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组织,很多志愿者的服务行为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二、解决措施1. 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为志愿者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专业性和水平。
2. 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机制,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和投入。
可以通过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志愿者们形成长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3.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估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定期评估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通过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方式,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发展和普及。
希望未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加成熟,发展的更好。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在社区环境保护、教育支持等方面,而在其他领域的志愿服务却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一部分同学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也限制了他们的参与度和热情。
一些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组织混乱、管理不善的情况,导致志愿者们参与意愿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志愿者权益受损的情况。
而且,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的成果评估和反馈不够及时,志愿者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志愿服务的培训和引导不够到位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的培训和引导工作相对较弱。
一些高校对于志愿服务的引导和指导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执行力和责任感不够强,甚至出现了一些信念偏差或行为失范的情况。
4. 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尽管志愿服务有其社会价值和意义,但是目前志愿服务在一些地区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导致了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的扩展和深入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
可以推动高校与企业、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类志愿服务;也可以加强与乡村、社区合作,开展乡村振兴类志愿服务。
2. 规范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高校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服务的流程和程序。
要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专业化、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
高校应当注重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的宣传,提升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系统地参与志愿服务,并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高校要积极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了解和支持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形象,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旨在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精神。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志愿服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社会主体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通过志愿服务来回馈社会。
随着中国社会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积极推动和支持。
各高校纷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成为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身兴趣爱好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社会需求、国家政策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字】1.2 问题现状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知度不高,导致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
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也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志愿服务缺乏积极性。
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仅仅是为了凑学分或应付活动要求,缺乏真正的热情和责任感,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导致志愿服务的实效性不高,无法为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体系不健全、项目监督缺失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实施效果,也使得社会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价不高。
当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改善。
【字数:249】1.3 意义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之一,他们的参与可以有效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缺乏长期性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或者获得一定的学分,缺乏长期性。
一旦学校要求的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就失去了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动力,导致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
2. 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持久化。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只是零散地进行,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无法形成有效的影响力。
3. 缺乏专业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佳。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大学生往往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热心去从事志愿服务,缺乏专业的支持。
4. 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选择传统的形式,比如教育支援、社区服务等,缺乏多元化的选择。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并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这些形式的志愿服务,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 社会认可度不高一些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有质疑态度,认为大学生只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或者名义上参与志愿服务,缺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看法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对策分析1. 加强长期规划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长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长期规划。
通过设立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形成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习惯,增强志愿服务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可以设立志愿服务档案,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成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2. 增强系统管理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系统管理。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校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率并不高。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实际参与的学生并不多。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程负担沉重,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往往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一些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兴趣和认识,觉得这是一种无偿的工作,没有实际的回报。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应当调整和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减轻学业压力,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高校可以开展宣传活动,增加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兴趣和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
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与学分挂钩,给予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业压力的问题。
高校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和指导,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活动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可以设置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负责对志愿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
该机构可以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志愿活动的质量。
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向志愿者普及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高校还可以建立志愿服务评估机制,定期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宣传还不够充分。
虽然一些高校在校园内举办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但主要宣传对象还是学生,未能将消息传递给更广大的社会群体。
这导致一部分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调动,同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
然而,尽管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素质,还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
2. 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敬老院慰问、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
这样一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纷纷成立。
这些组织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困境虽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1. 志愿服务时间不够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很多大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虽然他们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但却往往无法抽出时间来参与。
2. 志愿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尽管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多样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项目较为局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重视也逐渐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1.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普及和宣传,大学生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认识和意识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在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进一步被激发,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义工活动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类志愿服务平台、社会组织等渠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大学生社团、校友会等组织也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
3.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显著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利和帮助,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1. 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应当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应当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尊重被服务对象,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实中的治理和组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不少现状和对策方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现状1.1 志愿服务种类单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志愿服务活动仍以传统的宣传、慰问、义卖等形式为主。
少部分学生会开展环保、教育、助学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并尝试创新性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方式。
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这些服务缺乏了参与性和长远性。
1.2 志愿服务模式局限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导,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仅限于应付任务和信守规定。
然而,当任务量较大时,学生对任务难度产生怨言;当任务量较小时,学生散漫贻误。
如此一来,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流程式的服务,缺少了实质性的内容。
1.3 组织管理矛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发起。
在组织过程中,不少社团成员因自身骄横、权利主义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组织偏爱强制性形式化的服务,先入为主地设置“目标和计划”,忽略了服务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二、对策2.1 多样化服务形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宣传、慰问、义卖等方式,学生们可以利用自身所学,提供相应的脱贫、教育、环保、科研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开展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多元化志愿服务。
2.2 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针对志愿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组织矛盾和问题,各高校应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选取原则,加强社会考核与反馈,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3 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本身不应成为一种义务劳动,而应视为一种志愿自愿行为。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前应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服务意愿。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校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与人数不足、服务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等,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参与人数不足当前,虽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是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仍然不够理想。
许多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性活动,缺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
2. 服务项目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公益形式,如支教、环保、慰问孤寡老人等,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较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学校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容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数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义务性活动,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再加上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使得他们很难主动腾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三、对策和建议1.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误区,高校应该在宣传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并明确表示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性的行为,不是强制性的义务。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从内心认同和接受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丰富志愿服务项目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立上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规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方向的志愿服务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体会。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奉献爱心、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人际关系,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有效对策,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学生在学业、社团、兼职等各种活动中已经被安排得密不透风,要求其参与志愿服务可能会加重其时间压力。
因此,一些大学生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无法有效平衡志愿服务和其他活动,导致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1.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时间,避免时间冲突。
2.合理分配任务:在志愿服务团队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分配任务,避免业务过重的情况发生。
3.鼓励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减轻个人负担。
二、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志愿服务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策:1.加强培训: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实践和理论:在志愿服务项目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参与者的工作水平。
3.引进专业人士: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缺乏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工作通常是无偿的,缺乏直接的物质回报和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1.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设定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发放荣誉证书、组织志愿服务表彰大会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2.提供成长机会: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提供成长机会,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经验,拓展人脉,提升自身能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的志愿服务在大学生们中间也日益受到重视。
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能够增强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对策。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项目单一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的项目单一化比较严重,大多数志愿服务都是面向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的,比如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
这种单一的志愿服务项目难以满足大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也难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 参与率不高尽管高校志愿服务在宣传上做得较为充分,但实际参与率却并不高。
很多大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义务”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志愿服务可以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缺乏专业性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者通常是学生会或者社团成员,他们在志愿服务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这也使得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 丰富多样的项目设计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可以开设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项目、环保项目、文化交流项目等,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志愿服务项目。
2. 提高参与率针对参与率不高的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大学生们的参与度。
可以开展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来吸引他们,比如举办志愿服务技能比赛、组织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等,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3. 加强专业培训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纳入到学生的课程中,开设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如社会工作、公益管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使志愿服务的组织者更加专业化,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4. 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高校可以积极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借助社会组织的资源和经验,共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专业性。
5. 强化激励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比如发放志愿服务证书、评选最佳志愿者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在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领域狭窄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等三项对策。
最后总结现状和对策,并展望未来发展,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对策、组织管理、服务质量、服务领域、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开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组织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领域有待拓展等,影响了志愿活动的效果和价值。
研究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有效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和提升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全面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更好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研究也将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助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实现更好的效果和影响力。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与推进对策研究
202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与推进对策研究•引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推进对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研究背景与意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效果不佳、服务资源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参与情况、服务内容和形式、服务质量、服务资源和支持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从政策、制度和实践等层面加以改进和完善?研究目的与问题0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分析参与人数虽然各高校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参与人数较为广泛。
参与比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参与比例较高,多数高校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志愿者服务参与情况各高校志愿者服务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扶贫助困、支教、文化传播、环保等。
服务类别主要涉及社会、经济、教育、环保等领域,其中社会实践类和公益慈善类最为常见。
服务领域志愿者服务类别与领域服务时长志愿者服务时长差异较大,多数高校平均服务时长在10小时左右。
服务频次服务频次也因活动性质和组织能力而异,多数高校志愿者服务频次为每周或每月一次。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现代社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
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首先,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是积极向上的。
随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提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区的需求和问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获得实践经验和成长。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够纯粹,只是出于填写简历或获得证书的目的。
他们缺乏对社区服务的真正热情和责任感,甚至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
其次,一些志愿组织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质量不够规范和专业,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不够明显。
再次,由于大学生学业繁重和时间有限,很多人难以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导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有所欠缺。
最后,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缺乏相关保障和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其次,志愿组织应该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机制和规范,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益。
再次,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合作和沟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动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和投入,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和环境。
总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是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摘要】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因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长需求。
志愿服务类型包括教育支教、环保、医疗等,范围广泛。
志愿服务方式多样,包括线上线下、长期短期等。
影响和意义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面临的挑战包括服务内容不规范、缺乏长期性等问题。
总体评价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为社会建设带来积极作用,但也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
未来建议加强志愿服务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对社会及个人的启示是志愿服务是每个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成长和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动因、类型、范围、方式、渠道、影响、意义、挑战、问题、评价、建议、社会、个人、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增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广泛化和深化的趋势。
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而是融合了各种类型和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
无论是参与公益活动、支教助学、环保护理、社区服务还是国际志愿服务,大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有所作为的志愿服务项目。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和渠道也日益多元化和便捷化,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使得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呈现出繁荣和活跃的态势,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和提升,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对于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并积极引导,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觉行使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研究及对策研究背景: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
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
率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了“虚假志愿”等问题。
因此,研究大学生
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所大学的5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状况、原因及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有85%的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但仅30%的
学生有过志愿服务经验超过50小时。
主要参与原因为关爱他人和社
会责任感,而不愿参与的原因主要是时间紧张和服务经验不丰富。
针对问题,学生建议增加服务经验机会、推行时间灵活的志愿服务、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并加强宣传和奖励机制。
研究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还有提升空间,应加强宣传,增
加灵活性,提供培训和指导,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以激励更多
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志愿服务是指高校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
在当前社会中,高校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改善社会环境,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研究背景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高校志愿服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从最初的雏形到如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其次是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和特点,包括参与人数、服务项目类型、影响力等方面的介绍;最后可以指出高校志愿服务在当前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详细分析,可以为后续正文部分的内容提供良好的铺垫。
1.2 研究意义高校志愿服务的研究意义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二、促进个人成长。
高校志愿服务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参与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成长。
三、促进高校社会形象。
高校志愿服务的正面影响力不仅可以提升校园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能够向外界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高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
四、促进社会发展。
高校志愿服务项目旨在服务社会、改善生活,通过学生参与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劳动力和资源支持,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
开展高校志愿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时尚行为。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在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很多志愿者只是短期参与,往往在完成学校的志愿服务时结束了他们的参与。
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的志愿服务,不能够真正对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志愿者素质不高一些志愿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社区发展了解不深,导致他们的志愿服务效果不明显,甚至对社区造成了负面影响。
同时,一些志愿者缺乏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只是抱着打卡的心态参与活动,对社区的需求和问题了解不够。
3. 社区需求和志愿服务不匹配一些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和社区的实际需求不太匹配,有的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导致志愿者的努力无法真正帮助社区解决问题,不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
4. 志愿服务缺乏监督和评价机制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缺乏监督和评价机制,导致志愿者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和引导。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没有详细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无法对志愿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完善的长期规划和持续性机制对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应该建立完善的长期规划和持续性机制,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服务项目的长期目标和计划,要求志愿者连续参与一定的时间,建立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2. 提高志愿者素质,加强培训和引导对于大学生志愿者,应该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志愿者更加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能够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同时,建立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激励志愿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 加强社区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在开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时,应该重视社区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社区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制定适合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确保志愿者的工作能够真正帮助社区解决问题,取得实际效果。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关注也逐渐增加。
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如何呢?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关爱留守儿童、义教支教、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
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社会发展增添了积极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参与度不够高。
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逐渐高涨,但整体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其次是服务质量不稳定。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中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导致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存在着短期化、零散化的问题,缺乏长期持续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连续性的社会影响。
对于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呢?我们要充分肯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学生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共同繁荣。
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
在未来,我们希望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进一步提升。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方面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作为青春的主人,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尝试不同方向的志愿服务项目,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气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应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们应该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感受,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为社会贡献更多且更有效的力量。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校志愿服务是指高校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行为。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对策可以采取来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是参与度不高。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实际参与人数相对较少。
原因之一是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不足,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兴趣。
对策之一是加强宣传。
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校内广播、校园网、社交媒体等,向学生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目的和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是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大多集中在一些传统的公益活动上,如助残助学、环保活动等,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对策之一是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文化传承、健康宣传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是缺乏规范和评价体系。
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是自愿性质的,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评价体系,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
对策之一是建立规范和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制定志愿服务的具体活动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志愿服务的目标和要求。
建立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是资源不足。
由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资源有限,高校志愿服务经常面临经费、场地、物资等方面的不足。
对策之一是加强资源整合。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性和效益。
鼓励学生进行公益募捐,筹集活动所需的经费和物资,增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力量和覆盖面。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加强宣传、拓宽领域、建立规范和评价体系以及加强资源整合等对策,可以改善现状,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畅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8期
摘要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质量,本文借助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形式,通过对南京市大学195名本科生的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多为自我满足,但不排除存在功利主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较高但与其偏好匹配度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满意度较低。
针对存在问题,本文分别从激励方式、参与渠道、专业培训三方面着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刘畅,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367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不计成本与回报,而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帮助和服务他人、群体或事业的任何活动,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及组织性四大特点(胡凯等,2011)。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主力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广泛地服务在社区服务、支教及大型活动赛事中。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魏娜,2013)。
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已经有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4043万。
然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发展过程中,笔者却发现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带有功利主义倾向。
此外,因在志愿服务工作组织上的管理不当也增加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不满。
因此,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在校本科生为例展开调查。
一、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样本来源为南京市在校本科生。
经核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5份。
本科生的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32人,大二学生40人,大三学生95人,大四学生23人,大五学生5人(表1)。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其中问卷调查涉及三大内容:1.南京市大学生的自然特征,如性别、年级等。
2.南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如志愿服务类别、参与渠道。
3.南京市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满意度及激励方式偏好等。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在访谈中,本文共随机选取6名访谈者,详细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
二、南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为自我满足,但不排除存在功利主义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为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
其中,个人动机主要为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社会经验;社会动机主要是认为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希望为社会做贡献等。
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出于个人动机。
62%的大学生为社会动机。
然而,还有15%的大学生表示,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为加分、保送研究生等。
这考虑到因为目前学校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多为加分或物质奖励,因此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随着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而升华。
在问卷结果中,45.6%的大学生最初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的确带有功利性质,但随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次数增加,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因此从功利倾向向社会动机转移。
(二)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高但与其偏好匹配度低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本科生中,有97.44%的大学生表示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
在参与过的志愿服务工作类别上,社区服务所占比重最大,为67.33%,其次为支教活动(21.56%)和大型赛事服务(7.11%)。
而在通过对大学生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偏好的调查发现,有63.59%的大学生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为大型赛事服务,54.36%的学生希望参与义务支教活动。
研究结果与大学生实际经常参加的活动不匹配。
原因可能由两方面造成:对学生来说,大型赛事和义务支教因其次数少、意义重大等特点,其自我满足感较强,且对自我提升较显著;但另一方面,大型活动赛事服务及义务支教受时间、地点影响较大,使学校、社会组织参
与组织这些活动的机会较少,而社区服务便于联系与管理,且对志愿者要求低,因此学校、社会组织更倾向于组织此类活动。
可以看出,“供不应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较为普遍。
(三)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虽然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高,但47.37%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并不满意,更有17.89%的大学生表示因不满意而不会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表2):1.任务分配不科学。
85.3%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对志愿服务活动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任务分配不科学造成的志愿者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
此外,23.6%的志愿者认为,因志愿组织管理者素质不高也打击了服务积极性。
2.服务动机遭质疑。
53.2%的大学生表示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的服务动机经常受边同学及被服务对象的质疑,认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实践要求或物质奖励。
因此,部分志愿者因收不到尊重而主动放弃志愿服务活动。
3.缺少专业培训。
35.26%的大学生认为这会影响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满意度。
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的服务知识和技能,志愿活动遇到阻碍,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志愿者本身也会对自我能力产生质疑,增强实践能力得不到实现。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改进对策
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笔者认为,应从激励方式、参与渠道、专业培训三方面着手,改善部分大学生动机不纯、对志愿服务活动满意度低等问题,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质量。
(一)选择合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方式
考虑到目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不纯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方式,改变志愿者功利化倾向。
通过问卷调查,88.20%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建立与改变志愿服务激励方式,在认为需要激励的调查对象更加偏爱的激励方式中(图1),51.16%大学生认为提供志愿服务证明最为有效,2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综合素质加分使之与普通学生相区别,13.37%认为需要进行物质奖励,10.46%认为需要受到表扬。
因此,对于今后大
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方式改进,本文认为应以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证明为主,对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配以适当的综合素质加分,但要避免恶性竞争。
(二)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获知及参与渠道
目前大学生获取志愿服务信息或参与的渠道有校团委或社团组织、政府机构、社会服务组织、自行联系。
根据本文调查,在大学生获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渠道(图2)方面,72.31%的调查对象通过校团委或社团组织,17.44%的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组织,分别有7.69%和2.56%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政府机构或自行联系。
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渠道(图3)方面,校团委或社团组织所占比例更大,为84.10%,11.28%的调查对象选择自行联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通过政府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大学生只占到调查对象的2.05%和2.56%。
通过调查数据看出,无论是获取信息或参与过程,学校仍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笔者认为,学校虽然作为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渠道,但考虑到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性,过度依赖学校的志愿服务参与渠道并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的持续性,还应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等传播方式扩大由政府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发起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力度,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供不应求”的发展现状。
(三)加强专业培训,注重成员选拔
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是志愿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要却易被忽视的一环。
志愿服务活动发起组织应当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或与经验丰富的社会组织合作培训。
对于培训老师选择方面,除了选择专业的老师或专家为志愿者提供培训外,一些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讲师的作用。
此外,对于特定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应选拔具有能力的志愿者参与,根据选拔的情况分配活动资源,激发组织成员的竞争意识,过滤动机不纯的同学,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凯、杨欣.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2]魏娜.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中国行政管理.2013(7).
[3]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南京N学院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1(3).
[4]张杨.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