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5[1].扩散燃烧及火焰

合集下载

工程燃烧学_5

工程燃烧学_5

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许多实际燃烧设备中,常常由于燃料性质限制而不容易形成预混合气。

此时,通常是将燃料和氧气(或空气)分别供入燃烧室空间内,燃料和氧气的混合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在通常燃烧室高温环境下,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很快,而燃料和氧的混合过程要慢得多。

因此,控制燃烧速率的是混合过程的快慢,这就是扩散燃烧的基本性质。

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随使用燃料的形态不同有气体扩散燃烧和液体扩散燃烧之分。

气体扩散燃烧时,随喷入燃烧室内燃料气体的流动状态不同而分为层流扩散燃烧和湍流扩散燃烧两种形式,两者的燃烧形态及机理不同。

液体喷雾燃烧时,要把液体燃料向燃烧室内喷散雾化成细小液滴,并尽可能分布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why?);液滴再吸热蒸发和燃烧。

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了解燃料喷射雾化,液滴的蒸发和燃烧的基本规律是掌握扩散燃烧的基础。

对于复杂的、实际的喷雾燃烧和湍流扩散燃烧现象,要按具体条件做近似分析。

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第一节气体扩散燃烧1.1 基本概念一般来说,凡是燃料和氧化剂未预先混合的燃烧过程,可称为扩散燃烧,或称扩散火焰。

在这种火焰中,化学反应速率比由扩散引起的质量输运速率和由热传导产生的能量输运速率快得多。

它的显著特点是火焰面内化学反应速率很高、燃烧区厚度很薄的面,可以当做数学中的表面处理。

燃烧面的一侧为燃料气体,另一侧为氧化剂气体。

第五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第一节气体扩散燃烧按照混合气流动的性质可将扩散火焰分为层流扩散火焰和湍流扩散火焰。

蜡烛、火柴在空气中的燃烧,单个燃料液滴在含氧介质内的燃烧等都属于层流扩散火焰;工业用燃烧器(燃烧气体或液体燃料的各种加热炉)、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在某些类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内燃机燃烧室中的燃烧过程,则存在湍流扩散火焰。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火焰燃烧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火焰燃烧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火焰燃烧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火焰燃烧学是研究燃烧现象和相关物理化学机理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在很多领域中,如能源开发、化学加工、火灾防控等,都需要对火焰燃烧学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火焰燃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火焰燃烧学的基本理论火焰燃烧学最基本的理论是燃烧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这三要素同时齐备,才能实现可燃物质的燃烧。

除此之外,温度和压力也对燃烧过程有重要作用。

例如,燃料的温度越高,点火源越强,燃烧过程就越容易发生;而在高压环境中,燃烧速度也会显著提高。

另一个基本理论是火焰传播机制。

火焰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组成的。

当火焰开始燃烧时,它会向周围传播,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

火焰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燃料种类、浓度、形态、氧气浓度等。

同时,氧气是火焰传播的关键因素,因为它是维持燃烧反应的必要物质。

火焰燃烧学还研究了反应动力学和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特性。

反应动力学研究焰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不仅可以预测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形态,还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包括反应热、生成物温度、比容、比热等,这些参数对于火焰燃烧的能量转换和溢出有重要影响。

二、火焰燃烧学的实验研究在火焰燃烧学的实验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适合的实验模型和测试方法。

为此,每个实验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设计方案,并且能够记录和分析数据。

根据实验的不同目的和方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基础实验:探究火焰的基本特性,如火焰传播速度、热释放速率、燃料浓度、形态和燃料组成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等。

该实验经常采用闭式压力容器,通过变化燃烧条件来模拟火灾现场,同时记录关键参数变化。

2. 热解实验: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和热流密度下的分解特性和气相产物的形成机制。

这种实验通常通过热解装置进行,利用不同的升温和降温速率模拟物质在火焰中的分解过程。

3. 火场实验:研究火灾场景中的火焰燃烧现象,如烟气产生、热量释放等。

燃烧学-5.扩散燃烧及火焰-PPT课件

燃烧学-5.扩散燃烧及火焰-PPT课件
喷射横截面上的液体分布;

雾化液体的液滴大小;
雾化液体液滴大小的均匀性。
江苏大学
1. 喷雾油束的空间形状 油束锥角(spray angle) —— 喷油嘴孔口处油束外包络 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 s Sitkei给出的经验公式:
a d 0 . 7 2 c R 3 10 s e l f
柴油机燃油喷射雾化:机械式高压喷射
喷嘴
共轨式喷油器
传统喷油器
喷雾
江苏大学

传统的燃油破碎雾化机理——气动雾化理论




通过喷孔或环形缝隙,把燃油伸展成油柱(stream)或锥 形空心油片(sheets); 在油柱或油片的表面出现波纹和扰动; 在上述表面波和扰动的作用下,在油柱或油片的表面 形成油线或空洞; 油线的分裂(collapse)或空洞的扩大产生较大的油滴; 由于大油滴在各种外力(运动液体的惯性力,气体动力, 表面张力,粘性力等)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分散成小油 滴; 小油滴之间的碰撞可能产生更小油滴或聚合成较大油 滴,这些油滴的综合体称为油束(spray)。
江苏大学
一、燃料雾化的喷射特性 雾化定义
靠外界作用将连续的液流破碎成雾状的油液滴群的过程。

液体燃料的喷射雾化方法

用机械方法或用压缩空气对燃料加压喷散到燃烧室内; 对燃料施加高压并用旋转加速方法从喷嘴喷出使其粉 碎和分散; 采用高压将燃料喷射在固体壁或挡板上产生飞溅破碎 等等。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雾化机理 传统上: 喷雾雾化过程
新 的 雾 化 理 论 初次雾化
(近嘴区域)
二次雾化
喷嘴内的空穴 流动及湍动
江苏大学

第4章 扩散火焰

第4章 扩散火焰

环形流与同轴射流
根据射流喷嘴: 平面射流与圆形射流 根据射流流动: 层流射流与湍流射流
圆形湍流自由射流扩散燃烧
第 4 4 章 章 扩 散 燃 烧
一、圆形湍流自由射流
圆形湍流自由射流扩散燃烧
第 4 4 章 章 扩 散 燃 烧
一、圆形湍流自由射流
初始段
O-C-O为射流核心,核 心区内速度、浓度等与出 口处相同,长度约4~5d0
r
r
r
r
在火焰面上:
r rf
( f F ) f ( f ox ) f 0
圆形湍流自由射流扩散燃烧
第 4 4 章 章 扩 散 燃 烧
三、圆形湍流自由射流扩散燃烧
湍流扩散火焰理论分析:
为了消去组分方程、能量方程中的化学反应项 (源项),对方程组进行变换: 设化学反应按下列当量关系进行:
扩散火焰结构
湍流扩散火焰
气体燃料扩散火焰特性
第 4 4 章 章 扩 散 燃 烧
扩散火焰结构
湍流扩散火焰
与层流火焰相比,湍流扩散火焰具有如下优点:
1、湍流射流扩散火焰面是皱折、波动、破裂的,不能 精确测量其火焰高度,且湍流射流扩散火焰高度与射 流无关,仅与射流直径有关。 2、湍流射流扩散火焰前沿厚度较宽,并处于激烈脉动 中。其温度、速度、浓度的时间平均值分布也与层流 分布图类似。
三、圆形湍流自由射流扩散燃烧
湍流扩散火焰理论分析:
(ru ) (rv ) 0 x r u u u ru rv T (r ) x r r r
f s f s s r f s ru rv DT (r ) x r r r
(T T ) (T T ) (T T ) s Qs r ru rv T [r ] x r r r C P

徐通模版燃烧学--第5章

徐通模版燃烧学--第5章

1
2
3
4Hale Waihona Puke 567 Barrere巴雷尔与Mestre梅斯特里提供的实验结果(下页 图)
1/3/7号钝体(上图) 吹熄特性曲线,回流区窄 钝体宽度相同,均为 5mm
非流线型增加,火焰稳定界限加宽
可能是由于非流线型程度增加,使回流区增大
最大的vB处于富燃料侧
42
工程上稳定火焰的具体方法
2. 预混火焰的燃烧温度高,燃烧强烈,燃烧完全,无黑烟, 火焰呈透明状,无明显轮廓。也称为无焰燃烧。
3. 由于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前已均匀混合,所以有回火的危
险,应严格控制预热温度。为了防止回火和爆炸,燃烧器
的燃烧功率不能太大。
13
(三)部分预混式燃烧特征
1. 部分预混式燃烧是指气体燃料和燃烧所需的部分空气在 喷出喷口前,在燃烧器中预先混合(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 0.5~0.6),在喷口外再和燃烧所需的其余二次空气逐步 混合并继续燃烧。
37
(2)钝体稳燃 钝体稳燃是利用物体的几何形状造成低速区的典型。气体 绕过钝体时,钝体后部的反向压力梯度增大,能够形成较大 的回流区,可以反卷高温烟气成为热源,有利于稳定着火和 燃烧。 钝体头部为圆盘,流动阻力损失较大,圆柱体次之,弹头 状最小。钝体常用耐温耐磨的材料制成。
41
7种型式的钝体如图所示
2. 它兼有扩散式燃烧和完全预混燃烧的特点,燃烧反应速 度很快,燃烧得以强化,火焰温度也提高了。有时也称为 半无焰燃烧。
14
wga
wga
wl
w wga wl
wga<wl w 0 wga>wl w 0 wga=wl w 0
16
二、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学pdf

燃烧学pdf

燃烧学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燃烧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燃烧基础、燃烧化学、燃料与燃烧、火焰传播、燃烧器设计、燃烧环境影响、燃烧测量与监控、燃烧效率与优化、燃烧污染物排放以及燃烧理论模型等。

一、燃烧基础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通常会产生光和热。

燃烧基础是燃烧学的基础,它涉及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必要条件以及燃烧的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二、燃烧化学燃烧化学是燃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

通过了解燃烧化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现象,优化燃料和燃烧条件,提高燃烧效率。

三、燃料与燃烧燃料是燃烧过程中所需的物质,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燃料与燃烧的研究涉及到燃料的分类、特性、燃烧过程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燃料与燃烧的研究,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火焰传播火焰传播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涉及到火焰的形成、传播和熄灭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火焰传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火焰的特性,控制火焰的行为,提高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五、燃烧器设计燃烧器是实现燃料燃烧的装置,其设计对于燃烧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燃烧器设计的研究涉及到燃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燃烧器设计的研究,可以提高燃烧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燃烧环境影响燃烧过程会向环境中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物,这些物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燃烧环境影响的研究涉及到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燃烧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降低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燃烧测量与监控燃烧测量与监控是燃烧学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涉及到各种测量仪器和监测方法。

通过燃烧测量与监控,可以实时了解燃烧过程的参数和状况,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八、燃烧效率与优化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的比例,优化燃烧效率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第三节-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讲解学习

第三节-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讲解学习
(1)减小喷口直径,增加喷嘴数量。利用喷孔壁面的 冷却作用使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2)采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制造喷嘴,减少喷嘴对燃气 的传热;
(3)对大型喷嘴进行水冷或空冷;
(4)减少一次空气量,增设二次空气,使燃料与一次 空气的混合气偏离化学当量比,使火焰传播速度 降低;
第四节 火焰稳定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
1、什么叫做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 2、扩散火焰、预混火焰形状? 3、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有什么特点?
一、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的定义:
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 中的氧气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 称为扩散燃烧。
例如: 管道、容器泄露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
例如: 使用气焊气割时,乙炔和氧气的混合。 本生灯。
本生灯
5、燃烧速度: 取决于可燃气体的浓度、初始温度、管 道直径。
过量空气系数,α =0.93;可以大大促进 化学反应速度。
6、预混火焰: 预混燃烧时所形成的火焰。
二、扩散火焰、预混火焰形状:
1、预混燃烧在燃烧前,燃料与氧气已经在 燃烧器内充分混合。它是相对于扩散燃 烧的另一种典型燃烧方式。
防止回火的方法
防止回火的方法:主要是降低喷口处的火焰传播 速度和提高可燃气在喷口处的速度。具体措施有 :
(1)减小喷口直径,增加喷嘴数量。利用喷孔壁面的 冷却作用使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2)采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制造喷嘴,减少喷嘴对燃气 的传热;
(3)对大型喷嘴进行水冷或空冷; (4)减少一次空气量,增设二次空气,使燃料与一次
对于燃烧装置来说,不仅要保证燃料能顺 利着火,而且还要求在着火后形成稳定火 焰,不出现离焰、吹熄、脱火、回火等问 题,从而具有稳定的燃烧过程。如果着火 后的燃烧火焰时断时续,那么该燃烧装置 就不具备实用价值。

燃烧学第五章着火与熄火

燃烧学第五章着火与熄火
在着火感应期内,反应物的浓度:0 y0
0 yB
i 0 ( y0 yB ) / W0
W0 k0 ( 0 y0 ) n e E / RT0
y 0 y B TB T0 y 0 0 Tm T0
y0 y B y0 TB T0 Q (TB T0 ) Tm T0 CV
H O2 M HO2 M
而代替原来的增殖反应[b],使链载体H与O2化合 成相对寿命较长的分子HO2(用光谱仪测到), 它向容器壁面扩散而碰壁终止,如:
2HO2 壁 H2 2O2
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增殖链环,因此整个反 应再次由速率很高的爆炸反应回复到稳定的反应。 一般称此界限为爆炸高限或第二极限。
相对于指数中的T0,其 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 压力、温度下降时,感应期增大。
二、非稳态分析法
着火感应期i :
i 0 RT02CV ( EQk 0 ( 0 y0 ) n exp( E / RT0 )
E ln i 常数 RT0
当温度和混气成分不变时:
ln i ~ (1 n) ln p
在压力很低时,由于反应[e]比较显著,所以反应无法加 速到自燃。随着压力的升高,这些链载体的自由行程就 大大的减小,以致能够到达容器壁面的链载体变得很小, 而大部分链载体参与[b]、[C]、[d]得链增殖反应,从而 使反应加速而达到自燃,这时出现图中的第一极限。
当压力升到很高时,分子很密集,就可能出现三 分子反应:
lim n lim
t t
w1

(et 1)
w1

Φ =0:
n lim
0
w2

(et 1) w1t

燃烧学-五-多组分反应流体守恒方程

燃烧学-五-多组分反应流体守恒方程

Cp
''' , S h0 q f ,i m ,i
六、守恒标量的概念
1.简单化学反应模型 化学反应:燃料和氧化剂消失,产生二氧化碳和 水蒸气,燃气温度升高并发出热量。 假设: (1)燃料和氧化剂以化学恰当比进行单步不可逆 反应,生成单一的燃烧产物 1kg燃料+ kg 氧化剂 (1 )kg 产物 (a) (2)各组分的传输特性相同,但可以随空间位置 而变化(每处每参数相等,但可不均匀);
vi vi ,diff v
组分总的质量通量等于对流通量和扩散通量之和,即
组分总的质量流量
q
'' m ,i
q m9;'
扩 散 通 量
m ,i ,diff
对流通量
wi v wi vi ,diff
将(c)式代入式(a),得
( c)
代入分子输运的费克扩散定律,得
H MW H H O MW H O
( wi ) '' ''' qm ,i qm ,i t

'' m ,i
组分
i 的质量守恒方程的一般矢量形式为

'' m
i 1,2,, N
,得
( a)
q wi vi q v
混合物质量平均速度
v wi vi
(b)
组分速度等于质量平均速度叠加上扩散(布朗运动)速度
( pA) x ( pA) x x qm [(v) xx (v) x ]
上式除以 A,并取极限 x
x 0
,得

dp '' dv qm dx dx dp dv vx dx dx

7-扩散火焰解析

7-扩散火焰解析

第二节 扩散火焰特点
扩散火焰温度低 扩散燃烧容易产生碳氢化合物的热分解
湍流扩散火焰的稳定性:
火焰既不被吹跑(脱火、吹熄)也不产生回火, 而是始终“悬挂”在管口。
当气流速度过大时,扩散火焰被吹熄(推举和吹熄)
推举:气流速度足够大时,射流火焰会被从管 口推举起来,火焰根部与管口距离为推举高度,增 大流速,推举高度增加,直至吹熄
(a) α1 >1,当管 中混气为贫油时 的动力火焰。此 时混气中有足够 氧气,不需要从 外界获取氧气, 故火焰光滑,随 着α1增大,火焰 变长
(b)α1 =1,化 (c)α1 <1,富油燃烧, 学恰当比下 此时混气燃料多而 的动力火焰。 氧气少,故有剩余 此时温度高, 燃料。此时出现两 火焰传播速 个火焰锋面,内焰 度快,故火 大致相当于α1 =1的 焰高度最短 动力型火焰,外焰 面为剩余燃料经扩 散获得外界氧气燃 烧而形成,称为扩 散火焰,内焰温度 较高,外焰则较低
18
层流非预混火焰(特征四):碳烟Soot的产生

在碳氢化合物的燃烧火焰中,由于经常会有碳黑存 在,火焰就可能呈现为橙色或黄色。
2018/10/14
19
2018/10/14
20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


碳烟就会在反应区的燃料侧生成
并在流向氧化区过程中不断被氧化、消耗 由于燃料和火焰停留时间的不同,在燃料侧形成 的碳烟在向高温氧化区移动的过程中可能无法被 完全氧化 在这种情况下,soot就会冲出火焰而形成碳黑的 “翼”,这部分从火焰中出来的碳黑就是我们通 常说的说的烟。
燃料一边沿着轴向流 动一边快速向外扩散, 同时氧化剂(如空气) 迅速向内扩散。在流 场中,燃料和氧化剂 之比为化学当量比的 点就构成了火焰表面。

火焰的传播与燃烧

火焰的传播与燃烧

火焰的传播与燃烧火焰是一种极其常见且重要的自然现象,它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在空气中可见的产物。

火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还在许多工业以及自然灾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火焰的传播与燃烧机制对于火灾预防以及火灾控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火焰的传播与燃烧进行探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火焰的构成与特点火焰主要由燃烧产生的气体、燃料以及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产生的光线组成。

火焰具有明亮、热量高以及瞬时性的特点。

火焰的明亮是由火焰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所激发的,而火焰的热量则是火焰所释放的能量。

火焰的瞬时性表现在火焰的形态常常变化,以及火焰的燃烧能量会随着燃料的消耗而逐渐减少。

二、火焰传播的方式火焰传播主要分为三种方式:火焰辐射传播、火焰传导传播以及火焰对流传播。

1. 火焰辐射传播:指火焰释放的辐射能量照射到周围可燃物而引发其燃烧。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适用于火焰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如火灾等。

2. 火焰传导传播:指火焰直接接触到周围可燃物体,通过传导方式将热源传递给可燃物体,引发其燃烧的传播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常见于火源接触到固体物体的情况下。

3. 火焰对流传播:指火焰释放的热量引起气体流动,将火焰所携带的热量带到远离火源的地方,从而引发周围可燃物体的燃烧。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适用于火焰所处环境的气体能够流动的情况。

三、火焰的燃烧过程火焰的燃烧过程主要包括引燃和火焰的扩展两个阶段。

1. 引燃阶段:当燃料达到燃点,且与氧气充分接触时,燃料开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可燃气体。

当这些可燃气体达到足够浓度时,可被点燃的区域将扩展,形成初步的火焰。

2. 火焰扩展阶段:在引燃阶段形成的初步火焰下,燃料持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使周围的燃料加热,进而产生新的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与周围的氧气接触发生反应,并继续燃烧,火焰的面积也随之扩大,形成火焰的传播。

四、火焰的控制与预防对于火焰的控制与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1. 阻止可燃物接触到火源,以减少火焰的传导传播。

燃烧学-51扩散燃烧及火焰解读

燃烧学-51扩散燃烧及火焰解读

5.2 气体扩散燃烧火焰
一、基本概念
扩散火焰分布在宽度很小的区域中,在这一区域中, 燃 料气和氧化剂互相扩散,它们最初是分开的。
已燃气体从一个燃烧区散布到另—个燃烧区,因而 燃料 气和氧化剂需要穿过形成的已燃气层 ,以便在点燃后相互接 触。
? 着火前燃料气和空气分子的扩散过程
? 着火后燃料气与空气向燃烧产物中的分子扩散
?T
?
T0
??
??r 2 ?
dT dr
?? ?r ? r1
?
??r 2 ?
dT dr
?? ?r ? r0
m??C p
dT ?
?
d
??r2 dT ??
4?? dr dr ? dr ?
对球形火焰区积分 ,即从r0到r(r≤r1),从T 0到T(T ≤T 1):
m??C p 4??
?T
?
T0 ??
??r 2 ?
M1 ? ? u? d 2 / 4 ? ud 2
M2 ?
?Ld
??D
1 ?
d
ud 2 ? Ld ?D ?1 d
ud 2 L?
D
L ? ud 2 (5-2)
? 湍流扩散火焰
用湍流涡团扩散系数ε代替(5-2)式内的层流扩散系
数D,即 :
L ? ud 2
?
? ? lu?? ud
L ? ud 2 ? d (5-4)
油蒸发速度,也就是在单位时间蒸发的油汽量应该与氧从周围向 火焰面扩散的数量相等,或者说与氧的扩散速度有着如下的关系:
4?r 2 DO2
dCO2 dr
?
?
?m
(5-30)
氧与燃油的化学当量比
从无穷远处(r= ∞)与火焰面(r=r 1)之间积分:

5.1层流火焰传播机理和传播速度

5.1层流火焰传播机理和传播速度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对于一维带化学反应的定常层流流动基本方程为:
连续方程 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
- 9 -
uu u Su m
p constant
dT d dT unC p ( ) RR( H R ) dx dx dx
混气本身热焓的 变化——对流项
传导的热流 ——扩散项
- 1 -
层流火焰介绍
《航空发动机燃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发动机燃烧学课程组
CONTENTS
- 2 -
1 燃烧分类 2 层流预混火焰 3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基本机理 4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结构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1
燃烧分类
预混燃烧
Premixed combustion
- 3 -
气体燃料 和氧化剂 是否预先 混合
1/2
DT Su 2( ) RR w f,u u
- 16 -
Thank you
化学反应 生热量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能量方程中的边界条件如下:
- 10 -
x (未燃气体)
T Tu ,
dT / dx 0 dT / dx 0
x (平衡时已燃气体) T Tb ,
根据分区近似解法 把火焰分成预热区和反应区。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在预热区,
0 nC p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 14 -
对于典型的碳氢燃料的总的活化能数值大于40kcal/mol,Ti略小于Tb ,于是
1 2hR Su DT u c p (Ti Tu ) Ti T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性质:控制燃烧速率 的 是混合过程的快慢。
(更为常见)

分类
层流扩散燃烧
(分子扩散)
气体扩散燃烧 扩散燃烧 湍流喷雾燃烧
液体喷雾燃烧
(涡团扩散)
5.1扩散燃烧火焰的类型
按照燃料与空气分别供入的方式,扩散火焰可以有:
a)自由射流火焰
(free jet flame)
层流射流扩散火焰 紊流射流扩散火焰
b)同轴流扩散火焰(受限射流扩散火焰)
(concentric jet flame)
c)逆向喷流扩散火焰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
优点:不会发生回火现象 ,稳定性又 好,在燃烧前又不必要把燃料 与氧化剂进行预先混合 ,操作 方便 ,所以在工业上应用很广。
5.2 气体扩散燃烧火焰
(5-24)
r1>r0,故 r02 / r1 可以忽略:
dt C p f r0 dr0
ln 1


0 C p T T0 L
(5-25)
将上式自0到t, r0到r之间进行积分:
t C p f r02 r 2


(5-26)
Cp T T0 2 ln 1 0 L
(5-27) (5-28)
——蒸发常数

油滴的燃烧过程
油滴燃烧示意图
根据油滴扩散燃烧理论获知,油滴的燃烧速度决定它的 蒸发速度。
mCp 4
2 dT T T0 r

dr r r1
dT r2 dr r r0
C p dT d 2 dT m r 4 dr dr dr
对球形火焰区积分 ,即从r0到r(r≤r1),从T0到T(T≤T1):

实验现象

富氧扩散火焰:火焰表面逐渐 收缩到圆管的轴线上,成为圆 锥形火焰。 贫氧扩散火焰:空气中的氧气 不足,这时火焰扩展到外管的 壁上形成喇叭形的。

现象解释:一个稳定的火焰边界只能是燃 料和氧化剂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的表面,在
火焰边界上不能有过剩的空气,也不能有
过剩的燃料,否则,火焰边界的位置便不 能稳定。
Cp m 4
2 dT T T0 r

dr r r1
dT r2 (5-19) dr r r0
导热热量被用作蒸发热,则:
dT L 4 r 2 m dr r r0
(5-20)
式(5-20)代人式(5-19)中,并在r0到r(r≤r1),从T0到T(T≤T1)间积分:
a 2 d c s 3 10 l f
0.3
Re 0.7
0.1
增大喷射压差则流出
喷孔燃油流速增大,使Re
增加,造成 s 增大。 增加喷孔直径与喷孔
喷油器
θ s L
B
通道长度比也可增大
s 。
喷雾油束的贯穿距离(spray penetration) —— 在给定时间 内,油束顶端实际到达的位置与喷油嘴喷孔间的距离称为喷 雾油束的贯穿距离。 经验公式:
dm ni di / n0
3 dmv ni di / n0 1/ 3
2 dms n d / n0 i i
1/ 2
总体积及表面积平均直径
[索特(Sauter)平均直径]
ds
ni d i
ni d i
3 2
(最为通用)
经验公式(柴油机) :
单液滴燃烧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喷雾燃烧观察与分析
扩散燃烧基本概念

概念
燃料和氧化剂分别送入燃烧室,燃烧过程是边混 合边燃烧。也即燃烧时燃料与空气尚未混合,而是边 扩散边燃烧,燃烧所用的氧气全靠外界扩散获得,称 为扩散控制燃烧,扩散燃烧,其火焰称为扩散火焰。

特征
燃烧过程的进展包括两方面:燃烧氧化的化学动力过程 和燃料与氧化剂混合的过程。 根据燃烧过程进展条件的不同: 化学动力燃烧 (混合速度大于燃烧速度 ) 燃烧过程 扩散燃烧 (混合速度大于燃烧速度 )

理论计算
对于半径为r 的球面,由热量平衡可知:
4r 2 dT C p T T0 L m dr
1°质量蒸发率


油滴的气化潜热
导热率 油的质量 蒸发率 油滴表面温度
液滴直径的无限小,两边对r求导数:
C p dT d 2 dT m r dr dr 4 dr
一、燃料雾化的喷射特性 雾化定义
靠外界作用将连续的液流破碎成雾状的油液滴群的过程。

液体燃料的喷射雾化方法

用机械方法或用压缩空气对燃料加压喷散到燃烧室内; 对燃料施加高压并用旋转加速方法从喷嘴喷出使其粉 碎和分散; 采用高压将燃料喷射在固体壁或挡板上产生飞溅破碎 等等。


燃油的破碎机理
空气 燃料 空气
1-富氧火焰 2-贫氧火焰
同心圆管内的扩散火焰
扩散火焰只有在燃料与氧化剂以化 学剂量比混合的表面上才是稳定的。
二、扩散火焰高度
1.实验观察
火焰特征随气流喷射速度的变化
2. 数学模型
火焰高度

喷管尺寸(直径d) 流率(u)
层流扩散火焰
推导依据:燃料通过圆管的质量流率M1与层流扩散混合的 燃料质量M2成比例 。
m
Cp 4 r0 r1 T T0 (5-20) ln 1 0 C p r1 r0 L
2°蒸发时间
通过上式我们可求出对于给定直径的油滴完全蒸发所需的时 间,这个时间称为蒸发时间或油滴生存时间,油滴蒸发时间对燃 烧室设计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对于半径为r0的油滴,其质量: 对r0微分:

喷雾特性
燃料喷射到静止空气中的影像

空间轮廓(长度、宽度、喷射的锥角,输送的空气或 氧气的速度场等);
喷射横截面上的液体分布;

雾化液体的液滴大小;
雾化液体液滴大小的均匀性。
喷油器
θ
L
B
1. 喷雾油束的空间形状 油束锥角(spray angle) —— 喷油嘴孔口处油束外包络 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 s Sitkei给出的经验公式:
L↘
L↗
L↗
2.喷雾油束的燃油分布特性 燃油分布特性:通过给出燃料浓度沿油束横截面径向分布 和沿油束轴线分布的规律来反应。
r x
燃料浓度分布 :
C f C fm exp h 2 r 2
轴线上:
1 Cf x
横截面径向上:
C f C fm exp h 2 r 2


Cfm —— r=0处轴线上的燃料浓度值 h —— 常数,综合反映具体喷射过程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 试验来确定。
d d s 70.5 c u0 f
0.25
v f g g 1 3.31 f dc
4.喷雾油束中液滴尺寸分布特性 液滴尺寸分布特性:喷雾液滴尺寸大小及各种尺寸的液滴 数量或重量。一般用油束中液滴尺寸分布的函数关系表示。
液 滴 数 量
一、基本概念
扩散火焰分布在宽度很小的区域中,在这一区域中,燃
料气和氧化剂互相扩散,它们最初是分开的。
已燃气体从一个燃烧区散布到另—个燃烧区,因而燃料 气和氧化剂需要穿过形成的已燃气层,以便在点燃后相互接 触。

与空气向燃烧产物中的分子扩散

在具有理论燃烧剂量(λ=1)的表面上形成火焰前沿,形成燃烧 表面。 燃烧速度取决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扩散速度和活性中心的扩散速度。




通过喷孔或环形缝隙,把燃油伸展成油柱(stream)或锥 形空心油片(sheets); 在油柱或油片的表面出现波纹和扰动; 在上述表面波和扰动的作用下,在油柱或油片的表面 形成油线或空洞; 油线的分裂(collapse)或空洞的扩大产生较大的油滴; 由于大油滴在各种外力(运动液体的惯性力,气体动力, 表面张力,粘性力等)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分散成小油 滴; 小油滴之间的碰撞可能产生更小油滴或聚合成较大油 滴,这些油滴的综合体称为油束(spray)。
第五章 扩散燃烧及火焰
(diffusion combustion) 扩散燃烧火焰类型
气体扩散燃烧火焰
基本概念 扩散火焰高度 燃料雾化的喷射特性
单液滴燃烧
液体燃料的喷射燃烧火焰 油雾燃烧 燃料液滴在壁上的蒸发和燃烧
燃料膜的蒸发燃烧
扩散燃烧概念,扩散火焰类型,气体扩散燃烧特点, 扩散火焰高度,喷雾燃烧,单液滴燃烧模型 喷雾燃烧原理,气体扩散燃烧特点
液滴直径
液滴直径
液滴尺寸分布曲线——液滴数量的微分分布。 常用的喷雾油束液滴尺寸分布函数有:(1)罗森(Rosin)— 瑞姆勒(Rammler)分布函数;(2)拔山—棚泽分布函数 。
二、单液滴燃烧(蒸发和燃烧)
破碎后的油滴置于高温含氧介质中所发生的变化: 1)油滴的蒸发燃烧 —— 油滴在不很高的温度下,蒸发成 气态后,与氧气分子接触达到着火温度着火燃烧。(蒸发 速度、燃烧速度) 2)油滴的热解和裂化 —— 和氧接触前便达高温、热解、
L u0 t 1 2.4 a a f f
1/ 2
d d 0
1.5
t
2
分析: 1°喷射压差↗ :u0 ↗ 3°ρa、μa ↗ :空气阻力 ↗ 4° ρf 、 μf ↗ :液滴直径 dp ↗ L↗
2°喷孔直径d0 ↗ :液滴直径dp ↗
0 C p T1 T0 8 ln 1 r1 r0 2m 1 1 2m 4m L 2m K1 ( ) Cp f f r0 r1 f r0 r1 f r0 d 0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