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力导学案及教案
第八章第三节__摩擦力导学案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导学案学校齐河四中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我们将要学什么?)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学习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学?)一、引入:“筷子提米”筷子提米中是_________________阻碍了米的下滑。
二、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1、摩擦力产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改变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吗?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记录?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如何减小有害的摩擦,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行李箱上加轮子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加润滑油或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
〖课堂练习〗1、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_____________.好多药瓶瓶盖的侧面都做有密集的竖条纹,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 _ 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导学案检测自评(分)情景介绍1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上的所有力突然消失,它将()(3分)a突然停止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加速运动滑板车沿水平方向向前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它最终会停下来。
对这个现象,两个科学家分2.在以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陈述中,正确的一条是()(3点),如下所示。
亚里士多德:如果你想让一个物体移动,你必须对它施加一个力。
如果力被撤回,物体就会移动a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b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收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第八章运动与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计划(第一课)谁说的有道理呢?客观自我评估(分数)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分)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3分)3.第三,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过程(4分)学习过程一、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1.本实验再次采用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中,汽车每次都被允许从同一个斜坡上滑下来,以便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是汽车从斜坡上滑下后最终停在飞机上的位置图8-1-24.推理:如果汽车没有受到阻力(即阻力为零),汽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科学家是正确的。
2、牛顿第一定律1、后来,___国物理学家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2.该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不能用于直接验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制造物体。
但牛顿第一定律的所有推论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3、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状态。
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存在。
4.理解: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将始终处于静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另一物体对其施加作用并迫使其改变这种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力导学案.doc
第8章力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基础知识,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单位是N;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3、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知道重力的产生及重力的三要素;5、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探究滑动摩擦力的人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人、减小摩擦的方法。
【重点难点】1、力的有关概念;2、重力的三要素;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预习】一、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力,物体间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0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效果:①_______________:②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力的方法有:_____ 、°二、弹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弹力。
常见弹力冇_____ 、______ 、____ 等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越大。
3、弹簧测力计⑴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⑵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_____ ,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它的 ________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 :③检查指针是否-在_________ ,若不在,应______________ :④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时,视线_______________ 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
八年级物理《力》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八年级物理《力》优秀教案(精选10篇)八年级物理《力》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力》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物理《力》优秀教案篇1一、课标要求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
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 导学案 第2节 二力平衡(导学案)
3.物体受到的一对平衡力不能(填“能”或“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答案:重拉是是知识点2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知识点3 平衡力与相互师:在前面刚学力时,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动手动脑学物理(P22)1.在图8.2-4中,F1和F两个力是平衡的?2.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试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3.质量4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还受到另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试着画出小船受力的示意图.4.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图8.2-5)?为什么说它们是互相平衡的?请在图8.2-6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1.解答:乙丁2.解答:3.解答:受到支持力的作用,这个力大小为392N,方向竖直向上.(如图)答案:D 第3题图第4题图4.解答: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小汽车受到的力互相平衡.(如图)例题3(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方法总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教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笔记本、笔、力的计算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演示实验,如悬挂重物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二、力的定义和单位(10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方向和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决定。
"并解释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10分钟)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并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等。
四、力的矢量性质和合成与分解(10分钟)讲解力的矢量性质,即力具有方向和大小。
并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即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一个等效的力,而一个力可以通过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五、力的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提重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但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练习。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力的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第八章 运动和力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知识网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________概括出来的。
2.惯性(1)一切物体都具有体持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惯性。
事实上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内容,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_____。
(2)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_______.。
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3)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4)惯性的应用与防止各举两个例子:二、二力平衡1.平衡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力平衡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力和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摩擦力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导学案苏教版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4、知道弹力、重力、摩擦力这三种力,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能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了解摩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___ _____对_____ ____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力3、力的作用效果:(1)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__ __; (2)__ _; (3)___5、力的表示: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____ ___的_______表示力的三要素。
___ 表示力的大小;_ __ __表示力的方向;_ _ _表示力的作用点。
1、产生条件:物体由于发生__ _形变所产生的力。
_ __、__ _都属于弹力。
2、弹力的大小:与____ ___有关。
弹力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垂直作用于受力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 _与__ _成正比4、弹簧测力计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1)观察___ __和__ __。
(2)校正______。
5、势能:(3)拉力方向要沿弹簧轴线方向(4)读数,_______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1、产生原因:物体由于受到的吸引(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引力)2、大小:G=________(g=___ _ _),表示。
重力3、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_____。
5、重力势能:滑动摩擦:1、三种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摩擦力2、产生条件:、、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2)___ 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 力 第1节 力和弹力导学案
第8章力第1节力和弹力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对力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力的表现形式的分析归纳,初步建立力的基本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通过自主合作,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清楚力的三要素。
3.通过活动体验,分析总结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都比较薄弱。
2.针对本校的学生学情,教师的教学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薄弱。
但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进行灌输式教学也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开展表象的形式化的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不代表教师不能采用讲授法。
3.本课学生对力的概念有很多感性认识,这是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学生对力的概念能认识,比如说什么情况,我用了力,但是说不清力的概念是什么。
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达成度时,不能用很高的理论要求来要求初中生,也不能要求每个初中生都能在一节课中的达到相同的要求,对力的概念的认识要慢慢的,潜移默化消化吸收。
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的力的基本概念和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难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概念的建立。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知道力:简单理解力的基本概念,知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问题1:力是什么?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举例说明使用力的实例】1/ 4例如:(学生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归纳:2.【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力的概念】(1) 力是______对________的作用。
(2) 力是______物体间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力是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8.1力——弹力。
本节主要介绍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一种接触力。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的弹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一种接触力。
3. 实验探究:(1)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
(2)探究弹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程度,分析弹力的作用效果。
4.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八章 8.1 力——弹力概念:弹力是一种接触力。
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弹力的概念。
2. 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弹力的作用效果。
3. 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弹性材料等,了解弹力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力(全章导学案)
8.1力弹力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通过活动和实验,知道形变及弹力;3.通过探究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通过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5.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弹性势能。
【课堂导学】问题一:什么是力?1.观察P44图8-1中的图片,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图中哪些动作会让人感到力的存在?2.观察四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是否只有人和动物才能对其它物体施力?请举例说明:物体对物体也可以产生类似的举、拉、压、推等作用。
如:人推车,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例:推,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拉,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举,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压,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这些例子说明了:不仅人可以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对也可产生力的作用。
小结:物理学中,把对的称为力。
3.想一想: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几个物体同时存在?结论1.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同时存在,其中一个是,另一个是。
2.只有一个物体(可能/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说一说:上列图片中哪些是受力物体?哪些是施力物体?4.讨论并交流:①上述图片中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有什么共同点?②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举例:、、问题二:什么是形变?1.体验:请同学们在桌子上的橡皮筋、气球、弹簧、橡皮泥上体验一下力的存在,同时观察,对它们施加了力之后,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现象。
2.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物体的这种或的改变,叫做形变。
3.你发现当撤去外力之后,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能/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能/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范性形变。
4.被课本压着的坚硬的课桌会发生弹性形变吗?小结:力能使物体发生。
不仅是软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坚硬的物体也会形变,只是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不易看出。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8第八章力》教案
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8第八章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八章《力》。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重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
2. 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测量方法,能够计算物体的重力。
4. 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能够判断摩擦力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重力及摩擦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重力及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3. 力的种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 二力平衡的条件: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
5. 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测量方法,重力的计算。
6. 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计算。
7.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1. 二力平衡的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重力1. 重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 重力的测量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
3. 重力的计算: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导学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例、实验探究、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实验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
会分析惯性现象、会设计惯性实验。
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16面内容,知道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观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学习活动2:阅读17面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分析实验应用的方法,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学习活动3:阅读17面牛顿第一定律相关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说说你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
展示评价3:1、学生说说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认识: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否正确C.验证牛顿第一律定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二)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惯性,会分析惯性现象,知道惯性的利弊。
学习活动4:(1)阅读教材第18页,说一说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2)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
展示评价4:我说:学习活动5:想想议议、做做说说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
展示评价5:我说我做学习活动6: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分类,利用惯性有: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有:展示评价6:我说:学习活动7: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力教案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第周 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八章 第一节什么是力(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 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
力的概念。
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
演示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多大的力是1N?你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N,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N。
二.力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称。
2.弹簧称的原理
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弹簧称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教学过程设计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力和运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合作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5.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讲授摩擦力的定义,讲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如“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共同探究、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结合学生的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针对本章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与运动 分课时导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分课时导学案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一、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
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疑发问,合作探究知识板块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1.阅读课本24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25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由运动变为停止)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打出去的球会停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三、巩固练习,当堂达标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并会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会用惯性分析简单的惯性现象。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荡秋千、100米跑不能立即停下来。
1、阅读课本图和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亚里士多德得出了什么结论?根据是什么?(2)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实验方法:照课本图8.1--2那样,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实验表格:【知识链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个性导学〗〖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加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
想一想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我的问题】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4、惯性1、活动:利用身边的物体和实验室里专门演示惯性现象的仪器,师生共同演示几个惯性小实验。
分析说明: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我们将的性质称为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运动与否和是否受力无关。
2012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集:第八章力 全章导学案
力弹力(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产生,通过观察知道弹力和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认识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预习过程】1.物体的改变叫做形变。
2.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
生活中所说的、都属于弹力。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
【学习过程】一.力是什么?1.人可以产生力使物体运动、拉长、弯曲等。
那么其他物体能否产生同样的效果呢?举例子说明;受力的物体与没有受力的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果要产生力,至少要涉及到几个物体?;你能找到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例子吗?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个物体,一个是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是的物体,叫物体。
小结:1、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2、物理学中,把的作用称为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
(选填“保持不变”或”发生改变”)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分别称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性形变用力拉橡皮筋、压气球、拉弹簧,观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总结什么叫做物体的弹性形变。
1、物体的和的改变,叫做形变;2、叫做弹性形变。
三.弹力用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都看过跳水比赛,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什么变化?;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弹起,运动员会怎样?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小结:1、物体发生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2、、都属于弹力。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产生弹力?四.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图8-3,用手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大或小)(2)图8-4,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
(大或小)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
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跟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利用一个铁架台、一根弹簧、一把直尺和若干个相同的钩码来做实验,设计的实验表格(1)完成上面表格,并用描点法画出力与弹簧长度及弹簧伸长长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力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⑵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⑶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⑵通过观察、对比和实验操作,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掌握其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以及测量悬挂身边物品时测力计的拉力的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力是什么”和“力的测量”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四、教学资源气球、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拉力器、刻度尺、钩码、白纸、木板、铁架台及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设计问题1:请你认真观察以下四幅图,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作用?问题2: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呢?在上述实例中,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问题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活动:请各小组利用提供的器材(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进行探究。
问题4:什么是形变?撤去外力后,发生形变的物体都能恢复原状吗?手压弹簧、手有什么感觉?问题5: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有怎样的的关系呢?拓展: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方案:1、实验中用什么工具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即伸长的长度)?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量与外力成关系。
问题6:观察弹簧测力计,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最大测量值是多少?最小分度值是多少?问题7:阅读课本46页的信息快递,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动手做一做: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段小纸条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问题8: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那么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否也具有能量呢?什么是弹性势能?小试身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C.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D.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2.提起下列哪个物体,大约要用1N的力A.一头牛B.两个鸡蛋C.一张课桌D.一只老母鸡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物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它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得出物体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N。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具有的力叫重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4) 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5) 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知道力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水往低处流、物体从空中落下、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引出重力的概念,培养学养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 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3) 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意识,激发起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力的示意图教学难点:重力方向的应用三、教学资源(1)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线、小球、铁架台等(2)演示器材:重物一个,沙箱一个,筷子一支(3)课件:瀑布、跳伞、水力发电站、飞船升空等视频资料及练习四、教学设计问题1:思考为什么苹果离开树后竖直下落,衣服上的水总是向下滴,瀑布从高处向低处流,上抛的石子落回地面,他们共同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什么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如何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问题3:1个鸡蛋与10个鸡蛋相比质量大小如何,重力大小如何?那么你认为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存在什么关系呢?问题4:8.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思考:1、实验中如何测量力和质量的大小??结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比。
问题5:观察下图,看OA的方向如何?或者减断OA小球下落的方向怎样?那么你判断重力的方向是什么?问题6:阅读课本50页的力的示意图,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问题7:从大坝流下的水能带动水轮机发电,正在工作的打桩机能将桩打入地下,请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什么叫重力势能?练习巩固: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B、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C、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回事,不必加以区别例2一只质量为3kg的铅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 N,方向是。
当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这个铅球时,主要是受的作用而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动。
例3下列关于g=9.8N/kg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意思是1kg=9.8NB、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1kgC、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1ND、质量为1kg的物体重9.8N例4有一铜块,用弹簧测力计得它的重为4.9N,能否用最大称量为205g的天平称量它的质量?8.3 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定物体滑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验证,以及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2)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
[学习重点]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学习难点]测定物块在不同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两个同学来拔河比赛,引入新课。
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当物体匀速直线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物体滑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摩擦力有: 。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问题1:为什么汽车刹车后很快就停下来,为什么手上有油时,不容易握住玻璃杯?问题2:阅读课本后你知道摩擦力有几种?问题3:什么叫滑动摩擦力?问题4:请你们猜想一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拓展: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方案:.实验条件与表格的提供木头的质量为:结论:问题5: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问题6:什么叫静摩擦?没有静摩擦有哪些危害?练习巩固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大小和接触面的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与_____的大小无关。
2.说明下列情况中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1)冬天,为了防止打滑而在轮子上缠上铁链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力踩刹车,车子停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机器上润滑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轴承两圈之间装有滚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将筷子插进一杯米内,再将杯中的米压紧,然后手提筷子时,杯子也被提起来了,如图3所示,“筷子提米”像是魔术,其实就是作用的结果。
图3五、课堂小结: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六、教学反思: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激发探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要知道如何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难点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应用教学程序设计一. 引入课题复习提问:1.什么叫力?2.什么叫施力物体?什么叫受力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怎样的?二 . 教学过程(一)体验生活中的一些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例。
1.学生例举:施力物体同时受到受力物体的力的作用的例子2.老师举出事例让学生试着分析:施力物体受到受力物体的力是什么力1.人弯曲钢尺,人对钢尺用了力。
2.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撑杆施了力。
3.手捏气球改变了球的形状4.拉伸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二)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实验1:用手压笔尖,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实验2:将固定磁体的小车向固定铁块的小车靠近,至一定距离时释放小车,固定磁体的小车会运动吗?学生试着总结:老师给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如何用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1.火箭为什么能够升空?由于火箭对向下喷的燃气产生向下的推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同时受到了燃气对它向上的推力,所以火箭向下喷出燃气就能够升空。
2.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会前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人的手脚向后用力划水的同时,也会受到水对人向前的作用力,所以游泳时向后划水人会前进。
三、课堂小练1.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人为什么后退?。
2.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为什么会前进?3.用鸡蛋敲碗边,鸡为什么蛋碎了?4.打足气的气球一放手后空气向后方喷出来的同时,气球为什么向前飞去?与火箭升空的原理相同四、巩固练习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发生力的作用,物体必须相互接触;D.马拉车前进,同时车也用力拉马。
2.下述对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几对力的叙述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3. 如下图所示,你的认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导学案: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问题1:你能举出:施力物体同时受到受力物体的力的作用呢?问题2: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实验1:用手压笔尖,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实验2:甲乙两人用力推对方会有什么现象?图1 实验3:你还能举出与实验有关的例子吗?问题3:(2)根据上面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4:阅读“奇思妙想”,小明和小花的妙想运用了力的什么性质?小试身手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发生力的作用,物体必须相互接触;D.马拉车前进,同时车也用力拉马。
4.下述对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几对力的叙述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3. 如下图所示,你的认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