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青年领袖的三大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早期青年领袖的三大特征
作者:李民
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13期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90年前的五十几人壮大到今天八千多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

究其原因,这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始就有的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领袖群体直接相关。

这个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主的年轻领袖群体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走向
特征一:年轻,心怀天下,献身于真理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们,几乎每人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经历。

为了实现对真理的追求,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并逐渐认识到要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砥励品行。

1878年出生的陈独秀最为年长,他从维新派很快转向革命党,1915年7月,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引领者,影响了一大批有志救国救民的有为青年。

比陈独秀小十岁的李大钊是中国最先研究、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心系黎民、深爱祖国并被引领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北京大学师生公认为“道德完人”。

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紧密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审时度势所作出的正确抉择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和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他的薪金大部分贴补革命事业,家里却生活拮据;他动议并相约陈独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却没有争做党的总书记;他本可以做知名教授、过富足的生活,却选择了为民众、祖国寻找光明的未来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劳作和奔波,年仅38岁就为他所追求的真理而英勇就义。

中国革命的先期开创者如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蔡和森、周恩来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几乎都是李大钊的学生。

毛泽东也在其中,他曾只身北上,经杨昌济推荐到李大钊身边,直接聆听先生教诲、指导,在北大图书馆广泛涉猎马列主义著作。

虽然李大钊只年长毛泽东五岁,却是个博学、宽厚的长者,使邓中夏这些李大钊的学生和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慕名前来求教者深得其教诲和品格感召。

他们突出的品德之一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不断探索。

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仅相隔十年。

党的早期领导者,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

他们都是从辛亥革命出发,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最终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在中国社会掀起的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新文化运动潮流中,他们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

他们是中国最先接受新的革命方法启示,赞成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曾热心地投身于“五四”运动,并开始走向民众,宣传他们经过审慎思考而抉择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他们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党的最早一批干部(除了极个别叛变或成为革命的陌路人外,大多数成为党的领袖)。

为了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科学的世界观,他们辛勤探索,有的出国勤工俭学,如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陈毅、邓小平等。

毛泽东则和其他人在国内深入工农,深入实际,研读中国这本厚厚的“书”。

他们在学习、掌握、宣传马列主义的过程中,同封建复古主义、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发表了许多具有战斗性的重要论文,驳斥了种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开拓了道路。

特征二:既贴近社会,了解民众,又懂得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不论出身在什么家庭,党的领袖都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献身于革命事业,为的就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

李大钊、毛泽东等党的领袖就是从这种最初对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逐步发展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史观,并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发挥和发展:逐步形成的群众观点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同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

毛泽东是个实干家,是搞调查研究的能手。

青少年时代就心系天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正是徒步万里的社会调查使毛泽东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并为他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决策原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恩来等赴法勤工俭学的人也在国外调研工人阶级状况,参与工人运动。

彭湃虽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但他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积极从事农民运动,1921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

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

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们的追求、探索真理的过程,在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前表现为关心中国的命运,寻找一条独立、富强、科学、民主的救国之路,那么在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后,就表现为探索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并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指导革命,以达到不同时期的目标,最终实现党的崇高理想。

在党的领导人中,不少人具有很深的理论功底,他们熟悉马列主义,善于运用马列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领袖群体,提出了要
理论联系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实事求是由求实学风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同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特征三:信念坚定,知行如一,践行理想
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追求和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坚信自己的选择顺应了历史潮流,坚信他们的目标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可贵的是坚定的信念表现在他们身上便是知和行的统一——对心中理想的追求与实际言行的一致,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践行心中的理想。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使用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李大钊英勇地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

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邓中夏、蔡和森、何孟雄、向警予、繆伯英(中共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瞿秋白、恽代英、彭湃、陈延年等这些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及20世纪初出生的赵世炎、陈乔年等早期的党的领导者都是才华横溢的优秀知识分子,被敌人逮捕后,经受严刑拷打,面对威逼诱惑、残酷折磨,仍正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献出年轻的生命。

1933年清明节后,李大钊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西郊万安公墓下葬,虽有实枪荷弹的国民党宪兵三团野蛮镇压,甚至向送殡队伍开枪,市内各界自发参祭者却越聚越多,所举花圈挽联在西长安街连绵达一公里。

这不仅是李大钊品格风范长留人心,也表明了人民对英勇就义革命者的追思和祭奠。

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政治理论著作达300多万字,哺育、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先进分子。

是他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一直传唱到今天。

他以全部生命和心血向人们展示了“共产党人”这个称号的深刻内涵。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毕生奋斗的座右铭。

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即使在生死关头也毫不动摇,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大无畏气概。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年轻领袖群体就是这样践行着心中的理想。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群体,用青春的年华矗立起历史的丰碑,时时震撼、感动着人们的心灵,也必将感召、激励后人去一步步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
■(责编/康培韩冰曦美编/李祥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