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环境评价结课论文(最终版)
环境评价结课论文(最终版)第一篇:环境评价结课论文(最终版)有关化工中的一典型案例环境评价分析摘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百草枯是触杀型除草剂,本文对百草枯的建厂生产、工艺过程及其三废做了简要概述,并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做了简要评价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百草枯工艺过程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1,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周边,多名儿童及成人在医院检查过程中被发现血铅超标。
德清县新闻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9时,德清县已抽检群众1989人。
在已出检测结果的317人中,31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11 2,根据8月15日晚公布的环境监测结果,陕西凤翔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东岭冶炼公司。
3,15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获悉,上海康桥地区9月上旬发现儿童血铅超标案例。
4,近日,“多地出现‘癌症村’”的报道。
看着上述有关血铅的触目惊心的报道,不禁让我们对我们所生存的,朝夕相伴的环境产生恐惧。
首先,血铅超标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国际血铅诊断标准: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如果过高,就提示发生了铅中毒,它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
而究其来源,不外乎主要是这四个方面:1.废气,2、土壤和尘埃中,3、废水、4、日用品及装饰材料中。
环境的状况,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出发,以中英合资——捷利康南通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6000t/a 百草枯为例,简要分析。
百草枯,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息作用。
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
对非绿色组织没有作用。
在土壤中迅速与土壤结合而纯化,对植物根部及多年生地下茎及宿根无效。
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口服中毒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
环评 毕业论文
环评毕业论文环评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对建设项目在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的方法。
环评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设项目中,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如果没有环评的参考和指导,这些项目很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因此,环评的开展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评的过程通常包括项目筛选、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措施等环节。
首先是项目筛选,即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环评。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避免对一些小规模项目进行不必要的评估,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其次是环境基线调查,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情况。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评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确定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和范围。
这一步骤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是否能够获得批准,并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最后是环境管理措施,即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建议,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减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环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环评的程序性和形式主义问题。
一些地方在环评过程中过于注重手续和表面工作,忽视了科学性和实效性,导致环评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具。
其次是环评的监督和执法问题。
一些项目在环评过程中可能存在弄虚作假、隐瞒真相的行为,而相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导致环评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做环评的毕业论文
做环评的毕业论文Tit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 Comprehensive StudyIntroduc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s)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icy-making.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of EIAs, their importance, the process involved,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Additionally, it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EIA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s.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EIAs are systematic studies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d predict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a proposed project, policy, or development plan.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EIAs is to inform decision-makers about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and guide them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EIA Process:The EIA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several stages, including screening, scoping, assessment, review, decision-making, and post-approv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Each stage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orough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air and water quality, biodiversity,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social impacts.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EIAs face several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including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methodologies, in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cumulative impacts, and potential biases due to stakeholder influence. These limitations hinder the effectiveness and credibility of EIAs, making it crucial to address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ssessment process.Role of EIA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IA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empowerment. They aid in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to development plans and policies, leading to more informed decision-making and reducing the potential for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ommunities.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IA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to ensure consistent and reliable assessments. Additionally, increased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transpar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address potential biases.Furthermore, considering cumulative impacts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during the EIA process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ject's potential effects. Capacity-building programs for EIA practitioner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assessments.Conclus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re critical tool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potential impacts and recommending appropriate mitigation measures, EIAs help ensure that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compatible wi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cerns.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EIAs' significance cannot be undermin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their effectiveness.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lies on incorporating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to development practices, with EIAs playing a prominent role in achieving this objective.。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工程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制度化的识别、评估、预测、防范和治理的过程。
EIA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可以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调整和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管理、环境法律等方面紧密联系,对于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掌握EIA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将是非常有益的。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基于EIA理论和实践,以我国城市建设为例,探究EIA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发展与EIA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空间,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发展必然涉及大量的工程项目和人类活动,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干扰和破坏。
一些城市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已经出现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高度关注环保问题,避免过度破坏生态和环境资源。
EIA作为一项环保管理工具,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中的许多重要项目,如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大型工业和商业项目、住宅小区等,都需要进行EIA评估。
只有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才能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例如: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生活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雾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但水资源有限,而且城市中排放的污水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垃圾处理问题不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EIA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EIA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EIA,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运行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就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参与程序一、建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近几年来,我国经常发生因政策和规划的不完善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宏观决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其失误对环境的影响与建设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相比,更为巨大、具有潜伏性、后果也更严重。
对政府的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以为各国所采纳,加快提升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备程度,就要借鉴国际上将政府宏观决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成功经验。
现有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同或否决,在提供替代方案等方面就存在很大限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战略和多个项目的叠加、间接的影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立就在单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拓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立足于区域评价和全面影响,使满足目标的替代方案能尽量不受条件限制,合理又切合实际。
二、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就是使公众参与在所制定可操作的参与程序下有章进行。
在公众参与中,首先应明确列举可以不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形,那么除此之外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则必须向公众征求意见;其次,规定采取一定的形式,将项目有关情况向有关群众公示,规定征求意见的形式例如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并明确可能直接对公众环境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听证会形式;第三,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公众参与主体的成员组成要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法律地位;第四,通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规范,明确公众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等环境权利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同时加强执行力度,这样才能使公众参与行之有效;第五,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效的情形——依法应向公众征求意见而未征求意见的,或虽征求公众意见但形式或程序不合法的。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实问题的几点思考学员:田怀珍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新环保法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修订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此项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环保法对于未批先建的项目,明确提出了“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于以往建设单位作为捷径而采取的“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将成为历史。
同时,对“被责令停止建设而拒不执行的”,还要拘留责任人;明确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将环评列为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与立项建设的必备条件。
还单独增加一条,要求“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也就是政策环评雏形初现。
有专家点评,新环保法中关于环评的规定,是环保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实施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开发项目,在其实施、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它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支撑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走在前面。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摘要:我们必须运用清洁生产的概念,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改变现在环境清洁生产中所存在的缺点,监督各类项目在建设中保持环境清洁的目的,以确保人类社会的良好发展。
前言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要措施。
清洁生产的目的是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健康发展,通过技术和强化企业的管理以及优化生产来最大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争取做到最少的环境污染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而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人类的健康。
1 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清洁生产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清洁生产有关内容。
其目的是预防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项目中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和产品的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在于建设项目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浓度限值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一般是通过对运行管理方式与建设项目工艺流程,明确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来源和产生量,利用项目设计方案中拟采用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环境评价报告所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分析污染物是否达标,并在污染产生后,采用污染治理措施和设备消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来实现污染的防治。
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到产品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选和分析,选择低毒或无毒原材料,选用安全、高效的生产设备,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加强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将污染物在产生之前就予以消除或削减。
清洁生产是一种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管理和规划,可以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清洁生产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完善。
清洁生产是在源头消减污染,但工业生产不可能完全避免产生污染,即使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会有污染产生,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中针对污染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及处理设备,能够将污染物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消除,从而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保护措施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不足及建议摘要:本文在综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1.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开始引入我国,随着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必要性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具有中国特色的环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随着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因有关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2019-04-22论文摘要:目前,在商品经济大潮和迅猛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景观资源正受到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空前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状况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景观资源的需求增长趋势恰成背道之驰。
因此认识城市景观,加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城市景观资源,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了,本人主要从存在问题、景观风貌构成要素、城市景观影响因素等十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景观评价。
论文关键词:城市;景观;评价当前,城市建设中各种涉及土地利用的发展规划,各式各样涉及环境和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都对城市景观资源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各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城市景观资源评价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对于减少景观资源影响,保护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市景观影响评价现状与问题城市景观影响评价是一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科学工作,也是目前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人员所不很熟悉甚至尚未有明确意识的一个新科技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景观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可谓日新月异。
然而,由于变化如此迅速,其发展方向难以把握,许多城市建设得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也不美,甚至许多历史名城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为城市建设中的败笔。
二、城市景观风貌的构成要素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物(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人工建筑)共同组成的,其中又以人文景观为主。
人文景观是人类主动行动的结果,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变化;与之相比,自然景观是被动的,相对静止,处于被支配和“弱小”的地位上。
自然景观主要指山峦丘岗、河流、湖泊、海洋有及森林和农田等。
人文景观主要指道路、桥梁、建筑物、广场、街市、居民区、商贸和工业区等。
三、城市景观影响因素影响现代城市景观的因素主要有:城市选址(城市环境条件),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城市人工建筑物如道路,尤其是立交桥、高架路以及主干道,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占据城市主要空间,决定城市空间特征),高大的烟囱或烟囱群,城市绿化(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城市自然景观)以及城市历史与文化,城市环境等等。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范文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矿区开发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和深入研究其影响机理。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矿区规划的环评工作,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矿区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
通过环评工作,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
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矿区规划的环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矿区开发企业的报告、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等。
同时,我们还对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四、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水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环评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处理效果以及排放标准等,从而评估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2. 大气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矿区开发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种类、浓度及排放量,从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3. 土壤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及影响机理,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依据。
4. 生物多样性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矿区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WTT整理的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论文1摘要:文章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数据预处理、基于ArcviewGIS的信息提取、数据库的建立、成果整理与数据挖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监测要点,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GIS技术的认知,提升动态监测结果的通畅性。
关键词:GIS技术;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全球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能够对区域内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提升整个监测过程的有效性。
1、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对区域内部进行监测摄影时,需要对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进行提前了解,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云量在10%以内的天气进行影像勘察,并且区域内的云雾不能对地形进行遮挡。
在监测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时,对于采集到的图像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修正工具为DEM,并且修正后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0m以内,而图像配准误差应用过程中,误差单位需要控制在0.5个像元内。
(2)在监测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性的坐标系统,从而准确了解各个控制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坐标系统以高斯坐标系统为主。
(3)在绘图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了解区域的基本情况,可以构建不同地貌、地类的特征图斑,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应用,而各个类型的图斑数量需要超过10个,并且在分类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最大相邻法对其进行合并,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应用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变化图斑时,其数量应控制在50%以内,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使用。
2、基于GIS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要点2.1数据预处理在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时,数据的采集属于基础应用环节,但是在采集到数据信息后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操作。
环评毕业论文
环评毕业论文环评(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在进行开发项目前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环评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开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环评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对于预防和减少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评可以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系统、水资源、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这有助于预测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其次,环评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在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后,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对于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项目,可以采取建立废水处理设备、加强监管等方式,以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净化。
最后,环评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和管理环境影响。
环评不仅仅是在项目初期进行一次性评估,还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
只有不断进行监测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然而,环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环评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存在误差,评估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影响。
其次,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可能不够充分。
公众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能存在不同意见,但他们可能无法参与到环评过程中,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之,环评在预防和减少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评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只有如此,环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摘要:大气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在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危害的基础之上,对城区大气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综合整治规划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前言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
然而,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的同时很多弊端也逐步凸显,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城区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身体健康、削弱了城市生活品质,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危害,值得我们予以更多关注。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1.对于大气的危害(1)降低大气能见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由于空气污染严重,细颗粒物太多,故而目不及远,晴天一般很难望见30公里远的景物,近处的物体也变的朦胧,污染严重时甚至影响交通安全。
以北京为例,出现沙尘暴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和正常工作!(2)加大酸雨频率大气污染通过影响凝聚作用与降水形成,可能导致降水的增加或减少。
而大气污染对降水化学影响表现在酸性化合物的输入,如出现酸雨。
比如说南昌这个城市,下的雨基本上都是酸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上海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区酸雨分布集中(3)影响全球气候据统计,温室效应使得地表温度提高38℃,除了二氧化碳外,对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汽等。
据分析,在过去的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增加了0.5℃,估计到21世纪中叶,地表均温上升 1.5℃-4.5℃,中高纬度温度将上升更多。
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一系列后果,荒漠化扩大,土壤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
环境影响评估发言稿
环境影响评估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专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下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发言。
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评估某一建设项目或计划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估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因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环境影响评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处于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破坏严重的关键时刻。
通过对建设项目和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我们可以全面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找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我们才能确保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和维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其次,环境影响评估是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的重要途径。
在环保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公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公众的监督和参与,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并确保公众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引导和管理,保证公众的声音被充分听到,并采纳公众的意见建议。
第三点,环境影响评估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任何一个项目或计划的实施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和可靠的基础之上。
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环境质量、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只有在充分了解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我们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并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环境影响评估必须具备的几个方面:全面性、透明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环境影响评估必须全面考虑所有潜在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大气、水域、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
其次,评估过程必须公开透明,确保公众能够了解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见是否得到采纳。
最后,评估结果必须能够为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提供支持,确保项目或计划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厦门海沧竹兰山-猫仔山(路桥)采石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2012年5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㈠碎石加工过程粉尘排放
* 生产工况:每年开工254日,每天按8小时计。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㈠碎石加工过程粉尘排放
* 生产工况:每年开工254日,每天按8小时计。
㈢主要设备及工艺噪声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我对《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的认识:首先谈一下对环境的认识,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针对环境运动对环境一词大多定义在自然保护领域而使公众难于参与的现象,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界提出了新颖而科学的“环境定义”,主要有两要点:人以外的就是环境;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这一定义有利于公众理解环境问题与自己的关系,从而激发人们去为保护环境而脚踏实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要靠每一个公民来维护的,现在,周围的环境都正在变化,花草枯萎,动物也正在面临濒危的危机,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而恢复地球的美丽,也只有人类才能保护好,所以,了解环境,保护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初我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建筑、各种施工等使得用地面积不停地扩展,这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加上人类的各种污染等,使得环境越来越恶化,针对这一现象人们就来具体分析、策划环境。
学了这门课后我了解到我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解还是有些偏差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了这门课后的新的认识和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
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解析论文
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解析论文•相关推荐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解析论文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从当前环境工程的建设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且通过当前环境工程建设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0引言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给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雾霾、水土流失、赤潮、臭氧层空洞等都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因此,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当加强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
而在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被称为是环境预断评价。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尽可能精确的评估某一个工程给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判定工程是否可以建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建造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增加。
因此,在进行环境工程建造时,笔者认为也应当采用环境影响评价,以此来评估环境工程是否可以进行建造,从而对当地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帮助。
1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个工程的建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在传统建造领域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缩短工期,从而实现成本的节约。
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采取了直接建设的方式来进行工程建设。
然而,这种直接的建造方式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会采取破坏周边环境这样恶劣的手段来进行建设。
这样不仅会破坏我国的生态自然环境,同样也对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阻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就能够有效抑制这一类情况的发生。
因为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工程的周边环境,同时对于环境与人类社会日常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考量,以此更加长远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论文摘要:目前,在商品经济大潮和迅猛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景观资源正受到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空前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状况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景观资源的需求增长趋势恰成背道之驰。
因此认识城市景观,加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城市景观资源,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了,本人主要从存在问题、景观风貌构成要素、城市景观影响因素等十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景观评价。
论文关键词:城市;景观;评价当前,城市建设中各种涉及土地利用的发展规划,各式各样涉及环境和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都对城市景观资源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各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城市景观资源评价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对于减少景观资源影响,保护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市景观影响评价现状与问题城市景观影响评价是一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科学工作,也是目前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人员所不很熟悉甚至尚未有明确意识的一个新科技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景观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可谓日新月异。
然而,由于变化如此迅速,其发展方向难以把握,许多城市建设得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也不美,甚至许多历史名城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为城市建设中的败笔。
二、城市景观风貌的构成要素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物(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人工建筑)共同组成的,其中又以人文景观为主。
人文景观是人类主动行动的结果,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变化;与之相比,自然景观是被动的,相对静止,处于被支配和“弱小”的地位上。
自然景观主要指山峦丘岗、河流、湖泊、海洋有及森林和农田等。
人文景观主要指道路、桥梁、建筑物、广场、街市、居民区、商贸和工业区等。
三、城市景观影响因素影响现代城市景观的因素主要有:城市选址(城市环境条件),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城市人工建筑物如道路,尤其是立交桥、高架路以及主干道,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占据城市主要空间,决定城市空间特征),高大的烟囱或烟囱群,城市绿化(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城市自然景观)以及城市历史与文化,城市环境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
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1、前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
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
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
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约束。
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
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中,对完善规划体系和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有关报道,2004年国务院曾拟定《规划编制条例》,以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但迄今未见出台。
针对这样的规划进行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艰难和复杂。
3.2 各类开发区系统规划不完整国家级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多数只有区界围和简单的产业定位,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划,规划与环境影响密切的容(如产业规模、布局、相互间能量、物质的流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更不确定,这就使得规划评价对象不明确,难以下手,环评的作用难以发挥。
3.3 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处于高层次的规划和计划的评价。
规划和计划通常具有模糊性、非线性以及复杂、动态等特点,所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比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技术方法的不确定性等,这就使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能够在很多情况下处理模糊、不确定的决策过程。
当前应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普遍详细度不够,不确定性强,还停留在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而且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和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
这些缺陷导致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差、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施制定的不够详细或者只作定性分析,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些综合的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模型来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3.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不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新事物,没有成熟的工作经验和例。
同时参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水平不一,有的缺乏宽广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有的还局限于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模式,这样就很难从规划层次对规划本身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价的随意性就会增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本上是采取第三方评价的模式,这就要求评价对象相对稳定。
而实际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规划的具体编制单位和评价单位很难完全实现动态融合,规划的调整难以及时反馈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及时融入规划之中,势必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脱节,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3.5 公众参与不足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规定较少,这些少量的规定也较简单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
“环境影响评价”不但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且也有利于得到最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和发展。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此项制度的完善无疑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在西方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者普遍认为,公众参与此项活动是评价制度的意义所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应转移到注重公众参与上来,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各个阶段都应注重并鼓励公众参与;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具体阶段利用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除特殊、具有保密性评价资料的环境评价活动;更加明确规定公众介入的时机与介入的方式;明确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权利,保障环境相关信息通畅;建立加强对公众意见的回应机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群众基础。
在法律或法规中增加公众参与的详细条款,能在实践中切实操作。
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切实的保障,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给予切实的保障。
3.6 环境影响和建设项目规模等基本信息存在失真在规定的时间,环境评价机构完成报告之后,根据国家一些规定的限制,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将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事宜。
但是,由于项目本身存在规模或是环境影响的作用较大,一些污染较重的项目超过了部门审批的限额。
所以,担心这些项目会受到国家的限制和制裁,在审核时遇到麻烦,所以建设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的顺利通过,不得不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将建设规模,生产能力分解细化,直至降低到可以顺利通过的标准。
可是问题在于,这种做法导致了报告中体现出来了环境影响预测不准确性,也不能将环境影响真实的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所提出的相关措施也就值得考究了,最终导致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失去的原有的意义。
4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采取的对策4.1 取得政府支持要积极响应和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着力开展战略环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意识;二是要及时制定配套的法规和规章以及技术规,为具体操作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根据形势发展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强制性、规性,明确环保部门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中的监管、监督职能,各级环保部门要及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组织工作,应尽快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相关细则,逐步理顺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四是要适时抓好典型,有关政府和环保部门,可以通过抓典型来宣传环评制度,推动环评法的实施,好的典型要大力表彰,对于违反法律拒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在评价以及审批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要依法惩处。
4.2 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尽早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是从源头和决策层次开展环境保护,而不是概括性地讨论一些相关问题。
因此,面对不同的规划,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应调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具体规划情况,而不是使具体情况适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当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本身也应该具有成本效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一定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大量金钱,也不需要很多人参与;在很多情况下,在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的的前提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较短时间,花费较少的金钱,同样可以实现有效的、有影响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3 不断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通过调整规划中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容和方案来实现确定的综合目标。
关键从规模、结构、布局等为把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同时考虑规划期技术进步的因素。
4.4 通过试点积极推进通过选择典型的市、县、工业区、开发区、产业规划等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普及。
4.5 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展参与围为保障公众获得全面、真实而及时的环境信息,首先应明确公开信息的围,强调公布规划和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核心容。
其次,应当赋予公众申请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
当对环境影响的核心信息政府和企业未主动公开时,公众可以通过书面致函或专门的网络窗口来获得。
环境公众参与的围越广越好,公众参与阶段的时间越早越好。
5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和社会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愈加重视。
环境影响评价是控制新污染的第一道关口,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有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保障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稳定发展,对避免因决策或规划失误造成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1] 包存宽, 尚金城, 陆雍森.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01(3).[2] 包存宽, 尚金城. 论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 2000(2).[3] 谢华生, 翌晨, 包景岭, 等. 低碳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 中国环保产业, 2010(8).[4] 韩金枝, 付腾飞. 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的发展方向[J].能源与环境, 2011(3).[5] 罗上华, 永宏, 宁平. 规划环评工作机制探讨[J].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6).[6] 戴逸琼. 省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1).[7] 彩虹, 彦志, 韩宁. 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 工业大学学报, 2004(3).[8]丁玉洁,秋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思考[J].生态经济,2010(6).[9] 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M].北京:法律,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