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高考经济常识易错知识点总结重点
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中经济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经济基本概念
- 经济:解决资源分配问题和满足人们无限需求的活动。
-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
-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消费所获得的满足感减少。
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资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个人和企业自由决定生产和消费。
- 计划经济:国家对资源分配进行计划和控制,国家决定生产和消费。
3. 供需关系
- 需求: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供给: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供需相等,价格稳定。
4.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报酬
-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管理技术。
- 生产要素报酬: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资本利息和管理技术收益。
5. 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
- 国民收入: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全部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6. 货币和通货膨胀
- 货币的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
-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以上是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有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点总结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
高考经济常识个考点与分析
高考经济常识个考点与分析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最终创造的全部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考经济常识的重要考点。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影响GDP的因素以及GDP的意义和局限性。
在计算GDP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值来得到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值来得到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值来得到GDP。
影响GDP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GDP的。
GDP作为一个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在高考经济常识中也需要考生了解其意义和局限性。
GDP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GDP无法反映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高考经济常识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需求通胀、成本通胀和货币供应过多等。
需求通胀是指需求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成本通胀是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货币供应过多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导致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和储蓄价值。
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就业状况。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调整货币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和提高生产效率等。
3.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通过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他国商品进入自己国家市场的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也是高考经济常识的一个重要考点。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影响和反对意义。
经济常识归纳总结
经济常识归纳总结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了解一些经济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市场运作,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一些基础的经济常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原理之一。
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一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而当供给高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
供需关系的理解对于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参与非常重要。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的总体状况。
货币政策的执行通常通过调整利率、购买政府债券和调整银行准备金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水平等因素。
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经济中的需求超过供给时,物价会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增加生活成本等。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管理通货膨胀。
四、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参与生产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这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土地提供生产场地和自然资源,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和资金,企业家才能是指创业者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五、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GDP表示一国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出的总价值。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
GDP的增长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六、贸易贸易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换活动。
贸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而国内贸易是指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换。
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经济常识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易误易混知识点1.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指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成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与“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是矛盾的。
[分析] 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①商品的价值是无法由自身来表现的,必须与其他商品相交换,通过其交换价值(货币产生后通过价格)来表现其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或价格的基础,交换价值或价格反映价值,因此价值决定交换价值或价格。
②“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是针对以往“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而言的,是指在市场上形成商品的价格。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分析] 等价交换要求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
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相符。
等价交换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并非指任何时候、任何交换场合都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分析] 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如通货膨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国家政策保护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垄断行业的垄断价格等,因此物价上涨并不一定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但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5.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分析] 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的优势,所以就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天然是金银6.物价下降就是通货紧缩的表现。
[分析]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的经济现象。
不是所有的物价下降都是通货紧缩的表现,只有物价全面的、持续下跌并且经济衰退才是通货紧缩。
经济常识易错知识集锦(教师版)
经济常识易错知识集锦一、生活与消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3、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质的不同,不同质的东西不能实行量的比较。
√4、当前,我们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点,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有偿还水平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的现象。
√5、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存有形式。
√6、生产决定消费,消费调节着生产。
√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8、假冒伪劣商品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9、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10、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11、价值是不同的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不同的商品相互比较、相互交换的基础。
√12、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
×13、商品生产者降低自己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唯一的办法是提升劳动生产率。
√14、提升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1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16、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都成正比。
√18、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9、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1、商品、货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都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2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都需要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神奇(shénqí)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jiāohuàn)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huòbì)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gùdìng)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huòbì)的本质: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11、信用工具分类:(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及易混易错点剖析--经济常识第四课旧人教版必修1
2010 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及易混易错点剖析--经济常识第四课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一,复习提纲:1、为什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2)由农业的现状决定的。
当前,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在:a、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B、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C、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D、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负担较重、收入增长缓慢。
2、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始终把农村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①一靠党的政策。
长期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二靠科技。
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培养新型农民。
③三靠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
④四靠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⑤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等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②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④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及易混易错点剖析--经济常识第六课旧人教版必修1
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及易混易错点剖析--经济常识第六课(旧人教版必修1)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一,复习提纲:1、我国银行有哪些类型?各自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答:(1)中国人民银行----性质: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分。
职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稳定币值;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商业银行----性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在我国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
三大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3)政策性银行-----性质:专业银行。
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个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职能: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目的是促进大型项目建设和大宗贸易,从而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2、银行的地位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答:地位: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作用:①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能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3、储蓄有哪几种类型?其作用是什么?答:广义的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和商业保险,手持现金等。
狭义的储蓄就是存款储蓄。
公民存款储蓄的形式主要有: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邮政储蓄等。
作用: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稳定币值,调节供求关系;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债券和股票有哪些不同?债券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答:债券和股票相比,二者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法不同。
根据发行者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政府债券是国家筹措资金,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之一;公司债券是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扩充生产设备而发行的。
2010高考经济常用知识归类总结
高考经济常用知识归类总结:一、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1、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必须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持久动力2、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措施:①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②.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③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④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了解: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举措:①家庭消费水平从根本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根本途径。
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③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加大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④政府要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加大对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支出,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稳定农民消费预期,使农民有钱干预消费。
⑤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保障。
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⑦引导农村居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提倡力所能及的预期消费3、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①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的质量和效益。
②出口要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③切实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保持出口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着重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能源资源的进口,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高考经济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经济必背知识点总汇
1. 国民经济核心概念
- 国民生产总值(GDP)
- 国内生产总值(GNP)
- 国民收入
- 国民可支配收入
2. 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 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的概念
-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 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要素
4.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 经济周期的特征与阶段
- 经济波动的原因与影响
5. 国际贸易
- 贸易与自给自足的区别
- 贸易的利益与成本
- 贸易壁垒与自由贸易
6.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
- 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意义与形式- 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与问题
7.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
以上就是高考经济必背的知识点总汇,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高三经济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复习知识点归纳1. 市场经济体制- 定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来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 特点: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由、竞争、效益和激励等特点。
- 组成:市场主体、生产要素、市场机制和政府等。
2. 市场需求与供给-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商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的关系。
- 市场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不同价格下愿意供应的数量的关系。
- 市场均衡:市场需求与供给相等的状态,确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和数量。
3. 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可以控制价格和数量。
- 寡头垄断:市场上有几个供应商,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和数量控制。
- 竞争:市场上有很多供应商,不存在价格和数量控制。
- 垄断竞争:市场上有多个供应商,但每个供应商的产品稍有差异。
4. 国民经济核算- 定义: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的总体活动进行统计,以了解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情况。
- 组成: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国家收入和支出等。
- 功能:国民经济核算可以衡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5. 货币与通货膨胀- 货币职能: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备资金和支付手段等。
-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物质产品增长速度,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6. 贸易与世界经济- 贸易形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 贸易壁垒: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 贸易自由化: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7.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改善。
8.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分配。
- 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式,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权益。
9. 税收与财政政策- 税收:通过向纳税人征收税款来获取财政收入。
-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税收、支出和借贷等手段,达到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高考经济知识点总结(超全版)(背诵版)
高考经济知识点总结(超全版)(背诵版)基本经济学概念
- 生产要素:劳动、自然资源、资本、创新
- 货币:一种通用的流通工具,也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 价值:商品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 市场: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易的场所
- 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多个供应者合作垄断市场
宏观经济学
-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终极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 物价总水平:衡量物价总水平的指标为物价指数
- 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投资于购买耐用性资产以增加生产效率和产能
- 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呈正相关
- 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兑换的市场
微观经济学
-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企业在生产决策时必须考虑成本与产出的边际关系
- 供需平衡: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
- 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数量和规模
- 垄断竞争:有多个生产商提供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企业在做生产决策时必须考虑长期成本
以上是部分高考经济知识点的总结,备考经济的同学可以结合相关教材和题目进行复习和练习。
高考经济知识点总结
高考经济知识点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知识内容。
在高考中,经济学也是重要的考察领域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经济考试,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指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可获得的数量,而需求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则往往上升。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情况。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影响市场;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少数几个卖家控制着市场;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卖家,但每个卖家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产品是标准化的,卖家无法控制价格和产量。
3.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通过统计国内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情况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国内消费总额等。
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总量。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或者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5.国际贸易与汇率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国际贸易和汇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贸易顺差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贸易逆差则相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竞争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以上只是高考经济知识点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常常考察的内容。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归纳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非选择题常用、常考知识点(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5、为什么要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高中经济常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中经济常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中政治是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有些经济常识需要重点掌握,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经济常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经济常识重点知识(⼀) 1、商品是价值和使⽤价值的统⼀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价值的统⼀体,⼆者是对⽴统⼀的关系。
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重视产品质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关,与社会劳动产品⽣产率成反⽐。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产率⽆关。
知识运⽤:国家不断提⾼⾃主创新能⼒、企业要不断提⾼劳动⽣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正是价值规律发⽣作⽤的唯⼀表现形式。
知识运⽤:当前国际⽯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等价交换。
知识运⽤:⼀分钱⼀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能调节⽣产资料和劳动⼒在各⽣产部门的分配。
能刺激商品⽣产者改进⽣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劳动⽣产率。
能促使商品⽣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作⽤概括为⼀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
知识运⽤:“⼈⽆我有、⼈有我优、⼈优我廉、⼈廉我转。
” 6、货币的职能 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段、贮藏⼿段、⽀付⼿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3)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有关现实问题一、名牌战略(或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①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信誉和形象(无形资本)→更容易实现价值,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巨大的经济效益,重大的社会影响。
②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知识链接: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结合“劣质奶粉”事件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
应加强法制性;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
也是属于不当竞争;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产品越来越便宜(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创造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盈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高考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考经济知识点归纳高考经济科目是许多学生所关注的科目之一,因为经济知识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下面将对高考经济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市场经济体制1.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其特点包括自主决策、自由竞争、价格调节和企业自主等。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计划经济则强调中央计划的调控。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资源分配,政府需要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如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外部性的管制。
二、微观经济学1. 劳动供求与市场均衡劳动供求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和就业率。
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工资下降,就业率增加;当劳动力求大于供时,工资上升,就业率减少。
2. 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市场的需求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市场的供给由生产者的供给决定。
市场均衡点是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点,决定了商品价格和交易量。
3.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等形式。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果有所不同。
三、宏观经济学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总产出的增加,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涉及到人类福利的提高。
3. 显性与潜在失业显性失业是指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的人,潜在失业是指实际上可以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找工作的人。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1. 外汇市场与汇率外汇市场是国际货币交易的场所,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 贸易壁垒与自由贸易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自由贸易则强调国际贸易的自由和公平。
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指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指某一地区内各国经济相互融合。
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二、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三、货币的易错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4、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
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经济常识常考易错知识点总结
1、供求与商品的价格是相互影响,价格由价值决定,由市场形成。
2、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别,只有优劣之别。
使用价值与价格无关。
3、见到价格只能从价值和供求方面寻求答案,不能从使用价值处想。
4、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价值由纸币的发行量决定。
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6、在经济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科技,在哲学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矛盾。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符号。
8、纸币只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必须要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执行这两个职能。
9、经理(厂长是行政指挥中心,有决策权;企业党组织是政治核心地位;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10、见到经济活动(如怎么样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怎么样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怎么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想:国家、企业与个人
11、见到市场经济应想到面向市场、价值规律、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
12、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①市场②科技③管理,④素质⑤经济效益⑥品牌⑦竞争力
13、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
1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主体、主导与被支配的关系;但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有同等待遇。
15、股份制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但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实现股份制。
我国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并没有改变其集体经济的性质。
中央银行(国家机关≠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16、按劳分配属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以外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不属于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17、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通过科技、管理与素质等手段减少投入,增大产出。
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还要考虑成本是否降低。
18、混合所有制经济如果是国家、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公有制经济本身
19、走城镇化之路是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之策,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的根本之策,科教兴农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
20、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自愿上,社会保险带有强制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21、公平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守法律和法规。
22、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要注意减去免征额并分段计算。
23、正确的消费观是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做到适度消费
24、在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中注意:公平原则(交易的灵魂试金石着重强调的是“斤两足”,诚实信用原则(是交易的基本精神强调是“真实”不欺诈。
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自愿、重要原则(平等
25、WTO的最重要原则是非岐视原则(不是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26、市场机制是指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
商品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
27、引进外国的资金不是越多越好,引进外国的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应该注意“适用性”的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以能够消化、吸收、提高、创新
28、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及“平等互利”原则
29、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各国都在探讨这中,都尚未建立、形成。
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提供短期贷款,后者提供长期贷款。
31、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动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熟记有关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
2.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 银行利息率
3.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4.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
银行利息=存(贷款数×利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