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A. 农耕文化B. 渔猎文化C. 采集文化D. 工业文化答案:C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非洲B. 人类起源于亚洲C. 人类起源于欧洲D. 人类起源于澳洲答案:C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A. 语言的产生B. 农业的兴起C. 社会组织的形成D. 工具的发展答案:B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A. 古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金属时代答案:B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D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C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美索不达米亚答案:D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A. 春秋战国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
答案:直立人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答案:辛亥7.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河流域。
答案:黄8.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河文明。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是什么?A. 宗法制度B. 封建制度C. 郡县制度D. 禅让制度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卿世禄制3.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中央集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抵御外患4.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皇权C. 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D.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5.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A. 蒙古B. 日本C. 欧洲D. 东南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_________。
7. 周朝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中,诸侯对天子的义务包括_________。
8.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_________。
9.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10. 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14. 论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政策,包括禁止民间与外国通商、限制对外贸易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六、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并简要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 .宗法制C.世官制 D .郡县制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B .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 .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 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 .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 .各自为政,分段治理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6.《汉书·百官公卿表》 载:“大率十里一亭, 亭有亭长;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 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 .三公九卿制 B .法律制度C .中央集权制D .皇帝制度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 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 .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 .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C .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 .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 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 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准确的说指()A、委任官职B C、进行分封D ,“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
材料中的“封、严密监视、将他们变为地主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宗法制 D 、禅让制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
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B、地方势力的削弱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1.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有公民2.5~3万人,面积只有北京的七分之一大。
雅典城邦的这一特点直接导致()A.城邦小国寡民B.公民参政素质较高C.公民珍视个人自由D.公民有较多机会参与城邦公共事务2.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3.修昔底德曾说:“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
”对修昔底德关于雅典社会的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雅典社会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②修昔底德不赞成所有人之间的平等③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④雅典社会是以消除不平等为目的A.①②③B.②C.③④D.①②③④4.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希腊()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5.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6.《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7.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选择题1.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________。
A. 政治家B. 诗人C. 作家D. 画家答案:C. 作家2. 中国共产________________。
A. 军队B. 党派C. 领导者D. 企业答案:B. 党派填空题1. 中国的四大古书包括《尚书》、《礼记》、《诗经》和《______》。
答案:《春秋》2.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和指南针。
答案:火药简答题1. 请简单描述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哲学、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2.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成立。
解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和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起源于隋朝,经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使得中国的政治权力得以制度化,并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并考取功名。
此外,科举制度还造就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2. 请简要解释"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开放政策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开放政策还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地方分权的体现。
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汉朝的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D. 唐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中央集权。
2. 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东厂,监察官员。
B.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C. 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政府机构职能。
D. 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3.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
B. 设立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C. 推行王安石变法。
D. 建立东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4.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实行了哪项制度?A. 行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宗室封建制度。
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C. 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 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制度。
6.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实行屯田制度,稳定边疆。
B. 开疆拓土,对外扩张。
C. 建立藩部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D.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7.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 采用铁器和牛耕。
D. 农业生产高度商业化。
8.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A.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
B. 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
C. 出现大量的市场和商业中心。
D. 货币经济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
9.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表现?A. 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B.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C.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D. 科技和文化发展受到西方影响较大。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
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
“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
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
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起源的开始B.人类社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C.人类社会起源于农业的发展D.人类社会起源于城市文明的兴起2.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B.夏朝的创建者是大禹C.夏朝是远古时代的传说D.夏朝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3.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的创建者是汤B.商朝的社会经济以牧牛业为主C.商朝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青铜器的制造D.商朝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4.下列关于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周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B.西周的政权建立在军事贵族的基础上C.西周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D.西周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5.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指的是()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和汉朝时期D.春秋时期和东周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差异。
2.概括夏朝的起源和特点。
3.简要描述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4.简述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5.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得到了突出体现?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3.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请论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重要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秦朝统一六国的是:A. 刘备B. 孙权C. 项羽D. 秦始皇2. 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风雨,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唐朝B. 春秋战国C. 汉朝D. 商朝3. 以下哪一条是对历史研究的正确方法?A. 想象历史的进程和情景B. 单纯从个人感受出发研究历史C. 以史为鉴,了解历史规律D. 尊重历史事实,无需验证4. 古代丝绸之路是哪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通道?A. 中国和美洲B. 中国和印度C. 中国和欧洲D. 中国和埃及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传统古代史的开始?A. 统一战国B. 约定公元前1年为公元元年C. 启用农历D. 夏朝的建立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 《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编写的历史著作。
()2. 秦始皇实行了帝国统一的制度,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开启了封建社会时代。
()4. 鲁僖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主,他提出“人人天下”的思想。
()5.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三、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历史?2.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之间的关系。
3. 请简要说明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 古代丝绸之路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影响?5.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局面以及出现的思想家与其思想。
四、论述题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的测试题目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请以实际题目为准,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和限制字数撰写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解析
第一章:从人类起源到农耕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
1. 人类起源于哪个大陆?
- A. 亚洲
- B. 非洲
- C. 欧洲
- D. 美洲
答案:B. 非洲
解析:根据考古学研究,人类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陆。
2. 农耕文明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地区?
- A. 中东地区
- B. 欧洲地区
- C. 美洲地区
- D. 非洲地区
答案:A. 中东地区
解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例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等。
多选题:
1. 下列哪些是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人类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 B. 人类开始发展工艺技术
- C. 人类开始形成社会等级
- D. 人类开始使用货币交换
答案:A、B、C、D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形
成了村落和城市,促进了工艺技术和社会等级的发展,也推动了货
币交换的出现。
判断题:
1. 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采集时代进入生产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单元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2011年江苏高考4题)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2011年江苏高考4题)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7.“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民主选举首领。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3.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4.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5.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三公的职能是()A. 丞相总理百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B. 丞相掌军事,太尉总理百政,御史大夫掌监察。
C. 丞相掌监察,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总理百政。
D. 丞相掌军事,太尉掌监察,御史大夫总理百政。
6.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7.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察举制。
D. 设三公九卿。
8.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 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 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 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9.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的措施有()A. 文官担任知州。
B. 设立三司使。
C. 设立中书门下。
D. 设立枢密院。
10.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 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最古老的文物:
A.三星堆遗址石斧
B.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
C. 大汶口遗址陶器
D. 贝聿铭发现的“九鼎”
【答案】D
【解析】九鼎是商代后期历代帝王封禅时使用的礼器,而非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
2.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始于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 清朝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了“留文物不拣”的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填空题
1.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的商贸道路。
【答案】西亚和欧洲
2. 直到21世纪,依然没有发掘出黄帝陵,因此黄帝陵所在地也叫做___
【答案】无定河
判断题
1. 著名的考古学家顾忌是我国的第一位考古学家
【答案】错误
【解析】顾依旧是我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2. 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高宗实录》,所以他被认为是中国
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通典》而不是《高宗实录》,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主要依据是:A. 甲骨文B. 金文C. 陶文D. 竹简2. 商朝的都城“殷”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山东省C. 陕西省D. 河北省3.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A. 春秋和战国B. 战国和秦朝C. 春秋和秦朝D. 战国和汉朝4. 下列哪项不是春秋五霸之一?A. 齐桓公B. 晋文公C. 秦穆公D. 汉武帝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都是6.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推恩令C. 科举制D. 世卿世禄制7.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A. 张角B. 张鲁C. 张良D. 张骞8. 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是: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9.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10. 宋朝时期,著名的变法运动是:A. 王安石变法B. 张居正变法C. 魏征变法D. 司马光变法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2.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其核心是“ ”。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 ”制度。
1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 ”。
15.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主要有“ ”、“ ”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17.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的内容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 论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唐朝繁荣的贡献。
五、材料分析题(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培根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A. 古代中国B. 文艺复兴时期C. 18世纪欧洲D. 20世纪美国2. 以下哪项是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A. 生产力高度发达B. 奴隶制度盛行C.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D. 地主占有土地3. 以下哪位提出了“天人合一”和“致良知”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以法治国”?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5. “尚贤”是哪个朝代的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战国秦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南北朝时期6. “务实荀况”的思想是哪个学派的代表?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以下哪项是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A. 厚植人才B. 以法制治国C. 尚礼思想D. 推崇教化8. 孟子的“天命论”主张的是什么?A. 维护君主专制B. 推崇礼教C. 追求公义D. 尊崇圣人9. 以下哪项不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A. 兼爱B. 尚贤C. 非攻D. 尚同10. 以下哪位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法制即是必要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第二部分: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 请简述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2. 请阐述孟子的“天命论”。
3. 解释儒家思想中的“五常”。
4. 概括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5. 简要介绍墨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题(本部分共2题,共计40分)1. 论述儒家和法家在政治观点和治国方略上的差异,并谈谈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 解释“阴阳家”的思想,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注意:在回答问题时,可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每个问题的回答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表达清晰准确。
谢绝抄袭和网络资源的直接引用。
参考答案仅作为参考,具体评分请以实际回答为准。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练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姓名一、选择题1.西周实行分封制,从根本上讲是为了A.保证嫡长子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西周时代,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大禹的后代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执掌群臣奏折并监察百官的是A.太尉 B.廷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4.“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此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6.颁布“推恩令”的是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右图为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结构图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信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宁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三、简答题8.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此回答:(1)科举制度形成于何时?此后有何发展变化?(2)科举制的形成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四、探究题9.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作出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7.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 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 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 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C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 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 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 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 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B
11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 ”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 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 )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 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 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 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 望 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 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 念 D.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C
第 3课
15.“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 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 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时期的“中 朝”,其作用类似于
B
1.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 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 明堂位》也 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 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 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 ) A.宗法制 礼仪之地 B.分封制 儒学发源地 C.分封制 经济大省 D.宗法制 儒学发源地
A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27.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的是( ) A 军机处的设置 B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严酷的文字狱
A
28,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D
22.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 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B
A.岭北行省 C.行中书省
B.中书省 D.枢密院
琉球
23、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 :( )
①西汉的王国 ②唐朝的地方军镇 ③北宋的“路” ④元朝的行省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A
B
2.“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 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 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从根本 上受下列那一观念的影响 A.重义轻利观念 B.三纲五常观念 C.宗法观念 D.仁政观念
C
15.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 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 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这种现象渊源于
C
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 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 (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 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
21.《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 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 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 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 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 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 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 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 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 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 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B
A.分封制 C.礼乐制
B.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 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 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 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 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 元。
23.江苏有一家族,世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 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 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 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其祖上是在唐朝考中进士的 B.其祖上在科举考试中试卷上的姓名是密封 的 C.其祖上是被皇帝录取的 D.其祖上是通过殿试考中进士的
A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A
20.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 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 (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 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B
A.分封制 C.郡县制
B.宗法制 D.行省制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 “封建”是指 A.建立封建制度 C.委任官职. B.分封诸侯国 D.实行宗法制
A
3《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事最能说明 : 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
第 1课
1.《礼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 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 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1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 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 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 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回答安 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B
29.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 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相互平衡和制约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30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 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 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5.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 ③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A
D.②③④
②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贵族的子孙永远是贵族 ④西周宗法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6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C
26.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 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 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 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 解正确的是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 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 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称号,第一名为状元(鼎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 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 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三甲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学习三年 后再授官职。
D
第 2课
9.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 政体而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A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政权与农民政权 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制
10.“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 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 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17.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 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C
17.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 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 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 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