彼诸如来所有名号。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欲得诵持此诸佛名。
若读若闻及以书写。
缘是功德。
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无所缺减。
至于无上正真之道。
速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所咨问真妙辩才。
为于来世无量众生广作利益。
慈悲哀愍一切天人。
能问如来如斯奥义。
是故汝今谛听谛受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
善男子。
东方去此过一恒河沙世界。
有一佛刹名难降伏。
于彼国土有佛世尊。
号善说称功德如来至真等正觉。
于今现在为诸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
从此东方过二恒河沙世界。
有一佛刹名无障碍。
于彼国土有佛世尊。
号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至真等正觉。
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
从此东方过三恒河沙世界。
有一佛刹名曰爱乐。
于彼国土有佛世尊。
号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至真等正觉。
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
从此东方过四恒河沙世界。
有一佛刹名曰普入。
于彼国土有佛世尊。
号善斗战难降伏超越如来至真等正觉。
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
从此东方过五恒河沙世界。
有一佛刹名曰净聚。
于彼国土有佛世尊。
号普功德明庄严如来至真等正觉。
《梵天佛地》(全八册)
图奇与民国佛学界的书信往来《梵天佛地》(全八册)(意大利)图奇著魏正中萨尔吉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2384页580.00元《探寻西藏的心灵——图奇及其西藏行迹》魏正中萨尔吉编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162页48.00元图奇与民国佛学界的书信往来高山杉意大利硕学图奇(Giuseppe Tucci,1894—1984,与利玛窦同乡)佛教学、西藏学巨著《梵天佛地》(Indo-tibetica)汉译本的问世,是中意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与《梵天佛地》同时出版的,还有一本辅助读物《探寻西藏的心灵——图奇及其西藏行迹》(下文简称《行迹》),收入不少有关图奇生平和著作的权威文章。
细读《行迹》,我们会发现图奇虽曾踏查西藏多年,却从未到过汉地(图奇去过日本,参看哲学家洛维特[Karl Löwith,1897-1973]回忆录《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区立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第138-139页)。
可是,图奇不仅懂汉语,译注过许多经史子书和汉译佛典,还同民国佛学界有过书信往来。
《行迹》对这些往来无只字提及,现将其辑录在一处,供《梵天佛地》与《行迹》的译者和读者参考。
图奇与支那内学院互赠书刊图奇不仅在其名著《汉译陈那之前的佛家因明论典》(Pre-Dinnâga Buddhist Texts on Logic from Chinese Sources, Baroda: Oriental Institute,1929)中引用过吕澂关于藏译本《集量论》的研究(《〈集量论释〉略抄》,《内学》年刊第4辑,民国17年12月初版),而且在此之前就同吕澂所属佛学研究机构支那内学院有过书信往来和书刊互赠。
在支那内学院《内学》年刊第2辑(民国14年12月初版)“本院概况”第九条“对于国外佛学界之交际”中有这样一段话:本年二月,《内学》年刊第一辑出版,即分赠东西各国大学图书馆及佛教学者,又与日本《宗2010年教研究》、《东方佛教徒》(英文)、《东方青年》(英文)、《佛教新闻》等杂志,法国《亚细亚学会会报》等,互相交换。
鸠摩罗什的三句名言
鸠摩罗什的三句名言鸠摩罗什(345-413)是印度大乘佛教学者和翻译家,他今天被广泛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翻译工作和教义传播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鸠摩罗什的教义概括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启发,下面将介绍他的三句名言,并谈谈它们的含义。
第一句名言:即为“学佛人,皆为佛。
”这句话体现了鸠摩罗什对佛陀教诲的理解。
他认为,佛陀所教的佛法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无论是修行者还是普通众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佛。
这是因为佛性本具,只需通过学习和修行,我们就能够开发和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觉醒的境地。
鸠摩罗什的这一见解对于那些希望修行佛法的人来说是一种鼓舞和激励,让他们相信自己有潜力成为佛。
第二句名言:即为“唯心所愿,可遇而全。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愿力和努力在修行佛法中的重要性。
鸠摩罗什认为,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并付诸行动去实现它们,我们才能够获得满足和圆满。
无论我们想要成为佛、解脱生死轮回,还是达到禅定和般若的境地,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执着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去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这一教义激励了佛教徒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修行目标,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个人的力量和责任。
第三句名言:即为“以慈悲心救度众生。
”这是鸠摩罗什对于佛菩萨慈悲行愿的理解。
他认为,作为修行者和弘法者,我们应该怀有慈悲心,积极地帮助他人,拯救众生,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鸠摩罗什强调了慈悲和利他的重要性,他相信通过慈悲行善,我们能够积累善业,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同时也能够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一理念在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崇,也成为了佛教徒追求的道德和修行准则。
总体来说,鸠摩罗什的三句名言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他鼓励大家相信自己的潜力,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强调了慈悲和利他的重要性。
这些教义对于修行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和指导,提醒我们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善待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鸠摩罗什寺住持理方法师
理方法师,生于1970年, 1988年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礼谛显上师剃度出家。
1994年7月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经过四年的学修,完成本科课程,于1998年在中国佛学院本科班毕业。
之后于1999年考入斯里兰卡(Sri Lanka)克拉尼亚(Kelaniya)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
2001年在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获佛学硕士学位。
2002年4月,又考入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攻读哲学博士,研究早期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名著《大毗婆沙论》,于2005年8月在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完成博士课程。
2005年10月回国后,得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付法授记,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同时出任甘肃省武威市平心寺住持。
2006年1月应香港佛教联合会的邀请,经中国佛教协会的推荐,到达香港,住香港观宗寺,担任香海正觉莲社学务发展主任。
2006年11月18日,在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座下嗣天台宗法脉,被授记印可为天台宗第四十七代教观总持传人。
2007年8月,甘肃省兰州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七届代表大会,理方法师当选为副会长,同年又在在武威海藏寺嗣法幢宗法脉于理智法师座下,被授记印可为佛教法幢宗第四代传人。
2007年12月,应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佛教协会与鸠摩罗什寺的邀请,回国到武威鸠摩罗什寺担任住持,同时增补为凉州区佛教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