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合集下载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扩展变化研究综述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扩展变化研究综述
NO .22, 011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0 1年 第 2 期 2
城市土地利用空 问结构 与扩展变化研 究综 述
程 雪
( 江财经 学院, 江 杭 州 30 1) 浙 浙 10 8 摘 要 : 着城 市 化 进 程 的 日益 加 快 , 市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也 在 发 生 急 剧 变 化 。分 别 从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 地 利 用 结 随 城 土 构 的 扩 展 形 态 、 地 利 用 结构 扩 展 变化 的 驱 动 力和 土 地 利 用 扩 展 变化 效 应 四 个 方 面 , 国 内 外 学 者 在 该 领 域 的 研 究展 开 综 土 对 述 , 分析该领域 的未来研 究方 向。 并
20 ) O世 纪 九 十 年 代 西 方 对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 研 究 主 要 从 土 地 利 用 与 城 市 内 也 具 有 借 鉴 作 用 。张 庭 伟 ( 0 1 分 析 了 2 之 后 , 国 城 市 发 展 结 构 变 化 , 经 济 、 会 以 及 政 策 等 因 中 从 社 派, 以人 类 生 态 学 、 典 经 济 学 为 理 论 基 础 , 究 土 地 利 用 素 进 行 探 讨 。 古 研
扩展研 究提供理论 依据 。 究 对 象 , 新 星 城 区 的 空 间 结 构 形 成 与 变 化 进 行 分 析 , 发 对 对
1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空 间 结 构 研 究
部 空 间 结 构 相 关 联 的 角 度 , O世 纪 2 2 O年 代 产 生 的 生 态 学
展 趋 势 做 了预 测 , 出 了 一 些 需 要 解 决 的 对 策 , 其 他 城 市 提 对

城市经济学 第7章

城市经济学 第7章
看公式
(一)制造业的投标租金模型
制造业特点:
1、生产 2、固定价格(在城市各区位价格相同) 3、竞争性市场(利润为零) 4、运输成本 5、要素替代 当地价上涨时,厂商用非土地投入品代替土地
厂商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投入品、运输和土地成本。
Pb为价格,B为均衡产量,C是非土地投入品的成本, 单位运输成本为t,距离市中心为u,工厂占地为T。
模型:
P-利润,C-农业生产成本,V-市场价格,T-运费。 P=V-(C+T)
P =E(p-a)-Efk-R
R=E(p-a)-Efk (完全竞争条件下) R=地租;k=距离;E=单位面积收获量;p=单
位农作物的市场价格;a=单位农作物的生产费 用;f=每单位作物重量、距离的运费。
R为因变量,k为自变量,其他是常数或参数。
1、同心圆模式
美国社会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伯吉斯1925 年根据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构 成的空间分异模式,提出了针对北美的城 市空间结构的同心圆模式。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图:
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是以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城市土 地利用结构的经验观察为基础提出的。在宏观效果 上,同心圆模式基本符合单中心城市模式。
杜能理论认为,决定 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是地租,能够支付最 高地租的土地利用形 态给土地标上了最高 价码,它排斥了其他 土地利用形态。
R A
I C
J
0
QB
Dk
AB表示作物I的边际地租 CD表示作物J的边际地租
自由农业区 精美的蔬菜和果品、鲜 奶
林业区 柴薪、木材、木炭
轮作农业区 集约种植(50%用于谷 物种植)
在竖的方面,土地可以分为下列3层: (1)地面; (2)地面以上的空间; (3)地面以下的空间。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空间布局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和相互关系的协调。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规模、布局、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为后续的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 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域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定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的划定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因素。

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在城市中,可以减少人口流动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3.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中,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合理划定城市公园、绿化带等绿地区域,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还可以引导城市向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优化策略的实施与监测优化策略的实施和监测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

城乡规划原理4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

城乡规划原理4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

三、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类型
按照城市用地及其道路 骨架形式,可以将常见的城市 空间结构分为六类(图 4-1):
(1)格网状城市。这种 城市结构形态较为规整,一般 由横向和纵的干道构成整个 城市的骨架,城市方位的辨识 性较好、城市空间持续生长容 易,交通路径具有多选择性, 但是也容易造成布局与景观 上的单调。北京、西安、沈阳 等城市基本属于这种类型。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始终受到两个力的制约与引导:无意识的自然生长发展及有意识的 人为控制,两者交替作用而构成城市生长过程中多样性的空间形式与发展阶段。人类对城市 发展的干预几乎是伴随着城市一起产生的,人类对城市空间演化的干预活动具有积极主动和 目的性两大特征,因而其空间结构的增长也必然是一个空间组织的过程。空间的组织过程有 可能对城市空间结构整体的演化过程产生三种影响:一是当人类组织力与城市空间自组织力 耦合同步时,加速空间的发展;二是阻碍或延缓空间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三是修正空间自组 织过程的方向。这完全取决于人们主动作用的目的、方式与能力,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及主 观取向直接相关。
城乡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类型
一、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Urban Structure)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 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它具有内部结构、边缘区结构和外部结构之分。城市空 间结构的演化,本质上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城市职能分化、城市规模扩大,这一切 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一个城市之所以具有某种特定结构与形态,这首先和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平原地区城市的结构和形态较为规整,山区城市的结构、形态则相对变化较大,受地形、地 貌条件制约较深。同样,沿海、沿江城市的形态与内陆地区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也有较大的差 别。另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根据一般对城市用 地空间形态表现出的几何形的认识,我们认为城市空间结构主要由以下一些要素组成: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科学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功能性、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设计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定义与目标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对城市空间的有机安排和利用,包括土地类型、用途、密度、结构等要素的配置与组织。

其目标是在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等各种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以及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的繁荣、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城市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1)合理布局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和功能需求,合理组织各类功能区域,确保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与均衡发展。

(2)人性化原则:关注居民的生活体验和社区发展,营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4)灵活性原则:考虑城市规模和功能变化,保持城市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方法(1)功能分区方法:按照城市的功能需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保证各类功能的合理布局。

(2)交通布局方法: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绿地系统方法: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建设绿地系统和景观带,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建筑设计方法:注重建筑的尺度和比例,统一建筑风格和外立面,保持城市的整体美感和形象。

三、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的挑战与策略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扩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1. 合理控制城市扩张:制定城市发展边界,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土地资源,优化土地的使用方式和结构,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不同功能用地的比例,合理布局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使得不同用途的土地得以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要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确定城区、郊区和远郊区的分布和规模,控制城市扩张速度。

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建设向垂直化发展,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空中空间和旧城改造,增加建筑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要加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

另一方面,要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综合。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合理规划乡村风貌和农田景观,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等农业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合理划定农村土地的承包和流转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其次,空间布局是指土地不同用途和功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提高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

在农村空间布局方面,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限制农村土地扩张和乡村杂乱建设,保持农村土地的集中性和相对完整性。

加强农村交通、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土地的连通性和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推动城乡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是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农村一体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ppt 专题19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高一地理教学ppt 专题19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主要类型——
用 效
商业、居住、工业、农业用地

①②


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农业用地
距市中 心距离
商业用地效益 居住用地效益 工业用地效益 农业用地效益







(空
同间

【课本P35】
使用类型
土地价格
土地利用 地租支付
效益
能力(付
租能力)


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土地价格







城市的土地价格示意图
距市中 心距离
影响城市土地价格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的主要因素
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土地价格







A
B
C
城市的土地价格示意图
距市中 心距离
影响城市土地价格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的主要因素
交通的便捷程度
第六篇 城 市
什么是城市?
名词解释:城市和城市化
(Urban-nization)
城市:
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 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 心。
城市的基本特征:课本P34
名词解释:城市和城市化
(Urban-nization)
城市化:
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 人口(迁移)和农村地域转变 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综述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综述

纵观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都经历了从调查研究和理论探 索到根据实践经验和主观意愿来配置土地结构的历程。在研究内容方面, 国内外都对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的关系,农用地、建设用 地和废弃地等的优化配置,废弃地、湿地和保护区等特殊地段的土地利用方 式,以及土地政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导向等进行了研究。同时,从基本内容 来看,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己经由开始的仅仅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宏观 分析,拓展到应用GIS等信息技术对微观的变化进行研究。这种变化源于科 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进 行深层次的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 构建数学模型等定量地探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因子,对国家乃 至全球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动态监测和模拟将渐渐成为可能。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生产单位各种用 地面积的比例关系或组成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的 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也 越来越趋于集约化。目前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土 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预测、评价以及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 化的驱动力等方面。
1、国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国外最先对土地利用进行研究的是屠能,他于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 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研究。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 在这期间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日益攀升,由此产 生了土地利用区划紊乱、土地利用配置结构低效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国 外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 1865年,美国的George Perkins在其著作《人与自然》中,科学地总结了 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898年,法国地理学家布雷克提出了人地关系理论。 1922年,地理学家卡尔·索尔主持了美国密执安州的土地经济情况调查, 开创了对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考察的先河。 1931-1939年期间,L. D. Stamp带领英国大不列颠土地利用调查所对全国 土地利用开展了调查,获取了全国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成 果。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布局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方法。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1. 聚集性:城市中人口、建筑和产业往往呈现“大而集中、小而分散”的特点。

市中心区域通常是商业、金融和政府机构的集中地,而住宅区则分布在市中心周围。

2. 分层性:城市常常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低层建筑则分布在市中心周围的住宅区。

3. 辐射性:城市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往往呈现辐射状结构,市中心作为核心区域,向外辐射至远郊区域。

4. 线性结构:一些城市沿着河流或海岸线逐渐发展成长条形的线性结构,这种结构通常由历史和地理因素所决定。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 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限制市中心区域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可以促进住宅区的分散发展。

2. 交通网络:城市的交通网络对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缓解拥堵问题。

3. 市中心的功能:城市市中心通常是商业、行政和文化活动的集中地。

市中心的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

4.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

发达的经济中心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城市空间结构,而欠发达地区则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布局。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法1. 混合用途开发:通过在同一地区内建设住宅、商业和办公区域,可以减少通勤距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 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建设高速铁路、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 发展多中心城市:通过在城市中心周围建设次级中心,可以分散市中心的功能,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

4. 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PPT课件

《城市土地利用》PPT课件

其他特
征 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 工业区的占地面积、人
最繁忙;人口昼夜差别 数要适当;工业区的数
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量要因城市而宜
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 宅区质量有差异;位 置上背向发展
在距母城较远的 交通干线上出现 卫星城
中心商务区〔简称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 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 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政 因 素
促进功能 区分化
限制 因素
然 因 素
土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积与形状
地形起伏程度 与坡度大小
水文和气象条件
三、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实质上是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几种城市地域
扇形
结构模式
模式
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
知识窗
★ 同心圆模式
图一
★ 扇形空间结构模式
图二
★ 多核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图三
交 通 用 地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种城市用地?
政 府 机 关 用 地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地区的 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 种城市用地?
住 宅 用 地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种城市用地? 韶冶
工 业 用 地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地区的
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 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 和保护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 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区位论区位论的鼻祖为农业区位论,即“杜能环”,之后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扬,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Christäller,1933)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廖什(Lösch,1940)则在1940年对中心地理论中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作了严密的经济论证,提出了更具有灵活性的模式。

区位论发源于20世纪30年代,它及其后来的发展改变了20世纪50年代之前,城市地理学醉心于描述和分析城市位置、自然条件和城市形态的局面,直接导致了“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同时,它也是将空间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早期尝试,建立了经济分析和空间研究之间的联系。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经典模型”,即伯吉斯(Burgess,1925)的“同心圆模型(concentric ring model)”,霍伊特(Hoyt,1939)的“扇形模式”和哈里斯,厄尔曼(Harris,Ullman,1945)的“多核模式”。

伯吉斯从人文生态学提出的“同心圆模型”立足于研究城市功能区布局和演变的动力和机制,将人类对空间的竞争比作生物群落的竞争,应用了诸如“侵蚀(invasion)”、“演替(succession)”的概念,提出了在一个假设为均质平面的城市地域内,土地使用功能有内而外,按中心商业区——过渡地带——工人居住区——中产阶级居住区——高级或通勤人口居住区的同心圈层结构。

后来的学者则在沿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赋予了经济学的解释,即用地租理论进行完善。

霍伊特认为质疑了均质平面的假设,但他保留了同心圆模式中的地租机制,同时结合了放射道路的影响,于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

伯吉斯和霍伊特的城市内部结构模式均假设为单中心,哈里斯和厄尔曼在1945年对此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更为精细的多核心模式,将原来的单中心假设进行了拓展,认为城市内部除主要经济胞体(economic cells)——即中心商务区(CBD)外,还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区划以及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利用空间分析可以确定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的范围,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用途。

例如,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区的位置,确保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商业便利性。

此外,空间分析还可以通过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地形地貌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规划决策的主观性,并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指导。

其次,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对于城市规划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主要包括对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能、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和优化。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使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布局,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例如,在城市交通线路规划中,通过对土地利用合理性的研究,可以确保交通线路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匹配,避免因线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此外,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还可以为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通过空间分析和土地利用合理性研究,可以评估城市的可持续性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城市绿地规划中,通过对绿地的分布、类型和面积进行空间分析,可以优化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

住宅区在建 筑质量、位置分 布上有何区别?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功能区 面积 形 状
区位特征
商业区 最小 点状或条状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或街道路口
工业区 居中 聚集性
1、不断向郊区外移
2、趋向于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最城大市高 住级宅中、最低级广低高泛级级的住住宅宅土与与地低高地坡利、、用工文业化方区区相相式邻邻.;
沈阳
多核心模式
城市并非依托 单一核心发展, 而是围绕着几个 核心形成中心商 务区、批发商业 区、住宅区、工 业区和郊区,以 及相对独立的卫 星城镇等多功能 区,并由他们共 同组成城市地域。
淄博市
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不同社会和制度下城市空间结构
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圣家族大教堂矗立在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
冬 季
夏 季
环境保护与工业区布局
一、工业区布置在(1)一种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季风气候: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3)河流的下游
二、居住区布置在:主导方向的上风向 或河流的上游
三、工业区与居住区中间建设绿化带(卫生防护带)
同心圆模式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 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
又方便购物。
C区远离市中心,
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C为工业区
四、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1.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
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地区 3.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
1、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 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扩展。
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发

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多屋住宅
独立平房
农业
中心商业区
工业及批发业区 多屋住宅区 独立平房区
城市边界
图2 阿朗索地租理论
距离
01
阿朗索 阿隆索认为土地的不同用 途在不同区位具有不同的 支付地租能力,并随着距 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形成不 同斜率的地租支付能力曲 线。
一、土地竞租理论
➢ 如何利用经济学工具研究城市?
两个经典 空间均衡
➢ 新发展理念深刻指出中国经济亟需实现的五个维度的转型,包括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 素驱动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及特征
1. 土地的概念
土地
经济学 管理学 地理学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 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 量。
是大自然赋予的收益。
一、土地竞租理论
➢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R
S
R
R1
R1
D1
R0
R0
D0
L
图3 土地供求曲线
04
S
D1
D0 L
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认为土地供求决 定地租水平,地租是使用土 地所付出的代价。
一、土地竞租理论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 级差地租Ⅰ ——土地肥力的差异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差异
模型
Alonso-MuthMills模型
研究城市内部房价和人口密度之间关系的工具。假设城市内部收入、城市便 利性、不同区位的住房与交通成本之和不变,即随着至市中心距离增大,房 价下降,而交通成本上升。这一空间均衡概念,还可预测不同类型群体的区 位选择,特别是富人和穷人的选择差异。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综述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综述
意义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 影响因素、演变规律及其优化策略, 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问题
如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空 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02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是影响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 素。
02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区域 可持续发展水平。
03
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下,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存 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04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 方面因素,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
分散式布局是指将城市的功能和设施 分散在多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低 密度的城市空间。这种布局模式有利 于缓解城市拥挤和环境压力,但也可 能导致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和服务水平 下降。
组团式布局是指将城市分成若干个相 对独立的功能组团,每个组团都有一 定的规模和功能,组团之间通过交通 和通讯网络连接。这种布局模式结合 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布局的优点,有利 于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同时 也有利于缓解城市拥挤和环境压力。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农业用地转 化为建设用地。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 分用地类型发生变化,例如工业 用地转化为商业用地。
自然灾害影响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土地 利用发生变化,例如地震、洪水 等灾害导致土地利用受损或改变。

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是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因此,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城市空间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地方,空间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布局。

例如,商业中心和居住区应当合理分布,并且要与交通枢纽相连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城市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休闲需求,规划公园、广场等绿地空间,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尤为重要。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要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减少土地的占用。

另外,要优化土地的功能配置,确保各种用地的合理布局。

举个例子,可以将工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减少污染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当城市扩张时,要保留足够的绿地来吸收二氧化碳和净化空气。

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规划城市水系和水资源利用,确保城市供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通过保留和修复城市的自然景观,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另外,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问题。

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住房类型和价格等,确保人们有适宜的居住条件。

同时,要规划社区公共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也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交通效率。

综上所述,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是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生活品质。

同时,城市规划也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

城市⼟地利⽤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
城市⼟地利⽤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有:城市⼟地利⽤数量结构指标、城市⼟地利⽤空间结构指标、城市⼟地利⽤强度指标及城市⼟地利⽤潜⼒指标等。

1.城市⼟地利⽤数量结构指标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颁布了《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业、道路⼴场和绿地四⼤类主要⽤地占建设⽤地的⽐例为:居住⽤地20%~32%,⼯业⽤地15%~25%,道路⼴场⽤地8%~15%,绿地8%~15%,这四类⽤地综合占建设⽤地⽐例宜为60%~75%,⼤城市⼯业⽤地占建设⽤地⽐例宜取规定的下限,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地的⽐例可⼤于15%。

《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中还规定了居住、⼯业、道路⼴场和绿地四⼤类⽤地的⼈均单项指标,其指标为⼈均居住⽤地18—28m2,⼈均⼯业⽤地10~25m2,⼈均道路⼴场⽤地7~l5m2,⼈均绿地⼤于9m2,其中⼈均公共绿地⼤于7m2。

⼤城市⼈均⼯业⽤地指标宜采取下限。

2.城市⼟地利⽤空间结构指标研究城市⼟地利⽤空间分布结构时,将城镇分为中⼼区、内城区、过渡区、外围区(由内⾄外)四个区域。

3.城市⼟地利⽤强度指标⼀般⽽⾔,城市⼟地的利⽤强度可以⽤城市的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来表⽰。

各类⽤地由于其类别不同、⽤途不同,因此⼟地的利⽤强度也有差别。

通过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统计分析,得到商业⾦融、住宅、⼯业仓储、市政、公共建筑、交通、⽔域、特殊、农业及其他⽤地的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与城市规划⽐较来判断城市⼟地利⽤强度的合理性。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而土地利用则是指不同用途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分布和利用方式。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优化方案。

一、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这里涵盖了城市的空间单元,城镇规模,空间布局和区位等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不良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平衡的经济内部分布。

1.城市空间单元的分布不均城市空间单元是指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用途空间单元,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

如果城市空间单元分布不均,就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空间上的“病态分布”,即中心城区繁荣壮大,周边城镇发展困难。

2.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规模是指城市中不同规模城镇的数量和大小。

如果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城市资源和经济的不平衡分配。

例如,城市中大量的小城镇存在过多的资源浪费和不均衡发展情况,同时也难以适应城市规模扩大的需求。

3.城市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城市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就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

因此,城市规划和发展应该注重控制城市空间布局过于分散的情况,发展健康的城市布局。

二、土地利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土地利用不良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包括浪费土地资源、影响环境质量和限制城市发展等。

1.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空间有限,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城市土地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和统一规划,以避免浪费土地资源并保证人居环境的健康。

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将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并影响城市的长期发展。

2.土地利用导致环境问题城市的土地利用往往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的短缺等。

因此,城市土地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和统一规划,以避免导致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重点
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

4.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中心地理论。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补充图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一、城市土地利用
1.土地利用的含义及类型(p20)
2.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布特点及基本特征
(1).比较城市中三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的用地要求及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差异
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功能区和空间结构。

推进新课
师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生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师城市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因交通通达性及地价的不同在各项活动之间形成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从而形成城市功能区。

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很多功能复杂的大城市还有专门的行政区、文化区等。

实际上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一)功能分区
1.住宅区: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修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出现低级与高级的分化,
2.工业区:由于工业生产专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协作与竞争加强,而企业在城市地域中聚集可获得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般集聚成片,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由商业街及各种商场等组成。

多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等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昼夜差别最大的地区,内部分区明显,建筑高大密集,交通通达度很高。

(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有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最为显著。

1.历史因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但城市功能分区
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如:北京行政中心、上海浦东区等。

(1).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没有高楼大厦: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

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古老建筑的风格。

(2).上海市在开发浦东新区时,把金融贸易区规划在陆家嘴:上海市在决定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时,同时也对上海传统的商务中心—浦西外滩进行改造,将浦西外滩和浦东陆家嘴联结起来,使它们共同成为上海现代化的商务中心。

2.经济因素:地租水平的高低和付租能力的大小:本区内富足能力最强的功能区
占据本区。

城市功能区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
区的分化)、民族(唐人街、黑人街等的分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

1.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
2.住宅区分布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靠近市中心
不占用耕地
交通便利(但尽量不要靠近铁路线)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大气:盛行风的上风向
3.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的交通干线附近,远离市中心
住宅区工业区
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
的职能区,是城市中最为广
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交通干线两侧、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工业用地的付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