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总复习汇总小册(按题型整理)
心理学复习要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与教育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其中核心是思维。
个性心理(简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知觉认识过程(知)记忆想象注意心理过程思维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研究需要心理学心理现象兴趣个性倾向性志向世界观自我认识个性心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5.心理学基本任务:理论任务(p9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揭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的作用),应用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揭示去解决各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连的问题p10)二、心理学与教育关系密切: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三、研究方法p161.原则:客观性,分析与综合,教育性2.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问卷调查及相关法第二章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P26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p28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打印版】
第一章: 心理学的概述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神经系统与行为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 感觉的基本过程和特性
- 知觉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
-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原理和功能
第四章: 研究与记忆
- 研究的基本类型和过程
- 记忆的过程和遗忘的原因
- 认知和情境对研究和记忆的影响
第五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 关于思维的不同观点和模型
-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原理
第六章: 动机与情感
- 动机的类型和机制
- 情感的分类和表达
-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七章: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
- 各种类型的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研究
第八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 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伦理准则
以上是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的重点复资料,供您参考和复使用。
请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研究,结合相关的案例和实践,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您考试顺利!。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归纳完整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本书定义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标准:客观性(不根据人的主观意愿),准确性,可检验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受自然科学影响)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德国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20s(1879至20世纪20年代)3、主要内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包括感觉,意象,情感。
把心理分解成基本要素之后,再逐一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达到研究心理的目的。
4、方法:内省四、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流行时间:1890年到20世纪30s3、主要内容:心理学研究的是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意识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意识流)。
方法: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内,应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
《心理学原理》五、行为主义心理学—后天环境影响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美国受巴甫洛夫(俄国)条件学说2、流行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3、主要内容:华生的古典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是应该研究外显行为,由此来获得心理活动的规律(s—r,刺激反应)。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外部行为环境决定的。
4、方法:实验法六、格塔式心理学1、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德国2、流行时间: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3、主要内容:格塔式心理学研究意识体验,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
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着重研究人认识事物的知觉层次,提出格塔式知觉定律。
4、方法:实验法七、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利地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3、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潜意识(无意识)现象,重视对异常行为的研究,认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心理学复习资料(准确率极高,老师划重点,完全手打)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性格第一章绪论(无大题)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
2、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
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要素及结构。
(二)机能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
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机能。
(三)格式塔学派:创立于1912年。
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要研究知觉、思维、学习等认知心理、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
主要观点:心理学不应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意识,而应该研究外显的行为。
这样才能使心理学的研究客观和科学化。
行为的基本公式是:S—R(刺激—反应)(五)精神分析心理学1、1896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2、心理结构: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3、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4、人格发展的五阶段:口腔期(0-1.5岁)、肛门期(1.5-2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青春期(12-18岁)(六)认知心理学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科夫卡、柯勒等人创立“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知觉、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规律,形成了早期的认知心理学。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受信息论、计算机技术、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影响,运用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式及方法研究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及规律。
形成了现代的认知心理学。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
认为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本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心理学应该在了解人性的基础上,还应通过改善环境和创造条件为人的充分发展服务。
4、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一章概论(多为小题,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1、心理学(名解):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选择):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构造主义心理学:①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或称心理学之父)。
②冯特创造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4、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主要代表是杜威。
它否定意识的结构,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5、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他宣称心理学只研究行为,而行为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提出了“刺激—反应”公式(S—R),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持教育万能论。
华生的名言:“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6、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习惯把看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8、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强调“自我实现”。
9、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行为。
2: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4: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规律性(1)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订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上课,突然有人推门进来,于是大家都转头看他)无意注意的规律性: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事物)。
(2)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必要是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的规律性:明确的目的任务;组织有关活动;激发间接兴趣;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3)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
6:注意的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
(有――无――有――无)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使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
7:记忆的概述: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分为三个环节:实际、保持再认(或者重现)8:记忆的规律性一、识记的规律识记就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一、名词解释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
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
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8、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11、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1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13、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
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
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重点(汇总整编好)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剖析题和阐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举一反三、贯穿交融,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剪发生、发展的过程。
依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应思想: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归纳的反应,揭穿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必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感情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感情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感情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感情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感情也起着调理作用。
总之,感情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感情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理的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使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一致的心理活动的不一样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品,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带有必定偏向性的个体心理特色的总和,是一个人差异于其余人的独到的精神相貌和心理特色。
个性心理特色:个性心理特色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常常的、稳固的心理特色,主要包含气质、性格和能力,此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偏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构造中最活跃的要素。
心理学总复习
心理学总复习一、填空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实验证明些微的声音能减少视觉的感受性,而猛烈的噪音能提升颜色法号的差别感受性。
3.在社会知觉中,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组块)。
5.一个较好的记忆品质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工作性。
6.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7.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干扰。
8.思维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特征。
9.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类的记忆存有三级信息加工模式,即为三个记忆阶段就是: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10.所有日常生活、临床经验与科学研究的发现实例都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11.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12.解决问题的策略存有运算法和逆推法两种。
1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感觉的适应性。
14.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心理学派别林立的状况,其中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办了人类潜意识学说。
15.个性心理特征包含气质、能力和性格三个方面。
16.人们从明亮处进入已经灭灯的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分辨物体的轮廓并逐渐看见物体,这是暗适应。
17.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到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而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工作状态,并在头脑中构成紧固、理性化、刻板的印象,称作经验效应。
18.亚里士多德所撰的灵魂学说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专著。
19.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心理学派别林立的状况,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
第1页(共7页)2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感觉的适应性。
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11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复习资料自整版
名词解释:(5X4)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4、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5、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6、智力: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是个体对生活环境适应时,运用已有知识,从事抽象思维以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过程。
7、动机: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为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8、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9、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人心理特征,是一种与和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的含义。
简答:(6X5)一、意识有哪些水平?(无非边焦下潜)1)无意识水平 2)非意识水平 3)边缘意识水平 4)焦点意识水平5) 下意识水平 6)潜意识水平二、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成反比感受性是指感受的灵敏度,感觉阀限说明感觉能力的差异,感觉阀限愈高,感受性愈弱;反之,2)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人的感觉分析器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不太能够条件而变化3)实践能提高和发展人的感受性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人的感受性提高和发展三、智力三元理论: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所依赖的心理过程。
经验智力是指人们处理新异问题和常规问题的能力。
情境智力是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1)情绪情感的动机功能,情绪具有激励作用,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相同的方向激发和引导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总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一、选择题1、个体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一些东西。
这种现象属于()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2、电影使静止的画面连贯起来,前一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这是利用()的原因。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3、“一俊遮百丑”属于()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4、讲台上放有一碗,从教室的不同角度看这个碗,它在人们的视网膜上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但人们觉得,碗是圆的。
这是因为()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5、产生“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的原因是()。
A、错觉B、幻觉C、想象D、记忆6、“万绿从中一点红”反映了()A、刺激的变化B、刺激的新颖性C、刺激的强度D、刺激的对比7、我们在听钟表的滴答声时,有时听得着,有时听不着。
这是因为()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起伏现象D、注意的广度8、事物不在眼前,能回想起来的过程叫()A、回忆B、再认C、识记D、储存9、老师经常要求及时复习,那时因为记忆的()A、遗忘曲线规律B、动机遗忘理论C、干扰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10、背诵课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容易记忆,而中间的比较难记忆,这是因为受到()。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D、舌尖现象11、思维的最终结果是()A、解决问题B、得出结论C、分析问题D、概括总结12、搬家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家具放置的图象,这属于()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理论思维13、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叫()A、分类B、比较C、分析D、抽象14、某位同学期末考试没考好,他认为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差了。
这个位同学属于()归因者。
A、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D、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5、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卑、自豪、自爱等是属于()A、自我体验B、自我控制C、自我认识D、生理自我16、当个体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时,就产生了()。
A、需要B、动机C、信念D、注意17、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为:()A、激情B、心境C、应激D、抑郁18、情感可以分为:()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功感A、abcB、abcdC、abdD、bcd19、“知之深,爱之切”反映了()A、情绪对认知的影响B、认知对情绪的影响C、认知对意志的影响D、意志对认知的影响20、“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体现了()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多冲趋避冲突21、李四同学每次做事之前都是顾虑重重,优柔寡断。
这说明李四同学的意志缺乏()A、独立性B、自觉性C、果断性D、自制力22、我们说某人好或说某人不好指的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23、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是()A、强、灵活、平衡B、强、不灵活、平衡C、强、不灵活、不平衡D、弱、不平衡24、小李同学是一位热情大方、活泼开朗、不拘小节、情感外露、善于交往的人。
这说明属于()。
A、外向性格B、内向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25、智力的核心是()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想象能力D、思维能力26、小李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调空的特别好,说明他的()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元认知能力27、有清晰意识的记忆为()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28、小李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的特别好,说明他的()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元认知能力主体29、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华升C、詹姆士D、沙赫特30、19世纪中叶,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着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冯特B、华升C、詹姆士D、沙赫特31、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主要反映了个性的()。
A、稳定性B、独特性C、社会性D、可塑性3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注意的功能?()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调节功能D、集中功能33、注意教室里两着的日光灯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日光灯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上,这种现象是()A、视幻觉B、视觉后像C、感觉记忆D、感觉的相互作用34、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
A、意义记忆B、短时记忆C、情节记忆D、感觉记忆35、现实中不存在的“孙悟空”、“狐狸精”是人类()的结果。
A、观察B、想象C、记忆D、感知36、某地发生一件凶杀案,凶手逍遥法外,警方依据多种线索,终于找到凶手。
这一过程是()。
A、集中思维B、发散思维C、创新思维D、常规思维37、人饥饿时,一旦获得了食物就会体验到满意和愉快。
这种体验是人的()。
A、态度B、需要C、情绪D、情感38、“知识就是力量”说明:()A、情绪对认知的影响B、认知对意志的影响C、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意志对认知的影响39、小说《红楼梦》塑造了许多精彩的人物,例如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林黛玉表现内向,不喜欢与人说话,眼泪时常在她眼里出现;而贾宝玉表现外向,与谁都能友好出,脸上时时笑容满面;这两个人的以上差异主要是由()决定。
A、性格B、气质C、个性倾向性D、自我40、有些同学他对班委有成见,但他说班委对他有成见,这属于()。
A、反向作用B、投射作用C、压抑作用D、抵消作用41、某人捂着自己的胸口深情的想对方表白:“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对你说”。
可见心理活动发生在()中。
A、人脑B、心脏C、胸膛D、肚腹42、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
A、审美需要B、精神需要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43、站在校园对面的高山上俯视山下的景物时,在你的脑中浮现这样的情景:美丽而又迷人的康定师专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渡河边。
头脑中浮现这样情景的过程是()。
A、幻想B、情绪C、知觉D、思维44、别人一提到红旗,在我们的头脑中能够再现出曾经感知过的红旗形象,这叫()。
A、想象B、表象C、后像D、识记45、下列哪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获得学习材料的最佳保持。
()A、仔细缓慢阅读B、进行过度学习C、死记硬背D、及时复习46、某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数木棍来解决4+5这类简单的数学题,根据思维理论,这种现象属于()。
A、常规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动作思维47、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产生爱和恨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客观事物B、外界刺激C、认知评价D、行为反应48、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
这种现象称为()。
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印象49、“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说明下列哪一种心理冲突?()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0、个性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51、“万绿从中一点红”表明刺激的()对注意的影响。
A、强度B、新异性C、运动变化D、对比关系52、“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对象性D、知觉的选择性5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C、无前摄抑制的影响D、无倒摄抑制的影响54、假如你没有到过的草原,但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时,在你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壮丽景象。
这种心理;这种心理活动是()。
A、幻想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表象55、思维的最终结果是()A、解决问题B、得出结论C、分析问题D、概括总结56、有的举重员在举重前双手紧握拳头,大吼一声;举重成功后兴奋的与教练拥抱,热泪盈眶,过一会又恢复了平静。
这叫做()。
A、心境B、热情C、冲动D、激情57、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理智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58、这个人是好人,这个人是坏人。
这主要是二人的()差异。
A、自我B、禀性C、脾气D、性格59、有位同学的期末成绩很差,他认为自己努力了,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只是运气差了一点,这位同学的归因属于()。
A、外在的稳定的B、外在的不稳定的C、内在的稳定的D、内在的不稳定的60、()是进行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
A、重复B、复习C、朗诵D、理解61、上《心理学》课时,有位同学的文具盒落在地上了,这时全班同学的头都转向这位同学,这种现象属于()。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形象注意62、当我们焦急的等待,通宵失眠或无事可干时,往往觉得度日如年、一日三秋,这种现象受()影响。
A、过去经验B、知觉的理解性C、情绪因素D、感知作用63、()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实践活动D、素质64、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和目标之间关系的远近,动机可以分为()。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非生理性动机65、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激情B、动机C、情绪D、气质66、我们知道李三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靠()活动。
A、记忆B、知觉C、想象D、思维67、睡眠的时相可以分为()。
A、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B、快波睡眠和眼动睡眠C、慢波睡眠和深度睡眠D、不分时相68、伴随情绪反映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称之为()。
A、生理唤醒B、主观体验C、外部行为D、主观需要69、当我们听钟表的滴答声时,时而听见,时而听不见。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起伏现象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选择性70、下列那一个不属于精神需要()。
A、认知需要B、创造需要C、审美需要D、运动需要7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A、集中复习B、分散复习C、及时复习D、多样化复习72、对遗忘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这种理论称为()。
A、干扰理论B、动机遗忘理论C、提取失败理论D、消退理论7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注意的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选择性74、下列哪种心理现象不属于想象?()A、理想B、幻想C、表象D、梦75、我们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主要依靠()。
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76、人在高兴时捧腹大笑,悲伤时紧缩双肩,这些都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