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沁园春雪1936年2月7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未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蜡象:蜡,作形容词,白色;蜡象:白色的大象。
2.红妆素裹:红装,妇女的艳丽服饰,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处两用均可。
素裹,素裹的倒装,裹,穿;素,洁白静美的服饰。
3.折腰:鞠躬。
效劳。
4.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指诗;骚,屈原作的《离骚》,代指《楚辞》。
5.汗,是可汗的省城,就是王。
6.风流英俊杰出,功绩,文采卓著。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离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二月七日,以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
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寥廓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天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
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词《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写景,起笔就大气磅礴。
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
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以“莽莽”.“滔滔”谊染其气势,作为词的兴象,特别的显得豪迈与崇高。
群山.高原.不仅气胸为足,生机勃发,且表现出大无畏的抗战精神,要与高高在上的“天公”一比高低;一“舞”一“驰”,似乎已赢得挑战的胜利。
结局三句,诗人妙想奇发,搁笔云天雪景,去描绘云散天青冬阳暖照的晴天雪景。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作品原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沁园春雪阅读题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题答案《沁园春雪》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沁园春雪》阅读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阅读题目5.解释黑体字的意思。
(2分,每空1分)须晴日略输文采6.词的上下片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又是通过那句话将上下两片衔接起来的?(3分)7.请简要概括上下两片的内容。
(2分)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的是什么一类人?这一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9.下面写景句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0.作者笔下描写的是北国雪景。
“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吟咏,请你写出含“雪”的诗句。
(2分)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5.等到差、失6.上片:描写;下片:议论、抒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上片:描绘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人物,抒发伟大政治抱负。
8.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9.化静为动,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使得所写景物生机勃勃,生动传神,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10.示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沁园春雪》阅读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下阕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阕,总括上阙 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 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 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 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3、作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他们有什么 共同特点?
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 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大无畏的战斗气 魄?请试着用青春的豪情读出对他们的赞扬。
结合课文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对这首词的 理解。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写了哪些景物, 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之下,写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 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 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续 写地域的辽阔。勾勒出一幅奇伟雄浑、壮观无比的 北国风光图。
1、上阕分几层?各层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 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冰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雪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 相映成趣。“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 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4、词人在处理“望”的内容时,采用了哪些
手法?有何妙处?结合具体词句加以举例赏析
。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
法,把“山”“原”人格化。这种动态描写,表现了 活泼奔放的气势。“雪山”绵延起伏,“高原”雄伟 浩大,山舞原驰,化静为动,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运用拟人,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 化,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 势和竞争的活力,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九上语文课件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须晴日,
译文: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
看红装素裹, 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分外妖娆。
须晴日,
“须”: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 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
看红装素裹, 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雪后美景由
分外妖娆。 衷的赞美之情。(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顿失/滔滔。 了应祖国山河的壮丽,同
时照应“千里”“万里”,
望/长城内外,也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惟余/莽莽; 和雄伟的气魄。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顿失”:照应“冰封”, “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
威之烈,运用夸张。
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望 惟长 余城 莽内 莽外 ,,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 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和苍天比一下高低。
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舞”“驰” 两个动词化静为动,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 写活了,使之生机勃勃。另外对偶的修辞使 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增添了一种 活泼奔放的气势之美。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
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 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 写词又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 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 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关于沁园春雪原文和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写下的一首非常大气磅礴的词。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毛主豪迈的气概和博大的抱负,这所诗也具有极高的美学审美价值,对于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非常有帮助。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首词,领略毛主席豪放派词的风采。
沁园春雪1936年2月7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未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蜡象:蜡,作形容词,白色;蜡象:白色的大象。
2.红妆素裹:红装,妇女的艳丽服饰,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处两用均可。
素裹,素裹的倒装,裹,穿;素,洁白静美的服饰。
3.折腰:鞠躬。
效劳。
4.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指诗;骚,屈原作的《离骚》,代指《楚辞》。
5.汗,是可汗的省城,就是王。
6.风流英俊杰出,功绩,文采卓著。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离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二月七日,以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
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寥廓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天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
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词《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写景,起笔就大气磅礴。
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
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以“莽莽”.“滔滔”谊染其气势,作为词的兴象,特别的显得豪迈与崇高。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与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与赏析(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雪] 陕北大雪。
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大河] 黄河。
[折腰] 屈身侍候。
意谓为国忧劳。
[秦皇汉武] 秦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 原指《国风》、《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 汉朝称北方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
见《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
”[成吉思汗] 元太祖。
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蒙古汗国,被推为“大汗”,上尊号曰“成吉思汗”。
[射大雕] 以喻武功。
北方草原民族善骑射,能射雕者,称“射雕手”。
【赏析】上阕,全部写景,景语铺陈的过程,北国莽原雪景一层又一层展开。
借写景者的专注与投入,那一份江山深情微妙透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三句,紧扣词题之“雪”,以自近及远的波及形式展开。
“千里”、“万里”,非目力所能见,尤其雪中;故千里万里句皆为由眼前景而合理推想语。
另一设想,则是存在着一位“巨人主体”,俯视人寰,自可收揽天下!“望”字,统领上阕下余十句。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句,一写山景,一写水景;山景水景皆雪景,故而山只有莽莽,水已失滔滔。
从语义看,仍与起势之“千里”、“万里”相应和。
接下来的“山”与“原”,在长城、大河总体背景下浮现成近景,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句,是具有特写性质的画面。
与天“比高”,其实是真实的雪中画面。
因为雪,天地一混沌,才有地上之“山”、“原”与天色相混化的印象。
沁园春雪意思解释
沁园春雪意思解释(实用版)目录1.沁园春雪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沁园春雪的文学意义和主题思想3.沁园春雪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4.沁园春雪的评价和影响正文沁园春雪,是近现代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
这首诗歌以北方的雪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激情澎湃的抒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沁园春雪的意思解释。
首先,我们简要了解一下沁园春雪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沁园春,是毛泽东创作的一组诗歌,其中《沁园春·雪》最为著名。
这首诗歌写于 1936 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前夜,诗人在北方的雪景中找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沁园春雪的文学意义和主题思想。
《沁园春·雪》以北方的雪景为背景,通过描绘雪的洁白、美丽和无畏,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诗歌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描绘,也展示了祖国的辽阔和壮美。
诗人在描绘雪景的同时,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来看看沁园春雪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在这首诗歌中,雪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雪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诗人通过描绘雪的洁白无瑕,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雪还象征着坚韧和无畏,诗人通过描绘雪压青松、雪覆山川的景象,表现了对困难和敌人的无畏精神。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沁园春雪的评价和影响。
这首诗歌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人们认为,《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才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同时,这首诗歌还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沁园春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激情澎湃的抒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沁园春 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1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 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
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 “填词”。词有词牌名和题目组成,题目可没有。历 史上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涌现了苏轼、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
婉约派词人。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
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 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是 词牌名 。 雪是 题目 。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是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 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 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 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 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 呵成写下了这首名词。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将往与今对比,歌颂了无产 阶级革命英雄,抒发了无产 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
总结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寄托了诗 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代“风流人物”, 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 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激发了人们的 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匀为 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1、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
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 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 下文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 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 倒。
《沁园春雪》PPT课文课件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二章、字词学习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 (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第二章、字词学习
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 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 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 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第三章、随堂测验
词 的 下 阕 是 评 论 ______ , 抒 发 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作用。 “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 的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
第三章、随堂测验
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的热 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 前 伟 大 的 ______ 和 无 比 坚 定 的______。
感 谢 观 赏
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 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第一章、背景知识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
云朝 :窦 “宪
随
《 沁 园 春 》 是 古 调 , 作 者 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同步练习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
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毛泽东面对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词。
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展现出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的目光从长城延伸到黄河,“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生动地表现出了雪后的寂静和寒冷。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将山脉和高原比作银蛇和蜡象,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在雪后的姿态,更展现出了它们雄伟的气势和与天公一争高下的决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则是诗人对雪后晴天美景的想象,那将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迷人的画面啊!下阕由对雪景的描绘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今朝英雄的赞颂。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接上阕的写景,自然过渡到对英雄人物的议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指出他们虽然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文治方面却有所欠缺。
最后,诗人豪迈地宣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思是过去的英雄都已成为历史,真正能够引领时代、创造辉煌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的人们。
这首词境界开阔,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它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坚定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者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
(6)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其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全班朗读
(7)小结: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三)品读
1、。指名学生朗读上阕,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思路点拨: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北方雪景
2、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二、研读课文
(一)播放课文朗读:
1、强调重点字词读音:分 娆 逊 数 汗
2、解释词语: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 骚
(二)整体感知
1、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③“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过渡(抒情)
评古论今 -------------------评古(议论)
看今朝---------------------------论今(抒情,议论)
二、分析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望 分外妖娆 描写、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1)“惟余莽莽”的意思是:只剩下白茫茫的一遍。
(2)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1、写作背景的了解;2、评价古代帝王的作用。
教学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
实际教学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3)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4)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
分析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远方,仿佛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景象为基础的。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1.沁园春·雪
授课班级
九(5)
主题单元
1
时间
9月22、23日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