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经验的艺术升华

合集下载

互动式公共艺术发展初探

互动式公共艺术发展初探

互动式公共艺术发展初探公共艺术是指以公共空间为载体,通过艺术创作与观众互动,为社会公众提供美学体验和文化参与的一种艺术形式。

近年来,互动式公共艺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互动式公共艺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初探。

一、互动式公共艺术的概念互动式公共艺术是指将观众参与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通过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实现观众与艺术的互动与共创。

相比于传统的观众 passively 接受艺术作品的形式,互动式公共艺术强调观众的主动参与,使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和共同体验者。

通过互动式公共艺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同时也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二、互动式公共艺术的特点1. 参与性强:互动式公共艺术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观众不再是作品的被动观赏者,而是作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移动、声音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与艺术家进行实时的交流和合作。

2. 公共性:互动式公共艺术通常在公共空间中展示,如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等。

这种展示方式使得艺术作品能够与公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艺术走出传统的艺术场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 多样性:互动式公共艺术形式多样,可以包括装置艺术、数字艺术、表演艺术等。

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互动式作品,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

4. 社会参与:互动式公共艺术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艺术活动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公众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艺术的乐趣,还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共同价值和文化传承。

三、互动式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互动式公共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作品的互动性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为观众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2. 社会问题关注:互动式公共艺术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还可以成为社会问题的表达和关注的平台。

互动媒体艺术的影像美学

互动媒体艺术的影像美学
二 、互 动 媒 体 艺 术 对 时 间 的 美 学 诠 释
但 影 像 艺 术 只 能 再 现 时 间 进 程 , 众 不 能 体 验 和 控 观 制 时 间 进 程 。 在 互 动 媒 体 艺 术 中 , 与 者 与 作 品 有 非 常 参
好 的 交 流 方 式 和 先 进 的 技 术 , 品 传 达 有 关 时 空 的 信 息 作
§动 媒 体 艺 术 的 影 像 美 学
●吴 昕昕 文 华
小 鸟 的 影 子 。 观 众 也 可 以 使 用 其 他 手 段 , 加 不 同 的 气 添 味 使 投 影 区 的影 像 发 生 变 化 。 处 于 花 瓶 顶 端 的 传 感 器 , 能 够 采 样 出 空 气 中 的 变 化 , 且 根 据 不 同 的 气 味 , 行 并 进 分 类 处 理 , 时 的 将 信 息 传 达 给 电脑 , 射 出 不 同 的动 实 投 画。作 品 将 气 味 这 种 转 瞬 即逝 、 稳 定 的元 素 提 取 出 来 , 不
’ 确 定 性 , 就 是 播 放 的 时 间 、 放 的 内 容 包 括 故 事 也 播 情 节 、 事 的 结 局 都 是 事 先 设 定 好 的 。 观 众 只 能 被 动 的 故 接 受 艺 术 家 或 者 作 者 所 传 递 的信 息 。媒 体 艺 术 家 想 打 破 这 种 固 定 模 式 , 望 通 过 一 些 手 段 能 使 作 品 与 观 众 之 间 希 达 到 更 好 的 沟 通 。 互 动 媒 体 艺 术 因 此 应 运 而 生 , 术 家 艺 将 互 动 的 形 式 加 入 影 像 中 , 而 呈 现 出不 同 以往 的 传 统 从 影像 艺 术 表 现 方式 。艺 术 的表 现 时 间 和 空 间 得 到 了空 前 的 外 延 。 当 互 动 艺 术 融 入 影 像 艺 术 时 , 像 能 够 受 观 众 影 的 控 制 而 产 生 不 同 的剧 情 , 众 能 够 通 过 互 动 技 术 和 影 观

艺术的当代嬗变感悟

艺术的当代嬗变感悟

艺术的当代嬗变感悟当代艺术是一个快速变革的领域。

它正在经历着新的思想、技术、媒介和观念的嬗变。

从过去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到如今的后现代、概念艺术、数字艺术等,每一种表达形式都在不断地塑造着当代艺术的样貌。

首先,当代艺术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材料和媒介。

在数字化时代,新的媒介和技术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例如:数字绘画、计算机生成艺术、虚拟现实等。

这种数字化的趋势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艺术体验。

其次,当代艺术也越来越注重观念和思想的表达。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刻画现实,而是更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这种注重观念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强调作品的概念和意义,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内涵。

同时,概念艺术也在探讨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再次,当代艺术也呈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

当代艺术舞台上,任何样式、媒介和表现形式都有机会被接受和推崇。

这种多元性的趋势让当代艺术拥有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同时,这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

最后,当代艺术也在不断地超越传统艺术的界限。

当代艺术家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社交媒体艺术等。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探讨了艺术和社会、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总之,当代艺术正在发生着众多的变化和嬗变。

从传统的材料到数字媒介,从刻画现实到表达观念,从规定的界限到无限的自由,从单一的艺术形式到多元的表现方式,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探索不断前行。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和包容,去欣赏和思考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_中央电视台_心连心_艺术团活动评析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_中央电视台_心连心_艺术团活动评析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
—— — 中央电视台“ 心连心” 艺术团活动评析
" 北京广播学院
中央电视台 “ 心连心”艺术 团创建于 !""# 年, 风雨兼程历时 六年,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深入 工厂农村, 迄今总共进行了 $% 场 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为神 州大地千千万万老百姓送去了 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表演。据不 完全统计,至少有一百多万人在 现场观看了演出,而且这些演出 全部是免费的。 “ 心连心 ” 艺术团肩负着送 文化下乡、送温暖下乡的双重使 命, 实践着“ 三个代表” 的思想, 把 党的关怀,把文艺工作者对百姓 的热爱和敬意送到老少边穷地 区, 送到工矿企业, 送到军营、 学 校。这个在江泽民同志亲自关心 指示下成立的演出团体,以强烈 的政治色彩和强大的演出阵容, 以精心编排的内容和精湛的表 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并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强势媒体 的推动下,一经播出就引起强烈 反响。“ 心连心” 艺术团慰问演出 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的 新品牌。 “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 要人民 ” 这一先进的文艺理论, 正是 “ 心连心”艺术团和所有演 出者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 在延 #% 年前,毛泽东同志 《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科学地 阐明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 的关系,指出了为人民大众的文 艺方向和深入生活的创作道 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的 历史条件下又精辟地阐明: “ 人 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 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 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 “ 系。”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 ” “ 要人民。 江泽民同志指出: 文艺 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 的号角。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 努力创作出弘扬中华民族的民 族精神和我们时代的进步精神 的作品,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时 代、无愧于社会主义中国和人民 的优秀作品来, 用以教育人、 鼓舞 “ 人和鞭策人。” 心连心” 艺术团 的创建和演出,就是文艺工作者 用优秀作品来教育人、鼓舞人和 鞭策人的具体行动,这种形式的 艺术实践正体现了 “ 三个代表 ” 的重要思想。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艺术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

艺术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

艺术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两千年以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争论。

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现实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泉,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一、艺术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就能为艺术提供素材。

现代考古学者通过对历史遗留文物的艺术特点复原文物当时所有人和时代的一些信息,艺术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

当我们打开《清明上河图》时,当年汴梁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我们对当时的城市面貌、经济状况、民情风俗、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能有了了解和认识。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每天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现实中的人或事触动我们心灵的那部分,现实是短暂的、是自然发生的、是平淡的、又是不留痕迹的,而艺术是浓烈的,又是刻骨铭心的;现实是属于个人的,而艺术是大家的。

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出现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反映生活是艺术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世界上没有不具备这个本质特征的艺术作品。

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就不存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但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已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不再完全从属于上层建筑。

由于一切社会因素都有市场经济所包围,因此社会所有的因素都由于市场的存在而有了意识形态的调节功能,这种情况下一些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的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但也有一些不具备完全市场价值的艺术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一些机构或组织也为了艺术多样性的存在采用了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基于经济上的补偿而让这种艺术得以存在。

对于大众来说,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开启自己的艺术创造,就得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在关注中培养自己对对象的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再由发现引发自己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联系;在近距离的可视的现实环境中与想象的空间翱翔,在三维与平面中有机转换,在运动与静止间探索追寻美之所在,美之所存。

浅析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经验的艺术升华

浅析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经验的艺术升华

互 动 艺 术作 品更 是 把 人 类 的 现 实经 验 升 华 到 一 个 更 为 神 奇 的 艺 术 世 界 。 们 的 作 品 他 驶 过程 中窗外 的 美丽 的 夜景 , 当坐在 座位 上
当艺 术 家发 现 互 动往 的感 官刺 激 来 与 他人 分 享 自 己通 过 《 胧 特 快 》 朦 以艺 术化 的形 式 模 拟 了列 车 行
验 是 最 能直 接 的 体 现 社 会 的 精神 内核 的题 家 试 图通 过 利 用 视 觉 形 态 这种 方 式 , 术 艺 材 。 术 家 能 把 不 同 的现 实 经 验 进 行重 组 、 艺 抽 离和 选择 , 创 造 出动 态 的非现 实 的 虚拟 而 的 模拟 和 再 现 这一 张 无 形 的社 会 网络 。 i Or t Z c e ma 与 S j a i 作 的互动 媒体 艺 u k r n ai S d合 d
≥ 冀
= 一 一 垂一 蚕 兰 f l 竺蒌 匿 蚕 墨 = l 【 竺 l 三
; 析互动媒体艺术对 | l 现实经验 的艺术升华
【 要 】 互动媒体艺术作为高科技的产物, 摘 影响了 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特别是在以现实
经验 为创 作 灵感 的 互动媒 体 艺术作 品 中 , 充分 的 结合 了技 术与 艺 术这 两 个人 类社 会 最 高
会 慢 慢 缩小 , 到 消 失不 见 , 如 同真 的被 何 图 案。 术 家把 我 们 以前容 易 忽视 的这 些 直 就 艺 嘴 巴吸 走 了一 样 。 此 同 时 , 由 空气 的压 微 小 的细 节经 验 , 与 借 以一种 炫 目而 美丽 的射 线 力 、 管 的颤动 以及从 系 统 中传 出来 的特 别 动 画 展 现 在 受 众 的 面 前 。 艺 术 家 Chit 吸 而 sa r

互动媒体艺术名词解释

互动媒体艺术名词解释

互动媒体艺术名词解释
互动媒体艺术是一种结合了科技与艺术的创作形式,它通过使用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和交互性设计等手段,使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作品中,与之进行互动和沟通。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实时反馈和相互影响,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只能被动欣赏的模式。

互动媒体艺术的核心特点在于其互动性和参与性。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操纵装置、声音感应器或其他传感器来与作品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不仅仅是简单的观看和聆听,还可以涉及到观众对作品的改变、探索和创造。

互动媒体艺术作品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装置、交互式影像、数字音乐等等。

它在展览、博物馆、艺术节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为观众提供了丰富、个性化和参与度高的艺术体验。

互动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创意和思想,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亲近艺术的机会。

它挑战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拓展了艺术的边界,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一股重要的创作潮流。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种特点,这种特性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互动性的定义、互动性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互动性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一、互动性的定义互动性指的是在一个系统或者环境中,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互动性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通过交流、反馈和改变,使得上下游、内部和外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因此,互动性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交流过程。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特的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注重传达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感知和交流,需要在作品的制作中极大地强调互动性。

1.交互体验新媒体艺术设计通过交互体验,使观众成为了作品中的参与者。

观众通过触摸、声音、光线等方式与作品互动,从而激发出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例如,2012年展出的法国艺术家布兰卡特·利亚巴奇所创作的《长城DNA》。

这件作品利用南京的不锈钢材料,将长城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完美融合。

作品中还通过声音和随机数字互动,引发了观众对时间、过程和生命的思考。

2.互动创作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互动创作。

观众通过自己的输入与作品进行互动,并且对所作的贡献产生切实的感受。

以缪松作品《游戏的乐趣》为例,这个游戏需要玩家通过自己的控制,让小球在平台上移动到指定位置,才能过关。

这种互动的过程不仅提高了玩家的游戏体验,同时也体现了游戏和玩家之间的共同创作。

三、互动性带来的影响互动性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使观众成为了作品的参与者,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1.加强了作品的兴趣和吸引力互动性的应用,使观众成为作品中的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观众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激发观众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

2.提高了作品的传播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使得观众成为作品的参与者,并且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分享到更广泛的受众。

当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

当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

当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当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是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推陈出新,以及对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表达。

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形式、思想和技巧,艺术家们不仅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和感觉体验,更重要的是引发观众思考和对话。

一、多媒体的应用当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中,多媒体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单一媒介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的需求,他们开始将不同的媒介和技术结合,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作品形式。

比如,通过数字技术将绘画与声音、视频相结合,创造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或者将雕塑与光影、投影结合,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力。

二、概念艺术的崛起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或概念主义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它强调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思想内涵,重要的并不是艺术品的物质形式。

艺术家们通过符号、文字、语言等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引发观众对现实和社会的思考。

概念艺术的创新实践,使艺术界的界限变得更加宽松,开创了艺术的新可能性。

三、参与式艺术的互动性参与式艺术是指观众可以主动参与和参与创作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作品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赏模式。

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与作品互动、对话,甚至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这种互动性给观众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参与感和情感体验,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

四、社会问题的关注当代艺术家在创新实践中,越来越关注社会问题。

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人权、环境问题等的关注,并试图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五、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当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中,艺术家们越来越关注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他们积极地与不同文化和地域进行对话,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创造出富有独特韵味的作品。

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也为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艺术与社会的互动——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艺术作品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媒介,它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产物,同时也受到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互动关系使艺术作品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文化输出。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艺术作品传递了创作者所处文化背景中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和思想观念。

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和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得以促进。

例如,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地流传,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和理解。

这种文化输出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艺术作品通过媒介传播对社会产生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无论是电影、音乐、绘画还是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台等媒介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这种传播使得艺术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触和感知,从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

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通过其感人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全球观影者的情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反思,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艺术作品有时候还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思考。

一些具有社会批判性和启发性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呈现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引发公众对其所关注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艺术作品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唤起社会关注,使得社会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方法得以提升。

例如,摄影师南希·布尔兰切(Nancy Burson)的作品《人种现实》通过合成照片的方式,描绘出了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同人种的脸孔,引起了人们对种族歧视、文化多元和基因科技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艺术作品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艺术作品在创作和展示过程中,常常呈现出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创新的表达方式,激发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论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论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论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艺术是一种表现和传递情感、思想和理念的形式,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更可以反映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因此,艺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论述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1. 艺术的反映和批判社会艺术作品是有表达者的情感和思想的产物,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艺术作品是反映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往往会反映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如印象派画家们在画面中描绘的都市化现象,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发展和生活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同时,艺术也可以批判社会,揭示社会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比如,以黑暗和荒诞的手法批判现代社会的《1984》以及《城市之光》等。

2. 艺术的塑造和传播社会价值观艺术作品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和传播艺术家们所崇尚的价值观来影响社会和个体。

艺术家们在作品创作时所折射出的他们的价值观念,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例如,瓦格纳的音乐剧《尼伯龙根之战》所传达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反对暴力的立场,不仅现在仍然影响着文艺创作,还引导了一部分观众对于艺术形式和作品内容的审美取向。

此外,艺术作品还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来改变社会的形态,塑造社会的文化氛围。

3. 艺术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会影响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方向,从而产生交互影响。

例如,流行音乐就会因为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创作形式,比如摇滚乐、嘻哈音乐、电子音乐。

随着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和漫画等都受到了社会对大众文化及大众审美观的影响。

4. 艺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艺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仅反映和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更加强了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联系。

它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历史、自然、人类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在培养个体审美和人文素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与价值观的方式,与社会密切相关。

通过艺术,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社会现象,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会对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艺术反映社会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体感受的功能。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把对社会的观察和想法以独特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形象或声音来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例如,李可染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雄浑;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中透露出他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塑造和剧情设置常常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艺术推动社会进步艺术具有改变社会的力量。

在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中,艺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和激励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提倡人道主义和平等。

艺术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通过对罪犯罗德曼斯基的心理描写,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存的艰辛和逆境,引起了社会对于贫困和社会不公的关注,推动了俄国的社会改革。

三、社会对艺术的影响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对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社会的文化、科技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都会对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产生影响,并促使艺术家进行创新。

例如,在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下,摄影术的发明和电子音乐的出现都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媒介和表达方式。

同时,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也会改变艺术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更多的人对于轻松欢快的艺术形式更感兴趣,如卡通、娱乐明星等。

四、艺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艺术的存在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艺术作为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鉴赏美的机会,增强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情绪体验。

同时,艺术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在其他领域中的创新和进步。

交互艺术名词解释

交互艺术名词解释

交互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观众与艺术作品的互动参与来创造艺术体验。

它强调观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不再仅仅是passively 观赏作品,而是积极与作品进行互动、探索和创造。

以下是交互艺术的一些特征和表现形式:
参与互动:观众被邀请参与到艺术作品中,与作品进行实时互动。

观众的行为、动作、声音等可以直接影响作品的演变和表现形式。

技术应用:交互艺术常常利用科技和数字媒体的手段,如计算机程序、传感器、投影、虚拟现实等,创造与观众互动的界面和体验。

反馈与响应:艺术作品能够感知观众的行为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观众的互动行为可以触发声音、图像、光影等的变化和反应,营造出与观众的互动对话。

虚拟与现实交融:交互艺术常常探索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打破传统艺术表达的边界。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体验到虚拟现实的世界,或者在现实中与虚拟元素互动。

创造共同体:交互艺术作品可以促进观众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创造共同体的感觉。

观众之间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共同创造和塑造艺术作品的发展和演变。

交互艺术的目的是打破观众与作品之间的隔阂,使观众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进一步丰富艺术体验和沟通的可能性。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观赏的模式,也提供了新的创作和表达方式,推动了艺术与科技的交叉与创新。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纪文化空间中的艺术互动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纪文化空间中的艺术互动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纪文化空间中的艺术互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空间被打破了界限,各种艺术形式开始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在这个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艺术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共融。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文化空间中,艺术互动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创作方式。

传统的艺术形式往往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艺术家完成的,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观众则是 passively接受这些作品。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注重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创作作品。

他们希望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到作品中,与作品互动,产生共鸣,甚至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

这种互动性的创作方式不仅使观众获得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拓展了艺术形式的边界,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创意。

艺术互动也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通过互动的方式创作出了许多具有跨文化特征的作品,这些作品既融合了各自文化的独特元素,又展现出了共同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音乐领域,许多跨文化交流的音乐作品成为了流行乐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汇集了各种音乐风格和节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互动不仅赋予了作品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艺术互动也为艺术机构和观众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传统的艺术机构往往只是作为作品的展示者和传播者,观众与艺术机构之间的互动并不多。

在当代的文化空间中,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开始注重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例如举办艺术家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活动、举办互动式的展览和演出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还使观众与艺术机构之间建立了更加亲密和融洽的关系。

互动也使艺术机构更加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

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

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

2021 年 05 月(总第409期)No.05,2021Serial No.409文理导航Liberal ArLs Guidance■综合园地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龚梅华(启东市吕四港镇鹤城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241)【摘要】美术源于生活,源于发现,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学生描心绘神,拓展创新的宝贵资源。

本文从学生主体情感体 验与生活经历角度入手,以自然生活素材为教学载体,探讨了回归自然、生活的美术教育路径,尝试引导学生在具有实践性和 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重塑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创新美术语言的表达,发展美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融合自己生活经验 的艺术环境中,实现美术感知、想象、审美、评鉴和艺术思维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自然生活;教学实践美术是有形有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意在透过丰富多彩的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想象 力、创造力。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生活化与多样化,引导学生在趣味生动的环境中,展开审美鉴赏和 构思表达。

美术情感在于生活积累,学生心中有了所想所感, 才能更深刻感知美、鉴赏美、理解美和创造美。

所以,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融入现实生活元素,让 美术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指导学生在自主、自由、多元、真实的体验空间中,陶冶思想情操,升华艺术情感,实现美术 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意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自然情感交融,丰富审美鉴赏美术情感,源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自然生活 中的阳光、空气、树木、花草、建筑等事物环境,都是学生开阔 思维视野,感受精美艺术价值的资源和素材。

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丰富多彩的自 然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熟悉的自然环境和事物场景中, 丰富艺术思维联想,发挥审美创作潜力。

初中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抽象感知能力,思维情感较为活跃,教师课堂中,要立 足于学生的阶段性认知特点,运用趣味、生动语言问题,触动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自然与文化相交融的欣赏、创作中,锻炼绘画技巧,强化色彩观察能力和审美想 象创造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创新及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创新及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创新及表现形式一、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所涉领域范围甚广,它是由计算机技术、观念艺术及媒体创新后融合而成,其中艺术观念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核心位置。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在唤起这种感情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个人情感及观念在艺术表达中尤为重要。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佛朗索瓦.马格利特的作品《红色模型》中,现实观念与创新艺术相结合的思想产物造就了计算机超现实主义拼贴艺术的出现。

自达达主义形成以来,通过艺术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的艺术新思想,装置艺术与波普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观念创新的定义英国艺术世家E.H.贡布里希曾说过::‘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中,并非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观念的创新实质是思想的革命,创新理念是在已经固化的思维中提出新的观点及理念以突破原有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应符合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

“创新思维”其核心理念是指以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独特的表达方法来表达某一主旨的思维模式,也是对能够有创新性成果和各类具有相当创造力思维模式的总称。

创新艺术意味着新思维、新理论。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进步,仅以传统的艺术理论、技术理论及艺术思维方式、技术参考来看待新艺术、新技术已经是远远不够的。

在思维创新的过程中,外界及自身情感因素都会对创新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感情、灵感、直觉、或外界的启发等,这些因素甚至能够对成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法国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通过《泉》这一作品,向世人展现了其新艺术思想: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东西放在一个新地方,被赋予一个新视角、新名字,就意味着它本来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了。

1917年,杜尚将自己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并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这无疑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它将尖锐的矛头指向传统艺术思维,同时他将生活中的普通的东西提高到艺术品的高度并加以肯定,它意味着生活与艺术之间并无不可突破的界限,生活即艺术。

简析杜威“艺术即经验”

简析杜威“艺术即经验”

简析杜威“艺术即经验”赵芳⼀、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如果⽤⼀句话来概括杜威的“经验”概念, 那么“经验”即是⼈与环境相互作⽤的⽅式和结果。

杜威的思想与其他学者有着很⼤的不同即是将⾃然的⾏为⽅式作为了其理论的出发点, 这可以说是他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的⼀个有⼒证明, 也是他理论的创新之处。

杜威⾸先从动物的⾓度来分析⼈,将动物与⼈放在了⼀个平等的地位来看, 动物的⾏为⽅式与⼈的⾏为⽅式在根源上是相同的。

看看杜威是怎样将这⼀切进⾏分析的:“为了把握审美经验的源泉, 有必要求助于处于⼈的⽔平之下的动物的⽣活。

当⼯作就是劳动, ⽽思想引领我们从世界退隐时, 狐狸、狗与画眉的活动也许⾄少可以成为被我们这样分为⼏部分的经验整体的提⽰与象征。

活的动物完全是当下性的, 以其全部的⾏动呈现出来:表现为它警惕的⽬光、锐利的嗅觉、突然竖起的⽿朵。

所有的感官都保持着警觉。

你看, ⾏动融⼊感觉, ⽽感觉融⼊⾏动———构成了动物的优雅, 这是⼈很难做到的。

”[1]19杜威看到, 动物与⽣俱来的⽣存本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动物的⼀致性, 就是体现在此。

动物学会把⼀切融⼊实际的⾏为当中, ⼈却总喜欢将⾏为贬低, ⽽去追求所谓更⾼级的事物, 从⽽造成了⾃⾝的分裂。

其实动物⾃然式的优雅在某种程度上⾼于⼈对⾃⾝的定位。

杜威提出这⼀观点的主要⽬的是希望我们在观察、思考和⾏动时应该建⽴⼀个基本的出发点, ⽽不是忽视本质去建构空中楼阁。

杜威是想告诉我们, 应该利⽤环境所赋予的独特才能去与环境作更深刻的交流:“⼀个⽣命体的经历与宿命就注定是要与其周围的环境, 不是以外在的, ⽽是以最为内在的⽅式作交换。

”[1]12杜威的经验内涵不是个⼈的主观主义, ⽽是主客观的统⼀, 是⼈的⾃然、理性⼒量共同作⽤的结果。

⾃然的部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 被认为是低级的、庸俗的, 但它恰恰是⼀切的基础。

⾃然的⼒量就在于它本⾝是统⼀的, 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 并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向。

互动艺术发展历程

互动艺术发展历程

互动艺术发展历程互动艺术是一种结合艺术和科技的艺术形式,通过观众和作品的互动,打破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沉默关系,使观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互动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艺术家对新媒体的应用,互动艺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20世纪初,达达主义的出现对艺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达达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美学观念,寻找新的表现方式。

其中,马林堡提出的机械时代艺术的概念,极大地促进了互动艺术的发展。

机械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创作艺术作品。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科技的发展为互动艺术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将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尝试使用电子元件和计算机程序来创作艺术作品。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方式,使观众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中,体验和探索作品背后的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互动艺术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艺术家们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创作互动艺术作品,观众不再局限于现场,可以通过网页、软件等形式与艺术作品互动。

这种新的互动形式使得艺术作品的受众范围大大扩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科技的快速发展,互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体验互动艺术作品。

同时,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为互动艺术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艺术家们可以利用AR和VR技术创作出虚拟的艺术空间,观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

互动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改变,更是对观众在艺术中角色的重新定位。

互动艺术打破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界限,使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观众不再是单纯地欣赏艺术作品,而是可以通过互动与作品进行对话,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互动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过程。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互动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平台,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当今艺术界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它以其新颖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而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互动性特点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与观众之间进行了更加直接的沟通与互动,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互动性特点的概念及其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为读者们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互动性特点的概念1. 互动性的定义互动性是指事物或者人与人之间在特定情境下所展现出的相互联系和交流的特征。

在艺术设计中,互动性是指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影响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再是观者被动地接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而是通过参与和互动,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甚至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

互动性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互动性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传统的艺术作品中,观众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而在互动性较强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中,观众可以通过主动参与,与作品进行更加直接的互动,从而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观赏乐趣和体验感。

互动性能够拓展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在互动性较强的设计作品中,观众往往有更多的选择和操作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影响作品的展现形式,从而拓展了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互动性能够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和创新。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互动性往往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互动性特点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更多的科技元素,可以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与创新。

二、互动性特点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体现1. 多媒体交互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多媒体交互是互动性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融合不同的媒体元素,如声音、影像、光影等,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声音感应器等交互设备进行多媒体元素的控制和操作,从而影响作品的展现形式。

一些互动装置常常采用声音或触摸等方式进行交互,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改变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表现,从而获得不同的观赏体验。

202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2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传统纹样作为优秀的艺术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造物智慧,具备无限转化的可能性。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古代的艺术家和匠人将关于哲学与美学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以纹样的形式融入各类器物之上(1A),造型艺术也正是从这些图案花纹中脱胎而出。

传统装饰纹样代表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思想。

东方哲学体系下的艺术思维模式既追求空灵充实的气韵,又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其朴素的观念中包含了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也是历来中国艺术家遵循的根本创作原则。

受这种自然审美观影响,古代纹样中体现的祥瑞美学特质格外突出,进而延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万物之美,将自然美学推向极致(1C)。

这种美学思想贯穿于当代设计艺术之中。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薰琴在《论艺术设计美育》中指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图案已经相当成熟。

到殷周时,在图案画中,已能充分地表现出民族的精神。

其后,不论每个时代或每个地方,他们的工艺美术都有其特殊的个性。

”庞薰琴将古代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汉代画像石纹样、陶器纹样、织锦纹样等运用到图案设计之中,其作品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具有清新典雅的工艺特点。

艺术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长期从事传统装饰图案研究,善于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素材,将自然花卉作为图案造型、构成及色彩的补充,形成独有的装饰图案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经验的艺术升华
摘要:
互动媒体艺术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影响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特别是在以现实经验为创作灵感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中,充分的结合了技术与艺术这两个人类社会最高层次的精髓。

艺术家深入探索现实经验与互动多媒体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从对现实经验的模拟到深层次的艺术升华,以期最大限度的体现当今社会的精神内核。

从而创造一种最直接最能触动受众内心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

关键词:互动媒体艺术;现实经验;模拟;艺术升华
当互动媒体技术进入人类视线的时候,它只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式界面的机器而存在。

但这种存在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受众对电子媒体界面所传递的信息只是单向性的认识。

因为当受众接收到信息后,能够通过对交互式机器发出特定的指令,来完成对所接收到信息的反馈。

这就是互动多媒体区别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的最大特性。

当艺术家发现互动媒体技术这一特性时,他们尝试着是否可以利用互动媒体技术创造出新型的艺术作品,以此来传达他们的艺术感悟。

他们最先关注是现实经验,从架上绘画到数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非常多的作品题材是关注人类的现实经验,现实经验是最能直接的体现社会的精神内核的题材。

艺术家能把不同的现实经验进行重组、抽离和选择,而创造出动态的非现实的虚拟影像。

比如马塞尔·杜尚的油画作品《下楼的裸女二号》就是把模特下楼的动作过程用一种静态的画面来体现不同时间状态下的视觉感受。

特别是在互动媒体艺术中,作品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作品同外界是有着信息交流的,作品会根据外界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反馈出不同的信息。

这种艺术形式给了艺术家一个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面貌可以不是一种,而且可以多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是由观众控制的。

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艺术家以现实经验为题材的创作散发出比架上绘画更为璀璨的光芒。

最开始艺术家是对现实经验进行实验性的模拟。

这并不是单纯的模拟,而是利用受众不同的感官感受来模拟现实存在的体验。

由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智能机械系的团队集体创作的《Conspiratio》是用一种游戏的方式来模拟现实,从而彻底的改变受众的感官感受。

观众可以预先从一个互动媒体的显示界面上选择可乐、牛奶等各种可吸食的饮料、食物甚至是游动的乌龟,然后这些食物或饮料的平面图形就会在一个平铺的显示器上来回游动。

受众使用一个用特殊传感器制作的吸管对准这些图形猛吸几口,它们就会慢慢缩小,直到消失不见,就如同真的被嘴巴吸走了一样。

与此同时,借由空气的压力、吸管的颤动以及从系统中传出来的特别的声音,即便不是通过味觉来感受这件艺术作品,受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这一有趣的互动媒体艺术装置,受众受到不同于以往的感官刺激来与他人分享自己通过吸管享受美食的真实体验,这在普通环境下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以我们的社会经验来说,人与人之间,通过血缘、生活以及工作等众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一张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是不可见的。

然而艺术家试图通过利用视觉形态这种方式,艺术的模拟和再现这一张无形的社会网络。

Orit Zuckerman与Sajid Sadi合作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聚光灯》,就是一组通过16个显示器播放人物视频肖像构成的社会网络。

每一显示器中有一个肖像的视频,肖像之间通过互相张望来进行交流。

参观者可以通过按压16幅视频肖像中的任意一个肖像来打断整体的动态。

其余的15幅肖像会自动的反应并把注意力集中到被选择的肖像上,感觉就像被选择的肖像是焦点所在一样。

每隔数秒种, 任意选择的肖像都会向邻位的肖像张望,而旁边的肖像也会望过来。

这16幅肖像构成了一个社会网络。

而参与者的互动则影响了这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也就暂时成为这个网络的第17个成员。

当艺术家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时,他们认为可以在模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架构,以一种超越以往的现实经验展现在受众面前。

在我们以往的经验里,当我们把玻璃杯放在吧台上或着推动玻璃杯在吧台上移动的时候,最多能听到玻璃杯碰撞吧台的声音。

但是UVA机构能利用参与者移动杯子的动作创造出绚丽的互动影像色彩。

《iBar》是一件吧台互动作品,当参与者把酒杯放到吧台上时,吧台上出现的绚丽射线将不同的酒杯连接起来。

当移动酒杯的时候,射线会根据酒杯的移动轨迹形成不同的几何图案。

艺术家把我们以前容易忽视的这些微小的细节经验,以一种炫目而美丽的射线动画展现在受众的面前。

而艺术家Christa Sommere和Laurent Mignonneau所创造的互动艺术作品更是把人类的现实经验升华到一个更为神奇的艺术世界。

他们的作品《朦胧特快》以艺术化的形式模拟了列车行驶过程中窗外的美丽的夜景,当坐在座位上的观众拨动显示器做成的窗口时,车窗会变化出各种各样色彩绚丽的朦胧夜景。

作品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还原了人们在不经意间浏览飞速移动的物体时,产生模糊不清的图像的视觉感受。

并且诠释出一切事物都将在时间的长河里转瞬即逝,只留下了人类模糊而美丽的视觉体验。

互动媒体艺术作为当今高科技的现代艺术代表,融合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美学观念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家们正是以人类的现实经验为艺术脉络,以互动媒体技术作为技术载体,以观众最为熟悉的模式作为形式的表达来体现互动媒体技术对人类现实社会经验的艺术升华。

参考文献:
[1] 童芳,新媒体艺术[M],福建: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郭晓寒, 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燕翔,当代科技艺术[M],科学出版社,2007.
[4] Michael Rush,“New Media in Art” [M],USA, Thames & Hudson, 2005.
[5] Christiane Paul,“Digital Art” [M],USA, Thames & Hudson,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