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由于经济困扰,部分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纷繁复杂、相互交错,有些甚至互为因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依赖心理形成畸形的人格特征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为贫困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这种帮助,也会产生反作用,导致一些贫困生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心理可能导致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畸形。

部分依赖性贫困生,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国家和学校为其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系列措施当成理所当然要求享受到的待遇,有的甚至抱怨补助太少,而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依靠自己克服困难。

不思进取,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

2.严重的自卑心理与自我封闭恶性循环由于经济贫困,贫困生大多都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对自己能力、知识的过低评价和对他人的过高估计上。

缺乏自信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懦弱、心虚、胆小,不敢独自面对挑战和看到别人取得成功后就懊悔、自责的心理。

部分贫困生由于严重自卑、缺乏自信,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常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封闭,甚至把内心思想也禁锢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

在茫然空虚的思考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产生一种缺乏根据的自我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他们不容易接受别人对这种准则的评价和建议,甚至认为如果别人不认同这种观点就是浅薄,就是不理解他们所经过的和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是对他们思想的压制。

由此,他们进一步产生对别人的敌意和排斥,更不容易与别人进行思想接触,从而在严重自卑与自我封闭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3.过度的自尊心理与嫉妒、敏感相互交织贫困生多数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高等学府,所以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为自尊、好强、不甘落后、渴望成功。

他们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看重,很多贫困生有时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意接受学校他人的资助,认为那是同情、怜悯。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接受高等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一部分贫困生,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一、认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通常面临着诸多困扰,比如学费负担重、生活条件差、人际关系复杂等,这些问题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贫困生可能会感到自卑、失落,甚至对未来丧失信心。

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贫困生还可能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加剧。

高职院校应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认识,采取合理的对策措施,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二、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贫困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应尊重贫困生的人格和尊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心理辅导,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贫困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针对其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调节心态,解决困扰。

在咨询服务中,学校应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建立起一种亲近和信任的关系,提高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贫困生进行跟踪帮助,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四、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高职院校也应加强对贫困生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对贫困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贫困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S UN Mi n
( L i a o n i n g F i n a n c e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2 2 ,C h i n a )
Ab s l r a c t :Wi t h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e n r o l l me n t i n h i g h e r v o c a i t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a n d he t i n c r e a s e o f t u i i t o n f e e s .n e e d y s ud t e n t s h a v e i n c r e a s e d r e l  ̄i v e l y .Ne e d y s t u d e n t s h a v e t o b e a r mo r e e c o n o mi c a nd l i f e p es r s u r e .Du e t o i nf e r i o r i t y f r o m p o o r f a mi l i e s , he t s ud t e n s t s h o w f e a t u r e s 0 f b e i l 1 g t a c i t u r n a n d u n s o c i a b l e .a nd hi t s ma y a f e c t me n t a l h e a l h .P t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h t p r o b l e ms o f n e e d y s ud t e n s t h a v e c a u s e d e x t e n s i v e c o n c e r n o f e d u c a i t o n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I t n e e d s t o na a l y z e a n d e x p l o e t r h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推广。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网站等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强调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辅导员等,为贫困生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服务。

可以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平台,方便贫困生随时随地获得心理健康支持与指导。

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

高职院校可以与贫困生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心理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

加强与相关社会组织和救助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贫困生的课余生活,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调查与评估。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在贫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能力,为贫困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包括加强宣传推广、建立心理辅导体系、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合作、加强心理调查与评估、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

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摘要】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首先介绍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问题意义,着重阐述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定期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完善贫困生心理档案管理和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总结了本文提出的对策,并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能够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管理、心理健康活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常常面临着压力大、自信心不足、适应能力弱等心理健康问题。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也对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只有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定期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完善贫困生心理档案管理,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帮助贫困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全面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1.2 问题意义提及问题意义,就能帮助更好地理解为何需要关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重要性。

贫困生在高职院校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难,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定期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完善贫困生心理档案管理,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举措,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来关注和帮助贫困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促进其个人发展和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3-02-27T07:17:59.56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9期作者:和娟董冰杨兴隆[导读] 研究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和娟董冰杨兴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目的研究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缺陷感量表、亲密恐惧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500名被试进行测试。

结论①贫困大学生与不困难大学生在学习能力、体能、外向性思维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②贫困男生与贫困女生在自我肯定、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外向性思维、焦虑、亲密恐惧、描述情感困难、辨认情感困难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扶贫先扶智,决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学生资助资金连续13年保持快速增长[1]。

以宁夏某高职院校为例,属于建档立卡、低保、孤儿、残疾、重点优抚对象、罹患大病、自然灾害致贫的贫困大学生竟高达35.42%,尽管国家层面上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贷款、中国金融协会“千人资助计划”、建档立卡户减免学费、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勤工助学等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解决学生经济困难。

然而,家庭经济困难是个体短期内难以改善的客观存在,当面临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时,容易产生自卑或封闭心理,出现消极应对、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因此,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资助,帮助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关注,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他们在生活满意度、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等方面都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敏感退缩[2]。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关注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理论研究、专业培养、学生辅导、家庭关怀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高职院校应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帮助贫困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其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组织心理学专家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指导,为高职院校制定科学有效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应注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养。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培养规模,培养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

加强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提高其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测试和测评,帮助贫困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建立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团队,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贫困生家庭的互动和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活动,了解贫困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为贫困生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指导,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有一部分贫困生面临种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问题之一:自卑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大学生而言,家庭的支持无法跟得上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使得他们在校园里感到不适应。

长期以来,这种不适应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自己的优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交际。

对策建议:学校和社会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建议高校为贫困生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心声。

此外,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设课程专门为贫困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敢说、敢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给予贫困生一些荣誉奖励,改变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问题之二:焦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生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信心。

他们日渐消瘦,缺乏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经常出现身心疲惫、情绪波动等身体上的不适,这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

对策建议: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和生活补贴。

通过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费用足够的最低保障基础,能够减少他们生活上的焦虑。

同时,学校也应在精神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活动,参加团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减轻焦虑。

三、心理问题之三:心理压抑对于一些贫困生,经济困难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色身份间进行切换,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因此,这些压力不断积压,很容易导致心理压抑情绪。

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维的心理辅导服务,且以创新方式举办各类活动,透彻地了解状况,并开设专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贫困生解除内心的困扰。

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帮助贫困生,例如,通过聘请心理专家、自愿者或学长学姐等提供咨询或亚健康指导,以及提供一些兴趣课或免费活动等多种活动来开导及支持他们。

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而 影 响 到 学 习和 就 业 等 实 际 问题 . 为 高 校 中 的 “ 困 生 ” 0 8年 , 们 于全 国常模 , 成 双 。2 0 我 也高于其它学生。
对本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 了调查研 究 , 并与一般学 生心理 健康水平
进 行 了 比较 。 二 、 象 和 方 法 对
目按照 1~ 5级评分 , S L一9 将 C 0得 分归纳 为躯体 化 、 强迫 、 际关 系、 人 抑 康水平低于一般学生 , 特别在强迫 、 人际 关系敏感 、 抑郁 、 虑等 因素上得 焦 郁、 焦虑 、 敌对性 、 恐怖、 偏执 、 精神病性和其他十 个因子。凡 因子分 至2为 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 一般 水平 , 高职贫 困生心 理 问题分 析可能 存在 以下 筛 查 阳 性。 原 因。 ( 施测 。调查 以班级为单位, 2) 受试者上机测试 。 给予统一指 导语 。 表 1 贫 困生 S L一 0因 子超 常模 阳性 分 布 C困生与非贫困生和中国常模 比较
研究组 :0 7年广州市某高职院校新入 校贫困生 12名 , 中男生 4 20 0 其 5
人。 生5 , 女 6人 年龄 1 2 8— 2岁 。 对 照 组 :7级 新 生 2 0 0 15人 , 中 男生 9 7名 , 生 1 1 其 8 女 1 8名 。 贫 困 生 选
事 件 造 成 家庭 经济 困难 。 2 方 法 . 四 、 职 贫 困 生 心 理 状 况 影 响 因素 分 析 高
() 1 调查工具。症状 自评 量表 ( C S L一9 . 0) 包含 9 0个项 目, 一个项 每
通过对 0 7级 贫困生和 整体 的比较我们 可 以看 到 。 困生整体心 理健 贫
2 贫 困 生心 理 状 况 与 国 内 常 模 及 非 贫 困 生 的 比 较 。 由 表 2可 见 , 院 . 我 近 年 来 , 着高 校 连 年 扩 招 . 生 学 费 也 在 不 断 上 涨 , 学 生 家 庭 收 入 0 随 学 而 7级新生在强迫 、 焦虑、 恐怖、 精神 病性四个方面心理问题水平显 著高于 全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

他们通常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同时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社交困难和孤独感也是他们常常面对的挑战,而缺乏自信和动力更是制约他们前进的障碍。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生改善心理状况,可以提供心理辅导与关爱,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并提供专业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

加强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精神支持与帮助,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自身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困难、心理压力、焦虑、自卑感、自我怀疑、社交困难、孤独感、缺乏自信、解决对策、心理辅导、关爱、互助支持网络、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关注、精神支持。

1. 引言1.1 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生普遍面临着经济压力,由于家庭困境导致他们无法享受与同学相似的生活条件,这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贫困生常常会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敢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贫困生在社交方面往往遇到困难,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导致孤独感加重。

最重要的是,缺乏自信和动力,使得贫困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缺乏勇气和动力去克服。

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和自尊至关重要。

中关于的内容到此为止。

1.2 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的困难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与内在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贫困生在经济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可能由于家庭贫困导致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贫困生可能会面临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就业市场上却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对策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对策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逐渐得到重视。

高职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将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

由于高职学生处于转变阶段,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疲劳等多重困扰,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制定科学的对策,共同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问题提出高职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出现了诸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问题提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焦虑: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高职教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许多学生为了应对学业压力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2. 人际关系紧张:在高职学校中,学生之间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很多学生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3. 就业压力:高职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学生感到无助和沮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摘要】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压力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社会比较和自我价值感受让他们陷入情绪波动,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心理负担倍增,学业压力和未来就业困难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应该重视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困境。

只有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才能让高职贫困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经济压力、社会比较、家庭关系、学业压力、未来就业焦虑、心理健康、支持、心理成长、困境改善1. 引言1.1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议题。

高职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正确认识和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业成绩,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和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希望通过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关爱,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强和成功。

2. 正文2.1 经济压力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常常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现代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探讨了心理辅导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

通过本研究,我们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贫困生心理问题,为高校贫困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建议高校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时,应该注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帮助贫困生树立健康的心态,面对困境,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成因分析、对策探讨、心理辅导、支持体系、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但由于经济困难、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往往面临各种心理困扰和压力。

对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推动高校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我们在正文部分深入探讨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对策。

1.2 研究意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了解和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关注和关心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合。

开展研究还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意义在于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

2. 正文2.1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但是他们由于家庭、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面临着心理压力、学习困难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以下是对策:一、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心理治疗等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和心理辅导。

二、加强社会支持力度社会支持对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资助机构合作,为贫困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经济支持,同时鼓励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贫困生提供资助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建立社会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关爱活动,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温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应对心理问题和压力。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讲座、辅导等形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俱乐部等活动,增强贫困生的心理支持网,培养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强化班级建设班级是贫困生在学校的重要集体,班级建设对于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加强班级建设,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提升贫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班级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建立学生工作保障体系学生工作是保障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工作保障体系。

学校可以制定完善的学生工作计划,明确学生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和效益。

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和新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摘要】在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和压力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和自我认知不足等原因。

为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采取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

也可通过提升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结合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建立健全的心理帮扶体系,对于提升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解决对策、社会支持、心理援助、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心理健康、心理帮扶、关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在的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了解和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贫困生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生活条件,导致他们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

在社会交往中,他们可能面临歧视和排斥,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困扰。

在成长过程中,贫困生也会面临着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在解决困难时显得力不从心。

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帮助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贫困生才能够摆脱心理困境,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贫困生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意义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解决对策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等原因,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摘要】现代社会,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策尤为迫切。

本文围绕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意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和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社会。

本文强调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贫困生的心理素质,为其未来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心理调适能力、重要性、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水平。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贫困生在经济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同时在心理上也承受着相应的压力。

他们面临着对未来的担忧、自我价值感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作为贫困生的主要教育培养地,有责任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不足,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需要加强和重视。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背景,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及需求,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贫困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些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等原因,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贫困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五个方面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由此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提出改善高职贫困生心理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所谓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根据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管理办法》,可将贫困生划分为两个等级:一是一般困难生,家庭经济困难,经济来源难以支付全部学费及生活费;二是特殊困难学生,包括孤儿、烈士子女,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所在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六类情况。

本文讨论的贫困生包括以上两种。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学生学费也在不断上涨,而学生家庭收入相对增长缓慢,造成贫困生比例不断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高职贫困生占在校总人数的10%~20%。

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贫困生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容易产生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挫折感等一系列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学习和就业等实际问题,成为高校中的“双困生”。

2008年,我们对本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一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

二、对象和方法
1.对象
研究组:2007年广州市某高职院校新入校贫困生102名,其中男生45人,女生56人,年龄18~22岁。

对照组:07级新生2105人,其中男生987名,女生1118名。

贫困生选择标准:(1)家庭经济困难,经济来源难以支付全部学费及生活费;(2)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3)父母均丧失劳动能力,仅靠政府救济;(4)单亲,父/母收入微薄;(5)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家庭所在地因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家庭发生重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

2.方法
(1)调查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按照1~5级评分,将SCL-90得分归纳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十个因子。

凡因子分≧2为筛查阳性。

(2)施测。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受试者上机测试,给予统一指导语。

表1 贫困生SCL-90因子超常模阳性分布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软件计算因子分,并与国内18岁~29岁青年组的常模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

三、结果
1.贫困生因子超出常模人数102名贫困生中,因子分超出常模的学生有38
人,占总人数的37.25%,因子分大于3的学生有9人,占总人数的8.82%(见表1)。

从性别来看,超常模的贫困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p>0.05)。

2.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国内常模及非贫困生的比较。

由表2可见,我院07级新生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方面心理问题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而贫困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五个方面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都高于07级新生得分。

可见,我院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既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也高于其它学生。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和中国常模比较
四、高职贫困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07级贫困生和整体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学生,特别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一般水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家庭及成长经历影响。

家庭环境压力是高职贫困生心头难以承受之重,贫困生从小家境困难,为了上学四处借债,长期受到他人的鄙视,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比较敏感周围同学的态度,焦虑、抑郁水平也可能比其他同学要高。

由于困苦的家庭环境,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给他们很多压力。

一方面,他们更希望能够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找到好的工
作帮助家庭早日摆脱困苦环境;另一方面,现实的局限又让他们力不从心,更容易产生痛苦、抱怨、愤怒等情绪。

2.学校环境影响。

广州地区贫富差距悬殊,有些家庭富裕学生各类学习工具如电脑、随身听、手机等具备,一月消费上万元;而大部分贫困生均来自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他们不仅每天缩衣节食,一月只消费两三百元,还要四处打工赚取生活费,巨大的贫富差距长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使其处于内心矛盾冲突之中,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3.社会价值观影响。

社会上讲究经济效益、功利价值和“一切向钱看”的文化冲突,价值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使贫困生失去了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就能获得社会尊重的心理优势,贫困生作为社会上定义的弱势群体的身份也直接给贫困生带来诸多压力。

目前,虽然社会越来越关注贫困生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其资助,但这种经济资助的方式,一方面,容易使贫困生形成经济依赖;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虽然得到资助,但身份被贴上标签,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造成自卑心理的加重。

五、贫困生心理解困的对策
1.政府和社会措施
政府继续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的同时,加大对整个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育体制,把贫困生上大学的学费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因贫困而缴不起学费的问题。

银行机构要不断完善贷款实施制度和贷后跟踪的工作制度,转变观念,把对贫困生的救助当作长期投资,变无偿救助为有偿救助。

政府加强对民间扶贫帮困力量监管,保障慈善机构有效运行,将扶贫经费真正落到实处。

2.学校方面措施
(1)政策帮扶与人文关怀。

高效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主旋律,营造重视学术学识,轻奢华时尚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师生们要给予贫困生更多理解和帮助,搭建交流平台,让贫困生体会到真挚的友谊,找到归宿感。

(2)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源头是经济贫困,要解决心理问题,前提是要对他们提供实际的经济帮助。

首先,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增加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给更多同学提供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的机会,培养学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意识。

其次,建立经济资助体制,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资助、学校定期补助及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帮助贫困生,同时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第三,扩大
奖学金覆盖面,奖学金获取条件可以向贫困生有所倾斜,保证奖学金真正资助到需要的同学。

(3)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是青年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贫困生的健康人格。

从贫困生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心理健康教学、讲座、培训等形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悦纳自我,培养他们自信、合作、真诚、责任感等健康人格特质。

第二,个别心理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个别心理辅导中,咨询老师通过情绪疏导、认知调节和行为训练等手段,帮助贫困生直面压力,进行自我调节,强化自尊、自立和自信的意识。

团体辅导是推动学生自我探索非常有效的形式,通过建立贫困生自我成长辅导小组,让他们在相互尊重、真诚接纳的气氛中,回顾成长经历,重新认识自我,确定成长目标,发挥内在潜力,完善自我。

3.贫困生自我解困措施
自我解困能力是指贫困生意识到自身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社会知识和能力的缺乏时,充分认识、分析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运用各种技能,积极获取和调动自身基本需求的能力。

贫困生本身要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快乐求知,勤劳治贫,抛弃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自尊”,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收入。

在商业银行助学贷款日益扩展的今天,贫困生要及时抓住这一有利于完成学业的大好时机,敢于借债,用于投资,完成人生历程中的关键转变。

深入研究高职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青年的和谐成长的问题。

应当发挥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力量,共同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向阳,张莉,张静.高效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2):87-89.
[2]张玉娟,方润领,苗向涛,黄家骏.76名新入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36-737.
[3]李国建.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成因分析及心理扶助机制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48-149.
[4]林港凡.对贫困生心理现状、心理教育的新思考.中山大学学报丛论,2007,27(3):55-59.
本文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07-2008年度科研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