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第4章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精品教案 (2)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1.经历完整的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进一步巩固通过实验求加速度的方法。
4.在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感悟物理学的统一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2.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2.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木板、小车、钩码、细绳、纸带、打点计时器、小盘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展示人推车的图片。
教师口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如图所示的情境:若帮忙推车的人越多,推力越大,车的速度改变就越快;相同推力下,若汽车是空车,则比满载时速度改变快。
可见,汽车获得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和所受外力有关。
通过观察,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可能存在以下关系:对同一物体,作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对不同物体,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物体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真有这样的规律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一、实验目的教师口述: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了本次的实验即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一)整体思路教师设问:可能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质量,二力外力。
怎样才能判断某一可能因素是否对加速度有影响呢?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理答。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时,控制合外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质量的大小,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在探究外力对加速度的影响时,探究研究对象的质量不变,改变外力的大小,观察研究对象加速度的变化。
(二)要测量的物理量教师设问: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教师所提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理答。
要测量的物理量:加速度、质量、力。
(三)物理量的测量教师活动:设问质量、加速度、力的测量。
高中物理4.2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和力的关系课堂教案课题§4.2 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和力的关系课型新授课(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轧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 g\20 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e\100 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投影图4—2—1;分组定性讨论组I: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组2: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师:请组1的代表回答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组1生: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应该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师:请组2的代表回答你们组讨论的问题,组2生:当力大小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所以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师: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于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生l:应该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的力有关系.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生2:这里指的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以上图为例,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不参与加速度的提供.师:刚才进行多媒体演示时一次是固定力不变,一次是固定质量不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生:方便我们的研究.师:这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非常好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作控制变量法.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学到过这种方法?生1:在初中我们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时生2: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师:好,我们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新课教学]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师:设计一个实验,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各个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大家分组讨论并且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的原理.分组讨论组l生1:我们是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设计实验的(在投影仪上展示实验装置如图4—2—2).组1生2:我们设计实验的实验原理如下;因·为两个小车的初速度都为零,拉力大小不同,但对每个小车来说保持不变,所以小车应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at2/2可知,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只要测量位移就可以得到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盘中的砝码求出来.师:下面请组2的代表发言.组2生1:我们设计的方法和组1的差不多,我们是用了一辆小车,小车后面连接一纸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所打的点计算小车的加速度,然后再看所受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组2生2: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我们在木板下面垫了一个小木块,当小车没有拉力时让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这样小车受到的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下面请组3的同学代表发言.组3生1:前面两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时都是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利用气垫导轨设计一个更为一般的方法,让导轨倾斜不同的角度,滑块所受的力就是重力的分力,让滑块滑过轨道中间的两个光电门,记录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和两个光电门的距离,根据公式x=(v2-v02)/2a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到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师:好的,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先设计自己的实验表格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实验数据.那么你是怎样设计表格使你的实验数据得以记录的呢?生1:水平面长木板与小车,车后用绳控制小车运动,两车质量相同.表格设计如下:参考表格小车l小车2次数拉车砝码(s)位移x1/cm拉车砝码(s)位移x2/cm 12345生2:用一辆小车,测量加速度次数拉车砝码(g)加速度a1拉车砝码(e)加速度a2 12345师:好,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把数据填人设计的表格内.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完成实验师:现在请各小组简要进行一下实验报告.组1生1:我们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进行了实验,因为已知小车的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通过验证位移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师:实验数据是怎样进行处理的呢?组1生2:我用的是位移和对应力的比值.组1生3: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用作图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示位移(即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关系图表如图4—2—3所示;可得在研究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组2生:我们通过处理小车后面的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通过作图验证了小车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组3生:我们用气垫导轨作出的加速度和所受力的关系图象,实验结论是图象非常接近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师:大家做得都非常好,那么你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呢?能不能想出办法来克服?组1生:当拉小车的砝码的质量较大时,绳子容易打滑,从而影响了位移的测量.我们用松香涂抹在绳子上,效果不错.组2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砝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差不多时,a—F图象不能再是一条直线,而是发生了弯曲.师:这组同学的问题非常好,实际上砝码和盘的重力并不严格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简单证明如下:设砝码及盘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则分别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对小车,受拉力和摩擦力,对砝码和盘,受重力和拉力,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果相等,根据物体受合力为零则物体做匀速运动,而实际上砝码及盘实际的运动应该是做加速运动,所以说重力和拉力并不相等,而是应该重力大于拉力,而我们在实验中认为二者相等,所以实验的误差有一部分来源于此.控制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使砝码和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质量,具体的分析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学到.组3生:虽然用气垫导轨做实验结果比较精确,但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复杂.师: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使数据处理变得简单化,大家在课下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师:以上我们是通过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继续做实验,通过控制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由于和以上的实验方法非常类似,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师: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物体加速度在物体受力不变时,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通过图象来验证问题呢?生:我们如果作a—M图象则图象是曲线,我们可以作a—1/M图象来解决这个问题,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所以a—1/M图象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三、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师:通过大家的实验,排除误差的影响,大家讨论总结一下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生1: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体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生2:应该是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生3:我想力是矢量,加速度也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应该和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相同.师:(总结)大家的发言非常好,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一个定理性的结论呢?仅靠少量的实验是不行的,应该通过更为精确的实验和更多次的实验进行证明,不过我们大家在现有水平下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课堂训练]在水平路面上,一个大人推一辆重车,一个小孩推一辆轻车,各自做匀加速运动(阻力不计).甲、乙两同学在一起议论,甲同学说:大人推力大,小孩推力小,因此重车的加速度大.乙同学说,重车质量大,轻车质量小,因此轻车的加速度大.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答:甲、乙两同学的结论和理由都不全面和充分,物体的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大人的推力虽然大,但车的质量也大,因此重车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就大.小车的质量小,但是小孩的推力也小,因而轻车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判断谁的加速度大,必须看各自的质量和合外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设计实验的方法.3.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加速度越小,且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一致.4.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作业[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2.设计一种方案,测量自行车启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板书设计与加速度有关的因素1.物体受的合外力 2.物体的质量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与结论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加速度越小教学后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4)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处理,学生体会利用图象法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课时:两节课。
教具:专用牛顿探究仪(力学探究仪)设计思路:,这是一个很好的能体现科学探究所有要素的教学案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本设计首先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合理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充分的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共享探究的成果。
教学过程: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思考与讨论:一辆小汽车起步时,在20s内速度能达到100Km/h, 而一列火车要达到100Km/h,大约需要500s, 为什么两者的加速度会相差这么大呢?一辆竞赛用的赛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只要四五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由静止加速到100Km/h,赛车与普通的小汽车有什么不同吗?由上述两个问题,你能回答物体的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吗?由此师生总结出定性的结论: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大,加速度小。
2:问题定向:(1)老师明确研究的问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定量关系?(2)问题引导:加速度与力、质量都有关系,如何研究?师生总结控制变量法:(1)质量一定,a与F的关系。
(2)外力一定,a与M的关系(3)老师引导: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a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可能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学生猜想:(1)质量一定,a与F成正比。
(2)力一定,a与M成反比。
(4)老师引导:如何通过数据处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师生总结数据处理的方法:画a与F、a与1/M图像。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事例,学很快定性解决了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学习的起点。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M1 M2
M2 M1
1
2
3
4
x1/x2 0
M2/M1
探究实验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有什么关系? 和自身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例题1.如果 a- 1 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B )
m
A.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作用力的大 小F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 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 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9.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上面 的实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 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 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 量成反比.
D.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例题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பைடு நூலகம்的木板固 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 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 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 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 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 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 到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 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 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 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 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拨】 1.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 (1)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学上常用的一种非常重 要而有效的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得出实验结
论。
(2)由图象法得到的规律具有统计性,在描绘实验图象时,可 以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数据进行修正,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
避免了偶然性的错误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 (2)在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
木板的位置,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止。
判断方法是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隔是否均匀,若 打出的点间隔均匀,就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了。
(3)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重物的质量还 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指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 板、小盘、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
(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 和重物的质量分别 为m0、M0,并把数值
记录下来。
(2)按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 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 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3)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一些反比例关系的物理量时,往往将 其转化为正比例函数关系,通过图象直观地体现出来。
2.实验中误差来源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点迹距离的测量误差 ,拉线或纸带
不与木板平行都会造成误差。
(2)不满足小盘及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会使a-F图
1 象或 a图象线性变差,造成误差。 m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
(4)由 Δx=aT2,可知 a1= 3 21 , 2 = 4 22
则 a=
1 +2
2
=
2
4 +3 -2 -1
4Hale Waihona Puke 2代入数据得 a=3.2 m/s2。
答案:(1)C (2)C (3)m'≪m
2
(4)3.2
-21-
2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类型一
类型二
题后反思本实验因原理不完善引发误差。本实验用钩码的总重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2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
二
三
四
一、实验目的
1.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即(1)物体的质
量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物体受力一定时,探究加速度
与质量的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
2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适的一个是
。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次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
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用Δt1、Δt2、D、x表示)
-24-
2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类型一
类型二
解析:(1)取下牵引砝码,滑行器放在任意位置都不动;或取下牵
小车与砝码总
1
质量的倒数 /kg − 1
m
1
2
3
4
5
第四章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其他方法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平衡摩擦力(补偿阻力):甲图中,小车在运动方向受到细线的拉力和
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如果后面拖着纸带,还受到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 后两个力是未知的。如图乙所示,将木板未安装定滑轮的一端垫高,连接小 车细绳的一端不要悬挂槽码,小车的另一端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 轻地推一下小车,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均匀, 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绳子的拉力 就是小车受到的合力。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二.实验思路、方法、过程
4.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通过增减槽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根据纸 带上打出的点来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将数据填在表1中。
表1 小车质量一定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二.实验思路、方法、过程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即槽码的个数一定),通过增减在小车中的重物(即增 减在小车中的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测出相应的加速 度,将数据填在表2中。
表2 小车所受的拉力一定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 注意事项 (1)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2)改变槽码重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保证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03课后课时作业
五.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与减小方法如下表: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第四章第二节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物理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教学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主要内容: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不存在,但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实验中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a与F是成正比。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a与1/m成正比.随堂练习1.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2.教材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案中,比较初速为零的不同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所使用的方法是()A.比较相同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关系.B.比较相同位移内两物体的时间关系.C.比较相同速度时的时间关系.D.比较相同位移内两物体的速度关系.3.教材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案中,比较初速为零的两个不同物体加速度大小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所使用的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两物体的质量不同,比较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关系.C.两物体的质量相同,比较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关系.D.两物体受到的外力相同,比较不同质量物体间的位移关系.F 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4.关于由小车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maA.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B.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拉力,就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C.保持小车的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就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D.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得到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5.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物体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则其运动状态一定在不断变化.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变.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变.6.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 ( )A .位置的变化B .速度的变化C .加速度的变化D .质量的变化7.下面哪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B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C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D .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则该物体一定受到恒力作用.8.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用细线拴住两个小球,固定在车厢顶端于M 和N ,它们只能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个小球相对于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 )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 在摆动,N 静止B.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 在摆动,N 也在摆动C.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 静止,N 在摆动D. 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 静止,N 也静止9.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有 ( )A .一个物体原来以10 m/s 的速度运动,后因某种原因,速度变为30 m/s ,则其惯性增大了B .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则同一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其惯性要减小C .质量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易发生改变,故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D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物体的加速度发生了改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发生变化B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变化C .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会产生加速度D .物体只有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这里指的是共点力),才会产生加速度,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得实验中,得到以下三个实验图线a 、b 、c ,描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是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线是 ; 图线是描述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关系.1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有两位同学通过测量,分别作出a 一F 图象,如图(a )(b )中的A 、B 线所示;试分析:(1) A 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2) B 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第11题a 第11题b图4—10第11题c(a )(b ) 第12题图[参考答案]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B2. A3. ACD 4 . D 5. C 6. B 7. A 8. AB 9. C 10. D11. b a c 或 b c a 13. (1) A线在F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达到一定的值后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这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引起的.(2) B线在a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为0即不加F时小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θ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
【教案学案】物理必修一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编制 审核 编号 023一、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全面正确地认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事实经验,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还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有关,物体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2.控制变量法:加速度a 和质量m 、受力F 都有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再控制另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三、实验器材砝码,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导线,夹子,小盘,天平,小车,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 0、m 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4-2-1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图4-2-13.平衡摩擦力,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 0g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重物的重力m 1g 、m 2g …以及计算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格1.保持托盘中所放重物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并测出小车与所放砝码的总质量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 8.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及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填入表格2.本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法和图象法两种方法: 1.计算法测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是否满足a 1a 2=F 1F 2、a 1a 2=M 2M 1.2.图象法(1)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依据表格1,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外力F 为横坐标,作出a -F 关系图象,如图4-2-3所示,由此得出结论.(2)分析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依据表格2,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 或1M为横坐标作出a -M 或a -1M关系图象,如图4-2-4所示,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图4-2-4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六、误差分析七、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重物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只有如此,重物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手.(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舍去不予考实验探究一原理步骤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的质量;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骤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1)平衡摩擦力 B(2)步骤D 6 V电压的蓄电池 6 V以下交流学生电源(3)步骤G a-M a-1M实验探究二 数据处理例 (2014·蒙自高一检测)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4-2-5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计时点,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 mm 、12.0 mm 、14.0 mm 、16.0 mm 、18.0 mm ,则打E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m/s ,打A 、F 两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图4-2-6(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 和质量M 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不变;得到多组数据后他应描绘的图象是________⎝⎛⎭⎫选填a -M 还是a -1M . (3)该同学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 -F 图象如图4-2-7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解析】 (1)v E =x DF 2T =(16.0+18.0)×10-32×0.02m/s =0.85 m/sv AF ——=x AF 5T =(10.0+12.0+14.0+16.0+18.0)×10-35×0.02m/s =0.7m/s ;由Δx =aT 2可得a =Δx T 2=2×10-30.022m/s 2=5 m/s 2;(2)在拉力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故得到多组数据后他应描绘的图象是a -1M;(3)①由图象可知,当拉力为0时小车的加速度大于0,故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阻力时角度过大;②要使绳子所挂沙和沙桶的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绳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必须使m ≪M ,否则将会出现较大误差,当沙和沙桶的质量过大时,沙和沙桶的重力与绳的拉力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很大的误差.【答案】 (1)0.85 0.7 5 (2)a -1M(3)①平衡摩擦阻力时角度过大 ②沙和沙桶的质量过大,不再满足m ≪M。
高中物理 第4章第2节 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
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使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过程】【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薄木块。
【实验步骤】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小盘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0。
2.安装器材: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无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动薄木块的位置,直至小车在不挂小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
4.测量加速度:(1)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
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
(2)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一部分:依据课程标准说理念课标中除了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单独列出;也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列入了内容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因此依据这两点,我意识到,本节课我不仅要教实验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培养物理思维。
第二部分:联系教材、学情说目标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力学的核心内容,而这节课也突显了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和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力、惯性这两个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所以对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提出有一定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比较熟悉,所以对实验的思路有一定的意识。
但是在实际探究过程中,他们也会表现出明显不足。
依据课标、教材,联系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方案合理可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及误差分析”是难点。
第三部分:紧扣教材说教法学法由于本节课涉及问题较多、内在逻辑性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弱,所以我采用了以“互动探究,启发导学”为主的教法。
通过设问层层深入诱导学生去思考、设计、改进实验方案。
学生们则在教师指导下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进行学习。
另外,利用Excel软件描点并拟合出图像,最终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既能实现情景化教学,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四部分:结合目标说教学过程为充分贯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合理猜想本节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了加速度与质量和力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随后给出这样的两组实例对比,为课堂创设出亲切的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后针对对比的结果,我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力和质量是如何影响物体的加速度的,从而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
必修一第四章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下页
[解析] (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 系,再保证物体受到的合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探究 a 与 m 的关系时,保持 F 不变,改变 m 大小;探究 a 与 F 的关系时,保持 m 1 不变,改变 F 的大小,故 A、B 错误.a- 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 m 容易证明 a 与 m 成反比,C 正确.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与砝码的总质量, 托盘与砝码的总重力才约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D 正确.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应用匀变速运动规律求加速度 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 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2x 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 a= 2 算出. t (3)应用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求加速度 2x 由于 a= 2 ,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1、 t a1 x1 x2,则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 = . a2 x2
答案:BCD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小盘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盘内不能装砝码 B.实验中无须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 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数据处理 1.把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加速度 a/(m· s-2) 小车受力 F/N 1 2 3 4 由以上数据画出它的 aF 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通过 aF 关系图象,我们可以得出小车的加速度 a 与力 F 成正比.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例2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 验,主要的步骤有: A.将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 面上,取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光滑的 水平长木板上. B.打开夹子,让两个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 动,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夹上夹子,让它 们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小车 在这一段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C.分析所得到的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 的位移大小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的大小的 关系,从而得到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加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说: “降落伞是飞船和航天员降落时的‘保护 伞’.” 返回舱在减速过程中要获得适当的加速度,就 是靠逐级打开的降落伞产生一定的阻力.那么, 返回舱的加速度与阻力及其自身的质量之间有 什么关系呢?
(1)了解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 运动状态的改变必有加速度. (2)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出现下图中①、②直线的原因分析如下: 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在木板上的受力应有F+mgsinθ -μmgcosθ=ma,其中F为绳拉力,θ为木板与水平面的夹 角. 若未平衡摩擦力,则θ=0,上式变为F-μmg=ma, 1 F一定,只有m小到一定程度,即 大到一定程度,才有F m -μmg>0,才能产生加速度.由图可知,上图中②线为未 平衡摩擦造成的误差.
表二
a/(m·s 2.0 2.6 3.2 3.9 -2) 4 6 3 8 -1 0.5 0.6 0.8 1.0 /kg 0 7 0 0
1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F图象和a- M 图象. (2)由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 _____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 __________. (3)由a-F图象可知,M=__________. 1 (4)由a- 图象可知,F=__________(保留一位有 M 效数字).
2015高中物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不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牛顿第二定律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心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节课采用了从定性到定量的“主体互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而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解决问题。
所以本课采用“演示实验——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这样也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
因此,本课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
B、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是探究规律的实验,重点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验研究,体会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通过实例,学生可以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
定量研究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研究,测量加速度的器材选取、方案设计,因第二章使用过,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该器材测加速度,但测力有一定困难。
本节内容很多,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水平,探究分两步进行,第一课时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第二课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C、教学目标设计(一)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4.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得出结论。
5.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高一物理必修一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 误差来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
0 时,将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也就是运动速度)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所以
上增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非常全面。通过增减钩码数改变小车的受力,那我们如何
-2-
来测量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呢?是不是钩码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呢?
生: 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
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
我们已经了解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相互抵消的,我们能不能用一个与摩擦力平
衡的力来抵消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呢,使摩擦力有等于没有。
学生思考,久久不能回答
师: 其实答案我早就给你们了,大家还记得这样一道题吗?
如图一个木块正在倾角为 θ 为的三角斜面上匀速下滑,试求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θ
N
Gsinθ
θ
Gcosθ
★教学目标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与质量的关系
(一 )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在实验中掌握打点计时器的用法
3. 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二 ) 过程与方法 4. 根据所学知识及日常经验初步分析
a、 F、 m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定性分析) 。
5. 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实验对 a、F、m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课 时 作 业
合 作 探 究 · 重 难 疑 点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全面正确地认识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事 实经验,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受力一定时,质量越 小,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还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有关,物体质 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
6.保持托盘中所放重物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并 测出小车与所放砝码的总质量 M,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 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 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 8.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及小车与砝码的总 质量填入表格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理解和
分析,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 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 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 6 V以下交流 学生电源上.作a-M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 1 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 关系图象. M
2.图象法 (1)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依据表格 1,以加速度 a为纵坐标,以外力 F为横坐标,作出 a- F关系图象,如图 4- 2- 3所示,由此得出结论.
图 4- 2- 3
(2)分析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依据表格 2,以加速度 a为纵坐标,以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 1 1 M或 为横坐标作出 a- M或 a- 关系图象,如图 4- 2- 4所 M M 示,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图 4- 2- 2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
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 上标明小车的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 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 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 a- 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 a- 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 ________步骤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________,应把 ________改 为 ____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 ________,应把 ________改为 ________.
表格 2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物体受到的外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小车与砝码 小车与砝码总质 1 量的倒数 /kg- 1 M
加速度a/(m· s-2)
总质量M/kg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探究一
原理
步骤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 F一定时,小车的 加速度 a与小车质量 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图 4- 2- 6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 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 拉力不变;得到多组数据后他应描绘的图象是
1 ________选填a-M还是a- . M
(3)该同学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作出了 a- F图象如图 4- 2- 7 所示,则
图 4- 2- 7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0.7
5
1 (2)a- M ②沙和沙桶的质量过大,
(3)①平衡摩擦阻力时角度过大 不再满足m≪M
实验探究三
误差分析
实验探究四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 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重物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 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重物 的总质量.只有如此,重物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 到的拉力相等.
2.控制变量法:加速度 a和质量m、受力F都有关系.研究 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 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物体所受的力 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 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 间变化关系,再控制另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 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 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重物的 重力 m1g、 m2g„以及计算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格 1. 表格 1 物体的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 s 2) 小车受力 F/N 1 2 3 4 5
-
m/s=
(2)在拉力一定时, a与 M成反比,故得到多组数据后他应描 1 绘的图象是 a- ; M
(3)①由图象可知,当拉力为 0时小车的加速度大于 0,故直 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阻力时角度过大; ②要使绳子所挂沙和沙桶的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绳对小车拉 力的大小,必须使 m≪ M,否则将会出现较大误差,当沙和沙桶 的质量过大时,沙和沙桶的重力与绳的拉力有较大的差异,从 而产生很大的误差. 【答案】 (1)0.85
【答案】 (2)步骤D (3)步骤G
(1)平衡摩擦力
B 6 V以下交流学生电源
6 V电压的蓄电池 1 a-M a- M
实验探究二
数据处理
本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法和图象法两种方法: 1.计算法 测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 a1 F1 a1 M2 是否满足 = 、 = . a2 F2 a2 M1
(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手. (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 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 错误数据,舍去不予考虑.
【解析】
xDF 16.0+ 18.0× 10 (1)vE= = m/s= 0.85 m/s 2T 2× 0.02
-3
-3
10.0+ 12.0+ 14.0+ 16.0+ 18.0× 10 —— xAF v AF = = 5T 5× 0.02
3 2 × 10 Δx 2 2 2 0.7m/s;由 Δx= aT 可得 a= 2 = 2 m/s = 5 m/s ; T 0.02
三、实验器材 砝码,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导线,夹 子,小盘,天平,小车,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刻 度尺.
一、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 M0、m0,并把数 值记录下来.
2.按图 4- 2- 1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
图 4- 2- 1
3.平衡摩擦力,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 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 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 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 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 所挂重物的重力 m0g.
图 4- 2- 4
(3)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 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014· 蒙自高一检测)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 4- 2- 5所示的装置,打点计 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50 Hz.
图 4- 2- 5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计时点, 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 10.0 mm、 12.0 mm、 14.0 mm、 16.0 mm、 18.0 mm,则打 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_____m/s, 打 A、 F两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m/s,小车的 加速度为 ________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