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预刺激对老年患者196例全麻后烦躁的预防作用

合集下载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综合征,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

POD 常导致患者一系列不良临床结局甚至死亡,故其防治成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POD 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国内外也发表了多部POD 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但是缺乏专门针对老年患者POD 的指南以及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组织国内麻醉学科专家,制定了《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OD 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旨在制定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群POD 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围手术期管理,改善老年手术患者预后。

一、POD概述『POD』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暂时性脑功能异常,多数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变化和认知功能急性改变为特征,病程和严重程度常有波动,有中间清醒期,可有多种临床表现。

01临床表现注意力障碍:患者对各种刺激的警觉性及指向性下降,如注意力难唤起、表情茫然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意识水平紊乱:表现为对周围环境认识的清晰度下降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木僵或昏迷。

认知功能障碍:是POD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

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常表现为白天昏睡、夜间失眠,间断失眠,甚至完全的睡眠周期颠倒。

神经运动异常:警觉、烦躁不安、易激惹或嗜睡、运动活动明显减少或两类行为交替出现。

情绪失控:间断出现恐惧、妄想、焦虑、抑郁、躁动、愤怒、欣快等。

02临床分型POD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 3 种类型,即高活动型、低活动型及混合型。

高活动型:约占25%,以躁动、攻击、幻觉和定向障碍为特点,一般易被护士或家属关注。

低活动型:约占 50%,以安静不动、沉默不语、运动迟缓、嗜睡和互动减少为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医护人员忽视。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通过对3856例全麻术后进入ICU的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呼吸、循环功能不全、麻醉药物作用等。

结果24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13.7%。

结论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复苏躁动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全麻是手术病人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剧烈躁动常引起伤口裂开出血,心率加快,高血压,各种导管及引流管脱出,坠床等风险,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躁动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全麻后复苏的患者3856例,男2506例,女1350例。

年龄2天-88岁,其中3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手术范围包括胃肠、肝胆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和五官科手术,麻醉术前用药: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全麻用药:恩氟醚、七氟醚、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患者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毕均送入ICU。

2原因分析及处理2.1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在347例中有163例(占47%),尤其是切口比较大的胃肠、肝胆外科手术,多数病人因疼痛刺激烦燥不安,大汗淋漓,不断要求更换体位,自觉任何体位均不舒适。

结合术后病人的表现,排除其他原因,给予适当止痛如肌注杜冷丁或静注芬太尼,效果多数良好,但用药后须观察呼吸情况。

2.2气管导管刺激在347例躁动病人中,101例(占29%),气管导管及尿管作为强烈的刺激源,气管导管造成对口腔、咽喉的刺激,表现为胀痛、发痒不适状态,病人往往表现躁动,而躁动以容易导致各种引流管移位,甚至脱出,因此,当病人呼吸平稳,有吞咽动作时,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予鼻导管供氧,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观察呼吸情况。

术前心理干预在改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

术前心理干预在改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

受 到关注 为 此,笔者观 察术 前心理干预在改善全麻患者苏
醒 期躁 动 中的作 用 , 为 临床 麻 醉 管理 提供 参 考 。 现 报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 料 2 0 0 9年 6月 至 2 0 l 0年 6月 我 院 收 治 的
醉及手术 的安 全性 , 耐心解答患者提 出的问题 ,纠正错误认
全麻 手术患者 9 0例 , 分为观察组 和对 照组 。观察组 4 5例 , 男 3 O例 ,女 l 5例 ;年龄 2 5 ~6 2岁 , 平均 ( 4 4 . 5± 2 . 3 ) 岁 ;体重 4 5 ~7 5 k g,平均( 5 6 . 2±4. 6 ) k g;胸部手术 2 6 例( 5 7 . 8 %) ,胃肠 道手术 1 9例( 4 2 . 2 %) ;全凭静脉 全麻 2 4
例( 5 3 . 3 %) , 复 合吸入全麻 2 1例 ( 4 6 . 7 %) ;文 化 程 度 : 文 盲 5例 ( 1 1 . 1 %) ,小 学 8例 ( 1 7 . 8 %) ,中学 2 0例 ( 4 4 . 4 %) , 大 专 及 以上 l 2例 ( 2 6 . 7 %) 。 对 照组 4 5例 ,男 2 5例 ,女 2 0 例 ;年 龄 2 5 ~6 0岁 ,平均 ( 4 5 . 1± 2 . 7 ) 岁 ;体重 4 5 ~7 5 k g,
识, 使 其 树 立 战 胜 疾 病 的信 心 ; ② 心 理 调 节 : 收 集 患 者说 ,了解 患 者需求 ,掌握患者的精神 状态和心理 需求 , 指导其通过深呼
吸 、看 电 视 、听音 乐 等 方 法 ,消 除 或 减 轻 紧 张 、焦虑 和 恐 惧
者血压和 心率 ;③躁动【 3 ] : 无躁 动为安静合作 ;轻度躁动 : 强刺激 下有 躁动 ;中度躁 动 :无刺激 时有躁动 ,有反 抗表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目的: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做好沟通的有效性及相应护理。

方法:对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240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40例躁动患者中,开颅手术58例,胸腔手术64例,腹部手术78例,骨科手术24例,其他16例。

结论:分析了解引起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机制、危害,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及及时有效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标签: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后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诸多并发症[1]。

手术中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对患者意识有影响,全麻患者术后清醒前烦躁是全麻最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240例患者在复苏期出现烦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全麻复苏患者7532例,其中240例存在苏醒期躁动,年龄0~94岁,麻醉类型: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多发生于拔管后3~45 min。

2 原因(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最常见的原因,如疼痛、吸痰、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的刺激。

(2)肌松药残余作用可导致患者严重的焦虑和躁动,患者意识早于肌力恢复,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易发生无力咳嗽、舌后坠、呼吸不全梗阻、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蓄积等并发症。

(3)心理压力过大,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的恐惧及预后的害怕。

另外与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及社会背景有关。

3 结果术后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的状态,任何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如疼痛、尿管刺激、气管插管、肌松药残留、紧张、恐惧等最为常见。

可表现为狂躁、叫喊、呻吟、咬气管插管,甚至试图拔除气管插管、导尿管等行为。

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随访,大部分患者对躁动时发生的事无记忆,只有小部分患者记起躁动时发生的片断。

4 护理4.1 适当的镇痛、镇静术后伤口疼痛是麻醉恢复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胸腔手术创伤大,患者术中常处于各种特殊体位,术后放置较粗的胸腔引流管而引起术后较重的疼痛,苏醒后患者难以忍受疼痛不适,会剧烈扭动身体并试图坐起,躁动加剧疼痛影响呼吸运动、咳嗽、排痰,容易导致缺氧,使血氧饱和度短暂下降。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作者:卢林芳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4期摘要: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是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事件的研究较多。

本文通研近年来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分析及原因及护理对策,供同道相互参详与学习。

关键词:麻醉复苏;复苏室;术后躁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26-002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是复苏室(PACU)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意识的运动、无理性语言、挣扎、哭闹等。

可导致患儿的自行拔管,手术切口开裂等意外情况,甚至影响手术成败。

因此,对于PACU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这类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尤为迫切的任务。

不少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对全麻复苏过程中的躁动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篇拟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1原因1.1管道因素普外科的患者具有管道多的特点,多数患者术后会留置尿管、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等多根引流管,留置多种管道产生的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常见的原因。

如刘娟等对1462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管道因素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高达80%以上;贾胜梅L2j对20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9.1%。

导致躁动的主要因素有疼痛(177例,占45.6%)、气管导管刺激(103例,占27.0%)、导尿管刺激(75例,占19.7%)等。

1.2麻醉因素全麻手术使用的麻醉诱导剂、镇静剂和肌松剂等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将增加躁动的发生率。

静脉麻醉药如咪达唑仑,万可松,芬太尼都有可能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静脉麻醉药大多在术后一天内代谢,但老年患者及手术时间较长者代谢慢,多在术后1-2天发生躁动,可持续3-7天。

殷志萍对96例需做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结果表明丙泊酚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结束后躁动不安等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

1.3疼痛因素术后切口的疼痛也是烦躁常见的原因,普外科手术系腹部大手术,切口大。

全麻苏醒期躁动与防范

全麻苏醒期躁动与防范

Johr M. Postanesthesia excitation. Paediatr Anaesth 2002; 12:293-295.
发病因素(病人因素)

病人的年龄

以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术前的焦虑状态
患儿及父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缺氧以及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 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 类似戒断综合症
机制探讨


老年人: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 眼科和耳鼻喉科手术:

据推测是因为存在一种“知觉饱和”理论

其他

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 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 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
Galford RE.Problems in anesthesiology: approach to diagnosis. Boston, MA: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92. p. 341-3.
案例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病人,男孩显得很焦虑 他的父母当时看上去也很焦虑 0.5mg/kg的咪达唑仑术前30min经口服 ,双氯 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
案例


孩子在母亲陪伴下进入手术室 患儿在母亲怀抱中吸入O2/N2O和七氟烷麻醉诱导后 进入手术间。常规监护,心率是120bpm,血压 100/50mmHg,呼吸频率是25bpm,氧饱和度97% 静脉置入22号套管针,置入2#喉罩 以1%-3%的七氟烷, O2/N2O (1︰2)吸入维持麻 醉
预防

术前预防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麻醉方式,通过药物使病人丧失意识和疼痛感,以便进行手术。

在手术结束后,病人需要逐渐恢复清醒,这个过程称为苏醒期。

在苏醒期,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表现为焦虑、不安、兴奋或其他不适感,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了解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1.麻醉药物的作用:全麻使用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苏醒期出现精神不稳定的情况,包括焦虑、兴奋等。

2.手术刺激:手术刺激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苏醒期出现躁动的现象。

3.恢复环境:苏醒期时的恢复环境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适,比如光线、噪音等,也可能是导致躁动的原因之一4.术后疼痛:手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导致病人出现焦虑和不安等情绪。

5.术后药物的副作用:部分术后药物可能会带来不适的副作用,导致病人出现躁动的情况。

二、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处理1.环境的调整: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减少光线刺激和噪音等,让病人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恢复清醒。

2.情绪疏导: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下,护士可以通过安抚、倾听和理解的方式,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3.疼痛管理:及时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控制术后疼痛,减少病人出现躁动的可能性。

4.药物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来帮助控制病人的情绪,减少躁动的发生。

5.沟通交流: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保持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想法,以便及时处理问题,减少苏醒期出现躁动的可能性。

6.协助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焦虑和躁动的情绪。

综上所述,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护士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病人和护理工作的影响。

通过调整环境、疏导情绪、疼痛管理、药物干预、沟通交流和协助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躁动的发生,给病人提供一个平静和舒适的恢复环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全麻术后苏醒期出现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其原因可能包括手术刺激、药物副作用、镇痛不足、焦虑等因素。

躁动不仅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躁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原因分析1.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的刺激,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可能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药物副作用:全麻药物或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幻觉、嗜睡等,也可能使患者出现躁动症状。

3.镇痛不足:术后疼痛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病人出现躁动。

4.焦虑:手术前和手术过程都会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苏醒期的焦虑也可能导致躁动。

二、处理方法1.有效的镇静: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症状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氯胺酮等,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减轻焦虑。

2.良好的镇痛:确保病人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3.情绪安抚:在苏醒期,护理人员可以用柔和的语言和温柔的动作来安抚病人的情绪,使其感到安心和舒适。

4.注意环境: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和整洁,减少外界干扰,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

5.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躁动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与医生沟通:如果病人的躁动症状持续较长时间,且无法缓解,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寻求进一步的处理方法。

7.心理疏导:对于出现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情绪。

总之,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促进康复。

在处理躁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缓解其不适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

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所在医院麻醉复苏室于2022年6月起推行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选取推广前(对照组)和推广后(观察组)各200例手术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平均交接、完全清醒、PACU滞留时间、PACU滞留时间、疼痛(N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Steward)评分、麻醉恢复(PAR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1.0%),P<0.05。

结论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全麻患者麻醉恢复,降低躁动发生风险。

关键词: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躁动;麻醉苏醒0引言全身麻醉(全麻)后,患者神志和全身痛觉消失,并出现骨骼肌松弛和反射抑制等表现,全麻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决定了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因此可通过调控药物浓度来实现麻醉深度的调节。

全麻复苏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躁动就是其中之一,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构建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模式,可降低全麻风险,提高复苏效果,选取200例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说明,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的200例全麻手术患者满足全麻指征,患者依从性良好,纳入标准[1]:(1)自愿参与本研究;(2)能够正常沟通交流;(3)无麻醉禁忌;(4)年龄20-60岁。

其中推广前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3-58岁,均值(42.23±3.04)岁。

实验组(推行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后)男性与女性患的例数分别为55例和45例,年龄24-50岁,均值,均值(41.98±2.87)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做好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配合。

观察组给予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复苏期护理路径进行优化和改进,操作如下:1.2.1 保暖护理全麻患者麻醉期间如果出现收缩压下降,并且下降范围超过基础值1/3,要警惕低血压,并进行及时处理。

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patients in good mental state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 y , help elder patients get a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a best psychological state
浙 江临床医学2018年5,q第2O卷第5期
· 943 ·
· 临 床 麻 醉 ·
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倪 亚 琚 张 方 平 沈 欣
【摘要 】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l86例,随机分成综合心理干
预 组和心理 干预 组 ,心理干预组 术前 实施访视 ,讲解麻醉和手术 的相关知识及术后的 配合 ,给予心理辅导和卫 生宣教 等心理 干预措 施 ,综合 心理干预 组在心理 干预基 础上 ,采取 团体 心理 支持 和个别 心理 指导相 结合 的 方法 ,由一位 专职心理 医师和一位 专职主 管护 师 负责 实施 。结 果 综合 心理 干预 比一般 心理干预 能更有 效减轻老 年患者 焦虑和抑郁程度 。结论 综合 心理 干预能 更有效地 降低 术后 患者的焦虑及抑郁 水 平 ,使 老年患者全 身麻醉术后 处于良好 的心理状 态 ,有利于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术后康复。
1 临床 资料
济情 况 、既往外科 手术史 、病变性质 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患者一般临床 资料比较

年龄 性 别

家庭矛盾 家庭成员病重戚 教育程度 低
既 往 外 科 手 术 史 病变性质 良性
恶 性

麻醉前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麻醉前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麻醉前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目的探讨强化麻醉前老年患者护理干预能否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68例ASAI~II级择期实施上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将麻醉诱导前通过详细反复告知病人在麻醉苏醒期的各种注意事项作为护理干预手段。

采取Riker镇静、躁动评分法对麻醉苏醒期病人进行评分,5分及以上认定为躁动并统计两组躁动病人的例数。

结果护理干预组躁动发生率为14%,非护理干预组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强化麻醉前护理干预,明显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标签:护理干预;老年;躁动;麻醉苏醒期躁动是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极易造成患者的意外伤害。

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

本研究通过手术室护士对老年患者强化麻醉前护理干预,观察该措施对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择期实施上腹部手术的68例全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ASAI~II级,男性42例,女性26例,均于麻醉后留置尿管和胃管。

所有病人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酒精成瘾史、阿片类药物成瘾史和精神病史。

随机分为两组,即护理干预组和非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4例。

1.2麻醉方式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4 ug/kg,顺阿曲库铵0.12 mg/kg,丙泊酚1.5mg/kg静注,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间断追加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

术毕待自主呼吸恢复后常规给予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1 mg静注。

1.3护理干预内容及方法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护士对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耐心与患者沟通,逐一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麻醉、手术问题,向患者介绍全身麻醉客观和主观感受信息,以取得患者信任,争取充分合作。

②将术后可能存在的各种不适所带来的感觉详细向患者解释,并交代此为麻醉苏醒时正常的感觉,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程 度与术 中麻醉药 的用量有 正相关 性 , 术 前高度焦 虑的患者 可 能在术 中出现血压升 高 、 心率 增快 , 对 麻醉 药 的需 求量 也会 明
显增加 , 但老年 患者往往 不能耐受大剂量 的麻 醉药 ] 。本研究
拟通过 对老年患者 围麻醉期进行综合 心理干 预 , 观察其 对患 者 焦 虑、 抑郁程度 和应 激反应的影响。
醉苏醒期拔管后 5 m i n时 S B p 、 D B p 、 H R指标均 低于 对照组 (P
< 0 . 0 5 ) 。见表 2 。
表2 2组患者诱导期及苏醒期 B P及 H R比较
n =4 5. ±s
于人工 全髋 关节 置换 手术创伤大 , 尤其是 老年男性 患者尿道 狭 窄, 导尿术易损伤尿道黏膜 , 使用复方利多 卡因乳膏导 尿后 , 可 阻断尿 管引起 的不 良刺激 向中枢系统的传导 l 2 ] , 从 而提高老 年
患者 的术后 护理 质量 。 综 上所述 , 复方利多卡 因乳膏应用 于老年男性 全麻后 留置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3 讨 论
通 过临床实践发现 , 虽 然在麻醉诱 导期状 态下 留置导尿管 可 以降低 患者的应激反应 , 减少患者的痛苦 , 成 功率高 , 但 是 由
于缺乏对 留置尿管产生不适 的心理准备 , 患者 苏醒期 的躁 动率
尿管对减少苏醒期躁 动及 生命 体征 的变化是 可行的 , 复方利 多 卡 因乳膏不仅 降低 了麻 醉苏醒期的躁动不适 , 更体 现了舒适 护
理在手术室护理 中的应 用 』 , 充分 体现 了“ 以病人 为 中心 ” 的
人性化服务 。
参 考 文 献
1 张丽岚. 全麻后 无痛导尿 的优点.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 0 0 8 , 8 : 7 1 6 9 . 2 李 阳巯 , 印春铭 . 复方利多卡 因乳膏在局麻 手术 中应用 的临床观察. 中 国 误诊 学杂 志 , 2 0 0 8 , 8 : 5 5 8 5  ̄5 8 6 . 3 洪琳 .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 的探讨. 中华护理 杂志 , 2 0 0 2 , 3 7 :

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调查

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调查

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调查目的调查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 486例老年全麻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EA的发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外伤或脑梗病史、手术类别、有无术后镇痛、有无在诱导前使用导尿管、多沙普仑催醒情况、有无低氧(SpO2 1,P <0.05)。

结论老年全麻患者EA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老年全麻患者EA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risk factors impacted on patients with EA. Methods Questionaire and survey to 1486 eldly patients with EA, the risk factors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ex, ag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r stroke history, type of operation, analgesia, catheterization, doxapram, SpO2 1,P <0.05),见表2。

3 讨论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期躁动,其原因可能是全麻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不一所致,当大脑皮质下中枢功能恢复时,而大脑皮质却仍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由于大脑功能不全的完整性会导致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处理能力受到影响,所以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为过度兴奋而诱发全麻后的躁动[3]。

由于男性患者对疼痛等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较女性差,从而导致老年男性患者全麻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

较大年龄的患者EA的发生率高,可能因为年龄较大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等疾病,ASA分级较高,抗高血压药会和全麻药物针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年龄较大及高血压患者EA的发生率高[4]。

对老年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其术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影响

对老年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其术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影响

对老年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其术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其术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并对两组的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合理实施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能帮助其有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麻手术;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负性情绪;认知功能目前临床中普遍使用手术这种安全性高、作用直接的治疗方式。

但是每个患者不仅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对手术耐受性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老年群体,由于自身体质差、大多存在基础疾病,采用全麻手术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在全麻手术后可能出现负性情绪和认知障碍,一些患者还会有损伤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导致其记忆力下降,手术后负性情绪严重,降低手术和预后效果[1]。

本研究分析了对老年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其术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18:13),年龄56-78岁,均龄(65.25±3.57)岁;观察组男:女(19:12),年龄55-79岁,均龄(65.64±3.81)岁,两组资料(P>0.05),能比较。

1.2 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

(1)术前:护理人员搜集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关系等),主动和患者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向其介绍手术方式和麻醉相关知识。

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预防

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预防

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预防发表时间:2017-03-07T16:35:18.2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5期作者:梁正舒华[导读] 采用心理指导干预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理躁动机率,同时可以稳定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健康教育,研究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躁动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50%,1级的比例为38.89%,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27.78%,1级的比例为22.22%,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5min及苏醒后,两组患者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

结论:心里指导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全身麻醉后的心理躁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指导干预;全身麻醉;心理躁动【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44-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mental agit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5 - August 2016,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abdomen surg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the control line of health education, the team line join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agitation.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team degree of agitation level 0, 50% grade 1, 38.89%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egree of agitation level 0, 27.78% grade 1, 22.22% data comparison difference h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esthesia level of HR, SpO2 and MAP comparison difference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5 min after anesthesia and after waking up, HR, SpO2 an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AP level contrast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team all the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leveled off. Conclusion The in the mind to guid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mental agit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Psychological guidance intervention; General anesthesia; Mental restlessness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在全身麻醉后会出现躁动的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以及引流管脱出风险。

心理干预对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使用HAMA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一天、手术当日以及术后三天心率、血压以及HAMA评分。

结果研究组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以及术后三天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前一天以及术后三日心率和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幅度。

【关键词】心理干预;围术期;焦虑心理手术作为临床有创治疗的方法,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老年患者表现的更为明显。

不良的围术期心理反应会引起激素水平改变,引起机体各系统紊乱,严重影响手术的质量及术后的康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1]。

焦虑心理是围术期最为突出的表现。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率、血压以及HAMA评分。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0例老年手术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病。

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且获得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65-82,平均(72.2±0.5)岁,普外科87例,泌尿外科60例,妇科20例,骨科33例。

对照组200例,男115 例,女85例,年龄70-83,平均(72.4±0.7)岁,普外科85例,泌尿外科55例,妇科22例,骨科38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种均无显著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予相应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术前心理干预:术前访视患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且说明访视目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做患者的坚强后盾。

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沈蓉【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减轻全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进入手术室后和手术后1d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询问表(S-S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反应发生率和舒适度评分.结果干预组入室后和术后1d时点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室后干预组S-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室后干预组收缩压(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显著(W=3227.50,Z=-2.224,P=0.026).舒适度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01,P=0.004).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利于术中循环功能保持稳定,改善患者术后由应激反应导致的心理反应,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利于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术期【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30)004【总页数】4页(P43-45,48)【关键词】心理干预;全身麻醉;围术期;躁动;焦虑;舒适度【作者】沈蓉【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麻醉科江苏江阴2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手术作为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反应加重,适度应激反应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刺激的耐受性,而过度应激反应则延缓患者术后康复[1]。

调查表明[2]近70%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反应,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于稳定患者情绪、缓解负性心理反应实属必要。

目前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多局限于术前访视中的常规指导,而对主动护理心理干预较少涉及[3-4]。

本研究以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访视时实施主动心理干预措施,并与传统术前访视进行对照,观察患者围术期焦虑反应、苏醒期躁动反应和麻醉舒适度比较,旨在为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寻求更好的术前访视方法。

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

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

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

方法:将2022年9月份110例通过全麻手术的老年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从心理状况上观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发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负面情绪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在外科技术领域也有了重大突破,接受手术的老年人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身体素质普遍降低,并存在一定的基础病,这在手术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风险[1]。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在全麻术后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而导致恢复并不理想,从而影响术后恢复。

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对外科术后的研究发现,对于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2]。

本研究主要就在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行探讨。

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结合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9月参与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共110例。

纳入标准:⑴年龄≥61(60周岁以上);⑵在手术过程中均为全麻手术;⑶患者均可自理且无精神障碍;⑷无麻醉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为:⑴帕金森、癫痫、阿尔兹海默症等易发生引起认知障碍的疾病;⑵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肺、肝、肾等疾病;⑶有吸毒史、长期酗酒史;⑷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或镇定剂患者。

随机将11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

实验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1~73(72.2±5.11)岁,体重45~76(65.34±7.64)kg;手术类型:外科手术:20;骨科手术:25例,胸外科手术:10例。

对照组男39例,女16例,年龄62~74(73.1±6.12)岁,体重48~74(62.31±5.32)kg;手术类型:外科手术:19;骨科手术:20例,胸外科手术:16例。

心理指导干预预防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作用

心理指导干预预防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作用

心理指导干预预防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作用发表时间:2017-12-12T16:34:39.9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1期作者:郑旭东袁振飞尹治清[导读] 全麻手术后发生躁动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引流管脱出,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南通瑞慈医院麻醉科江苏南通 226010)【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心理干预对患者全身麻醉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72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气管导管拔出前后3min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躁动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拔管前后3min的心率(HR)、无创动脉平均血压(MAP)与入室时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拔管前后3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入室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MAP、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63.89%(23/36);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8例,躁动发生率为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85,P=0.0024)。

结论:全麻手术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在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的躁动情况,提高配合程度。

【关键词】麻醉;手术;心理;躁动;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92-02全麻手术后发生躁动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引流管脱出,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有学者认为[1],导致术后躁动的原因众多,一方面是由于麻醉药物还未完全消退;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疼痛或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另外,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也构成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2],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心理指导,可有效预防术后躁动。

为此,本组此进行深入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预刺激对老年患者196例全麻后烦躁的预防作用周颖余发珍吴利东朱晓红孙静(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关键词〕心理预刺激;老年;全麻;烦躁〔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1-0192-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1.097第一作者:周颖(1975-),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烦躁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其相关因素很多〔1〕,包括镇痛不全、管道刺激、术前脑功能障碍、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药物作用等〔2,3〕。

心理预刺激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4,5〕,但利用心理预刺激预防全麻术后烦躁的研究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观察将心理预刺激应用于老年患者预防全麻手术后烦躁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392例;其中胸科手术56例,腹部手术277例,四肢手术59例;男236例,女15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 Ⅲ级,年龄60 86〔平均(70.6ʃ9.1)〕岁,术前无脑功能及心理精神障碍。

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心理预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96例,试验组术前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进行心理预刺激。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ASA 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用药相同,均采用相同药物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均于麻醉后放置导尿管,手术结束前10min 接静脉镇痛泵,呼吸循环稳定后带气管导管送麻醉苏醒室,所有患者均放置1或2根切口引流管。

试验组进行术前心理预刺激,使用统一引导语,手术前1d 下午访视患者,以亲切恰当、易于理解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意义、术中的配合要领、麻醉后会放置何种导管(包括气管插管、鼻胃管、切口引流管、导尿管等),告知各种导管的重要作用和可能带来的痛苦及不适感,解释手术结束时气管导管带来的不适感以及在允许情况下会尽快拔除,详细告知术后将使用镇痛泵但切口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并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消除患者顾虑;手术当日入室时再次告知各种导管带来的痛苦及不适感,术后切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等,但要控制好自己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指示;在给予咪达唑仑术前用药后再一次给予上述心理刺激。

对照组按一般常规访视,未作上述心理预刺激。

1.3观察指标记录每组病人拔管前和拔管后出现烦躁的病例数,记录出现烦躁后用药物控制的病例数,以及发生危害的情况(主要包括自己拔除气管导管、导尿管、胃管、引流管等)。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1.5结果拔管前试验组有13例、对照组有33例出现烦躁;拔管后试验组、对照组仍分别有8例和27例出现烦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对拔管后烦躁者进行心理安慰后只有2例烦躁患者使用镇静药控制,而对照组有23例使用镇静药控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现危害情况,而试验组只有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烦躁原因为呼吸循环不全3例,疼痛6例,气管导管11例,尿管22例(均为男性),身体姿势不舒适9例,不明原因10例。

2讨论全麻后出现烦躁的原因主要有苏醒期切口疼痛;全麻中所用药物;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特别是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人有胸闷、窒息感,从而导致烦躁不安;术前脑功能障碍也是术后发生谵妄、躁动的危险因素;患者意识初步恢复管道刺激而不能耐受等〔2,3〕。

针对这些临床上已有较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术后充分镇痛,合理用药,保持呼吸、循环稳定,针对病因及时处理、重视预防及专人守护等〔3〕。

术前心理预刺激对减轻患者手术后的应激、焦虑、疼痛及术后康复等已有较多研究〔4 6〕,并证实其临床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但将心理预刺激用于预防全麻术后烦躁的研究特别是用于老年患者尚无报道,故本文将心理预刺激应用于全麻老年手术患者中,观察其对预防全麻后烦躁能否起到作用。

本文设计的心理预刺激方法主要是通过术前反复向患者介绍麻醉后、手术中会放置各种导管,并告知各种导管的重要作用和可能带来的痛苦及不适感,解释手术结束时气管导管带来的不适感以及在允许情况下会尽快拔除,详细告知术后将使用镇痛泵但切口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让患者在接受的情况下术前进行心理预刺激,也是心理麻醉的一种方式,让患者在潜意识中接受疼痛及不适感,以提高阈值〔7〕。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预刺激组拔管前出现烦躁的只有1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例,拔管后烦躁的例数两组仍存在差异;拔管后心理预刺激组只有2例烦躁患者使用镇静药控制,而对照组有23例使用镇静药控制,在出现危害情况方面对照组的13例明显多于试验组的1例,充分证明了心理预刺激应用于全麻老年手术患者预防全麻后烦躁的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

同时还观察到因为导尿管出现烦躁的男性有22例,占发生烦躁患者的47.8%,这可能与男性尿道生理解剖有关〔3〕。

心理预刺激以心理学为基础,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

本研究把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说明术前心理预刺激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烦躁的发生;同时也应加强老年患者的术中监测,避免血压的波动,杜绝缺氧的发生,予以良好地术中术后镇痛,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放置导尿管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

3参考文献1王祥瑞,陈洁.ICU 病人烦躁激动的处理〔J 〕.麻醉与监护论坛,2006;13(4):222-4.2张桂华,马宪云,郭丽.全麻病人恢复期烦躁不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哈尔滨医药,2002;22(3):91-2.3钱娟芳.全麻术后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61-2.4咸维芹,于德胜.麻醉前心理干预刺激的效果观察〔J 〕.中国麻醉与镇痛,2002;4(2):97-8.5张月东.术前心理干预对乳癌根治术患者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6):338-40.6秦真,严红梅.心理干预与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5-6.7洪英,王泉云,刘惠.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3):159-62.〔2011-04-07收稿2011-06-29修回〕(编辑袁左鸣/徐杰)Ubiquilin 在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及相关蛋白刘雪岩杨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Ubiquilin 〔中图分类号〕R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1-0193-04;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1.09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883);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支持项目(200905163)通讯作者:杨萍(1959-),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研究。

第一作者:刘雪岩(1988-),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研究。

内质网是调节细胞生理及病理活动的重要细胞器,它有四个主要的生理功能: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折叠蛋白质,储存钙,参与合成脂质和胆固醇。

当细胞受到缺氧、重金属、能源物质缺乏等刺激或干扰内质网生理功能的物质,如Ca 2+-ATPase 抑制剂、衣霉素的作用时,内质网稳态被破坏,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引起相应的细胞反应,以恢复内质网稳态,对细胞产生保护性作用。

但若刺激时间过长或刺激因素过强,超出细胞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则可通过内质网应激反应引起相应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1,2〕。

多种研究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糖尿病、心力衰竭、肾损伤等〔1,3,4〕。

近几年有研究发现,Ubiquilin ,核小体表面蛋白,一种泛素样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胞质内,可与多种蛋白质相互结合,通过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多种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并最终引起相应疾病〔5〕。

这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1内质网应激细胞在受到内外界刺激时,内质网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聚集,破坏了内质网稳态,发生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 )。

ERS 随即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

UPR 会启动一系列细胞反应以缓解内质网应激,其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最终是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还是引起细胞凋亡,呈环境依赖性。

①第一阶段:减少蛋白质的翻译,减轻内质网负荷。

②第二阶段:增加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增强内质网折叠蛋白的能力。

③第三阶段:内质网相关的蛋白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 )。

④第四阶段: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ERS-induced apoptosis )。

细胞通过UPR 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并启动ERAD ,把蛋白质转运至细胞质内,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或自噬-溶酶体途径进行降解〔4〕。

一般认为,较大的蛋白或细胞器经溶酶体介导的自噬途径被降解,较小蛋白则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被最终降解〔5〕。

2Ubiquilinubiquilin ,又称PLIC 〔protein linking IAP (integrin-associated protein )with cytoskeleton 〕,可与多种蛋白结合,增强结合蛋白的稳定性〔6〕;另外,它还是与泛素有部分同源性的一个衔接蛋白家族,把泛素化底物转运至蛋白酶体,协助蛋白质的降解,也在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中发挥调节作用。

人体中已发现ubiquilin 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核浆〔7〕。

人类基因组中有4种结构上相关的ubiquilin 基因:ubiquilin1,ubiquilin2,ubiquilin3和ubiquilin4。

ubiquilin1位于9q22,编码589氨基酸序列或561氨基酸序列,在组织中广泛表达。

Ubiquilin2位于Xp11,编码含624个氨基酸的ubiquilin2蛋白。

Ubiquilin3位于11p15,编码含655个氨基酸的ubiquil-in3蛋白,只在睾丸中表达〔8〕。

Ubiquilin4位于1q21,编码含601个氨基酸的ubiquilin4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