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2015年中图版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课件

高一地理2015年中图版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课件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第 3 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 理意义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 两侧 递减 。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二分日 最大值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赤道 最小值地区 南半球 北半球 极点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课 标 解 读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 及其成因。 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3.能根据资料解释某些与地 球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
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变化(重难点)。 2.昼夜长短的变化( 重难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新课导入建议 用我国黑龙江漠河夏季出现的白夜图文材料,引起学 生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夏季特点
气温高,日照时间长,降水较 多,植物生长茂盛。
冬季特点
气温低,日照时间短,降水较 少,植物进入休眠期。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夏至日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回归线。
冬至日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
位于南回归线。
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太阳 直射点位于赤道。
季节对生物圈影响
生物生长繁殖
春季和夏季是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时期, 秋季和冬季则是植物休眠和落叶的时期。
动物迁徙和冬眠
一些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或冬 眠,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
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如农业种植、渔业捕捞、旅游出行等。
03
地球形状和重力作用
地球椭球形状及其原因
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质心为原点,以地球自转轴为极轴,以地球赤道面为 基面的坐标系。在地心坐标系中,地球公转表现为地轴在空 间的摆动,地球自转表现为地面点的周日旋转。
02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现象
昼夜交替产生原因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导致太阳光线 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交 替现象。
太阳直射点变化
直接影响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可能直接排入海 洋,对洋流造成污染和破坏。
对洋流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能对洋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行为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 统,进而影响洋流的流动特征;而气候变化也可 能导致洋流系统的改变。
间接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改变风场和温 度场等物理环境,从而影响洋流的流动和分布。
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

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

2018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知道四季、五带的划分。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原理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教材整理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阅读教材P21第2段~第6段,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二分日赤道极点正误判断:(1)太阳高度角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简称。

( )(2)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长。

( )(3)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提示】(1)×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在当地正午时。

(2)×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ppt

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ppt
阳高度)。如图所示:
(2)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角度及一年内调整的幅度: ①安装的角度: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纬度差(即 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例如,北纬40度在夏 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应该是40°-23°26′,
在冬至日时,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26′。
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南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至北 极圈和南回归线至南极圈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相差46°52′,所以一年内热水器调整的幅度也是46°52′;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为
例如,某地昼长9小时,则该地7点30分日出,16点30 分日落。如下图所示:
反过来,知道某地的日出(或日落)时间(地方时),也可以
求出该地的昼长(或夜长)。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例如,某地地方时5点日出,则该地昼长为14小时。如 下图所示:
2.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 变化。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 地区白天最短的是 ( )
短 越长,夜越
极昼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范围达到最
大,北极圈及其以内有 极昼 现象。冬半年(9月23日前后
至次年3月21日前后)相反。春、秋分日,全球各地 昼夜平 分 ,均为12小时。
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时空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结果之一是形成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 变化。 夏半年(北半 球) 春、秋分 冬半年(北半 球)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 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最值法”记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直射点所在纬线“最大”;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一年中“最大”,南半球一 年中“最小”;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年中“最大”,北半球一年 中“最小”。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1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随季节变化冬一至年日中:的南最回大归值线,及北其半以球南各各纬纬度度达到
达到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两次
直射,但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该地获得太阳辐 射量的多少,那么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 的呢?
受地球球体形状和平行光线的影响,地球上除太阳直射 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外,其它地点每远离太阳 直射点所在纬线一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少1°。因 此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
H=90°-纬度差(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 差)。
例如夏至日(6月22日)与冬至日(12月22日)北京(40°N)的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夏至日:H=90°-(40°-23°26′)=73°26′ 冬至日:H=90°-(40°+23°26′)=26°34′ 如果计算的不是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当日直射 点的纬度可以在当年的天文年历上查到。
随纬度变化春夏秋至分日日::由由北赤回道归向线南向北南两北极两降侧低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离直射 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直射点向某地接近,该地太 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
[迁移应用] 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阿金

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阿金
夏至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直射点南移且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 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
直射点南移且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 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冬至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直射点北移且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 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2)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0°_ ,此时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_小__值。
(3)B点的昼长是_1_2_小时,C点此刻位于_昏__线上( 填晨线或昏线)。 (4)A、B、C、D 四点的白昼长度由长到短排列是 。 D>C>B>A
右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 的光照图”,完成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 6月22日 (日期)前后的光照情况。
例2 读下面矩形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AC为晨线时,此日是 6月22日
前后,判断理由
是 当AC为晨线,则北极圈为极昼现象
.
(2)当DE为晨线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
.全球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从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
20点 (3) 当DE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
15.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虚 线代表回归线),回答问题。
(1)AB是 晨线 (填晨或昏线),
极夜范围是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2)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
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
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此刻,A处是 4 点钟,C点是 4 点钟,D 点是 10 点钟。 (4)此日,B处日落是 18 点钟,D处日出是 4 点钟, D处昼长与 A 处相同,都是 16 小时。 (5)A B C三地,此时昼长由大到小排列为 A>B>C,正 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A>B>C, 线速度由大到小 是B>C>A,角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B成

高中地理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 中图必修1

高中地理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 中图必修1

A.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B.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D.上海的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
【解析】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 现极昼;②90°E位于昼半球的中间(地方时为12时);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根据 图中信息确定直射点位置和节气。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北极圈以内 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90°E为正午12时,日 期为12月22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比90°E早2小时,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14时。第(3)题,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应该与 90°E各相差90°,因此其经度分别为0°和180°。第(4)题,此时上海是12月22日 14时,与上海日期相同的地区是地方时0时以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的地区, 经过计算可知90°W为0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是180°经线。第(5)题,此日是北 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南昼越长。上海在北京的南方,且经度比北京偏东, 此时日出时间比北京早,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短。 【答案】 (1)23.5°S(或南回归线) 66.5°N~9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2)12 22 12 14 (3)D (4)A (5)C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 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 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概念: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2)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①一般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 两侧递减 。 ②北半球二分日: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北半球夏至日:从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北半球冬至日:从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宇宙中,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其运动方式对于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两种主要运动,即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地理景观、决定了气候氛围、影响着物种分布和人类活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一年的周期。

由于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会发生变化的。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所处的地区便是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我们所处的地区则是夏季。

这种公转所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态和人类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地球靠近太阳,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相对较大,由于光照充足,气温升高,植物的生长旺盛,农业生产丰收。

相反,在北半球冬季,地球离太阳较远,阳光照射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气温下降,植物生长减缓,农作物产量减少。

因此,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地球自转对地理格局的影响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使得地球上的各处都经历一天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种自转运动对于地球上的地理格局和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存在。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无数条平行线,而纬度则是指从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的弧长。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每个位置都经历不同的白天和黑夜,这导致了各地气温、日照时长和季节的差异。

其次,地球自转带来了地球的自然景观多样性。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地球上的山脉、河流、草原等地理特征得以形成,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例如,赤道地区阳光直射,气候炎热,热带雨林分布广泛;而极地地区由于光线的倾斜度较大,气温极低,覆盖着冰雪。

最后,地球自转决定了风力和洋流的存在。

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表面的等压线和无数的气压带,而这些等压线和气压带间的差异使得气候变得复杂多样。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2.理解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3.了解四季更替现象,理解五带划分标准。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2.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3.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节气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时间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最大值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赤道最小值地区南半球各地区北半球各地区极点(3)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三、季节更替 1.成因1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1)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2)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3)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3.划分类型天文四季气候四季(以北半球为例) 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夏→立秋立秋→立冬立冬→立春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范围春过渡季节夏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秋过渡季节冬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 4.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思考1.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为什么?答案不是。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而不是在夏至日,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夏至日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升起国旗,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哪一天升旗早?答案国际劳动节当天升旗时间早。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3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问题导学主题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活动与探究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住宅建设用地供应紧张,加之一些城市在对新建住宅楼规划审批环节中存在漏洞,有些开发商违规施工,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影响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使基于“阳光权”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材料二:济南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1)材料一中影响建筑物采光和日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其中,决定济南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3)从材料二看出,济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何规律?主题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活动与探究材料: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1)以北京为例,分析三图中的昼夜长短状况。

(2)夏至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有何特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纬度有何关系?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地点的地理纬度和某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求出该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其公式为:H=90°-纬度差(H表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差是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如果所求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二者中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则二者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逐渐变短正午最短――→逐渐变长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

(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长。
()
(2)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
(3)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
()
(4)纬度越高,季节变化越明显。
()
(5)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
【提示】 (1)×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2)×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 (3)√ (4)× 中纬度季节变化明显,高纬度长冬无夏,季节变化不明 显。 (5)D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 最大,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 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 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A 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 -(A-B)=90°-(30°-10°)=70°
_南__半_球__
北半球
二分日
赤__道__
极点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 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 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
问题 1 (区域认知)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 【提示】 夏季日出早,白昼长;冬季日出晚,白昼短。
问题 2 (综合思维)九月份新学期开始至国庆节期间,白天和黑 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①______。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②______。

2.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③______。

3.时间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⑦________分割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⑧__________;反之则⑨__________。

2.变化规律(1)赤道地区:全年⑩__________;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⑪______、⑫______现象。

(2)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与北半球⑬______。

(4)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⑭__________,均为⑮______小时。

三、季节更替1.原因:⑯____________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2.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1)低纬度地区⑰__________,季节更替现象⑱________。

(2)高纬度地区⑲__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⑳______更替明显。

3.季节划分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来划分。

(1)中国传统四季划分:以○(2)气候统计工作中(北半球)的划分22________月,每三个月一季。

夏、秋、冬依次类推。

北半球春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23______。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1月10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据此完成1~2题。

1.胡锦涛主席出访期间,地球的位置最接近上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2.出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正(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没有变化 D.先大后小考查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据此回答3~4题。

3.元旦这一天,下列各地中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厦门 D.海口4.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 )A.5月1日 B.8月1日 C.11月1日 D.3月1日考查点3 季节更替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6.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方法技巧练方法一地球上各地正午日影偏向的规律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

据此回答1~2题。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 .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方法技巧(1)赤道上:半年正午日影偏南,半年正午日影偏北。

(2)北回归线上:除夏至日太阳直射外,一年中其余时间正午日影都偏北,南回归线上与之相反。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偏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与之相反(极夜除外)。

方法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3.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2)此时A 点是________时,A 、B 、C 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_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

(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4)C 点的夜长是______小时,D 点的夜长是______小时。

方法技巧(1)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如下所示:3月21日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9月23日(2)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反之。

(3)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4)同一纬度地区,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依次为60°、30°、0°,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比较( )A.此时,与乙地同一条纬线上的地区太阳高度相等B.这一天乙地比甲地晚见到日出C.这一天四地同时位于晨线上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丁地2.6月22日,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丙>甲 B.甲>乙>丙C.乙>甲>丙 D.甲>丙>丁3.从A地到B地的最短航线是( )A.自西向东B.先向北,再向南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4~5题。

4.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5.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2010年,常州地区(约31°N,东八区)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月13日上午10时收看在加拿大温哥华(约49°N,西八区)举行的冬季奥运会直播。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6~8题。

6.在A、B、C、D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和距离2月13日最近的分别是( ) A.A和C B.A和D C.C和D D.B和C7.当小明从电视中看到冬奥会开幕时,温哥华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A.2月13日18时 B.2月12日18时C.2月13日17时 D.2月12日17时8.下列关于“2010年2月13日”常州和温哥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州昼长比温哥华短B.常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温哥华小C.两地昼长都逐渐变短二、综合题9.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MPN为______线,其中MP是______线,PN为______线。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4)M点昼长________小时,P点夜长________小时。

(5)M、N、P、Q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①正午②90°③递减④南半球各纬度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⑥赤道⑦纬线圈⑧昼长夜短⑨昼短夜长⑩昼夜平分⑪极昼⑫极夜⑬相反⑭昼夜平分⑮12 ⑯太阳直射点⑰全年皆夏⑱不明显⑲全年皆冬⑳四季○2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223、4、5 ○23相反基础达标练1.A [11月份,地球正向冬至点靠近。

]2.B [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 3.D [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

四地中,海口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

]4.B [厦门市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应为距离二至日最近的一天,所给的四个选项中,B项8月1日距夏至日最近。

]5.C [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大约相差两个小时,因此当地经度约为90°E,据此可知应为乌鲁木齐。

]6.A [季节不同,昼夜长短就不一样,乌鲁木齐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方法技巧练1.C 2.D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依据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准确判断四地所在的纬度。

第1题,由图中可知①地的正午太阳方向半年在北方,半年在南方,且有太阳直射,应为赤道地区;②地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北方,且有太阳直射,说明②地在南回归线上;同理③地在北回归线上;④地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故④地在北极圈上。

只有③地可能反映我国的情况,故选C。

第2题,由第1题可知,②地在南回归线上,当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故选D。

]3.(1)6 22 (2)15 C 12 (3)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12 0解析从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此图所示的范围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图表示的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此日太阳直射23°26′N,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据E点所在经线为18时,可推算A点的时间为15时,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故夜长为12小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故夜长为0小时。

综合提升1.D [此时太阳直射15°S,甲、乙、丙、丁四地纬度高低排列为丁>甲>丙>乙。

所以丙地的线速度比甲地小,丁地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大,乙地昼长大于甲地,先看到日出,这一天四地不会同时位于晨线上。

]2.C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结合第1题可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3.C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指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的长度。

]4.A 5.C [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从所在地的南方,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②③;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为③②①。

]6.C [根据图示的极昼极夜和地球公转方向即可判断。

]7.B [东八区的区时是2月13日10时减去16小时等于2月12日18时。

]8.D [2月1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离太阳直射点越近越大,越远越小。

]9.(1)南东南12 22 (2)晨昏晨昏(3)23°26′S,45°E冬至17 (4)12 0 (5)Q>M=N>P解析第(1)、(2)题,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知中心为南极点,MPN为晨昏线,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MP为晨线,PN为昏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为极昼可知为12月22日前后,根据自转方向可知P点在N点东南方向。

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可推出北京时间是17时,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