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整理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9)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一、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我校高效课堂的五环教学法:趣、放、展、升、拓,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一、情景导入:(趣)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竹子吗?你们还记得关于“竹”的有关成语故事吗?2、品味“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它的人文主题是:抒发、坚定志向与心愿。

这首诗写竹即写人,学文即学志,学托物可言志,学气节和风骨。

教学目标1.品悟竹之姿、竹之志,感悟气节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2.结合诗人生平、拓展阅读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地读,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中意蕴。

2.品析关键词“咬、立、千磨万击”,理解竹之姿、竹之志。

3.对比竹、人的命运与历练,拓展阅读诗人写竹作品,感受诗人借竹写志,寓意深长。

教学基本过程一、“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课前暖场(3-5分钟)暖场内容:(梅、兰、竹、菊的古诗诵读)1. 刚才同学们温习了我们学过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句,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梅的什么品质?预设1:坚强、谦虚。

(它是是最坚韧的花。

)预设2:高洁。

(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

)2. 读着读着你读出了兰的什么品格?预设1:廉洁、质朴。

(它不为黑暗污垢所染。

)(它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预设2:清逸。

(它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3. 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菊的什么精神?预设:坚强。

(不畏严寒、迎霜斗雪。

)4.你们猜猜竹代表什么?(PPT出示:?)预设:生说各种答案。

生1:坚韧挺拔。

(它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生2:奋发向上。

(竹虽有节,却不止步。

)(暑尽寒来,它仍绿荫葱葱。

)生3:简约淳朴。

(素面朝天,保持本色。

)生4:高风亮节。

(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

)生5:刚正不阿。

(不畏权势、不逢迎、不偏私。

)生6:专心致志。

(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打,它始终“咬定青山”。

)正直:虽不粗壮、但却正直。

无私奉献:它全身上下都是宝,竹杆可以做成竹椅、凉席等。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竹石》一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竹石》,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意。

4.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竹石》,教师巡回指导。

6.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等方面,对《竹石》进行鉴赏。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和人文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作者:郑燮4. 诗意: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

5. 鉴赏:修辞、意象、情感。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竹石》。

2. 摘抄《竹石》中的佳句,进行欣赏。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竹石》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竹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竹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竹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意,培养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诗人的高洁志向,培养如竹一般的坚韧品质。

教学内容- 《竹石》的作者背景介绍:郑燮,号板桥,清代诗人、画家。

-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意,体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深刻含义。

-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诗歌的韵律、意象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背诵全诗。

-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高洁志向。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板书材料。

- 学具:课文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竹石》,圈画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3. 朗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

4. 深入解读:逐句解析诗意,讨论诗歌意象与诗人情感。

5. 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坚韧”品质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总结《竹石》的主旨,强调培养坚韧品质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主题:《竹石》- 内容:作者、诗意、意象、情感、品质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竹石》。

- 选做题:查阅郑燮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与主题。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背诵情况。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通过诗歌的学习与感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背诵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

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竹石》,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三首。

本课主要学习第一首,全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竹子和石头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停顿、语气,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赏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诗歌内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诗歌特点:描绘竹子和石头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坚韧品质。

4. 诗人情感:对自然界的赞美,对坚韧品质的颂扬。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竹石》。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描写竹子和石头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⒉过程与方法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体会竹子坚韧不拔,顽强立场,坚定的品质。

体会诗中表露出的是人刚正不阿,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知竹石⒈师:老师想考考大家,“花中四君子”都有谁?“岁寒三友”都有谁?学生回答师:“四君子”中有竹,“岁寒三友”也有竹,可见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竹子的古诗。

⒉介绍作者:学生汇报搜集资料师补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

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⒊齐读课题提问:竹石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二、整体感知,读竹石⒈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停顿,和节奏。

⒉指名朗读,齐读,男女生读,范读三、读懂古诗,解竹石⒈再读古诗。

⒉理解字意: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石》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赞美竹子和石头精神的古诗。它通过竹子和石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和顽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句子展示了竹子和石头在困难面前的坚定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整理思绪和表达观点。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提问,发现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些盲点。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有一些知识点没有讲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体验:感悟作者对竹子和石头精神的赞美,以及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现实启示。
举例解释:
-在朗读与背诵环节,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停顿、重音和语调,通过多次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生字词教学中,强调字词的正确书写,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在意象理解方面,以竹子和石头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竹子象征着坚韧、挺拔,石头象征着坚定、顽强。
6.塑造良好品格: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坚定、顽强的品格,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竹石》,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生字词掌握:熟练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意象理解:理解竹子和石头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10 古诗三首 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 古诗三首 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竹石》这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竹石》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

2.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 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4. 诗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竹石》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竹石》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竹石》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

3.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诗歌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诗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竹石》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歌背景:清代诗人,以竹、石为主题,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4. 诗歌解析:意象、意境、情感5. 诗歌朗读:韵律美6. 诗歌讨论:哲理、人生感悟7. 写作练习:创意写作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竹石》,并默写生字词。

2. 选做题:以《竹石》为灵感,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6)_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6)_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6)_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课题竹石备课节数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XX山、立根、原、破岩、千锤百炼、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过程与方法:1、引导他们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并关怀学生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在学习中培育、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与节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课堂模式六步教学法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学案设计意图导入⒈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

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出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⒉介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

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宠爱和推崇。

⒊板书课题,齐读。

学生沟通,老师适时补充解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有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出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⒈自由朗读,读通读准,留意停顿,和节奏。

⒉指名朗读,齐读。

⒊同桌沟通:借助注释,依据自己理解,说说诗文所写。

合作探究1、“咬定XX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2、“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商量沟通:“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9)】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课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9)】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课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9)】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课古诗》摘要:一、猜谜导入,揭示“竹”题 1.出示:细细的叶,疏疏的节,1.读古诗,1.“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中“咬定、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流程:一、猜谜导入,揭示“竹”题 1.出示: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2.猜诗谜,揭诗题。

3.了解作者。

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 1.读古诗。

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准、流利。

2.师生合作读古诗。

三、解读文本,揣摩“竹”意(一)品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1.“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 2.“立根原在破岩中”,一个“破岩”字写出了什么? 3.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4.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5.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二)品读“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1.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2.深化“东西南北风”的含义,顺延诗意,荐读毛主席的诗“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借用“__________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赞竹。

3.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4.这真是一株______的竹子!(三)了解“诗言志”的表现手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竹石》,理解诗中“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东西南北风”等词。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导入、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花中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四君子图片,(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梅兰竹菊)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四君子?尤其是竹子以高洁的品质,成为文人墨客喜欢歌颂的对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竹子的古诗《竹石》。

板书课题:竹石清郑燮二.解诗题、知诗人1.讲解“燮”字的读音和结构,学生简介郑燮的资料。

2.点明《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设计意图:课件先出示《竹石图》,后出示古诗《竹石》,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三.读古诗、品韵味1.读准字音:指名读诗,强调读音:“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课件出示:“劲(jìn)”有“力气、精神、情绪、神情、态度、趣味”的意思。

例如:“使劲”“干劲”“拼劲”。

“劲(jìng)”在字典里的意思却是“坚强有力”,表示“坚强、坚挺、坚韧不拔”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读音)小结:古诗的学习,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通过选择解词,通过解词导读,体会古诗用词、读音的精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方法。

)2.读出节奏:听录音(设计意图:播放《竹石》的朗读视频,帮助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说节奏、练习读、个人读、集体读。

四.想诗境、悟诗情(一)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鼓励学生理解诗意。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20)(Word最新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20)(Word最新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20)通过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20)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锤百炼、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前言:今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在上课之前啊,老想考考同学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留意听咯。

师:“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梅兰竹菊)师:“岁寒三友”是哪三友?(松竹梅)“四君子”中有“竹”,“岁寒三友”中也有“竹”,可见,竹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今日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和竹有关。

古诗的题目是?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师:作者是?(郑燮)师:他是清代诗人,郑燮。

燮字,是个生僻字,很多人都不会念,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驾驭了燮字的正确读音!真了不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小结: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现在人们常说的郑板桥指的就是作者。

他是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他尤其擅长画竹、画兰。

《竹石》就是他题写在自己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像这样,为自己的画画作品而写的诗就是题画诗。

(二)解诗题1、说诗题师:那么郑燮题写的这首《竹石》诗,主要是写竹还是写石呢?小结:大家通过预习都已经知道了(精确地说)这首诗主要写竹。

既然这样,题目《竹石》有该怎么理解呢?谁来说?(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2、齐读课题三、品诗句,悟诗情(一)熟读古诗师:那这从岩缝中长出来的竹子,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让我们走进诗文中去了解吧! 走到学生中间去,去指导,点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8)(Word最新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8)(Word最新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8)通过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8)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竹石》教学设计⒈学问与实力⑴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锤百炼、坚劲、任尔”等词。

⑵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⒉过程与方法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⒊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目标: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具打算: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石灰吟》。

2、《石灰吟》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生:借物喻人,表面上赞的石灰,事实上是借石灰的精神来比方)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出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沟通,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扶植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特殊坦荡、潇洒)(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美丽,栽了很多竹子。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竹石》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竹石》的作者郑燮以及其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竹石》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3. 诗歌鉴赏: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竹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竹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难点:从多个角度鉴赏《竹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2. 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竹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竹石》的作者郑燮以及其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竹石》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4. 诗歌鉴赏: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竹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4. 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小组讨论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竹石》,完成诗句解析的练习题。

2. 选做题:撰写一篇关于《竹石》的鉴赏文章,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竹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方法: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竹石》一诗,使学生了解其作者郑燮,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意解析:意境、情感4. 诗歌鉴赏:韵律、节奏、意象七、作业设计1. 背诵《竹石》一诗。

2. 结合诗意,发挥想象,为《竹石》一诗绘制一幅插图。

3. 搜集郑燮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欣赏,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本节课通过讲解《竹石》一诗,使学生了解了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了诗意,感受了诗中的意境。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0)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0)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0)
竹石一、教学目标:1、学习《竹石》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
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
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
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想
一朵馨香独具的兰花,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你们还记得
哪些诗?今天学习《古诗三首》的《竹石》这首诗。

(二)新课:1、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1)《竹
石》逐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看,
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
牢牢地咬定青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
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进”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
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1)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这首诗,描绘的是
竹子,说一说,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
竹子。

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9)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中“咬定、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流程:一、猜谜导入,揭示“竹”题1.出示: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2.猜诗谜,揭诗题。

3.了解作者。

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1.读古诗。

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准、流利。

2.师生合作读古诗。

三、解读文本,揣摩“竹”意(一)品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2.“立根
原在破岩中”,一个“破岩”字写出了什么?3.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4.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5.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二)品读“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2.深化“东西南北风”的含义,顺延诗意,荐读毛主席的诗“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借用“__________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赞竹。

3.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4.这真是一株______的竹子!(三)了解“诗言志”的表现手法。

1.读着这首诗,我们就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或许,作者想借竹子表达什么情感?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

3.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4.了解“诗言志”的表现手法。

5.师生一起表演诗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了解“竹”情1.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一株在破岩中生长的竹子,就是一部与艰难和困苦作不屈斗争的生长史,是一首唱着生命最强音的交响乐。

2.了解“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竹松梅”3.赏析苏东坡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4.交流诵读有关竹的诗句。

5.师生一起唱诗。

五、回归生活,引发“竹”思郑燮借竹子表达自己刚正不阿,不怕风浪,不畏打击的这一种顽强的硬骨头精神。

我想,联系我们自己,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打击等等,当你遇到这些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鼓励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作业回家后,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

七、板书竹石[清]郑夑咬定竹破岩人坚韧不拔坚劲刚正不阿任尔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