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1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四位老科学家提出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863计划”的制定过程和计算机带给我们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究,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图片或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正确掌握整理资料并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了解“863计划”形成的历史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
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的远见卓识及高度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树立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863计划”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它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引导学生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策略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课教学宜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863计划”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找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围绕“863计划”的制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来展开。
关于“863计划”的制定,通过学生收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合作找出“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形成的过程、涉及的领域和总体目标;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讨论,以辩论会的形式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认识网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3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一、课标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863计划,从建议、批示、形成,到计划领域、总体目标、发展应用方面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开展如何正确面对上网、玩智能手机问题讨论,培养组织、表达、表演能力,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国际竞争形势激烈,引导认识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必要性,图文并茂介绍计划制定过程,开展讨论加深对计划认识,拓展学习内容范围,因势利导,形成正确认识,小结总结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小平高瞻远瞩,为民族大义和国家繁荣富强敢于担当,果断决策的伟大气概;学习我国科学家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发展863计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培养热爱科学、从小树立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二、本课《课标》要求:本课是中国现代史科技教育与文化单元重要内容,是科学技术成就部分主要组成内容。
学习本课可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发展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深层原因,深刻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组织、表演、表达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设计讨论、辩论会,适当引导,得出结论。
四、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围绕建议、批示、论证、得名公布、涉及领域、总体目标、目前发展情况和影响意义来学习。
五、教学难点:863计划的必要性。
在史实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用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和各国开展科技发展竞赛事实来论证。
六、教法:多媒体导入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开展探究式学习。
七、教时:一节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小视频《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学生观看后议论。
再简介西欧和日本的科技发展计划。
展示统计图表《各国科技发展计划》。
师提问:各国制定发展计划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什么特点?面对世界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生: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6
公开课教案课题: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授课人:授课时间: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课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目标1、说出“863”计划出台的经过;了解“863”涉及的领域、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影响;搜集资料、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2、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或调查的方式查找并搜集“863”研究成果;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感受科学无所不在,科学创造奇迹;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拍照、传送照片的方式激趣导入(学生活动)师:高科技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说:数码相机、微波炉、液晶电脑、冰箱、洗衣机等,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建设,无处不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科技离不开一项宏伟的科学工程,那就是──863计划。
板书课题:18.科学技术成就(2)二、讲授新课:863计划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走进863,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思考。
(一)、863计划1.(出示幻灯片)“863”计划2. (出示幻灯片,共三张)教师介绍:人类迄今为止,历经了三次科技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在19世纪70年代起,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尤为突出的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这说明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美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3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主要介绍863计划提出的背景、过程、成就,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并从辩证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本课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其紧接着第17课讲科学技术的成就,同时为下一课学习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好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相关研究成果及影响;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2)通过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1)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863计划的科技成就,对863计划形成整体的理解与认识;(2)通过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863计划相关的科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3)通过洋务运动和863计划的数据对比呈现,学生培养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意识,懂得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出发去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的成果以及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初步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该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2)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培养家国情怀;(3)通过引用材料,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进一步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何理性对待计算机网络”,学生培养开放、共享、绿色的科技观念。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听课记录所体现的价值观,例如公平、公正、公开等,并讨论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一、导入(1.1)1、教师行为:开始本节课,教师首先会简要介绍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背景,特别是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如:“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科学技术成就?它们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学生活动:学生们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概念产生兴趣。
他们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科学技术成就的理解。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成就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如计算机、互联网、航天技术等,同时介绍这些成就的背景和影响。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具体的科学技术成就,深入分析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例如计算机如何改变了工作方式,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等。
3、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科学技术成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成就的利与弊,例如科技发展是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可能导致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忽视人际交往等。
5、现实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现实案例,如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成就的实际影响。
6、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观察课件和案例分析,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讨论和思考与讨论环节,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思考。
7、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课件、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科技知识,还思考了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 导弹、东方红一号
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农业、医学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一、连线题:1、两弹一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1964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6
第一颗导弹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一、连线题:2、载人航天工程
他的主要成就是 什么?
20世纪70年代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他被誉为“ 杂交水稻
之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 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你最喜欢哪位科学家?他 (她)的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 学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不畏艰险 勇于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原子弹” 研制成功: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小知识:你知道什么是导弹吗?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 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 攻击目标。按射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 公里)、中程(1000~5500公里)和远程或 洲际(5500公里以上);导弹按照装药分, 可分为常规导弹,核导弹;按发射点和目 标分,有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地导弹、 空空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弹等,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材料二 这颗卫星重173千克,比苏、美、法、日四国第一颗人 造卫星重量的总和还要重。这颗卫星发射上天以后,运行情况良 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绕地球一周只需114分钟。卫星上不断 地播放《东方红》乐曲,通过电波传遍世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 要研制原子弹。
材料一 1968年,袁隆平培育的秧苗莫名被全部拔除毁坏。事发 后,他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1970年1月,当地发 生5级以上地震,他仍然坚持繁殖试验,直到收获。1970年夏, 他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 理而未成功。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 技术成功。
(3)归纳概括出在艰苦岁月里中华民族能够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 原因。
【答案】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党和 政府重视科技;一批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为新中国科技 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广大科技工作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 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 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意义及研制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14时40分,随着主操作员韩云梯有力地 按下最后一个按钮,在一段短暂的寂静之后,巨大的蘑菇云在罗 布泊上空隆隆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中国 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 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有核 大国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外阅读 北京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外阅读北京申奥成功素材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外阅读北京申奥成功素材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外阅读北京申奥成功素材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北京申奥成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的成员在莫斯科欢庆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对于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全体委员将投票选举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就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念出“北京”的名字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沸腾了,中国体育人士几代人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数亿名中国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一幕,在萨马兰奇确认北京赢得举办资格后,神州大地立刻进入陷入到了狂欢的状态中,在经历了1993年两票之差遗憾不敌悉尼的伤痛之后,北京始终坚持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最终认可。
2008年,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投向北京.在申奥成功当晚举行的庆祝活动中,数万名首都群众汇聚北京中华世纪坛,“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标语随处可见。
国家主席江泽民也第一时间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烈祝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衷心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都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等慷慨激昂的讲话,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记住我国的“教师节”
的具体时间和我国体育工作方针及其成就。
2、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第16课的知识建构。
2、请学生概述自己了解的自己家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受教育的情况,说一说他们之
间有什么不同?
课前小热身】
【课堂小结】
我记住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