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6篇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1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征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征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征。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 必修4教师用书:第4单元
19 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治标与治本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点评: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要治本”。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近日,云南省2016年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举行,儿科医生招聘难的问题再次引起注意。
对此,昆明医科大学称,明年有望开办儿科本科专业。
解决儿科医生少的问题,从教育入手的确是办法之一,但教育只能起到治标的效果,如要治本,还需要改善儿科医生从业状况。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人。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目前平均每1 000名儿童,只配备0.43位儿科医生。
医疗资源均等化不足,儿科医生缺少等等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而产生。
表面上看,虽然都可以通过教育体系调整、政策调整,增加供给而获得改善,但要根治这些问题,还需要整体执业环境的调整与改变,也就是说,教育治标、制度治本。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扬扬止沸,不如去薪。
——《三国演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子庸医治标,名医治本。
——格言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上书谏吴王》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浚.(jùn) 殷.忧(yīn) 朽.索(xiǔ) 壅.蔽(yōnɡ) 黜.恶(chù) 谬.赏(miù)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诚⎩⎪⎨⎪⎧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如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副词,确实) (2)信⎩⎪⎨⎪⎧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信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讲信用,诚实不欺)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本⎩⎪⎨⎪⎧必固其根本.(名词,树根)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原先,本来)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底本) (4)安⎩⎪⎨⎪⎧思国之安.者(形容词,安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名词,安逸)安.能屈豪杰之流(疑问代词,怎么)安.步当车(形容词,缓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享受) (5)以⎩⎪⎨⎪⎧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拿,把)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来)则纵情以.傲物(连词,表顺承) (6)其⎩⎪⎨⎪⎧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副词,难道)吾其.还也(副词,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名词用作动词)统治(3)貌恭而不心.服(名词用作状语)在心里(4)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要位置(5)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6)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8)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形容词作动词)达到远方(9)能克终.者盖寡(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10)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11)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12)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2、把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3、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学问。
2、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简介及写作背景1、: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书》,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简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省、慎重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进展,百姓生活也富有起来,加上边防稳固,内外无事,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糊涂的看到了在富强兴盛的后面隐蔽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屡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正。
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也许内容。
1、留意加点字的读音。
求木之长浚塞源载舟壅蔽黜恶谬赏2、对比解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
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
(质疑)3、同学间相互商议,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教师准时订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间解释不当的地方,教师重点讲析。
[推荐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必修4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谏太宗十思疏(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B.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C.则思谦冲而自牧.牧:放牧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解析:选C C项,牧:约束。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思无因怒而滥刑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解析:选C A项,“无”通“毋”;B项,“简”通“拣”;D项,“振”通“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D.则思虚心..以纳下解析:选C A项,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B项,古义:放纵感情,即“骄傲”;今义:尽情。
D项,古义: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以弱.天下之民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解析:选C C项,为形容词作名词,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不必干涉。
解析:选A A项,“知足”“知止”两条应是戒奢侈。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5分)译文:(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分)译文:参考答案:(1)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2018版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1.词语理解(1)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①安Error!②信Error!③求Error!(3)古今异义①凡百元首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 今义: ⑥何必劳神苦思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①以Error!②而Error!2.词类活用(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2)简能而任之: (3)则思正身以黜恶: (4)择善而从之: (5)乐盘游: (6)必固其根本: (7)则思知止以安人: (8)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9)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特殊句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虽董之以严刑: (3)则思三驱以为度: (4)终苟免而不怀仁: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而况于明哲乎: (7)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十思”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答: 2.在本文中,作者进谏的思路是怎样的?答: 1.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答: 2.作者是怎样剖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一历史现象的?这一段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答: 3.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答: 4.“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答: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答: 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
2018版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
◆19 谏太宗十思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
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
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学会倾听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
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
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微感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
——魏征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魏征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5.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一、作者视窗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魏征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千古。
他“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古流传直到今。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从不退让,致使太宗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路人
竭尽 诚心
即使
督查
看不起别人
震怒
苟且 免于 刑法
仁德
坚持 到底
攻取 天下
能够 表目的,来
守住 天下
而且
却
开头做得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
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
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
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
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天下 人)得 到教化
好的 意见
听从 采纳
充分 献出
役使
完全 使出
像仙人 赤松子 、王子 乔
传播 散播
献出
自己想要的东西
滥用
全面做到
限度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
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
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拔
争先 恐后 效力
慎 错误 的, 不恰
堵塞 蒙蔽
出游 臣下 意见
以谗言陷
罢免 诚信
最新高中高一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doc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①固:培土加固。
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订正练习二——五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道德一、从课本中积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讲“德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伸手接下坠楼的孩子,成为道德模范;也没有机会像孟佩杰侍奉养母十几年如一日,成为90后的典范。
但我们可以给老幼病残让座,可以给邻居老人将重物搬下楼,可以多花一点钱购买正版书……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道德上的大事。
因为,在道德上从无小事。
三、从名言中积累1.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3.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一、作者简介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征魏征(580-643),初唐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魏征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二、背景回放一文惊醒梦中君这篇奏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谏太宗十思疏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强调对国 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
此外,《谏太宗十思疏》还提醒我们 要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汲取 智慧和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 有益的启示。
04
知识拓展:古代谏言制度及名篇欣赏
古代谏言制度简介
谏官制度
古代设立专门的谏官,负责向君 主进谏,纠正君主过失。谏官在 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
重。
他指出君主应该关注民生疾苦, 减轻百姓负担,实行仁政,以赢
得民心。
魏征还通过对比历史上不同朝代 、不同君主对待民众的态度和政 策,进一步阐述了民本观念的重
要性。
现代社会价值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所体现的忠君爱国 思想和民本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 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民生问题,尊 重和保护民众的权利和利益,实行以 人为本的政策和措施。
传承优秀文化
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直言敢谏的优秀传统。通过学习和传承 这些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正直、勇敢的品质,培养 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06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
分组角色扮演,模拟进谏过程
学生分组
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6人,分别扮演唐太宗、魏征以
及其他大臣等角色。
角色准备
各小组内部讨论,明确各自角色的 身份、地位和立场,以及对于“十 思”的理解。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十思”对于 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总结归纳,提升认识水平
1 2 3
归纳要点
学生回顾整个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过程,归纳 出关于“十思”内涵、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方 面的要点。
提升认识
通过对比历史和现代社会的不同情境,学生思考 “十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
简析: .提出“十思”的内容: .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2 .“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翻译: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自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河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01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02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
03
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
04
陈述意见的奏疏。
05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
06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07
2017
.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
01
2018
. 认真参看文后注释
02
2019
.注意补充注释
03
高中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高中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作者】魏徵【朝代】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谏太宗十思疏
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 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 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 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 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 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 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 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 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 苑囿, 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 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 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 文为其中一篇。 文为其中一篇。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臣闻求木之长者 追求,想要。 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根,今指事物的本质。 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根,今指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泉流,名词。 欲流之远者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他们。 必积其德义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虽然(不能讲成“即使” 此句自谦)。 臣虽下愚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 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帝位。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形容词作名词, 重权、重位。 形容词作名词, 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考虑。 不念居安思危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实行,厉行。 戒奢以俭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水流,名词。 塞源而欲流长也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 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 难乎?昔取之有余,今守之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难乎?昔取之有余,今守之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新人教版
⾼⼀语⽂《谏太宗⼗思疏》教案新⼈教版《谏太宗⼗思疏》教案教材概述《谏太宗⼗思疏》是唐初名⾂魏徵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篇奏折。
魏徵以敢于直⾔进谏著称,⽽本⽂⼜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为达此⽬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
先以⽐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关乎⼈⼼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长。
全⽂思路严谨,论证有⼒,令⼈信服。
魏徵这篇奏疏,虽然以进⾔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质兼美。
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雅的⽂风,成为后世奏议类⽂章的典范。
学习时,在疏通⽂⾔现象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徵的⽣平深⼊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章骈散结合的⽂体特点,参照课⽂注解,理清层次结构、段落⼤意和论证⼿法,在此基础上背诵全⽂。
思路⽅法设计思路:由实及虚,在梳理⽂⾔现象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思”的内涵,了解其现实意义,赏析其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学⽣熟悉课⽂,提前背诵“⼗思”有关内容。
课时安排:⼆课时。
三维⽬标1.掌握⽂中实词、虚词和语⾔现象、句式特点。
2.学习本⽂对⽐论证和⽐喻论证的⽅法。
3.过程: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式,逐渐深⼊,点滴理解。
4.⽅法:采取合作、探究、⾃主学习⽅式,激发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理解感悟的能⼒。
5.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设计第⼀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勇与⼤智。
多少忠⾂义⼠,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有的被放逐。
⽐⼲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徵进谏唐太宗,他⼀⽣上疏⾔事⼆百多次,却⼤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徵写了《谏太宗⼗思疏》上奏后,唐太宗⾮常赞赏,亲⼿写诏书嘉许魏徵,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直言敢谏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批“龙鳞”、逆“圣听”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魏徵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盛世成为现实。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北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皇帝要在冬至节这天率领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
此举悖逆皇帝事亲的仪规,然而大臣们却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上书,直言此举不当:“天子有事亲的本分,却不能用做臣子的礼节。
有向南的位置,而没有朝北的礼仪。
如果在家里,给家人行礼可以,今天与百官同列在一起,有辱天子的身份,损害天子的威风,不可以作为后世遵循的法则。
”范仲淹此举令他的老师,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的晏殊深为不安。
晏殊指责范仲淹出言无忌,近于沽名钓誉,并会累及他人。
对此,范仲淹给晏殊写信坦陈自己的心迹:我一直相信圣人之书,师法古人行事,忠于朝廷,爱护黎民百姓。
故对皇帝的过失,应“有犯无隐,有谏无讪”,即使是冒杀身之祸,也要敢言直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司马迁3.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陈寿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司马光5.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
——唐甄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浚.源( ) 壅.蔽( ) 谗.邪( ) 黜.恶() 谬.赏( ) 豫.游( )【答案】 jùn yōng chán chù miù yù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信⎩⎪⎨⎪⎧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诚⎩⎪⎨⎪⎧必竭诚.以待下()诚.能见可欲(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代下.司职( )(4)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今存其本.不忍废( )若止印二三本.( )(5)简⎩⎪⎨⎪⎧简.能而任之()衣冠简.朴古风存(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6)固⎩⎪⎨⎪⎧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7)终⎩⎪⎨⎪⎧终.苟免而不怀仁( )能克终.者盖寡( )则思慎始而敬终.( ) (8)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安.步当车( )安.能屈豪杰之流(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蟹六跪而.二螯( ) (10)其⎩⎪⎨⎪⎧必固其.根本(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答案】 (1)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 (2)名词,诚心/副词,果真/副词,确实 (3)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名词,下等的/名词,臣下 (4)名词,本源,基本/名词,底本/名词,书册,本子 (5)动词,选拔/形容词,简单/形容词,简便,容易(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牢固,稳固/副词,本来/副词,究竟,到底 (7)副词,最终/动词,坚持到底/名词,最后 (8)形容词,安定/形容词,安逸,安乐/形容词,缓慢/疑问代词,怎么/动词,养,奉养/疑问代词,表示反问 (9)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0)代词,它的/副词,难道/代词,自己/语气助词,还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11)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貌.恭而不心.服( )(2)君.人者( )(3)则思江海下.百川( )(4)诚能见可欲.( )(5)将有作.( )(6)载舟覆.舟( )(7)鸣.琴垂拱( )(8)人君当神器之重.( )(9)居域中之大.( )(10)居安.思危.( )(11)则思正身以黜恶.( )(12)简能.而任之,( )(13)择善.而从之( )(14)欲流之远.者( )(15)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6)必固.其根本( )(17)则思知止以安.人( )(18)则思虚.心以纳下( )(19)则思正.身以黜恶( )(20)宏.兹九德( )(21)何必劳.神苦.思( )(22)乐.盘游( )(23)忧.懈怠( )【答案】(1)动词作名词,在表面上;从内心里(2)名词作动词,统治(3)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4)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5)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覆(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8)形容词作名词,重任、重权(9)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10)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11)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12)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13)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14)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15)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2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辛苦(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道德一、从课本中积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讲“德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伸手接下坠楼的孩子,成为道德模范;也没有机会像孟佩杰侍奉养母十几年如一日,成为90后的典范。
但我们可以给老幼病残让座,可以给邻居老人将重物搬下楼,可以多花一点钱购买正版书……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道德上的大事。
因为,在道德上从无小事。
三、从名言中积累1.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3.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一、作者简介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征魏征(580-643),初唐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魏征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二、背景回放一文惊醒梦中君这篇奏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doc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内容1.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一课。
1.2 详细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特点,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理解并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能够概述文章的主旨。
2.2 分析并欣赏魏征的论证技巧和语言特色,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2.3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文章背景和文化内涵:解释“疏”的含义,介绍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解析古代宫廷政治的背景。
3.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魏征如何通过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劝诫太宗。
3.3 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解释文中重要的词语,如“疏远”、“亲近”、“德行”等,赏析魏征的文风,如“词锋”、“婉约”等。
3.4 文中思想和现代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如“德治”、“民心向背”等。
3.5 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教导学生如何评价一篇文章的论证过程,如何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文化内涵、词语解释和文章结构。
4.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4.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论证例子,分析魏征的论证技巧。
4.4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写作。
五、教学过程5.1 情景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唐太宗和魏征的历史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宫廷政治的背景。
-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作为一名忠臣,应该如何向皇帝提出建议?”- 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谏太宗十思疏》的兴趣。
5.2 文章讲解(20分钟)- 讲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解释“疏”的含义。
谏太宗十思疏(教用完整版)
第五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壹、国学常识(一)作者简介(二)“贞观政要”简介贰、课文深究(一)内容鉴赏(二)奏议类文体(三)结构分析竭诚积德以得民心弘扬十思九德 简能择善臣君 文武争驰知足知止—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 谦冲包容—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 节游勤政—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 纳谏黜恶—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 赏罚公正—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 尽豫游之乐,养松、乔之寿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民心向背-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竭诚待下正—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反—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善始克终正—殷忧而道着/有善始者实繁/昔取之而有余反—功成而德衰/能克终者盖寡/今守之而不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说理设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参、形音义比较(一)形似字(二)字义比较肆、重要修辞举隅伍、延伸学习(一)贞观政要‧论求谏吴兢(二)相关成语(三)相关名句陆、历届统测试题(A)韩愈师说/司马光训俭示康(B)欧阳脩纵囚论/顾炎武廉耻(C)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教战守策(D)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龙与蛇皆食于凤。
龙智而神,其德无方。
凤知其可与皆为灵也,礼而亲之。
蛇毒而险,所忌必伤,且恶其得于凤也,不惟啮龙,虽遇麟、龟,固将噬而亡之。
凤知蛇不得其欲则将协豺犬而来吠嗥也,赋之食,加于龙。
以龙之神浮于食也,将使饱焉,终畏蛇而不能。
麟与龟瞠而讴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既而麟伤于毒,伏于窟;龟屏气潜于壳。
蛇侦龙之寐也,以毒攻其喉而龙走。
凤丧其助,于是下翼而不敢灵也。
(李翱凤丧其助)【D】(1)有关文中动物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确?(A)龙为群首领导无方(B)凤为辅治贤良之才(C)麟龟与蛇结党为恶(D)豺犬呛声是为蛇助阵【解析】(A)原文的“其德无方”意谓德性非常高尚,无可比拟(方,比拟);而非“领导无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课件谏太宗十思疏(1)
凡百:指所有的。 景:大。殷:深。道:此处指德行。
实:确实。繁:多。盖:表示一种推断。岂:难道。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1.读准字音。 臣闻求木之长〔 zhǎng 〕者,必固其根本。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 cháng 〕者也。
2.读准句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读准语气。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fú〕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suī〕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zài〕舟覆舟,所宜〔yí〕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 ①固本浚源 ②垂拱而治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下面问题。 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 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③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④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⑤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2
谏太宗十思疏
本课话题 ——直言敢谏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批“龙鳞”、逆“圣听”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 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徵 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 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 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盛世成为现实。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北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皇帝要在冬至节这天率领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 礼。此举悖逆皇帝事亲的仪规,然而大臣们却面面相觑,无人敢言。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 淹上书,直言此举不当:“天子有事亲的本分,却不能用做臣子的礼节。有向南的位置, 而没有朝北的礼仪。如果在家里,给家人行礼可以,今天与百官同列在一起,有辱天子的 身份,损害天子的威风,不可以作为后世遵循的法则。” 范仲淹此举令他的老师,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的晏殊深为不安。晏殊指责范仲淹出言 无忌,近于沽名钓誉,并会累及他人。对此,范仲淹给晏殊写信坦陈自己的心迹:我一直 相信圣人之书,师法古人行事,忠于朝廷,爱护黎民百姓。故对皇帝的过失,应“有犯无 隐,有谏无讪”,即使是冒杀身之祸,也要敢言直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 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司马迁 3.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陈寿 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司马光 5.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
3
2
——唐甄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浚源( ) 壅蔽( ) 谗邪( ) 黜恶( )
{ )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
(3)下
代下司职( )
{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今存其本不忍废( )
(4)本
若止印二三本( )
{
简能而任之(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
(5)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
[识作者]
诤臣——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
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
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犯
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
《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3
2
(19)则思正身以黜恶( ) (20)宏兹九德( ) (21)何必劳神苦思( ) (22)乐盘游( ) (23)忧懈怠( ) 【答案】 (1)动词作名词,在表面上;从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统治 (3)名词作 动词,居于……之下 (4)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5)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一类事 情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覆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 (8)形容词作名词, 重任、重权 (9)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10)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 况 (11)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2)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13)形容词作名词, 好的意见 (14)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15)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16)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使……牢固 (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虚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 (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 (21)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辛苦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忧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尽情。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走路。 (5)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今义:认为。 【答案】 (1)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2)泛指古代的帝王。 (3)放纵情感。 (4)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5)把(它)当作。 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9)而
蟹六跪而二螯( )
3
2
必固其根本( )
{ )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失其所与,不知( ) 吾其还也( ) (10)其 其皆出于此乎( )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 ) 虽董之以严刑(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11)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答案】 (1)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 (2)名词,诚心/副词,果真/ 副词,确实 (3)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名词,下等的/名词,臣下 (4)名词,本 源,基本/名词,底本/名词,书册,本子 (5)动词,选拔/形容词,简单/形容词,简便, 容易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牢固,稳固/副词,本来/副词,究竟, 到底 (7)副词,最终/动词,坚持到底/名词,最后 (8)形容词,安定/形容词,安逸,安 乐/形容词,缓慢/疑问代词,怎么/动词,养,奉养/疑问代词,表示反问 (9)连词,表转 折/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0)代词,它的/副词,难道/代词,自己 /语气助词,还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11)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连词,表目 的,来/介词,把 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貌恭而不心服 ( ) (2)君人者( ) (3)则思江海下百川( ) (4)诚能见可欲( ) (5)将有作( ) (6)载舟覆舟( ) (7)鸣琴垂拱( ) (8)人君当神器之重( ) (9)居域中之大( ) (10)居安思危( ) (11)则思正身以黜恶( ) (12)简能而任之,( ) (13)择善而从之( ) (14)欲流之远者( ) (15)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16)必固其根本( ) (17)则思知止以安人( ) (18)则思虚心以纳下( )
谬赏( ) 豫游( )
【答案】 jùn yōng chán chù miù yù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 ) 信者效其忠( ) 愿陛下亲之信之( ) (1)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 必竭诚以待下( ) 诚能见可欲( ) (2)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
2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译文: (4)震之以威怒。( ) 译文: (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 远啊。 (2)省略句 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3)状语后置句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 (4)状语后置句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5)定语后置句 国君承担着君主的重要职责,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必固其根本( )
{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6)固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 ) 终苟免而不怀仁( ) 能克终者盖寡( ) (7)终 则思慎始而敬终(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探背景]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
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
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
3
2
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 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 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徵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 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
[巧识文] 疏
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 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 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 《街亭自贬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之为“疏”,如陶 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3
2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①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
③④⑤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C
2.下列对第 1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安步当车( ) 安能屈豪杰之流(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8)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 )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