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结合对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促进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体育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体育教学观摩课(1)时间:2022年9月(2)内容: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要求:教师认真观摩,做好笔记,课后进行讨论交流。
2. 体育教学研讨课(1)时间:2022年10月(2)内容: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讨论。
(3)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教学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体育教学案例分析(1)时间:2022年11月(2)内容:组织教师对典型体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3)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4. 体育教学公开课(1)时间:2022年12月(2)内容: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邀请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评价。
(3)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促进相互学习。
5. 体育教学论文交流(1)时间:2023年1月(2)内容:组织教师撰写体育教学论文,进行交流分享。
(3)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6. 体育教学技能比赛(1)时间:2023年2月(2)内容: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教学技能比赛,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3)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
7. 体育教学经验交流会(1)时间:2023年3月(2)内容:组织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现如今,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备受关注。
学校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体育活动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存在体育设施不完善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或者资金限制,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
其次,一些学校存在体育教师队伍不足的情况。
在一些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此外,一些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每个学校都有完善的体育场馆和器材。
其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应该在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活动组织方面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中的亮点和创新举措。
一些学校在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比如,一些学校引入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
同时,一些学校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氛围。
这些都为提高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亮点,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体育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团队精神和健康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旨在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时间。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此外,教学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影响教学效果。
3.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单一,过于注重技能考核,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容易产生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设置体育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技能训练,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同时,增加课程安排的灵活性,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2. 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与途径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与途径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和创新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与途径。
首先,改善教学方法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环节。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例如,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项目,提高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
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
目前,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比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竞技水平。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可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最后,创新教学内容也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以传统项目为主,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创新教学内容,开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
例如,可以引入极限运动、健身操等新兴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此外,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培养他们的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和创新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努力。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毅力和意志品质,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培养学生的体育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实施方案1. 加强体育课程设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设多样化的体育俱乐部和兴趣小组。
3.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校园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等。
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5.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推动学生体育教育工作。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的活动。
3. 组织学校体育活动,如校园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4.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5.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学生体育教育工作。
五、实施效果评估1. 进行学生体质测试,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
2. 进行学生体育技能水平测试,评估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情况。
3. 进行学生体育兴趣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
4. 进行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了解学生的自律情况。
六、总结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加强体育课程设置、丰富体育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小学体育联合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和中学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中学小学体育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加强中学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
2. 探索小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4. 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体育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围绕小学与中学体育教学衔接、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2. 课堂观摩组织中学和小学体育教师共同观摩对方的体育课堂,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交流教学经验。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学研讨针对观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旨在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 互动交流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让中学和小学体育教师就体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5.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考察、观摩优秀课例、模拟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讲座、研讨等活动,教师们对体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2. 教学衔接更加顺畅。
通过活动,中学和小学体育教师对彼此的教学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小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于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
告
概述
本调研报告针对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
过对多个学校进行访谈和观察,分析了目前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调研结果
1. 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充实: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较为简单,缺乏多样性和足够的挑战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师资,导致体育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3. 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虽然一些学校注重体育教育,但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往往将其视
为辅助性的课程。
4. 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体育场地
和器材设施,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建议
1. 加强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应增加体育课程的丰富性和挑战性,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培养专业的体育教育师资: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
专业化发展,提高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3. 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将体育教育纳入学校发
展规划,提高其地位与重要性,使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
4. 改善体育设施和器材:学校应增加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建
设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仍面临着一些问
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课程设置、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重视程度
和改善设施条件,才能促进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学生
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深入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加强学校体育联动、健全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等解决途径,旨在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效果。
一、引言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等多重功能。
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良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学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影响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教学理念的不同。
中小学阶段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要求和方式不同,导致了体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 课程设置的差异。
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需要适应新的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难以顺利衔接。
3. 教师专业素质的不足。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学生发展特点的全面了解,难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效的教学,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学校体育联动、健全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等。
1. 加强学校体育联动。
中小学之间应加强体育教育的衔接,形成教育共识,共同制定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方案和评价标准,确保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连贯性。
2. 健全课程设置。
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应该合理,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育,落实体育素养的培养。
中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灵活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他们参与更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
3. 提高教师素质。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最迅速、体能素质提高最明显的时期,而恰恰在这个时期,由于体育教学衔接不足,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不佳、兴趣下降等问题频发。
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与条件方面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在改进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衔接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不连贯上。
在小学阶段,教育目标是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如跑、跳、投等;而到了初中阶段,教育目标逐渐转变为聚焦特长深造,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如篮球、足球等。
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在小学阶段奠定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特长深造的阶段。
解决此问题的策略之一是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设立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定期开展研讨会、座谈会、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不同阶段体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点,实现教学思想和方法的一体化。
同时,加强体育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注重教材中小学阶段的衔接问题,使教材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衔接教学。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衔接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保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与不足。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以游戏性、趣味性为主,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到了初中阶段,进一步将技能训练拓展为专项训练,强化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过程中,往往存在切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适应性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衔接与转换。
一方面,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能力,学习和掌握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灵活运用游戏、训练、比赛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对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开展政策方面的研究
对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开展政策方面的研究随着我国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視,逐渐对中小学实施体育活动的政策进行了改进。
中小学实施体育政策可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推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体育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颁布了一些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相关政策,并对原有的体育政策进行了改革。
在发展较好的地区会实施体育政策,但由于经济不发达、办学条件不够等客观原因,新标准体育政策并未在全国学校中开展。
本文对我国体育政策的改革过程,以及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政策要求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小学实施体育政策提出了建议。
标签:中小学体育活动;政策;实施与开展目前,我国的体育发展逐渐上升,中小学开展丰富的体育运动,将体育政策贯彻到体育活动中。
体育政策不仅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在体育领域的意志和要求,还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使体育政策不能在中小学内普遍实施。
这就使体育政策根据层次的不同分为了三个等级,逐步对政策具体化,同时按照不同管理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的特性制定不同的体育政策。
因此,中小学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确保体育政策的落实,才能真正的使体育事业取得实效。
一、我国体育政策改革的演进路程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重视体育的教育,并对体育政策逐渐进行了改革。
中国体育政策大概经过了四个阶段,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阶段、深化体育改革阶段、备战北京奥运会阶段以及推进体育全面发展阶段。
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阶段是在1978年至1992年之间,我国对优先发展体育事业制定了相关政策。
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不仅文化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在这一阶段,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大力改革体育教育,提出体育锻炼标准与要求,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是当时国家落实体育政策的主要方向。
由于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中取得了冠军的好成绩,使竞技体育的发展得到了强化。
深化体育改革阶段是在1992年至2000年之间,我国对如何深化体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中小学体育贯通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教育的相关政策,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开展了中小学体育贯通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优化体育教学。
3. 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
4. 为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活动内容1. 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研讨(1)分析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2)明确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 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交流(1)分享中小学体育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2)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与反思(1)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2)总结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探讨(1)分析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探讨如何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交流(1)介绍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经验,推广优秀做法。
(2)探讨如何发挥体育特色学校在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四、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邀请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员、教育专家等参加活动。
3. 活动分为小组讨论、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环节。
4. 活动期间,安排专人负责摄影、录音、录像等工作。
五、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活动资料,形成活动总结报告。
2. 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和推广。
3. 总结活动经验,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4. 根据活动反馈,对中小学体育教育进行改进和完善。
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人口基数最大的中小学生,其身体素质的提高愈加重要。
因此,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成为了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便以这一主题,对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研究的发展在本国2003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提出了要将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测评列入学生评价体系和健康体育成长档案,也就是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素质。
由此,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成为了学术界上关注的热点,各种研究、分析、方案也随之出现。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以下简称《论文选》)和中学生体育研究报告。
《论文选》的主要观点如下:要把校园体育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教育;要推进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课程,缓解课堂教学的学案压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破课外辅导、校内管理等传统行政范式,引进教练团队,支持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化教练员转型;要大力发展体育赛事,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技术水平等等。
在《中学生体育研究报告》中,也有提到:提高体育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升课程质量;确保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性,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深入挖掘体育发展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运动精神和道德伦理等等。
二、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实践的现状虽然这些提议都是基于体育教育学家长期的研究成果而来的,但是实际的校园体育教育却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难题。
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一些学校依然没有体育场地,甚至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学生的兴趣也跟不上。
而在一些城市里,体育场地比较宽敞,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学生们生活节奏的紧张和课业压力,他们可能会缺乏锻炼的时间和动力。
因此,对于学生在校园体育课上如何获得锻炼的机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发掘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制定一套合理的体育教育课程和配套的教学设施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面临的任务。
小学体育联合初中教研(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与初中体育的有效衔接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联合初中教研的探讨,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与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跨学段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一、引言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初中体育教学则是学生在小学体育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阶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与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成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小学体育联合初中教研活动,探索跨学段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体育与初中体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学目标不衔接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基础技能,而初中体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这种教学目标的差异导致了小学体育与初中体育教学的不衔接。
2. 教学内容不衔接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以基本运动技能和趣味性活动为主;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运动技能的深入学习和竞技性。
这种教学内容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断层。
3. 教学方法不衔接小学体育教学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注重学生的模仿和练习;而初中体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难以适应。
4. 教学评价不衔接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为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这种教学评价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三、小学体育联合初中教研的改进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衔接在小学体育联合初中教研活动中,要明确两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使小学体育教学为初中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基础技能,初中阶段则要在小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性研究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性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为了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定制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达到性,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地评估和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2. 创设真实情境: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授篮球技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和应用篮球技巧。
3.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5. 多样化评价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还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实际表演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与家长合作:教师应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
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化评价方式以及与家长合作等策略的有机结合,以期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综合发展。
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教案总结
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发展的教案总结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中,体育教育是不可或缺一部分。
中小学体育教学关乎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教案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以下,我将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下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教案制定要点,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体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才能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具体来说,要重视对课程标准中的基本原理、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和必修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与同行交流心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根教学目标制定教案教案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工具。
在制定教案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教案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要具有相应的难度、挑战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注意教学课件的设计,使之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带来更加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在制定教案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白板、视频、图表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实践教学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教案时,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和练习,促进学生的技能和素养的发展。
同时,要注意掌握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使之更加有效、高效。
五、重视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中小学体育教育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着重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制定教案时,要注意兼顾整体性和个性化,讲究情境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中小学不同年级段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小学不同年级段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体育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在身体发育、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较高。
因此,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
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的身体发育逐渐稳定,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种类的体育项目,因此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更复杂的体育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规则、战术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学业的繁重负担,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然而,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健康和释放压力。
因此,高中的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健身活动,如跑步、瑜伽等,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较强,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体育知识的深层次内涵。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研究体育理论,提高学生的运动智慧和创新能力。
除了不同年级段的差异,体育教学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于运动天赋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潜力。
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
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近年来,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旨在将体育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
首先,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体育科研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也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案例和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其次,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体验,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
例如,通过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学生可以参与更多的体育比赛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体育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再次,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可以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和实践项目,不同学校可以共同探索体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此外,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还可以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最后,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体育科研的资源和条件相对较为有限,需要加大对体育科研的投入和支持。
另一方面,体育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需要建立起科研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机制。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是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研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
然而,要实现中小学体育科研与实践的整合,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性研究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性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下是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性研究:1.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评、教学观摩、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进步情况,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提供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优化课程设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体育选项课程,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4. 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合适的场地、设备和教材支持。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
也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实效性。
5. 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和合作精神,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6.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家校合作是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7. 引入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将竞赛元素和游戏机制融入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
除了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进外,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已成为普遍的教学方式。
体育游戏是一种科学、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学科背景、教材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细致地分析它在体育教育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并探讨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科背景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体育文化、体育科学、体育教育、体育竞赛、体育休闲等各个方面。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其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态度。
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很多瓶颈,如重视动作技能培养而忽视身体素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兴趣得不到激发等。
因此,体育教育需要创新和改进,而体育游戏教学则成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二、教材理论教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在现有的体育教学教材中,虽然内容和方式多有创新,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单调缺乏趣味的问题。
体育游戏教学则有助于将单调的体育教学变得有趣、丰富、多样化。
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就感和挑战感,更好地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
体育游戏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际技能和彼此尊重的价值观念,在这一点上也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涵。
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体育游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选材、设计规则、分组合作、实施评价等各项环节,实现自主、互动、合作和创新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体育游戏教学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体结合”自1987年的初次提出,到现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策略,学校在“教体结合”的政策下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在上好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重智育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体育法规制度贯彻和监督不力、学校体育师资缺乏、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从而造成体育活动和锻炼不能在中小学学生当中得到全面全体开展。
因此,中小学校要充分了解“教体结合”的含义,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发现“教体结合”这一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相互配合,大力推进“教体结合”的发展促进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
1、研究对象以长沙市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沙市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和小学各5所,学生共800人和体育教师60人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中小学体育开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与有关理论书籍,并从中国期刊网、中国教育网等网站搜索有关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相关期刊,收集有关论文和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2.2、问卷调查法设计相关学生、体育教师2份问卷,学生问卷发放755共份,回收730份,有效问卷689份,有效率为94%。
教师问卷发放共25份,回收25份,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为96%。
2.3、访谈法在课题的研究中,笔者通过走访或座谈的方式,和多位教育专家及一线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联系、采访,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观点、方法进行交流与探讨,并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4、数理统计法将获得的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于excel 等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开展的认知情况3.1、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途径调查显示,学生了解阳光体育的途径,学校体育课宣传占42%,教师宣传占28%;报刊杂志阅读占11%,广播、网络了解占23%,学生宣传占18%。
可以看出,学校主要是通过体育课、集会或者是体育教师、网络等宣传学校体育,宣传方式较丰富。
在实际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宣传专栏,有良好的广播系统,有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学校应利用好这些资源条件,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了解阳光体育的分别占96%,说明长沙市体育教师的体育意识强、态度积极,是学校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基础。
3.2、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调查显示,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态度,表示非常积极的占21%,积极的占45%,不积极的占26%。
这说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
访谈中发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有喜爱的体育项目的人数不很多,不愿参与运动强度大的活动,特别是女生。
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是落实开展好阳光体育的前提,学校有关人员要正确把握这点,引导学生参与到喜爱的体育项目中,让学生不仅愿意运动、主动运动,还能承受一定的运动强度,真正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访谈中了解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希望孩子们热爱体育、乐于运动、敢于坚持。
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的弱视,现状是开展阳光体育过程受到多因素阻碍。
3.3、对阳光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评价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认为很有帮助的占53%,帮助不大的占34%,没有帮助的占13%。
这说明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学校应当切实落实阳光体育,进而取得实质性效果。
调查显示,认为学校有完善阳光体育管理机制的占22%,认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占48%,这说明多数中小学学校需要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一项持久、长期的体育工程,如果没有实际的、具体的、长期的计划和方案,以及专门的负责与实施者从体制、组织、人力和财力方面提供保障,是无法完成和持久开展下去的。
中小学学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教体结合对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促进研究□陈景华1刘金鹏2廖勇娟3黄景能4(1.广东省番禺中学广东番禺511400;2、3、4.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本文针对长沙市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为出发点,以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促进的重要性为背景,研究教体结合下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存在的不足,并指出通过提高对“教体结合”的认识,打破传统观念,加强地方政府部门对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督导评估,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制度管理,加强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配置和利用,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引导等措施来改善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的现状。
关键词:教体结合体育活动中小学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18)-11-JF基金项目: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课题编号:2017XH025。
体育教育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年11月下PHYSICAL EDUCATION149况,真实有效地制订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4、长沙市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4.1、体育课开展情况调查显示,长沙市体育课完全开足课时的学校占93%。
未开足课时的学校占6%。
在与体育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学校体育课课时不够,主要原因是开学前体育课被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占用、下雨天由于运动场地不够被文化课占用,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前体育课被占用进行彩排,期末文化考试前体育课被占用复习,部分小学将每周一节体育课改成形体课等,其次是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场地限制等。
4.2、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显示,学校每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2次-3次的学校占74%,这说明中小学学校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在下午必须参加1次集体体育课外活动。
调查显示,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项目是篮球、跑步、足球等运动项目,所占比例分别是28%、26%和35%。
这几项运动多为政策要求,且易于开展,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也是我国中小学校园普及较好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其他体育项目的学生仅占,实际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设民族特色、新兴体育项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这方面的体育教师。
4.3、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分析调查显示,学校能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的占69%,基本保证的学校占82%。
不能保证锻炼的原因是由于天气,学校场地维修、周末的时间等客观因素,目前学生除了规定的体育课,还有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选修课等等,这表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一辈子,”不只是一个口号,各个学校真正在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能保证管理到位,有监督、有评价、有总结、有实效。
4.4、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掌握1项运动技能的学生占78%,掌握2项运动技能的学生占46%。
总体来看,学生自认为掌握了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比例较高。
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小学生掌握的技能主要是跑步、广播操、跳绳、踢毽子、篮球、足球等,中学生掌握的技能主要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健身操等,但是在体育教师看来,学生技能的掌握存在着水平较低的现象,可能体育教师认为的运动技能掌握和学生自我认为的运动技能掌握概念不一样。
5、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促进的重要性5.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特长“教体结合”的提出,使得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在业余的训练中,还落实到了体育课上、贯穿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方面面。
目前长沙地区的中小学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大课间比武、“三对三”篮球赛、体育艺术节、体育校本选修课程等。
大部分学校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校园场地、设施等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一方面通过竞技体育的引领,带动学校的体育氛围。
通过课后业余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比赛,以获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特长的方式考取理想的大学,同时学校积极宣传,积极带动学校特色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如长郡中学的田径、武术、乒乓球,雅礼中学的女篮、男足,明德中学的男篮等在全国有较高的竞技水平,相应的,这些学校的相关项目的运动氛围就比较好,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运动锻炼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为群众体育提供了平台。
群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而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开展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为营造全民体育健身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
5.2、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素质等条件做出合理选择,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制定终身体育发展规划。
不管是体育课程还是体育特长项目,让学生各取所需,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同时筛选出有特点、运动天赋较好,适合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才参与体育业余训练。
如长郡中学的体育课程开设,就是舍弃了传统的行政班级上课的模式,以3-4个行政班为单位,采用分班选课的模式,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等相关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运动基础,自愿选择。
这中间不乏出现了有运动天赋的普通学生,最终走向体育特长的道路,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运动水平。
6、中小学教体结合实施存在的问题6.1、中小学对“教体结合”的内涵认识不足“教体结合”从字面上看,“教”就是指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体”就是体育运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共同发展。
现如今,中小学校的思想观念还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体结合”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充足。
学校重视文化教育,压缩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占用体育课程对其他文化课进行补课,打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时,过早的进行基础以及体能训练,占用学生文化课的时间,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的不全面,遗漏知识点。
而且,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得不到好的教育,而放弃让孩子成为竞技体育人才。
6.2、中小学实施教体结合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中小学由于对体育课程的压缩,对体育专业教师的要求也会降低,并且对教师的人数需求也会减少,可能好几个班级以及年级进行不同体育项目时只有一个体育老师。
同时,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实际训练的经历与经验不足,不能给学生更专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