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新2022届高考Ⅰ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全国新2022届高考Ⅰ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7ca36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e.png)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2024年高考真题 语文 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真题 语文 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8e5c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7.png)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
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
几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个人铡草、套车、驾辕,运送满满一车的粮食走在窄路上。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解析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1ddcb671fe910ef12df8af.png)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有详解)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3、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B)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
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 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 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3b6f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2.png)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根据上文,岳阳楼的重修是在哪位官员的主持下完成的?2. 文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了什么情况?3. 作者提到“前人之述备矣”,这里的“前人”指的是谁?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指的是什么?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解析答案:1. 岳阳楼的重修是在滕子京的主持下完成的。
2.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后,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 “前人”指的是历史上曾经到访岳阳楼并留下诗文的文人墨客。
4. “大观”指的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宏伟建筑。
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
试题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10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8. 诗中的“明月光”象征着什么?9. 诗中“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之间有什么联系?10.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解析答案:6.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8. “明月光”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9. “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之间表达了作者由对月亮的仰望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由外及内的情感转换。
10.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6eae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b.png)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口?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王勃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复杂,既有才情横溢,又多愁善感。
她聪明、机智,对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但同时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常常因为小事而感到悲伤。
2. 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意思是比喻一时的损失或不幸,可能转变为好事。
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过于悲观或乐观,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有一老翁,其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病免。
1. 请解释“无故”的意思。
答案:“无故”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2. 请简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即福祸往往相互转化,不可仅凭一时的得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b90e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b.png)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妙手偶得”意思相近的是A. 妙笔生花B. 妙想天开C. 高超无比D. 绝妙好听【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妙手偶得是指能力高超,轻松得到好成果,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应该是妙想天开,即有着奇思妙想。
2.文中“明月几时有”这一句中的“明月”和“几时”相当于A. 句号和问号B. 句号和省略号C. 问号和句号D. 问号和省略号【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句子“明月几时有”作为一句诗歌,末尾使用省略号,表示作者的思索与感叹。
3.以下关于《小燕子》这首诗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歌描述了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B. 诗歌描述了一只小燕子的自由飞翔C. 诗歌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D. 诗歌描述了一对恋人之间的分离之苦【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小燕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既有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旧地的思念。
二、阅读理解题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唐代建筑物,永居莲花池中心而不失风雅,它就是“如意斋”。
如意斋是莲花池上一座四方形的亭子,亭子虽小,但非常精致,周围密集的枫杨、柳树和蓝天白云绿水相映,更显得奇妙而优美。
如意斋传说缘于唐朝的韩愈,他常常在此写作、吟咏。
据史书记载,韩愈东渡援朝平岗后,常常于此与友人闲谈。
他曾写下“敬池上如意斋,我五十已三千”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好的追求。
莲花池和如意斋是和中国诗歌名篇《江雪》有很大关系。
唐代的裴旻在《雪霁天山晴》中写道:“沽茶供酒赏杏花,石岭啼猿野童家。
往往寻幽到如意,十年读书半江月。
”诗中的“如意”便是指如意斋。
而黄巢在《登高》中也提到了如意斋:“如意斋边梧叶多,万犬千鸦一片皆。
”1.如意斋是什么建筑物?2.如意斋为什么被称为如意斋?3.如意斋和哪首诗歌有很大的关系?【答案解析】1.答案:一座位于莲花池上的亭子2.答案:因其精致而著名,与韩愈曾写下的“敬池上如意斋,我五十已三千”有关联,而被称为如意斋。
3.答案:如意斋与《江雪》这首诗歌有很大的关系,裴旻在诗中提到了如意斋的名字,而黄巢也用诗歌描绘了如意斋周围的风景。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a71a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3.png)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38485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3.png)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一愁莫展C. 谆谆教诲D. 风声鹤唳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涣”应为“焕”,选项B中的“愁”应为“筹”,选项C中的“谆”应为“淳”。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B.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改善”应为“提高”,选项B中“主旨”和“强调”重复,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位置应调换。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答案:举头望明月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面对困难,他___________,从不轻言放弃。
答案:坚韧不拔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中心论点?答案: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
四、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解析:在写作文时,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围绕梦想展开论述,可以包括梦想的来源、实现梦想的计划和遇到的困难等。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以上是一份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的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际考试中,同学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4ae24b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1.png)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8e4cc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b.png)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新课本语文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课本语文测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b957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2.png)
新课本语文测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中所有字的拼音都是正确的?A. 翩跹(piān xiān)B. 踌躇(chóu chú)C. 徜徉(cháng yáng)D. 饕餮(tāo tiè)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跹”应读作“xiān”,选项B中的“躇”应读作“chú”,选项C中的“徜”应读作“cháng”。
2.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 一诺千金C. 一视同仁D. 一箭双雕答案:B解析:选项A中的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为说出的话无法收回,与“一诺千金”意思相近,但选项B更常用于形容承诺的重要性。
选项C“一视同仁”意为平等对待,选项D“一箭双雕”意为一举两得。
二、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答案:正确解析:这句诗确实是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表达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生机。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答案:正确解析: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春天增添了无限活力。
问题:1. 短文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短文描述了春天小草从泥土中生长,花儿竞相开放,小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
2. 短文中“万物复苏”一词表达了什么含义?答案:“万物复苏”表达了春天时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开始生长、活跃起来的状态。
四、作文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根据个人经历和感受来撰写,这里不提供具体内容。
)解析:在写作文时,可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点,如气候、景色、活动等,并表达自己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试题以及解析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试题以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4175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8.png)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试题以及解析选择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说:“我明天去北京。
” B. 他说:“我明天去北京”。
C. 他说:“我明天去北京。
D. 他说:“我明天去北京。
答案:A。
选项A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引号内的句子应该用句号结束。
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爱情(ài qíng) B. 爱情(ài qīng) C. 爱情(āi qíng) D. 爱情(āi qīng)答案:A。
选项A中的注音“ài qíng”正确。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亮。
B. 他的笑容真诚而温暖。
C. 他的笑容让人感到快乐。
D. 他的笑容展现出自信和喜悦。
答案:A。
选项A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笑容与阳光进行了比较。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明显的一项是: A. 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
B. 他们都是好朋友。
C. 他们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D. 他们都是好的朋友。
答案:A。
选项A中的“很好的”使用了重复修饰,语病最明显。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句的一项是: A. 你真的相信他说的话吗? B. 你相信他说的话吗? C. 你听说过他说的话吗? D. 你明白他说的话吗?答案:A。
选项A使用了反问句,通过反问来加强语气。
填空题:他的笑容______人们的心情。
答案:温暖。
这个问题______了我们的讨论。
答案:引发。
他的演讲______了观众的掌声。
答案:赢得。
这个故事______了我们的思考。
答案:启发。
他的行为______了我们的注意。
答案:吸引。
古诗题目:下面哪首古诗的作者是杜甫? A. 《登高》 B. 《静夜思》 C. 《春望》 D. 《望岳》答案:C。
《春望》是杜甫的作品。
下面哪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 A. 《登高》 B. 《静夜思》 C. 《春望》 D. 《望岳》答案:A。
《登高》是李白的作品。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189e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8.png)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
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
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
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
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
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5d0b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6.png)
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及答案初二语文试题中,解析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
以下是一份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的示例及答案。
题目一:请分析《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首先通过“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等词句描绘了岳阳楼的宁静美景,然后通过“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表达了自己登楼时的愉悦心情。
但紧接着,范仲淹笔锋一转,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里的“忧”和“乐”是范仲淹政治抱负的体现,他愿意先承担起国家的忧患,待到国家安定后再享受个人的快乐。
通过这种对比,范仲淹展示了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题目二:《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要多次提到“臣本布衣”,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多次提到“臣本布衣”,意在强调自己的出身平凡,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
这体现了他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同时,这也显示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他深知自己能够获得重用,全赖刘备的赏识和信任。
通过反复提及自己的出身,诸葛亮表达了自己不忘初心,不忘本分的决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也体现了诸葛亮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志向。
题目三:请从《醉翁亭记》中找出体现作者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语句,并分析其内涵。
答案: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句,表达了自己饮酒并非为了酒本身,而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这种思想进一步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得到体现,说明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此外,“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一句则直接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即他作为地方官,愿意与百姓共享山水之乐,体现了他关心民生、亲民爱民的品质。
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4f06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5.png)
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哽咽(yè)踌躇(chú)蹒跚(pán)B. 蹉跎(cuō)筵席(yán)踉跄(liàng)C. 锲而不舍(qiè)缜密(zhěn)踌躇(chú)D. 咫尺(zhǐ)恣意(zì)踌躇(chú)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B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全书共一百二十回。
B.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C.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D.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答案:B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C. 《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观念。
D.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范仲淹2.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cf2f5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d.png)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常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常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63e8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d.png)
常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字,创造于三千年前,它是巍然独存的唯一古文字。
②从méng()芽到襁褓,经历甲骨文的青涩童年,钟鼎文的执着印记,小篆的开枝散叶,________,在演进过程中涵养着人的心性。
③山川河流入字,文墨精神入字,铮铮铁骨入字,朗朗乾坤入字,涓涓潺潺,潜移默化。
④它以无穷的魅力________(承转/承担/承载)了灿烂的古代文明,yán()续了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éng)芽(yán)续(2)结合语境,从第④句中的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将下列语句填入第②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隶书的温润平和,楷书的端正严谨,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洒脱通透B.隶书的端正严谨,行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温润平和,草书的洒脱通透C.楷书的端正严谨,隶书的洒脱通透,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温润平和D.行书的洒脱通透,草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温润平和,隶书的端正严谨二、综合性学习3.学校组织大家到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承‘三杰’志·逐青春梦”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注释】“三杰”:指翟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这三位革命人物。
(1)活动前,要进行方案设计,请你再另外设计一项活动,填入表格。
活动名称具体内容音乐微团课学唱瞿秋白翻译或创作的革命歌曲,畅谈启迪和感悟。
红色讲座听常老师讲“三杰”故事,在互动中感受革命情怀。
(2)活动中,大家纷纷在馆内留言板上写下体会,请你仿照小语的话也写一句留言。
小语:先烈如明灯,引领着我们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3)活动后,小文代表学校给纪念馆常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但有一些错误,请你修改。
感谢信尊敬的常老师:您好!A感谢您在闲暇之余为我校师生做“光明之路”的讲座。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77d9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B.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C.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D.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答案:A解析:在选项A中,所有加点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蹉跎”的“蹉”读作cuō,“恣意”的“恣”读作zì,“箴言”的“箴”读作zhēn,“舶来品”的“舶”读作bó。
其他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的榜样。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而其他选项中,A项缺少主语,B项语序不当,C项否定词使用不当。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答案:B解析:选项B中,鲁迅的代表作《呐喊》《彷徨》是正确的,但鲁迅并非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A. 诣:前往B. 谒:拜见C. 诘:追问D. 谤:批评答案:(1)A. 前往 B. 拜见 C. 追问 D. 批评解析:在文言文中,“诣”通常指前往某地,“谒”指拜见某人,“诘”指追问,“谤”指批评或指责。
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3b5b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4.png)
初二语文试题解析题及答案【题目一】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句子:春天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像一块巨大的绿地毯铺在大地上。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田野比作“一块巨大的绿地毯”。
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田野的广阔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田野的美丽和宁静。
【答案】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通过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田野的美景。
【题目二】请分析《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意味着在国家和人民遇到危难时,要首先感到忧虑;“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示在国家和人民安享太平之时,才能感到快乐。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答案】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强调了先忧后乐的责任感。
作用:在文中,这句话作为核心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对读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题目三】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是如何描绘“世外桃源”的?请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
【解析】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通过渔人的视角,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祥和的理想世界。
文中通过对桃花林、土地、房舍、男女衣着、老幼往来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自得其乐的乌托邦。
【答案】陶渊明通过渔人的发现,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自然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文中通过对桃花林的神秘、土地的肥沃、房舍的整齐、居民的服饰和生活状态的细致描写,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的解析与答案,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考查了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古诗词名句填写:(18分)1、,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知汝远来应有意,。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4、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6、,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7、予独爱莲之,。
(周敦颐《爱莲说》)8、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9、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10、,锦鳞游泳;,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渔歌互答。
(范仲淹《岳阳楼记》)11、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1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猝然(cù)绽放(zhàn)炫耀(xuàn)妄自菲薄(fēi)B.粘贴(zhān)附和(hè)翘首(qiào)茅塞顿开(sè)C.剔除(tì)脸颊(jiá)游弋(yì)不屑置辩(xiè)D.联袂(mèi)贮藏(zhù)静谧(mì)断壁残垣(yu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赔偿蔓延气冲霄汉谈笑风声B.感概潮讯两全奇美无缘无故C.翱游摆度高屋建领功亏一溃D.逃窜追溯坚定不疑渊远流长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A、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C、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
”母亲拉开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
”4.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B、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C、随着奥运脚步的到来,长虹“PDP”等离子屏生产线正投入轰轰烈烈的生产。
D、读了这首诗,他的思想倍受启发。
5.下面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20xx年央视春晚总导演马东别有用心,使晚会不仅彰显了“一切源于生活”的理念,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气韵,别具一格的形式,精彩纷呈的内容。
B、上课时,小明在课堂上偷偷玩掌上游戏机,被老师发现后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番,一回到教室,他就忘乎所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C、老王虽然已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做起事来就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扶困助残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能袖手旁观。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悟净。
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B、《水浒》中的三个女将分别为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
她们的绰号分别是一丈青、母大虫、母夜叉。
C、《格列佛游记》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动物颠倒的怪诞现象。
在飞岛国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D、保尔在朱赫来的教育影响下,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和阶级斗争的道理,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7.20xx年5月18日,央视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栏目中,多才多艺的侯治勇成功地表演了武术、舞蹈、模仿秀等节目,主持人董卿问他:“你是怎样成功地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侯治勇回答说:“我读书的时候,喜欢跳摇滚、唱歌,整天沉浸其中。
父亲很为我担心,怕我误入歧途,将来有牢狱之灾,就教训我说:‘你再这样下去,一生就不用操心了,政府已经帮你盖好房子了。
’”董卿疑惑不解,问侯治勇:“政府已经帮你盖好房子了,那是什么意思?”侯治勇解释说:“。
”请你补写出侯治勇解释的话。
(2分)8.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写为“一句话新闻”。
(2分)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的粮价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
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可能持续走高。
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三、综合性学习。
(共10分)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为了让同学了解“3.15”,学校学生会举办了“3.15进校园”的宣传周活动。
作为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两则材料是从某网站的“3.15专题”中提取的,请你概括出它们的主要信息。
(4分)材料一消费者维权现状调查统计表维权的态度或形式自认倒霉私了求助消协或运用法律手段其他投票人数3098198577575146所占比例63.8%20.3%15.6%0.3%材料二消费者不是不想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迫于无奈。
试问,为了一件价值很小的商品,数十次往返于商家和质量鉴定等部门之间,这样的维权谁愿意?为了维权,让消费者不得不先垫付数千元的质量鉴定费,这样的维权谁能不犹豫?而且,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还面临取证难、投诉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
可以说,几乎有多少消费者认为维权成本太高,就有多少消费者在权益受侵害时选择沉默。
概括出它们的主要信息:10、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推断:20xx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
(2分)20xx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消费与责任”,20xx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消费与发展”。
今年,消协是这样阐述本年度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含义的:消费维权工作要紧密围绕拉动消费,重点做好维权服务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扩大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关系,强调政府执法部门要依法为消费者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由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促进社会发展。
11、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消费者自身也要积极行动起来。
请你分析下面的材料,概括说出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意义。
(要求用“既……又……”的句式表达)(4分)20xx年,郝劲松因火车销售货品不开发票,在4个月内连续3次把“铁老大”告上法庭,并最终由北京铁路法院判决郝劲松胜诉,郝劲松通过实际行动维护了自身权益,又迫使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关于在铁路站车向旅客供餐及销售商品必须开具发票的通知》,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
四、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13分)极端天所频繁出现是大自然敲响警钟孙广勇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
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
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
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
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
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
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
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
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
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xx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20xx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7.请为“极端天气”下一个定义。
(2分)8.请分析文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及作用.(4分)(1)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文意,说说如果气温上升,会有哪些危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为了说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及危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章《垂钓》,完成后面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