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产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甘薯新品种鄂薯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鄂薯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鄂薯9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868”为母本,浙薯13为父本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鲜薯产量高等优点,2011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在栽培技术上主要应注意适当早栽、合理水肥运筹和适度化调等。关键词: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鄂薯9号;选育;栽培技术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Sweetpotato Variety Eshu No.9Abstract: Eshu No.9 was bred in 2002 by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sing “868” as female parent, Zheshu No.13 as male parent. Eshu No.9 was a new sweetpotato variety with high starch content, high yield of fresh sweetpotato which was authorized by the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in 2011.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shu No.9 included early transplanting, reasonable watering, fertilizing and moderate chemistry control.Key words: Ipomoea batatas Lam.; Eshu No.9; breeding; cultivating technology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而位居第四位[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世界种植甘薯的国家有111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亚洲甘薯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2]。我国自1593年侨商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至福州试栽成功以来,甘薯栽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3],种植遍布全国各地,四川盆地、黄淮海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甘薯主产区。建国以来,湖北省甘薯种植面积一般占湖北省耕地总面积的5%~6%[4],并且甘薯单位面积产量在稳步提高。目前甘薯一方面作为粮食作物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延伸,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粗粮转化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保健食品;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能源的日趋短缺,甘薯因其自身具有其他作物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已经演变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作物[5]。鄂薯9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868”为母本,浙薯13为父本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于江西、湖南、江苏3个试点进行生产示范,2011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1008。鉴定委员会建议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南部等适宜地区种植,不宜在薯瘟病发病地块种植。1 亲本选择及特征特性母本“86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间材料,由引自泰国试验站的PC3和引自日本的农林38(白丰)杂交而成。母本“868”叶片绿色、叶脉绿色、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出粉率和烘干率较高、食味优、抗病性强。父本浙薯1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露地种植全生育期155 d,青藤、长蔓、叶片较大、叶心形带齿、叶片深绿色、叶脉紫红色、茎蔓绿色。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达89%以上,成熟时商品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橘黄色。薯表皮光滑、无纵沟、不开裂,薯块外形美观,商品性好;口感好,食味甜,鲜薯可溶性糖含量8.00%,薯块烘干率35.80%,出粉率21.96%,淀粉纯白度高,加工粉丝性能佳。中抗黑斑病,薯块耐储藏性较好,种薯发芽快,苗期长势旺,耐旱、耐瘠,氮肥过多易徒长。2 育种过程及不同世代中间材料的产量表现鄂薯9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杨新笋研究员于2002年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间材料“868”为母本,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引进的新育成品种浙薯13为父本,进行定向杂交。2003年从杂种实生一代中选取薯肉食味优、薯块干物率高、单株结薯率高的品系;2004年在武昌试验田种植10株进行观察,薯肉颜色稳定,10株鲜薯产量17.9 kg,与对照南薯88的17.3 kg略微增产,继续推荐进入下一轮试验;2005年扩大繁殖并进行系选,主要选择目标食味优、结薯习性好的典型单株进行混繁;2006年将2005年中选单株扩大混合繁殖,并安排具有3次重复的品比试验。2007、2008年参加湖北省区试,两年12点次综合鲜薯平均产量34 302.00 kg/hm2,比对照南薯88的35 550.00 kg/hm2减产1 248.00 kg/hm2,减幅3.51%,居参试品种第五位;薯块干率32.80%,比对照南薯88的29.30%高3.50个百分点,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薯干产量11 164.50 kg/hm2,比对照南薯88的10 420.00 kg/hm2增产7.14%,居参试品种第三位。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鲜薯平均产量30 737.70 kg/hm2,较对照南薯88减产6.37%,居第五位;薯干平均产量9 700.8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6.43%,增产显著,居第四位;平均烘干率31.41%,比对照南薯88高3.69个百分点;淀粉产量6 486.75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0.93%,增产极显著,居第四位;平均淀粉率20.98%,比对照南薯88高3.21个百分点。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鲜薯平均产量29 977.8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1.58%,居第七位;薯干平均产量10 218.15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0.75%,增产极显著,居第二位;平均烘干率为33.89%,比对照南薯88高6.03个百分点;淀粉产量6 985.65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8.67%,增产极显著,居第二位;平均淀粉率23.14%,比对照南薯88高5.26个百分点。2010年长江流域甘薯新品系生产试验中,鄂薯9号在南京点的鲜薯产量为24 313.35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6.76%;薯干产量为7 974.75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3.30%。熟食品质较好。南昌点鲜薯产量2 1270.0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6.60%;鲜薯薯干率36.90%,薯干产量7 848.00 kg/hm2,居第一位,比对照南薯88增产25.80%;薯干淀粉率25.74%,折合淀粉产量5 475.00 kg/hm2,居第一位,比对照南薯88增产37.60%。长沙点鲜薯产量31 593.00 kg/hm2,对照南薯88鲜薯产量28 539.75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0.70%;薯干产量9 793.50 kg/hm2,对照南薯88薯干产量8 419.2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6.32%;薯块烘干率31.00%,萌芽性好,熟食味优。3 品种特征特性及与亲本的差异3.1 品种特征特性鄂薯9号萌芽性中上等,最长蔓长265.8 cm,分枝6.63个,茎粗0.66 cm,叶形尖心带齿,顶叶绿色,叶色绿,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结薯集中整齐,大中薯率85.89%,食味好。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鉴定结果,黑斑病抗性为一年感病和一年中抗;茎线虫病抗性为中抗。3.2 品种与亲本的典型差异鄂薯9号叶尖心带齿,母本“868”叶是浅复缺刻形。鄂薯9号薯肉淡黄色,父本浙薯13薯肉橘红色。鄂薯9号经先杂交,后在实生代基础上系统选育而成。后代与实生代之间并无质的差别。4 品种的主要优、缺点及生产上应注意的事项鄂薯9号主要优点是食味好、鲜薯产量较高、薯干率较高,主要缺点是感甘薯蔓割病。在大田生产上主要应注意不宜在甘薯蔓割病重发区种植,同时注意适时收获,避免冻害,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应在立冬前收完,收薯宜选晴天。入窖前精选健薯,淘汰病薯,把水气晾干后适时入窖。提倡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必要时用硫磺熏蒸。排种前注意药剂浸种。5 品种应用前景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因其具有超常的光、热、水资源利用率,且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泛,单位面积的生物能产量高,块根淀粉率高等特性,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粮食、能源兼用作物,在淀粉的开发和利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利用甘薯做淀粉原料作物,通过生物发酵可以制备生物燃料,如燃料乙醇和一系列的生物化工产品,正在开发的生物化工产品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透明质酸、谷氨酰胺等。食品用甘薯淀粉产业在湖北省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目前甘薯淀粉生产市场需求缺口很大,甘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甘薯淀粉售价可达9 000多元,较其他淀粉高出3 000多元。湖北省丘陵岗地面积为4.4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湖北省甘薯种植面积大多数分布在相对贫困的山区,优质食用薯的开发和利用会给这些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甘薯为匍匐的藤蔓作物,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利。另外,甘薯属于劳动密集型作物,扩大生产和加工有利于提高农业人口就业率。开发优质食用薯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甘薯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鄂薯9号鲜薯产量较高,淀粉含量高,是湖北省选育的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高淀粉专用甘薯新品种,在已选育的甘薯品种中具有竞争优势。通过连续几年在湖北省各地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开发前景广阔。6 栽培技术要点6.1 培育壮苗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畅通的地点育苗,500~600倍稀释多菌灵溶液进行苗床消毒。严格选用无病种薯,600~800倍稀释多菌灵溶液消毒种薯,出苗后根据长势适当追肥、浇水。苗龄30 d左右,苗高20~25 cm,有6~8片完整叶片即可剪苗栽植于大田。6.2 适时早栽甘薯块根为无性繁殖营养体,无明显成熟期,一般在气温低于15 ℃时停止生长,地温降至16~18 ℃时块根停止膨大。适时早栽可延长生育期,促进块根形成和迅速膨大,还能在高温多雨季节把茎叶形成的光合产物贮存于膨大的块根中,以促进地下和地上部的协调生长。6.3 科学整地与施肥耕层20~30 cm为宜,结合深耕每公顷施有机肥30 000 kg,平整土地后起垄,垄距80 cm,垄高20 cm。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坚持前期早施、勤施,中期巧施,后期看苗补施的原则。扦插后1个月,每公顷施复合肥150 kg,硫酸钾75 kg,并进行培土,加厚土层,促进块根形成。8月上中旬追施裂缝肥,促进块根膨大。如果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就用200~300 mg/kg的多效唑每隔15 d叶面喷施1次,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块根膨大。种植后90 d根据长势酌情补施适量氮肥和钾肥,以防止茎叶过早落黄。6.4 水分管理与化调幼苗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促其根系向下生长。块根膨大期要保持地面湿润,土壤含水量在70%~80%,防止忽干忽湿造成块根开裂,降低商品率。在生长中期结合除草用缩节胺化调2~3次,防止营养生长过旺,确保产量,封垄后不要提藤。6.5 防治虫害湖北省甘薯虫害主要是甘薯斜纹夜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防治:①摘除卵块。在薯田及周围寄主叶背注意观察,发现斜纹叶蛾卵块要及时摘掉灭除,防止向田间大面积发展。②诱杀成虫。发蛾期田间设立黑光灯和糖、醋诱饵,诱杀飞蛾。③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稀释液,或用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稀释液喷洒;此外,用百部或石蒜20~80倍煮液喷洒也有较好的效果。6.6 适时收获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最迟霜降之前收获。参考文献:[1] 陆漱韵,刘庆昌,李惟基.甘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6.[2] 宋朝建,王季春.甘薯高产潜力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07(2):45-47.[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 湖北省农村年鉴编辑委员会.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5] 马代夫.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J]. 世界农业,2001(1):17-19.。
甘薯良种龙薯9号脱毒繁育体系建立与推广
用优质健康种苗。
1 品种特征特性
龙薯 9 号属短蔓高产优质品种,蔓长 0.8~1m,分枝 7~10 条,叶脉、脉基、柄基均为淡紫色,茎叶全绿,叶心 齿形,茎粗中等,分枝性强,株型半直立。单株结薯 3~5 块,薯块下纺锤形,大中薯率高,结薯集中整齐。薯块 烘干率 21%,出粉率 9%,红皮橘红肉,食味软、较甜,是 食用烘烤的上等品种。每 667m2 产 1.6 万 kg 左右,丰 产性特好,结薯耐旱、耐湿、耐肥,耐寒性较强,耐贮藏性中等。高 抗蔓割病,高抗甘薯瘟病Ⅰ群。
关键词:甘薯;脱毒;繁育体系
目前我国甘薯生产仍然存在“三低”(低产量、低 品 质、低 效 益)和“三 老”(品 种 老、技 术 老、加 工 方 法 老)的现状,市场迫切需求优质、早熟、高产的甘薯品 种。龙薯 9 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 1998 年以岩 薯 5 号为母本、金山 57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甘 薯品种,于 2004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 2004004,具有特早熟、超高产、 适 应 性 广 等 特 点,在 福 建、河 南、河 北、山 东、安 徽、湖 北、新疆等地成为主栽品种。2004 年列入国家“863” 计划课题;2005 年被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列入良种 推广计划;2011 年被科技部列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 金项目。2014-2015 年在福建、山东、河北、安徽、河南、 湖北、新疆等地累计推广 76.31 万 hm2,总增社会经济 效益 43.87 亿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为 1∶8.51。
2016年第8期
育繁制种 69
甘薯良种龙薯 9 号脱毒繁育体系建立与推广
张文斌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良种繁育场,龙岩 364000)
摘要:龙薯 9 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 1998 年以岩薯 5 号为母本、金山 57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甘薯品种,具有 特早熟、超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在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安 徽、湖北、新疆等地成为主栽品种。2004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防止龙薯 9 号劣变、混杂和病毒感染 所引起的退化减产,采用提纯选优与甘薯脱毒技术,建立龙薯 9 号脱毒繁育体系,确保良种的特性及产业化利用优质健康种苗。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种 采用秋 薯留种 , .. 2 选择完整 、 大小适 中的薯块 , 剔 除带 病虫 、 色异常 、 损的薯块 , 皮 破 然后用金纳海 10 0 0 倍液
浸种进行 种薯消毒 。
21 苗床 管理 于2 .. 3 月下旬将 种薯 排放 于苗床 中 , 薯排 种 放后 , 盖上 肥土 和腐熟 有机 肥 , 厚约3~ 5m, c 以盖没薯 种 为度 。 整个 苗床用 地膜 覆盖 育苗 , 根据 气候变 化加 强苗 床 的管理 , 勤施肥 , 勤浇水 , 促进早发芽 , 早发根 , 培育壮 苗。
1 %的 多效 唑 可湿 性 粉剂5 g 5 0 对水 5 k 6 m 进 行 叶 面喷 0  ̄6 7 施 1—2 , 次 即可达到控制 的 目的 。
24 合 理 施 肥 .
221 整地作 畦 栽插前 2 d .. 0 先用 l 宽规 格的旋耕机 翻犁 1 m
遍后 , 于栽插 前8一 l d l 再 O 用 m宽规 格 的旋耕 机翻 梨起 垄
作畦, 整成 畦 带沟 宽 lO m, 中畦高4 Oc 其 0~4 e 单 行 种 5 m, 植, 株距 为1 5~ 1 c 每6 7 8 m, 6 m 栽插 35 0~45 0 左右 。 0 0 株 结合整地 , 采用 条施法在 畦 的中间开沟 , 6 m 施 硫酸钾 每6 7 复合  ̄ 3 k , g 5 g 钙镁 磷5 k 作基肥 。 0g 222 栽插 栽插 时应选择土壤含水 量适中 ,3 .. 1平均温度在
2 ~2c , 3~5 芽为宜 。 0 5m 带 个
色 , 色淡 绿 , 叶 叶形 心 带齿 , 蔓 , 长9 短 蔓 0— 1O m, 粗 le 茎 中等 , 分枝 力 强 , 分枝 数 为7 一 l条 , 叶生长 势较 旺盛 , 0 茎 有 开花习性 , 单株 结薯数 为6 个左 右 , 薯块 大 , 结薯 集 中, 大 小 较均 匀整 齐 , 块 纺锤形 , 薯 薯皮 淡红 色 , 肉桔黄 色 。 薯 薯 块 的耐贮性 中等 , 耐旱 , 耐涝 , 耐瘠 薄 , 耐寒 性较 强 , 长适 生 应性 广 , 病能 力强 。 抗 薯干 晒干率 为2 %, 1 出粉率为 1 .%, 1 9 食 味软 、 , 烘烤食 用 的上 等品 种。 甜 是 一般 产量 为35 0~ 0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选育研究
试验 、 点高 产 示 范试 验 以及 2 0 — 0 3年 参加 福 建 多 0 12 0 省 甘 薯 新 品种 区域试 验 、 产 试 验 , 表 现 出早 熟 、 生 均 高 产 、 病 、 应 性广 等优 点 。 由于在 亲本 的选 配上利 用 抗 适 了 当前福建 主栽甘 薯 良种作 父本 、 本 , 母 因而具 有较 强
的杂 种优 势
用 我所 根 据甘薯 产业 化发 展需 要 . 确育种 目标 。 明 运
基金项 目 : 福建省粮食科 技重大专 项(0 4 2 1 5 ; 20 N 0 — ) 国家 8 3项 目子 6
专 题 (0 4 2 1 8 ; 建 省 成 果 示 范 推 广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2 0 AA 4 10)福
样 不 仅育 成 品种 可 以对 当地 自然条 件 和栽 培 条件有 强
大 的适应 性 . 而且 在抗 逆性 方 面也特 别 的强大 。
现 甘 薯 生产 的周 年 供 应 和 抗 灾救 荒 用 种 均 有现 实 意 义 。
关 键 词 : 薯 ; 薯 9号 : 品 种 ; 育 ; 用 甘 龙 新 选 利
用 双 亲优 势互 补 的原理 .主要是 选用 当地推 广品种 和 特 殊 的 中间材 料 以及 最 新 育成 品种 作 为 亲本 材料 . 这
种 具 有 早 熟 、 产 、 病 、 应性 广 等 特 点 ; 但 鲜 薯 、 干 产 量 高 抗 适 不 薯
均 比 对 照金 山 5 7显著 增 产 . 且 可 利 用 其早 熟 、 而 高产 的 特 点 . 实
维普资讯
寸 舯廿 闺
品选 种 育
甘薯新品种龙薯 9 号选育研 究
郭其 茂
( 建 省 龙 岩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6 0 0 福 340 )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得镜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4(032)003
【摘要】龙薯9号由龙岩市农科所选育,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笔者引种试种,单产达60420kg/hm2,较金山57(CK)增产42%.该品种全生育期133 d;薯块下纺锤形,薯皮红色,肉色淡红色,晒干率21.8%,出粉率10%左右;食味软甜,略低于金山57(CK);高抗蔓割病和薯瘟病Ⅰ型,但高感薯瘟病Ⅱ型.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页数】1页(P435-435)
【作者】王得镜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宣成乡农技站,福建,龙岩,3663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1
【相关文献】
1.甘薯新品种龙薯1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郭其茂
2.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朱天文
3.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J], 赖伦英;林子龙
4.高产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龙薯1号主要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J], 张文斌;谢新强;;;
5.优质营养型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 [J], 吴文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高产潜力和稳产特性
龙 薯 9号 ( 系 号 102 是 福 建 省 龙 岩 市 农 科 所 杂 交 原 2 —) 选 育 的集 特 早 熟 、高 产 、多 抗 、适 应 性 广 等优 良农 艺 性 状 于
一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高产 潜 力 分 析 .
体 的 甘 薯 新 品 种 , 20 ~ 2 0 0 1 0 建 省 甘 薯 新 品 种 生 产 试 验 .20 03 0 4年 通 过 福 建
龙 薯 9号 在 龙 岩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内 2年 品 比试 验 中 ,平
均 薯 块 产 量 5 . 2 5t・h 。 比 对 照 金 山 5 m-. 7增 产 5 . 5 。 56
杨立明
( 建省 龙 岩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福 建 龙 岩 3 4 0 ) 福 6 0 0
摘
要 :对 甘 薯 新 品 种 龙 薯 9号 的 高产 潜 力 、稳 产 特 性 及 抗 逆 性 采 用产 量 效 应 、 变异 度 、 回 归 系数 等 多 种 统 计 方 法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龙 薯 9号 产 量 潜 力 大 ,稳 产 性 好 。适 应 性 广 ,对 不 良环 境 有 较 强的 抵 抗 力和 忍 耐 力 ,在 一 般 环 境 和 特 殊 环 境 中均 表 现 高产 稳 产 高 效 益 。特 别在 有 利环 境 中种植 更 易获得 高 产 。 关 键 词 :甘 薯 品 种 ;龙 薯 9号 ; 高产 稳 产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3 51 文 献 标 识 码 :A
省农 作 物 品 种 审 定 委 员 会 审 定 。该 品 种 经 过 区 试 及 近 几 年 各 地 的 示 范 、 推 广 种 植 ,均 表 现 出 高 稳 产 性 。我 们 参 考 有 关 分 析 方 法 ,对 其 高 产 稳 产 特 性 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 以期 充 分 发 挥 龙 薯 9号 增 产 潜 力 ,为 大 面 积 推 广 种 植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脱毒甘薯“龙薯9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 键词 :脱 毒 甘薯 ;新 品种 ;高产 栽培 技 术
HihY eda dQu lyC l r l eh iu so r sfe w e oao“ o gh 9 g il n ai ut a c nq e f u - eS etP tt L n su ” t u T Vi r
分枝 7—9条 ,茎 叶 生 长 势 较 旺 盛 ,顶 叶绿 , 叶片 心齿 形 ,叶脉 、脉 基 及 柄 基 均 为 淡 紫 色 ,蔓 绿 色 ,
脱毒甘薯龙薯 9 号与原 品种带毒种苗相 比,表 现 为萌 发 性 好 、 出 苗 早 、长 势 旺 、结 薯 早 、膨 大 快 、薯 苗 抗性 提高 的特 点 。因此 对 栽 培条 件 有 不 同 要求 ,应 采取 相应 栽培措 施 ,以发 挥脱 毒薯 最 大 生 产潜力 ,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有早 熟 、高产 、抗 病 、耐 旱 、适 应性 广 、丰产 性佳 等特 点 。20 04年通 过福 建 省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 审定 。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13h 3 m ,取得 良好效益 。其配套高产栽 培技术如
下。
1 特征特性 龙薯 9 号株型短蔓半直立 ,分枝性较强 ,单株
境 。耕层深度以 2 3 m为好。加深耕层 ,可采 5~ 0a 用 套 犁办 法 ,翻耕结 合 晒 白,促进 土 壤 熟化 ,使 土 壤 上 干 下 湿 ,增 强 薯 苗 的抗 旱 能 力 ,促 进 茎 叶生
335 预 防稻 曲病 环 节 稻 曲病 是 甬优 6号 致 命 .. 病 ,虽然福 州 以南 的平 原 地 区 ,发病 相 对 轻 ,但 幼 穗 发 育后期 到抽 穗扬 花 期若 碰 上 阴雨 天 气 ,还 是 不 能 忽 略对稻 曲病 的 防治 ,必须 采 取 在破 口前 和 抽穗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注 : 中数 据 均 为平 均 值 。 表
・
13 ・ 1
第3 0卷
第 5期
2 1 年 5月 01
种
子
(ed Se )
茎 叶和薯 块鲜 重 的 比值 ( / ( 表 T R) 见 2 是 反 映 植 物 光 合 ) 物 质 分 配 的 重 要 指
1 9 . g6 71 3 4k/ 6 1 9 1 和 28 6 5k/ 6 比对 照 金 山 8 . g6 7I , n
5 7分 别增 产 5 . % 、3 9 8 5 3 . %和 3 . %。 08
表 1 龙 薯 9号 与金 山 5 7熟期 比较 (06年 , 岩 市 农 科 所 基 地 ) 20 龙
定的指导意义。
2 主要生物学特性
2 1 高产 、 . 稳产 20 20 0 1~ 0 2年 福建 省 甘薯 新 品种 区试 结果 表 明 : 龙薯 9号两 年平均 鲜薯 单产 3 8 .5k / 6 比对 6 8 g 6 7m , 7 照金 山 5 产 4 . % 。2 0 在福建 省评 审 委员会 7增 76 0 3年 委 员组 织 的早作 中试基 地进 行现场 验 收 , 惠安 、 田两 莆 点 鲜薯 产量 分别 为 30 4 4k / 6 l 33 9 1k/ 1 . g 6 7r t 和 0 . g
20 福建省 科 技 厅 委 托 龙 岩 市科 技 局 组 织 专 家 对 07年
福 建省龙 岩 市农科 所 承担 的省 科技 厅项 目“ 早熟 高 特 产 抗病 甘薯新 品种 龙 薯 9号示 范 推 广 ” 编号 ,0 6T ( 2 0 0 1 ) 行 现 场 验 收 , 果 龙 薯 9号 较 对 照 ( 薯 02 进 结 鲜
o w we tPoa o s Va i t o g h . fNe S e tt e re y L n s u No 9
高产优质甘薯品种龙薯9号高产栽培试验
2 0 1 7 . 1 2 试验 研究
高产优 质 甘薯 品种 龙薯 9号高产 栽 培试验
赵 海红 田 芳 王 晓云 李 晓青 张 晓 申 王 慧瑜 梁政 杰
( 河南 省郑州 市农 林科 学研 究所 郑 州 4 5 0 0 0 5 )
摘要 : 本 文作 者 以龙 薯 9号 为材 料 , 对其 不 同栽插 时 间、 不 同 密度 、 不 同垄距进 行试 验 . 研 究其 高产
一
1 6 0-
试 验 研 究2 0 1 7 . 1 2
摩 i 2
I 一
号增产 2 5 . 4 4 %,说 明栽插 晚对 龙薯 9号 的产量 影 响 长 , 并 且 密度 过 大 时 中小薯 较 多 , 过 稀形 成 大 薯不 易
不能 充分 利 用 空 间 。 通 过 本试 验 发 很 大 ,在 条件 允 许 的情 况 下龙 薯 9号 甘薯 种 植 时 间 销 售 还浪 费 土地 ,
社. 1 9 91 .
1 】 范 围 忠. 现 代 统 计 分 析方 法 [ M] . 北京: 中 国统 计 出 版社 , 1 9 9 2 . 据本模型评价 指标 , 即株 高 、 叶片数 、 冠幅、 根 系 颜 【
色、 根 团质 量 , 查看种苗生长状况 . 及 时 调 整 好 肥 水 管 理 措施 、 改善 光 照 和通 风 . 从 而提 高 杂交 石 竹 的种
品种 , 适用 性 强 , 一般 亩 产 4 0 0 0 k g左 右 , 栽后 1 0 0 d 1 . 2 . 1 不 同栽插 时 间 甘 薯不 同栽 插 时 间试验 为分
亩产可达 2 0 0 0 k g , 丰产 性 特好 , 同 时具 有 结 薯 特 早 别 于 4月 2 5日、 5月 5 日 、 5月 1 5日、 5月 2 5 3、 1 的性能 , 比同期栽 培 的甘 薯可 提前 1 5 d上 市 。 为 了研 6月 5 1 3进行 栽插 , 收获 时进 行产量 比较 。 究 出适 合 龙 薯 9号 的 高产 栽 培技 术 ,本文 作 者 对 龙 1 . 2 . 2 密度试 验
试种烟薯25与龙薯9
试种烟薯25与龙薯9老家的红薯年年种,但主要是喂猪的,因为口感不好,人吃是没市场的。
今年试验性种点口感好的红薯,在红薯吧看到了烟薯25和龙薯9,以下是相关资料:资料一:发明人谈烟薯25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烟薯25育种人辛国胜出席第六届“禾下土”杯全国甘薯高产高效竞赛总结表彰第四届中原脱毒甘薯产业发展研讨会,并接受了媒体的专题访问,对于烟薯25品种优势、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和烟薯25的市场前景进行了现场分析。
在谈到种植烟薯25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的时候,辛国胜表示:“烟薯25虽然好吃,但在种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点是暴筋的问题,暴筋应该是这个品种的特性,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加以控制也可以避免,如果地块选在沙土、半沙土、排水好的地,暴筋反而轻。
第二个是产量比较高,在食用型品种里面,产量高有时候会成为缺点而不是优点。
因为薯块太大,市场品性就下降,人们不愿意购买。
所以烟薯25的生长期应该控制在150天左右,适当密植,可以按4500棵密度,这样对薯块的大小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点就是很多种植户反应的不耐贮藏的问题,因为烟薯25含糖量比较高,比较甜,人们喜欢吃,微生物也喜欢吃。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营造一个不利于微生物存在的条件,所以烟台农科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摸索出贮藏烟薯25所需要的条件,比如湿度,一般品种85-95%,而烟薯25的湿度在75-80%比较适合,低湿度不利于微生物的存活。
另外是低温,一般品种贮藏温度13-15,而烟薯25贮藏温度是9到11,在这种情况下,贮存烟薯25相对就比较容易。
”禾下土专业脱毒烟薯25种苗研发生产,种植脱毒烟薯25产量高、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藏、上市早。
资料二:河南信阳鑫鑫薯业有限公司薯苗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是一家专业从事红薯种苗培育的薯业公司。
自公司成立以来,实行“基地+农户+公司+科技联动生产模式,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壮大特色红薯产业化发展,为农户增收;企业收益提供可靠的保证;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本区推广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朱天文【摘要】介绍了甘薯品种龙薯9号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新品种选育和高稳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1(030)005【总页数】3页(P113-114,120)【关键词】甘薯;龙薯9号;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朱天文【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龙岩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龙薯9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岩薯5号为母本,金山5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经过福建省区试及近几年各地的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等特点,并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薯型大,较光滑,红皮红肉,可鲜食,有利于深加工以进一步提高甘薯的经济价值,具有良好的商品性。
该品种植株短蔓半直立,分枝多,长苗稳健,不早衰,具有结薯早,薯块前期膨大快,早熟的特点,可避开甘薯供应旺季及早上市。
龙薯9号耐旱、耐涝、耐瘠、耐寒性较强,具有高抗蔓割病、甘薯瘟病Ⅰ群的能力和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耐贮藏等特点。
在进一步改进育苗技术,转变栽培模式,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病害防治等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龙薯9号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龙薯9号的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顶叶绿,叶脉、脉基及柄基均为淡紫色,叶形心齿,叶色淡绿,短蔓,茎粗中等,分枝性强,株型半直立,茎叶生长较旺盛,后期茎叶不易早衰。
单株结薯数约5个,大中薯率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红色。
2.1 高产、稳产2001~2002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龙薯9号两年平均鲜薯单产3 786.85 kg/667 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47.6%。
2003年在福建省评审委员会委员组织的早作中试基地进行现场验收,惠安、莆田两点鲜薯产量分别为3 014.4 kg/667 m2和3 309.1 kg/667 m2,分别比对照金山 57 增产 0.2%和 56.3%[3]。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品种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品种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李高峰;王一航;文国宏;李建武;何三信【摘要】陇薯9号以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杂交创新资源材料93-10-237为母本,以大同G-13-1为父本组配杂交,从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8d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5cm,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形扁圆,淡黄皮淡黄肉,薯皮粗糙,芽眼较浅,薯形好,大中薯率重率95%以上.薯块平均干物质含量26.18%,淀粉20.39%,粗蛋白2.84%,维生素C13.18 mg/100g,还原糖含量O.201%.亩产量1 943 kg左右,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陇薯9号;马铃薯;选育;栽培技术【作者】李高峰;王一航;文国宏;李建武;何三信【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1 品种来源以甘肃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杂交创新资源材料93-10-237为母本,以大同G-13-1为父本组配杂交,并经系统定向选择,历时9年于2009年育成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原代号L0227-17)。
2009年11月19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0年3月5日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薯2010002)。
2 品种特点2.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8 d左右。
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5 cm,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形扁圆,淡黄皮淡黄肉,薯皮粗糙,芽眉不明显,芽眼较浅,薯形好,大中薯率重量率95%以上,薯块休眠期长,耐运输,耐贮藏。
陇薯9号的品种特性及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陇薯9号的品种特性及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李建武;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贾小霞【摘要】介绍了新品种陇薯9号的品种特征,并就其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核心要领和关键技术作了阐述.【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1(030)009【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陇薯9号;脱毒种薯繁育【作者】李建武;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贾小霞【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渭源74820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渭源74820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渭源74820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渭源74820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渭源748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陇薯9号(原代号L 0227-17)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2001年以杂交创新材料93-10-237为母本,以引进的油炸加工型资源材料大同G-13-1为父本,应用杂交技术,经系统定向选育,2009年完成育种程序,通过2009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
陇薯9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耐贮运等特点,为了能够快速将该品种脱毒种薯推广到大田生产中发挥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在该新品种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的同时,研究并建立了“母株-茎尖剥离-试管苗扩繁-ELISA 病毒检测-快速扩繁-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一级种生产”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甘肃省农科院在渭源县高海拔地区会川镇建成了种薯繁育基地,建立健全了陇薯9号脱毒及种薯生产体系,严格管理,有力地防止了病毒病对种薯的侵染,保证了种薯质量。
陇薯9号马铃薯品种好不好?
陇薯9号马铃薯品种好不好?
审定编号:甘审薯2020002 品种名称:陇薯9号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品种来源:以杂交创新资源材料93-10-237为母本,以大同G-13-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代号L0227-17。
特征特性:中晚熟,出苗至成熟118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65~75厘米。
茎绿色,叶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较弱。
薯形扁圆,淡黄皮淡黄肉,薯皮粗糙,芽眼较浅。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商品薯率95%以上。
中抗晚疫病,对卷叶病毒病具有一定的田间抗性。
薯块平均含干物质26.18%,淀粉20.39%,粗蛋白2.84%,维生素C 13.18毫克/100克,还原糖0.201%。
产量表现:2007-2020年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4.4公斤,比统一对照陇薯6号增产10.9%,比当地对照增产14.6%。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43.0公斤,较对照增产14.9 %。
栽培要点:选用脱毒种薯,或建立种薯田,选优选健留种。
高寒阴湿、二阴地区4月中旬播种,半干旱地区4月上、中旬播种。
播种密度一般3500~4000穴/亩,旱薄地2500~3000穴/亩。
重施底肥且氮磷配合,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
生育后期,及早防治和多次防治晚疫病。
收获前一周割掉薯秧,以便晒地和促使薯皮老化。
适宜范围:适宜在我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
干旱地区种植。
推介四款甘薯新品种
推介四款甘薯新品种
滕修有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24()3
【摘要】一、龙紫9号。
“龙紫9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的
紫心红薯新品种,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5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蔓长中等,单株分枝数6~10个。
顶叶绿色,成叶浅三裂,叶主脉淡紫色,侧脉绿色,脉基淡紫色,叶柄、柄基、茎均为绿色,蔓粗中等。
薯块纺锤形,薯皮深紫色,薯肉紫色。
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86.2%,商品薯率87.4%。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滕修有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商丘甘薯试验站能源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
2.甘薯新品种推介
3.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晋甘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4.新品种、新技术,让甘薯成了"香饽饽"——访国家
甘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吴问胜5.甘
薯新品种“石甘薯1号”及其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陇薯9号的品种特性及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32
【相关文献】
1.陇薯3号脱毒种薯繁殖技术 [J], 雷生全;刘守庆;毛继红;解玉琴
2.陇薯8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J], 李建武;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贾小霞
3.陇薯6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J], 李建武; 王一航; 文国宏; 李高峰
4.陇薯6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J], 李建武; 王一航; 文国宏; 李高峰
5.陇薯6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J], 李建武; 王一航; 文国宏; 李高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陇薯9号的品种特性及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李建武;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贾小霞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1(30)9
【摘 要】介绍了新品种陇薯9号的品种特征,并就其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核心要领和关键技术作了阐述.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 者】李建武;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贾小霞
早熟甘薯品种龙薯9号促早栽培高效生产技术
4~5kg,移栽前3~4d施送嫁肥尿素5~6kg。
移栽秧龄控制25~30d。
防治好病虫害。
3.2 大田期管理 实施配方施肥,插足基本苗 根据《沙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省级核心示范片土壤肥力测定值为有机质45.6g/kg、碱解氮208mg/kg、有效磷43.4mg/kg、速效钾198mg/kg,酸碱度(pH值)4.90。
667m2产量目标按600kg设计,施基肥碳铵38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10kg、氯化钾10kg。
分蘖肥在插后5~7d 施尿素9.5kg或碳铵25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10kg、氯化钾10kg。
穗肥在幼穗分化三期施尿素4.5kg。
粒肥在破口至齐穗期施尿素3.0kg。
合计大田667m2施纯氮量14.28kg,氮、磷、钾比例1.0∶0.17∶0.84;插植密度23cm×23cm,插1.26万穴,丛插2粒谷。
科学管水 采取薄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干湿成熟的水分管理技术。
大田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插秧后25d进行搁烤田,标准为脚踩不粘泥;幼穗分化至齐穗浅水层灌溉,灌浆成熟期保持干湿交替,以增强根系活力防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收割前7~10d断水晒田以利机收。
防治病虫害 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病毒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
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通过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科学管水等措施,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虫的发生。
一但发生病虫害及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收稿日期:2011-11-28)早熟甘薯品种龙薯9号促早栽培高效生产技术白萃玲1 张艳丽1 马志民2 张松树2(1河北省雄县农业局,0718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050035)近几年,河北省雄县甘薯规模生产集约经营发展较快,特别是早熟甘薯带来了突出效益,农民发展早熟甘薯积极性高涨,应用推广了豫薯10号、冀薯6-8等早熟高产品种,但这些品种食用品质较差,所以筛选早熟优质品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特 征 特Leabharlann 性 高产 、 稳产 的特点 。 3 2 特早熟 . 甘薯的生育期虽没有确切 的断定天数特 征,但在 定时期 内表现有 一定产量 从而断定其早 熟性能 , 龙 薯 9号的产 量水平及 品质 高于 同类 品种商丘 5—、 2 潮 7
一
获得 国家 “ 九五 ” 第二批农作物 新 品种二等后补助, 20 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 品种具有结薯 00
早 , 薯多, 结 并且 每 公 顷株 数 , 顷 薯 块 数 和 单 薯 重 三 公
方面协调发展 的特点 , 同时又具有茎 叶前 期早生快发, 中前持续迅速生长 , 期不早衰 的生育特 性, 后 另外该 品
龙 薯 9号株 型 半直 立 , 蔓 、 株 分 枝 8 1 , 短 单 ~ 0条 顶
叶绿 色 , 叶型心齿 , 叶脉 淡紫色 , 叶柄 绿色 , 柄基 淡 紫 色, 蔓绿色 , 蔓粗 中等 , 单株结薯 5 个左 右, 薯块下纺锤 形 , 中薯率高 , 大、 薯皮 红色 , 肉色 淡红色 , 薯块 萌芽性 中等 , 长苗较 快 , 晒干 率 2%, 1 出粉 率 1%, 0 高抗 蔓割
病, 高抗薯瘟病 I 高感薯瘟病 Ⅱ型。 型, 3 主 要特 点 龙薯 9 号从组合的选配到选育 , 从区域试验到生产
示范, 经过多年的观 察研 究和 分析, 我们总结该品种具 试验示范 ,0 4 2 0 年通 过福建 省农作物 品种 审定委 员会 有特 别 的高产 、 稳产 ; 早熟 ; 特 特殊 的抗 性和特 强 的适 审定。 应 性 等 特 点 : 宜 非 薯瘟 重 病 区推 广 种植 。 适 1 选 育经 过 3 1 特别的 高产 、 . 稳产 根据双亲优势互补的原理 ,选 用遗传 背景丰富的
出而 被 选 留 的 品系 ,原 系 号 为 10 22 20 2 — ,0 0年 又 经 过 品 比复选 , 因综 合 性 状 特 别 良好 而 再 次 选 留, 后 提 前 尔 选 拔参 加 省 甘 薯新 品种 区试 比较 和 抗 病 性 鉴 定 , 薯 9 龙
号因选配 组合 目的性 强,表现 出超 亲现象一直显著和 稳定, 该品种的选育成 功, 也反过来为我们育种工作者
龙 薯 9号 系 福 建 省 龙 岩 市 农 科 所 , 19 于 9 8年 利 用
岩薯 5号作母本 , 山 5 作 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 金 7 成, 原系号 10 2 20 -2 0 2 - ,0 1 0 2年参加福建 省甘薯新 品
种 区试 表 现 突 出 ,03年 进 入 福 建 省 甘 薯 新 品 种 生 产 20
种 还 富含 胡 萝 卜 素 : 中父 本 金 山 5 , 是 一 个 通 过 其 7也 福 建 省 审定 和 获 得 福 建 省 科 技 进 步 二 等 奖 ,该 品种 具
产 1. 2 0 63 0 2年 继 续 参试 , %; 8个试 点平均 鲜 薯产 量
48. g 比对照 金 山 5 18 k , 8 7增 产 5 . %, 均 薯 干 8 0 25 3 平 8. 4 g 比对 照 增 产 2 .%; 年福 建 省 区试 平 均 鲜 薯产 量 k, 37 两 达 38 .5g 比对 照金 山 5 产 4 . %,薯干 产 量 7 68k , 7增 76 2 8 53g 比对 照增 产 2 .8 鲜 产 、 0. , k 02%, 干产 均居 参 试 品种 首位 ;0 3年 进 入福 建 省甘 薯新 品种 生产 示 范 试验 , 20 并 于 1 2月 9 日组 织 福 建 省 评 审 委 员 会 在 省 旱 作 中试 基 地 对 该 品种 的生 产 试 验 进 行 现 场 验 收 , 安 点 、 田点 惠 莆 鲜 薯 产量 分 别 为 3 1. g和 30 .k ,分 别 比对 照 金 0 44 k 391g 山5 7增产 02 .%和 5 .%。从 多年 多点试 验 结果 看 出 : 63 龙 薯 9号 不仅 表 现 为极 显 著 的 增产 效 果 ,而 且表 现 出
有 高产稳产 , 适应性广 等特 点 , 九 五 ”以来一直作 为 “ 福建省甘薯区试和国家南方甘薯区试对照品种【 19 98 。 年选 配该组合 ( 薯 5号 / 山 5 ) 岩 金 7 通过有 性杂交获 得 种 子 2 8粒 。19 3 99年从 实 生 苗 后 代 中 因 产量 特 别 突
维普资讯
作 物 栽 培
早熟 高产 甘 薯新 品种—— 龙薯 9号 的选 育及 栽培技 术研 究
郭其茂
( 福建 省龙岩市农科 所 3 4 0 ) 6 00
摘 要: 龙薯 9 号是 利用双 亲优势互补的原理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 特别的高产 、 稳产 , 特早 熟, 特殊的抗性和特 强的适应性 , 于实现甘薯的周年供应和抗 灾救荒用种均具有现 实意义。 对 关键词 : 龙薯 9 选育; 号; 栽培技术
岩 薯 5号 、 山 5 父 母 本 【。 中母 本岩 薯 5号 先后 金 7作 ”其 通过 福 建 省 和 江 西 省 及 国家 审 定 , 时 该 品 种 19 同 99年 该 品种 19 99年 小 区 鲜 薯 折 6 67 ( 同1 量 为 6.m2下 产 3 0k ,比对 照 金 山 5 9 0g 7增 产 2 % ;0 0年 鲜 薯 产 量 为 6 20 16 g 比对 照 金 山 5 8 0k , 7增 产 2 %; 0 薯干 产 量 达 40k , 8 g 比对 照金 山 5 7增 产 1%;0 1年参 加 福 建 省甘 薯 新 品 9 20 种 区 试 ,0个 试 点 平 均 鲜 薯 产 量 3 8. g 比对 照 金 1 349k , 山 5 产 4% ; 均 薯 干 7 01 , 7增 2 平 3. 比对 照 金 山 5 7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