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11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百家争鸣

STAR第11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

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目录老子及其主张“百家争鸣”孔子及其学说一、老子及其主张•(1)老子的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

华夏族,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3)思想主张:主张顺应自然,倡导“无为治国”,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面,矛盾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这是一种消极思想,不值得提倡。

对立的双方,比如正反、有无、难易、长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二、孔子及其学说•1.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2.思想主张: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爱人,尊重和理解他人;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

•3.教育贡献:伟大的教育家,最早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并编订了《春秋》《诗经》等书。

教育对象: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教育。

鼓励学生思考,举一反三。

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影响: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百家争鸣”•4.形成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建立。

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当时还没有形成对文化的管制,社会言论非常自由;是施教授徒、传播文化的结果。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一、元朝的建立。

1. 蒙古的统一。

-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还建立了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2.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元朝的统治。

1. 行省制度。

- 在中央:-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 在地方:-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其余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 意义: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时期继续沿用,一直保留到今天的省级行政区的划分。

2.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台湾:-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西藏:-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16张PPT)
3(、A“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 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 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92021/8/92021/8/92021/8/9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A.刘邦 C.刘备
B.刘秀 D.刘裕
当堂练习
2.(2021·河南郑州三模)《汉书》中记载,汉代经
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B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当堂练习
3.(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
当劓(割鼻子)者,笞(用鞭、杖或竹
板子抽打)三百;当斩左止(趾)者,笞五
百……
——《汉书 刑法志》
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
百……
——《汉书 刑法志》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
汉 文

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
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文帝 ——班固《汉书》
上(汉文帝)常衣绨(tì ) 衣(粗布衣服),所幸慎夫人,令 衣不得曳(yè)地,帏帐不得文 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
秦始皇陵
汉文帝霸陵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
倡( A )罢释兵放归奴农婢;
本: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当堂练习
4.(2020·广西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 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 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 )

初一历史第11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历史第11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历史第11课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一历史课程的第11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一、项羽与刘邦的争霸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项羽与刘邦的争霸战争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争发生在西汉初期,项羽和刘邦是当时两个重要的势力领袖。

他们之间的争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也标志着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二、郦山之盟郦山之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个重要事件。

两人在郦山会面并达成协议,约定共同对抗秦朝的统治。

这个盟约的签订对于他们后来的合作非常关键,也对整个争霸战争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是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发生在垓下,项羽和刘邦的军队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刘邦因运筹帷幄的智慧和军事战略的优势,成功击败了项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四、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刘邦在战胜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君主。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巩固了统治地位,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西汉王朝的建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汉文帝时期的改革汉文帝是西汉王朝的一位重要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被称为“文景之治”。

他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减少税收负担、加强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成为了国家最高学术思想。

六、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政策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的一位杰出君主,他的外交政策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

他通过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扩大国土,并与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

此外,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发展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七、岳飞与南宋抗金战争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他领导军队与金朝进行了坚决的抗争。

岳飞在南宋抗金战争中屡战屡胜,对抗金兵的侵略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由于内部的政治斗争和阴谋,他最终被宋高宗所杀。

八、秦始皇的统一与变法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一,如推行统一的文字、货币制度和法律制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知识点及课后活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知识点及课后活动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增加劳动力;
(3)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
(4)减免徭役和兵役。

3、材料研读——P55
当时的社会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天地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都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4、文景之治:(1)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三十税一;
(2)以德化民;
(3)废除酷刑;
(4)勤俭治国。

5、课后活动——P56--1
(1)农业生产是当时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2)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统治。

6、课后活动——P56--2
轻徭薄赋,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逐渐稳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1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的知识点包括:
1.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至殷。

3.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
牧野展开激战,最终商朝灭亡。

4.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王将领土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
族,称为“分封制”。

5.周公辅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在武王死后,尽力辅佐成王,对
国家的治理作出了贡献。

6.周礼完善:周朝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如祭祀、婚丧嫁娶
等,这些制度逐渐完善并沿用至今。

7.青铜器的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高峰,如司母戊
大方鼎等大型青铜器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8.甲骨文:商朝人使用甲骨文进行占卜和记录,是中国最早的成
熟文字之一。

9.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社会生
产力迅速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10.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儒家、道
家、法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了解商朝、西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同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课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文明与发展,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在初一历史的第十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1. 古代东亚文明在第十一课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东亚文明,包括两个重要的文明国家:中国和印度。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文明国家。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重要发明。

印度古代文明同样也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学习了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在古代,中国是由一系列朝代组成的,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多个朝代,如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汉朝等。

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夏朝大禹治水、商朝的青铜文化、周朝的分封制度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3. 中国封建社会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如皇帝、官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每个阶层都有着特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

我们还学习了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制度,如科举制度、封建礼仪和祭祀活动等。

这些制度和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4. 汉代的政治与文化在第十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汉代。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度发展时期,我们了解了汉朝统治者的政治和文化成就。

我们学习了汉武帝的统治和他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修建长城等。

我们还学习了汉代的文化成就,如汉代的文学、医学、哲学和艺术等。

汉代的文化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初一历史第十一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对中国和印度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封建社会和汉代的政治与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过去的了解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

(教育部编)七年级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育部编)七年级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程内容:西汉建立后,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继任者延续,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注重“以德化民”,生活简朴,政治清明,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兴盛局面“文景之治”。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持续延续,致使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了封建王朝第一个兴盛局面“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基本具备单向思维的同学来说,本课内容逻辑紧密,内容紧凑且较为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存在的问题是本课知识趣味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可能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短板。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明确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

汉初,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为巩固新的王朝统治,从汉高祖开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并通过汉文帝、汉景帝的发展,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提高,形成“文景之治”局面。

过程与方法:以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为时间主线,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为主要内容,以汉文帝、汉景帝实施并倡导的具体措施为拓展内容,认清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要反对奢侈浮化、要勤俭治国,要体恤民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西汉王朝虽然仍是一个封建王朝,即便他采取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是为维护和巩固他的统治,但是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俭朴,反对奢侈浮华的做法实际上也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西汉的建立教学方法:史实推论法,图片陈列法教具准备:图片及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刘邦通过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一统中国,汉高祖踌躇满志,在北击匈奴的过程中被围困平城白登山,让汉高祖明白国家的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国家必须要稳步有序,于是,即便能演绎“大风歌”这样粗犷浩瀚的诗歌,也不得不尊重现实,开始稳妥治理国家。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

七年级历史第11课

七年级历史第11课

七年级历史第11课通常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时期或事件。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七年级历史第11课的内容概述:
标题: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西汉时期
一、引言
1. 介绍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西汉的建立
1. 介绍刘邦建立西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讲述西汉的定都长安及其意义。

三、休养生息政策
1. 介绍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目的。

2. 讲述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如减轻赋税、减轻徭役等。

3. 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文景之治
1. 介绍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

2. 讲述文帝、景帝采取的治国措施,如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等。

3. 分析文景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五、结论
1.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2. 强调西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地位。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历史经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一份可能适用于七年级历史第11课的内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师个人风格而有所不同。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笔记一、商朝的建立商族起源:商族是黄河下游的古老部落,兴起于公元前16世纪。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

盘庚迁殷: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公元前13世纪,盘庚将都城迁至殷(今河南安阳)。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统治机构:包括内服和外服,内服由卿事寮和太史寮组成,外服则是封邦建国制度。

商朝的法律制度:商朝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包括习惯法、临时议定法、制定法等。

其中,制定法是商朝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的监狱制度:商朝的监狱制度较为完善,设置了各种类型的监狱,如徒刑、流刑、死刑等。

三、商朝的经济和文化商朝的经济: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的农业技术较为先进,如使用青铜农具进行耕种。

商朝的文化:商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

同时,商朝的文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四、商朝的衰落和灭亡商朝的衰落:由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多种原因,商朝逐渐走向衰落。

周朝的兴起: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周朝。

殷墟的发现:殷墟是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甲骨文,为研究商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五、知识点总结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

商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内服和外服,法律制度较为完善。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文化非常繁荣。

商朝走向衰落,最终被周朝所灭。

殷墟的发现为研究商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均为重点知识点,需要认真掌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秦修筑的道路
肉刑
课文63页,说说秦二世的残暴 行径。
陈胜吴广起义
破釜沉舟
楚汉相争
项羽:楚霸王 刘邦:汉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约法三章
韩信
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 路的悲壮情景。,即开始北筑长城,
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 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 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 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孟姜女哭塌长城” 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 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
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为了
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 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 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而在 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 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 在当时秦首都咸阳郊外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 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
焚书坑儒是令人发指的暴行,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 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 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 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统一之 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 (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 工七十多万人.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 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 的宫殿之中。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 殉葬 骊山墓。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 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 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 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 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 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 关。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 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课件

材料一:
01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01
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
合作探究
——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 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进逼咸阳
(二)项羽、刘邦起义
(三)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刘邦建立汉朝
动脑筋: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指鹿为马
0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02
破釜沉舟
03
约法三章
04
楚河汉界
05
四面楚歌
06
霸王别姬
07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08
族诛连坐
09
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10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01
秦二世更加残酷
02
秦末农民战争
03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04
秦的暴政
05
徭役繁重
06
赋税苛重
07
刑法严酷
08
后期:刘邦、项羽起义
09
汉朝的建立
10
时间:公元前202年
11
建立者:刘邦12源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初一历史11课笔记

初一历史11课笔记

初一历史第11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以及刘邦和项羽的起义。

以下是这节课的笔记要点:
1. 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秦朝征发大量民夫修建长城、宫殿、陵墓等,导致民众疲于劳役。

沉重的赋税:秦朝实行严格的赋税制度,农民要将收成的绝大部分上交国家。

残酷的刑法:秦朝实行严酷的刑法,对罪犯施加酷刑,使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

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继位后,继续实行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

2.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刘邦、项羽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刘邦和项羽也纷纷发动起义。

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3. 刘邦建汉: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朝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的政策,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以上就是初一历史第11课的笔记要点。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一、西汉的建立。

1. 建立背景。

-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刘邦善于用人,他的势力逐渐强大。

项羽虽然勇猛,但刚愎自用,最终刘邦取得胜利。

2. 建立概况。

-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

1. 原因。

- 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长期的战乱,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 措施。

- 解甲归田:让士兵还乡务农,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三、“文景之治”1.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轻徭薄赋:- 汉文帝和汉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之一。

- 减轻刑罚:- 汉文帝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等。

- 提倡节俭:- 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期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

他自己穿的衣服质地比较粗糙,他宠爱的夫人也不能穿拖地长裙,帷帐上不许绣花。

2. “文景之治”局面的形成。

-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它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一、元朝的建立1. 蒙古统一- 在那个时候呀,蒙古各部落就像一盘散沙。

不过呢,有个厉害的人物出现啦,他就是铁木真。

铁木真就像是个超级英雄,他特别能打仗,还很有领导才能。

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把蒙古各部落都给统一起来了。

1206年的时候,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呢,这名字可响亮啦。

2. 元朝建立- 后来呀,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继续开疆拓土。

忽必烈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继承了先辈的大业。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就像换了个新招牌一样。

1279年呢,元朝统一了全国。

这元朝的疆域那可大得很,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二、元朝的统治1. 行省制度- 元朝管理国家可有一套独特的办法呢。

他们实行行省制度,就好比把国家分成好多块来管理。

在中央设中书省,这中书省就像是大脑,管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地方呢,就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比如说有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等好多行省。

这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可大啦,咱们现在的省制就是从那时候慢慢发展来的。

2.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也很有特色。

- 台湾:台湾那时候叫琉球。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专门管理澎湖和琉球。

这就像是在台湾地区安排了专门的管理员,这可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哦。

- 西藏:西藏在元朝的时候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啦。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这个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西藏的事务。

西藏的政教首领都要经过元朝中央政府的册封,就像得到官方认可一样。

这表明西藏从元朝开始就已经是咱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重要的一员啦。

3. 民族融合- 元朝的时候民族融合那叫一个热闹。

好多民族的人都生活在一起。

- 有很多汉族人到边疆地区去,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就像传播小天使一样。

边疆各族呢,也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

- 还有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回族开始形成啦。

回族是好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就像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色彩。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 主要知识点:第十一课主要讲述的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

在这一课中,需要掌握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始皇的统治措施、汉朝的兴起背景以及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2. 重点历史事件: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需要重点掌握秦始皇如何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实现统一,以及统一后的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改革。

此外,汉朝的兴起也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需要了解汉朝的兴起背景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3. 历史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和贡献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历史人物,如张骞、卫青、霍去病等。

4. 历史图表和地图:在学习第十一课时,可以结合历史图表和地图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可以画出秦朝和汉朝的疆域图,标注出重要的城市、地区和战役地点等。

5. 思考题和练习题:在学习第十一课时,可以结合思考题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思考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影响,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及其意义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的示例内容,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本课的知识点,包括四个部分:朕早起,神奇的水稻,马蹄铁和指南针,丝绸之路。

一、朕早起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有智慧的人民,比如皇帝爱好书法、发明、绘画等等。

我们所知道的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他过人的才能,而且他提倡太监学习技术,培养工匠,以获得高度的技术发展。

此外,南宋的官员、“天文家”郭守敬也非常出色。

二、神奇的水稻水稻是我们千百年来所依赖的主要食物之一,然而,你知道它有多神奇吗?水稻是一种亚热带作物,它需要足够多的阳光、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

神奇之处即在于它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可以长在不同的土地上,并且产量很高。

这种作物的利用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水稻饭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食物,同时它也成了加固土壤的重要工具。

三、马蹄铁和指南针正是由于中国人发明了马蹄铁和指南针,才使得海上航行变得相当安全和容易。

在古代,人们使用马蹄铁来保护马蹄,同时这种物品也可以用来吸附磁铁。

这种现象启发了中国人发明指南针的灵感,指南针是一个能够指明北方方向的装置,它使用磁针取代了马蹄铁,并且被运用于海上导航。

四、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欧洲、非洲、亚洲的贸易路线之一,它是中国古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

从古代起,中国一直是全世界的主要丝绸生产国,它的丝绸质量因其细腻美观而著名。

丝绸之路将世界各地的商品联系在一起,也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为今天的全球经济带来了启示和文化传承。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孕育了众多的有智慧的人民。

他们发明了许多的物品,这些物品不仅改变了科技,而且对生活起着积极的影响。

水稻、马蹄铁、指南针和丝绸之路等发明,无不显示着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历史七年级第11课

历史七年级第11课

历史七年级第11课
一、引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本课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进行概述,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家急需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苏东剧变,使得中国认识到必须进行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探索改革开放之路。

三、改革开放的过程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
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城市的开放格局。

四、改革开放的影响
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
进步。

3.国际地位提升: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大幅提高。

五、结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它不仅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B.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
C.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D.人们出行多乘马车 2、哪一地方既是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 A.坊 B.市 C.勾栏 D.瓦子
3、宋朝如果出门在外,需找住宿的地方应该去
A.邸店
B.瓦子
C.勾栏
D.茶肆
4、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衣服
A.青灰
B.蓝灰
第11课
小常知识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具 有 少 数 民 族 特 色 的 服 饰
“ 今 世 之 服 , 大 抵 皆 胡 服 ”
缠足的来历
缠足,又称裹足 中国古代的女子,自 幼以布紧缠双足,使 足骨变形、足形尖 小 ,行路时只能以足 跟着地勉强行走. 反映了封建社会畸形 的审美观,使妇女受 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 严重
( 2)
( 3)
城市平民—瓦房
贵族官僚— 园林式建筑
辨别下面的交通工具

瓦子
演出
勾栏
瓦子的产生,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欢乐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春节(元旦) 登高 吃粽子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吃月饼
祭拜祖先 放烟花 贴门神
端午节
扫尘
1、关于宋朝社会风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南北饮食差异
北 方:面 食、羊 肉
稻米 、鱼 南 方:
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饮料
《斗茶图》
宋朝时期,喝茶成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行为,
斗茶成了一种具有比赛性质的社会化活动了。
东 坡 肉
观察以下几幅民居图片,哪 幅是农村百姓的房屋?哪 幅是城市平民的房屋?哪 幅是贵族官僚的宅院?
( 1)
农民-茅屋
C.黑蓝
D.黑白
南宋中期,农夫李某驱马车前往 京城临安赶集。临安城内羊肉馆 林立,李某大饱口福后,又来到 最热闹的“瓦子”里,观看了一 场精彩的篮球比赛,听了一段字 正腔圆的京剧,李某深感此次进 京真是不虚此行!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 衣 食 住 行 娱乐 节日
社会 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