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精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精选】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或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1毫升= 1cm³= 1×106-m³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1毫升= 1×103-升1升=103-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复习

(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1×10-3升1升=10-3m34、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的力。

(1)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受力的外表垂直(2)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4)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5)压强的计算公式:(6)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重难点知识讲解1、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2、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一样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那么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7.储存于地球的总储水量约1386×10亿立方米,其中海洋水为1338×1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

在余下的水量中地表水占1.78%,地下水占1.69%。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约35×10亿立方米,在全球总储水量中只占2.53%。

它们少部分分布在湖泊、河流、土壤和地表以下浅层地下水中,大部分则以冰川、永久积雪和多年冻土的形式储存。

其中冰川储水量约24×1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9%,大都储存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

因此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应是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8.水体更新周期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 液g h)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lianxi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lianxi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循环、内循环和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b、 c、 d、 e、 f、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和。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产生。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实验结论,说明水是由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水在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质量,体积,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叫做该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垂直。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重力。

2、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 2 m2)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一、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本节重点)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⑵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2、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2:1 ③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二、密度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为什么?)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5、密度的计算与应用应用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二: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6、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⑴固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⑵固体体积的测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⑶液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⑷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三、压强㈠压力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⑴意义不同(即它们的定义)⑵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竖直向下⑶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3、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建立假设:⑴可能与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⑵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1)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①工业废水、废渣等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

(2)饮用水的卫生①家庭饮用水的净化:水中加入明矾使杂质沉淀而除去②饮用水的消毒:使用漂白粉杀菌。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出现的现象有: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与气候各举一例:*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1)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为了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阳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阴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合1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1-4节提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1-4节提纲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占陆地淡水总量的68.69%),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的存在形式有固态(寒冷的极地和高山)、液太(主要存在形式,)、气太(空气)三种状态。

4. 如何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冰柜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烟”;寒冬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常挂着一层霜……二水的循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2.水循环的作用:①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②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大气水更新最慢————冰川3.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4.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蒸腾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地下径流)三水资源的分布1.水资源和水循环: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也比较丰富2.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赤道和沿海水资源比较丰富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缺水严重,人均仅2200m3;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四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2.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3.水对人至关重要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体生成,两玻璃管中液面下降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1、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C.图例和注记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 15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0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P21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

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姓名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

目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水循环是指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大循环:海陆水循环;小循环;(1)海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

二、水的组成: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负(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正(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2、水的电解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不能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水电解产生的V氢气:V氧气=2:1三、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ρ= m/v 推导公式:m=ρv v=m/ρ3、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1g/cm3=1000kg/m3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1.0*10kg/m3;表示的意义:1m3水的质量为1000kgρ酒精= ;ρ铁=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等于它们的比值。

6、两种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质量越大;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体积越小。

四、水的压强;1、压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物体的作用面积。

3、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计算公式:p=F/S单位:帕推导公式:F=pS S=F/p5、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6、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7、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 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 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的三态变化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地球引力 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 通直流电 氢气 氧气+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2.1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3.1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饮用水的标准。

-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 污水处理的方法。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5.1 化学式的由来- 集合体原子与共价化合的形成。

- 化合物印符。

5.2 化学式- 电价与化合价的区别。

- 氢、氧、氯、氟和硫的电价和化合价。

- 以及化学式的组成及含义。

5.3 离子式- 阴、阳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5.4 化合价和简单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2019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部分复习各个单元知识点

2019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部分复习各个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陆地咸水(0.94%)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水的浮力12、浮力:所有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13、计算浮力方法:先测物体重力G,再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弹簧秤拉力F浮=G - F拉(适用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14、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两个面的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F浮=F-F′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15、气体也有浮力:气球、热气球,孔明灯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16、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液=ρ液V排液g17、浮力只跟ρ液和V排液,即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质量、密度、重力等无关。

18、物体沉浮的条件:19、密度计是一种用来快速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刻度特点:不均匀,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同一个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G=F,所以浮力相等,浮的越高,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原理制造的,其刻度值上小下大。

20、轮船:排开比自身体积大的水而获得更大的浮力,始终漂浮G=F,故轮船开到不同江河湖海中,浮力始终不变21、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控制沉浮鱼: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来改变鱼体的大小(即改变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控制沉浮。

22.鱼的浮沉是通过改变鱼鳔体积的大小而来改变所受的浮力大小,而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自身的重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23.求浮力的四种方法用表达式表示(1)称量法_ F浮 = G物-F (2)浮力公式法__F浮=ρ液g v排_(3) 压力差法:F 浮 =F上-F下 (4)二力平衡法:__漂浮或悬浮时 F浮 = G物__四、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2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溶液:溶解后所得到的的物质如高锰酸钾水溶液(紫红色)、碘的酒精溶液(棕黄色)24、溶液命名:某的某溶液,前面的“某”:溶质名称,后面的“某”:溶剂名称2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泥浆水、石灰浆、血液、钡餐)26、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牛奶、肥皂水)27、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比较: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色拉油溶于汽油。

属于溶液的是①⑧,属于乳浊液的是③⑤⑦,属于悬浊液的是②④⑥。

2829、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30、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五、物质的溶解3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3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33、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时比较。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溶剂的种类或性质、溶质的种类或性质等。

34、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物质的性质:①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质的性质);②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剂的性质)(2)外界因素:①跟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某些物质,如熟石灰(氢氧化钙)、气体,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小;②跟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压强越小,气体溶解能力越小35、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36、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7、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8、浓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稀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较小)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9、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意义: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40、溶解度计算公式:S表示溶解度分类易溶可溶微溶难容溶解度10克以上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41、溶液的配置:M溶液=M溶质+M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般计算公式:当只知道溶解度(S)时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大,溶液的浓度越大,溶液密度也越大42、溶液配置过程:①计算(溶质、溶剂的量);②称量和量取(托盘天平称量溶质,量筒量取溶剂);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

基本步骤:(1)计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 5克,水45 毫升。

(2)称取和量取: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用量筒或量杯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量取的水倒入到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溶解时,10%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43、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浓×C浓% =m稀×C稀%计算稀释时所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m水= m稀-—m浓(算增加的水的体积时,不能用体积相减,必须先用质量相减后,再换算成体积) 溶液的体积V=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六、物质的分离44、结晶: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是: 蒸发溶剂法 和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45、物质分离的方法:结晶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46、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综合使用: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结晶47、明矾、活性炭:(沉淀)凝聚剂活性炭:(过滤)吸附作用,滤去不溶性物质并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48、过滤:(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等方法 适用范围 操作 作用 举例 蒸发溶剂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和液体 粗盐提纯冷却热饱和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 加热并饱和、冷却 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和液体 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沉淀法 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 加入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悬浮微粒凝聚成大颗粒而沉淀 泥浆水、混有不能溶解的固体杂质的混合物过滤法 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 溶解、过滤除去水中悬浮的微粒 泥浆水、混有不能溶解的固体杂质的混合物蒸馏法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沸点不同) 加热、蒸馏、冷凝 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物质,一般为液体 红墨水和水,海水中分离水,不纯净的水(2)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49、蒸馏:(1)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越到下面温度越低,冷凝效果要好(2)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瓷片:防止液体爆沸50、粗盐提纯(蒸发结晶、冷却结晶)(1)结晶适用: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