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1 沁园春 雪
1 沁园春·雪文章主旨《沁园春·雪》是一篇写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的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结构图示考点提炼品味炼字[问题] 品析“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中“欲”字的表达效果。
(对应训练见第10题)[点拨] 第一步,结合字词所在句子分析该字词的语境义。
第二步,从该字词准确传神、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含有该字词的句子的内涵。
第三步,分析该字词烘托出的意境或表达的作者情感。
[解答] “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大雪纷飞中,远远望去,群山和高原与天相连,显得生机勃勃,昂扬奋发。
拓展链接《沁园春·雪》发表撷趣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应柳亚子请求,亲笔书写了这首《沁园春·雪》赠他。
毛泽东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
和词的小序写道:“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原作因而被爱好者传抄,不久即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分.外/满分.分泌./沁.人心脾呜咽./狼吞虎咽.B.今朝./朝.霞娇.美/一代天骄.瘦削./削.足适履C.折.腰/折.本妖娆./抓耳挠.腮数.量/数.九寒天D.出汗./可汗.殉.职/徇.私枉法积攒./人头攒.动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鸟瞰眼花瞭乱红装素裹稍逊风骚B.藉贯略输文采唯余莽莽英雄竞折腰C.诀别江山多娇人声鼎沸原驰蜡象D.幅射顿失滔滔一泄千里弯弓射大雕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4.[2018·南开区二模(改编)]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1-沁园春·雪-课文+注释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本注释】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②〔北国〕指我国北方。
③〔惟余莽莽〕只剰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④〔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⑤(山算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⑥〔天公】指天。
即命运。
⑦〔须〕等到。
⑧〔红装索裏)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⑨[妖饶(ráo))娇艳美好。
⑩〔折腰)弯腰行礼。
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①〔秦皇汉武〕指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和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②〔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③〔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④〔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匡胤(927-976 )⑤〔天骄〕天之骄子。
⑥(成吉思汗(hán )〕即元大祖铁木真(1162-1227 )。
⑦〔弯弓]拉弓。
⑧(雕)一种猛禽。
⑨〔俱往矣〕都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附注】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英雄,抒发词 人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还要描写壮丽雪景 、评点历代帝王呢?
(1)描写壮丽雪景是后文抒情议论的基础。 作者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景物的壮美, 抒发对其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 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 的壮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能很自 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这三句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分 外”二字透露出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 与热爱。
5.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千里冰封
静景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上阕小结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 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是借景 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 奋斗的豪情壮志。
比高。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与 “原”都是静态之物,为什么要写其“舞”、 “驰”?
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 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 “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 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4.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三句写法上与上文的不同。
7.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诗 人是如何评论他们?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8.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最后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用过去的 “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 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 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7、妖娆(ráo):娇艳妩媚。
8、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9、“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10、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1、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2、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第1课 《沁园春 雪》 课件(5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4.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 样理解?
这三句主要是诗人自指,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 的伟大抱负。对此,最重要的是从文本出发,根据 这首词的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作者在《沁 园春·长沙》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句,与本 词颇有相通之处。
“惜”中寓志
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者居上的豪迈 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 “ 略 ” “ 稍 ” 有 什 么 作 用 ? “ 略 输 ” “ 稍 逊 ” 和 “只识”有什么区别?
“略”“稍”使得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 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只识”,前两者与后者相比, 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两者。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沁园春(qìn) 莽莽 (mǎng) 滔滔 (tāo) 妖娆 (yāo ráo) 折腰 (zhé) 稍逊 (xùn) 风骚 (sāo) 天骄 (jiāo) 红装素裹(guǒ) 成吉思汗(hán)
奔驰、驰名 ( zhé)折腰、折损
chí
松弛
折( shé)折本
妖 ráo(娆) ( zhē )折腾 jiǎo(侥)幸 不屈不 náo(挠)
这首词描写北国雪景时,既有动态的描绘,如“千 里雪飘”;也有静景的刻画,如“望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还有化静为动的描写,如“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描写使静景动 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示例】 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那 斑斑驳驳的光影宛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而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泡在牛乳里。 【静景】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幽幽地 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清风阵阵,给人带来丝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读后感:
主席这首词纵横捭阖气势雄伟,颇有帝王之气,其行文也,不在辞藻,而在气势。
陈布雷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
柳亚子说:“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这首词,字里行间霸气十足,帝王胸襟宣泄无疑,气魄之大非常人所能企及。
文无第一,柳老言此词第一,确是不假。
试问帝王气象,又岂是刀笔小吏,凡夫俗所能抗手?此诗使得当时陪都一时纸贵,反动文人竟无一能匹敌。
由此可见,文艺作品,除有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应具有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总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望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实
虚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及译文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及译文《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写的一首诗,下面是原文注释及译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注释】,北国指北方地区。
冰封,冰封河流。
雪飘,大雪纷飞。
【译文】,北国的风景,千里冰封,万里飘雪。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注释】,莽莽,茂密的样子。
滔滔,形容水流的样子。
【译文】,眺望长城内外,只见苍茫一片;大河上下,一片平静失去了往日的奔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注释】,银蛇,白色的蛇。
蜡象,大象。
天公,指上天的神灵。
【译文】,山峰上的雪像白色的蛇在舞动,原野上的大象在奔跑,仿佛要与上天的神灵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注释】,红装素裹,指雪后的景色。
【译文】,等待晴天,看到白雪覆盖的景色,更加妖娆动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注释】,多娇,形容美丽动人。
竞折腰,形容向往景色而臣服。
【译文】,江山美景如此动人,吸引无数英雄竞相前来臣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注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指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
文采、风骚,指诗文的才华。
【译文】,可惜的是,即使是秦始皇、汉武帝,也略逊色于诗词的才华;唐朝的君主、宋朝的开国皇帝,也稍逊于诗文的风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注释】,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建立者。
弯弓射大雕,成语,比喻只知道武力征战。
【译文】,一代天才,成吉思汗,只懂得拉弓射大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风流人物,指有才名的人。
【译文】,都已经过去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物。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词,⼜称长短句。
⼀⾸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虞美⼈”“⽔调歌头”等。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课⽂原⽂ 北国风光, 千⾥冰封, 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河上下, 顿失滔滔。
⼭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
须晴⽇,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 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 数风流⼈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的语⾔,发展学⽣形象思维的能⼒。
(重点) 2.理解词的⼤⽓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难点) 3.感受词⼈的豪迈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树⽴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
(由回顾旧⽇积累导⼊到对新诗⽂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课⽂探究: (⼀)⼀读课⽂,感受⽓势 1.指名朗读,请学⽣听准每个字⾳。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板上) 2.强调以下字⾳ 沁qìn 数风流⼈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师⽣共议停顿和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
4.集体朗读全词。
(⼆)⼆读课⽂,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个问题来进⾏: ⑴⼤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 讨论并归纳:“望”字。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沁园春·雪1.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2.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你能背诵几句描写雪的诗句吗?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不同情境下的雪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不同的形态和情思。
那么在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背景,积淀情感《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该词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目标导学二:整体朗读,把握基调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本词上片和下片各自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上片:热情赞颂;下片:豪迈激昂2.分组朗诵上片和下片。
【教学提示】抓住朗诵环节,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本词上下片的情感基调。
在课上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词的学习氛围,为以读带品环节奠定基础。
目标导学三:以读带品,感受上片魅力1.同学们觉得刚刚你们读得怎么样呢?明确:热情洋溢但是不够抑扬顿挫,情感没有什么起伏。
2.朗读指导。
(一)停顿(1)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2)表示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3)逻辑停顿;(4)感情停顿。
(二)重音和轻音重音不是“加重声音”,轻音更不是普通话的“轻声”,重音和轻音其实都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句子中重要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用轻重音加以处理。
(三)语气和语调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升调(↗)降调(↘)节奏( / )稍停(‖) 着重( . ) 延续(——)(四)眼神、表情、动作等各方面与声音技巧的配合3.揣摩上片的词句如何读才更有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教学建议】此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分配具体的词句诵读任务,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借助批注的形式评析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词句的魅力。
朗读及评析参考:(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确:“千里”“万里”突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辽阔博大;“冰封”显得凝然安静,“雪飘”静穆中增加飘舞的动态,以动衬静。
前三句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明确:“望”统领下文,引起对雪的描述,有登高远眺之意,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意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地域广袤,照应“千里”“万里”,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照应“雪飘”,“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时滔滔”照应“冰封”,“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浪漫想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欲与天公试比高”山与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振奋,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泼。
暗含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明确: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目标导学四:发挥想象,画面再现找出上片中你喜欢的词句,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其画面。
参考示例: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
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教师范读上片及上片小结。
明确:上片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
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方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词的开篇总写北方的雪景。
作者极目远眺,只见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
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
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宛如白色的群象在奔驰。
它们似乎想要跟天一比高低。
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上片的第三层是写想象之景。
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学法指导】1.如何赏析诗词中的词语?赏析诗词中的词语,不可孤立谈论,要放在诗词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关键是点出该词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效果。
2.什么是化静为动?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3.什么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4.如何描绘诗词的画面?先反复体会诗词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联想和想象,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就能够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了。
三、板书设计江山如此多娇概括写景具体写景(实写)(以动写静)想象写景(写景、抒情)(虚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重点评析了上片的内容,并进行了反复的朗读训练。
这节课咱们进行下片的学习,首先请两位同学展示朗诵上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读下片,点燃激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下片,按照自己揣摩的语气,做上朗读标记。
2.交流下片的词句如何读才更有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朗读及评析参考:(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揭示了英雄奋斗的动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反映了英雄之间斗争的激烈。
(2)惜./秦皇汉武,略输../风骚——↘../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确:“惜”总领评价,惜中含褒;委婉批评时代、阶级局限,展现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略输”“稍逊”措辞极有分寸,不是一概否定。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天骄”“只识”欲抑先扬,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略带嘲讽,表明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知文治。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俱往矣”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出全词主题,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人。
这是今朝风流人物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教师范读下片及下片小结。
明确: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片分为三层。
第一层: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美好,难怪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引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
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功赫赫,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
第三层:作者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
这一层与上片的第三层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创造历史,迎来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4.感知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目标导学二:对比探究,拓展运用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课文与这首词的异同点。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明确:相同点:①都是写雪景;②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不同点:①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②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③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词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学法指导】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①内容;②主旨情感;③风格;④表达方式;⑤表现手法等。
三、板书设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引入论述具体评论:“惜”歌颂时代英雄:“数”歌颂无产阶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