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年级下第2课(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七子之歌》,表达 “新义”),被郭沫若称 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
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命。
臧克家(1905—2004),山东 诸城人,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 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 而精炼含蓄,为中国新诗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农民诗
夹叙夹仪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 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感悟形象
1. 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形象 分别是怎样的呢?
2。作者是又是怎样描写他的形象的呢?
提示 :运用从--------(哪段哪句看出来的 什么样的闻一多回答)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 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 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 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 节。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
两个 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 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
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 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感悟形象
——革命家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 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 “行”。
知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 已经够了。” ——闻一多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延安》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回延安》第1课时教学设计读出豪气和热情。
朗读提示:(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延河来。
..们/迎过(激动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感情基调的变化:激动、热烈—真挚、喜悦—激昂、豪迈七、小结《回延安》描述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今昔延安的风景、人物,表达了发扬延安光荣传统、建设新中国的心愿。
作者在创作中选取了具有陕北典型特色的意象,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诗句朗朗上口,具有“信天游”抒情性强的特色。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味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感受“信天游”的独特魅力。
八、作业1.完成跟踪测试题。
2.访问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伸阅读“积累拓展”第六题中推荐的篇目,并体会其内涵。
九、板书《回延安》第2课时教学设计运用兴的诗句:(1)“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
此句可视为比兴兼用。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起“我”吃延安的小米、长大成人之事,含有延安是“我”家的意思。
词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4)“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运用夸张的诗句:(1)“双手搂定宝塔山”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
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这显然是在梦中虚幻之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二课拼音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二课拼音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攒(cuǎn):凑在一块儿。
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què)凿(záo):确实。
菜(cài)畦(qí):菜地。
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sāng)葚(shèn):桑树的果实。
轻(qīng)捷(jié):轻快。
动作轻快敏捷。
蟋(xī)蟀(shuài):蟋蟀。
臃(yōng)肿(zhǒng):肌肉肿胀。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脑(nǎo)髓(suǐ):脑浆。
相(xiāng)宜(yí):适宜。
书(shū)塾(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方(fāng)正(zhèng):正派。
博(bó)学(xué):知识渊博。
蝉(chán)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
人(rén)迹(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rén)声(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肿(zhǒng)胀(zhàng):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叮(dīng)嘱(zhǔ):再三嘱咐。
恐(kǒng)惧(jù):害怕。
骊(lí)歌(gē):告别的歌。
花(huā)圃(pǔ):花园。
第3课:《丑小鸭》安徒生丑(chǒu)陋(lòu):难看。
讪(shàn)笑(xiào):讥笑。
嫉(jí)妒(dù):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读读写写拼音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读读写写拼音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1.元勋yuán xūn2.奠基diàn jī3.选聘xuǎn pìn4.谣言yáo yán5.背诵bèi sònɡ6.昼夜zhòu yè7.昆仑kūn lún8.挚友zhì yǒu9.可歌可泣【kě ɡ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10.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鲜:很少;为:被。
很少被人知道,11.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至:到;渝:改变。
到死都不改变。
(含褒义)12.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心力。
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13.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14.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
15.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16.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萦带yínɡdài 曛xūn 铤tǐnɡ 燕然yānrán第2课:《说和做》1.梳头shū tóu2.抱歉bào qiàn3.秩序zhìxù4.深宵shēn xiāo5.伴侣bàn lǚ6.小楷xiǎo kǎi7.硕果shuò ɡuǒ8.卓越zhuó yuè9.迭起dié qǐ10.澎湃pénɡ pài11.大无畏dà wú wèi12.弥高míɡāo13.补jiàobǔ14.群蚁排衙qúnyǐpáiyá15.迥乎不同jiǒnɡhūbùtónɡ16.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锲:镂刻;舍:停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
课前导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 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 呢?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 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 们—起来看课文。
第 二 章
字词学习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 子解决疑难。
她是个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令人憎恶、烦琐的人, 但又是个善良的人。
长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赏析
文章对阿长的描写有些什么特色?
第一、善于抓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
如写阿长“切
切察察”的样子,既绘形又绘声。
第二、善用比喻。一个“大”字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阿长不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
作 者 简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以“鲁 迅” 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
介
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二心集》《而已集》 《且介亭文集》
等。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粗拙( zhuō ) 干戚(qī ) 诗画舫f(ǎng ) 孤孀shuāng
(
)
憎恶: 憎恨、厌恶。
字词学习
惶急: 惊慌急迫。
烦琐: 繁杂、琐碎。
空前: 前所未有。
骇hài: 惊吓。
掳lǔ : 把人抢走。
解
深不可测: 形容极其深奥。
诘 jié问: 追问、责问。
释 词
惧惮: 害怕。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四字词语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四字词语叹为观止发音tàn wéi guān zhǐ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成语名称】戛然而止【成语拼音】jiárán ér zhǐ【成语解释】声音突然终止。
(戛:拟声词。
本色当行读音běn sèdāng háng 解释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本色:物品原来的颜色;当:【助动词】应当;行:háng【动】连续贯穿形容应当保持原来的本色,现在也用来指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容嘹亮的鸟鸣声;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石破天惊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进退维谷(jìn tuìwéi gǔ)【解释】:维:是;谷:穷,指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词语:毛骨悚然拼音:máo gǔsǒng rán 英文:Horror 俄文:Ужас解释悚然:恐惧的样子。
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
毛发竖起;脊骨透寒。
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语无伦次(yǔwúlún cì)to talk nonsensibally 伦次:条理。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lüèshèng yīchóu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
常褒义。
略胜一筹稍微好一点点谦辞尽态极妍【发音】jìn tài jíyán 【释义】1.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2.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心中郁闷,很不快活叱咤风云【释义】叱咤:怒喝声。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是《黄河颂》,以下为《黄河颂》的笔记:
1. 课文内容概括:本文是一首诗歌,主要赞美了黄河的雄伟和壮丽,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重点词语解释:
(1)浩浩荡荡:形容声势浩大,广大无边。
(2)气魄:气概和魄力。
(3)哺育:喂养、培育。
3. 句子解析:
(1)“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
成九曲连环。
”这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激励了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5.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笔记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 )而出。
(2)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 guǒ( )。
(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 )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他要给我们哀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D.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十九大”以来,各地发扬愚公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习题就会遇到困难。
二、综合性学习4.综合性学习。
(6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
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百年循迹——走进宿北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2分)上联:忆峥嵘岁月下联:(2)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
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份倡议书。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教案
松鼠版本:人教版年级:七年级下学科:语文课题:《松鼠》课时:2第一课时课前回顾:《华南虎》的生字词教学目标:1、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2、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说明顺序。
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松鼠的文章。
作者布丰:(1707年——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了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自然史》。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一)为了大家更好地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的一些字词。
驯(xùn)良矫(jiǎo)健敏捷( jié) 惹(rě)恼帽缨(yīng)榛(zhēn)子榉( jǔ)实爪(zhuǎ)子蛰( zhé)伏苔藓(tái xiǎn)狭(xiá)窄编扎(zā)勉强(miǎn qiǎng)遮蔽(zhē bì)锥(zhuī)形(二)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松鼠是一个怎样的小动物?请用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外形是漂亮,习性是驯良,性格是乖巧)。
这三个词语出现在文章的哪里呢?(第一节!)2、从全文看,第一节有什么作用?(统领全篇)3、快速看一下全文,文章哪几节与这三个特征是一一对应的?(漂亮对应的是第2节,驯良对应的是第3节,乖巧对应的是第4、5节。
)那就结构上看,第一节与接下来的几节是什么关系呢?是总分关系。
(师板书:总写,分写)4、这三个特征(漂亮、驯良、乖巧)之间可以调换顺序吗?(老师提示:由外形再写到习性、性格……)与上文的对应关系和由外在写到内在,这叫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5、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第6节的内容,这一部分可以归到松鼠的三个特征里去吗?这部分内容可以省略不写吗?主要写了三个特征,又写了其他一些非主要的信息,有什么作用呢?(由主到次)6.你能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吗?提示:根据课文结构与取材特点,本文可分为三个段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2黄河颂第二课时
安边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李树相总第16 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班:组: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一、课题:6、黄河颂﹙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
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繁衍()缅怀()
泛滥()蹂躏()
2、背诵全诗
【合作探究】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 1 -
【检测训练】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2、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
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
3、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反
思
栏
- 2 -
- 3 -。
七下第二课语文笔记
七下第二课语文笔记
第二课是《草房子》,这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
文章通
过对农村小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农村的贫困、艰辛和朴素的生活状态。
文章开头就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家里的草房子,以及家人的艰苦生活,通过这些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农村的
贫困和艰辛。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农村孩子们的天真和纯真,他们
用简单的方式对待生活,对待快乐,这种态度给人以启示。
文章还
描绘了农村的风物和自然环境,展现了农村的宁静和纯朴。
这篇文章还反映了农村教育的现状,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学校
的情景,以及老师对他的教育。
文章通过对教育的描写,呈现了农
村教育的艰苦和不完善,也反映了农村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渴望。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有所了解。
此外,文章还通过对农村民风民俗的描写,展现了农村人的淳
朴和善良。
作者通过对乡亲们的描写,展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和善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这种态度给人以启示,让人们感受到了农
村人的热情和真诚。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贫
困、艰辛和朴素的生活状态,以及农村人的淳朴和善良。
文章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让人们对农村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农村人的热情和真诚。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重点问题整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重点问题整理一、课文理解: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言行一致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2.文章分两个部分。
其过渡段的作用是: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
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4.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
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
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
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
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二、精彩段落赏析:(一)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七下语文第二课总结归纳
七下语文第二课总结归纳《七下语文第二课总结归纳》第二课《师说》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年与邻居大师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示了大师对文学的理解,并对少年进行了启发和教育。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课文以少年邻居的请教为引子,描述了他想进行创作文学作品的愿望,并希望能够得到大师的指点。
大师非常耐心地与少年进行了对话,并通过一系列问题和故事,向少年传授了关于文学创作的智慧。
首先,大师强调了对文学概念的正确理解。
他指出,文学是人们用语言艺术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方式。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艺术美感。
其次,大师告诉少年文学的“活”的特性。
他用“生活是源泉,文学是河流”来形容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作品应该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大师还提到了文学作品中的主题问题。
他说,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通过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来阐述这个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它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在对文学的讨论中,大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向少年传达了关于用词的重要性。
他讲述了一个抄写工和个人代号的故事,告诉少年词语的选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大师还提到了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读书的必要性,通过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大师还鼓励少年多去观察、体验生活,并将这些经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最后,大师以一句警示的话语结束了这次对话:“探索真理的航船永远驶向真理的海洋,却永远驶不到海洋的尽头。
”这句话告诉少年,文学是一个永恒的追求真理的过程,人们应该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己。
通过这次对话,少年学到了很多有关文学创作的知识和经验。
他对文学的理解得到了深化,也对自己以后的创作道路有了更多的启发。
而我们作为读者,也从中获得了对文学的认识和启示,懂得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总结归纳而言,第二课《师说》通过少年与大师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文学创作的智慧和技巧。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可能指的是不同的课本,比如语文、历史等。
以语文课本为例,第二课的课文是《老王》。
以下是《老王》的笔记:
1. 课文内容理解:
《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却善良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普通人的关怀,对底层人的尊重。
2. 重点词句分析: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比喻手法,把老王比作僵尸、骷髅,强调了老王的病态和濒死的状态。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这段描写中,“攥”、“滞笨”、“直着脚”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担忧和同情。
3. 文章主题思想:
文章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通过老王这个形象,传达了对普通人、对底层人的尊重和关怀。
4. 写作特点:
本文在叙事上不急不缓,从从容容,像在讲普通人身上的一些平凡事,读来亲切感人。
语言质朴却含蕴丰富,令人回味。
刻画人物注重细节描写。
请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应以教材为准。
如果需要其他版本的笔记或者不同科目的笔记,请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及答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及答案“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目录(全部)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目录(全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散步莫怀戚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第3课羚羊木雕张之路第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老师魏巍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第9课王几何马及时第10课《论语》十二章第三单元第11课春朱自清第12课济南的冬天老舍第13课风雨贾平凹第14课秋天何其芳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宗璞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第18课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蓉)第19课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第20课虽有嘉肴《礼记》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张锋第22课看云识天气朱泳�D 第23课绿色蝈蝈法布尔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第25课河中石兽纪昀第六单元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第27课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第28课女娲造人袁珂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第30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蚊子和狮子》伊索《智子疑邻》韩非《塞翁失马》淮南子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观书有感(朱熹)浣溪沙(晏殊)如梦令(李清照)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冰心)《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伊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一单元阅读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伤仲永王安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懊恼二单元阅读6、*黄河颂光未然7、最后一课都德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李大钊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三单元阅读 11、邓稼先杨振宁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四单元阅读 16、社戏鲁迅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口技林嗣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五单元阅读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荒岛余生笛福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六单元阅读26、猫郑振铎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 30、*狼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吴均竹里王唯娥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阅读1 新闻两则2 芦花荡孙犁3 蜡烛西蒙诺夫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第二单元阅读6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7 背影朱自清8 台阶李森祥9 老王杨绛10 信客余秋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单元阅读11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 桥之美吴冠中 13 苏州园林叶圣陶14 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 说“屏”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第四单元阅读16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帧 17 奇妙的克隆谈家帧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9 生物入侵者梅涛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第五单元阅读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5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第六单元阅读26 三峡郦道元 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阅读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鲁迅)2、我的母亲(胡适)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第二单元6、雪(鲁迅)7、雷电颂(郭沫若)8、短文两篇(巴金)日月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11、敬畏自然(严春友)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期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泥人张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吴均)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马说(韩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赠从弟(其二)(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无题(李商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名著导读:《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九上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毛泽东2 雨说郑愁予3 星星变奏曲江河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济慈夜叶赛宁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7 傅雷家书两则 1954年10月2日 1955年1月26日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 故乡鲁迅 10 孤独之曹文轩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心声黄蓓佳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 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 智取生辰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贯中 19 范进中举吴敬梓 20香菱学诗曹雪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25 词五首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九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目录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优质ppt课件
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 的说教口吻。)
明确:“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 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 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知责任,勇担当
最苦与最乐——尽职尽责,勇于承担,不惧责任 兼备智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束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 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积极探索钻研, 解决更多的难题。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初读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填写以下空格,互相交流。 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了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日日尽责任 ,而不能 卸却责任 。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论述了什么?
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5、6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每个人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能稳定地维系,并不断优化,全面发展,依我看来,最 关键的离不开“责任”二字。
我们中学生从现在起就要充分认识到责任之重大,从今天起 就要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在未来,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会更重大, 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 脉络。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试卷含答案解析(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研研究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jiǒnɡ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弱衰微衰败)的民族开一剂(救良拯救救济)的文化药方。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壳.()宝藏.()qiè()而不舍jiǒngjiǒng()目光(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校园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口称赞。
B.他家的保姆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从来都是目不窥园....。
C.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练习就会遇到困难。
D.我们与父母在许多方面都是迥乎不同....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排斥父母的借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无法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我不但认识他,我妈妈也认识他。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A.引用反复拟人排比B.对比反复比喻对偶C.对比引用拟人比喻D.引用引用比喻排比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据拼音写汉字衣jīn___肿zhàng___叮zhǔ___廊yán___lǎn___惰liāo___起lí___歌zhà___栏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转()____扎()____夹()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1.我上学___要晚了,___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
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
四.给下面的歌词拟个标题,再仿照歌词写一段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标题: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课文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是什么?2.课文的线索是什么?3.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4.全文插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5.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6.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情回顾
7.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8.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 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 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
探究语言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学生圈点勾画,找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 “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 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 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
结构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自然 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
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 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
探究语言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 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 “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 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前情回顾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
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
美德。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 向地壳寻求宝藏。
刻苦钻研学术。
前情回顾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
写作手法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 有简。比如,闻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 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 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 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 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 补》和《古典新义》,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 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 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 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 “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 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治学目的是救国。“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 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
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凌乱……饭,几乎忘记了吃……
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
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手法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 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
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
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 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 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 过渡自然。
写作手法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 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 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 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参 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 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 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 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 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是走出了第一步。
探究语言
(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
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 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 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 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 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前情回顾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 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 6.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
“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
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 取民主! 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探究语言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 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 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
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
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
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
感知的东西。
品读表达方式
2.找一找,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探究语言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
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 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 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品读表达方式
1.说说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