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实验二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合集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一)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一)实验报告

南京理⼯⼤学EDA设计(⼀)实验报告(此⽂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录实验⼀单级放⼤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实验⽬的 (2)⼆、实验要求 (2)三、实验原理图 (3)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3)1、电路的饱和失真和截⽌失真分析 (3)2、三极管特性测试 (7)3.电路基本参数测定 (10)五、数据分析 (14)六、实验感想 (14)实验⼆差动放⼤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15)⼀、实验⽬的 (15)⼆、实验要求 (15)三、实验原理图 (15)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17)1、电路的静态分析 (17)2.电路电压增益的测量 (23)五、数据分析 (26)六、实验感想 (27)实验三反馈放⼤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7)⼀、实验⽬的 (27)⼆、实验要求 (27)三、实验原理图 (27)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28)1.负反馈接⼊前后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的测定 (28)2.负反馈对电路⾮线性失真的影响 (32)五、实验结论 (37)六、实验感想 (37)实验四阶梯波发⽣器电路的设计 (38)⼀、实验⽬的 (38)⼆、实验要求 (38)三、电路原理框图 (38)四、实验过程与仿真结果 (39)1.⽅波发⽣器 (39)2.微分电路 (40)3.限幅电路 (42)4.积分电路 (43)5.⽐较器及电⼦开关电路 (45)五、实验思考题 (46)六、实验感想 (47)写在后⾯的话对此次EDA设计的感想 (47)问题与解决 (47)收获与感受 (48)期望与要求 (48)实验⼀单级放⼤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的1.掌握放⼤电路静态⼯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法2.掌握放⼤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法3.观察静态⼯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倍数的影响⼆、实验要求1.设计⼀个分压偏置的胆管电压放⼤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1—10mV),负载电阻,电压增益⼤于80.2.调节电路静态⼯作点(调节偏置电阻),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作点值。

EDA实验二实验报告

EDA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电压放大倍数有要求的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2、掌握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AVD 、AVD1、AVC、AVC1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给定阻值为5.1kΩ的射极公共电阻,要求空载时的AVD 大于50。

2、测试电路两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以及在该静态工作点下的β、rbe、rce值。

3、空载下给电路分别输入差模和共模交流小信号,分别测试电路的双端输出的差模增益AVD、单端输出的差模增益AVD1、双端输出的共模增益AVC 以及单端输出的共模增益AVC1值。

三、实验步骤(一)差动放大电路原理图(二)测试电路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β、r be 、r ce值。

1、β值的测量A Q1与Q2Ib1=9.01531uA Ib2=9.01531uA Ib3=13.73352uA Ic1=1.05261mA Ic2=1.05261mA Ic3=2.12317mA β1=β2=Ic/Ib=1052.61/9.01561=116.8β3=Ic/Ib=2123.17/13.73352=154.62、rbe的测量Rbe1=dx/dy=1/248.5878u=4.02kΩRbe3=dx/dy=1/248.5878=4.022kΩR0=Rbe3*(1+β2*R5/(Rbe2+R4//(R5+R3)))=121.0622kΩ3、rce值的测量Rce1=dx/dy=1/92.0630k=10.86kRce3=1/148.1688k=6.749k(三)测量AVD 、AVD1、AVC、AVC11、双端差模增益AVD实验值AVD =(Vod1-Vod2)/(Vid1-Vid2)=1.063/0.02=53.15理论值AVD=- [Rc//(RL/2)]/rbe=59.29 E=(59.29-53.15)/59.29=10%2、单端差模增益A VD1实验值:A VD1=V od1/(V id1-V id2)=(591.418-(-129.51))/20=36.0464 理论值A VD =-0.5 [Rc//(RL/2)]/rbe=29.645 E=(36.0464-29.645)/36.0460=17.7%3、双端共模增益A VC实验值: A VC =0.1212pv 理论值: A VC =04、单端共模增益AVC1实验值:A VC1=V oc1/V ic1=(591.41783-591.456722)/10=0.00388 理论值:A VC1=-[β(Rc//RL)]/[rbe+(β+1)2REE]=0.0041 E=(0.0041-0.00388)/0.00388=5.67%四、实验小结本次试验较上次实验来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对软件的使用变得熟练了,但是实验效果,以及实验应用方面却是极广,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差模输入时电压放大倍数较大,而共模输入时电压放大倍数极小。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仿真摘要:差分放大电路是模拟电路学习中常用到的放大电路,其抑制零点飘移的良好电气特性,使它经常被用作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

本文通过对差分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分析及仿真,让学生能够对差分放大电路有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零点漂移;差分放大;仿真分析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9-0246-011 引言当今世界之所以能称之为智能化的时代,是由于各种智能化的设备得到了普及,而这些智能化设备之所以能够智能化,离不开功能各异的各种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电信号一般都很微弱,同时这些微弱的电信号往往不是周期性的,所以对这些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时,需要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所谓直接耦合即输入信号引入放大电路及放大电路与其负载的连接都是靠导线直接连接,因此直接耦合连接方式有很好的低频特性同时又很容易做成集成电路。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虽然有以上几大优势,但普通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现象,所谓“零点漂移”,就是当输入信号为零时面输入信号不为零。

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差分电路本身具有良好的电气对称性,使其对模性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能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现象的发生。

2 差分放大电路抑制温漂的原理分析零点漂移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有很多,但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晶体管受到外部温度变化所引起的静态工作点的波动,所以零点漂移也常被称为温度漂移,简称温漂。

那差分放大电路是如何做到抑制温漂的呢?图1所示电路为长尾差分放大电路,当两端的输入信号电压uI1=uI2=0时,也就是电路处于完全的直流分量控制静态状态,因为T1与T2管的电气特性完全相同,其外接电阻参数也都相同,那么就有集电极对地电位UCQ1=UCQ2的结果,所以静态时的输出电压UO=0。

如果外界温度升高了,ICQ1和ICQ2也会同时增大,而且其增大幅度完全相同,从而导致两个集电极电阻上的压降出现等值幅度的增大,进而使UCQ1和UCQ2同时等值幅度变小,所以输出UO=UCQ1CUCQ2=0保持不变。

EDA设计实验二 负反馈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EDA设计实验二 负反馈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器设计与仿真1.实验目的(1)熟悉两级放大电路设计方法。

(2)掌握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

(3)掌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4)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5)进一步熟悉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辅助电路设计的过程。

2.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阻容耦合两极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1mv),负载电阻1kΩ,电压增益大于100。

2)给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①测试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②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3.实验内容反馈接入前的实验原理图:1.放大倍数:Au=0.075V/0.707mV=106.0822.输入电阻:Ri=0.707mV/94.48nA=7.483kΩ3.输出电阻:Ro=0.707V/143.311nA=4.934kΩ4.频率特性:fL=357.094Hz,fH=529.108kHz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19.807mV反馈接入后的实验电路:开关闭合之后:1.放大倍数:Af=7.005mV/0.707mV=9.9082.输入电阻:Ri=0.707mV/0.198uA=3.57kΩ3.输出电阻:Ro=0.707mV/0.096mA=7.364Ω4.频率特性:fL=67.134Hz,fH=6.212MHz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197mV4.理论值分析由于三极管2N2222A的β=220,所以反馈接入前第一级rbe1=rb+βVT/Ic=6.7kΩ第二级rbe2=rb+βVT/Ic=6.5kΩ第二级输入电阻Ri’=R8||(R7+40%R13)||rbe2=3.65kΩ放大倍数Au=βR4||Ri’*R9||R12/([rbe1+(1+β)R1]rbe2)=107.034输入电阻Ri=R3||(R2+30%R5)||[rbe1+(1+β)R1]=7.484kΩ输出电阻Ro=R9=5.1kΩ反馈接入后:F=0.101放大倍数Af=Au/(1+AuF)=9.056输入电阻Rif=R3||(R2+30%R5)||(1+AuF)Ri=3.621kΩ输出电阻Rof=Ro/(1+AoF)=7.425Ω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f≈1/F5.实验结果分析由仿真结果以及理论计算值可以看出,接入负反馈后,放大倍数明显下降,输入电阻变化不明显,输出电阻明显下降,原因是接入电压并联负反馈之后,输出电压基本稳定而输出电流由于负反馈的增加而变大,导致输出电阻变小。

EDA 功率放大 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EDA 功率放大 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功率放大电路班级姓名序号学号软件PSpice A_D 8.0一、实验目的1.观察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输出波形,学习克服输出中交约失真的方法。

2.探究自举电容的作用二、实验内容(一)、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1、启动软件,绘制下面所示的电路图,并更改各元件的参数如下图所示:2、设置瞬态仿真,在probe窗口中可以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在下图中幅值大的曲线表示输入波形,幅值小的曲线表示输出波形。

观察可知当输入波形过零点时,输出波形发生交越失真。

3、设置直流扫描分析,并仿真,显然由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知,电压从-1V到1V这之间的一段发生了交越失真。

(二)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为了可服交越失真,将电路图作如下图所示的修改。

即在三级晶体管的基极之间串联上两个二极管,使晶体管在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以此来去除交越失真.1、电路图2、对电路进行瞬态仿真观察器输出输入波形如下图所示:其中,幅值大的曲线表示输入波形,幅值小的曲线表示输出波形。

由上图可知,通过对电路图的修改,我们可以克服交越失真对电路的影响,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基本一致,无明显失真3、设置直流分析观察电压传输特性如下可知最大输出电压为-4.7344V及+4.666V。

4、输出功率瞬态波形利用平均输出功率P=(Vom*Vom)/(2Rl)设置瞬态仿真,观察功率,用游标测的最大瞬时功率后可得平均输出功率Po=0.533W。

5、输入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波形:(三)带自举的单电源互补功放电路1、在电路中添加自举电容,电路图如下2.1、若电路中去掉自举电容C3,则R5下端电压瞬态波形如下:由图可知,R5下端电压受到了V1(Vcc)的限制,最大值不会超过12V,实际最大值仅有11.812V2.2、电路中输入输出瞬态波形如下,由图可知,无自举电容时,输出电压小于理论值Vcc/2 很多,当输入为5V时输出仅有3V,且点很容易出现饱和失真.3.1、添加自举电容C3后, R5下端电压瞬态波形如下:由图可知, R5下端电压不再受V1限制,可以超过v1(12v),3.2、添加自举电容后输入输出电压瞬态波形如下.由图可知,添加自举电容后,输出电压十分接近输入电压,幅值接近理论值.且无失真.4、观察输出功率的瞬态波形图中,上半部分为信号源的输入功率,下办部分为输出功率.由图可知,信号源输入功率在5mW左右,而经过放大器后,输出功率为220mW左右.放大了四十多倍.可见功率放大电路对功率的放大作用.三、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了解了仿真软件的用法,比如电路中电源和个元器件的参数的含义和设置;观察波形时,对直流、交流、静态和瞬态的参数设置等。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差动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广泛应用。

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并且在信号放大过程中抑制了共模噪声的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对其进行测试,进一步了解其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采用的实验器材包括:操作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功能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

2. 实验步骤(1) 将差动放大电路按照给定的电路图连接好,并注意正确的电路连接。

(2) 将函数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节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和幅度。

(3) 通过示波器观察差动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数值。

(4) 对不同频率和幅度的输入信号进行测试,并观察测试结果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搭建了差动放大电路,并通过函数发生器输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进行测试。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记录相应的数值,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1.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关系:通过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正确放大了输入信号,并产生了相应的输出信号。

而且,输出信号的幅度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增益较高。

2. 噪声抑制能力:差动放大电路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抑制共模噪声。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干扰信号,如电源纹波和环境的电磁干扰等,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共模噪声,并输出较为干净的信号。

3. 频率响应特性: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可以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放大电路在较低频率时的放大增益较高,但随着频率增加,放大增益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差动放大电路的内部结构和元器件参数导致的。

4. 幅度非线性:在一些高幅度的输入信号条件下,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的元件饱和或者过载引起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对差动放大电路进行调整,以优化其性能。

EDA实验2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EDA实验2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带射极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要求负载5.6k时的A VD 大于50。

2.测试电路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 、r be 、r ce值。

3.给电路输入直流小信号,在信号双端输入状态下分别测试电路的A VD、A VD1、A VC、A VC1值。

二、实验步骤1.实验所用的电路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放大倍数:A vd=V od/Vid=1.266V/20mV=63.32.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β、Rbe、Rce①.测试Q1、Q3管由上图可知三极管Q1和三极管Q3所用的三极管型号一样且互相对称,经过分析可知这两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的值应该全部一样。

Q1(Q3)静态工作点值:测β1:β1=ic/ib=289.28/1.891=152.98 求Rbe1:由上图得Rbe1=dx/dy=4.93KΩ求Rce1:有上图得Rce1=dx/dy=10.47KΩ②.测试Q2管Q2静态工作点值:求Rbe2:由上图得Rbe2=dx/dy=2.24KΩ求Rce2:由上图得Rce2=dx/dy=5.0KΩ求β2:β2=△Ic/△Ib=(1.9302-1.6065) /2×1000=161.9所以恒流源输出电阻R0=Rce2(1+β2×R5/(Rbe2+R1//R4+R5))=5.0×(1+161.9×5/(2.24+40//50+5))= 5.0×28.5=142.5KΩ3.测量双端输入直流小信号时电路的A VD、A VD1、A VC、A VC1(1)求A vd:A vd(实际)=V od/Vid= -1.282/0.02= -64.1A vd(理论)= -β1(R2//(R6/2/)//rce1)/rbe1=-152.98×(10//2.8//10.47)/4.93= -152.98×2.0/4.93= -62.1E=|A vd(实际)-A vd(理论)|/|A vd(理论)|=2/62.1=3.2%(2)求A vd1:A vd1(实际)=(0.222-1.009)/0.02=39.35A vd1(理论)=-0.5β1(R2//R6//Rce1)/rbe1=-0.5×152.98×(10//5.6//10.47)/4.93=-0.5×152.98×2.6/4.93=40.34E=| A vd1(实际)- A vd1(理论)|/| A vd1(理论)|=0.99/40.34=2.5%(3)求A vc:A vc=V oc/Vic=0(4)求A vc1:断开直流小信号:A vc1(实际)=(1.00887-1.00889)/0.01=-0.0020A vc1(理论)= -β1(R2//R6//Rce1)/(Rbe1+2(β1+1)R0)= -152.98×(10//5.6//10.47)/(4.93+2×(152.98+1) ×142.5)=-0.0091两者数量级一致三、分析总结在普通的放大电路会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变化比如温度的变化,会使输出的电压发生微小的变化,若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这种微小的变化会被逐级放大,以至于在输出端会出现很大的噪声信号,使输出端的信噪比严重下降。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摘 要本文包括了三个设计实验:单级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和阶梯波发生电路。

通过对这些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给出了实验原理图,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得出相对误差。

实验一设计了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通过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了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在最大不失真条件下测试了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be r ,ce r 的值,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

实验二设计了一个阻容耦合两级电压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射级输出放大器。

并给电路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测试了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并记录了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实验三设计了一个周期性下降阶梯波电路,对电路进行了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通过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了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元件。

最后针对该实验作进一步探索,设计出了上升阶梯波。

关键词 单级放大电路 负反馈电路阶梯波 仿真目次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步骤 (5)四实验小结 (16)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要求 (17)三实验步骤 (18)四实验小结 (26)实验三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28)二实验要求 (28)三实验步骤 (28)四实验小结 (48)实验心得 (49)参考文献 (50)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 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1mV) ,负载电阻10k Ω,电压增益大于100。

EDA设计(I)-2

EDA设计(I)-2

实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调节方法。

②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③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最大。

在此状态下测试:①电路静态工作点值;②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be r、ce r值;③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④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三.实验步骤1.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

图1-1 单级放大电路图1-2 静态工作点分析2.电路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时输出电压的波形图以及两种状态下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

(1)当电位计调至50%时,输出波形如图 1-3所示,观察波形,此管出现了饱和失真,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如图1-4所示。

图1-3 饱和失真时的波形图图1-4 饱和失真时各静态工作点值(2)当电位计调至0%时,输出波形如图1-5所示,观察波形,此管出现了截止失真,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如图1-6所示:图1-5 截止失真时的波形图图1-6 截止失真时各静态工作点值3.测试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r be、r ce值的实验图以及测试结果。

(1)测试三极管Q1的输入特性曲线图1-7 测试输入特性曲线的电路图图1-8 输入特性曲线be r dx dy =÷=2.25 Kohm(2)测试三极管Q1的输出特性曲线图1-9 测试输出特性曲线的电路图图1-8 输出特性曲线ce r dx dy =÷=39.39Kohm(3)β值的计算:c b I I β=÷=113.464. 电路工作在最大不失真状态下: (1) 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值;b I =13.83550e-6 A cI =1.56972e-3 A CEQ U =5.07424V(2) 输出波形图以及放大倍数,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图1-9 最大不失真时的波形图U O i A U U =÷=103.95|u A '|=|-β(4R //5R )÷be r |=95.25e=|uA '-UA | ÷ u A ' ⨯100%≈9.1%(3) 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的实验图以及测试结果,并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南京理工大学 eda实验二 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南京理工大学 eda实验二  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阻容柔和两级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幅度1mv),负载电阻1kΩ,能不失真放大符合要求的交流信号,而且电压增益大于100。

2.给电路引入电压串联深度负反馈,并分别测试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二、实验报告要求1.给出两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对电压串联深度反馈电路,还需给出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频率特性和F(L)、F(H)值,以及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3.对电压串联深负反馈电路,给出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并验证A F 1/F 。

4.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原理图<1>未加负反馈<2>加负反馈2 输入电阻<1> 未加反馈此时表的示数是:Ri=999.951÷1.154=866.5Ω<2>加入负反馈此时表的示数是:Ri=999.959ⅹ1000÷450=2.222kΩ3 输出电阻<1>未加反馈此时表的示数是:R0=999.979÷3.243=308.3Ω<2>加负反馈此时表的示数是:R0=999.981÷9.221=108.45Ω4 电压增益<1>引入负反馈前此时表的示数是:AV=222.439ⅹ1000÷999.959=222.5 <2>引入负反馈此时表的示数是:AV=3.995ⅹ1000÷999.959=3.95反馈电压此时表的示数是:可以看出反馈电压和输入电压相差无几,于是乎可以得此是深度负反馈。

AF=X0/Xi F=Xf/X0 因此Af≈F 达到深度负反馈。

6频率特性<1>引入负反馈前频率特性F(L):182.5183hz F(H):238.168KHZ <2>引入负反馈后频率特性F(L)=102.3411HZ F(H0=51.7092MHZ7失真时输入信号幅度<1> 未引入负反馈在3mv时开始出现明显失真<2>接入负反馈在接入负反馈后在130mv开始出现明显失真四、实验总结为了获得足够高的电压放大倍数,或者为了获得满足要求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实际的放大电路通常由多个基本放大电路级联而成,构成多级放大器,在组成多级放大电路时,通常将三种基本组态的放大电路进行适当的排列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电路的特点,从而获得多级放大电路最佳的电路性能。

南理工EDA1实验报告-模电仿真

南理工EDA1实验报告-模电仿真

EDA设计(Ⅰ)实验报告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914104姓名:指导老师:宗志园目录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要求 (2)三、实验原理图 (3)四、三极管参数测试 (3)五、电路静态工作点测试 (6)六、电路动态参数测试 (8)七、频率响应测试 (10)八、数据表格 (10)九、理论分析 (11)十、实验分析 (11)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要求 (12)三、实验原理图 (12)四、三极管参数测试 (13)五、电路工作测试 (18)六、电路增益测试 (18)七、数据表格 (21)八、理论分析 (22)九、实验分析 (22)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3)一、实验目的 (23)二、实验要求 (23)三、实验原理图 (24)四、电路指标分析 (25)五、电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0)六、电路的最大不失真电压 (31)七、数据表格 (32)八、误差分析 (33)九、实验分析 (33)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 (34)一、实验目的 (34)二、实验要求 (34)三、实验原理图 (35)四、实验原理简介 (35)五、电路分级调试步骤 (36)六、误差分析 (40)七、电路调整方法 (40)八、实验分析 (40)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5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70.(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正常放大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3)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1.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r ce值;2.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3.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二、实验要求(1)给出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2)实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电路仿真结果:1.给出测试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r ce值的仿真图;2.给出电路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不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图;3.给出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的仿真图;4.给出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所有测试图中要有相关仪表或标尺数据).(3)给出相关仿真测试结果.(4)理论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并和测试值做比较,分析误差来源.三、实验原理图图1-1 实验原理图四、三极管参数测试图1-2 电路静态工作点(1)输入特性图1-3 测量输入特性曲线电路图图1-4 输入特性曲线(2)输出特性图1-5 测量输出特性曲线电路图图1-6输出特性曲线(3)根据图1-4及公式i V rb be be ∆∆= , 可计算出r be = . (4)根据图1-6及公式V r c CE ce ∆∆= ,可计算出r ce = . (5)根据图1-2.五、电路静态工作点测试(1)饱和失真图1-7饱和失真波形图1-8饱和失真数据(2)截止失真图1-9截止失真波形及其数据(3)正常放大黄色曲线为输入波形,蓝色曲线为输出波形.图1-10正常放大波形六、电路动态参数测试(1)Av图1-11 Av测量电路计算,得到.(2)Ri图1-12 Ri测量电路计算,得到.(3)Ro图1-13 Ro测量电路计算,得到. 七、频率响应测试图1-14 频率响应测试八、数据表格表1-1 静态工作点调试数据表1-2 电路正常工作数据九、理论分析(1)Ri理论值:.误差:.(2)Ro理论值:.误差:.(2)Av理论值:.误差:.十、实验分析本实验是EDA的第一项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初步了解了电路仿真的基础知识和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完成了第一个电路:单机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参数测量。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信号并提高音频、视频和其他信号的传输质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深入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性能。

本实验报告将分为引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总结等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引言: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基础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领域。

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能够避免共模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干扰。

本次实验将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从而深入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搭建和测试方法。

3.测试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如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

4.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差动放大器、电源、输入和输出端口等组成。

差动放大器是由两个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并以共源极管引入共模信号的。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有很高的增益放大作用,对共模信号有较低的放大作用。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包括信号源、CATV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电源等。

实验步骤如下:1.将差动放大电路搭建在面包板上,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源、输入和输出端口。

2.设置信号源为正弦波信号,通过输入端口输入信号。

3.设置示波器连接输出端口,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4.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5.测量和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计算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6.测量和记录共模输入电压和差模输入电压,计算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差动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差动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性能和抑制噪声的能力。

同时,可以对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深入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性能。

EDA实验差分放大电路报告

EDA实验差分放大电路报告

EDA实验报告——实验设计二:差动放大电路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任课教师:1.差动放大电路原理图2.输出波形2.1 原理图2.2输出波形2.3输出电压85.06202od VD idV VA mvV ∙∙===2052/40809.5≈=mV V Vidm Vodm ,故空载时, 85.06202od VD idV V A mvV ∙∙===大于50,满足要求。

3.直流静态工作点V VCE507649.659208916.091556.5=+=3.1输入特性曲线3.1.1原理图3.1.2 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 beΩ≈==k udy dx r be 81.104652.9213.2输出特性曲线 3.2.1原理图3.2.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 ceΩ≈==k udy dx r ce 48.224885.4413.3静态工作点附近交流β的值 3.3.1 原理图3.3.2 246.728841.44077CQ BQI AI nAμβ===β≈(739.2463uA-489.3386uA )/1uA ≈2505.直流信号输入5.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VD 5.1.1原理图8.15702.0156.3≈-=A VD85.7802.0916.5339.41-=-=A VD0 A VC5.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VC 11.001.0915.5916.51=-=A VC6.直流信号双端输入的误差分析 6.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VD1(//)246.728(67.8//13)85.231.59ce VD ber R k k A r k βΩΩ=-=-=Ω理论16081.10)10//48.22(250-≈⨯-%3.1%1001608.157160≈⨯-=E6.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VD 111(//)=42.62ce VD ber R A r β-=-理论802160-=- %4.1%1008085.7880≈⨯-=E6.3 A V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差动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结构,它可以用于信号放大、滤波、抑制噪声等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并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理论分析。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共射放大器组成,其输入端分别连接两个输入信号源,输出端连接负载电阻。

两个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阻网络相互耦合,形成差分输出。

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基于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差分输入信号的放大,实现对差分输出信号的放大。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差动放大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依次连接电源、信号源、放大器和负载电阻。

注意正确接线,避免短路或接反。

2. 调节电源电压根据放大器的工作要求,调节电源电压,使其稳定在适当的工作范围。

通常,差动放大电路的电源电压为正负12V。

3. 设置输入信号连接信号源,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可以选择不同的频率和幅度进行测试,以观察差动放大电路的响应情况。

4. 测量输出信号连接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可以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际测量,我们得到了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和幅度。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差动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共模抑制比。

在理想情况下,差动放大电路输出信号只包含差分信号,而共模信号被完全抑制。

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输出信号中共模信号的幅度非常小,说明差动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共模抑制能力。

2. 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与输入信号的差分模式有关。

在差分模式下,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较高,可以实现信号的有效放大。

而在共模模式下,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较低,对信号的放大效果较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差动信号的幅度,以获得更好的放大效果。

3. 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较好。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差动放大电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保持较好的放大效果,没有明显的频率衰减。

实验二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二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二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l.熟悉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数字万用表3.信号源三、预习要求1.计算图2.1的静态工作点(设r bc =3K ,β=100,实际值通过实测可得)及电压放大倍数。

2.在图2.1基础上画出单端输入和共模输入的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是构成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由典型的工作点稳定电路演变而来。

为进一步减小零点漂移问题而使用了对称晶体管电路,以牺牲一个晶体管放大倍数为代价获取了低温飘的效果。

它还具有良好的低频特性,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由于不存在电容,可以不失真的放大各类非正弦信号如方波、三角波等等。

差分放大电路有四种接法: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由于差分电路分析一般基于理想化(不考虑元件参数不对称),因而很难作出完全分析。

为了进一步抑制温飘,提高共模抑制比,实验所用电路使用V3组成的恒流源电路来代替一般电路中的R e ,它的等效电阻极大,从而在低电压下实现了很高的温漂抑制和共模抑制比。

为了达到参数对称,因而提供了R P1来进行调节,称之为调零电位器。

实际分析时,如认为恒流源内阻无穷大,那么共模放大倍数A C =0。

分析其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模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时认为参数完全对称:设2,,1///2121P be be be R R R r r r ======βββ,因此有公式如下: ),2(2),)1((21/1LcB od be B id R R i u R r i u ⋅∆-=∆++∆=∆ββ 差模放大倍数c O d d be L cidod d R R A A Rr R R u u A 2,22)1(221/===++-=∆∆=ββ 同理分析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有:c O be L c d R R R r R R A =++-=,)1(21/ββ单端输入时:其d A 、O R 由输出端是单端或是双端决定,与输入端无关。

EDA实验二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EDA实验二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包括电路图编辑、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掌握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2.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练掌握有关差动放大电路有关知识,并应用相关知识来分析电路,深刻体会使用差动放大电路的作用,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带射极恒流源(由三极管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要求空载时A VD大于20。

2.测试电路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β、Rbe、Rce值。

3.给电路输入直流小信号,在信号双端输入状态下分别测试电路的A VD、A VD1、A VC、A VC1的值三、实验步骤1.实验所用的电路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3.图12.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β、Rbe、Rce①.计算静态工作点由上图可知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用的三极管型号一样且互相对称,经过分析可知这两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的值应该全部一样。

使用软件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值结果如下图二所示图2经过计算可知β1=β2=215.8,β3=219,Vce1=Vce2=6.87V,Vce3=7.77V,Vbe1=Vbe2=0.612V, Vbe3=0.63V。

运行后电路结果如下图3所示:图3计算后发现A VD=655/20=32.75符合空载时A VD>20要求。

②.计算各个三极管的Rbe值:计算三极管Q1的Rbe的值所用的电路如下图4所示:图4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b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图5图6经过计算可知Rbe1=|Vce===8.73KΩ。

由对称性可知Rbe2=Rbe1=8.73KΩ。

计算三极管Q3的Rbe时所用的电路如下图7所示:图7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b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图8图9经过计算可知Rbe3=|Vce===4.73 KΩ③.计算各个三极管的Rce值:计算三极管Q1的Rce的值所用的电路如下图10所示:图10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c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

差动放大器模电实验

差动放大器模电实验

差动放大器方案一模拟仿真静态工作点调节好之后进行有信号输入的放大实验。

一、差模双端输入电路图如下所示:R110kΩR210kΩR310kΩR410kΩR510kΩR636kΩR768kΩR8510ΩR9510ΩVCC12VVEE-12VQ12N3904Q22N3904Q32N3904R1150%R125.1kΩXFG1单刀双掷开关控制电路形式为基本放大电路和恒流源放大电路。

(1)当差动放大器接R e 时为基本放大电路,此时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通道A 为输出波形,通道B 为输入波形):(2)当差动放大电路下端接恒流源时,输入与输出波形如下(通道A 为输出波形,通道B 为输入波形):由以上两波形显示可知,双端输入时放大倍数在25倍左右,且由两图A 通道电压值可知,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略小于接恒流源时的放大倍数。

二、差模单端输入电路图如下所示:R110kΩR210kΩR310kΩR410kΩR510kΩR636kΩR768kΩR8510ΩR9510Ω12VVEE-12VQ12N3904Q22N3904Q32N3904R1150%R125.1kΩXFG1基本放大电路输入、输出波形(通道A为输出波形,通道B为输入波形)如下图所示:接恒流源时的输入、输出波形(通道A为输出波形,通道B为输入波形)如下图所示:三、差模输入时输出U O1、U O2的波形差模输入时,可以用示波器观察两个端口的输出信号波形观察它们的相位关系:四、共模输入时的输出情况 电路图如下:R110kΩR210kΩR310kΩR410kΩR510kΩR636kΩR768kΩR8510ΩR9510Ω12VVEE-12VQ12N3904Q22N3904Q32N3904R1150%R125.1kΩXFG1共模输入时输入输出波形(通道A 为输出波形,通道B 为输入波形)如下图所示:输出电压值在fv单位级,近似为零,所以可以说明差模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

二、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图1 仿真电路(1)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如图1所示的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2)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

表1差分电路静态工作点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值比较(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电流表测出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5)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单端出、双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6)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共模输入、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7)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8)请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工作温度从25℃变化到100℃时,节点6的输出波形的变化,最大输出电压偏差以及变化比例。

三、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2)请画出测量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在电路中的接法,并说明电流表的各项参数设置。

(3)详细说明测量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4)详细说明测量差模放大倍数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5)详细说明测量共模放大倍数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6)详细说明测量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方法(操作步骤),并分别画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7)工作温度从25℃变化到100℃时,节点6的输出波形的变化,最大输出电压偏差以及变化率。

(8)请分析并总结仿真结论与体会。

四、思考题1、在信号源、负载等电路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和差分放大电路的“温度漂移”特性对比。

图2 仿真电路2、将单端输出接法改为双端输出接法,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包括电路图编辑、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掌握常
用电路分析方法。

2.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练掌握有关差动放大电路有关知识,并应用相关知识来分析电路,深刻体会使用差动放大电路的作用,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带射极恒流源(由三极管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要求空载时
A VD大于20。

2.测试电路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β、Rbe、Rce值。

3.给电路输入直流小信号,在信号双端输入状态下分别测试电路的A VD、
A VD1、A VC、A VC1的值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所用的电路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
3
.
图1
2.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β、Rbe、Rce
①.计算静态工作点
由上图可知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用的三极管型号一样且互相对称,经过分
析可知这两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的值应该全部一样。

使用软件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
点值结果如下图二所示
图2
经过计算可知β1=β2=215.8,β3=219,Vce1=Vce2=6.87V,Vce3=7.77V,Vbe1=Vbe2=0.612V, Vbe3=0.63V。

运行后电路结果如下图3所示:
图3
计算后发现A VD=655/20=32.75符合空载时A VD>20要求。

②.计算各个三极管的Rbe值:
计算三极管Q1的Rbe的值所用的电路如下图4所示:
图4
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b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
图5
图6
经过计算可知Rbe1=|Vce===8.73KΩ。

由对称性可知Rbe2=Rbe1=8.73K
Ω。

计算三极管Q3的Rbe时所用的电路如下图7所示:
图7
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b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
图8
图9
经过计算可知Rbe3=|Vce===4.73 KΩ
③.计算各个三极管的Rce值:
计算三极管Q1的Rce的值所用的电路如下图10所示:
图10
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c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

图11
图12
经过计算可知Rce1=iB== =188KΩ。

由对称性可知
Rce2=Rce1=188KΩ。

计算三极管Q3的Rce时所用的电路如下图13所示:
图13
使用软件分析可得出该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而求出Rce具体求法在试验一中已经叙述过这里只给出计算所必需的实验截图和计算结果。

图14
图15
经过计算可知Rce3=iB===95KΩ
3.计算双端输入直流小信号空载时A VD、A VD1、A VC、A VC1
计算电路空载时的A VD所用的电路图如下图16和图17所示,在计算时先测出双端输入直流差模小信号时电路双端输出的电压值然后减去在双端同时接地时电路双端输出的电压值
图16
图17
A VD===655/20=-32.75,理论分析可知A VD=-β带入相
应数据后可得理论值A VD理=-β=-34.4。

误差E=4.7%
计算电路空载时的A VD1所用的电路图如下图18和图19所示, 在计算时先测出双端输入直流差模小信号时电路单端输出的电压值然后减去在双端同时接地时电路单端输出的电压值
图18
图19
A VD1=(5.871-6.201)/0.02=-16.5,,理论分析可知A VD1理=-β,带
入相应的数据可得A VD1理=-17.2,误差为E==4%。

计算电路空载时的A VC所用的电路图如下图20和图21所示, 在计算时先测出双端输入直流共模小信号时电路双端输出的电压值然后减去在双端同时接地时电路双端输出的电压值,由于输入全为直流信号而且用电压表测量小数据时的误差较大,改用静态工作点分析来测量输出的电压值,分析的结果分别对应于图22
和图23。

图20
图22 图23
A VC==(50-47n)/10m=3e-7,理论分析可知A VC理=0。

计算电路空载时的A VC1所用的电路图如下图24和图25所示, 在计算时先测出双端输入直流共模小信号时电路单端输出的电压值然后减去在双端同时接地时电路单端输出的电压值,由于输入全为直流信号而且用电压表测量小数据时的误差较大,改用静态工作点分析来测量输出的电压值,分析的结果分别对应于图26和图27。

图24
图26 图27
A VC1=≈(6.26322-6.26321)/10=1e-3,理论分析可知A VC1理=,式中r0为电流源的交流阻抗,其大小
r0=Rce3(1+)=95×(1+219*3/(4.73+62//13+3))=3441KΩ,
A
=-10/(2*3441)= 1.4e-3,相对误差E=(1.4-1)×100% Array VC1理
=28.6%。

4.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这从实验掌握了对于差动放大的电路的A VD、A VD1和A VC、A VC的测量和理论分析,通过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测量的A VD、A VD1和A VC、A VC和理论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与模拟电路的器件无法做到完全一致还有就是测量Rbe和Rce的方法有关系导致实验中侧的Rbe和Rce的值和真实值有较大的误差。

应对的办法有选取同型号高质量的三极管,对于Rbe和Rce值的测量可以赶紧测量方法从而减小其与真实值的误差提高总体的测量准确率。

四、实验小结
放大电路使用差动放大电路有明显的优点:①提高电路抑制零漂的能力,这也是设计差放电路的主要目的。

在普通的放大电路会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变化比如温度的变化,会使输出的电压发生微小的变化,若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这种微小的变化会被逐级放大,以至于在输出端会出现很大的噪声信号,使输出端的信噪比严重下降。

若采用差放电路无论是温度的变化还是其他因素变化都会引起两个三极管集电极电流及对应集电极电压相同的变化,其效果相当于在两个输入端加入了共模信号,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和恒流源偏置,可以很好的抑制零漂,所以差放电路适合做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②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若采用JFET构成的差放电路输入电阻可达1012Ω,输入偏置电流约为100pA,若采用MOSFET构成差放电路输入电阻可达015Ω,输入偏置电流在10pA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