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两重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涵探析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的进行家教最早的诫子书。

《母训》,即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训诫儿子的记录。

至于南北朝时代最有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和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清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更是影响深远。

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启蒙读物更是汗牛充栋。

研究、筛选、汲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劝勉读书。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关于教子劝学勉学的格言、传说故事、家书家训更是不可胜数,仅从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三字经》来看,其中就列举了数十个劝学、勤学、苦学、励学的故事来勉励孩子学习,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这些故事,通过《三字经》琅琅上口的传颂,使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颜氏家训》中,专有一节“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不能隐也”。

颜之推历仕四朝,始终靠自己的才学立足于乱世,他亲眼目睹了梁代士大夫子弟因不学无术造成可悲的局面,因此,深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积财千金,不如薄技在身”的思想和勤、精、博、虚、实的学习方法。

历代家训中,都十分重视教育子弟读书做人。

大多数家训都认为,教孩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寻上达之路,更主要是读书做人。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家庭教育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含了许多价值观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其现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尊重长辈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价值观。

长辈代表了家族的智慧和经验,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孩子们在家庭中需学会尊敬和听从长辈的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家庭的和谐氛围。

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的成长十分重要,他们可以通过长辈的言行模范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2. 孝敬父母在传统家庭中,孝敬父母被视为子女应尽的义务。

孩子们需要尊敬和孝敬父母,孝顺父母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更是对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孝敬父母可以让子女懂得感恩和感恋,不断地提高孝顺父母和尊敬长辈的意识。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中的孝敬父母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3. 孝道教育孝道教育是传统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教育孩子们尊敬、孝顺父母和长辈,我们可以使他们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孝顺之心。

孩子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付出,懂得尊敬和孝敬父母。

孝道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4.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传统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它教导孩子们做人要诚实守信,在家庭成员和他人之间保持诚信。

这样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诚实守信能够提高个人的信任度和社交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勤俭持家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勤俭持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它教导孩子们珍惜和节约资源,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节俭意识和良好的消费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价值1. 传承家族文化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家风家训及内涵解读

家风家训及内涵解读

家风家训及内涵解读
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风家训及其内涵解读:
1. 诚实守信:这是许多家庭所推崇的品质。

它意味着要保持诚实和守信,不说谎,不欺骗,遵守承诺。

2. 孝悌为先:强调家庭中的孝道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

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3. 勤学奋进:鼓励家庭成员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4. 仁爱善良:倡导对他人友善、宽容和关爱。

对待他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5. 勤俭节约:强调勤劳工作和节俭生活。

珍惜资源,不浪费,合理支配财务,培养节俭的美德。

6. 自律自强:要求家庭成员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觉遵守规则,独立自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家风家训的内涵解读旨在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
惯,塑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它们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代相传,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具体家训,但都体现了对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传统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家族 Ethics and family education的重要载体。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身心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的活动,其不仅对个体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孝道思想中国历代文化中,「孝」是乃至伦理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说到孝,必定不得不提“五常”之一的「孝」。

“孝道”以心为本,学以致用,自视为有担当、有良心的人,自觉拥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去尽孝之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七十二孝”,就是通过形像化的表现,把孝道刻画得十分生动鲜明,从中对孝道做了细致动人的诠释,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世袭。

孝道思想的传承,使得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家族间的家族关系也更加牢固。

2、礼仪思想「礼」是民族文化和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从中华文化的传统看,礼仪是对平常礼数、对人对己的规范,其目的在于把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纳入到规范之中,以这种形式化的方式,使我们的社会有了一定的规矩和秩序。

在家庭教育中,礼仪的教育可以使子女懂得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懂得如何礼貌地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3、诚信思想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诚信的意义是做人讲信用,是一种道德行为,强烈要求做人要遵守承诺,讲究忠实、信用和信任等诸多要素,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契约精神。

其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人们在交往中如果缺乏诚信,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以至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因此,诚信思想在传统家训中被提倡,通过女性“以小让大、以一己之愿念天下之愿”,男性“才德并重、精于业务,待人以诚信”等传统美德,营造出一个富有诚信信仰的家庭,为后来的性格形成奠定了根基。

二、现代价值1、传统家训中的陪伴意识。

“有妻则定,无妻则随”、“闺房深似海,何须斗胆跋”等提倡丈夫对于妻子的关爱和照顾。

家风家训家规简要注解

家风家训家规简要注解

家风家训家规简要注解家风、家训、家规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家庭成员行为准则、弘扬家族传统、塑造家庭氛围等作用。

下面将对家风、家训、家规进行简要注解。

一、家风家风是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代表了一个家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家风体现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智慧,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家风的特点:1. 传承性:家风是代代相传,通过家族成员共同遵守和践行来确保传承。

2. 统一性:家庭成员应秉承同一的家风,确保家族价值观的统一。

3. 稳定性:家风传承稳定,形成家族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

家风的作用:1. 深化家庭凝聚力:家族成员共同遵守传统家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 丰富家族文化:传承家风可以使家族文化得到延续和丰富。

3. 引导行为准则:家风作为道德规范,指导家庭成员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家训家训是家族长辈或权威人士对家族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总结和规范,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旨在引导家族成员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

家训的特点:1. 教育性:家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家族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

2. 个性化:每个家庭的家训可能会因家族特色和价值观不同而有所差异。

3. 持久性:传统家族为保持家族文化传统,家训的内容往往会长期保持不变。

家训的作用:1. 培养家族传统:家训可以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帮助家族成员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2. 塑造正确价值观:家训可以引导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人格。

3. 促进人际关系:家训的内容通常包含亲情、友情、社交礼仪等方面,有利于增进家族成员间的和谐关系。

三、家规家规是家庭内部制定的行为准则和生活规矩,用于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维护家庭秩序和和谐氛围。

家规的特点:1. 可变性:家规的制定和调整通常会与家庭成员和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2. 约束性:家规对家庭成员的行为有明确的规范和限制,目的是促使家庭成员遵守规则和原则。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传统家训是指祖先留给后代的言传身教,它涵盖了众多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家长用来教育子女的宝贵财富。

传统家训在传承中往往被视为是继承祖先智慧的重要途径。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人认为传统家训已经过时了,但是这不代表其价值已经不再。

事实上,传统家训中所囊括的家庭教育思想,却有着现代社会中依旧适用的部分。

在下面,我们将会探究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尊重伦理道德传统家训强调尊重伦理道德,要求子女要遵循传统的道德准则,尊重长辈,守信用,重友情等。

伦理道德与社会稳定和谐息息相关。

在今天的社会,虽然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复杂,但这种家庭教育思想的价值,却愈加凸显。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儿童的成长经历也会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道德引导和规范,一些人甚至会违反法律、失去良心、扰乱社会。

因此,传统家训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于传递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推进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二、尊重教育传统家训尊重教育,强调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要求家长要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和环境,通过言传身教、批评教育等方式来影响孩子的发展。

在今天的社会中,花费在儿童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成倍增长,因为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家长们也需要更加关注教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和教育,引导孩子正确成长,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个人品质传统家训注重个人良好品质的培养,如诚信、正直、勤奋、坚忍等。

这些品质是人们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是人们在各自领域中追求成功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健康成长。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

因此,传统家训中所强调的个人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社会都需要注重培养这些品质,以使人们能够成为优秀的公民和内心丰富的人。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传统家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思想和原则。

传统家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重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子女、亲近亲人的道德伦理观念。

其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孝敬父母、顺从敬重长辈、相亲相爱和谐相处、教育子女以德育为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孝敬父母是传统家训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家庭视孝顺父母为儿女应尽的职责和道德准则。

孝敬父母包括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关心照顾他们的身体健康、经济上资助父母、尽量避免让父母担心等。

这种价值观能够培养出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顺从敬重长辈是传统家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尊重权威、遵守规则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顺从敬重长辈不仅仅是对家长的尊重,还包括对师长、长者以及社会上的其他有地位、有经验的人的敬重和信任。

传统家训还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关心是传统家训的核心要素。

和谐家庭的价值观培养了人们的亲和力和同理心,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谐,并为家庭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

传统家训注重教育子女以德育为先。

传统家庭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端正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直、自律、守信等良好的品质,并教育他们要有责任感、有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传统家训的现代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上,也体现在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指导上。

传统家训的核心理念——孝敬父母,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结构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孝敬父母的价值观念依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从敬重长辈的价值观依然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尊重长辈、关心他们的意见和决策是培养孩子们尊重权威、遵守规则和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家训中强调的和谐家庭观念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无法避免。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家训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凝聚了先贤智慧和世代家族积淀,是我国传统家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传统家训中所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敦亲睦族、待人宽厚、忠诚敦厚、谨慎自持、勤俭持家等内容,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尊敬长辈是传统家训中重要的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不仅是对长辈的一种礼貌,更是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现代社会,人们因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与长辈的交往,忽视了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尊敬长辈不仅是尊重长者,更是在尊重社会价值观念、传承文明。

尊敬长辈的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和家庭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孝敬父母也是传统家训中重要的思想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被视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孝敬父母的思想不仅教育子女懂得“养父母者孝,修身者端”,更是植根于家族伦理和社会稳定。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家庭观念的变革,孝敬父母的思想似乎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孝敬父母的思想和价值依然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美德和品德,更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敦亲睦族是传统家训中重要的思想内容。

中国传统家庭强调家族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家族和睦相处,传承家族文化。

敦亲睦族的思想既是对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照、和睦相处的要求,也是对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现代社会,传统的家族观念和亲情关系似乎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是敦亲睦族的思想对于家庭教育依然有着深刻的现代价值。

它不仅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融洽,更能够传承和继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家训中还包括了待人宽厚、忠诚敦厚、谨慎自持、勤俭持家等思想内容。

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家训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考。

家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既是家族传统的延续,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

中国家训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及个人道德伦理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家训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古代圣贤的家风家训。

在古代,许多知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都有自己的家训,这些家训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和修养为核心,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家训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了我国独有的家训文化。

中国家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忠诚、孝敬、尊重、正直、勤奋等。

忠诚是一种对国家、对家族、对家庭的真挚情感和坚定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孝敬则是家训文化中的基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凝聚了世世代代中华民族对家庭的情感纽带。

尊重是一种礼仪和道德的体现,以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益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家训文化的传统美德。

正直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秉持正确的道德准则。

勤奋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辛勤努力和不懈奋斗来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

通过对中国家训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独特价值观念,它们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中国家训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我们也要有清醒的思考,如何将其有机地融入当代社会,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家训文化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着重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框架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

这部分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本文中,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章节来探讨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将向读者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家风家训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家风家训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家风家训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家风家训是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规范行为、道德准则以及价值观念,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风家训的核心是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它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家风家训的价值观1. 传承优良的道德价值观家风家训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优良的道德价值观。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尊重、诚信和责任。

家庭通过教育和榜样树立,培养出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下一代。

这些价值观在家庭成员的言行中得到显现,进而影响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2. 彰显家庭文化的精髓家庭是传承文化的起源地,家风家训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通过家风家训的传承,让家庭成员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家训的内涵上,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用行动将其体现出来,成为家庭的精髓。

3.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家风家训所传递的价值观对于塑造个人的人生观十分重要。

一个家庭中,如果家风家训倡导努力奋斗、诚实守信等正面的人生态度,家庭成员通常会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在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给予他们勇气和坚持的信念。

二、人生态度的塑造1. 培养积极的心态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家庭中,通过家风家训的塑造,人们可以逐渐培养出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能够使个人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强,从而更好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2. 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家庭是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场所。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家庭成员明白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培养出对工作、学习和家庭的担当精神,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3. 培养尊重和善良的品质尊重和善良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在家庭中,通过家风家训的培养,人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培养出善良的品质。

这种品质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发挥作用,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中代代相传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家族的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

家训的重要性在于:
•家训能够帮助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家训能够促进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信任。

•家训能够传承家族的历史文化,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家训能够引导家族成员追求进步和自我完善,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才。

因此,每个家族都应该重视制定并传承自己的家训。

家训应该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通过语言简练、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在制定家训时,要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和历史传统,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家训内容。

总之,家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优秀家族成员、传承家族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家训是一家人代代相传的家庭教诲,旨在传承家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它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传统和智慧。

家训的目的是培养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道德意识和正确的行为准则,以促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首先,家训可以传承家族的价值观。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代表着家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家训的传承,这些价值观可以代代相传,使家族成员在思想上保持连续性,并对家族的传统有更深的认同感。

其次,家训可以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观。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往往在家庭环境中形成。

通过家训的教导,家庭成员可以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道德观念传承给下一代。

此外,家训还能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

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个社会,也是教育的最初场所。

通过设立家规家训,家庭成员可以根据家庭的需要制定行为准则,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行为规范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形成健康的习惯和积极的行为模式。

最后,家训还能传递家族的智慧。

家族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的集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家训的传承,这些智慧可以代代相传,使每个家庭成员能够从中受益。

这些智慧不仅仅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还包括了家族的文化传统、艺术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家训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传承家族价值观、培养道德观念、规范行为和传递智慧的功能。

它对于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重视家训的传承和发扬,以使家庭成员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之家风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之家风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之家风家训
中国有很多文化传统,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传统的家风家训是家庭道
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家庭宗教信仰、传宗接代、孝顺、友爱、伦理道
德等。

家风家训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家风家训通
常以箴言、警语、歌谣、故事和传说的形式传递,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成长,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护家庭关系,保护社会秩序。

家风家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传宗接代,一类是道德规范。


于传宗接代,家风家训强调子女莫负父母养育之恩,要爱护父母老人,要
孝顺长辈,亲近姻亲。

同时,家风家训还强调要传承文化,继承贤德,敦
厚礼仪之道,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另外,家风家训还有关于做人的道德规范,要求孩子要尊敬人,要以
真心待人,要热心助人,要光明磊落,要恭敬谦虚,要有礼貌待人,要宽
厚仁爱,要有担当精神,要守诚信,要尊重规则,要宽容包容,有益社会,誉言相传。

这些家风家训的道德规范,乃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精华,也是家
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

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

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传统家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包括家族的传统、家训、祖训和家规。

这些传统家训不仅限制着其家族的成员,而且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一、强调仁爱之心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强调家族成员之间应该有仁爱之心,即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通过强调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深厚的爱和家庭观念,这种爱和家庭观念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重视家族传统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也是强调要重视家族传统。

传统是家族的根基,是家族文化的精华。

通过承载和传承家族的传统,家族成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和身份。

这种文化和身份的认知和理解也可以继续激发家族成员的情感,并且让他们更加关注家族的发展和繁荣。

三、提倡廉洁做人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还提倡廉洁做人。

这是中国文化中非常普遍的价值观,重视道德和规范。

传统家训是一种约束成员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着重强调诚实、正直、廉洁、友善等品质。

这种价值观的提倡可以提高家族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四、尊重老年人和文化传统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还强调要尊重老年人和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尊重老年人的国家,家庭也是如此。

家族成员通过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老年人。

这种文化价值的强调,带来了正气和责任感,也让家族成员能真正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五、注重家族的荣誉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还强调了家族的荣誉。

家族的荣誉反映了家族成员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家族成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用自己的行动为家族添荣增光。

这种价值观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它能引导我们珍惜礼貌、诚实和尊重。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更加注重自身品德和职业素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为家族的荣誉尽一份力。

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价值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精华的一个表达。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的进行家教最早的诫子书。

《母训》,即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训诫儿子的记录。

至于南北朝时代最有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和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清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更是影响深远。

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启蒙读物更是汗牛充栋。

研究、筛选、汲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劝勉读书。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关于教子劝学勉学的格言、传说故事、家书家训更是不可胜数,仅从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三字经》来看,其中就列举了数十个劝学、勤学、苦学、励学的故事来勉励孩子学习,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这些故事,通过《三字经》琅琅上口的传颂,使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颜氏家训》中,专有一节"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不能隐也"。

颜之推历仕四朝,始终靠自己的才学立足于乱世,他亲眼目睹了梁代士大夫子弟因不学无术造成可悲的局面,因此,深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积财千金,不如薄技在身"的思想和勤、精、博、虚、实的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以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为核心,通过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子孙后代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以培养品德高尚、举止端庄的家族成员。

首先,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强调家族的延续与传承。

家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家训文化成为了维系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家族长辈通过制定家族规矩,传授家族历史和家训,讲述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念,来引导后代子孙从事学业、道德修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从而使家族的文化传承得以实现。

其次,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注重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家训文化恰恰是实现“修身齐家”的重要途径。

家训文化教育子孙后代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家庭成员等。

家训文化往往通过故事、格言、名言等形式传递道德观念,旨在引导后代子孙坚守正道、遵循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第三,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注重礼仪规范。

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家训强调孝道、尊敬长辈、守礼仪、尊重他人等,在言谈举止中要注意礼貌、尊重他人的感受。

家族长辈通过身教和言教,向子孙后代传授正确的礼仪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使后代子孙在社会中得以尊重和接纳。

最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

中国古代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修养,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家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后代子孙要注重自身的精神修养、人品涵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使其成为道德思想高尚的人。

与此同时,家训文化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后代子孙要懂得宽容、关心他人、互助互爱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后代子孙能够培养出勤勉节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传统家训中的道德理念

传统家训中的道德理念

传统家训中的道德理念传统家训中的道德理念是丰富多样的,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贯穿于家训之中,体现了古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道德理念:1. 仁爱:仁爱是传统家训中最基本的道德理念。

它强调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家训中,父母通常会教育子女要有爱心,懂得关心他人,尊重长辈,关爱弱者。

2. 忠诚:忠诚是传统家训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家庭、忠诚于朋友,不背叛、不欺诈。

在家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家庭,要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3. 孝道:孝道是传统家训的核心道德理念之一。

它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赡养,以维护家庭和睦。

在家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家庭事务。

4. 礼仪:礼仪是传统家训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以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在家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注重礼仪,讲究礼貌,尊重他人。

5. 诚信:诚信是传统家训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以建立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家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

6. 节俭:节俭是传统家训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勤俭节约,不浪费资源,以保持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在家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不浪费食物和物品。

7. 谦逊:谦逊是传统家训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自满自大,以保持低调和谦虚的态度。

在家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

传统家训中的道德理念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贯穿于家训之中,体现了古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这些道德理念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家训的认识和理解家训是指家族长辈对后代子孙的教诲和规范,是一种家族传统的文化形式。

家训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口头传承,其目的是引导后代子孙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家训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传承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家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家训对于传承家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家训的传承,可以让后代子孙了解和继承家族的传统文化,使家族的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延续。

家训对于培养后代子孙的品德和习惯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往往是在家庭中形成的,而家训则是对于这些品德和习惯的明确规范和要求。

通过家训的引导,后代子孙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成为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

家训还可以起到教育后代子孙的作用。

家训往往包含着长辈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家训的传承和学习,后代子孙可以受益于长辈的教诲,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家训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一般都包含了对于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要求。

比如,要求子孙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要讲究礼仪和言行,要有诚信和责任心等等。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培养后代子孙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然而,家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家族的发展,家训也会有所调整和更新。

家训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家族的需要。

同时,家训也应该注重灵活性,给后代子孙一定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让他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对于每个家族来说,家训都是宝贵的财富。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道德和行为的规范。

家训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和责任,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家训的传承,才能让家族的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后代子孙成为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训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后代子孙的品德和习惯的有效途径。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课,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言行举止等内容。

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变化,但其中的价值观念依然深受人们的尊重和借鉴。

传统家训中强调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古代社会,道德品质被视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传统家训中常常强调孝道、忠诚、正直、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子女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忠于国家、诚实待人,以及怎样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

这些品质的培养,使得家庭成员在道德、品行之上具备了优秀的品质,这也是传统家庭教育思想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道德观念有所改变,但是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依然是我们推崇的。

因为在一个社会中,正直、诚实、孝敬、忠诚等品质依然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基本素养。

这些品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养成、社会交往以及职业道德都具有着深远意义。

传统家训中尊重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修养的传承。

在传统家庭中,父母常常会让孩子学习诗书礼乐,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培养。

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古代典籍等,传统家庭教育让孩子们接受了丰富的文化熏陶,这对于孩子们的思想、情操以及心灵修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家训中的文化修养与教育思想,不仅提倡了学习的重要性,更是让孩子们具备了优秀的文化素养。

在当今社会,虽然科技发展迅猛,但是文化修养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依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修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思想层次以及自身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文化修养思想,对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来说,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家训中对于言行举止的规范也具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古代社会,言行举止被视为一个人品质的表现。

传统家庭教育中常常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化和规范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0期总第288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02011Su m N o 288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两重性分析朱明勋(内江师范学院文新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摘 要]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

其精华主要表现在:在为人处世上提倡与人为善、在自处上提倡慎独、在持家上提倡勤俭、在为官上提倡清廉、在读书上提倡读书做人等五个方面;其糟粕主要表现在: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对妇女有严重的歧视、在择业上重仕农轻工商、教子有严重的迷信思想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传统;家训;两重性;精华;糟粕[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11)10-0054-03[作者简介]朱明勋,男,湖北大悟人,文学博士,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训文献与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传统家训的两重性是说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

我们在研究我国传统家训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所谓精华,就是指蕴含于我国传统家训中的值得今人或后人去弘扬的思想或精神。

概括说来,我国传统家训中的精华部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为人处世上,我国传统家训教诫子孙要宽宏大量,忍让为怀,与人为善。

如唐人朱仁轨在 诲子弟言 中说: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宋人苏洵在 安乐铭 中说: 宁可人来负我,不可我去负人。

杨继盛在 杨忠愍公遗笔 中说: 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

古人的这种忍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正因为基于上述考虑,故他们提倡 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 [1]、 一人可处,则人人可处,独病在吾有所不尽耳。

是以君子不求人,求己;不责人,责己 [2],有人甚至还认为与人相处不但要让,还得积善: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3]、并且还要 我有德于人,无大小,不可不忘;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2]。

从这些教诫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的那种大人大量、与人为善的高贵品质。

在自处上,他们强调要 慎独 ,要完善自我,不可有丝毫欺心欺天之举。

如明人杨继盛在 杨忠愍公遗笔 中说: 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深夜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

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若是合天理,便行。

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 清人曾国藩在 谕纪泽纪鸿 一信中对这个问题论述得更为明白,他说: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 大学 之 诚意 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 大学 之所谓自慊, 中庸 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清康熙帝也说,人若能 慎独 ,则行事可 不愧54于屋漏而为正人 [4]。

可见,他们对于自修是何等的重视。

故汉人蔡邕在论面与心该对何更加修饰时说: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

咸知饰其面,不修心,惑矣。

[5]在持家上,他们提倡 勤俭 ,反对懒惰。

在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下,在以家庭、家族为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单位的状况下,人们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勤俭持家。

对此,古人讲得十分明白。

如明人姚舜牧在 药言 中说: 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

清人曾国藩曾多次强调这个问题,他在 谕纪泽纪鸿 一信中说: 治家以不晏起为本 勤致祥 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在 谕纪鸿 一信中说: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而朱伯庐之言最有代表性,他在 劝言 中不但论述了勤俭的必要,还论述了为勤为俭之道,他说: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

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

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 生理绝矣。

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勤之为道,第一要深思远计, 第二要宴眠早起, 第三要耐烦吃苦, 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 第二要量力举事, 第三要节衣缩食, 他们对于勤俭的看重,固然有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资料来源有限的原因,但这并非根本原因,在更大程度上还是基于 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 的考虑。

故我们认为,古人的这种提倡勤俭、反对懒惰的持家思想,是值得我们永远效法、弘扬的。

在为官上,他们提倡为官当清廉,鄙弃贪赃枉法。

这一点以宋人包拯的话最为著名,他在 包孝肃公家训 中说: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贾昌朝在 戒子孙 中说: 仕宦之法,清廉为最。

元人郑太和在 郑氏规范 中规定: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基于上述对做官的认识,故他们便要求子孙不可仗父祖的官势招摇生事。

如清人林则徐在 与夫人书 中如是叮嘱夫人: 务嘱次儿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

在读书上,他们首重读书做人,其次才是应举。

如明人姚舜牧在 药言 中说: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吴麟徵在 家诫要言 中说: 儿曹不敢望其进步,若得养祖宗元气,于乡党中立一人品,即终身村学究,我亦无憾。

清人孙奇逢在 孝友堂家训 中说: 古人读书,取科第犹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

今老夫所望于尔辈扶持者,又不专在此也。

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

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

唐彪在 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中说: 尝见人家子弟,一读书就以功名富贵为急,百计营求,无所不至。

求之愈急,其品愈污,缘此而辱身破家者,多矣。

至于身心德业,所当求者,反不能求,真可惜也。

吾谓读书者,当朝温夕诵,好问勤思。

功名富贵,听之天命,惟举孝弟忠信时时励勉,苟能表帅乡闾,教导子侄,有礼有恩,上下和睦,即此便是尊贵,何必入仕,然后谓之仕哉。

其他如宋人陆游、清人左宗棠等对这个问题都有较好的论述,由于篇幅所限,故不列举。

以上是传统家训中的精华部分,下面再来谈一下其中的糟粕部分。

所谓糟粕,是指蕴含于我国传统家训中的需要我们批判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或精神,概括说来,我国传统家训中的糟粕部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家庭关系上,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

这一点可从古代大家庭禀如公府的家庭管理上略窥一二。

如元人郑太和的 郑氏规范 中有这么两条: 朔望,家长率众参谒祠堂毕,出坐堂上,男女分立堂下。

击鼓二十四声,令子弟一人唱云 每旦,击鼓二十四声,家众俱兴,四声,咸盥潄,八声,入有序堂。

家长中坐,男女分坐左右。

诵毕,男女起,向家长一揖,复分左右行会揖而退,无声。

从这两项规条中,我们基本能看出在封建大家庭里,家长与家众是不平等的。

即使在小家庭中,我们亦能从传统家训中窥见父兄与子弟之间有着严重的上下尊卑之分。

如宋人袁采在 袁氏世范 中说: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事事欲论曲直。

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只可和言几谏。

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辨。

在此书里,袁氏还说在家庭生活中,如果 妻孥未尝有过,而家长每多责骂 ,则为妻孥者 尤当奉承 ,不可理论是非。

此等尊卑观念,在司马光的言论中显得尤为突出,他说: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6]。

他还说,如果 兄弟而及于争,虽俱有罪,弟为甚矣 [7]。

明人杨继盛教导小儿子应箕时说: 敬你哥哥,要十分小心,合敬吾一般的敬才是 ,若哥哥有什么计较,则不但要55与他赔礼 ,而且要 跪拜 [8]。

这种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是使我国国民长期丧失个性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坚决予以批判。

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有严重的性别歧视。

这主要表现在婚姻上传统家训单方面强调女性 贞节 观。

如汉代班昭在 女诫 的 专心 条中就说: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

清王相母在 女范捷录 贞烈篇 中说: 忠臣不可事两国,烈女不可更二夫。

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

男可重婚,女无二适。

明人杨继盛在临死的时候甚至还对其妻说: 妇人家有夫死就同死者,盖以夫主无儿女可守,活着无用,故随夫亦死。

这才谓之当死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谓之贞节。

[8]姚舜牧在 药言 中说: 女人最污是失身。

可见他们对女性的所谓的 贞节 是多么重视!不仅如此,有的家训还宣扬 自后妃以至于士庶人之妻 ,一皆 贵于宽惠,恶于妒忌 ,要 荐达贞淑 之女于夫,不可 专一己之欲 。

两相结合,我们便会很容易发现,我国传统家训认为在婚姻上女守贞节、男多妻妾是合理的。

这种鼓吹男多妻妾、女守贞节的理论,不仅仅是二者婚姻上的不平等,而且还是对妇女的贱视。

正因为如此,故他们宣扬女人不可学文化,如清人蒋伊在 蒋氏家训 中说: 女子但令识字,教之孝行礼节,不必多读书。

而明代温璜之母更认为妇女识字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9]这样,女人在家庭中的职责就是 针黹纺绩外,宜教他烹调饮食,为他日中馈计。

诗曰: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 。

[10]由以上的论述可知,传统家训之于女性,不但在婚姻上不平等,而且在社会事物上也仅限于家庭的诸如纺织、做饭类的琐事,完全束缚了其自由,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于妇女于社会都是有害的。

在择业上,重仕农,而轻工商,甚至鄙弃音乐、美术等杂艺。

这一点主要源于我国传统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宰,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它是落后的,但不腐朽。

以宋代为界,我国传统家训中所折射出的职业观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其他职业较少提及,而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持鄙弃态度;宋以后的家训则并不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

另,宋以后的家训虽多提及其他职业,但基本还是重仕农、轻工商的,其他杂艺则论之更少。

这说明在古代,人们的小农经济观念及正统儒家思想相当严重,它十分不利于我国传统经济冲破小家庭生产方式而转向社会化大生产,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都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桎梏。

在认识事物上,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封建迷信观念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